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百.docx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适用专业: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一、前言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为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一门专业技术课程,技术实践性极强,是培养药品 质量检测技术专门人才一个必备环节。通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从事中药鉴定工作所必备 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 强适应职业岗位和继续学习能力打下一定基础。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照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以具体药物为载体,按照 中药鉴定所需要职业能力,组织校内专业教师、校外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本课程是按照 中药鉴定为出发点,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特点、质检工作任务性质、工作流程和 国家药物分析工(高级工种等要求安排选取,同时考虑理实一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 施。整体工作项目编排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课时安排 72学时。其 目在于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和职业要求相一致,使学生具有 鉴别药品真伪操作技能和必备知识,达到“观念职业人”要求,为下学期综合实训奠 定基础。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该门课程,使学生能熟练完成中药鉴定岗位所承担具体工作任务,掌握中药 鉴定技能操作及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使学生树立全面控制药物质量观念,培养严谨细致 工作态度,实事求是、认真负责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技术和理论水平达到高级工技术 标准及“观念职业人”要求。学生应达到职业能力目标:能运用性状鉴定技术快速识别 200种常用中药,做到见药知名。能说出 100种重点中药来源、主产地及鉴别要点。能够熟练使用药品标准等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查阅相关科技文献,获取和扩展新知识能力。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说明:无标记者为了解品种,能运用性状鉴定技术准确鉴定,要求做到见药知名; 有“ ”标记者为掌握品种,能运用性状鉴定技术准确鉴定,并要求能够说出中药 来源、主产地、采制特征、性状鉴别要点;四、实施建议 为保证课程目标有效实施,特对课程实施教材编写、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评价、课 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等环节提出如下建议:1.编写依据课程标准,从药品质量检验实际情况出发, 编写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项目为模块教材,实现“教材和岗位操作规范一体化”。教学内容 按完成工作任务逻辑顺序,由易到难编排,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反映新技术、 新工艺。2. 教学建议(1 以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质检工作过程为基础, 参照相关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设 计课程模块,组织药检行业专家开发训练项目。再针对每个项目重组教学内容,明确知识点 和技能点,将基本理论知识介绍和实践操作一体化设计,将各项目有关基本概念、原理 等和技能有机融合,使学生掌握各项目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能够利用学到基本知识分 析、解决训练过程中出现问题。为将来走上解决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奠定基础。(2以校内中药标本厅、性状鉴定及显微鉴定实训室等实训基地为依托,利用校内、外 企业教师资源、检测技术, 在校内专项仿真训练基础上, 使学生技能可得到全面训练, 并和实际工作接轨。(3在组织实施训练过程中,按企业规范强调药检工作要素、药检人员行为规范、实验 实训室管理和安全等,制订各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各项操作和企业要求接轨。3.教学评价为更好地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采取平时考试和期末考试, 具体考核办法如下:(1平时考试平时考试(占总成绩 50%是在学生学习每个模块时随堂进行,采取现场考核,每次 考核成绩以百分计。考核时根据学生具体操作技能、检验结果现场打分,并明确指出学生出现失误。 (2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占总成绩 50%组织企业药检人员或药检所一线检验人员考核学生操作 技能。药材由企业提供,通过真实工作效果考核学生是否达到“观念职业人”要求。 4.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相关教辅材料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中医药、中华人民共 和国药典、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药典注释、 李家实主编中药鉴定学、中华本草编委会编中华本草19 册、徐国钧主编中 国药材学上、下册、江西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上、下册、肖培根主编新中药志 14册和康廷国主编中药鉴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