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专线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方案.doc
目 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22.1地形地貌22.2工程地质22.3水文地质条件22.4设计概况22.5主要技术标准52.6参建单位63施工准备63.1技术准备63.2材料准备63.2.1级配碎石63.2.2渗水板63.2.3软式透水管63.3测量准备73.4试验准备73.5试验段施工73.6其它施工准备84施工方法与工艺84.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84.1.1 施工工艺84.1.2施工方法84.2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174.2.1施工工艺174.2.2施工方法185资源配置与工期计划185.1施工人员配置185.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185.3 主要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的配备195.4工期计划196.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与检验206.1施工质量控制要点206.2质量检验216.3.1主控项目216.3.2一般项目237质量保证措施247.1质量保证制度247.2质量保证措施267.3质量通病与采取的措施277.3.1常见质量通病277.3.2采取的防治措施278雨季施工保证措施279安全保证措施289.1安全目标289.2安全保证体系与制度289.2.1安全保证体系289.2.2安全管理制度289.3安全隐患与采取的技术措施2910工期保证措施3010.1工期保证体系3010.2工期保证措施3010.2.1制度保障3010.2.2生产要素保障3210.2.3施工策划保障3211环水保施工措施3311.1环境保护措施3311.2水土保持措施3412安全应急救援预案3512.1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3512.2处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原则3512.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35第 36 页铁路客运专线站前*标路基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1新建铁路大同至西安铁路运城至西安段施工图路基个别设计图;1.2新建铁路大同至西安铁路运城至西安段施工图大荔站站场设计图;1.3新建铁路大同至西安铁路运城至西安段施工图路基通用结构详图; 1.4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1.5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 160号);1.6客运专线无渣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 85号);1.7 铁道部颁布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 10102-2004/J338-2004);1.8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 号);1.9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 号);1.10大西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方案;1.11 新建铁路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1.12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1.13 本单位积累的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1.14 已报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2工程概况2.1地形地貌路基工点位于88,路基经过处地貌单元为黄河三级阶地,地层较为简单,场地开阔平坦,地面高程在353.3355.1m之间。路基通过处均为农田果园,村间小路纵横,交通较为便利。 2.2工程地质该段路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砂质黄土、黏质黄土、粉质黏土、粉土与粉砂。土的级别为I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与松软土。2.3水文地质条件线路属黄河三级阶地,地下水位于地表砂质黄土层中,水位埋设在13m,为第四系松散土层空隙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随季节性雨水变化而变化。土壤最大冻结深度42cm。2.4设计概况大西铁路客运专线站前*标路基起讫里程是DK749+608.31DK757+854.24(DK749+674.101= DK755+550,短链5875.899m),全长2370.031m,其中DK755+900.00DK757+840.00段为大荔北车站,其余为区间路基。路堤与桥台连接处2处, 5座箱形桥,1座旅客通道,6座涵洞。根据路基的设计要求,路基与桥台、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等不同结构物之间由于强度、刚度、变形、材料等方面的差异,在其结合部位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变形,导致轨道的不平顺,为保证列车安全、平稳、舒适运行的目的,应设置过渡段。路基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为掺3水泥级配碎石,基床表层过渡段为掺5水泥级配碎石,级配碎石共计约2万方。路桥过渡段: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设置过渡段,采用沿线路纵向倒梯形过渡形式,过渡段不小于20m,过渡段路基基床表层应满足基床表层的要求,并掺入5%水泥。基床表层以下倒梯形部分分层填筑掺入3%水泥的级配碎石。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连接处,设置过渡段,采用沿线路纵向倒梯形过渡形式。横向结构物顶面填土厚度h1m时,在结构物顶面以下设置倒梯形过渡段,填料为掺人3水泥级配碎石,结构物顶面部分同路基主体施工;横向结构物顶面填土厚度h1m时,过渡段不小于20m,过渡段路基基床表层应满足基床表层的要求,并掺入5%水泥。基床表层以下倒梯形部分分层填筑掺入3%水泥的级配碎石。表1-1 基床以下过渡段位置表过渡段类型序号位置备注路桥过渡段1大荔特大桥789#桥台2渭洛河特大桥0#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1DK755+744箱形桥h1m2DK755+920箱形涵h1m3DK756+159箱形桥h1m4DK756+297箱形涵h1m5DK756+408箱形涵h1m6DK756+600旅客通道h1m7DK756+735箱形桥h1m8DK756+910箱形桥h1m9DK757+160箱形涵h1m10DK757+219箱形桥h1m11DK757+616箱形涵h1m12DK757+655箱形涵h1m2.5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客运专线正线数目:双线正线线间距:5.0m牵引种类:电力轨道类型:无砟轨道2.6参建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3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施工前,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领会施工图纸设计意图。学习相关施工技术指南与验收标准。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3.2材料准备3.2.1级配碎石在沿线路进行调查后,选取合格的取料场,填筑前对级配碎石进行取样室内试验。经监理工程师现场见证取样,检验合格后作为路基填料。每填筑2000m3按验标规定进行级配碎石抽样检验。本试验段级配碎石产自陕西蒲城卧虎山,为4级级配碎石,即0-3mm、3-5mm、5-10mm、10-20mm。3.2.2渗水板桥台背墙与过渡段之间设渗水板。渗水板采用5cm厚厂制空隙密度板,单块尺寸为0.5m×2m。3.2.3软式透水管软式透水管采用直径100cm透水软管。3.3测量准备测量队测放试验段路基中心线与边线。按照实施性沉降观测方案要求,配备测量人员、测量设备与沉降观装置。3.4试验准备(1)级配碎石确定后,按设计提供的配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表3-1 过渡段掺3%水泥级配碎石填料的物性指标试验项目单位粗角砾土颗粒密度sg/cm32.72最大干密度dmaxg/cm32.42最佳含水量Wopt%6.2针状、片状颗粒含量%7.6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6.0最大粒径mm20(2)明确试验方法,配备试验仪器与专业人员,专职试验员对路基检测工艺熟知。(3)质量检测质量控制采用“定人、定位”的原则进行检测,“定人”指的是同一种检测方法始终由同一试验员进行操作;“定位”指的是检测点位相对固定。质量检测在本试验段中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在工艺试验的各阶段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工程质量;二是为了掌握各种试验工艺与检测方法之间的关系。3.5试验段施工在过渡段大面积填筑前,选取DK755+920处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作为试验段,进行了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摊铺压实工艺性试验,确定了施工工艺参数。试验段完成后与时上报报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严格按照试验段确定的施工工艺参数,分区段,逐步展开填筑施工。3.6其它施工准备在路基过渡段两侧设置临时排水沟,按试验方案配备作业人员与机械设备。经培训符合要求后,人员方可上岗;机械设备经检查验收后,方可进场作业。根据本段作业要求,施工人员与机械提前进场,配置相应的人员与机械。4施工方法与工艺4.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4.1.1 施工工艺路桥过渡段过渡段施工流程图施工准备水泥级配碎石拌与测量放样汽车运输至现场台背渗水板施工过渡段分层填筑检验合格分层碾压 后进入下质量检验 层施工沉降观测 养 护质量检测与验收4.1.2施工方法按试验段施工总结进行施工。过渡段两侧与锥体填土应与过渡段同步填筑。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在拌与站集中拌与,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或装载机配合平地机摊铺,重型碾压设备与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 4.1.2.1测量放样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计算出过渡段填筑高度,两侧坡脚线与填筑分层数,在横向结构物墙身的左右用红油漆标出每层松铺厚度与填层序号,作为级配碎石填筑厚度的控制线。 4.1.2.2渗水板施工在桥台过渡段台尾处,筏板以上铺设0.5cm宽,1m高中粗砂,中间设直径100cm透水软管。中粗砂上紧靠桥台台背设置塑料渗水板,渗水板间紧密接触,必要时用细铁丝绑扎连接。 4.1.2.3级配碎石拌制水泥级配碎石的拌与全部在经过大西公司验收合格的填料拌与站集中厂拌,采用具有4个料斗的WCB500型拌与系统,拌与能力与生产率完全满足生产需要。严格控制拌合过程中的施工质量,确保拌合料的均匀性。 4.1.2.4含水量与水泥剂量检测对拌合料按验标与施工要求进行含水量与水泥剂量检测,合格后方可运至施工现场。考虑到拌与站距填筑现场的距离、运输与摊铺过程中的水分散失,按1%2%的比例调高与最佳含水量。 4.1.2.5上料对含水量与水泥剂量检测合格的级配碎石,采用自卸车尽快运至施工现场,随伴随用,须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装料前,自卸车内要冲洗干净,无杂物、积水等。按照试验段确定的松铺厚度35cm进行卸料。填土区段内按照网格化布料,网格线间距根据运料车的车容量计算确定,采取单车一格卸料(参见图1)。布料网格面积=每车运量÷摊铺厚度。卸土布料必须有专人指挥,确保卸料均匀,便于摊铺、平整,用以控制推土机或装载机作业厚度。图4-1 单车一格卸料图 4.1.2.6摊铺、平整首先采用推土机或装载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精细平整,从而保证每一填层的平整度与厚度均匀,在平整的过程中,人工配合,对个别低凹处或局部离析处进行消除整平。初步整平后,按分层松铺厚度要求检查填料的松铺厚度,必要时应进行补料或减料。要求每一层填筑时须形成4%的人字形横坡。精平后,由工程技术人员、测量人员用水准仪共同对中线、设计左右边线处测量松铺顶面标高,确定实际松铺厚度。桥台后2m范围内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松铺厚度不大于35cm,且压实后最大厚度不大于30cm、最小厚度不小于15cm。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与在台后2m范围内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压实的部位松铺厚度不大于20cm。由于现场施工气温比较高,现场准备好洒水设备,必要时与时洒水补充水分。 4.1.2.7碾压当松铺厚度、平整度等符合要求时,对表面处于湿润状态的水泥级配碎石立即进行碾压。碾压采用25T压路机。若表面水分蒸发较多明显干燥失水,应在其表面喷洒适量水,在进行碾压。过渡段的碾压作业现场必须有专人指挥。桥台后2m范围内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采用大型压路机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与在台后2m范围内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压实。碾压过程中,若有局部凹坑与压痕,人工与时进行补平。根据试验段确定的工艺参数,碾压前向压路机司机进行技术指导,其内容包括碾压起讫范围、压实方法、行走速度等。碾压组合方式为:静压1遍+弱振1遍+强振4遍+静压1遍,静压时压路机行驶速率控制在35Km/h,压路机振动行驶速率控制在24Km/h。碾压顺序: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背墙面进行横向碾压,按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过渡段与其两侧与锥体应水平分层同步填筑,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碾压完成后表面应无明显的碾压轮痕迹。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图4-2 压路机碾压 4.1.2.8检测碾压结束后,进行压实指标与路基外观质量检测。检测孔隙率n与动态变形模量Evd每一层都要检测,K30作为填土高度约0.9m时检测指标,只有在各项检测指标合格后才可以进入下一层的施工。 4.1.2.9养护掺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若不能连续填筑时,夏季应与时洒水覆盖土工布等养生;气温低时,采用覆盖棉被等养生。养护期内严禁车辆通行。4.1.2.10沉降观测(1)过渡段断面类型与组成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设置过渡段沉降观测断面:每个路桥过渡段处设置一个型检测断面;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型监测断面。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与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2个,埋设方法同型监测断面;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位于路堤中心,置于筏板顶面。横向结构物两侧外边缘各2m处设置一个型监测断面,型监测断面是在型监测断面的基础上,与横向结构物顶板位置增设1个沉降板。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与沉降板。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2 个,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布置于距两侧路肩1m 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沉降板底板埋设于筏板顶面,沉降板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与保护套管。图4-3 路堤沉降监测剖面元件布置示意图(型)图4-4 路涵过渡段监测平面示意图(型)图4-5 路堤沉降监测剖面元件布置示意图(型)(2)过渡段沉降监测元件埋设过渡段沉降监测元件包括:沉降监测桩、沉降板、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沉降监测桩:桩体选择20mm长0.4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距两侧路肩1m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埋置深度不小于0.3m,桩周0.15m用C20混凝土浇筑固定。沉降监测桩每个断面埋设2个桩。完成埋设后采用水平仪按二级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图4-6 沉降监测桩埋设示意图沉降板:钢底板、金属测杆(40mm镀锌铁管)与保护套管(直径75mm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10mm;具体按设计图样焊接组装。采用水平仪按二级测量标准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埋设位置应按试验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采用水平仪按二级测量标准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钢与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螺丝套筒连接,保护套管用外PVC管外接头连接。图4-9 沉降板立面图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底板采用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水平,填土至0.6m高度碾压密实后开一小凹坑将压力计放入坑内,用细粒土将坑填平后,继续施工路基填土。埋设完成后,将压力计监测线沿水平方向甩到坡脚后,在坡脚处设置0.5 m×0.5 m×0.95m C20素混凝土保护墩,墩内预埋剖面管管材,监测线从管内穿出;墩旁设监测桩,测桩采用C20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0.5 m×0.5 m×1.6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监测桩用钢筋混凝土保护盒保护。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监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3)沉降观测监测方法用水准仪按二等水准精度标准通过沉降板的测杆标高变化观测地基沉降;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与频次定期观测路肩观测桩顶面测点高程;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直接采用便携式工程测试仪读取数据。监测频度路基沉降监测的频次不低于下表中的规定。表4.1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观 测 阶 段观 测 频 次填筑或堆载一般1次天沉降量突变23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1次3天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第1个月1次/周第2、3个月1次2周3个月以后1次/月无砟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1次2周第23个月1次月3个月以后1次3月注意事项a施工中加强沉降监测元件的保护。b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应与时整理路堤中心沉降监测点的沉降量,当路堤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时,应与时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取卸载措施。4.2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4.2.1施工工艺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流程图施工准备水泥级配碎石拌与测量放样汽车运输至现场过渡段分层填筑检验合格分层碾压 后进入下质量检验 层施工沉降观测 养 护质量检测与验收4.2.2施工方法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方法除不需要设置渗水板外,其余与路桥过渡段基本相同。5资源配置与工期计划5.1施工人员配置我部过渡段施工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参加施工人员见表4-1。表5-1 每处过渡段施工人员表队长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质量员技术员测量员试验员工班长领工员指挥卸土人员2人机械工、普工26人5.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本着各种设备之间能力协调、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配置。具体的配备方法是:以需要的生产能力为目标,协调配备挖、装、运、平整、碾压机械。同时,在配备挖装机械时还要考虑到备土、晾晒、降低含水量的机械设备能力要求,主要施工机械配置与性能见下表:表5-2 每处过渡段主要施工机械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状态备注1装载机ZL50C台2良好2推土机SD16台2良好3振动压路机SR25M台2良好4内燃冲击夯BS60-2台2良好5平地机PY180G台1良好6自卸车辆5良好7洒水车10T辆1良好5.3 主要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的配备表5-3 每处过渡段主要测量、检测仪器设备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检定状态备注1全站仪瑞士Leica Tc1202+套1合格2水准仪苏一光DSZ2台1合格3水准尺5m 铝合金尺把1合格4K30 平板载荷仪YB-150,300mm套1合格5Evd变形模量测试仪ZFG02台1合格德国ZORN公司6灌砂筒150mm个1合格7电子秤10kg套1合格5.4工期计划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路基填筑分为三大段:DK749+608.31DK756+700段、DK756+700DK757+080段与DK757+080DK757+854.24段。DK756+700DK757+080段,共计0.38Km,由于新立庄房屋拆迁时间未确定,进度目标不含此段。根据铺轨节点工期要求与实际施工情况,DK749+608.31DK756+450段基床以下路基计划竣工日期为2010年8月20日;DK756+450DK756+700段基床以下路基计划竣工日期为2011年10月1日;DK757+040DK757+854段(新立庄大桩号侧)基床以下路基计划竣工日期为2011年10月31日。表5-4 基床以下过渡段施工计划工期表施工里程序号过渡段计划开始日期计划完工日期备注DK749+608.31DK756+7001大荔特大桥789#桥台2011-6-282011-8-20路桥过渡段2DK755+7442011-7-102011-8-20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3DK755+9202011-6-272011-7-204DK756+1592011-6-282011-8-205DK756+2972011-6-282011-8-56DK756+4082011-6-282011-8-57DK756+600旅客通道配套图纸未到位,工期未定DK756+700DK757+0808DK756+735房屋未拆迁,工期未定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9DK756+910房屋未拆迁,工期未定DK757+080DK757+854.2410DK757+1602011-8-152011-9-3011DK757+2192011-9-252011-10-2012DK757+6162011-8-202011-9-3013DK757+6552011-8-152011-9-3014渭洛河特大桥0#桥台2011-8-152011-10-20路桥过渡段6.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与检验6.1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过渡段采用的填料种类与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级配碎石选料标准应满足材料的规格、材质与级配的有关规定。 (2)用白灰线标出级配碎石与B组填料的分界线,保证级配碎石的填筑范围。(3)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同时人工配合机械对局部边角进行找平与补料。(4)B组料与级配碎石交界处,应互相重叠碾压密实,保证无死角、无漏压,确保碾压的均匀。(5)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6)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行结构物稳定、无损伤。(7)过渡段靠近桥台、涵洞等建筑物背墙与沉降观测设备周围等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实机具分层填筑碾压,松铺厚度不大于20cm。(8)施工时,按相关要求做好路基过渡段沉降观测,并预埋与保护好各种沉降观测设备。(9)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的偏差范围。(10)为避开高温时段,过渡段级配碎石最好安排在每天10点之前与16点之后进行施工,可完成两层级配碎石的填筑施工。(11)掺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若不能连续填筑时,夏季应与时洒水覆盖土工布等养生;气温低时,采用覆盖棉被等养生。养护期内严禁车辆通行。(12)掺水泥级配碎石不宜在雨天与气温低于5以下时填筑。6.2质量检验6.3.1主控项目(1)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粒径、级配与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碎石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应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黏土团与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2000m3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针状、片状颗粒含量、黏土团与有机物含量。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平行检验或20%见证检验,每料场至少1次。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2)级配碎石中掺入水泥的品种、规格与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批号的水泥,每200t为一批,当不足200t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20见证取样检测。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进行有关项目的试验。监理单位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试验报告,并进行抽样检验。(3)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的压实质量应按下表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与孔隙率n三项指标控制。表5-2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压实标准项 目地基系数K3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MPa)孔隙率 n(%)压实标准1505028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孔隙率n 3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1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每填高约30cm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vd3点,其中1点必须靠近桥台或横向结构物边缘处;每填高约6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 2 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2m处1点,路基中部1点。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20%平行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vd与孔隙率n,但每过渡段各不少于2点,见证全部地基系数K30检验。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与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检测。(4)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验。检验方法:观察。6.3.2一般项目(1)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cm,具体的摊铺厚度与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单位确认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应平整无积水现象。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样检验6处(左、中、右各2处)。检验方法:观察,尺量。(2)级配碎石中水泥掺加剂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0+1.0%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过渡段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3处(左、中、右各1处)。检验方法:滴定法检测。(3)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与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5-3 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与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纵向填筑长度不小于设计值每层抽样检验3点,左、中、右各1点尺量2纵向填筑坡度不大于设计值每层抽样检验3点,左、中、右各1点尺量计算(4)过渡段填筑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与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5-4 过渡段填筑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与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中线至边缘距离0,+50mm每过渡段抽样检验3点尺量2宽度不小于设计值每过渡段每检测层抽样检验2点尺量3横坡±0.5%每过渡段抽样检验2个断面坡度尺量4平整度不大于15mm每过渡段抽样检验5点2.5m长直尺量测5边坡坡率(偏陡量)3%设计值每过渡段每侧抽样检验6点坡度尺量7质量保证措施7.1质量保证制度(1)坚持质量标准,进行质量策划坚持无砟轨道客运专线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对路基的要求与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严格执行设计文件与技术指南,认真落实“试验先行,样板引路”,进行工艺试验,取得可行性成果后,有序展开大面积施工,确保施工质量有保证,避免盲目施工。对参与试验段管理、施工人员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把质量控制放在工作的首位。制定合理的施工生产计划,确保施工处于受控状态。(2)建立内部质量“三检”制度建立“项目架子队、试验队、工班作业层”三级质量检查制度,分项目部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检查每月进行一次。质量检查由主要领导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参加,外业检测、内业检查分别进行。分路基队设立专职质检人员,持证上岗,对施工过程的质量实施检查控制,做好隐蔽工程的自检工作。质量验收,严格采取“自检、互检、交接检”的的“三检”,“三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加强与建设、监理、设计单位的密切配合,服从质量监督与建设、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检查。严格执行隐蔽工程检查制度,对监理工程师与建设单位代表进行的随时抽查与重点检查提供必要的检查条件,对检查提出的质量问题,必须与时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进行返工或返修。(3)坚持图纸审核、技术交底制度施工前,由项目部工程部组织参加试验段施工的有关技术、质量管理人员认真熟悉审核图纸,领会设计意图,确保施工的正确性与有效性。根据试验段试验方案,编制可操作的技术交底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个人。(4)建立测量制度加强测量复核制,测量人员必须进行换手测量复核。架子队成立沉降观测组,坚持对试验段内基底沉降情况进行跟踪量测,对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以数据指导施工进度,对路基施工进行动态施工管理。(5)建立教育、培训、持证上岗制度组织参加本工程施工的全体工作人员学习施工规范、规则、规定与验标,要求所有参建员工理解工程特点,熟悉施工的程序与质量要求,了解并掌握易产生质量隐患的重要工序与重要环节,定期安排技术培训,并进行技术考核。特殊工种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执行持证上岗率100%的制度。就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材料、新工艺与时组织参战人员学习,保证工程质量。7.2质量保证措施(1)充分准备:预测一切不利因素,充分做好劳动力、物资、机械、设备的进场,确保通过较好的准备工作,保证施工有序进行。 (2)做好技术交底与指导制定专项技术交底,因地制宜,根据无砟轨道路基工程验收标准要求,结合现场地形、项目架子队人员等具体情况,编制可具体操作、实施性强的施工技术交底。对各个施工过程做好跟踪技术监控,发现问题就地解决,防止工序检验不合格而进行返工,延误工期。(3)确定料源:路基施工,填料是关键。按照客运专线对路基填料的特殊要求,对沿线路基填料进行调查,进行试验比对分析。从填料的质量、运输道路以与经济性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符合要求的料场。经对选定的料场的级配碎石进行取样、筛分检测,确定其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4)加强检测:以检测为控制主线,贯穿施工全过程,以科学的检验检测手段获得真实可靠数据,全面指导施工。(5)严格控制拌合过程中的施工质量,确保拌合料的均匀性。路段上设专人控制卸料间距、填料摊铺宽度、碾压过程等。(6)所有工序经监理认可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资料完整、准确。(7)对已碾压成型的路基进行封闭,严禁运土重车在已验收合格的路基上行驶、拐弯、调头与急刹车。7.3质量通病与采取的措施7.3.1常见质量通病过渡段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有:路基平整度差;填料不符合要求;路基搭接段碾压不够密实、沉降板处碾压不够密实、碾压存在死角、不到边等。7.3.2采取的防治措施严格按施工图纸要求施工,严格第三方检测程序,严格质量报检制度;路基填料不合格不得使用,严格按照事前检测、过程控制;对大型机械碾压不到的地方配置小型冲击夯分层夯实,不留死角,技术、试验人员跟班作业,严格控制填料、层厚与压实度。8雨季施工保证措施(1)雨季施工前应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做好涵洞的防水、防洪、排水工作。(2)掺水泥级配碎石不宜在填筑施工,降雨前应对已经摊铺的水泥级配碎石尽快碾压密实并覆盖。(3)每层路堤填筑的压实层面按设计要求做成4%的横向排水坡,路堤边坡应随时保持平整,每次作业收工前必须将铺填的级配碎石压实完毕。(4)雨季施工应根据机械设备的性能与数量,合理安排工作面进行轮流作业,快速施工,不宜全面铺开。(5)雨后的路基面必须晾晒、刮除表面浮土与复压处理,并经抽检合格后才能继续施工。9安全保证措施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以项目架子队长为首的“安全保证体系”,以加强施工作业现场控制与职工的安全教育为重点,以定期、不定期检查、专业检查相结合,安全、高效、优质地建设本工程。9.1安全目标杜绝重大、大事故与因工死亡事故。杜绝重大责任火灾事故。因工负伤率:重伤率控制在0.6,负伤率控制在5。9.2安全保证体系与制度9.2.1安全保证体系架子队长、工班长、操作工人与各职能部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项目架子队设安全质量部,架子队设专职安全员,工班设兼职安全员,形成安全生产体系,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9.2.2安全管理制度(1)教育、学习制度工程开工前,对所有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坚持每周不少于两小时的安全教育,针对施工项目,结合有关现行的规范、规则上好安全技术课。(2)持证上岗制度各级安检人员须持证上岗,加大现场管理力度,处罚果断。安检人员须进行专业培训,取得合格的上岗证。对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持证上岗率达到100%。(3)安全检查制度各级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各级规章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工程特点与自身管理办法,建立安全检查制度,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发现问题填发安全隐患通知书,并制定对策措施,限期整改,专人复查。(4)安全生产奖罚制度通过经济与行政手段的有效结合,将安全生产与绩效紧密挂钩,实行风险抵押基金制度,定期考核兑现,达到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有序可控。9.3安全隐患与采取的技术措施(1)大型机械:对所有各种机械设备进场后,必须由物机部负责人会同安全员与使用机械的人员共同对该机械设备进行进场验收工作,经验收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的或有其它故障的应退回设备保障贲门进行维修与安装。各种机械设备必须有专人专机,凡属特种设备,其操作负责人要按规定每周对施工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与隐患与时解决处理,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2)施工用电:严格按照“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开关箱标准、有门、有锁、有防雨设施,标识统一;开关箱安装漏电保护器,电箱内设隔离开关;“一机一阐一箱一漏一锁”,熔丝规格符合标准;照明线、动力线架设高度符合要求、通过便道时应穿管埋地;照明线路应采用专用回路漏电保护,灯具高度距离地面不低于3米;配电线路不得老化、破损,专用保护零线设置应符合要求,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不混接。(3)夜间施工:由于工期需要,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不分昼夜,对于夜间施工,施工人员与白天人员进行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