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关税制度的演变及效应分析.docx
我国关税制度的演变及效应分析摘要 关税的制度改革是个漫长的调整过程,我国自建国以来施行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度,改革开放进一步增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后,逐步实现了自己对于世贸组织的承诺。逐步降低我国的对外税率和经济结构调整。所以,研究我国加入WTO前后关税效应的不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国对于税率改革的整个流程回顾和税率对于不同时期不同体制下的中国有着不同的效应,以及WTO带给中国的收益变化,有着宏观数据的具体支持。通过对于关税效应的具体分析,区别大国小国对于关税变化的反应弹性,对中国的关税政策给予客观全面系统的分析,阐明我国的关税政策对于中国的就业外贸及就业等产生的影响。最后,对于上述内容进行总结,客观的提出对于中国当下经济政策,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进一步优化关税结构、调整关税结构给出相应的一些建议。【关键词】改革 关税效应 改革建议AbstractTariff system reform is a long process of adjustment of our country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After our country joined the WTO in 2001, and gradually achieved his commitment to the WTO. Gradually reduce our country's foreign tax rates and economic restructuring. Research, therefore, before and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tariff effect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t. In this paper, the our country is to review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reform of tax and tax rate to the different period under the system of China has a different effect, and the change of WTO brings to China's earnings, with specific support of macro dat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tariff for effect, small difference between powers for tariff change in elastic reaction, to China's tariff policy objective of full system analysis, to clarify China's tariff policy for China's employment of the impact of foreign trade and employment etc. Finally, the summary for the above content, objective for China's current economic polici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the future, how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tariff structure,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tariff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keyword reform Effect of the tariff Reform proposals第一章 关税政策演变关税政策是指一国为保护、促进其国民经济发展,保证国家关税收入,利用关税手段实现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目标而规定的关税准则。具体到每国到底施行什么样的关税政策,主要受其国家经济水平,国家运行机制,经济发展模式等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第一节 国外关于关税政策的演变 1. 英国的托马斯孟是重商主义的理论代表,他的主张是施行贸易保护主义,利用高额关税保护本国商品不受外国商品的冲击,同时免除本国关税,鼓励本国出口。 2.自由贸易主义,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学说。主张贸易自由化理论,应该降低关税。马歇尔和俄林提出的H-O定理是对上述自由理论的发展。 3.美国的汉密尔顿和李斯特是幼稚保护理论的倡导者.汉密尔顿主张美国应该利用关税政策保护当时美国尚不成熟的工业,通过对相关产业的保护,来发展白身的工业产业,使其具备国际竞争力。李斯特认为白由贸易主义只有在两个工业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下实行才有利于实现双方互利,而那些落后的国家必须通过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国的工业发展. 4.凯恩斯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超保护主义理论把关税和就业理论联系了起来,他认为通过关税限制来促进顺差,进而可以促进国内需求,来刺激就业。 5.保罗·普雷斯、辛格从发展中国国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外围一一中心”理论,他们认为白由贸易只对发达国家利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因而他主张发展中国家使用保护关税政策对其国内产业进行适当保护,主张合理建立合理的关税保护制度,既不要过分放开也不要过分封闭,循序渐进的放开关税,通过适度的放开来使本国的厂商和企业参及到国际竞争中。第二节 我国关税改革历程及其政策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根据国家制定的关税税法、税则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一种税。关税手段被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国际贸易规则视为透明度最高的对外贸易调节工具。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关税制度1950年-1984年,实行全面保护关税政策。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税则和中华人民在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暂行条例,并及同月16号实行。根据新的税则和实施条例,自1951年5月6日起,凡经准许进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的货物,除我国有规定外,均应按照我国海关法即海关进出口税则。由海关机关征收进口税和出口税。该税法一直实施到1958年,是税法税制的革命性变革。1985年-1991年,有“全面保护”向“有区别地保护”转变。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强了对外经济联系,强调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很总要组成部分,为积极发挥关税在增加财政收入、调节进出口、保护国内生产和市场以及平衡国际收支等作用,我国对原有的关税制度进行了恢复和修改: 1.恢复海关总署,实行单独计征关税并取消了出口税2.对进出口税率惊醒了修改 3.制定各种关税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4.制定各种关税优惠政策发展我国区域经济 5.加强了关税对出口贸易的调节作用 ,加强了对关税制度的法制建设二.中国加入WTO前的关税政策1980年一月一日开始,中国开始实施由海关来计征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此以后,改革促进了财政政策在中国社会的发挥,有力的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蓬勃发展。从19811991十年间中国的税收呈上涨趋势,但总体比例还是较高。从1992年以后,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海关税收计划。通过对对外贸易的促进,虽然比例正在下降,但是总体数额依然呈上涨趋势。关税收入从1992年的212.75到2001年的840.52,实现了翻倍的飞跃。以下是此时期的宏观经济数据:三.中国加入WTO后的关税政策 2001年9月11日,经过了常年的谈判,中国终于顺利加入了世贸组织。在及世界更多经济交流的同时,中国作出了以下承诺:1)逐步降低关税总水平2)按国际通行惯例,调整关税制度3)全面实施WTO的海关评估制度4)调整进口关税减免政策5)缩小关税税率的落差入世后中国的关税制度的三大变化1、按照承诺继续分步降低关税税率。到二00五年,中国关税税率会降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以下,工业品的进口平均关税税率则将至百分之十左右。2、全面实施WTO海关估价协议,中国已为全面实施WTO海关估价规则做好了立法上的准备工作,具体的操作方法也正在研究制定之中。3、按照非歧视原则在全关境内实行公平、统一的关税税率。在关税税率逐步降低的基础上,分阶段地调整和清理减免税政策,完善纳税争议的申诉和复议制度,促进海关税率征收工作的规范、公正、透明、高效。 加入WTO后,中国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施行有计划的减税措施,虽然关税比例不断下调,但是总体依然呈上涨趋势。从704.3到2027.8,虽然整体对于财政收入的比例日益减少,但是依然维持在百分之2.5左右,成为了重要并且稳定的经济来源之一。以下是此时期的宏观经济数据:第二章 新中国对于关税政策的调节效应第一节 关税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具体来看,降低关税,扩大进出口贸易总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 根据有关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引进装备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薪技术产业,高速增长的骨干企业,大型出口企业都比较系统全面地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将导致企业成本大幅度上升,昂贵的引进费用对引进企业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应当慎重。关税水平下调后,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提高了企业进口技术设备的数量。特别是1996年调整税率时,降税的重点是先进技术设备,这当然是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契机。第二,能促进消费,繁荣市场,给消费者多样化的选择 由于关税的调低,中国消费者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整体性提高了我国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由于外国高质量的货物进入中国,使得国产同类产品的技术升级,产业更新速度加快,使国内企业产业结构更加完善,在国际上激烈的的竞争中快速的成长起来。第三,有利于我国幼稚企业的发展 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这就带动了一批幼稚产业的发展。通过关税的降低和对幼稚企业的保护,使得幼稚企业能够得到政策扶持和经营优惠政策,对于我国整体的产业结构发展和调整有重大意义。然而对于这种保护一定要适度,不然就会造成企业的依赖心理,导致落后思想产生。保护是为了发展,是为了市场占有率,是为了建立中国的品牌信心,绝不是保护落后。第二节 关税政策对于外贸的影响。 关税作为对外贸易的杠杆,在对外贸易中起着改变货物价格的作用,进而影响货物供求,从而影响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关税改革的影响巨大,不可忽视。建国时,由于是计划经济,所以关税形同虚设,无法发挥调节进出口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政策的不断放宽,使得财政政策对于我国越发的重要。关税调低会使得我国:1.使得我国进入贸易制度改革,使得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更替。2.有助于提高我国的企业改革,提高自身竞争意识,加快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使得企业生产力得以快速发展,由于企业的发展,也使得国家资源的配置不断的趋于合理化发展。第三节 关税改革对于就业的影响。1.就业数据显示在我国加入WTO世贸组织之后,对外联系的加大,使得我国就业形式有所调整,但就业总量仍然有所增加。2.职业转换和岗位培训需求大量增加,进行不断的职业转换和对于劳动者的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是解决结构性质失业的综合素质。无论从国家角度还是劳动者自身都会促进这一行业的从业人数增加和产业发展。3.复合型人才的缺口增大和人才薪金酬劳增多,对人才提出了更大的要求。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供不应求,懂得操作规范的具体技术工人出现较大缺口。第三章 关税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第一节 关于关税效应的经济分析 税收收入能否达到最大化,拉弗已经通过拉弗曲线给出了说明。拉弗出:税 收收入并非始终及税率呈同方向变化。如图拉弗曲线说明,当税率为t*时候,税收收入达到最大值(t*为最优关税),就关税而言也是这样,这样才能使得一国关税充分发挥其财政效应。 但是拉弗曲线仅仅是对税收额和税率的一种解释。属于一种量化哲理。而现在的分析工具一般都是局部均衡模型。 在当代,关税的主要功能已不再是增加政府的税收, 而是去阻挡来自国外商品的进入, 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相关的产业。当然,国家有大有小,同样幅度的进口关税,对小国和大国可以产生不同的经济效应。第二节 贸易小国效应假设图1中的D为国内需求曲线,S为国内供给曲线;P0为自由贸易下的国际价格(也是国内价格),S1C1为进口量;Pt为征收关税后的国内价格,S2C2为进口量。贸易小国对某种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后,将产生的经济效应如下。1价格效应。进口国征收关税将引起国内价格由P0上涨到Pt。2消费效应。征收关税降低了该商品的国内消费量。征收关税前,国内需求量为C1,征收关税后引起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到C2。由于征收关税,引起国内消费量的减少,就是关税的消费效应。关税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其损失为a+b+c+d的面积。由于征收关税,国内消费者减少消费,从而降低了物资福利水平。3生产效应。征收关税增加了该商品的国内产量。征收关税前,国内供给量为S1,征收关税后引起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到S2。由于征收关税,刺激国内供给量的增加,就是关税的生产效应。关税给生产者带来利益,其利益为a的面积。由于征收关税,一些国内资源从生产更有效率的可出口商品转移到生产较缺乏效益的可进口商品,由此造成了该国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4贸易效应。征收关税减少了该商品进口量。征收关税前,该国进口量为S1C1,征收关税后,进口量减少到S2C2。由于征收关税,导致进口量的减少,就是关税的贸易效应。5财政收入效应。征收关税给国家带来了财政收入。只要关税不提高到禁止关税的水平,它会给进口国带来关税收入,这项收入等于每单位课税额乘以进口商品数量,其数额为c的面积。6收入再分配效应。征收关税使消费者的收入再分配。征收关税后,生产者增加了面积为a的利益,这是由消费者转移给生产者的;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了面积为c的利益。7净福利效应。征收关税后,各种福利效应的净值为-(b+d)。它意味着对贸易小国而言,关税会降低其社会福利水平,其净损为(b+d)。这部分损失也称为保护成本或无谓损失。其中,b为生产扭曲,表示征税后国内成本高的生产替代原来来自国外成本低的生产,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所造成的损失。d为消费扭曲,表示征税后因消费量下降所导致的消费者满意程度降低,是消费者剩余的净损。第三节 贸易大国模型 随着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加快融入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我国的国防实力和经济发展实力及日俱增,在全球的经济地位及日俱增,由原来的计划经济成功过度到了市场经济,并且逐渐及世界接轨,中国经济已经影响到了世界的经济稳定性。我国属于贸易大国,下面就贸易大国关税效益作下分析。大国征收关税后,产生几大效应。消费效应:-(a+b+c+d)的面积,只是此时的(a+b+c+d)的面积小于小国模型中的(a+b+c+d)的面积。生产效应:+a的面积。财政收入效应:+(c+e)的面积。则净福利效应为:e-(b+d)。它意味着对贸易大国而言,关税是增加还是降低其社会福利水平是不确定的。e>(b+d)时,大国征收关税将增加其社会福利水平,e<(b+d)时将降低其社会福利水平。(b+d)同样是无谓损失,e相当于外国出口商承担的关税部分。及小国模型相比,大国模型关税效应还有两点不同。1价格效应。进口大国因为进口量大而拥有的市场谈判力量,可能迫使该商品的进口价格下降。这就是说,大国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的幅度不是等于关税税率,而是低于关税税率。大国征收关税,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从P0上涨到P2;同时国际市场价格从P0下跌到P1,价格上涨部分和下跌部分加在一起才等于进口关税税额。大国进口商在进口商品时支付的进口关税,不是全部由进口国的消费者负担的,而是由进口国消费者和出口国的生产者(通过出口商)共同负担的。大国向出口国转嫁了部分关税。2贸易条件效应。由于征收关税,大国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下降,如果该国出口价格不变,则该国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其利益为面积e。但及小国相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大国关税对本国生产者的保护作用相对较小。这是由于大国关税引起的价格上涨,部分地被出口国下降的价格所抵消了,因此进口的数量下降不像小国情况那么多。第四节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如果某个国家的一个新兴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不起外国的竞争。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就应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一般对于幼稚产业的判定有以下标准1. 穆勒标准 当某一产业规模较小、其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时候,如果任由自由竞争,该产业必然会亏损。如果政府给予一段时间的保护,使该产业能够发展壮大,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以致最终该产业能够完全面对自由竞争,并且获得利润,那么该产业就可以作为幼稚产业来加以扶植。2. 巴斯塔布尔标准 经济学家巴斯塔布尔认为,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仅要看将来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还要在将保护成本及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之后才能确定。如果未来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小于当前的保护成本,那么对该产业进行保护是得不偿失的,因此该产业就不能作为幼稚产业加以保护;如果未来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大于保护成本,那么对该产业加以保护才是值得的。3.肯普标准 肯普标准(Kemp's Test),也称外部经济学说,是经济学家肯普在综合成本差距标准、利益补偿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及强调内部规模经济的前两个标准不同的是,肯普标准更加强调外部规模经济及幼稚产业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评述:一方面,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自由贸易的倡导者约翰·穆勒尚且将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作为贸易保护“唯一成立的理由”。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世界贸易组织也以该理论为依据,列有幼稚产业保护条款。该条款允许一国为了建立一个新工业或者为了保护刚刚建立不久、尚不具备竞争力的工业采取进口限制性措施,对于被确认的幼稚产业可以采取提高关税、实行进口许可证、征收临时进口附加税的方法加以保护。另一方面,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在实践中成效不大。这可能是由于无法准确界定幼稚产业所致。发展中国家都很注重对幼稚产业的保护,但多数都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付出惨痛代价。例如我国保护了多个像汽车这样的产业,结果却使得国内企业安于现状,结果国产轿车的价格远远高于汽车的国际价格。总之,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存在很多不足,但值得我们加以借鉴并且完善。第四章 关于对改善我国关税政策的建议通过对上述分析和各国关税史都在向我们说明,关税的经济效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一国社会经济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今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关税经济效应的合理定位应该是:逐步弱化完善的财政效应,充分发挥关税的保护应并强调关税的调节效应。所以这也标志着对于我国经济关税改革还是长久的任务。(一)降低关税的财政效应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央财政发展国民经济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有很大影响,而关税收入在我国中央财政收入中又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研究关税的财政效应势在必行。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自主调低关税税率,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导致的国内税源的增多导致关税在中央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综合国内及国外经验分析我们知道关税财政效应的弱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以下最近年份的关税税收占总体税收比例情况:励待发展产品或短缺产品的进口。由于国内生产仍然受到资本、技术缺乏的瓶颈制约,要打破瓶颈制约就需要较大量地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某些中间产品,因此,我们应以低税政策鼓励技术品和资本品的进口,以推动国内生产的发展。(二)适度开放成熟产业和产品 目前,我国关税保护仍偏向在国际市场上已具备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服装、茶叶、鞋类),这种对成熟产业的超阶段保护减轻甚至消除了企业应当承受的国际竞争力,并使国内资源转向这些受保护的产业,从而不利于我国扶植新的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滞缓了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升级,因此,对于我国已趋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应进一步降低关税,使这些产业基本形成开放型的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机制,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参及国际分工和竞争。(三)适度保护幼稚产业 在利用世贸组织的有关条款,用关税对幼稚产业进行适度保护时,应注意两点:一是对幼稚产业的选择;二是保护中增强其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慎重选择那些目前还不具国际竞争力,但具备潜在优势,通过一段时间的保护能够形成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能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给予关税保护。在保护的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措施,逐步将其推向国际市场,让其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四)合理控制高档消费品的进口 为了合理控制高档消费品的进口,使我国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可对高档消费品征收较高水平的关税,但在关税水平普遍下降的趋势下,仅靠关税限制进口恐怕不力,应配以非关税措施或国内经济政策(如征收消费税)。(五)充分利用WTO 的例外条款,构建柔性保护屏障 由于南北差距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世贸组织在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的大原则之下,又规定了一些例外条款,主要是三个保护条款,即保护幼稚产业条款、保护国际收支条款和保障条款。因此,在当前关税保护作用日趋减弱的情况下,我国应该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大量的例外、免责条款以及名目繁多的国际惯例,甚至“灰色区域”措施等等,以保护我们的幼稚产业。同时,加速培育我们自己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塑造一批国货精品,加强民族文化宣传,树立“国货”意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全方位地向国人推荐国产名牌商品,鼓励政府机关带头使用国产小轿车、电脑,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国货等,大力构建市场的柔性保护屏障,最终促进民族产业的发展壮大。(六) 通盘考虑各产业在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优化关税的有效保护结构 关税政策调整应充分考虑了其产业在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其降税幅度大的产品都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当所保护的产业具有了比较优势之后,便不再使用关税措施予以保护。鉴于我国劳动力、土地等初级要素的比较优势正在被资本、技术等要素取代,今后应逐步撤消纺织业等成熟产业的过度保护,而将保护的重点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在新一轮关税减让谈判中,可通过在轻纺工业和重化工业中间投入品上较大幅度的关税减让,换取对汽车、运输设备等最终产品较小的关税减让和维持相对较高的有效保护第五章 结论综上所述,关税作为长期稳定的服务方针,自中国建国以来,经历了封闭式保护、开放式保护和加入世贸组织后自行减税、履行对于世贸组织的承诺几个时期。了解关税在调整贸易就业等方面利用规模收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故我们进行理论分析及对数据的宏观观测,充分认识到调整产业结构,最大限度发挥关税积极效应,降低过高关税水平,寻找最优汇率等方面的具体效应并及时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我国国民经济才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及关税政策之间的良性循环。参考文献【1】王普光.中外关税税制比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2】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税司.中国关税制度、政策及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3】张群等.关税理论政策及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4】闻潜:中国财政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5】中国统计年鉴1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6】李茂生、柏冬秀 中国经济运行 层次分析 M 1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7】戴祖祥1 我国外贸收支的弹性分析: 1981) 1995 J 1 经济研究, 2005【8】赵瑾主编 中国关税制度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5【9】余国 走向 21 实际的中国关税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2【10】俞晓松 降低关税水平 加快我国关税改革步伐 国际贸易 2003.4【11】杨圣明合理定位关税政策 国际贸易 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