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电子政务资料.docx

    • 资源ID:35103518       资源大小:24.68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电子政务资料.docx

    0 引言1 电子政务概述P11.1 电子政务内涵1.1.1 电子政务定义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办公和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即政务信息化。电子政务最重要内涵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电子化虚拟政府,使得人们从各种渠道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在互联网上发布政府信息,供社会公众了解和使用;二是通过互联网对政府和公众之间事务进行互动处理,能够使政府快速听到群众呼声,对民众来信和意见做出及时处理;三是在政府机构内部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政府机构办公效率;四是公务员从网络中获得机构内部工作信息和机构外部业务信息,为日常政务工作和领导决策提供服务。1.1.2 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关系电子政府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管理服务现代政府机构。电子政府实质上就是把有形传统政府转变为虚拟数字政府。传统政府特点是以政府机构为中心,集中管理结构。电子政府对传统政府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重新进行了构架,以公众为中心,将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和管理在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政务一方面采用人机结合方式搭建基本政务工作平台,实现行政流程标准化和高效化;另一方面通过电子化渠道实现和政府内部各部门、社会各界以及广大公众之间信息沟通,从而达到由传统政府管理职能向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管理服务职能转变。P81.2 电子政务特点P11-131.3 电子政务建设作用和意义图YIYI1.4 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正确认识据资料显示,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清醒意识到信息技术革命将会带给世界巨大冲击和挑战,因而便开始在一些政府部门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一些最基础政务活动,比如,管理档案、处理公文等活动。这便是所谓OA,即办公自动化工程。 然而,随着信息产业技术飞速发展,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电子政务绝非只是简单政府上网或办公自动化。它所需要早已不是安装几台电脑,连接打印机和扫描仪,处理文件或打印报表,甚至也不仅是建立门户网站,收发电子邮件,无纸化办公等。 现代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过程。它建设是逐步发展系统工程,从建设基础网站、创办通讯窗口到开放性信息服务和扩大网络政府。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2.1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P222.1.1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尽管电子政务一词在我国悄然出现才几年,但实际上,根据相关历史资料显示,中国电子政务已经经历了从萌芽期、孕育期到启动期近10年发展。其中:萌芽期主要表现在: 1993年底国家正式启动以中央国家机关主导、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但是,这些都还只是电子政务发展雏形,是电子政务发展最初级阶段。孕育期主要表现在:90年代中、后期,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央各大机关、全国各省级政府部门和主要中心城市政府部门,率先开展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为电子政务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启动期主要表现在:近年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规划重要内容,并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计划。其中,电子政务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核心内容之一。有些地方政府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电子政务时间表,如北京市具体目标是:力争用两年时间,到2002年底初步实现政府面向企业和市民审批、管理和服务业务在网上进行,政府内部初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到2005年底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最终建成北京市政务系统共建公享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可见,电子政务启动期将带来政府管理机制巨大转变,使得政府更能贴近社会公众,从而满足公众需求,建立更好服务体系。2.1.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P25-272.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程度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电子政务工作还显得不够完善,但是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发展道路。而相关法律及政策文件发布,进一步推动了各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应用和整体发展。 经过近几年建设,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已开通运行,各级政府网站基本建立,为党和政府有效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建立了新桥梁和纽带。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农业、银行、公安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重要领域,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架构已具雏形。2.3 我国电子政务在全球发展趋势2.3.1 全球电子政务发展走向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区域组织都正在积极地进行电子政务推广,并提出了相应建设目标和计划。美国制定了政府纸张消除法案,实现政府办公无纸化作业,使美国公民和政府之间互动关系电子化;英国政府服务已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给公众;日本政府提出了电子签名和认证法案,实现电子政务,完全采用电子化手段处理各种行政事务,日本将信息化成败、IT产业兴衰和经济竞争力强弱紧密联系,订下了信息化立国目标,力争在五年内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先进IT国家;加拿大及澳大利亚公众将通过政府机构网站享受政府服务;新加坡电子政府可为公民提供200项以上电子政务服务,公众可从"电子公民中心"站点轻松获取医疗保健、商务、法律法规、交通、家庭、住房、就业等各项网上信息和服务。东盟提出了"电子东盟"计划,其四大目标是:强化东盟地区IT领域竞争能力,缩小东盟各国和先进国家在IT技术方面差距,政府和企业合作,推动"电子东盟"事业,促进IT设备贸易、服务和投资自由化。欧盟委员会指出:欧盟待解决问题很多,最主要是要使教育适应数字时代要求,降低上网费用,建立电子商务规范,提供高速网络服务。2.3.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随着政府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和政府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和成就。越来越多厂商不断进入这一领域,并针对政府领域各个行业、政府工作各个环节推出了各种各样电子政务应用产品,提出了各具特色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从行业到区域,从纵向到横向,覆盖了整个电子政务领域。 其实,电子政务服务商态度转变正是基于电子政务本身市场需求转变。“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欺骗工程”正在市场中逐步消失,呈现在市民面前将是实实在在服务型电子政务应用。作为电子政务应用发展必然趋势,全面打造服务型政府是贯穿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重要理念,在电子政务规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上,面向公众、企业相关应用初步展开,并且受到了热烈欢迎。虽然目前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还没有全面铺开,但这是不可逆转发展趋势。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普遍重视电子政务便民服务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功能,建立了宣传和服务功能比较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拥有了比较好硬件基础,这些都在政务信息发布、政务公开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3.3 中外电子政务发展初步比较和分析由于信息网络巨大优势,电子政务已经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根据联合国于2003年11月发布“联合国全球电子政府调查”,在所调查191个会员国中,有173个国家建立了自己政府网站,只有18个国家完全没有上网,其中大部分是非洲国家。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里,电子政务正日益成为政府一种重要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和那些电子政务比较发达国家相比,要使电子政务真正成为人们和政府机关打交道一种重要工具,我们必须在各方面加以完善,以使电子政务真正发挥作用,使之更有效益。然而,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主要问题就在于,各级政府门户网站难以整合工商、国税、地税、海关等重要经济部门电子政务,政府门户网站难以发挥其综合性政府网站所应有作用。其症结在于我国有关政府组织法规等未能对政府各级部门之间协作关系作出明确规定,这种缺陷造成了目前国内信息化过程当中信息孤岛现象。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看来是推进电子政务一种有效途径。这种方式将社会信息化需求和政府自身信息化结合在一起,通过政府和企业和公民互动,共同推进电子政务。根据“联合国全球电子政府调查”,在所调查191个会员国中,我国排在第七十四位,位于中上水平。这表明,我国信息化已经具备了相当水平。相信经过各级政府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电子政务发展之路。2.4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l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态势。虽然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总数很大,增长速度较快,但发展空间仍然非常大。l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网站建设已初步完成。我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注册域名数增长势头强劲,不同部门局域网已搭建完成。l 政府部门内部信息化和资源共享使办公效率大幅提高。许多地方政府,如上海,深圳、天津等沿海城市都提出以电子政务为核心内容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计划。l 政府网站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加强,双向互动性有所 提高。在信息服务提供方面,大多数政府网站提供 “政府职能”,“业务介绍”“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政府新闻”等信息服务。政府网站提供最多交互性服务有“政府信箱”“留言板”“投诉,举报信访”“民意调查,意见征集”等。3 我国电子政务存在问题从目前发展情况看,国内各政府职能部门网络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不同部门局域网已经基本搭建完成,有些地区已经形成了城域网基本雏形。从具体应用效果看,政府内部通过网络化沟通和信息共享,办公效率大为提高。虽然近几年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我国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l 政府对电子政务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地位认识不够,缺乏明确发展策略。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存在不少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电子政务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地位缺乏认识。l 电子政务发展存在重电子轻政务现象。 “电子政务”关键是“政务”,而不是“电子”。但不少人员只是把电子政务当成一种新技术,以为只要投资,有了硬件设备就算建成电子政务,从而导致标准规范无法统一,系统无法一体化,资源、信息无法共享情况发生。因而,把电子政务落到实处关键是在“政务”上,电子只是为政务提供支撑和服务。提高电子政务水平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对政府行为、公共管理行为研究和改进。l 保障电子政务发展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电子政务发展离不开良好法律法规环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促进电子政务发展,都制定或修改了相关法律。然而,我国在保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电子政务立法一直是滞后。我国目前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很不健全,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法律和制度保障。原有一些法律已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法律法规欠缺势必阻碍电子政务建设进程。l 电子政务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缺乏宏观规划,国家没有提出明确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发展规划。各地电子政务建设是各自为政,采用标准各不相同,机构还很不健全,作用也很有限。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重要原因。4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对策及建议为推动电子政务发展,近期内应该采取下列策略:l 加强宣传,突破误区。电子政务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和互联网出现才兴起一种新政府管理方式,其概念、内涵和特点尚不为大多数公务员所理解。实际上,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人对电子商务还是一知半解,对电子政务就更是一无所知了。因此,当前必须就电子政务和传统政府管理差异、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区别、电子政务对信息产业引导作用等加强宣传工作,破除各种错误认识,使各级领导树立正确观念。l 统一规划,加强领导。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经验,在国务院建立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为此,国家高级领导机构可以对全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统一标准、相关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对重大工程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旗下各级部门按照统一规划、标准,负责具体项目实施。l 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优化业务流程。这是实现政务信息化前提和基础。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能简单地将现有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而是要对传统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l 整合政务信息资源。这是电子政务工程关键,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重视对信息资源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开放,使之发挥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未来展望5.1 基于电子政务政府管理创新问题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其中以下三个方面值得特别肯定。首先是各建设单位把电子政务作为一把手工程,这对加大业务部门和建设部门协调力度,强化业务应用先导性,确保资源优化配置等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各项目建设单位也初步形成了高层次、组织化和规范化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形成了一系列工程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保障了工程建设质量和顺利实施。其次,各部门在建设电子政务工程时,注重发展模式创新,包括运行和维护模式探索、国产设备应用和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例如,中联部建设政党外交信息系统,所有软硬件设备都具备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其表现安全和稳定性不逊于国外同类产品。中储棉总公司建设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在管理上采取商业化服务外包模式,既有效解决了自身技术力量不足,又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文化部和扶贫办在运行和维护模式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利用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资源托管数据,从而既避免了数据管理设备场地重复建设,又得到了专业化运维保障服务。第三,电子政务建设制度规范逐步建立,加强了项目申报审批、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监督检查,以及验收评价等环节管理,对保证电子政务工程质量、有效控制建设规模、提高投资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5.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前景1.制定和电子政务有关国家标准。我国电子政务现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存在电子政务系统设置不规范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会带来很多不方便之处。为了统一作业流程,提高电子政务实际应用能力,必须清理、确认和制定和电子政务系统工程项目相关国家标准,实现统一作业,才能确保电子政务有效施行。2002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和之相关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已在2003年完成,电子政务各种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2.建立电子政务法律和法律环境。我国电子政务法律规范建设明显滞后于电子政务发展,所以和电子政务建设有关法律、法规立法过程有必要适当加快,如电子文件法、电子版权法、数据保护法、电子交易法、数字签名法、法律上认可数字签名技术标准、认证授权管理等都需要加快立法或制定相应行政法规,明确法律地位和效力,保护公民隐私,加强电子政务安全立法。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信息安全市场将进一步发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将更加完善。3.开发电子政务标准化应用系统模块。大大小小政府机构数以万计,如此巨大电子政务建设规模,如果由各部门开发自己系统,不仅将浪费大量资源和时间,搞重复建设,更由于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各种系统势必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所以电子政务横向业务模型中具有共性应用模块,需要由获得国家授权政府部门规范研究和应用模块相关业务流程,进而建立标准化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开发出标准系统软件。4.构建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电子政务信息化处理是动态、双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要求很高,既要能够防范和化解黑客攻击、病毒爆发、非法用户入侵、机密信息泄露、重要数据丢失等造成危机和隐患,还要做好服务公众工作,为此需要推行强有力安全管理规范,建立严格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网络安全应急事件响应预案。5.网络设施建设速度将趋缓。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现状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远远领先于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造成了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现象,甚至在有些地方谈起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就是要建网、购置设备,低水平重复建设非常严重。电子政务建设原则上不鼓励建设专网,而是要在满足业务需求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设施,减少不必要重复建设。因此,网路建设增长速度将进一步趋缓,同时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利用将有明显提高。6.国内厂商将有更大发展空间。中央号召电子政务先行,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仅找到了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抓手,能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更重要是,电子政务以财政投资为主,既要实现政府信息化目标,还要担当起带动民族产业责任。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使国内IT厂商具备了跨越式发展条件,具备了跻身世界IT厂商条件。6 我国地方电子政务发展案例分析上海电子政务发展和展望一、上海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上海电子政务经过“九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十五”期间委办局信息化应用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十一五”期间步入了深化应用阶段。1、公务网、政务外网基础网络平台基本形成全市已建成市公务网、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平台。各区县均建成了统一区级政务网络平台,并接入了市政务外网平台。目前,依托公务网市级联网单位已达460个,区级联网单位超过1000个,政务外网市级接入单位已达500多家,二级政务外网接入点已达3000多个。以这两大政务网络和基础运营商网络平台为依托,相关委办局建设业务网络近40个,接入单位近4000家,接入终端数量4万多个,涉及财税、海关、城市管理、工商管理、监督监察、经济建设等各个领域和条线。随着信息化建设推进,相关委办局业务网络应用都将逐步纳入电子政务网络体系之中。2、公务网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管理体系已经形成自2002年成立党委办公厅(室)系统计算机领导小组以来,组织公务网应用项目200多个,以公务网为载体网上业务应用不断增长,协同办公理念不断体现,现已有50个应用系统在公务网上运行,所承载业务应用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内部到跨部门、跨系统,充分发挥公务网网络优势。而且经过多年探索,市公务网运行管理体制已经形成。3、政务外网应用纵深展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基于政务外网平台开展业务应用共47个。其中,4个协同办事平台应用、36个市级条线业务应用,7个上联国家部委业务应用。政务外网多种应用平台投入和使用,使政务外网服务为民功能和手段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协同办事、互动服务、应用监督、数据统一交换、数字认证等功能,更深层次地满足了公众需求。同时,各种应用系统已经形成了多样化服务形式,便于公众广泛参和。二、上海电子政务推进中存在问题随着电子政务整合应用发展,原先以“条线”、“点块”模式建设电子政务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1、处于政府理念转型期,公共服务整合度和响应效率有待提高当前上海电子政务建设理念正由从部门角度出发转向以企业和公众实际需求为导向转型期,现有电子政务系统在流程设置和人性化考虑方面有所滞后。第一,电子政务服务内容层次不高,仍局限于部门和条线,缺少以人为本、整合服务。目前政府网站办事功能以提供网站链接、事务处理电话以及表格下载为主,大部分仍然需要传统线下作业完成,公众办理一项业务依然需要奔走于多个业务部门。这和国外先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着较大差距,以新加坡为例,据艾森哲公司调查,2002年新加坡政府站点136项在线服务中已有132项可以部分或完全实现,服务传递广度达到97%,新加坡电子公民网站将不同政府部门所有服务整合在一起,提供“一站式”服务,公众通过一个网址就能通达从出生到退休各个阶段所需政府电子服务,无需考虑找哪个政府机构和部门。第二,政府服务响应和服务效率尚待提高。现在大部分政府热线都是传统服务式电话翻版,响应速度较慢,且缺乏完善责任追踪制度。以政府热线为例,全市各级政府共有咨询、信访、办事、服务类热线3285个,但目前仅有不到5%政府热线具有现代化专业呼叫中心。第三,电子政务实施时对业务或服务流程重组、优化力度不够,导致政府提供整合服务时缺少内部整合流程支撑,电子政务建设真正目和绩效观需要随着政府职能转型不断地升华。2、信息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依然是电子政务建设薄弱环节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已是今后上海信息化建设重点,从当前来看,政府信息共享难度依然较大,信息资源有效利用态势尚未形成。首先,信息资源共享观念和意识尚未完全确立。长期以来形成政府信息资源部门独占惯例,使拥有信息资源部门主观上不愿意共享信息。第二,“公开”和“保密”界限划分不清晰。部门易形成片面强调“安全”现象,面对社会上信息公开请求,即使不属于机密范围内信息或是过了保密期限信息,也往往以涉及国际机密为由而拒绝提供和共享。第三,缺乏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权威协调机构。条块分割管理现状在客观上给信息共享增加了障碍,部门间信息共享动力不足,横向协调管理运作较弱。第四,缺少由权威机构确定统一资源开发利用标准。目前各部门业务系统独立,在数据采集中使用标准、规范、编码体系均不统一,给数据进一步处理、加工及共享造成很大困难,导致信息综合利用成本偏高。3、现有电子政务项目布局、结构需要不断地调整、优化,促进电子政务整合服务和协同办公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常规路径是先内部后系统再服务,先分散后整合再协同办法,导致现有电子政务项目以政府内部业务系统为主,公共服务及跨部门项目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依据2001-2007年间市级财力投资138个电子政务重点建设项目统计分析,所建项目中具有和服务民众关系密切在线服务比重还只有22.46%。今后电子政务项目建设需要在现有业务系统基础上,不断整合、优化,形成以公众服务和在线服务等应用为主项目布局。4、电子政务项目管理体系还需不断完善,提高电子政务建设规划、投资全局性和科学性目前上海市电子政务项目管理以前期审批为主,虽然已经开展了一些规划评估、项目绩效审计试点工作,但项目规划评估、IT审计、绩效评估等尚未制度化和纳入电子政务管理体系,而且由于缺乏针对全市政府信息化顶层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电子政务建设缺乏资源配置、项目推进全局性指导,也无法为电子政务投资方向、投资重点、投资效益等敏感问题提供基础数据佐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电子政务“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信息孤岛、投资黑洞”等问题。三、电子政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思路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思想指导和要求,结合上海市政府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职能转型目标,上海电子政务推进重点和方向将由局部转向全局,由政府内部信息系统建设转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共享、公开、业务协同、整合服务将成为电子政务建设新要求。转变公共服务理念和促进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也将成为今后电子政务深化应用出发点和落脚点。1、电子政务促进“服务政府”转型途径:以电子政务建设为依托,以服务企业、公民为政府转型突破口,开展政府流程再造,力争将信息技术应用和业务流程再造一体化。通过优化业务处理和服务流程,实现政府资源整合,提高政府部门执行力和工作效率,为跨部门网络协同办公和改善政府服务质量,提供基础支撑和动力。2、电子政务促进“责任政府”转型途径:完善电子政务管理体系,由原先偏重项目建设管理向两头延伸,向前延伸至项目前期规划管理、评估,向后扩展到项目审计考核、绩效评估,通过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控制管理,完善电子政务投资、建设和管理责任机制,提高政府投资效益。3、电子政务促进“法治政府”转型途径:拓宽公众参和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渠道,建立公众信息化需求反馈机制和公众评价机制,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和共享,使公众具有必要知情权、评判权、监督权和参和权,发挥公众对信息化建设外部动力作用,增强项目建设多元化和政府透明度。四、上海电子政务建设展望和建议(一)从加强整体规划角度,开展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工作建议开展全市信息化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工作,全面调查研究上海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找出电子政务建设在推动政府转型中主要障碍。并以“服务型政府”为导向,对政府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将“顶层设计”作为电子政务总体规划实现一种手段,从理论高度和全局综合角度进行探索,寻求既统筹资源又兼顾多方利益电子政务建设方案,最终可以建立指导上海市电子政务整体规划和建设框架模型,包括业务参考模型、服务参考模型、数据参考模型、技术参考模型及绩效考核模型。(二)完善项目规划评估、IT审计及绩效评估制度进一步强化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弥补项目管理缺失环节,形成覆盖电子政务启动、计划、执行、结尾、运维全过程管理体系。一是进一步推进项目规划评估工作,在项目建设前期对项目投资建设把好关;二是结合新建项目竣工验收工作,探索开展IT审计。在配合项目竣工验收财政审计基础上,引入和开展信息系统审计试点,保障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有效性、安全性、完整性;三是对运营中电子政务项目开展绩效评估工作。建议将“电子政务项目绩效评估”列入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体系,并修订相关管理办法,对系统建成运行3年后项目进行绩效评估,强化项目绩效管理。同时将项目规划评估、IT审计、绩效评估等作为新一轮电子政务投资项目参考内容。(三)从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角度,推进跨部门协同、整合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以“公共服务”为导向,在市电子政务整体规划基础上,在“顶层设计”业务梳理形成电子政务重点发展领域和典型项目群中,选取目前急需且快速见效跨部门项目,以此为契机梳理政务流程,打破部门、系统界限,构造政府服务横向协同业务线,形成跨部门信息流,提高政府一站式服务能力。(四)从提高电子政务系统效益、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利用角度,推进“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立随着大部制改革实行,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面临整合创新需求,从降低电子政务投资成本,提高电子政务建设效益,促进政府信息资源整合角度出发,可考虑借助“云计算”理念,建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为政府提供专业软硬件资源及整合信息服务。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电子政务建设软硬件投资、后期运营维护成本,也能解决有些电子政务项目应用高峰期饱和和平时资源闲置矛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信息资源中心统一部署,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解决部门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能力差等弊端。在推进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推进原则,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层层推进。先期可以从一些相对分散小型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以及一些使用时间相对集中且使用频率低系统入手,随后不断扩展,将政府新建项目,大部制改革重新布局信息化建设项目逐步纳入,最终建成市政府电子政务资源整合统一管理平台。7 结语

    注意事项

    本文(电子政务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叶***)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