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16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
资源ID:35103384
资源大小:329K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16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附件1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16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一、学院基本概况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始建于2000年9月,由广州大学和增城市松田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创建。2004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独立学院),实现了由专科向本科教育的跨越。2005年1月,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关于对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的专项检查。2011年12月,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全院15个申报专业一次性通过了广东省学位委员会组织的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学院坚持“教学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服务荣校”的办学理念,以创新独立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动力,依托母体学校广州大学的资源和平台,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以办学条件建设为基础,以师资团队建设为关键,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育教学质量和特色谋发展,努力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学院以培养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和具有一定社会适应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本科创新性人才为目标,按“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培养要求,强调适应市场需要,制定并实施了“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训练。学院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完善学生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营造全方位的“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学生成长氛围。学院校园占地面积352亩,校舍总面积超17万平方米。学院设有8系2部,即经济学系、管理学系、法政系、社会体育系、外语系、艺术与传媒系、电气与汽车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社会科学部、通识教学部,设有32个本科专业、57个专业方向,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工学、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学院先后被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评为“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最具竞争力独立学院奖”、“ 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最佳就业服务奖”,连续七年被增城市人民政府授予“增城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校园绿化荣获“广州市花园式单位”称号。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学院以培养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和具有一定社会适应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本科创新性人才为目标,按“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培养要求,强调适应市场需要,制定并实施了“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训练。同时,学院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完善学生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营造全方位的“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学生成长氛围。办学至今,学院始终坚持“教学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服务荣校”的办学理念,以办学条件建设为基础,以师资团队建设为关键,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育教学质量和特色谋发展,努力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学院现设有32个本科专业,57个专业方向,形成了以经、管、文、法为主体,工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2016年招生专业为27个。表1 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统计表序号专业名称批准时间所属院(系)1金融学2004经济学系2国际经济与贸易20063市场营销2004管理学系4财务管理20075人力资源管理20086会计学20107法学2004法政系8行政管理20069社会工作201410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2006社会体育系11英语2004外语系12日语200713美术学2005艺术与传媒系14动画200715视觉传达设计201216环境设计201217产品设计201218新闻学201419汽车服务工程2010电气与汽车工程系2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0921电子信息工程200522通信工程20162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4软件工程200925网络工程200926电子商务201627物联网2014本科招生专业总数:27(三)本科生分布情况2015-2016学年,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总数为9900人。表2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的比例统计表序号学科门类专业名称批准时间在校生数所占比例(%)1经济学金融学2004147619.68%2国际经济与贸易20064723管理学市场营销200428128.87%4行政管理20062845财务管理20074546人力资源管理20082157会计学201016248文学英语200478410.41%9日语200715210新闻学20149511法学法学20045205.69%12社会工作20144313教育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20065485.81%14休闲体育20132715工学汽车服务工程201024215.94%16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0961117电子信息工程20051691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419119软件工程200921920网络工程200912521物联网工程20132122艺术学美术学200515813.6%23艺术设计200531224动画200710925产品设计201211426视觉传达设计201216527工业设计20115228环境设计2012437本科在校生总人数:9900(四)生源质量情况2016年,学院在全国13个省招生,招生计划总数为2590名:其中省内计划数2390,外省招生计划数200名。2016年共计录取新生2648人:其中省内普招录取2236人,省外普招录取200人,本科插班生录取212人。今年上级部门对各院校的招生计划和录取实行严格把控。在这种情况下,我院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完成招生任务,共录取新生2648名,超计划58名。学院2016年新生总体报到2383人,报到率为90%,与去年基本持平。普通高考招生新生报到2176人,报到率为89.33%,比2015年下降1.9%。其中文史类新生报到率为90.46%,理工类新生报到率为87.00%,美术类新生报到率为89.84%,体育类新生报到率为95%。广东省内报到率为89.31%,省外报到率为89.50%。本科插班生新生报到207人,报到率为97.64%,比2015年下降0.78%。本年度招生工作特色及亮点:1.招生录取生源充足,录取人数“创新高”。20016年面向全国13个省(自治区)招生,省厅下达招生计划2590人,共录取2648名新生,超计划58人。2. 2016年生源质量大幅提高,录取分数“创新高”。在省内普通高考录取中,我院文史类、理工类招生均为平行志愿一志愿组超计划满档录取;艺术类招生也在线上超计划满档录取;体育类征集自愿满档录取。其中文科投档线426分,超省控线9分;理科投档线418分,超省控线16分。3.普通高考录取实行专业按“第一志愿录取”的办法,报到率“创新高”。为保证新生的报到率和满足考生对专业的需求,在录取中我们连续多年实行录取专业按“第一志愿录取”的办法,提高了考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保证了新生到校的报到率。今年学院新生总体报到率为90%,连续两年达到90%以上。三、师资与教学条件(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2015-2016学年,学院共有454名教师(折算后),其中专任教师378名。学院师资队伍中,具有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61.89%和6.06%,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为23.68%,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占46.48%,36-45岁教师占32.82%,46-55岁教师占12.33%,56岁或以上教师占8.37%。 表3 师资队伍学位结构统计表教师人数博士硕士学士人数占%人数占%人数占%45427.56.0628161.89145.532.05表4 师资队伍职称结构统计表教师人数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其他人数占%人数占%人数占%人数占%人数占%454296.3978.517.29267.558.92224.845712.56表5 师资队伍年龄结构统计表教师人数35364546555660以上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45421146.4814932.825612.33388.37注:教师人数=专任教师数+聘请校外教师数*0.5(二)生师比学院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专任教师数量稳步增长,建立了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外聘教师为辅的师资队伍。2015-2016学年,学院在校生总人数9900人,教师人数454人(折算后),其中专任教师378人,兼职教师152人,生师比约为21.8:1,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基本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表6 生师比统计表教师人数其中兼职教师学生人数生师比人数占总教师人数比例45415233.5%990021.8:1(三)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2015-2016学年,学院继续执行2010年制定的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主讲教师资格认定及管理办法,对主讲教师资格的认定严格把关,并推行青年教师指导制度。2015-2016学年,我院有321名教师符合主讲教师资格,占专任教师人数的84.9%。(四)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教学情况2015-2016学年,我院有14名正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教学工作,占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的82.35%;承担课程门次数为112门次,约占整学年课程门次数的4%。表7 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统计表主讲本科课程教学教授承担课程门次数占整学年课程门次数比例1124%(五)教学经费投入情况2015年,学校学费收入总额为17992.36万元,学校教育经费总额为9295.17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238.16万元,并已按规定提交年度经费分配办法和学校年度决算报告。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学费收入的比例为6.88%,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约为1250.67元。(六)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1. 教学行政用房学院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79883.54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为62550.92平方米,行政用房面积为17332.62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8.07平方米;宿舍面积合计为77939.17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约为7.87平方米。表8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统计表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平方米)实验室总面积(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平方米)79883.548.0718886.841.912.图书情况我院2015年馆藏图书总量为549982册,生均图书55.55册;年新进图书6552册,生均年进书量0.66册;电子图书总量54万种,馆藏合订期刊23792册,订阅期刊668种,报纸68种;订阅电子期刊8092种,并订购了CNKI中国知网电子期刊数据库,为在校师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渠道。表9 生均图书统计表馆藏书总量(册)生均总藏书量(册)2015年新进图书(册)生均年进书量(册)54998255.55(9900)65520.66(9900)表10 电子图书、期刊统计表电子图书总量(万种)馆藏合订期刊(册)订阅纸质期刊(种)订阅电子期刊(种)订阅报纸(种)已购买的期刊图书数据库5423792668809268CNKI知网3.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情况2015年,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为3317.25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约为3351元/生;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为53.13万元。教学用计算机台数为3134台,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为31.66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为7192个,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为72.65个。表11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统计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3317.253351表12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统计表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万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所占比例(%)53.131.6四、教学建设与改革(一)专业建设当前,国家和广东省正在大力推进实施创新创业改革,在此背景下,我院统筹协作、全面改革、合理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我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改革效果显著。在我院实施“双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标要求,结合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办学实际和专业培养特点,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平台+模块+课外培养学分”的人才培养方案结构。平台由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两大平台构成,模块由“通识素质教育模块”、“专业基础理论模块”、“专业方向教育选修模块”、“专业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创新教育模块”、“专业就业创业教育选修模块”六大模块构成。一年级主要完成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通识素质教育模块教育,二年级主要完成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理论模块、专业方向教育选修模块教育,三年级、四年级主要完成专业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创新教育模块、专业就业创业教育选修模块教育。各专业根据专业人培需求,研究确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安排,鼓励各专业实施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设置遵循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原则。以本科专业目录核心课程和核心实践环节为基本依据,体现对本科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育环节。实践学分数应不低于学分总数的30%,其中专业实践学分数应不低于专业学分总数的35%。调整实习环节学分分配,减少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学分数,加强在校期间集中实践环节学分数,在校生每学年至少安排两周集中实践环节。专业方向教育选修模块的课程设置应以行业、企业工作实际需求为导向设置若干门实用性较强、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加强创新教育环节。创新教育课程分创新思维培养和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两个层面,创新思维培养主要通过公共通识类选修课程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主要以学科和专业前沿知识为引导,采用问题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专业方面的创新能力,把大学生创新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加强就业创业教育环节。针对学生不同的就业意向,设置就业教育模块和创业教育模块供学生选修,就业教育模块以就业基本知识以及所从事行业就业的基本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创业教育模块则注重传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基本规律、技能和方法,应针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求,设置财税、金融、法规、企业管理、风险控制、知识产权保护等创新创业实务课程。将校政企协同育人模式引入到人才培养改革中来。充分利用协同单位优质资源,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已有基础的系部,如法政系的“校政”协同、计算机系的“校企”协同,电汽系的“校校”协同,争取进一步扩大、深化下去,做出成果,力争获得省一级认定和经费的支持。加强课外必修学分要求。课外必修学分增加到8-10分,课外必修学分设置应体现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应包括四六级(AB级)考证、专业英语四八级证书、日语能力证书、普通话证书、计算机考证等;专业基本技能由各专业设置行业资格认定证书,参加专业组织的讲座、论坛等活动;增设单独的创新创业课外必修学分。(二)课程建设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粤教高201516 号)文件精神,2016年我院人才培养方案增设创新创业模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拟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和创新创业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意识、创新思维与方法、创业知识与技能为目标。2015-2016学年,我院大学语文、宏观经济学、汽车营销学、统计学、商务英语等五门课程作为精品资源共享课获得院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2015-2016学年,全院开设课程总门数为933门,其中多媒体教学课程门数738门,所占比例为79.1%。2015-2016学年,全院所开课程总门次数为3046 门次,其中小班授课门次数2427门次,所占比例为80%。本学年,学院共开设公共选修课157门,选课人次达到11924人次,其中网络公选课79 门。表13 2015-2016学年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课程门数总数其中多媒体教学933738(三)教材建设2015-2016学年,学院教师作为主编、副主编公开出版教材9部。表14 2015-2016学年公开出版教材一览表序号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ISBN1统计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97875623475382刑事法律实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97875680089073竞争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97873071692274民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978-7-5680-0818-15证券投资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75623482516财政学原理及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97875623482697经济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97873071719788企业战略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97875623489559货币银行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9787562349921(四)教学改革1. 质量工程建设2016年1月,我院公布“2015年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建设项目”的通知,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精品资源共享课、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五大类共17项申请项目获学院立项建设,其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项、精品资源共享课5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9项。2016年5月,广东省教育厅公布“广东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015年度验收结果(第一批)”的通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共2项项目顺利结项。2015-2016学年,我院获批立项的各级质量工程项目如下:表15 获批立项质量工程项目统计表序号项目类型项目名称级别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外语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2一般类教改项目大学生英语移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省级3一般类教改项目以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机专业为例省级4一般类教改项目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高校体育院系游泳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省级5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英语院级6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院级7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电气实践建设与研究基地院级8精品资源共享课大学语文院级9精品资源共享课宏观经济学院级10精品资源共享课汽车营销学院级11精品资源共享课统计学院级12精品资源共享课商务英语院级13教学改革项目混合式教导实践研究-以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投资项目评估课程为例院级14教学改革项目Proteus软件仿真技术提升单片机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探索和研究院级15教学改革项目独立学院电气、电子专业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索院级16教学改革项目基于IT服务外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院级17教学改革项目多元教学方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研究院级18教学改革项目高校体育院系游泳专业课微课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院级19教学改革项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综合管理与服务模式研究院级20教学改革项目独立学院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汽车日语翻译人才培养为例院级21教学改革项目以文化学习为基础、模拟实训为导向的独立院校英汉笔译课程改革以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为例院级2. 科研建设2015-2016年,全院教职工主持科研课题立项26项。其中,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8项、广州市教育局“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3项,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研究课题2项、广东省体育局科研项目1项,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七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院级科研课题9项。2015-2016学年,我院获批立项的各级科研课题如下:表16 获批立项科研课题项目统计表序号课题来源课题名称级别12015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认定申报电磁屏蔽技术研究省级22015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认定申报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为例省级32015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认定申报基于顶层设计理念的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以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为例省级42015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认定申报广东省民办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省级52015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认定申报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管理研究省级62015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认定申报会计学专业导论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研究省级72015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认定申报转型期广东省工业企业增长模式研究-基于非参数成本前沿模型省级82015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认定申报会计学原理课程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应用研究省级9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研究课题技术应用型民办本科职业学院:广东省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省级10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研究课题当前广东高等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以合作治理理论为分析框架省级11广东省体育局科研项目现役专业运动员技能教育研究省级12广州市教育局第七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校企协同物联网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市级13广州市教育局第七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数据时代基于“设计”理念的大学生多元化读写能力培养研究市级14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广州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市级15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网络时代的广州行政审批流程再造研究市级16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语料库的广府文化专有项英译研究市级17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课题独立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市级182015年院级科研项目“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微商生存现状及突围之路探析 院级192015年院级科研项目“互联网+”时代下独立学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政策激励研究院级202015年院级科研项目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 院级212015年院级科研项目大数据时代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路径分析院级222015年院级科研项目基于云计算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研究-以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为例院级232015年院级科研项目电气设备调试新方法研究院级242015年院级科研项目基于PCB的电磁屏蔽技术研究院级252015年院级科研项目增城市新型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路径探索 院级262015年院级科研项目增城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策略研究院级3. 教学改革特色工作(1)艺术系“项目化教学”、“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改革各专业以修订2016级新人才培养方案的为契机,积极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推动“项目化教学”。把企业真实的项目带到课堂,把企业真实的项目制作过程与方法融入教学过程,把部分密切联系的专业课程联成课程群,对这些课程进行集中排课,按顺序要求排课,让学生能把项目制作连续起来,出比较完整的,质量更高的专业作品。在制定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时对于专业课程主要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加强学力和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习情境设计和教学的组织设计。开展行动导向、理实一体、项目教学、工学交替等多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极参与教学过程,重点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众多任课老师都努力将社会项目和个人项目导入到课堂教学里面来,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譬如环境设计专业的公共空间设计、动画专业的定格动画创作、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标志设计等课程将社会比赛项目导入到课堂中来,学生获得了若干奖项,任课老师也屡次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以“准就业”的形式,采用师徒制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符合美术学专业中国画和油画学习和创作的规律,其目的是促进美术学专业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及就业能力。艺术与传媒系在本学年度正在稳步的推进美术学专业的“工作室制”教学。将原本横向以年级划分的班级编制专为纵向以专业划分的工作室编制,在教学中注重营造工作室式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相互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2)法政系“应用型”法学人才的培养1)优化培养模式充分借助基层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和法律案例资源,结合高校法学教师理论水平高的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法学人才。2)创新教学体系在优势学科、精品课程下开展模拟法庭训练,实施双语教学、“法律诊所”式教学,发挥良好示范作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邀请资深法律实务人士参与课程主讲,鼓励教师参与地方法制课题研究和法律服务,组织学生参加校外课程实训。树立"校本教材"理念,积极主编和参编与专业课程相配套的教材,融入全国性或地方性的应用型教材编写集体。3)强化实践教学适应“校、院、所”联合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模式的需要,突出实习基地建设。与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实务部门共建实习基地,为法学师生进驻基地进行教、学搭建平台,使之既能作为“校”的成果转化基地,又能为“院”、“所”提供理论和科研资源。 (五)实践教学1. 实验(实训)教学全面提升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已列入学院教务处本学年的工作重点,是我院“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工作的延续。学院将陆续开展相关的调研、座谈,全面深入了解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现状,针对不足提出整改方案并形成常态的质量监控与提升机制。(1)实验室建设学院现有实验室66个。其中,公用机房实验室13个,专业实验(训)室53个。拟投入32.5万元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室正处于建设当中,。(2)实验实训课程建设2015-2016学年,全院实验实训课程开出率为100%。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知识应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各专业实验室均有计划地面向师生开放。本学年,共有6门课程的8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训)项目通过了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认定。2. 实习教学本学年,学院成立了2012级毕业生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2012级专业综合实习各项工作。2012级8系21个专业共计2622人实习生,集中实习人数为286人,集中实习学生比例为10.9%;对口专业实习人数2336,对口专业实习学生比例为89.1%。实习评优方面,我院优秀实习组织奖中有2个专业获得一等奖、3个专业获得二等奖、6个专业获得三等奖;33位教师被评为优秀实习指导教师;8名实习工作贡献奖;131位同学被评为优秀实习生。3. 毕业论文(设计)2016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院系两级管理,按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评估指标体系(试行)要求,严格过程管理与控制。严格执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资审查。2016届毕业论文(设计)按“真题真做”的要求开展,2016年5月,我院参与答辩人数共计为2622人。毕业论文检测方面,学院通过联系使用“知网检测系统”按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人数的20%抽取检测。其中有504名学生参加了论文检测,检测比例为19.22%。本次毕业论文(设计)检测情况良好,大部分学生的文字复制比例能达到学校要求的35%以下。二次检测不合格学生论文共15篇。(六)创新创业教育2015-2016学年,我院完成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已结项材料的收集工作, 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中期评审材料的收集,2015年大创项目的中期检查以及2016年大创项目开题评审工作。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于2015年11月10日组织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主题讲座,旨在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在推进2015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的培育和结项工作的基础上,孵化中心完成了2016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19个专项资金项目的评审,共评审出2个重点项目,6个一般项目,5个推荐项目。最终有8个项目获得2016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立项。表17 2016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立项项目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型项目级别pdjh2016b0941校园电子商务科技发明制作类一般项目pdjh2016b0942智能晾衣杆设计科技发明制作类一般项目pdjh2016b0943基于iBeacon技术的“互联网+微信”智慧校园应用建设科技发明制作类一般项目pdjh2016b0944“证书邦”在线平台开发与应用科技发明制作类一般项目pdjh2016b0945拼音法学英语的推广与创新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类一般项目pdjh2016b0946我国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与发展研究-以增城农产品为例自然科学类一般项目pdjh2016b0947成长在线系统科技发明制作类一般项目pdjh2016b0948大学生宿舍无线控制智能节能系统的开发科技发明制作类一般项目2015年下半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组织大创团队参与“互联网+”大赛,8个项目参赛,共获省铜奖1项,优秀奖2项;“赢在广州”大赛5个项目参赛,5个项目获得优秀奖,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完成了6篇论文的撰写。学生团队参与省内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展示2次,参与广东省跨年晚会技术支持一次,并与广州一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成项目合作意向。表18 2016年“赢在广州”创业大赛获奖项目项目名称奖项增城农产品商务推广平台建设优秀奖有爱助家服务平台优秀奖“证书邦”在线平台开发与应用优秀奖“互联网+微信”智慧校园应用建设优秀奖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校企培训优秀奖2015-2016“攀登计划”共征集19个项目,其中8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金额共计14.5万。孵化中心9个学生创业团队,顺利进入孵化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国家级5项,省级3项。 表19 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型项目级别201613657001温湿度无线收发系统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201613657002视频监控平台的ios手机客户端app设计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201613657003增城农产品商务推广平台建设创业实践项目国家级201613657004有爱助家服务平台创业实践项目国家级201613657005“证书邦”在线平台开发与应用创业实践项目国家级201613657006历史学科与当代信息技术结合创新训练项目省级201613657007拼音法学英语的推广与创新研究创业实践项目省级201613657008徒步旅行创业实践项目省级五、质量保障体系(一)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院形成了“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具有代表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实施校地、校企协同育人,截止到2016年7月,我院院系两级共有校企协同育人平台73个。其中学院5个、管理学系11个、经济学系6个、法政系8个、外语系3个、艺术系15个、社会体育系5个、电气与汽车工程系1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9个。其中文科类学科中,法学专业开展了“校、院、所”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一方面将地方法律实务部门和法律服务行业的力量和资源嵌入到高校的法学专业建设之中,深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实务教材编写、实习实训指导等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将高校的法学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嵌入到地方法制建设和法律实践之中,在实现高校法学专业的地方服务功能的同时检验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更好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依据。理工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先后与9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措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派遣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项目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将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企业的需求对接,将试验室建设与企业的资源优势和智力优势对接,合作建成具有先进性的物联网实验室,由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援助和项目合作研究。三是向企业派送教师参加培训与交流,先后有20余名教师实地进入企业进行培训、进修、学习,专业骨干教师直接参加企业实际项目的开发和研究。(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1. 教学督导制度2015年11月5日,学院举行第六届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员受聘仪式。新一届教学督导员一致表示将积极开展各项督导工作,秉承“服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