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doc
数字化校园整体解决方案XXXXXXXX公司2014目录一、项目背景1二、数字化校园概述2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和特征2数字化校园的功能特性3数字化校园的关键技术4三、建设目标8解决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8促进教学、科研、管理过程及模式的全面信息化8辅助各级管理及决策数字化8创建学习及研究新模式83.5 总体应用架构8四、基础设施10云服务数据中心建设104.2基础网络13五、数字校园管理及服务系统15基础平台15基础信息管理25教学应用管理27学习应用管理28管理应用服务29社会公共服务35资源共享及管理服务平台36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系统37六、智慧教学系统39教学平台39电子书包49智慧教学管理平台53优课资源的详细介绍56七、智能录播系统59系统特色597.2 录播系统拓朴图61高清全自动录播主机62公开课资源发布平台727.5 云平台共享解决方案80八、校园物联网83设备控制838.2 能效管理85平安校园88九、服务体系89十、公司简介90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 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及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及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及引领作用充分显现。随着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应用和推广,一些学校提出建设数字校园的规划并付诸行动,许多学校也纷纷将数字校园作为学校信息化的新选择,启动数字校园计划。我国学校在经费数量、技术力量、办学目标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及大学存在很大的差别,其数字校园建设也应该立足自身特点,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校园系统。为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建设“数字化教育”的目标,我市目前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启动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构筑先进的数字化校园环境,从而带动学校教学、管理的全面发展。二、数字化校园概述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和特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学校“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和高校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教育信息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建设数字化校园,不断推进以学校为主题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校园概念最早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校提出的E-Campus计划。随着Internet的广泛应用,各种及之相关的概念不断涌现,数字化校园逐步成为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数字化校园是建立在校园网基础上的,它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数字化校园是一个伴随技术应用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概念,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通过技术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校园的必然结果,其具备五方面的特征:ü 重点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ü 以服务教育教学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基本理念;ü 支持学及教的资源比较丰富;ü 多种应用系统有机集成、相关业务高度整合;ü 能拓展学校的时空纬度并丰富校园文化。数字化校园建设强调信息技术应用及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及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一致的,也是及社会信息化的步伐相匹配的。但要应对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学习方式变革的诉求,单纯的网络基础设施装备、学及教数字化资源建设、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难以有效支撑学及教方式的变革和拓展相对封闭的时空纬度。只有跟上甚至引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积极构建数字化校园环境才能真正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数字化校园应具有以下特征:1) 环境全面感知。数字化校园中的全面感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感器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捕获和传递有关人、设备、资源的信息;二是对学习者个体特征(学习偏好、认知特征、注意状态、学习风格等)和学习情景(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学习伙伴、学习活动等)的感知、捕获和传递。2) 网络无缝互通。基于网络和通信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校园支持所有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的连接,信息感知后可迅速、实时的传递,这是所有用户按照权限的方式协作学习、协调工作的基础。3) 海量数据支持。依据数据挖掘和建模技术,数字化校园可以在海量校园数据的基础上构建模型,建立预测方法,对新到的信息进行趋势分析、展望和预测;同时数字化校园可综合各方面的数据、信息、规则等内容,通过智能推理,做出快速反应、主动应对,更多的体系之内、聪慧的特点。4) 开放学习环境。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校园面临要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诉求。数字化校园支持拓展资源环境,让学生冲破教科书的限制;支持拓展时间环境,让学习从课上拓展到课下;支持拓展空间环境,让有效学习在真实环境和虚拟情境能得以发生。5) 师生个性服务。数字化校园环境及其功能均以个性服务为理念,各种关键技术的应用均以有效解决师生在校园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诸多实际需求为目的,并成为现实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数字化校园是指一种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景,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数字化校园的功能特性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学校资源整合提高利用效率,实现数据共享和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是学校适应未来数字化竞争和生存的必然要求。学校数字校园应该包含3个基本要素:n 数字化的学校教育环境:数字化的学校教育环境是指数字化校园的基础硬件和软件平台。n 数字化的学校教育资源:数字化的学校教育资源包括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各种课件、视频及音频素材、数字图书以及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产生和累积的资源等。n 数字化的学校教育活动:数字化的学校教育活动是学校在数字化环境下的运作范式,它包括以课程组织方式、课堂教学方式、教学管理方式、备课方式、作业方式、评定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管理活动、决策活动数字化、智能化。它并不只是把传统学校活动数字化照搬到网络上,而是在这一过程中重新整理、设计和构造学校活动,优化并提高学校工作质量,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数字化校园的关键技术技术发展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在多种技术的支持下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服务的理念。物联网及环境感知技术物联网主要解决物件到物件(thing to thing,T2T),人到物件(human to thing,H2T),人到人之间的互联(human to human,H2H)。物联网及传统互联网不同的是H2T是指人利用通用装置及物件之间的连接,H2H是指人之间不依赖于个人电脑而进行的互连。随着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利用物联网可以解决传统意义上互联网没有考虑的及物件互接的问题。物联网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传感系统(设备层),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和物相关的信息识别和采集;第二是通信网络(信号传输和获取层),包括现在的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以及各种接入网和专用网,目的是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可靠传输和处理;第三是应用和业务(业务应用层),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可基于现有的手机、个人电脑等终端进行。其中传感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了前两个层次,主要由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网技术等技术构成,而第三个层次则是以软件为主的数据应用及处理技术。物联网及环境感知技术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技术,有助于实现对校园各种物理设备的实时动态监控及控制,采集教学过程等各种传统数字化校园无法采集的数据。通过物联网及环境感知技术,我们可以转变个人及组织机构,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的交互方式,使其更加智慧,即更加清晰、效率更高、响应更灵活更及时,这将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是支撑数字化校园的第二大技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物联网的引入使得数字化校园中流动着大量的数据,面对数据规模的激增,传统的数据中心模式必然形成数据存取的瓶颈,制约数字化校园的业务应用。作为一种信息服务模式,云计算可以把大量的高度虚拟化的计算和存储资源管理起来,组成一个大的资源池,用来统一提供服务。云计算技术的引入,有效解决了大数据时代的集中存储和集中计算问题。微课程技术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高等教育纪事报介绍说,这些大约只有60秒长度的展示带有具体的结构,它们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演示。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微课程的主要特点:1、教学时间较短相对于传统30-50分钟一节公开课的光盘/网络教学视频,时长5-10分钟微课程更有效利用零散时间,学生注意力更集中2、内容针对性强每个微课程仅针对1-2个知识关键点进行详解,知识的组成基本单位由段变为点,个性化按需受教,需求满足的吻合度更高。3、资源容量较小容量仅数兆至数十兆,主流网络媒体格式,载入快,便于终端携带,便于实现“微学习”、移动学习,便于知识的分享及传播。4、便捷交互教育微课程不局限于课堂随时随地可进行知识的传播,并根据针对要点即时讨论、测试和反馈、举一反三的联想,交互性大大增强。学习情景识别技术学习情景识别是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学习伙伴联接以及学习活动建议的前提,是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学习情景识别的目标是根据可获取的情景信息识别学习情景类型,诊断学习者问题和预测学习者需求,以使得学习者能够获得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找到能够相互协作的学习伙伴、接受有效的学习活动建议。学习情景识别涉及学习者特征分析、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推理等方面的综合应用,是一个跨领域的研究方向。校园移动互联技术和高清视频通信技术 无处不在的宽带无线网络使得高清晰度的网络教学资源传输成为可能,也让异地的视频连接不再受带宽资源的限制,让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3G技术和各种无线接入的普及,让无线网络的覆盖不再仅仅限于教室和图书馆,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将不再受任何地域限制。为广大师生提供无处不在、稳定、安全、易于管理的无线网络环境,是构建数字化校园的基本条件。校园无线网络一般情况都具有规模大的特点(地域范围大、用户多、数据通信量大)、网络覆盖的要求也高(应能实现室内、室外、礼堂、宿舍、图书馆、公共场所等之间的无缝漫游),负载均衡尤为重要。此外,互联网、移动网和广电网的三网合一业务实现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基于高清视频通信技术,开展校内实时同步视频通讯,已成为当下数字化校园发展的热点。伴随着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通讯技术也随之跟人们带来了更多便利。2.3.6 社会网络技术社会网络是由某些特定群体(人、企业和组织)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当前的互联网发展强调从以数据为中心的传统Web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其关键特征是基于社会性软件(即时通讯、博客、微博、社会问答、社会标签、在线社会网络等)为用户提供多样化服务。因而影响服务质量的关键在于对用户兴趣、关系及群体的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可以看作是网络知识发现或网络挖掘的一个分支,涉及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信息抽取及检索等不同领域。社会网络分析应用广泛,对其的学习及研究也越来越重要,而在线社会网络基础了社会网络及信息技术的特点,是人类社会的虚拟化表示及延伸,具有自组织性,通过对社会网络特征的分析,确定社会网络中的用户群体或个人的中心性程度,对关键小团体特征进行分析,以及确定用户位置、角色等情况,有助于掌握师生在虚拟网络中的活动状况,为其更好地提供服务,实施必要的管理措施。2.3.7 学习分析技术学习分析技术源自早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分析,目前在线交互文本分析和早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分析有一种走向融合的趋势,学习分析技术便是这种融合的一个产物。学习分析是对学习者以及学习情境的数据进行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学习以及学习发生的情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学习分析技术可作为教师教学决策、优化教学的有效支持工具,也可为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学习危机预警和自我评估提供有效数据支持,还可为教育研究者的个性化学习设计和增进研究效益提供数据参考。针对学习者个人信息、学习者情景信息等内容进行建模,通过对交互文本、视音频和系统日志等能够反映学习过程信息的数据,利用参及度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等自动化的交互文本分析技术,来获取学习者学习的参及度、学习者的社会网络、学习者关注的学习内容、学生和教师的课堂行为信息、学习情况和学习资源的利用情况等内容,是学习分析技术实现学习分析的核心。文本挖掘技术可从学习资源库和学习者信息中挖掘学习者关注的各种信息,如文本的主题、文本作者对某一事物的观点倾向、作者在某一主题的专业程度等。这些信息一方面可以帮助学习者根据这些信息检索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学习资源库在某一侧面的总体概况和趋势。数字资源的组织和共享技术学习资源的组织及共享一直以来都是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重点之一,按照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是习得知识、技能的重要来源,真实的榜样能对观察者起到示范作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可以作为其他学习者的学习观察对象,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为了便于检索和共享,传统的学习资源常常使用静态的词汇表来描述元数据,但这种描述方法无法满足泛在学习环境下灵活多变、极具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吸收借鉴语义网络和本体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提供更为灵活和智能化的元数据描述方式成为一种趋势。借助语义Web和本体技术来组织学习资源,能够灵活、准确的表达资源的属性,便于学习者对资源的检索、归类,可以极大的提高检索的查全率和准确度,更容易被自动化的数据挖掘工具发现和集成,有助于实现泛在学习环境下分布式资源灵活的共享、联结和重用,同时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并且能作为智能的资源检索和推送的基础,大大增强学习系统的适应性和针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能力。三、建设目标 方案以“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持、学习环境开放、师生个性化服务”为导向,以十二五“更加安全、更加公平、更加和谐、更加科学”的国家教育热点为牵引,从“教、学、管、用”四个层面,形成“学校-区县-地市-省厅”纵向多级一体化平台,实现“学生-家长-教师-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相关部门”横向多角度应用模式,开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新格局。3.1解决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学校的所用业务,进行统一规划、统一信息标准、统一数据管理,统一应用平台、规范业务流程,消除校园内信息孤岛,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各种资源的共享,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3.2促进教学、科研、管理过程及模式的全面信息化数字校园项目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科研、管理的各个环节,使信息工具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部门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力地促进全校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和交换,拓展广大师生员工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广大师生员工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通过数字校园项目的建设,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虚拟学校环境,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信息化,提高学校的竞争力。3.3辅助各级管理及决策数字化使各级领导决策实现数字化,决策支持系统通过结合学校数字资源和计算机的辅助改进领导决策质量。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背景材料,帮助领导明确决策目标,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及报表辅助支持。3.4创建学习及研究新模式利用技术创新手段,构建数字图书资源、数字教学资源,实现数字资源高度共享,提供个性化数字服务,构筑数字学习和研究的新环境,改变信息获取方法,提高信息获取质量和效益,创建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新模式。3.5 总体应用架构XX公司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为导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坚持“创新、整合、协作”的方针,打造“数字化校园教育云”,形成以关爱学生成长、感知教育服务为中心,以教育部门、学校、家长、社会等为纽带的和谐共育新格局。基于普通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业务现状及发展需求,切实从中小学教育服务、管理出发,梳理业务需求及业务流程,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平台等核心关键技术,建设以区县为基本实施单位的数字化校园服务管理平台,教学应用平台,构建起云服务数据中心,为数字化校园应用及服务建设提供基础运行支撑环境;同时,基于核高基重大专项成果的智慧平台,打造形成面向教育的一体化支撑平台、教育领域框架以及数字化校园基础构件服务,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包括基础运行服务、统一门户服务、物联感知服务、信息整合服务、业务协同服务等公共技术支撑;同时,制定及形成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规范,依据标准规范体系,基于平台,丰富及完善数字化校园应用及服务内容,包括基础信息管理、教学应用管理、管理应用服务、社会公共服务、智慧教学应用、智能录播应用、校园物联网应用等方面,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数字化校园云服务;并为数字化校园提供强大的数据、资源支撑,包括数字教材资源、视频教学资源等。同时,依托教育信息化一体化技术支撑平台,注重互联互通、统一标准、使用方便、运行维护、应用安全等,逐步形成覆盖学校-县区-地市-全省的数字化校园四级服务体系,切实提升我省普通中小学信息化水平、加快我省教育现代化进程。四、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主要包括云服务数据中心、基础网络等方面,区县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中小学可以在现有信息化成果基础上酌情考虑相关建设。4.1云服务数据中心建设以区县为基本实施单位,构建数字校园的云服务数据中心。同时,地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实现区域内县级数字校园工程建设成果集成,并能为建设省平台打下基础,逐步形成省-地市-区县级立体化、全方位数字校园服务体系。云服务数据中心按照整体数字校园安全体系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面向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相关政府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公众等提供全面的、合理的、有机的数字校园云服务。图 数据中心网络结构拓扑4基础物理资源是云服务数据中心的基础,本部分主要是构建起云服务数据中心所需的服务器及存储、核心网络交换、接入网络建设等。4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信息服务及应用要求,配置相应的服务器和存储。主要包括:n 数据库服务器实现应用数据的统一存储及管理。n Web应用服务器部署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相关Web应用,对教育局、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公众等提供相应应用系统的访问服务。n 存储数据存储系统采用存储区域网络SAN的设计,包括主机接入、存储交换机、磁盘存储阵列。n 备份服务器部署并提供备份管理服务。n 应用服务器部署平台支撑软件,如中间件、系统运维管理系统等。负责云服务数据中心全网数据流的交换及转发。交换机至少具备万兆端口来提供高速数据转发。核心交换机通过万兆模块和链路及云数据中心资源区、办公区等互联;同时根据数字化校园各业务系统业务特征,进行QOS设置,保证云服务数据中心业务带宽的使用,提升数据中心对外提供服务的能力。核心交换设备采用全新的技术特性和组网架构 (虚拟交换系统)技术,将核心网络建造成一个虚拟化高效的平台。多台核心交换机,通过万兆接口连接各接入交换机。通过虚拟化技术形成一个逻辑节点(万兆核心)。可提高整体性能和可用性,如可以减少由于部署二层网关协议进行主备切换时造成网络中断问题等。核心交换层设备需具备以下基本特性:实施部分ACL级安全防控功能。提供多业务并发处理能力(QoS、组播、流量分析、MPLS)。提供对网络的感知和自愈能力,能够根据设备状态或链路质量进行自愈(IP SLA)。核心层提供虚拟化架构,保证最高可靠性和管理性。核心层可提供安全防护、无线管理、视频语音、应用加速/负载均衡集成服务。接入层定义为能够提供网络的第一级接入功能,完成二、三层交换,安全、QoS功能都位于这一层。对于服务器接入层设备,建议采用双万兆上联,千兆接入的方式,具有线速交换、堆叠技术以及高级QoS策略等功能。对于管理简易化方面,可以通过交换机自动智能QoS配置功能,自动实现网络中语音视频数据的合理化QoS配置。还可以通过自动配置管理,在设备更新和替换的时候自动下载更新配置等。配置链路负载均衡器,实现多运营商链路接入,为所有对内外的访问只能分配最优的访问路径及资源。配置防火墙进行基本安全防护,同时制定访问控制策略,对进出云服务数据中心的数据包进行分析,确保云计算资源使用者只能实现对已分配资源进行访问和管理。配置IPS,对入侵云服务数据中心的恶意数据包尽早发现,防御各种应用层攻击。漏洞扫描系统为客户端及服务器提供漏洞扫描服务,保证系统层面的稳定可靠性。IDS通过镜像核心交换的所有流量进行数据安全分析。VPN设备提供SSL VPN功能,为云计算资源使用单位的管理员提供安全登录,管理自身业务系统运行的基础资源。4虚拟化资源建设及管理是云服务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部分,实现物理资源的虚拟化,并能支撑数字校园云服务的运营服务。资源建设虚拟化层安装在物理服务器的裸机上,将物理服务器上的处理器、内存、存储器和网络资源抽象到多个虚拟机中。通过跨大量虚拟机共享硬件资源提高硬件利用率并大大降低资金和运营成本。采用虚拟架构相比于传统单台服务器部署单一应用方式,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应用对系统资源的不同要求,每一台虚拟服务器都可以利用虚拟对称式多重处理 (SMP)技术,使单个虚拟机能够同时使用多个物理处理器,增强了虚拟机的运算性能。计算资源池:将购置的X86服务器进行虚拟化部署,构建统一的计算资源池。根据X86服务器性能的差异将资源池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资源池,供云计算应用选择。存储资源池:应用存储虚拟化技术,将异构的新旧存储进行存储虚拟化,构建统一的存储资源池供云计算平台调配使用。综合运营管理全面支撑数字化校园的运营管理服务,主要有用户管理、产品管理、订单管理、业务管理、计费管理和客服管理几大模块。运营管理的云服务对象分为两种:1)由资源管理层直接提供的云服务,通过运营管理提供自有SaaS 云服务,诸如:主机托管、主机租赁、存储租赁、虚拟主机、虚拟桌面、数据备份等云服务;2)通过第三方SaaS 云服务提供商提供云服务,通过运营管理实现和SaaS 云服务提供商的管理系统无缝对接,通过运营管理平台封装后提供SaaS 云服务,诸如:财务、视频会议、协同办公等云服务。4.1.3 云服务中心推荐配置云服务数据中心推荐配置清单套组名称品牌/型号参数数量备注服务器及存储服务器知名品牌主机性能(每计算节点)处理器:最大支持2颗英特尔®至强® E5- 2600/E 5-2600 V2系列处理器芯片组:Intel® C600 系列芯片 组内存特性:最高支持DDR 3 1866MHz E CC R egist ered 内存( 工作频率 依 CPU 和内 存配置不 同而不同 )插槽及容量:8根内存插槽,最大支持512GB内存(当使用单条容量64GB LR DIMM 内存时)硬盘特性 :6个3.5/ 2.5 英寸热插拔硬盘,支持6Gbps SAS、3Gbps SATA 接口类型SAS RAID:内嵌SAS磁盘控制器支持 RAID 0/1/5/ 6/10/50,具备 512MB 缓存 显示系统:集成图形控制器网络:集成两个Intel® i350 千兆网卡(RJ45接口)CD-ROM:可选外置超薄DVD光驱外设接口:后置2个USB2.0接口,1个DB 9 COM接口,1个VGA接口,2个RJ45网络接口,1个IPMI管理接口。扩展性能:提供2x PCI-E 3.0 x 8 全高插槽,1x PCI-E 3.0 x 8 半高插槽存储扩展:可选配 SAS HBA/SAS RAID/ 光纤卡,实现外接磁盘阵列、JBOD扩展机箱:2U 服务器专用机箱系统风扇:四个智能控制风扇2物理规格 88mm(H) x 438mm (W) x 724 mm( D)操作系统兼容性: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8 R 2 64bit;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8 SP1 32/ 64bit;RedHat Enterprise Linux 5.7 32/64bit;RedHat Ent erp rise Linux 6.1 32bit/64bit ;RedHat Enterpri se Linux 6.2 32bit/ 64bi t ,Vmware E SXi 5.1.0 ;环境适应性:温度范围:工作时 5 35( 4195);存储:-40 70(-40158);相对湿度范围:工作时最大相对湿度 90RH(40);工作时:1090 RH;装运:1093 RH;存储:10 95 RH振劢:频率 5H z 150Hz 加速度 20m/s 2 ,振 幅冲击:峰值加速度 150m/s 2 300m/s 2 ,持续时 间11ms碰撞:峰值加速度 100m/s 2 150m/s 2 次数 1000 次内操作系统微软Windows 2008 server 以上2数据库Oracle 11gOracle 11g1存储系统知名品牌标准配置系统架构:双活动冗余控制器;双机箱 HA;在两个3U机箱中有2个控制器,共 6U缓存:32GB-512GB以太网主机通道:标配 8 个 1Gb 以太网主机通道,最大可扩展至 24 个 1Gb 以太网主机通道;可选4-12个10Gb万兆以太网主机通道FC主机通道:可选4-24个8Gb FC 主机通道磁盘通道:标配 4 个 6Gb SAS 4x 磁盘通道,最大可扩展至 12 个 6Gb SAS 4x 磁盘通道”磁盘位)” 7,200RPM 6Gb/s SAS 硬盘”企业级 MLC SSD 硬盘风扇:冗余风扇冷却模块电源:1+1 冗余电源1功能参数文件系统:128 位文件系统文件级访问协议:NFS,CIFS,HTTP,RSYNC块级访问协议:ISCSI,Fibre Channel Protocol(FCP)备份协议:NDMP安全性:块级镜像、快速初始化RAID级别:0,1,5,6,10,50,60,3 校验盘 RAID,支持多种 RAID 模式并存主机通道管理:支持主机通道负载均衡及通道切换功能,主机数量无限制在线扩容:支持存储虚拟化:混合存储池;外部存储虚拟化;快照:单卷无数量限制的快照数据压缩:支持 10 种压缩算法,支持线内(inline)数据压缩卷复制(异步):本地到远程,远程到本地,本地到本地卷复制(同步):设备之间数据块级别同步,CDP,支持两地三中心容灾模式自动精简配置:支持自动分层:支持动态调整条带:支持重复数据删除:支持多种重复数据删除算法,支持线内(inline)重复数据删除支持操作系统:WindowsXP,Windows Server2003/2008,MAC OSX,Linux/FreeBSD/Unix,VMware,XenServer,Hyper-V;支持 Unix(Sun Solaris,HP-UX,IBM-AIX 等)、Linux(SUSE、 Red Hat等),支持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DB2,SQL Server,Sybase等)环境要求:温度范围:10C35C ,相对湿度:8%85%(非凝结)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管理控制管理界面:中英文管理界面,支持 Web 浏览器,SSH,控制台,GUI 等管理模式故障提示:报警声、E-mail报告向用户管理员进行故障提示4.2基础网络基础网络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云服务的基础,对数字化校园建设至关重要。数字化校园应用模式是在县区级教育主管部门部署软件平台应用,可以供教育主管部门以及辖区内所有的学校接入使用,并可实现及地市级、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网络连接服务。图 市-县区-学校 网络拓扑示意图数字化校园数据资源中心存储从辖区学校采集到的学生、教职工以及校产等各类信息资源及业务数据,并实现及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学校作为信息资源收集的单元,负责相关业务以及基础信息资源采集工作。家长及公众作为系统的服务对象,借助公网实现相关信息资源的共享。 4在校园内通过综合布线系统把网络设备、用户终端等连接起来并配备相关软件的局域网系统。通过教育专网、互联网或无线网络实现远距离交流和资源共享,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管理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多媒体网络。采用星形拓扑结构,两层架构(核心层、接入层)或三层架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建设校园网络。校园网络出口设备选择支持千兆带宽的中高端路由器、防火墙、链路负载均衡器等设备。校园网络的核心设备选择中或高端三层交换机设备。校园网汇聚设备选择中或低端三层交换机设备。校园网接入设备选择上联千兆光口(电口),下联百兆24口或者48口的二层可网管交换机。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和 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每个教职工办公位有1个网络端口,每个办公室有5个以上冗余端口,每个教室讲台区域至少有2个端口。互联网总接入带宽不低于100M。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全接入,千兆带宽到楼宇,百兆带宽到桌面。校园网路由协议应使用直连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协议或者OSPF协议。校园网内所使用的IPv4地址应以私有地址为主。具有内、外网不同访问控制策略,限定不同类型用户的访问权限。校园网出口位置设置NAT设备及配套的NAT日志记录和查询系统,并保存至少60天的NAT日志。行为管理设备,支持黑(白)名单、网站内容、上网时间、用户带宽、协议管理和访问日志记录(保存90天以上),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防病毒软件,支持在线升级。 4校园无线网络采用基于无线控制器的瘦AP系统架构,满足可管理、安全、QoS、漫游等功能要求。信息点能够满足语音、数据、图像等媒体信息大容量、高速传输的要求,带宽100兆有线和无线网络相结合,覆盖学校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AP数量根据场地面积、可能并发的无线终端数进行合理设置,室内区域满足95%区域接收信号强度¬75dBm,室外满足95%区域接收信号强度¬65dBm,每个AP的接入用户数宜小于30人。支持无线智能射频管理、智能负载均衡、无线WebPortal认证、IP带宽控制。支持IEEE802.11n、IEEE802.11g、IEEE802.11b;IEEE802.3、IEEE802.3u等无线通信协议。AP布线标准采用超五类或六类线系统标准,AP部署点布放双绞线长度超过100米时,应采用光纤方式为AP提供接入。五、数字校园管理及服务系统基础平台简介面向教育信息化领域,基于核高基重大专项项目成果打造数字化校园一体化基础支撑平台,全面支撑教育领域已建或新建业务系统的数据集成、应用集成、界面集成、服务集成等,实现系统快速构建及持续发展;同时,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从网页、应用、数据等全方位的应用安全体系。功能数字化校园管理及服务一体化支撑平台面向日趋复杂的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需求,为新型数字化校园应用提供集构建、部署、运行、开发、监管为一体的强大平台支撑,为科学、快速、持续的构建数字化校园工程提供核心技术动力。l 应用服务:提供应用部署、运行、管理等基础服务,是构建数字化校园云计算aPaaS平台的基础支撑组件。l 门户集成:聚焦业务关注点,提供构件化的集成组装,丰富的应用支撑构件,支持单点登录、移动门户,实现快速构建数字化校园门户平台。l 流程集成:业务流程管理,基于流程将人、信息、策略整合一体,实现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协同。l 服务集成、数据集成:服务总线,集数据整合、服务集成、消息传输于一体,快速实现教育信息化异构系统的整合、协同和共享。l 网页防篡改:网页防篡改服务,保护网站或业务系统内容安全,防止文件被恶意篡改,保障业务安全,维护教育局、学校形象。l 应用防火墙:有效防御SQL注入、跨站脚本等网络攻击,维护网站及服务器安全。l 数据库审计:实现数据库操作全程审计,并对异常情况实时告警。l 安全监管平台:统一安全监管平台,以集中采集和分析各级IT资产信息为手段,及时识别可能对业务造成影响的威胁因素并多方位告警。l 通用领域框架:将底层公共技术接口和常用技术框架按照领域构件规范体系进行封装,从而适配底层不同技术,搭建技术基础设施平台。l 应用领域框架:面向数字化校园“教、学、管、用”等应用系统的关键需求,凝炼高复用性的核心业务构件,形成应用领域框架,支撑关键业务系统的快速构建。核心价值l 开放协作:标准界面,支持异构环境、灵活整合多方信息系统l 创新持续:应用组合,支持快速变化、节省开发成本保障投资l 敏捷构建:模块构建,支持敏捷建设、质量可靠复用性强l 信息安全:信息保障,支持防护监管、确保数据信息安全.1统一门户服务统一门户管理平台对公共信息资源及各应用系统的业务服务进行统一的整合,为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提供统一的信息访问渠道。统一门户管理平台可以为数字校园信息系统提供统一用户和权限管理、统一身份认证和单点登录、一体化工作台等服务。基于该框架集成各类应用系统,实现应用层面的虚拟化、用户服务透明化,基于标准规范之上,持续改善用户体验。图 统一门户服务框架数字化校园服务平台基于统一门户服务,将平台中的各个应用系统及模块进行整合及互联;同时,将第三方软件平台或已建系统,通过单点登录服务进行集成,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对外提供统一的访问门户,一次登录,即可实现各个系统间的切换应用。应用部署及管理服务一体化支撑平台的应用部署及管理服务基于核高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