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docx
组 织 学绪 论一、组织学基本概念人体的组成:细胞 + 细胞间质 = 组织器官系统 (掌握)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组织学定义: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和相关功能的学科组织学研究技术:1.光镜技术: 组织标本制备方法:切片,涂片,撕片,磨片等 切片制作过程:取材固定包埋切片染色(掌握)HE 染色: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的方法 嗜碱性:能与苏木精结合的特性,呈蓝色 嗜酸性:能与伊红结合的特性,呈红色 2.电子显微镜技术3. 组织化学技术第二章 上皮组织一、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分布、分类与功能:(掌握)1一般特征位于界面上细胞多,细胞间质少细胞有极性,分为游离面和基底面无血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故感觉灵敏。2分类:根据功能和分布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分泌部腺上皮 导管部3功能:为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二、被覆上皮(掌握)1单层上皮:由一层细胞组成,细胞基底面均附着于基膜,根据细胞形态可分为:扁平,立方,柱状,假复层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内皮、间皮内皮:衬贴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表面光滑,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可减少器官之间的摩擦。(2)单层立方上皮分布: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功能:吸收、分泌等(3)单层柱状上皮特点:有时可见杯状细胞分布:胃、肠、子宫等功能:保护、吸收、分泌等(4)假复层上皮(柱状细胞+梭形细胞+椎体形细胞)特点:柱状细胞常夹有杯状细胞,柱状细胞游离面有纤毛分布:呼吸管道功能:保护、分泌、排出尘粒2复层上皮:有多层细胞组成,只有最深层细胞基底面附着于基膜,根据细胞形态可分为:复层扁平上皮,复层变移上皮。(1)复层扁平上皮分类与分布:角化:皮肤表皮 未角化:食管、口腔、肛门和阴道功能:机械性保护作用(2)复层变移上皮分布:泌尿道(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功能:保护、有利于器官活动三、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一)游离面:1. 细胞衣:又称糖衣(名解)部位:上皮细胞游离面 结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酯外伸的糖链部分,为一层薄柔状结构。 功能:粘着、保护、支持、物质交换、识别。2. 微绒毛(掌握) 结构:细胞膜和细胞质形成的指状突起,内含纵行的微丝。 功能:扩大表面积,利于细胞的吸收。3. 纤毛(掌握) 结构:细胞膜和细胞质形成的指状突起,内含 9 + 2 的微管。 功能:防御、运动。比较微绒毛和纤毛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微绒毛:由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其内含许多纵行微丝,光镜下为所见的纹状缘或刷状缘。功能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纤毛:由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向外伸出且能摆动的细长突起,内含 9 + 2 的微管。纤毛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可见。功能是能快速摆动,把粘附在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和颗粒物等排除。(二)侧面:(123为基本连接)1 . 紧密连接:(名解)部位:位于相邻细胞间隙的顶部。 结构:为相邻细胞膜上脊状的蛋白彼此紧贴形成。 功能:封闭,连接。2. 中间连接(名解) 部位:紧密连接下方。 结构:呈带状,细胞间隙内有丝状物连接两侧的细胞膜。 功能:连接,维持细胞形状,传递细胞收缩力。3. 桥粒 部位:中间连接深部。(名解) 结构:斑块状,细胞间隙有丝状物,胞膜的胞质面有致密的附着板,张力丝伸入并反折。 功能:最牢固的细胞连接4. 缝隙连接(掌握)(名解) 结构:呈斑状,细胞膜上6个亚单位围成小管,相邻细胞膜上的小管彼此连接,互相通连。在钙离子作用下管道可开发或闭合。 功能:物质交换;信息传递。(三)基底面1. 基膜(掌握)(名解) 部位:介于上皮细胞的基底面和与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薄膜。 化学成分: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硫酸乙酰肝素和纤连蛋白。PAS反应呈阳性。 结构:分为基板和网板。基板由丝状物和细颗粒状物组成,由上皮细胞产生。网板由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 功能:支持,连接及半透膜性质。2. 质膜内褶: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入胞质内形成。3. 半桥粒四、腺上皮腺上皮:由腺细胞组成,主要行使分泌功能的上皮外分泌腺:由分泌部(腺泡)和导管组成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渗入血液,如甲状腺、肾上腺总 结:上皮组织具有共同的结构特点。上皮组织可分成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类,被覆上皮又可分成单层、复层和假复层。单层上皮有单扁、单立和单柱上皮,复层有复扁和变移上皮。上皮细胞的表面可形成细胞衣、微绒毛和纤毛;侧面形成四种细胞连接;基底面形成基膜。第三章 结缔组织第一节 固有结缔组织一、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起源、功能与分类(掌握)1.一般特征:位于组织之间。细胞少,细胞间质多。无极性,散在分布,分布广泛。血管丰富。 2.起源:胚胎时期的间充质。3.功能:连接、支持、营养、运输、保护、防御等。4. 分类: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软骨和骨及血液。二、疏松结缔组织(掌握)组成:细胞+细胞间质1. 细胞(掌握)(名解)(1)成纤维细胞: 形态:光镜:细胞大、多尖锐突起;核大,染色淡,核仁清楚;胞质弱嗜碱性 电镜: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合成三种纤维和基质蛋白。(2)巨噬细胞 形态:光镜:有圆钝突起;核呈卵圆形或肾形,染色深;胞质嗜酸性。 电镜:表面有许多微褶皱,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来源: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功能:趋化运动;吞噬功能;分泌功能;参与免疫应答(3)浆细胞 形态:光镜:胞体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而圆,偏位,染色质呈车轮状;胞质嗜碱性。 电镜: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丰富。 功能:合成与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4)肥大细胞:分布于小血管周围。 形态:光镜:细胞圆形,核小,胞质内含嗜碱性颗粒,颗粒有异染性。 电镜:胞质内含膜被颗粒。 功能:颗粒内含组织胺、肝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慢反应物质,释放后引起过敏反应。细胞间质: 纤维 + 基质2.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掌握)(1)胶原纤维: 组成:胶原蛋白胶原原纤维胶原纤维 特点:粗细不等,嗜酸性。 功能:抗拉力强。(2)弹性纤维: 组成:弹性蛋白弹性纤维 特点:纤维较细,浅红色。 功能:弹性回缩。(3)网状纤维(嗜银纤维) 组成:胶原蛋白网状纤维 特点:很细,交织成网。 功能:支架作用。3.基质(掌握)组成:蛋白多糖 + 糖蛋白 + 组织液(1) 蛋白多糖(名解)分子筛:部位:基质中 结构:蛋白质 + 多糖 功能:屏障作用(2)糖蛋白(3)组织液:毛细血管动脉端 基质 毛细血管静脉端、毛细淋巴管(三)致密结缔组织(四)脂肪组织(五)网状组织第二节 软骨骨(一)软骨根据纤维的类型,软骨可分成三类:透明软骨胶原原纤维纤维软骨胶原纤维弹性软骨弹性纤维(名解)软骨细胞:部位:位于软骨陷窝中光镜:不同部位大小形态不一,边缘细胞小呈椭圆形,中央细胞变大呈圆形。核圆着色浅,核仁清楚;胞质嗜碱性。电镜:丰富的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合成纤维和基质。(名解)同源细胞群:在软骨组织的中部,由同一个细胞分裂而来的一群软骨细胞。每群含有28个软骨细胞,位于软骨囊内。(二)骨1.骨组织(1)骨质骨板:胶原纤维 + 粘蛋白 + 钙盐 (2)细胞骨原细胞:位于骨内膜,属于干细胞成骨细胞:位于骨组织生长面,具蛋白分泌细胞特征。骨细胞:位于骨陷窝内,多突起,突起位于骨小管内,相邻细胞的突起间有缝隙连接。 破骨细胞:部位:骨组织吸收处 形态: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多核,胞质嗜酸性,胞质内含大量的溶酶体;骨组织面有皱褶缘。 功能:破骨作用2.长骨的结构(1)松质骨:位于长骨末端、扁骨、不规则骨内部。 骨小梁:由平行排列的骨板和骨细胞组成(2)密质骨:主要位于长骨骨干。 结构:环骨板 + 骨单位 + 间骨板(名解)哈佛式系统:又称骨单位,主要分布于长骨的骨密质中,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骨密质主要的支持性结构。是由中央管和数十层骨单位骨板所构成的圆筒状结构。中轴为中央管,内含穿行的血管和神经等,其周围有420层呈同心圆环绕排列的骨单位的骨板。 血液和血细胞一、血液组成:血细胞+血浆血细胞45% 血 浆55%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的液体(掌握)血细胞的分类和记住正常值: 红细胞:男400-500万/ul;女 350-450万/ul白细胞:4000-10000个/ul 有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50-70%嗜酸性粒细胞 0.5-3%嗜碱性粒细胞 0-1%无粒白细胞:淋巴细胞 20-30%单核细胞 3-8%血小板 10-40万/ul 1、红细胞(掌握)形态:光镜:直径6.5-8um;双凹圆盘状 电镜: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功能: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血红蛋白正常值:男 12-15g/100ml;女 10.5-13.5g/100ml网织红细胞(掌握)(名解)形态:煌焦油染色时,胞质内有蓝色细网状或颗粒状结构,为尚未消失的核糖体。正常值:成人 0.5-1%;新生儿 3-6%意义:为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2、白细胞(掌握)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结构:直径10-12um;核分叶(2-5叶);胞质内含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内含碱性磷酸酶、吞噬素和溶菌酶)功能:吞噬功能, à浓细胞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结构:直径10-15um;核常分叶;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的嗜酸性颗粒(内含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组胺酶等。功能:杀灭寄生虫;减轻过敏反应。白细胞单核细胞结构:直径12-18um;核呈卵圆形、肾形或马蹄形,着色淡;胞质多,灰兰色,含嗜天青颗粒。功能:吞噬功能;转化为巨噬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结构:主要为小淋巴细胞,直径6-8um;核圆形,染色深,呈块状;胞质少,天兰色。功能:免疫反应3、血小板(熟悉)(名解)结构:呈双凸圆盘状,直径24微米,无细胞核。细胞中央为颗粒区,周边染为透明区。电镜下,中央区颗粒分特殊颗粒与致密颗粒,胞质内可见开放小管系统和致密小管系统。血小板是巨核细胞质脱落的小片,有凝血,止血作用。4、血细胞发生造血器官:红骨髓:造血组织血窦造血组织:网状组织为支架,网眼内有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细胞。造血干细胞第四章 肌组织组成:肌细胞 + 细胞间质(C.T.,血管,神经)命名:肌纤维(muscle fiber) = 肌细胞(muscle cell) 肌 膜(sarcolemma) = 细胞膜(cell membrane) 肌 浆(sarcoplasm) = 细胞质(cell plasm) 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 = 滑面内质网分类:骨骼肌 随意肌 横纹肌 心 肌 平滑肌 不随意肌一、骨骼肌(skeletal muscle)(掌握)结构:1.光镜:长圆柱形;多核,位于肌膜下;胞质嗜酸性,有横纹。 横纹:暗带(dark band): 中间有H带,中央有M线明带(light band):中央有Z线(名解)肌节(sarcomere):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肌原纤维,是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是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础结构。每个肌节由1/2 明带 + 暗带 + 1/2 明带, 2. 电镜:横小管、肌质网、肌原纤维 (1) 肌膜 (2) 肌原纤维(myofibril):粗肌丝 + 细肌丝 肌丝的蛋白组成:粗肌丝(thick filament)肌球蛋白 细肌丝(thin filament)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原蛋白(3)横小管(transverse tubule, T小管):组成: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管状结构,其走向与肌纤维垂直,故称为T小管。位置:人与哺乳动物的横小管位于A带和I带交界处,分支吻合并环绕每一条肌原纤维。功能:传递电兴奋(将肌膜兴奋迅速传递到每个肌节)。(名解)(4)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 ):高度发达,形成纵小管(L小管),末端膨大形成终池(terminal cisterna),由于储存和释放Ca+。(名解)三联体:哺乳动物的三联体分布在骨骼肌的明带和暗带交界处,由横小管及两侧的终池组成。横小管将兴奋从肌膜传至肌浆网膜,使肌浆网膜上钙通道开放,大量钙离子涌入肌浆,引起肌纤维收缩。二、心肌(cardiac muscle)(掌握)1.光镜:分支短杆状,有闰盘;核1-2个,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嗜性,有横纹。2.电镜: 与骨骼肌相比,有以下特点:(1)肌原纤维少,常常仅形成肌丝束(2)横小管粗,位于Z线水平(3)纵小管不发达,终池小,常形成二联体(4)有闰盘(intercalated disc):是心肌细胞的连接结构。横向部分位于Z线水平,有中间连接和桥粒,使心肌纤维间连结牢固;纵向部分有缝隙连接,能传导电信号,保证心肌收缩、舒张同步。(名解)三、平滑肌(smooth muscle)光镜结构:细胞梭形;单核,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嗜酸性。比较骨骼肌纤维和心肌纤维光镜、电镜下结构异同点。骨骼肌:LM 细胞呈长柱形,多核,核扁椭圆形,位于细胞周边肌膜下,肌浆中有许多与肌纤维长轴平行的肌原纤维,胞质嗜酸性,有横纹。EM 肌原纤维由大量粗肌丝和细肌丝排列而成,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横小管,肌浆网发达,横小管及两侧的终池组成共同构成三联体。心肌:LM 心肌纤维呈分支短杆状,连接处有闰盘;核1-2个,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胞质丰富;胞质嗜性,有横纹但不如骨骼肌明显。EM 肌原纤维少,常常仅形成肌丝束;横小管粗,位于Z线水平;纵小管不发达,终池小,常形成二联体;有闰盘,位于Z线水平,横向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起连接作用;纵向部分有缝隙连接。第五章 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神经细胞(nerve cell)胶质细胞(neuroglial cell)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灰质(白质):神经元胞体和突起 (脑、脊髓) 白质:神经纤维神经胶质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神经节一、神经元(neuron) (一)神经元结构:胞体 + 突起(掌握)1.胞体: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细胞膜:可接受、产生和传递神经冲动。细胞核:核大,染色淡,核仁清楚。细胞质:尼氏体:分布:核周细胞质及树突内形态:LM:颗粒状或斑块状的嗜碱性物质 EM:许多规则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散在于其间的游离核糖体功能:合成结构蛋白和分泌蛋白尼氏体可作为神经元功能状态的标志。(名解)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神经丝组成,为细胞骨架。2.突起=树突+轴突(1) 树突(dendrite)结构:粗,多,有分支,表面有树突棘,有尼氏体。功能:接受刺激,传导冲动。(2)轴突结构:细、一根、光滑、无尼氏体、轴丘、轴突终末功能:传导冲动,运输轴突内的物质(二)突触(synapse)(掌握)(名解)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靶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结构,可以传递信息,进行细胞与细胞间的联系。突触按结构和功能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电镜下突触结构可分为三部分:突触前成分(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小泡和线粒体)、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受体和离子通道)(名解)1.化学突触(chemical synapse)(1)突触前成分:突触前膜 + 突触小泡 功能:释放神经递质。(2)突触间隙(3)突触后成分: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受体和离子通道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2. 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缝隙连接二、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cell)(熟悉)(一)中枢神经胶质细胞1.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纤维形胶质细胞):形态:突起细长,分支多,末端附于毛细血管,形成血管足。功能:支持;营养;形成血-脑屏障。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内皮细胞,基膜,血管足2.少突胶质细胞 (oligodendrocyte)形态:胞体椭圆形,突起细而少。功能:形成中枢神经系统髓鞘。3.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形态:胞体椭圆,突起细长有分支,表面有棘突。功能:吞噬,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二)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神经膜细胞(Schwann cell):形成周围神经系统的髓鞘,诱导再生。卫星细胞三、神经纤维(nerve fiber)组成:轴突+ 胶质细胞1.有髓神经纤维(myelinated nerve fiber):(掌握)组成:轴突+ 髓鞘+ 神经膜特点:相邻的神经膜细胞间形成神经纤维节(Ranvier node, 郎飞结)(名解)郎飞结:髓鞘由神经膜细胞的细胞膜反复包卷轴突并相互融合而成。包卷时神经膜细胞的胞质被挤至细胞的边缘,在相邻两个神经膜细胞的连接处由于未形成髓鞘,在切片中呈现一缩窄部,称郎飞结2.无髓神经纤维(unmyelinated nerve fiber)组成:轴突外无髓鞘,仅有神经膜细胞包裹特点:传导冲动慢而不准确三、神经末梢(nerve ending(熟悉))1.感觉神经末梢(sensory nerve ending)(1)游离神经末梢(free nerve ending) :感受痛、冷、热觉。(2)有被囊神经末梢:触觉小体(tactile corpuscle):感受触觉环层小体(lamellar corpuscle):感受压觉和振动觉肌梭(muscle spindle):感受肌纤维的收缩变化2. 运动神经末梢(motor nerve ending):运动终板 第六章 循环系统组成:心血管系统 + 淋巴管系统淋巴系管统:毛细淋巴管,淋巴管,胸导管和右淋巴管(单向)心血管系统组成(体循环): 心脏 静脉 动脉 毛细血管功能:物质运输;物质交换。一、毛细血管(掌握)1. 基本结构:(1)内皮细胞:单层扁平细胞,细胞膜带负电(2)基膜(3)周细胞:被基膜包裹,起支持和修复功能2. 分类:(1)连续毛细血管:特点:内皮细胞完整无孔;胞质内有吞饮小泡;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基膜完整。分布:肺、肌肉组织、结缔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外分泌腺等。(2)有孔毛细血管特点:内皮细胞有孔,有或无隔膜;细胞间隙有细胞连接;基膜完整。分布:肾、胃肠黏膜、内分泌腺。(3)血窦特点:腔大、囊薄、形状不规则;内皮细胞间有孔;细胞间隙大;无隔膜;基膜连续或不完整或缺。分布:肝、脾、骨髓等。3. 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的结构基础:内皮薄,有利于气体的直接扩散吞饮小泡内皮孔内皮细胞间隙二、动脉: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掌握)1. 中动脉: (1)内膜:内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L.C.T.内弹性膜:(2)中膜:10-40层平滑肌(3)外膜:L.C.T.弹性膜2. 大动脉:内皮下层厚,内弹性膜不明显,中膜以弹性膜为主,故又称弹性动脉。3. 小动脉:直径0.3-1 mm,中膜为4-10层平滑肌。4. 微动脉:直径<300 um,内皮外仅1-2层平滑肌。三、静脉特点:管腔大而不规则管壁薄管腔内常有红细胞四、心脏(一)心脏壁结构: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掌握)1. 心内膜(1)内皮(2)内皮下层:LCT(3)内膜下层:LCT; 束细胞:细胞呈杆状,胞体大,染色淡,常有双核。(名解)蒲肯野纤维(束细胞):部位:位于心内膜下层结构:特殊的心肌纤维,比心肌纤维大,有12个核,细胞质淡,含丰富线粒体和糖原,肌丝少。功能:传导冲动2. 心肌层:内纵、中环、外斜三层平滑肌。3. 外膜:浆膜,内含小动脉、小静脉、神经。(二)心肌膜(三)心传导系统简述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有哪几层?在电镜下的分类。毛细血管一般由内皮,基膜以及紧贴管壁的周细胞极少量结缔组织组成。电镜下可分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三类。它们的结构特点如下:(1)连续毛细血管:特点:内皮细胞完整无孔;胞质内有吞饮小泡;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基膜完整。(2)有孔毛细血管特点:内皮细胞有孔,有或无隔膜;细胞间隙有细胞连接;基膜完整。(3)血窦特点:腔大、囊薄、形状不规则;内皮细胞间有孔;细胞间隙大;无隔膜;基膜连续或不完整或缺。第七章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组成:一、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T细胞 效应T细胞直接杀伤B细胞 浆细胞分泌抗体,间接杀伤二、淋巴组织:1.弥散淋巴组织2.淋巴小结三、淋巴器官:(1)中枢淋巴器官:胸腺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骨髓B淋巴细胞成熟场所(2)周围淋巴器官:淋巴结;脾;扁桃体、胸腺(熟悉)结构:皮质 髓质1. 皮质:T淋巴细胞(多)+ 网状细胞2. 髓质:T淋巴细胞(少)+ 网状细胞 + 胸腺小体3. 功能:T细胞成熟场所、分泌胸腺激素血-胸腺屏障:组成:内皮细胞,基膜,网状细胞突起功能:阻挡血液大分子及抗原物质进入胸腺皮质,维持乃环境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淋巴结(掌握)(一)组成 :被膜:LCT;输入淋巴管;小梁;门部 实质:周围深染的皮质、中央浅染的髓质(1)皮质组成:浅层皮质 + 副皮质区 + 皮质淋巴窦1. 浅层皮质:淋巴小结(B细胞):帽、明区 小结区: 暗区2. 副皮质区:位于皮质深层和淋巴小结之间,是大片弥散淋巴组,主要由T淋巴细胞聚集而成,故又称胸腺依赖区。还有少量的交错突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以及高内皮静脉。参与细胞免疫。(名解)3. 皮质淋巴窦: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2)髓质组成:髓窦 + 髓索1. 髓窦:为淋巴窦,窦壁:内皮细胞;窦腔:淋巴液, 巨噬细胞2. 髓索:网状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二)淋巴通路 :输入淋巴管à被膜下窦小à梁周窦à髓窦à输出淋巴管(三)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淋巴液)à血液à毛细血管后微静脉à淋巴结(四)淋巴结功能:滤过淋巴液、免疫应答、脾(掌握)(一)结构:被膜(厚),小梁(粗大,内有平滑肌)实质:白髓 + 红髓+边缘区1. 白髓:动脉周围淋巴鞘 + 脾小结(1)中央动脉:小动脉(2)动脉周围淋巴鞘:T淋巴细胞(3)脾小结:B淋巴细胞2. 红髓:脾窦 + 脾索(1)脾窦:血窦,内皮细胞呈杆状。(2)脾索:网状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血细胞。3. 边缘区:皮、髓质交界处,主要含B细胞、巨噬细胞、少量红细胞,为淋巴细胞首先接触抗原处。(二)血液循环通路:脾动脉à小梁动脉à中央动脉à笔毛动脉à脾索à脾窦à小梁静脉à脾静脉(三) 脾的功能:滤血、免疫应答、储血、造血、扁桃体结构:被膜:黏膜面:复层扁平细胞上皮,有淋巴细胞浸润。实质:淋巴小结 + 弥散淋巴组织四、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定义:来源于血液单核细胞,具有吞噬功能的一系列细胞。组成: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小胶质细胞、肝Kupffer细胞、尘细胞等。试述胸腺的结构与功能。胸腺表面包有结缔组织被膜,与小叶间隔的结缔组织相连。小叶间隔将胸腺分隔成许多不完全分隔的胸腺小叶,胸腺小叶分周围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皮质染色深主要由上皮性网状细胞和密集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组成。髓质染色浅上皮性网状细胞多,淋巴细胞少,髓质内还有嗜酸性的胸腺小体。功能:T细胞成熟场所、分泌胸腺激素试述脾的结构与功能。脾由实质和间质组成。间质有被膜和小梁,实质有白髓,红髓和边缘区。白髓由密集的淋巴细胞组成,分为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脾小结两部分。红髓富含血细胞,可分为脾窦和脾索。边缘区位于白髓和红髓交界处。功能:滤血、免疫应答、储血、造血第八章 消化系统消 化 管消化管的组成: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掌握)管壁分四层: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外膜1.黏膜 (包括上皮、固有层、黏膜肌)(1)上皮:消化管两端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余均为单层柱状上皮,起保护、分泌和吸收作用。(2)固有层:为细密的结缔组织,内含淋巴组织、小消化腺、平滑肌等。腺体分泌消化液。(3)黏膜肌:一般为薄层内环、外纵行走的平滑肌,其收缩可调节黏膜活动,有利于吸收。2. 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富有血管、淋巴管和淋巴组织,使黏膜连于肌层。3. 肌层:除消化管两端有骨骼肌外,一般为内环、外纵行走的平滑肌,其收缩以利于推进进食糜。4. 外膜:除食管等为纤维膜外,大部分为浆膜,即表面覆盖有间皮。食 管(熟悉)1. 黏膜(1)上皮:未角化复扁(2)固有层:细密结缔组织(3)黏膜肌:纵行平滑肌束2. 黏膜下层:LCT,食管腺3. 肌层:上1/3 骨骼肌,中1/3 骨骼肌+平滑肌,下1/3 平滑肌4. 外膜:纤维膜二、胃(掌握)胃壁四层结构: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1. 黏膜:表面形成胃小凹上皮:单层柱状细胞,相邻细胞近游离面形成紧密连接。柱状细胞分泌黏液,起保护作用。2. 固有层:含胃腺胃底腺:有五种细胞组成(壁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未分化细胞和内分泌细胞)(1) 壁细胞(又称泌酸细胞)(名解)部位:颈部和体部。结构:光镜:细胞大,胞质红,可有双核。 电镜:线粒体丰富;微管泡系统;细胞内小管。功能:合成HCl杀菌,激活胃蛋白酶,促进胰液分泌 分泌内因子帮助维生素B12吸收当胃炎等疾病,由于内因子缺乏,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可出现恶性贫血。(2)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名解)部位:胃腺底部形态:光镜:柱状,胞质嗜碱性 电镜:RER和核糖体丰富,有膜被颗粒。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3. 黏膜肌:平滑肌三、小 肠(掌握)小肠壁四层结构:皱襞: 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肠腔面形成的突起绒毛: 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面形成的突起微绒毛: 细胞膜和细胞质向肠腔面形成的突起(一)黏膜1.上皮:单层柱状细胞(吸收细胞) + 杯状细胞 单层柱状细胞: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细胞膜表面含双糖酶、氨基肽酶等 杯状细胞:分泌黏液,起保护作用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淀粉酶 双糖酶 受体淀粉>双糖>单糖>柱状细胞内>血液 蛋白水解酶 氨基肽酶 受体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柱状细胞内>血液 脂肪酶脂肪>单酸甘油脂+甘油+脂肪酸>脂肪(柱状细胞内) >中央乳靡管>血液2.固有层: LCT(细密结缔组织), 中央乳糜管, 小肠腺(柱状细胞, 杯状细胞, 内分泌细胞, 未分化细胞, 潘氏细胞)(名解)中央乳糜管:在小肠绒毛中轴内有12条纵行的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该管壁通透性较大,可运送上皮皮吸收的脂肪物质。(名解)潘氏细胞: 为小肠细胞的一种,主要位于小肠腺的底部, 为锥体形细胞, 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 能分泌溶菌酶,有杀菌作用。3. 黏膜肌:内环外纵(二)黏膜下层:L.C.T.;含小A. 小V(三)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四)外膜:主要为浆膜大 肠(熟悉)结构特点:杯状细胞特别多肠腺长而直外纵肌形成三条结肠带阑 尾(熟悉)特点:肠腺短而少;淋巴组织多,黏膜肌不完整胃肠道内分泌细胞1. 闭合型2. 开放型试述胃底腺细胞的组成,各有什么功能?胃底腺由壁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未分化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壁细胞体积大,呈圆形或椎体形,胞质嗜好酸性,分泌HCl和内因子。主细胞呈柱状,胞质嗜碱性,具有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胞的特点,主要分泌胃蛋白酶原,经盐酸作用后转变成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颈粘液细胞位于胃底腺颈部,呈柱状,胞质中充满黏原颗粒,分泌黏多糖。内分泌细胞可分泌多种激素。消 化 腺消化腺可分为大小两种类型:1.小消化腺:不是独立的脏器,位于消化管各段的管壁中,如食管腺、胃腺、肠腺等。2.大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外,独立形成器官,并有导管开口于消化管腔,如唾液腺、胰腺、和肝脏。一、唾液腺大唾液腺的一般结构:腺泡 + 导管 1. 腺泡可分三类:浆液性腺泡、黏液性腺泡、混合性腺泡(1)浆液性腺泡:(腮腺、下颌下腺)形态:核圆形,偏于基底部,核下胞质嗜碱性,核上嗜酸性。电镜下具有蛋白质合成细胞特点。 功能:分泌浆液,内含酶。(2)黏液性腺泡:(舌下腺)形态:核扁,位于细胞底部,胞质染色淡,呈空泡状。电镜下胞质内含粘原颗粒。功能:分泌黏液。(2) 混合性腺泡:由上述两类腺泡共同组成2. 导管:闰管、纹状管、小叶间导管和总导管二、胰腺(实质型脏器)(掌握)组成:外分泌部 + 内分泌部(一)外分泌部:浆液性腺泡 + 导管结构特点(1)纯浆液性腺;(2)腺泡中央有泡心细胞;(3)闰管长;(4)无分泌管功能:分泌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二)内分泌部: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名解)胰岛:为胰腺的内分泌部,是散在于外分泌部腺泡之间的细胞团。人胰岛主要由A,B,D三种类型细胞组成,分别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和生长抑制素。三、肝(掌握肝小叶、肝细胞、肝血窦、窦周隙的结构)组成:肝小叶 + 门管区(一)肝小叶组成:中央静脉+ 肝细胞(肝板)+ 胆小管 + 肝血窦 + 窦周隙1. 中央静脉2 . 肝细胞:(掌握)(名解)形态:光镜:细胞多面体形;胞质嗜酸性;核大,染色淡,可有双核。 电镜:各种细胞器发达。功能:线粒体:丰富,2000个/细胞。为肝细胞代谢活动供能。 粗面内质网:很发达,分布于核周。合成各种血浆蛋白,如血清蛋白、纤维蛋白原。 滑面内质网:多,广泛分布于胞质内,膜上有许多种酶系分布。合成胆汁;脂肪代谢;糖原代谢;胆红素代谢;激素灭活;解毒。 高尔基复合体:很发达,50个/细胞,主要分布于胆小管周围和核附近。蛋白加工;胆汁分泌。 溶酶体:较多,多位于胆小管及高尔基复合体附近。细胞器更新;胆红素代谢;贮铁。 微体:含有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有解毒作用。 内含物:糖原,脂滴和色素等。 3. 胆小管(熟悉)(名解)部位:相邻肝细胞之间。结构:局部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形成,边缘形成连接复合体,肝细胞形成微绒毛,伸入胆小管内。功能:胆汁通路。4. 肝血窦:腔大,不规则(掌握)(名解)(1)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有孔,无隔膜,无基膜,细胞间隙大,所以肝血窦通透性较大,有利于肝细胞与血液间的物质交换。 (2)肝巨噬细胞:又称枯否细胞,位于肝血窦内,大而多突起,有防御功能。4. 窦周隙(Diss 隙):(掌握)(名解)部位:位于肝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的狭窄间隙内容物:血浆(为肝细胞和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贮脂细胞:部位:窦周隙内;形态:形态不规则,胞质内含脂滴 功能:贮存Vit A;合成纤维;可转化为成纤维细胞。(二)门管区(熟悉)1. 小叶间动脉:管壁厚,有几层平滑肌2. 小叶间静脉:管壁薄,腔大3. 小叶间胆管:较细,单层立方或柱状细胞围成(三)肝的血液循环(熟悉)肝动脉小叶间动脉 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小叶间静脉 (周边 中央)(四)肝的胆汁通路(熟悉)肝细胞分泌胆小管闰管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试述肝小叶的结构;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呈多角棱柱体。肝小叶中央有一条沿其长轴走行的中央静脉,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排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