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提名制度问题研究.docx
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制度问题研究作者姓名余国毫学科专业公共管理指导教师所在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6月18日 Cadr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of the initial nomination system Problems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Candidate: Supervisor:Prof. S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China分类号: 学校代号:学 号:2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提名”制度问题研究作者姓名:冯醒蓝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教授申请学位级别:公共管理硕士 学科专业名称: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 一般方向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 6 月 18日 论文答辩日期:2013年 10月 日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授予日期: 年 月 日答辩委员会成员:主席: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华南理工大学。学校有权保存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与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与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不保密。学位论文全文电子版提交后:同意在校园网上发布,供校内师生与与学校有共享协议的单位浏览。(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 日期: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摘 要干部初始提名工作,是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按照扩大民主的要求,通过一定的工作程序,提出拟提任或交流领导干部人选进入推荐、考察、比较、甄别之前的基础步骤,是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人选的决策权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前移机制。实际上,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关口是选拔任用干部的提名,同时也是提高选人质量标准的首要程序,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有着重大的关系。然而,有些综合素质不强的官员领导干部凭借自己所有的拥有提名权,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造成我国公务员系统干部选人用人的失败。从国际的角度看干部初始提名的研究状况,虽然国内外对干部初始选官问题都有些论述,但对具体如何控制解决并不系统、全面,而且可操作性不强。为了系统、全面地解决干部初始提名垄断特权、弄虚作假的问题,很有必要对初始提名制度进行研究与分析,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第一章是引言。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明确其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论文的基本框架;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党政领导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制度的运行现状。通过阐述我国在干部任用提名制的研究背景,对我国初始提名制度有了整体上的把握,接着第三章是讲述我国党政领导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刍议,对目前我国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在上面所论述的基础上,第四章分析了中国古代官吏选人选制度与西方公务员遴选制度及启示。与古代官吏选人制度以及西方公务员制度进行对比,从而借鉴吸收当中积极的因素,不断完善现代选官初始提名制度;最后第五章针对我国当前干部初始提名的问题,就完善我国党政领导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制度的对策与思考。本文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实际应用的研究价值。对普通群众更近一步的了解我国干部选官初始提名等相关的知识,指导从事该相关工作方面的人员,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以及指导意义。 关键词: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制度 Cadr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of the initial nomination system ProblemsAbstractThe initial nomination of cadres, Party committees at all levels of th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under the leadership building need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expanding democracy, through certain procedures, made mention of any proposed candidates for leading cadres to enter or AC recommendation, study, compare, before screening basic step is the initial grassroots cadr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decisions nominees in time and space on the forward mechanism. In fact, the initial cadr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of selecting and appointing cadres mark is nominated, but also improve the quality standards of the primary selection procedures for selecting and appointing cadres, the quality ha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However, some officials i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leading cadres is not strong by virtue of their ownership of all right of nomination, the so-called phenomenon of favoritism, resulting in the failure of selecting and employing people.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the initial nomination of state cadres, cadres at home and abroad, although the initial election officials discussed some issues, but the specifics of how to control the solution is not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and operability is not strong. In order to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initial nomination of cadres monopoly privileges, fraud problem,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initial nomination system research and analysis, but also to carry out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purpose, meaning, and to introduc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ituation. Identify their research ideas, methods, and basic framework papers;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initial appointment of leading cadres nomination system running status quo. By describing our cadre nomination system in the background, with the nomination system for our initial grasp of the overall, followed by the third chapter is about the appointment of leading cadres initial nomination system causes problems Discussion of the current appointment of cadres nomination system the main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discussion,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the ancient Chinese official election candidate selection system and the civil service system and the Western Enlightenment. Election officials with the ancient people of Western civil service system and comparing them to learn from and absorb positive factor,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initial nomination of the modern system of selecting officials; final chapter of cadres for the initial nomination of our current problems, we improve our party and government leaders Initial appointment nomination system Countermeasures and Thinking.This result has a distinct targeted, strong operational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value. Therefore, the people are one step closer to understanding the initial nomination of cadres election officials and other relevant knowledge, guidance in the related work of staff, has great referenc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Key words:appointment of cadres; initial nomination; problems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I第一章 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意义21.2.1深化改革,增强任用透明度21.2.2完善任用制,明确提名标准31.2.3扩大民主,提高选用公信度31.2.4杜绝腐败,提高干部质量41.3 国内外研究现状41.3.1国内研究综述41.3.2国外研究综述81.4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11.5本文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121.5.1研究方法121.5.2技术研究路线13第二章我国党政领导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制度发展的历史与运行现状142.1党政领导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制度的发展历程142.1.1建国前的党政领导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制度142.1.2建国后党政领导干部任用初始提名的确立与完善162.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干部任用提名制的发展182.2我国现行党政领导干部任用初始提名的流程212.2.1实行基层党委(组)集体提名乡局级副职212.2.2 组织部门从后备干部人才库中提名23第三章 党政领导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253.1渠道单一,选人用人的视野受限253.2民主程度难把握,衡量标准不明确263.3责任主体不明确,失察失误难追究273.4权利过于集中,社会氛围不够浓283.5领导自身素质差,权利滥用难把握29第四章 初始提名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314.1对制度本身认识存在误区314.2传统观念根深蒂固324.3初始提名制度本身不健全324.4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存在疏漏33第五章 中国古代官吏选人制度与西方公务员遴选制度及启示345.1中国古代选官制345.1.1古代选官制的发展与演变345.1.2古代选官制的成绩与弊端365.2西方公务员选拔任用制度385.2.1西方公务员制度选拔人才机制的概况385.2.2西方国家选人制度选拔人才的原则385.2.3西方国家选拔人才的标准395.2.4西方官员任用制度395.3启示与借鉴405.3.1古代选官制对当前任用初始提名制度的借鉴405.3.2西方公务员制度对完善我国初始提名制的启示41第六章 完善我国党政领导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制度的对策436.1树立选拔任用干部的政治素质观456.2规范初始提名制度,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456.3大胆创新实践,推进初始提名权改革466.4强化提名责任,杜绝不正之风476.5坚持民主集中制,做到客观公正48结论50参考文献52致 谢54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 干部任用制度,是关于干部的选拔、使用、管理、培养、考核、检查监督等制度的总称。我国现行的干部任用制度是建国以后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总的说,它对于干部队伍的建设与推动干部的成长起了积极的作用。近几年,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日趋规范,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颁布,更是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工作法规。应该说,在这些干部选任制度与政策法规的框架约束下,选拔任用干部是越来越透明,越来越民主,程序是越来越规范。因此规范初始提名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初始提名行为的规范,党在十七大的代表大会上,并在国家、省级组织会议对干部初始任用制度的选择进行讨论,并提出新的要求,这对于深化干部与用人系统,使得干部任用制度工作具有科学化、民主化以及制度化具有积极意义。但随着形势与任务的发展,干部任用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情况的需要、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完全相适应,干部选拔任用标准柔性化、实用化、简单化倾向其弊端明显地表现出来,存在着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公认不公、实绩不实、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优秀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在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也难以避免。为了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必须积极而稳妥地改革干部任用制度中不合时宜的部分与方面,创造一种使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的环境与制度保证。对于大多数的干部来说,在自己的工作单位,谁只要是拥有初始提名权,就拥有提拔干部的权利。但是初始提名关系到队伍的专业化,同时也是选官入选的第一道门槛,如果初始提名一旦审核不严,马虎应付,或者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就会直接导致最后选人用人的失败。如何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带着这一问题,我们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与工作实践,对初始提名权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思考与探索。1.2 研究意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了专门阐述与部署。强调“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建立初始提名制度,规范初始提名工作,对于新时代怎样正确对干部进行选择来讲,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与针对性。在一般意义上,党与政府在干部选拔程序上,包括提名、推荐、考察、酝酿、讨论与其他方面来决定,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部分,也是选拔任用工作干部的基本环节,同时也是选择与任用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酝酿是讨论委任前领导干部必要的程序,讨论是领导干部的选拔与任用干部选拔任用的关键环节;决定在过去的一个程序中,干部初始提名是否空缺、不当或当选的新职位拟任人选提出了初步的行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包括三层含义:行使权利的主体、行使权利与行使权利的结果。因此,“谁提名”的问题是选择与任命的关键问题,“提名谁”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如何提名”是核心问题,虽然初始提名任用干部在“选择任用领导干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条例)明确的规范与调节,但且影响到人们普遍公认的原则,影响人民群众认可的根本问题。近年来,良好的氛围与完善民主机制,不断地提高了公众的信任,形成普遍的共识,选拔与任用形成了明确的方向与路径,不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使之朝着健康发展的道路,初始提名干部的选拔与任用启动程序,是选拔任必过门槛,为确保任用干部的质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直接决定党的信誉与遴选与质量。因此,如何规范干部任用制度民主化干部初始提名过程中,必须深入思考与进一步的探讨。 研究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制,其意义主要如下:1.2.1 深化改革,增强任用透明度 条例的制定推出,对我国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命的其他程序提出了明确严格的要求。通过多年的学习与宣传贯彻条例的内容,可以说它的各项内容人们已经熟记在心,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干部,组织人事干部对于条例的意识,大局意识、标准意识,以及学科意识已明显改善,同时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整体水平也大幅度地提高。虽然条例还支持领导干部提名的方法,注重领导干部个人署名推荐,以及个别选任官员的特殊需要由组织提名推荐等规定,但提名过程中,形成建立起科学合理且规范提名干部的制度,关于如何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使选拔任用过程,干部提名制变得更加开放与透明,以规则为基础的,那么就需要探索与调节。同时,这也是深入贯彻落实条例与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将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原则性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规定流程,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必须对提名过程进行规范,使干部提名规则程序透明,科学合理。1.2.2 完善任用制,明确提名标准干部选拔有两种方式,既有换届任用,也有平常的选拔与任用。平时任用干部具有许多常规化的功能,即数量较大、经常化。一般来说,任何现任领导干部任期即将到期的时候,一般都是通过民主候选人形式产生。在这方面,干部任用条例已经作出了明确的规范。但通常在选拔任用干部与换届选拔任用时,在启动与意向方向上的具体做法有些不同,这就做出了不同方面上的实践。因此,干部任用条例其实并没有完全涵盖常用的选拔情况,对通常的选择与任用如何启动,谁应该提名,如何提名等内容没有明确一个标准。1.2.3 扩大民主,提高选用公信度规范干部任用提名程序,就是要通过扩大民主的方向,体现开放性、平等竞争,以及择优的原则,真正落实群众的基本权利。在这里,所提及到的“群众”的概念,不仅指的是广大的普通群众,而且还包括领导干部、各级主管干部、组织部门、直接参与管理的党委领导,甚至全体干部人员,这是相对于谁可以选所对应“少数派”别的一个范筹,这对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来讲有很大的关系。使得提名干部“集中”的优势充分发挥,有效地防止“过度集中”所带来的问题,让选人用人在阳光下运行,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让群众参与,使得政治有序运行。1.2.4 杜绝腐败,提高干部质量 规范干部任用提名程序是规范与监督领导干部提名官员的关键部分。可以说也是当地党委与组织部门履行职责的基本内容,其对于干部选拔提名权的人权保障得到有效的配合。但是,如果不严加规范的操作,很容易失去底线的限制,从而产生一些违规行为与腐败的现象发生。在正常情况下,候选人当选领导干部,只要确定提名的一部分,经过民主推荐,决策的各个方面的研究与讨论,这些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为了验证执行程序,如果不是遇到了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发生,可以说是通畅无阻。有时候甚至发现了被提名者的一些问题,不良的影响往往会忽略,为了使党员初始提名工作做到有规可循,不存在漏洞的现象。这将不可避免地严加规范用人单位按照所规定的的程序来走,但还是存在干部选拔进来无纪律、无组织的问题,因此,将严格规范用人单位是选拔干部不良的趋势,形成一个强大的屏障,“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等现象,将得到有效的解决。通过规范干部提名程序,不仅让当地党委书记采取正确提名选拔的程序,但同时也受到合理的限制,可以有效地防止干部的问题,由个人或有几个人说等腐败现象,从源头上杜绝官二代、购买与出售这种趋势产生。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内研究综述我国的社会及经济体制改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了不断的深入与发展,原先计划经济时代的不合时宜的干部制度也随之展开了改革并且改革取得了深入进展。经过长期的努力与探索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实现了初步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果。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与经验,中央组织部领导以及相关的学术界都进行了总结与展望,理论与实践成果颇丰。其中比较具有影响力的是刘是龙以及张柏林等人发表的文章。刘是龙是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 刘是龙:入推进干部制度改革,载党建研究1999年02期,第43页,他撰写的深入推进干部制度改革一文指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与机构及体制改革相伴相随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里是发展的必然。另外,中组部副部长张柏林 张柏林:干部制度改革、干部教育培训和组织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就,2004年6月12日宣部等五部委联合举办报告会之十四,第8页发表的干部制度改革、干部教育培训与组织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则对我国近年来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及组织建设等经验与成果进行了回顾,同时也展望了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2013年1月,一篇名为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30年 的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综述性文章被刊发在了中央人事部在官方网站上,这篇综述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了系统的回顾,特别是对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阐述,并辅以对改革历程的叙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与成果。这些职能部门领导权威性的理论报告与研究成果深入地、全面地、系统的对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与成效进行了总结,对于研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很有启发。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环节是干部任用提名,不过对它的研究探索长期以来处在实践这个阶段。目前,针对我国政府以及社会的各个因素对于我国在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以来,理论界从众多的角度对其全面分析研究,同时积极的探索了各地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创新的制度,例如:2004年,李烈满 李烈满: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24-126发表了一篇名为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问题研究的文章,他在该文中深入地探讨了基于机制角度的干部选拨任用机制构建的问题,并且指出了干部人事选拔与任用机制必须不断的完善与深入发展,必须结合我国当前的干部人事选拔任用制度的具体现实情况,并且充分的总结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经验与教训,以此为鉴;同时必须对干部进行合理的分类,并以此为基础,依托于干部管理体制,对干部人事应该实现微观、中观与宏观相结合的分类与管理;依托于干部的科学职能部门设计与合理的人事安排,基于不同的类别与不同的职能进行干部的设计,注重干部的个体差异性,安排职能相匹配的岗位,建立相互适宜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改革与完善干部人事选拔任用制度必须以干部考察与评价机制的完善为内在保障。总而言之,李烈满指必须结合干部功能创新、干部体制创新与干部制度创新来推进我国干部人事选拔任用机制的创新。2005年,徐洪波 徐洪波: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难点、思路与对策,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2期,第53页发表的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难点、思路与对策,这篇文章是建立在深入分析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分类及管理上的问题,并且深入的指出必须不断的推动干部制度改革的深化,其重点在于四个方面,其一是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导向;其二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与制度;其三是针对干部考察与评价工作;其四是建立纪律严明的约束机制。2007年,王河 王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述评,载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6期 ,第23页发表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述评一文中,他系统的回顾了干部人事选拔与任用制度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对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进行了总结与述评,同时,他也客观的指出了我国领导干部制度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缺陷,旨在促进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展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在2007年出版了王璋 王璋:三票制选官: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版,第53页三票制选官(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系统研究了古代与国外“选官”制度,回顾了我党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发展与改革历程,特别是深入总结研究了“三票制”的实践过程、成功经验、运用价值、制度比较、个案实证、未来展望等,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力作。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内民主不断扩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成为研究焦点。但专门针对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制度,进行的专题研究还不多。从研究角度来看,现阶段研究文章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偏重于理论探讨。研究领域包括干部选任初始提名的概念界定、干部选任初始提名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背后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探析、对策建议等多方方面面。而从细处来看,理论探讨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综合性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是表面的分析与探索,一般是从现状、问题到对策的“一揽子”研究,这类研究侧重于构筑初始提名研究的理论框架,为整个初始提名研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往往受限制于篇幅,研究往往较为浅显,不够深入,重点不突出。具体而言代表作品有曹征海的规范初始提名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等。二是专门针对重点领域展开研究。这类研究往往针对初始提名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个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各个击破,针对性较强。例如,莫振华在把好干部选拔初始提名关,从源头上规范县委书记用人权一文中 曹征海:规范初始提名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载理论前沿2008年第13期,第23页,从规范主要领导初始提名权的角度进行了专项思考与探索。杨宝莲在层级式提名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运用 莫振华:把好干部选拔初始提名关,从源头上规范县委书记用人权,载当代广西2008年第21期,第25-26页中具体探究了层级式提名的原理、具体操作、应用领域。朱震龙在分类提名:规范领导提名权的一种制度设计 杨宝莲:层级式提名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运用,载海南党建2009年第6期,第26页中对初始提名的形式、操作方法、权重计算等展开了具体研究。谭用发在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权须克服三大心理障碍一文中,特意强调了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权必须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消除干部、群众的心理疑虑,克服干部、群众的不良心理,顺从民主意愿。另一类是经验介绍型。主要是介绍有关地区规范与改进初始提名工作的做法,以本地做法为切入点与“范本”,提出完善初始提名的对策建议。例如,柯有民、陈亢的规范干部选任初始提名权的探索与实践以福州市鼓楼区为例 朱震龙:分类提名:规范领导提名权的一种制度设计,载领导科学2008年13期,第123-1245页 ,首先系统介绍了福州市鼓楼区改善初始提名权的做法,随后深入挖掘,提炼出了完善初始提名工作应遵循的方向与原则。徐根义的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初始提名任用干部制度 谭用发: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权须克服三大心理障碍,今日浙江2008年第19期,第23页一文以山东临朐县实施党代表初始提名干部制度为切入点,以小见大,提出用扩大党内民主的方法解决初始提名环节诸多问题的对策建议。这类研究文章研究对象为实践中的具体案例,针对性很强,也有着借鉴意义。不足之处是文章倾向偏主观,往往强调本地经验,而没有从理论上提炼,将整个初始提名工作从理论高度、全局角度上进行系统概括以及客观分析。综合来看,现有文献大多强调了加强干部任用提名制理论研究与制度规范的迫切性以及重要性。从现有文献的研究类型来看,很容易发现现有文献大多偏重于现实描述,而忽视了理论探讨;有的是研究现实上方法提得多,但是支撑研究理论少;运用个案调查的多,运用问卷调查的少;甚至出现从一个地区的问题,来得出我国任用干部的提名制的失败,缺乏全面性与客观性;从官员任命程序这个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的少,正是以往这些研究存在不足的地方,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本课题进行了全面的补充说明,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1.3.2 国外研究综述一个国家的性质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体,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体,决定了我国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从本质上区别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研究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无论是炒年糕理论还是实践角度,对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980年以来,世界各地掀起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浪潮,欧美国家积极开展的“政府再造“运动,对原先的旧官僚体制进行大胆创新、积极变革。其中对我国尤其具有借鉴意义的有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研究部分。对于选官初始提名制度的发展研究现状,在外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尽管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以及日本这些发达的国家有着各不相同的政治背景与历史文化传统,但是这些国家都建立了相似的公开考试与择优录取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与评价的公务员录取与选拔制度。在这些发达国家,公务员的选拔与任用制度都是基于择优录取与公开考试原则而实现的。他们的公务员制度是建立在废除封建的君主恩赐官职制度基础上,同时也是改革早期资本主义的政党分肥制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其宗旨是通过选贤任能来实现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打破传统的任人唯亲主义,实现真正的机会均等。正是这样相对公平的竞争机制的确定促进发达国家探索出相对有效的优秀人才选拔与任用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一支稳定的、高水准的公务员队伍的建立,这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行政系统的连续性与工作高效性。关于领导干部初始提名制度,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多党竞争的政党制度,政党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如何赢得选举来进行的。而要赢得选举,关键是要在政党内部推出让选民满意的候选人。这就要求各政党通过党内的选举制度,产生自己的政治精英,然后通过选举将自己的政治精英送进政权机关,实现对国家政权的控制。政党议员一端连接着选民,一端连接着议会,是政党执政的重要力量。在西方选举制度下,大多数议员的当选都是在政党的支持与帮助下实现的。当然,这种支持与帮助是有前提的,即该候选人必须在选举过程中宣传政党的纲领与政策,以政党的政策去争取选民,并接受政党所提供的竞选培训。而政党为了能够赢得大选,对议员候选人的挑选也有一个相当成熟的程序。一般而言,挑选的方式有正式党员的投票、专门机构的挑选及党的领导人的挑选等几种形式。近年来,政府再造理论在西方盛行,在此思潮影响下,西方国家的传统官僚体制经历了多方变革。其中里程碑是的变革有美国的“重塑政府运动”、英国的“下一步行动”计划。美国的政府重塑运动,包括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增加公务员晋升制度的透明性与开放性,保证公务员晋升信息的公开透明。可以变被动为主动,让符合任职资格的人享有主动申请晋升的机会。其次是着重强调业绩与能力,申请人员必须在晋升考试成绩之外,提交自身业绩证明。考核人员在对成绩进行评定的同时,辅以业绩考核评定,一起作为晋升职务的依据。再次是在职务晋升中导入竞争机制,将竞争的择优与筛选发挥到极致,并层层筛选,最终选出执行力最强、最合适的政府官员。在西方,官员职务晋升提名中强调个人能动作用并引入竞争机制、确定人选标准,这对我国规范完善初始提名工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近年来西方政党议员候选人的选拔也出现了新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下放提名权。有的政党将议员候选人的提名权下放给选区党组织,选区党组织极少受中央的干预。放权有助于调动选区党组织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帮助候选人当选。二是扩大投票者范围。在党内,参与投票的人从原来的少数人转为现在的人数相对较多的党代表会议代表投票,甚至扩大到了全体党员投票。在社会上,普通选民被允许参与党内选举,以显示候选人的民意支持率。三是真正的促进候选人代表性的提高。针对候选人在性别、年龄、族群、地域、语言等方面不均衡的状况,一些政党建立了配额制,直接扩大特定群体的代表权,或对上述群体在组织、资金方面予以特殊扶持,以促其当选。而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外针对选官初始提名制度的研究理论文献不是很多。美国学者谢茨施耐德认为:“提名制度乃现代政党最显著的标志,如果一个政党不能从事提名活动,它就不再算是一个政党。”虽然对于选举提名制度的研究非常发达,关于这方面的书籍著作虽然很多,如候选人、政党与选举活动是由萨尔摩主编的、纳尔逊与瑟伯一起创作的美国方式的选举活动与选举、由辛普森主编的燕得选举、萨巴托主编的选举活动与选举等等 柯有民,陈亢: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的探索与实践关于福州市鼓楼区,载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第8期,第7页,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在摈弃官僚制 徐根义: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初始提名任用干部制度,理论前沿2008年第16期,第53页中提出,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