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石油化工产品及其衍生物生产企业企业投资指南.docx
盘锦市石油化工产品及其衍生物生产企业企业投资-指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11-07-20DICP企业投资指南盘锦市石油化工产品及其衍生物生产企业目 录第一章 盘锦市经济规划简介4第二章 乙烯及其副产品生产企业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情况简介5第三章 乙烯生产工程中相关产物、副产物及其相关用途73.1乙烯应用83.2丙烯应用93.2.1丙烯腈103.2.2环氧丙烷113.2.3丙烯酸123.2.4异丙苯/苯酚/丙酮143.2.5羰基合成醇163.3碳四烃应用183.3.1丁二烯203.3.2正丁烯203.3.3异丁烯213.3.4正丁烷223.3.5异丁烷233.3.6其他利用方式燃料利用243.4碳五烃应用253.4.1异戊二烯的用途283.4.2环戊二烯283.4.3 间戊二烯的用途29第四章 关于石化产品企业投资建议30第一章 盘锦市经济规划简介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地处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地级市。东、东北邻鞍山市辖区,东南隔大辽河及营口市相望,南临渤海辽东湾,西、西北邻锦州市辖区。同时位于沈阳经济区及京津塘城市群之间的联接带,居于东北亚经济圈及环渤海经济区的交叉点,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战略)重要节点城市,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盘锦七大经济区规划如下:(1)红海滩湿地旅游度假区规划控制面积239平方公里,以湿地生态旅游、观光度假、温泉游、特色旅游等为主导产业。(2)大洼临港经济区规划控制面积139平方公里,以成套设备制造、重装备制造、轻工机械和环保高新技术为主导产业。(3)石油装备工业基地规划面积35.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石油装备制造、制药、汽车贸易和家居建材四大产业。(4)盘锦市石油化工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7.7平方公里,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5)双台子(华锦)精细化工、塑料产业园规划面积7.6平方公里,以围绕华锦乙烯深加工和精细化工、塑料加工及其配套产业为主导。(6)辽宁北方新材料产业园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以塑料新材料、机械加工、现代物流、石油化工等为主导产业。(7)盘锦高升经济区规划控制面积330平方公里。起步区26平方公里,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根据盘锦市经济规划,七个经济区中有3个经济区及石油化工产品及其衍生物产品相关。盘锦市计划依托200多万吨乙烯及其副产品的产能优势,发展合成橡胶、精细化工、新材料、沥青及防水材料等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和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全国重要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和新材料产业集群。第二章 乙烯及其副产品生产企业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情况简介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是以石油化工、化学肥料为主业大型国有股份制企业,是中国兵器集团所属最大化工企业。2010年销售270亿元,总资产350亿元,职工1.2万人,年产尿素160吨、500万吨油化、70万吨乙烯、100万吨聚烯烃、60万吨沥青。总部位于盘锦市双台子区,拥有盘锦、葫芦岛和新疆阿克苏基地,十余家子公司,控股辽通化工(000059)上市公司。本着“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的发展原则,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打造独具特色精细石油化工产业链,兵器集团十二五期间所有的精细化工项目都将在盘锦建设,扩建和其它项目共投资约800亿元,实现销售1000亿元以上。目前,华锦集团正在做十二五规划,但主要内容如下:(1)“十二五”基本思路:将构建全国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1、采用化工型原油加工路线,提供优质的乙烯裂解原料和芳烃原料,实现炼化一体,宜芳则芳,宜烯则烯,实现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效率的最大化。(2)实现产业的集群化、规模化、精细化以及产品的差异化,力争做到品种结构优化,市场地位突出,盈利能力凸显。(3)形成经济规模,构建有竞争力的产业规模。新增规划了1500万吨/年炼油,总规模达到2000万吨/年以上、130万吨/年PX装置,最终形成乙烯100万吨/年、丙烯110万吨/年、对二甲苯130万吨/年、ABS树脂60万吨/年的加工能力。此外,华锦集团十二五期间还要在我市的辽滨沿海经济区(属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7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投资新建一个1500万吨炼油项目,乙烯生产能力也将达到100万吨。“十二五”期间拟建设的五个深加工产业链:具体建设处于论证阶段:(1)PX产业链:形成PX生产规模130万吨/年(2)苯酚/丙酮产业链:建设50万吨/年苯酚/丙酮生产装置,深加工发展双酚A、聚碳酸酯(PC)等产品。(3)丁/辛醇产业链:丁/辛醇实现25万吨/年的经济规模,并发展丁/辛醇向下游衍生品等精细化工产业。(4)聚氨酯产业链:建设3040万吨/年聚醚多元醇生产装置及相当规模的EO/EG、环氧丙烷等装置,(5)ABS产业链:建设苯乙烯、丙烯腈到ABS产业链,争取实现60万吨/年以上ABS生产规模,形成国内规模较大,同时具备两种(本体和乳液法)生产工艺和原料全部实现自给的竞争优势。华锦集团主产品情况:主要产品原有规模新增规模总规模用 途乙烯18万吨/年45万吨/年63万吨/年塑料、合成乙醇、乙醛、合成纤维等原料。聚乙烯13万吨/年30万吨/年43万吨/年制造薄膜、容器、管道、单丝、电线电缆、日用品等,并可作为电视、雷达等的高频绝缘材料。聚丙烯5万吨/年25万吨/年30万吨/年薄膜制品、注塑制品、挤塑制品等。聚苯乙烯3万吨/年12万吨/年15万吨/年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的温度的一次性容器一次性泡沫饭盒等。ABS5万吨/年15万吨/年20万吨/年适用于家用电器制品,以及仪表、电话、汽车工业用塑料制品。华锦集团副产品情况:副产品名称年产量(万吨)拟外供商品量(万吨/年)用 途苯13.21.3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苯乙烯224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丁二烯151.8橡胶、树脂混合二甲苯13.813.8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甲苯14.514.5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C916.816.8制造碳九树脂和溶剂油C57.47.4石油树脂,橡胶、油漆、涂料、热熔胶、抽余碳四10.110.1精细化工广泛应用的溶剂油硫磺5.55.5化肥、农药乙二醇2020制造树脂、增塑剂,合成纤维、化妆品二乙二醇1.61.6用于制备增塑剂、萃取剂、干燥剂、保温三乙二醇0.10.1纺织助剂、溶剂,橡胶树脂的增塑剂,乙醇胺2.42.4农药、医药二乙醇胺1.71.7洗涤剂、擦光剂、润滑剂、软化剂三乙醇胺0.80.8纺织、电镀、水泥、金属加工、化妆品根据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现有情况和规划,在引进石油化工产品及其衍生物生产企业时应充分考虑现有的主产品和副产物,依托华锦集团进行化工企业布局。第三章 乙烯生产工程中相关产物、副产物及其相关用途石油化学工业中大多数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均以烯烃和芳烃为基础原料。烯烃和芳烃所用原料烃约占石化生产总耗用原料烃的四分之三。在石油化学工业中,除由重整生产芳烃以及有催化裂化副产物中回收丙烯、丁烯和丁二烯之外,主要由乙烯装置生产各种烯烃和芳烃。乙烯装置在生产乙烯的同时,副产大量丙烯、丁烯和丁二烯、芳烃(苯、甲苯、二甲苯)成为石油化学工业基础的原料主要来源。除生产乙烯外,约70%的丙烯、90%的丁二烯、30%的芳烃均来自乙烯副产。以“三烯”和“三苯”总量计,约65%来自乙烯生产装置。正因为乙烯生产在石油化工基础原料中所占的主导作用,常常将乙烯生产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石油化工生产水平的标志。3.1乙烯应用乙烯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氯乙烯及聚氯乙烯、环氧乙烷和乙二醇、乙醇、苯乙烯、乙醛及醋酸、烯烃和高碳醇、乙丙橡胶等等。乙烯除极少量由酒精脱水制得外,绝大部分由石油烷烃裂解生产。3.2丙烯应用丙烯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丙烯腈、苯酚和丙酮、丁醇和辛醇、异丙醇、丙烯酸及其酯类、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及汽油添加剂。目前世界丙烯产量中30%由炼厂气回收而得,70%由石油烷烃裂解生产乙烯时副产。丙烯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丙烯腈、环氧丙烷、丙烯酸、异丙苯/苯酚/丙酮、羰基合成醇(丁辛醇)等基本有机原料,随着丙烯的衍生物需求的迅速增长,对丙烯的需求也逐年俱增,世界丙烯年需求量已从20年前15.2 Mt增加到2000年的51.2 Mt,年均增长率达6.3。2002年全球年需求量约56.9 Mt,据预测2010年丙烯的年需求量将增加到86.0 Mt,20002010年间年均增长率约5.6,高于同期乙烯增长率(约5)。以丙烯为原料生产基本有机原料的消费量依次是丙烯腈11,羰基合成醇8,环氧丙烷7%,异丙苯6,丙烯酸5,异丙醇3,其他3,从丙烯生产的基本有机原料年均增长率依次是丙烯酸6,丙烯腈4,环氧丙烷4,异丙苯/苯酚3.8,羰基合成醇3.4。我国2003年丙烯产量5932.3 kt,比2002年增长11.8%,进口226.4 kt,全年表观消费量6 158.7 kt。由于国内丙烯资源十分短缺,限制了丙烯衍生物的生产能力,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每年都需大量进口丙烯衍生物。因此增产丙烯及其衍生的基本有机原料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3.2.1丙烯腈丙烯腈主要用于腈纶、丁腈橡胶、已二腈、丙烯酰胺、ABS树脂等的生产,2002年全球丙烯腈需求量为4 945 kt,其中用于腈纶占52.4、ABS/SAN占29.7、已二腈占8.9%、丙烯酰胺占4.7、丁腈橡胶占2.4、其他(如已内酰胺、多元醇聚合物)占1.9。到2010年年均增长率为4。亚洲是丙烯腈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世界丙烯腈生产的重心开始由美国向远东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丙烯腈消费主要用于生产腈纶,消费结构中腈纶占67%,ABS/SAN占17.5%,其他用于生产丙烯酰胺、丁腈橡胶等占15.5%45。近年来,我国丙烯腈消费需求迅速增加,国内大多装置进行了扩能改造,我国丙烯腈供需情况见表1。预计到2005年随着中国及BP合资的上海化学工业园区上海赛科石化联合企业260 kt/a丙烯腈装置的开工,我国丙烯腈年生产能力将超过1 000 kt/a。丙烯腈表观消费量2005年估计将达到1100 kt,2010年约为1 300 kt。表1 我国丙烯腈供需情况(kt)年份生产能力/kt·a-1产量进口表观消费量199840633010043019994133151584732000468417153570200148746626072620025065183108282003734604381985 丙烯腈生产的主要路线是丙烯一步氨氧化工艺,丙烯、氨和空气在流化床反应器中反应生成丙烯腈,并副产乙腈和氢氰酸。BP、旭化成、首诺(Solutia)和杜邦均拥有自已的专利技术,但世界上大部分装置采用BP技术。目前国内共有丙烯腈生产装置10套,其中8套均从BP公司引进。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初研究开发丙烯腈催化剂和工艺以来,已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丙烷比丙烯更为廉价,可以降低丙烯腈生产的原料成本约30,近年国外公司都把重点投向丙烷氨氧化工艺的研究。BP公司在美国德州绿湖建有示范装置,已进入工业化论证阶段,日本三菱化学和BOC公司在日本水岛试验丙烷氨氧化工艺,日本旭化成公司催化剂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工艺已进行中试。我国由于缺乏丙烷资源,在丙烷氨氧化制丙烯腈催化剂及工艺上未作重点研究。3.2.2环氧丙烷环氧丙烷主要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丙二醇等,也是第四代洗涤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田破乳剂、农药乳化剂等的主要原料。它的衍生产品还广泛用于建筑、食品、烟草、医药及化妆品等行业,是精细化工的重要原料。2001年全球环氧丙烷的总生产能力约5 745 kt/a,消费量为4 835 kt。其中用于聚醚多元醇占65%、丙二醇占21、其他(包括醇醚、表面活性剂、二丙二醇、三丙二醇、1,4丁二醇等)14。近年来,世界环氧丙烷生产装置的建设保持稳定增长,2003年底世界环氧丙烷生产能力已达到6 760 kt/a,2010年前计划新建和扩建的装置生产能力约为2 600 kt/a。我国环氧丙烷消费在19951999年间年均增长率为27.6,经历了快速增长期,近几年逐步进入了稳定增长期,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约11%13,预测2005年消费总量将超过600 kt/a68。我国环氧丙烷供需情况见表2。我国环氧丙烷主要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约占总消费量70。其次为表面活性剂、丙二醇、碳酸丙烯酯等。表2 我国环氧丙烷供需情况(kt)年份生产能力/kt·a-1产量进口量表观消费量1995185.097.91.098.91999300.0236.020.9256.92000354.0252.028.8280.82001476.0330.036.4366.42002500.0320.152.9373.02003500.0413.5116.0529.5我国环氧丙烷生产都采用氯醇法工艺。自20世纪80年代陆续引进了旭硝子、昭和电工和三井东压的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国内自行开发的生产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内环氧丙烷的发展。2002年底我国环氧丙烷总生产能力已超过500 kt/a。中海油和Shell公司在广东惠州合资建设250 kt/a环氧丙烷联产560 kt/a苯乙烯的共氧化法生产装置将于2005年投产,届时,国内环氧丙烷生产能力将超过800 kt/a。由于氯醇法“三废”排放量大,处理比较困难,制约了其发展。共氧化法克服了氯醇法的缺点,同时可按需求联产苯乙烯、叔丁醇或甲基叔丁基醚(MTBE),近年来国外新建装置都采用此类生产工艺。同时国内外都在积极开发环氧丙烷新的工艺路线。如日本住友公司CHP共氧化法,采用过氧化氢异丙苯为氧化剂,异丙苯循环使用,没有联产品,据称正在新建200 kt/a生产装置。巴斯夫公司、迪高沙公司都在开发丙烯过氧化氢氧化的生产技术,都处于中试阶段。大连化物所研究了反应控制相转移杂多酸催化剂的新工艺,具有原创新性,仍在开发中。 3.2.3丙烯酸丙烯酸主要用于生产水溶性涂料和胶结剂用共聚单体丁酯和乙酯以及用于生产高吸水性树脂。其中用于高吸水性树脂占33,丁酯占30,聚丙烯酸酯(用于絮凝剂)占9,乙酯占8,甲酯占8,2-乙基已酯占5,其他占7。2002年全球丙烯酸生产能力为3 650 kt/a,需求量为2 600 kt 。预计2003-2009年全球丙烯酸消费年增长率将达3.5。2005年丙烯酸生产能力将达到4 300 kt/a。近10年来我国丙烯酸工业发展很快,但仍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1996年仅进口丙烯酸2.1 kt,2001年增加到67.1 kt。国内自给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80下降至2001年的44。我国历年丙烯酸供需情况见表3。据预测2005年我国丙烯酸需求将以10.5的速度增长,2005年需求量将达447.9 kt。表3 我国丙烯酸供需情况(kt)年份生产能力/kt·a-1产量进口表观消费量1999137.0121.57.7129.22000137.0134.732.0166.72001141.0143.067.1210.12002141.0142.3108.8251.12003145.0145.0109.7254.7近年来,为抢占我国市场,德国、日本、韩国在我国周边地区建设了近400 kt/a的生产能力。并于1997年实施低价倾销策略,使国内丙烯酸生产企业出现亏损。1999年11月国内三家主要生产企业联合启动反倾销工作,2001年9月起又进行第二次反倾销。中国海关对国外有关企业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保护了国内企业的利益。丙烯酸生产技术都采用丙烯二步氧化法。我国在1984年起北京东方化工厂从日本引进技术和设备,目前已建成80 kt/a丙烯酸生产装置,1992年和1994年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和上海高桥分公司分别从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引进了丙烯酸生产装置,上海高桥分公司丙烯酸厂被上海华谊集团收购,现为上海华谊丙烯酸厂,国内3套装置2002年生产能力为141 kt/a,装置开工率达109.2,生产的丙烯酸主要自用于加工丙烯酸酯,酯类的生产能力233 kt/a,装置开工率达100。扬子-巴斯夫正在建设丙烯酸/酯160/215 kt/a装置,台塑公司投资1.49亿美元,在宁波建设丙烯酸及酯230 kt/a装置,河北沧州、广东惠州和茂名、四川泸州、辽宁沈阳和山东等地也在筹建80100 kt/a装置,随着一些新装置的投产,20052010年间我国丙烯酸的生产和市场将步入平稳发展阶段。 3.2.4异丙苯/苯酚/丙酮异丙苯主要用于生产苯酚和联产丙酮,其他用途可用于生产涂料、清漆和瓷漆,用作某些石油基溶剂、高辛烷值航空燃料组分,也可用于制取苯乙酮、-甲基苯乙烯和过氧化物以及制取聚合和氧化催化剂时使用。据统计,有92异丙苯用于生产苯酚和丙酮。2002年全球异丙苯总生产能力为10 869 kt,消费量为9 317 kt。异丙苯的需求主要取决于苯酚市场。2002年全球苯酚生产能力7 840 kt/a,产量7 164 kt,消费量7 166 kt。丙酮生产能力5 250 kt/a,产量4 523 kt,消费量4 526 kt。预计到2006年全球异丙苯需求的年增长率为5.4,2006年异丙苯需求将达到10 943 kt。我国采用异丙苯法生产苯酚/丙酮的企业有高桥分公司、燕山石化公司、吉林石化公司和哈尔滨华宇公司等4家,2003年按苯酚生产能力计为328 kt/a,约占我国苯酚总生产能力的76.6,按丙酮生产能力计为201 kt/a,约占我国丙酮总生产能力的66.8,其中燕山石化公司160 kt/a生产能力为最大。上海高桥分公司将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建设160 kt/a异丙苯装置和200 kt/a苯酚/丙酮装置,定于2005年投产。2003年我国苯酚生产能力约为428 kt/a,产量约为301 kt,净进口量为322.7 kt,表观消费量约为623.7 kt,进口量约占表观消费量的52%,2000年后需求年均增长率高达21.4%。丙酮生产能力约为301 kt,产量约为175 kt,净进口量209 kt,表观消费量约为384 kt,进口量占表观消费量的54%,2000年后需求年均增长率达13.9%1113。我国苯酚/丙酮供需情况见表4、表5。 表4 我国苯酚供需情况(kt)年份生产能力/kt·a-1产量进口表观消费量1996274.0113.297.9211.11999350.0206.073.8279.82000350.0236.096.9332.92001380.0250.0205.3455.32002380.0270.0217.5487.52003428.0301.0322.7623.7表5 我国丙酮供需情况(kt)年份生产能力/kt·a-1产量进口表观消费量199611355101156199914012.741942000147125102227200115515314429720022351651693342003301175209384异丙苯生产采用丙烯使苯烷基化工艺,传统工艺主要有固体磷酸(气相)催化法和三氯化铝(液相)催化法。由于这二种催化剂均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异丙苯生产工艺目前都已被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工艺取代。埃克森美孚公司推出新的分子筛催化剂MCM-22和MCM-56是当今最先进的水平。20世纪90年代高桥石化分公司引进了UOP公司的Q-Max工艺。燕山石化和北京服装学院合作开发了FX-01沸石催化剂,将原三氯化铝法异丙苯装置扩能改造至80 kt/a。上海石化院开发的MP-01催化剂已分别在高桥石化分公司和燕山石化完成了单管试验,该催化剂能在较低反应温度、较低苯烃比、高空速下运行,显示了良好的稳定性,其综合性能达到进口同类催化剂水平。异丙苯制苯酚、丙酮工艺中一个关键步骤是过氧化异丙苯(CHP)在酸催化剂作用下的分解。至今世界上主要的苯酚装置仍采用硫酸作为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虽有催化效率高、选择性好等优点,但因使用硫酸而带来麻烦。高桥石化有一套苯酚装置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分解技术的工业装置,但需要解决工程放大存在的树脂破碎和传质、传热等问题。Exxon/Mobil采用Zr-Fe-W氧化物催化剂,将催化精馏技术应用于CHP的分解反应工序,在长时间连续运转下,转化率可达100,得到的苯酚和丙酮选择性高,减少了焦油,反应热得到利用,降低了能耗,是值得重视的技术。3.2.5羰基合成醇丙烯羰基合成丁辛醇是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和羰基合成工业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丁辛醇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用丁醇生产的各种醚类、胺类可分别用作乳胶漆、织物加工粘合剂、农药和橡胶加工及皮革处理剂等。用丁醇生产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脂肪族二元酸酯类增塑剂,广泛用于各种塑料和橡胶制品的生产。丁醇是生产丁醛、丁酸、丁胺、丙烯酸丁酯和醋酸丁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原料,可用作树脂、油漆、粘结剂的溶剂及选矿用消泡剂,也可用做油脂、药物(如抗菌素、激素和维生素)和香料的萃取剂及醇酸树脂涂料的添加剂。辛醇主要用于生产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作为增塑剂广泛用于聚氯乙烯、合成橡胶、纤维素脂的加工等。辛醇可用作柴油和润滑油的添加剂,还可用作照相、造纸、涂料油漆和纺织等行业的溶剂、陶瓷工业釉浆分散剂、矿石浮选剂、消泡剂、清净剂等。美国、西欧和日本的丁辛醇市场基本成熟,需求增长较缓,因此2005年前新增生产能力不大。而亚洲地区由于缺口较大、需求增长快,预计将新增一定生产能力。预测2005年丁醇和辛醇全球需求量分别为2 690 kt/a和3 840 kt/a,届时供需基本保持平衡。国内丁辛醇消费在19962000年呈快速增长趋势,2000年包括非羰基合成装置在内丁醇和辛醇产量分别为126.7 kt和255.6 kt,表观消费量分别达到382.4 kt和471.5 kt,5年间需求分别年增长了1.77倍和2.33倍1415。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丙烯酸丁酯和醋酸丁酯的强劲增长。2003年丁醇产量203.8 kt,进口量419 kt, 表观消费量622.8 kt,辛醇产量249.7 kt,进口量323.3 kt, 表观消费量573.0 kt。我国丁辛醇供需情况见表6、表7。表6 我国丁醇供需情况(kt)年份能力/kt·a-1产量进口表观消费量1999180.0111.8231.6343.42000180.0126.7263.3390.02001180.0172.5297.5470.02002180.0173.9365.8539.72003180.0203.8419.0622.8表7 我国辛醇供需情况(kt)年份生产能力/kt·a-1产量进口表观消费量2000250.0255.6218.0473.62001250.0240.7248.6489.32002250.0238.9310.9549.82003250.0249.7323.3573.02005年前国内除扬子巴斯夫工程计划新建丁辛醇装置(其中正丁醇135 kt/a,辛醇90 kt/a,异丁醇25 kt/a),吉化、大庆石化和齐鲁也有计划扩建装置。然而随着国内下游加工行业的发展,供需仍有缺口。丁辛醇主要生产方法为丙烯羰基合成法。1982年吉化从德国巴斯夫公司引进50 kt/a高压钴法装置,19861987年大庆、齐鲁分别引进英国DAVY公司50 kt/a低压铑气相循环法装置,1992年北京化工四厂从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引进50 kt/a低压铑液相循环法装置。近年来这些引进装置,通过技术改造,已使我国丙烯羰基合成醇生产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齐鲁、吉化通过技术改造都已采用了先进的低压液相循环羰基合成技术。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和北京化工大学等单位对羰基合成丁辛醇技术进行了研究,使铑膦催化剂和三苯基膦已实现国产化。丙烯腈、环氧丙烷、丙烯酸、异丙苯/苯酚/丙酮和羰基合成醇(丁辛醇)等丙烯的主要衍生物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这些大宗品种原料的需求猛增,由于国内丙烯资源的短缺,这些产品的生产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国内自给率大幅下降,需要大量进口。石化企业已处于增产丙烯和发展丙烯主要衍生物生产的最好机遇期。但是也要注意到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发展丙烯的主要衍生物的生产必须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环境友好工艺技术,达到低成本生产的大型经济规模,具有国际竞争力。3.3碳四烃应用乙烯装置在生产乙烯、丙烯等重要化工原料的同时,也副产碳四以上烃类化合物。20世纪80年代以前,蒸汽裂解碳四馏分,除其中丁二烯用作合成橡胶的原料外,大部分用作工业和民用燃料。随着甲基叔丁基醚、甲基丙烯酸甲酯、正丁烯直接水合制甲乙酮等新工艺的开发成功,以及正丁烷制顺酐、1,4-丁二醇、四氢呋喃和-丁内酯等生产新技术的出现,碳四烃的利用率明显提高。近几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波动比较大,而且长时间处于较高的价格水平,为提高蒸汽裂解装置的综合效益,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研究新的碳四烃利用技术,以提高碳四烃类副产物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国外刚工业化和即将工业化的碳四烃利用新途径,如丁烯二聚和加氢制烷基化油技术、碳四烃及碳五烃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工艺、乙烯及丁烯歧化制丙烯工艺等研究开发工作也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裂解碳四烃收率主要及原料的种类有关,还及裂解苛刻度有关,乙烯装置副产碳四烃以烯烃为主,约占总碳四烃量的90%以上。2003年全球乙烯产量为95.1Mt,其裂解原料构成大致为:石脑油54%、乙烷29%、液化石油气10%、柴油6%。按不同裂解原料碳四烃收率估计,可供碳四烃量为27 Mt。其中丁二烯为11.7 Mt,正丁烯为7.3 Mt,异丁烯为6.9Mt,丁烷为1.2 Mt。2003年,我国乙烯生产能力为6.118 Mt,裂解碳四烃总量为1.83-2.26 Mt。在裂解碳四烃中,2003年我国丁二烯生产能力和产量已分别达0.933 Mt和0.858 Mt。作为石油化工原料,丁烯主要用于生产丁二烯、顺酐、仲丁醇、庚烯、聚丁烯等,其用量仅占丁烯用量的30%左右。随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发展,1-丁烯用量逐渐增大,成为丁烯主要用途。其余丁烯主要用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添加剂和民用液化气。丁烯的生产约80%来自炼厂,20%由乙烯装置副产。丁二烯主要用于生产顺丁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聚丁二烯、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目前约90%以上的丁二烯均由乙烯装置副产C4馏分抽提而成。异丁烯作为石油化工基础原料主要用于生产丁基橡胶、异戊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异丁烯、叔丁醇以及助剂生产等等。近年来由于作为汽油添加剂的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高速发展,异丁烯需求猛增。所需异丁烯除来自炼厂及乙烯装置外,少量由丁烷异构化和脱氢生产异丁烯。乙烯装置副产碳四烃的化工利用途径主要有已工业化的丁二烯抽提制合成橡胶、1-丁烯作乙烯的共聚单体、正丁烷或混合碳四制顺酐、正丁烯水合脱氢制甲乙酮、以异丁烯生产环丁砜等精细化学品。另外,国内外已开发成功多项碳四烯烃制丙烯/乙烯的技术,其中碳四烯烃转化制丙烯已实现工业化,碳四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乙烯技术也已具备了工业化的条件。3.3.1丁二烯裂解碳四烃溶剂抽提法是目前世界上生产丁二烯的主要方法。1999年,全世界来自乙烯副产丁二烯装置的生产能力约占总生产能力的92%。丁二烯的下游产品包括弹性体和非弹性体两大类。弹性体有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等;非弹性体有苯乙烯-丁二烯共聚胶乳、己二腈/己二胺、ABS树脂及其它聚合体和其它精细化学品。丁苯橡胶和顺丁橡胶是全球产量最大的两个合成橡胶品种,主要用于轮胎工业。氯丁橡胶和丁腈橡胶也有着广泛的用途。丁苯胶乳包括羧基丁苯橡胶、丁吡胶乳和丁苯吡胶乳等,是丁二烯在非弹性体中的最大用途。己二腈加氢为己二胺是尼龙66的重要单体之一。ABS树脂由丁二烯、苯乙烯和丙烯腈共聚而成,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在电子、机械和家电等方面被广泛应用。丁二烯还可用于其它聚合物的生产,如热塑性弹性体的生产。丁二烯在其它方面用途主要是精细化学品,如1,5,9-环十二烷三烯、乙叉降冰片烯、1,4-己二烯、四氢苯酐、环丁砜和2,6-萘二甲酸二甲酯等。目前,国外已经开发成功和即将开发成功的丁二烯化工利用新途径包括基于丁二烯的1,4-丁二醇和四氢呋喃8;基于丁二烯的丁醇和辛醇;丁二烯制1-辛烯;丁二烯氢氰化制己内酰胺/己二胺;丁二烯羰基化制己内酰胺/己二胺;丁二烯环化二聚制乙苯和苯乙烯;丁二烯及临二甲苯烯基化制二甲基萘等新工艺和新技术。3.3.2正丁烯正丁烯和异丁烯约90%用于燃料生产,如烷基化油、叠合汽油、二聚物以及甲基叔丁基醚(甲基叔丁基醚)等含氧化合物。丁烯还可及丙烷、丁烷共同作为液化石油气出售。目前发达国家正丁烯化工利用主要集中在仲丁醇/甲乙酮生产、1-丁烯利用和辛烯生产等方面。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是通过烯烃歧化或催化裂解方法,使低价值的碳四烯烃转化成高附加值的丙烯和乙烯产品9,10。烯烃歧化工艺已在多家企业实现工业化生产,碳四/碳五烯烃裂解制低碳烯烃国外在近期可能实现工业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纯度1-丁烯作为聚乙烯的第二单体,其需求量及日俱增。2001年末,全球(不包括中国)用于聚乙烯的1-丁烯占总产量的70%以上;我国1-丁烯产品都用作聚乙烯的共聚单体。生产聚1-丁烯也是1-丁烯的重要用途之一,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二茂基过渡金属化合物/茂催化剂催化1-丁烯聚合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1-丁烯二聚体及三聚体的主要产物为1-辛烯和十二碳烯,可用于高性能聚乙烯的生产,或用于汽油和润滑油添加剂、合成洗涤剂、表面活性剂、增塑剂、印染剂、乳化剂等原料。1-辛烯和十二碳烯经羰基合成可制得异壬醇,或经烷基化生产壬基酚及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近年来国内也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总的来说及国外仍有一定的差距。在石油炼制工业中,采用间接烷基化技术生产烷基化油是2-丁烯的主要用途,约占2-丁烯用量的70%。在石油化工中,2-丁烯主要用作仲丁醇/甲乙酮生产。2-丁烯还可通过二聚生产辛烯/异壬醇。3.3.3异丁烯在燃料利用方面,异丁烯主要用于合成甲基叔丁基醚。在化工利用方面,异丁烯主要用于生产丁基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丁烯或聚异丁烯或生产其它精细化学品。生产不同的化学品对异丁烯的纯度有不同的要求,含量大于50%的异丁烯可以生产甲基叔丁基醚、叔丁醇、聚丁烯和二异丁烯等;含量大于90%的异丁烯可以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异戊二烯等;含量大于99%的异丁烯则可以生产丁基橡胶、聚异丁烯、2,4-二叔丁基甲酚、叔丁胺、特戊酸、甲代烯丙基氯等产品。目前,我国异丁烯消费主要集中在甲基叔丁基醚。每年的异丁烯资源约有1.3 Mt,其中约0.8Mt用于生产甲基叔丁基醚,剩余的异丁烯资源很大部分作为燃料。但同时我国进口的异丁烯衍生物折合异丁烯的量约为200 kt/a。2001年,我国净进口异丁烯衍生物折合异丁烯单体当量为167.2kt。其中聚异丁烯折合7.4 kt,丁基橡胶折合44.1kt,甲基丙烯酸酯类折合115.7 kt。目前国内高纯度异丁烯的年生产能力很小,仅为43 kt,且作为化学品消费的异丁烯比例明显偏低,造成了异丁烯资源的浪费。3.3.4正丁烷正丁烷最重要的用途是作为燃料掺合物,可以单独或及异丁烷、丙烷等低碳烷烃共同作为液化石油气供给民用和工业生产,也可直接掺入汽油作为车用燃料。在化工利用方面,正丁烷可脱氢制丁烯和丁二烯;异构化制异丁烷;催化氧化制备顺酐、醋酸、乙醛、甲乙酮等;卤化、硝化制卤化丁烷、硝基丁烷;高温催化制二硫化碳,以及用作制氢原料等。正丁烷还可用作气溶剂和发泡剂。从发展趋势看,正丁烷及其下游产品供大于求、利润率持续降低将是今后10年全球市场的主要特点。各种基于正丁烷的深加工路线如BP-Amo-co-Lurgi合作开发的Geminox工艺、Huntsman-Kvaerner和BASF-Kvaerner的氧化-酯化-加氢工艺、Du Pont公司的THF(四氢呋喃)工艺等也将成为全球新的发展方向。正丁烷下游石化产品包括乙烯、醋酸、脱氢产物、酸酐等。其中用作蒸汽裂解原料生产乙烯是正丁烷最大且最具潜力的应用途径,但受其它裂解原料成本的制约。正丁烷氧化制顺酐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正丁烷利用途径,约占顺酐总生产能力的80%。目前国外以正丁烷为原料生产顺酐的较为典型和先进的工艺技术路线有美国Lummus公司和意大利AluSuise公司联合开发的正丁烷流化床溶剂吸收工艺、英国BP公司开发的正丁烷流化床水吸收工艺、美国SD公司开发的正丁烷固定床水吸收工艺、意大利SISAS化学公司采用的正丁烷固定床溶剂吸收工艺。相对国外来说,我国利用正丁烷生产顺酐的技术还很落后,仅有的3套正丁烷法生产顺酐的生产装置目前有2套已经停产或转产。正丁烷氧化制醋酸、副产甲乙酮是生产醋酸的传统路线,但近年来受到甲醇羰基化生产路线的冲击,各生产厂家已纷纷改变生产路线。20世纪90年代初,Davy Mckee公司率先开发了由正丁烷氧化产物经酯化、加氢路线生产1,4-丁二醇的工艺路线。1992和1993年分别在韩国信和的30 kt/a 1,4-丁二醇装置及日本Tonen化学公司的25 kt/a 1,4-丁二醇装置上应用,此后又及Huntsman及BASF的正丁烷氧化工艺相结合,生产1,4-丁二醇、四氢呋喃、-丁内酯等下游产品。另外,又有多家国外公司开发成功以正丁烷氧化产物制1,4-丁二醇、四氢呋喃、-丁内酯和N-甲基吡咯烷酮技术,并建成工业装置。正丁烷经氧化制备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的技术已成为正丁烷化工利用的研究热点之一。3.3.5异丁烷由于裂解碳四烃中异丁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