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62 诊断学综合3.docx
诊断学综合3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40762 学分:2.5学分 总学时:51学时大纲执笔人:罗明、宋浩明、王培军、万海英、戚秀卿、杨文卓、董宁欣、杨凡、刘琦大纲审核人:罗明、宋浩明、王培军、万海英、戚秀卿、杨文卓一、 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群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宗旨,将临床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实验诊断学有机的整合,并与各临床学科紧密联系,其目的是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和以系统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以便于学生融会贯通,并以适应此目的基础上的课程安排,时间覆盖4-6学期。其中部分课程以系统器官进行设置和实施教学,希望学生能从开始接触临床医学时就要进行纵向思维和逻辑训练,从而对整个系统器官有较为立体和直观的认识。加强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医学生系统思考的能力,培养其医学逻辑和循证医学思维。使其成为具有扎实临床实践能力、自主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级医学人才。临床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后,为过渡到临床各科学习而开设的临床课程;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课,也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的桥梁。其目的是通过学习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方法技巧和心电图、肺功能以及各种内镜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临床诊断。通过实验诊断学学习,掌握常用临床检验项目的适用范围,了解常用医学检验项目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样本的采集和处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熟悉最常用检验项目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关键在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知道如何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检验项目,并能将检验结果用于诊断和治疗工作中。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上重要的影像诊断方法之一。也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的限选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必须熟悉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诊断上的作用并能正确应用医学影像学理论、方法和技能以解决临床诊断问题。通过讲课和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线诊断的基本理论和分析照片的基本技能,以及呼吸、循环、骨骼和消化系统常见病的典型线表现和神经系统常见病的典型CT、MRI表现。了解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在诊断上的应用,以正确使用影像诊断为临床医疗服务。了解影像诊断的应用原理、分析影像的方法、诊断步骤以及近年的发展趋向。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是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临床操作技能部分将有机整合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救及重症监护等各项临床操作技能,设立一门相对独立的跨学科、多层次、含综合性、设计性临床综合技能项目的全新实验课程。该实验课程将临床模拟教学与临床技能操作培训相结合,重点加强医学生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和临床综合技能的系统培训、实践和考核,以强化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评估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对教师而言,设置临床技能学部分可在“模拟医患关系”的环境中,更好的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效果。这是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的一个方向。诊断技能课程总共包括临床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和实验诊断学为197学时,其中理论课117学时、见习课80学时。另临床操作技能学时为24学时。第5学期诊断技能课程1为34学时,其中临床诊断学理论课18学时、见习课6学时,实验诊断部分理论课10学时。二、 课程基本要求 临床诊断学部分深入领会各个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逐步学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掌握问诊的方法、内容和良好的问诊技巧,能独立进行全面系统的问诊。能用规范的手法进行全身系统的体格检查,掌握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图形分析。熟悉诊断步骤,逐步掌握临床思维方法,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正确、字体规范、文笔流畅、表达清晰的病历,并能作清楚、流畅的口头报告。(一)体格检查1,熟悉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及方法(颅神经、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掌握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影像诊断学部分(一) 中枢神经系统1了解神经系统CT、MRI检查方法。2熟悉神经系统的影像学正常及基本病变表现。3了解颅脑先天性畸形。4掌握颅脑外伤的典型CT、MRI表现。5了解脑感染性疾病。6掌握脑血管疾病(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典型CT、MRI表现。7掌握颅内肿瘤(星形细胞瘤、脑膜瘤、生殖细胞瘤、脑转移瘤、垂体瘤和听神经瘤)的典型CT、MRI表现。8了解多发性硬化的CT、MRI表现。9了解常见脊髓疾病(脊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的CT、MRI表现。10了解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间的影像学鉴别诊断。(二) 泌尿系统1了解泌尿系统的常用影像检查方法。2熟悉泌尿系统的影像学正常及基本病变表现。3了解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先天性孤立肾、肾重复畸形、肾融合畸形及肾囊性畸形)X线、CT、MRI表现。4掌握泌尿系结石的X线平片、造影及CT影像表现。5熟悉肾结核、输尿管与膀胱结核的X线、CT影像表现。6掌握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细胞癌、肾盂癌的CT、MRI表现。7熟悉肾囊肿、膀胱癌及肾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8了解肾上腺增生、肾上腺结核、肾上腺囊肿的CT、MRI表现。9掌握肾上腺腺瘤、肾上腺皮质癌、嗜铬细胞瘤的CT、MRI表现。10熟悉肾上腺常见疾病的影像学鉴别诊断。(三) 骨、关节系统1了解骨、关节系统常用影像检查方法。2熟悉骨、关节系统的正常影像学及基本病变表现。3熟悉骨折、关节脱位的X线影像表现及儿童骨折的X线特点。4熟悉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及骨关节结核的典型X线、CT及MRI影像表现。5了解慢性骨关节疾病、代谢骨关节疾病及骨缺血性坏死的X线、CT表现。8熟悉骨瘤、骨软骨瘤的X线、CT及MRI影像表现。9掌握骨巨细胞瘤骨、骨肉瘤及骨转移的X线、CT及MRI影像表现。10熟悉肿瘤样病变的X线、CT及MRI影像表现。11掌握骨肿瘤良性与恶性的影像学鉴别诊断。12了解软组织炎症、软组织钙化和骨化的X线、CT及MRI影像表现。13熟悉软组织肿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实验诊断学部分(一)血液一般检查:1、掌握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的方法,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2、掌握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网织红细胞检查的原理,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4、熟悉中性粒细胞核像变化和临床意义。5、熟悉血沉测定的原理,影响因素,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6、了解红细胞比积测定和红细胞三种平均值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7、了解中性粒细胞动力学改变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8、了解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二)贫血的实验室检查:1、了解贫血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溶血性贫血的概念和分类。3、熟悉溶血性贫血常用的筛查试验。4、熟悉溶血性贫血特殊检查试验。(三)血型与输血检查:1、熟悉ABO血型系统及其他血型系统的相关理论。2、了解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的临床意义。3、掌握输血原则。4、熟悉常见输血反应的类型。(四)骨髓细胞学检查:1、了解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步骤。2、熟悉骨髓细胞学检查的适应症,标本采集和送检要求。3、熟悉骨髓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规律,增生程度,分级及粒/红比值变化的临床意义。4、熟悉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结果和临床意义。5、掌握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类白血病反应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特点。6、了解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应用范围。(五)血栓与止血检查:1、熟悉了解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理论。2、掌握血管壁与血小板检查项目的原理,临床意义。3、掌握凝血和抗凝检查项目的原理,临床意义。4、掌握血栓与止血检查项目的选择和应用。(六)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检查:6、掌握尿液和肾功能检查的项目及临床意义。(七)临床免疫学检查:3、了解感染免疫,性传播疾病免疫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八)临床细胞遗传学检查(自学,用于扩大知识面):1、了解人类染色体的数目,形态。2、了解人类染色体分组,核型以及染色体检查的显带技术。3、了解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DNA限制型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4、了解人类染色体数目畸变的种类。5、了解21-三体综合症,多X单体综合症的核型和临床表现。6、了解X三体综合症,多X综合症,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症,47XYY综合症的核型和临床表现。7、了解部分三体综合症,部分单体综合症。8、了解血液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基因变异。三、 课程基本内容第七学期:临床诊断部分(一)、体格检查 (部分内容自学)神经系统检查(1)精神状态:意识,记忆、思维、情感、智能,言语。(2)脑神经检查:嗅神经,视神经,动眼、滑车、外展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3)感觉功能检查:感觉功能检查方法(浅感觉检查、深感觉检查、复合感觉检查),感觉障碍的性质,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4)运动功能检查:控制运动的主要神经结构、运动系统检查(瘫痪、肌张力改变、去脑强直、共济失调、不自主运动、异常肌肉活动)。(5)神经反射检查: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6)自主神经功能检查:自主神经对内脏及器官的作用,临床常用检查方法。影像诊断学部分(一)、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表现1、神经系统的影像学正常表现。2、神经系统常见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3、颅内肿瘤(脑膜瘤、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典型CT、MRI表现。4、脑血管疾病(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典型CT、MRI表现。5、颅脑外伤的典型CT、MRI表现。6、腰椎间盘突出的典型CT、MRI表现。7、神经系统CT、MRI检查方法。8、神经系统常见病之间的影像学鉴别诊断(二)泌尿系统1了解泌尿系统的常用影像检查方法。2熟悉泌尿系统的影像学正常及基本病变表现。3了解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先天性孤立肾、肾重复畸形、肾融合畸形及肾囊性畸形)X线、CT、MRI表现。4掌握泌尿系结石的X线平片、造影及CT影像表现。5熟悉肾结核、输尿管与膀胱结核的X线、CT影像表现。6掌握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细胞癌、肾盂癌的CT、MRI表现。7熟悉肾囊肿、膀胱癌及肾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8了解肾上腺增生、肾上腺结核、肾上腺囊肿的CT、MRI表现。9掌握肾上腺腺瘤、肾上腺皮质癌、嗜铬细胞瘤的CT、MRI表现。10熟悉肾上腺常见疾病的影像学鉴别诊断。(三)骨、关节系统1了解骨、关节系统常用影像检查方法。2熟悉骨、关节系统的正常影像学及基本病变表现。3熟悉骨折、关节脱位的X线影像表现及儿童骨折的X线特点。4熟悉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及骨关节结核的典型X线、CT及MRI影像表现。5了解慢性骨关节疾病、代谢骨关节疾病及骨缺血性坏死的X线、CT表现。8熟悉骨瘤、骨软骨瘤的X线、CT及MRI影像表现。9掌握骨巨细胞瘤骨、骨肉瘤及骨转移的X线、CT及MRI影像表现。10熟悉肿瘤样病变的X线、CT及MRI影像表现。11掌握骨肿瘤良性与恶性的影像学鉴别诊断。12了解软组织炎症、软组织钙化和骨化的X线、CT及MRI影像表现。13熟悉软组织肿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实验诊断学部分(一)血液一般检查:1、掌握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的方法,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2、掌握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网织红细胞检查的原理,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4、熟悉中性粒细胞核像变化和临床意义。5、熟悉血沉测定的原理,影响因素,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6、了解红细胞比积测定和红细胞三种平均值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7、了解中性粒细胞动力学改变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8、了解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二)贫血的实验室检查:1、了解贫血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溶血性贫血的概念和分类。3、熟悉溶血性贫血常用的筛查试验。4、熟悉溶血性贫血特殊检查试验。(三)血型与输血检查:1、熟悉ABO血型系统及其他血型系统的相关理论。2、了解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的临床意义。3、掌握输血原则。4、熟悉常见输血反应的类型。(四)骨髓细胞学检查:1、了解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步骤。2、熟悉骨髓细胞学检查的适应症,标本采集和送检要求。3、熟悉骨髓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规律,增生程度,分级及粒/红比值变化的临床意义。4、熟悉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结果和临床意义。5、掌握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类白血病反应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特点。6、了解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应用范围。(五)血栓与止血检查:1、熟悉了解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理论。2、掌握血管壁与血小板检查项目的原理,临床意义。3、掌握凝血和抗凝检查项目的原理,临床意义。4、掌握血栓与止血检查项目的选择和应用。(六)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检查:6、掌握尿液和肾功能检查的项目及临床意义。(七)临床免疫学检查:3、了解感染免疫,性传播疾病免疫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八)临床细胞遗传学检查(自学,用于扩大知识面):1、了解人类染色体的数目,形态。2、了解人类染色体分组,核型以及染色体检查的显带技术。3、了解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DNA限制型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4、了解人类染色体数目畸变的种类。5、了解21-三体综合症,多X单体综合症的核型和临床表现。6、了解X三体综合症,多X综合症,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症,47XYY综合症的核型和临床表现。7、 了解部分三体综合症,部分单体综合症。8、了解血液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基因变异。见习基本内容(一)临床诊断学部分理论课后,集中进行见习,通过幻灯、录像、人体模型、教学课件以及同学互相练习和床旁实践等手段来掌握临床诊断学的内容。第1次见习 神经系统检查(二)影像诊断学部分中枢神经系统1了解CT、MRI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2正确认识颅脑、脊髓正常CT、MRI影像。3学习分析颅脑基本病变的CT、MRI异常征象。4通过阅片学习脑胶质瘤、脑膜瘤、垂体腺瘤、听神经瘤、转移瘤、脑梗死、脑出血、脑外伤、椎管内肿瘤等疾病的CT、MRI主要表现,重点学习脑出血、脑梗塞和颅脑外伤(蛛网膜下隙出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的CT、MR表现。泌尿系统1正确认识腹部平片、静脉尿路造影、逆行性尿路造影的正常表现;肾脏、输尿管、膀胱正常CT、MRI表现。2学习分析肾脏、输尿管、膀胱基本病变在腹部平片、静脉尿路造影、CT、MRI上的表现。3学习肾发育不全、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泌尿系阳性结石、泌尿系结核、肾囊肿、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癌、肾盂癌、膀胱癌的主要影像表现。4学习肾上腺的正常和异常影像。骨、关节系统1正确认识长骨、关节、脊柱的正常X线、CT、MRI表现。2学习分析骨骼与关节、软组织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3学习骨折、关节创伤、椎间盘突出、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脊椎结核、关节结核、退行性关节病、骨囊肿、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骨肉瘤和骨转移瘤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三)实验诊断学部分1、血液一般检查(1)1) 介绍显微镜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构造及计数注意事项。2) 介绍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直接计数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3) 血细胞直接计数(每人做一份)。4) 示教:红细胞正常和异常形态、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2、血液一般检查(2)1) 介绍末稍采血方法及血涂片制作(每人做一份)。2) 介绍止凝血项目检测原理及临床意义。3) 白细胞分类计数(每人做一份)。4) 示教:1:病理性白细胞形态;2:凝血酶原时间测定。3、骨髓细胞学检查1) 介绍正常骨髓细胞学特征。2) 介绍细胞免疫分型意义。3) 骨髓细胞计数方法和报告描述。4) 示教:常见血液病的骨髓细胞学特征。5) 录像:骨髓细胞学检查。4、免疫学检查1) 介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原理)和操作要点。2) 介绍乙肝两对半的临床模式。3) 乙肝两对半检测(ELISA方法)(每组做一份)。5、尿液和粪便检查1) 尿常规检查操作:物理、化学及显微镜检查。2) 介绍尿液自动分析仪所用尿十联试纸条的检测原理及影响因素。3) 粪便常规检查及隐血试验操作。4) 示教:尿沉渣病理成分。四、 能力培养与人格养成教育(将专业标准中能力标准和人格养成标准落到实处)临床诊断学部分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强调医德风范、和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以及疾病诊治中的伦理、道德。强调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和临床思维方法以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系统、流畅地完成各项临床技能和科学运用临床诊断思维方法等;注意医患间沟通能力,训练并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较早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影像诊断学部分学生首先应全面系统地学习影像设备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深入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影像学变化反映的机体功能改变及对内外科治疗的指导作用。归纳总结常见疾病的各类影像表现之间的联系。学生能够对各种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进行准确的描述,给出正确的影像诊断。通过实验诊断学的理论学习培养医学生合理选择临床检验项目,正确分析检验结果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的能力,最终目标是建立起科学地临床思维模式。通过实验操作建立实际动手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检验客观数据来判断病情,建立起实事求是的作风,实现循证医学的要求。临床操作技能部分有机整合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救及重症监护等各项临床操作技能。该部分将临床模拟教学与临床技能操作培训相结合,重点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评估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更好的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在学生进行医学专业学习的同时,有目的地将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将提高学生专业知识能力与提高学生崇高的道德理想与高尚的审美情趣有机结合。五、 前修课程要求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及影像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学生应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等课程后,进一步学习采集病史、体格检查方法,并将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初步诊断,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与实习奠定基础。临床诊断学可与实验诊断学部分同时学习并略早于实验诊断学部分。临床操作技能部分的教学需要修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急诊医学。六、 评价与考核每次见习前复习理论教学相关内容及见习内容,见习后完成见习报告。通过期末考试对理论课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考核。七、 学时分配序号内 容学 时 安 排小计理论课时实验课时习题课时上机课时第7学期(诊断3)加入系统器官教学神经系统5+61神经系统检查2352中枢系统影像学426随后衔接神经内科学及相关课程血液系统231血常规检查2352骨髓细胞学检查6393贫血和输血检查224血栓与止血检查437随后衔接内科学血液系统及相关课程泌尿系统3+61泌尿系统影像学2132尿及肾功能检查223尿粪常规检查334性传播疾病检查11随后衔接内科学泌尿系统及相关课程运动与骨关节系统81骨骼448随后衔接相关课程八、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议使用人卫七、八年制教材书号书名作者适用专业9787117-12975-6临床诊断学(第2版/配光盘)欧阳钦临床医学9787117-13014-1实验诊断学(第2版/配光盘)王鸿利临床医学13835实验诊断学病案与实习指导(配套教材)尚红临床医学9787117-13143-8医学影像学(第2版/配光盘)金征宇临床医学9787117-13078-3内科学(第2版/配光盘)王吉耀临床医学9787117-13216-9外科学(第2版/配光盘)陈孝平临床医学13074-5外科学习题集(配套教材)杨为民临床医学9787117-13146-9妇产科学(第2版/配光盘)丰有吉临床医学9787117-11980-1急诊医学(第2版/配光盘)黄显凯临床医学978-7-117-17077-2诊断学(第8版)万学红临床医学978-7-117-17202-8医学影像学(第7版)白人驹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