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室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1.doc
十二、试验室管理制度第一条、检验工作管理制度:1、由主任指定一名检测工作质量负责人,在质量负责人统一领导下,开展本室的检测质量管理工作。2、本室的检测试验工作分三级进行管理,即主任检测项目质量负责人试验检测员,使检测工作做到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做,明确工作责任,确保检测质量。检测工作结束后,全部检测数据应进行复核,确属无误后才对被测试件作检后处理。3、检测工作结束后,应有人对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清洁和保养。第二条、检测事故分析报告制度:1、检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按事故处理:a、技术资料、检测报告、原始记录丢失,造成不良影响。b、由于人员、检测仪器、设备、检测条件不符合要求,由于检测方法错误,造成数据差错而导致检测结论错误。c、在检测过程中发生人身伤亡。d、在检测过程中由于不按规程操作而使仪器、设备非正常损坏。e、样品丢失、零部件丢失、样品损坏。f、事故发生后,发现人或当事人应立即停止试验检测工作并及时报告质量负责人,说明事故原因。由质量负责人根据事故性质召集有关人员分析研究,查明原因,作出处理。当认定事故确系责任事故时,应根据责任大小,经济损失程度和影响大小,由试验室给予事故责任者处分。g、事故发生时,在场人员均有责任采取积极措施防止事态的发展,保护国家财产和人身安全。h、事故原因查明后,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第三条、技术资料的管理制度:1、技术资料的管理由资料员按有关的规定进行整理及归档。2、试验室长期保存的技术资料有:a、国家、地区、部门有关检测工作的政策、法规、文件等。b、公路桥梁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标准。c、检测规程、规范、细则、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方法。d、仪器设备说明书、检定合格证,仪器、设备的其他技术档案。e、仪器设备明晰账目。f、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图纸。g、原始记录。h、各种技术、经济合同文件。i、属于长期保存的a、b、c、d项由资料保管员负责收集、整理、保存、填写技术资料目录,统一编号,交中心试验室资料保管员填写技术资料目录,统一编号装订成册和管理。3、技术资料管理a、技术资料入库时要办理交接手续,填写“技术资料交接单”,统一编号,填写检索卡片。b、检测人员借阅技术资料,应办理借阅手续,阅后按时归还。未经负责人同意不得随意复制检测报告或原始记录。c、资料保管员应严格遵守技术保密制度,未经负责人批准不得向与检测工作无关人员借出技术资料。d、超过保存期的技术资料应填写“技术资料销毁登记表”,经负责人批准才能销毁。第四条、保密制度:1、试验室的全体人员,均应按下列要求进行保密。a、凡是检测产品的技术资料、图纸、工艺文件及检测结果,检测原始记录,检测的抽样方法均属保密范围。b、全体人员应严格为受检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并且不得私自向外泄漏抽样方法、检测结果、原始记录等内容。c、未经试验室主任同意,不得向与检测无关者借出技术资料和随便复制检测报告或原始记录。第五条:抽样制度:1、根据监理办下达的工作任务,中心试验室负责进行相应的样品抽取工作;2、抽取样品必须由中心试验室派熟悉抽样业务的技术人员前往,人数不少于两人;3、抽样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规定,随机抽样并如实填写抽样报告单;4、抽样人员必须秉公办事,不得徇私舞弊,抽样过程中若发现特殊试样,抽样人员有权拒绝抽样,并及时将情况报告主管部门;5、检测试样一经抽取,不得更换。第六条、测试样品的保管及物品的领用制度:1、样品及样品管理由样品管理员负责。2、样品管理员接受样品时,应按照标准规定会同检测人员对样品的封样状态、取样数量、规格型号等进行检查验收,并检查送样单的填写是否正确完整,内容是否与样品相符,验收合格后将试样分类、编号、入库并填写入库登记。不符合要求的不准入库。3、保管人员按测试要求对试样进行养护及妥善保管。4、符合检测条件的样品,检测人员应及时从样品室领取检测,并在样品登记台帐上登记。5、保管人员将试样交测试时须留有复检样品,如无复检样品,须将测试残样回收,并妥善保管。6、根据标准要求需留样品应留足够数量样品入库保存,保存期为出具报告起一个月。留样样品的处理应经室主任同意,并填写样品处理登记。7、购买的材料或工具应做好入库及领用手续,用后多余的材料应退回仓库。 第七条、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1、本试验室的检测仪器、设备由仪器、设备保管人管理。使用人在使用前应对仪器、设备进行调试方能使用,并填写使用记录。使用后使用人和保管人应共同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确认技术状况正常后才办理有关手续。2、仪器、设备保管人的职责:参加新购检测设备的验收、调试工作,填写仪器、设备档案。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修计划的申请。仪器设备的清洁、清洗、换油等工作。对三个月以上不用的仪器,应经常通电、检查,凡内部使用干电池的仪器、设备入库时应即取出电池,以免电源损坏。3、试验室的全部仪器设备由试验室进行台帐登记,建立仪器设备资料档案,内容包括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购入日期、保管人、检定日起和周期、检定单位、技术状况记录、使用部门、设备编号等。仪器、设备每年进行一次清产,并将清产情况书面报告试验室负责人。4、应明确检测仪器、设备检定负责人,检定负责人应做好仪器、设备周期表的编制,按时送检,检定合格后贴上相应标志。所有主要的检测仪器、应随机附使用登记卡,内容包括: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产地、精度、出厂日期、主要用途、检定周期、检定单位、维修记录、使用登记等。5、检测仪器、设备外单位借用均应经室主任同意并办理有关手续。第八条、检测器、设备的购置、验收、维修和报废制度:1、购置检测仪器、设备,应作出购置计划,填写购置计划表交试验室主任审批。较大型及精密的仪器、设备购置必须做好调研工作,写出调研报告,经监理办和试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执行。仪器设备购置要签订购货合同,明确仪器、设备的品质;各种技术参数、单价、交货时间和地点、违约责任等。2、需维修的检测仪器、设备应做好维修计划,填写仪器、设备维修计划表,经试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执行。维修后的仪器设备应按要求送检,检定合格后贴上相应的标志。3、使用时间超过仪器、设备的额定使用年限或损坏无法修复的仪器、设备,应办理的报废手续。凡需报废的仪器、设备应由仪器、设备保管人填写“仪器、设备报废清单”,说明原因,由室主任审批。报废的仪器、设备填入档案,由公司综合办公室统一保管。第九条、安全操作制度:1、本试验室试验检测人员应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自觉遵守安全制度和有关规定。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非操作人员不得随意使用和调整,试验室或仪器室的电器设施应完好无损,安全可靠,任何人(电工除外)不得增设或更改线路。2、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不正常现象,操作者应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待正常工作方可继续使用。3、易燃物质的存放应确保有安全措施,各试验室或仪器室均应要求配备安全防火装置。节、假日应由试验室主任组织有关人员对试验室、仪器室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4、经常保持试验室各仪器室整洁、卫生,非试验室用的物品一律不准放于试验室内。5、野外工作注意提高警惕,随时注意和发现可能发生的危险现象并予以避免或消除。第十条、试验室管理制度:1、须定期搞好试验室的清洁卫生,保持清洁、整齐、安静。2、试验室内不得随地吐痰,禁止带与试验工作无关的其他物品进入试验室。不得在试验室内私自使用电炉。3、下班前要关好电源和门窗,保证试验室安全。4、非试验室工作人员,不得随便入内。5、试验室的安全防火设施如灭火器等,未经室主任同意不得挪动位置,确需挪动的应事先通知进入该试验室的全体人员。第十一条、原始记录管理制度:1、原始记录是检测试验结果的第一手资料,不得随意更改;2、原始记录必须是由检测试验人员在现场填写;3、记录发生错误时,按下列方法更改: a、在错误处划一横线,以示作废,应能辩认出作废的记录内容;b、错误记录的附近填写更正的记录,并由更正人在更正处签章;c、填写原始记录应做到字迹工整,所列栏目填写齐全;d、原始记录原则上不允许复印,不得向无关人员泄密;e、原始记录上必须有检测试验、技术、复核等人员的签字,原始记录在检测试验报告发出的同时进行归档。第十二条、检测报告的审批管理制度:1、检测工作完成后,经过数据处理,由主办检测人员或检测人员按格式编写检测报告,经同组检测负责人核对后,连同原始记录交室技术负责人审查。2、室负责人对检测报告的内在和外观质量审查,如发现报告有错误,审查人员不得自行更改,应由原填写人重新填写。3、检测报告由试验室统一编号造册登记及发送,同时留一份保存备查。4、检测报告加盖试验室的公章后才有效。5、发出的试验(检测)报告发现错误时,应对报告错误处进行更改,更正的检测报告应重新发送代替错误的检测报告,注明所代替的检测报告的编号,收回原报告并办理登记手续。第十三条、安全制度:1、中心试验室主任负责试验室的安全工作,定期与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工作,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2、试验室的电源、电器线路等不得随意更改,严禁私用电路、烘箱;3、对化学药品、易燃、易爆、危险品应妥善保管,各试验室应按要求配置安全防火装置;4、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不正常现象,操作者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检查,排除故障,待正常后方可继续使用。第十四条、检测试验人员培训制度:1、根据有关的规定及办法,结合本中心试验室的实际情况,作好中心试验室检测试验人员有培训和再教育工作,保证检测试验人员的专业知识与科技发展同步,提高中心试验室的检测试验能力和水平;2、由中心试验室编制有关的培训计划,组织好检测试验人员学习,并登记在案;3、培训计划按下列原则进行:a、采用短期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对有关法规、规程、标准等的学习;b、根据有关部门的安排,派人员参加专业培训;c、结合新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十三、试验人员岗位职责一、工地试验室职责和工作范围工地试验室是整个工程项目进行数据控制和检测测定中心,担负对工程试验检测监督检测的责任。第一条、业务上属总监领导,与驻地监理配合,按规范和有关规定,全面负责全线的工程材料试验,工程检测和结构强度的监督并指导、协调全线监理试验和检测工作。第二条、经过中心试验室审查与批准工地试验室申请的临时资质,同时报佛山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备案。组织申报本试验室临时资质资料,经总监审定后经业主同意报佛山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审批。并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对试验检测人员进行考核。第三条、根据驻地监理的通知,在工地试验室按技术规范的规定,对各种材料的物理性质,土方及其它填筑的密实度、混凝土及沥青混凝土的强度进行全频率自检的基础上,按100%的频率独立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及时报总监办工程部作为质量评定依据,对质量有怀疑时可随时抽检。第四条、承包人先完成标准试验,(含各种标准击实试验、集料的级配试验,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验、结构强度试验等)并将试验报告及试验材料提交中心试验,平行进行复核(对比)试验,将复核试验结果及时报监理处工程技术组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第五条、当工地试验室试验结果与中心试验结果出现允许误差以外的差异时,一般应以中心试验室的试验结果为准,如果承包人拒绝接纳中心试验室的结果时,可根据在有资格的政府监督部门的试验室进行校核试验,并依此作为批准或认定的依据。参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重要工程的试验工作。第六条、制定年度、月度试验检测计划。每月按时向监理办报送中心试验室抽检汇总表及总结报告。二、试验室主任岗位职责第一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部、省制订的有关政策、法令、法规、条例、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第二条、负责试验室的试验、质检方针和质量控制措施,制定中心试验室的管理办法和试验检测计划。第三条、主持试验室的日常工作,保证按时完成各项试验检测任务。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切实保证能为评定工程质量提供公正、准确、独立的检测数据。第四条、对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现场试验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督促检查本室职工执行试验室各项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仪器设备的安全。第五条、负责试验月报的汇总和总结,经总监审定上报有关部门。协助有关部门,对试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加强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教育。第六条、审核和签署试验报告。第七条、组织本室技术人员业务学习,研究讨论技术难题。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三、技术负责人职责第一条、负责全室的业务技术工作。第二条、熟悉试验室所有项目的国家、部颁规程标准、指导按规程和招标文件进行试验。第三条、审核检查所有的试验项目操作程序是否按要求、规程实施。第四条、组织全室人员进行学习业务知识,协助主任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定期对试验检测人员进行考核,建立岗位人员工作水平档案。第五条、掌握全室所使用仪器的技术性能和动态,并组织按时检定。四、质量负责人职责第一条、全面负责试验室的试验检测质量工作,定期向主任报告测试工作质量情况。第二条、组织本室质量体系建立,制定、修正质量保证措施,负责质量管理手册的贯彻执行。第三条、负责质量事故和不合格馈的处理及有关检测质量的争议的处理。第四条、负责各类人员检测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检查。第五条、定期制定试验工作计划,检查试验检测频率是否满足要求。第六条、审核各种记录报告,督促各专项试验人员填写原始记录,保证可追溯性。五、试验检测员岗位职责:第一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方针、政策、法规,遵守本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室主任领导下,按技术标准完成试验检测任务。第二条、认真学习业务技术,熟悉和掌握本专业的有关规范和试验规程。第三条、严格执行标准和试验检测规程,按照委托项目开展检测试验工作,在检测工作中认真操作,详细、如实、正确记录测试情况和结果。对测试数据的准确性负全责,并对所得数据进行计算,校对和负责填发试验报告。第四条、服从安排,努力工作,完成主任下达的各项试验检测任务。第五条、爱护仪器设备,保持试验检测环境清洁,做好仪器检查和保养工作。第六条、在测试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发现异常时应立即仃止检测,并及时报告室主任。第七条、在检测过程中有权绝行政和来自其它方面对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性的任何干扰。六、资料员岗位职责第一条、负责全室文件、书籍、规范规程标准、资料、仪器档案的管理工作。第二条、负责检测资料、检测管理资料、仪器设备档案的收集、登记、建帐、分类、存档。第三条、严守保密制度,不得随意复制、散发检测报告,泄露原始数据。第四条、过期资料的销毁应严格按照履行抱批手续,并登记入档。第五条、做好资料的防水、防盗、防蛀工作,以防资料的损坏。十四、试验操作规程一、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操作实施细则序号检测项目使用的标准、规范名称、代号记录、报告名称、编号1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标准法:JTG E30-2005代用法:T0505-2005水泥物理性能试验记录(施检2)2凝结时间的测定标准法:JTG E30-2005代用法:T0505-20053安定性的测定标准法:JTG E30-2005代用法:T0505-20054水泥胶砂强度的测定标准法:JTG E30-2005代用法:T0506-20055水泥细度的测定标准法:JTG E30-2005代用法:T0502-2005二、水泥砼抗折强度试验操作细则1、总则1.1 本试验测定混凝土抗折极限强度,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及提供混凝土设计参数的依据,必须严格遵照JTG E302005中T 0558-2005标准进行。1.2、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是以150×150×550mm的梁形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达到规定龄期后,净跨450mm,双支点荷载作用下的弯拉破坏,并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得到的强度值。2、主要仪器设备2.1、试验机:KZY-300型砼抗折试验机。 2.2、抗折试验机附件。3、操作前准备 3.1、检查试验机的电源及电路部分是否正常。 3.2、选择测量范围。 3.3、对度盘进行调零。 3.4、检查试件的外形尺寸及表面密实、平整情况:a、试验尺寸测量:在试件中部量出其宽度和高度,精确到1mm;b、试件不得有明显缺损,在跨中三分之一梁的受拉区内,表面不得有直径超过7mm;深度超过2mm的孔洞(大于7×2mm孔洞,该试件应立即作废,否则应在记录中注明;c、试验承压区及支承区的不平度要求不大于试件边长的4、操作步骤 4.1 对试件进行尺寸验算在支座上,试件成型的侧面朝上几何对中后,缓缓加初荷载约1kN,而后以0.50.7MPa的加荷速度,均匀而连续加荷(低标号时用较低速度),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最大荷载。5、数据处理5.1、当断面发生在两个加荷点之间,抗折强度ff按下式计算 ff=FLbh2 式中ff抗折强度 MPa;F极限荷载N; L支座间距离,(mm);b试件宽度mm; h试件高度mm6、结果评定以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3个试件中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值和最小值舍去,以中间值作为试件的抗压弯拉强度.如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值均超过中间值15%,则该组试验结果无效. 3个试件中如有一个断裂面位于加荷点外侧,则混凝土弯拉强度按另外两个试件的试验结果计算.如果这两个测值的差值不大于这两个测值中较小值的15%,则以两个测值的平均值为测试结果,否则结果无效.如果有两根试件均出现断裂面位于加荷点外侧,则该组试验结果无效.抗弯拉强度计算精确到0.01MPa三、砂浆抗压强度试验操作细则1、总则 1.1 砂浆抗压强度以70.7×70.7×70.7mm立方体标准试件,在规定养生条件下经28天,测定试件的抗压强度。 1.2 按照<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G30-2005中T0507-20052、主要仪器设备 2.1砂浆抗压试件试模。2.2捣棒:砂浆稠度大于4厘米时,用直径10-12毫米的铁捣棒,稠度小于4厘米时,用特制铁棒捣实。3、试验方法3.1稠度大于4厘米的砂浆试块,采用无底试模。试模应先涂油,然后置于衬有润滑纸的红砖上,砖的吸水率不小于10%,含水率不大于2%,将新拌砂浆填于试模内,使稍高出试模面,用直径10-12毫米的铁捣棒均匀由外向里按螺旋方向插捣25次,至砂浆表面开始呈麻斑(约15-30分钟)后,将多余砂浆刮平。3.2稠度小于4厘米的砂浆试块,采用有底试模制备,砂浆分两层装入,每层高度约4厘米,用特制铁捣棒捣12次。砂浆装好15-30分钟将多余的部分刮去。3.3 砂浆试件浇制完成应在20±5的室内放置24±2小时后(当气温较低时,可适当延长时间,但不应超过两昼夜)开始脱模、养生。3.4试样经过28天的标准养生后,在试验前10分钟从养生池取出擦拭干净。3.5按试验规程进行砂浆抗压强度试验。4、数据处理 4.1、砂浆的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 fm,cu=FU/A式中fm,cu-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MPa)FU破坏荷载() 试件表面积(mm2)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计算应精确至0.1MPa5、试验结果评定:砂浆每组为6块,其抗压强度取值:5.1、以6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平均值计算精确至0.1MPa6、相关文件 6.1、样品管理程序6.2、结果报告及报告管理程序7、相关记录7.1、砂浆抗压强度试验原始记录7.2、砂浆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四、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1、总则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包括稳定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都是高:直径=1:1的圆柱体。其它稳定材料或综合稳定土的抗压强度试验应参照本法。2、主要仪器设备 2.1 WE-30型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3、操作步骤3.1未浸水前先用游标尺量试件的高度直径,称其质量,然后将试件浸水。 3.2 将已浸水一昼夜的试件从水中取出,用软的旧布吸去试件表面的可见自由水,并称其质量。 3.3 用游标卡尺量试件的高度,并记录。3.4将试件放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的升降台上,进行抗压试验,试验过程中,应使试件的形变等速增加,并保持速率为1mm/min,记录试件破坏时的最大压力P(N)。4、数据处理4.1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Rc用下列相应的公式计算:对于小试件(D×H=50×50 mm):Rc=P/A=0.00051P(MPa)对于中试件(D×H=100×100 mm):Rc=P/A=0.000127P(MPa)对于大试件(D×H=150×150 mm):Rc=P/A=0.000057P(MPa)式中:P试件破坏时的最大压力(N) A试件的截面积A=(/4)×D2,D试件的直径,单位mm 4.2 精密度或允许误差 若干次平行试验的偏差等系数CV(%)应符合下列规定:小试件:不大于10% 中试件:不大于15% 大试件:不大于20% 5、结果评定 符合下列条件的为合格5.1小于2.0MPa时采用两位小数,并用偶数表示;大于2.0MPa时,采用1位小数。5.2 几个试验结果的平均值Rc、标准差S、偏差系数Cv和95%概率的值R0.95(R0.95=Rc1.645S)不小于设计值。 5.3偏差系数Cv应符合第五条第2点的要求。6、相关文件 样品管理程序 结果报告及报告管理程序7、相关记录 无侧限抗压强度原始记录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操作细则序号检测项目使用的标准、规范名称、代号记录、报告名称、编号1配合比的计算JGJ55-2000、JTJ041-2000GBJ97-94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记录2塌落度试验JTJ053-94(T0511-94)3毛体积密度试验JTJ053-94(T0513-94)4砼试块的养护JTJ053-94(T0510-94)5砼试块的破型试验JTJ053-94(T0517-94、T0520-94)6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JGJ55-2000、JTJ041-2000GBJ97-94说明:1、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建筑物的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主要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执行。 2、公路桥涵的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主要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执行。 3、 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按我国现行过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国标GBJ97-94)的规定,采用抗弯强度为指标的方法。4、 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满足结构物设计强度的要求。满足施工工作性的要求。满足环境耐久性的要求。满足经济性的要求。5、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六、砂浆配合比设计操作细则序号检测项目使用的标准、规范名称、代号记录、报告名称、编号1砌筑砂浆配合比的计算JGJ98-2000、J65-2000砂浆配合比设计试验记录2拌合物取样及试样制备JGJ70-903稠度试验JGJ70-904密度试验JGJ70-905分层度试验JGJ70-906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JGJ70-907砂浆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JGJ98-2000说明:1、JGJ98-2000,J65-2000为彻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2、JGJ70-90为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七、压实度(灌砂法试验操作细则)1. 总则 用于现场测试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和沥青路面的各种材料的压实度。不适用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本细则参照JTJ059-95、GB/T50123-1999、JTJ057-94编写。2. 仪器设备 灌砂筒:100mm小型灌砂筒,150mm大型灌砂筒,根据集料粒径和测试厚度选用相应形式的灌砂筒,天平或台称、含水量测定器具、量砂、凿子、改锥铁锤、勺子、毛刷等。3. 试验步骤3.1 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M2)、标定砂的单位质量rs(g/cm3)。 3.2 在试验地点选一块平坦表面将面积30cm×30cm的地面清扫干净。 3.3 将基板放在表面处,沿基板中孔凿洞,试洞深度应等于测定层厚度,将取出材料全部装入塑料袋中,称量其质量为mw,准确1g。3.4 从挖出材料中取代表性试样放在铝合中测定其含水量(W以%计)。3.5 将基板放在平坦表面上。当表面的粗糙度较大时,则将盛有量砂(m5)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的圆孔上,将灌砂筒的开关打开,让砂流入基板的中孔内,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取下灌砂筒,并称量筒内砂的质量(m6),准确1g。 注:当需要检测厚度时,应先测量厚度后再进行这一步骤。 注:当为沥青表面处治或沥青贯入式结构类材料时,则省去测定含水量步骤。3.6 将基板安放在试坑上,将灌砂筒安放在基放板中间(储砂筒内放满砂到要求质量m1,准确至1g),使灌砂筒的下口对准基板的中孔及试洞,打开灌砂筒的开关,让砂流入试坑内。在此期间,应注意勿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仔细取走灌砂筒,并称量筒内剩余砂的质量(m4),准确至1g。 3.7 如清扫干净的平坦表面的粗糙不大,也可省去(3.5)的操作。在试洞挖好后,将灌砂筒直接对准放在试坑上,中间不需要放基板。打开筒的开关,让砂流入试坑内。在此期间,应注意勿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仔细取走灌砂筒,并称量剩余砂的质量(m4),准确至1g。 3.8 仔细取出试筒内的量砂,以备下次试验时再用。若量砂的湿度已发生变化或量砂中混有杂质,则应该重新烘干、过筛,并放置一段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后再用。 3.9 按下列步骤标定量砂的单位质量rS(g/cm3): (1)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V,准确至1mL 。 (2)在储砂筒中装入质量为m1 的砂,并将灌砂筒放在标定罐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在整个流砂过程中,不要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闭。取下灌砂筒,称取筒内剩余砂的质量(m3 ),准确至1g。 (3)按下式计算填满标定罐所需砂的质量ma(g):ma= m1-m2-m3 式中:ma 标定罐中砂的质量(g); m1 装入灌砂筒内的砂的总质量(g); m2 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g); m3 灌砂入标定罐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 (g); (4)重复上述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5)按下式计算量砂的单位质量rS : rS = ma /V 式中:rS 量砂的单位质量(g/cm3): V 标定罐的体积(cm3)。 4. 数据处理4.1 计算填满试坑所用砂的质量mb : 灌砂时,试坑上放有基板时:mb = m1-m4-(m5-m6) : 灌砂时,试坑上不放有基板时;mb = m1-m'4 - m2 : 式中:mb 填满试坑的砂的质量 (g); m1 灌砂前灌砂筒内砂的质量 (g); m2 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 (g); m4 、m'4 灌砂后,灌砂筒内剩余砂的质量 (g); (m5-m6)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及基板和粗糙表面间砂的合计质量 (g); 4.2 计算试坑材料的湿密度 pw(g/cm3) pw = mw/mb ×rs 式中:mw 试坑中取出的全部材料的质量(g) rs 量砂的单位质量(g/cm3) 4.3 计算试坑材料的干密度 pd(g/cm3) pd = pw/(1+0.01W) 式中:W 试坑材料含水量() 4.4 计算施工压实度: K = pd/ pC ×100 式中:K 测试地点的施工压实度() ; pd 试样的干密度(g/cm3) pC 由击实试验得到的试样的最大干密度(g/cm3) 5. 相关记录 5.1 压实度(灌砂法)试验记录5.2 压实度(灌砂法)试验报告5.3 标准砂密度试验记录表八、桥梁几何尺寸检测操作细则1、总则 本方法适用于桥梁各部位(钢筋)的断面尺寸、高程、横坡及轴线偏位等几何尺寸的检测,以供桥梁施工过程中,中间抽查及交工验收观测桥梁沉降等使用。 2、主要仪具与材料 2.1断面尺寸量具:钢尺 2.2经纬仪、精密水准仪、塔尺、吊线锤 2.3其它:粉笔、油漆等。3、准备工作 3.1恢复要检测的桥梁部位的坐标点。3.2根据有关施工规范或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的要求,按随机取样的方法,在要检测的桥梁各部位选取测点,用粉笔或油漆做好标记。4、操作步骤4.1桥梁各部位断面尺寸的检测方法:桥面用钢尺沿中轴线方向量取长度,在中轴线垂直方向上水平量取各断面的宽度。桥梁其它部位(如桥台、桥顶、承台、桩基、钢筋布置等)也应用钢尺量度,不得使用皮尺,精度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4.2桥梁各部位的高程检测方法:将精密水准仪架设在桥梁附近的稳固平顺处,将塔尺垂直放在测点位置上,以桥梁附近的坐标控制点为基准,测记测点上的高程读数。精度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 4.3桥面横坡的检测方法:将精密水准仪架设在桥梁附近的稳固平顺处,将塔尺分别垂直放在桥面人行道内边缘,桥梁中轴线上(或桥面中央分隔带边缘上),测量两测点的高程读数,求取高差,再用钢尺量度两测点的水平距离。精度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做。 4.4桥梁平整度检测方法:用三米直尺沿桥梁中轴线方向在桥面上连续三尺量度,频率、精度应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5、数据处理根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计算出合格点数和不合格点数,按下式算出合格率:6、结果评定根据合格率,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评定各项目所占的分数。7、相关记录桥梁几何尺寸检测记录表桥梁几何尺寸检测报告九、路基、路面几何尺寸测试方法1、总则:本方法适用于路基路面各部分的宽度、高程、横坡及中线偏位等几何尺寸的检测,以供道路施工过程、路面交工验收及旧路调查使用。2、主要仪器设备2.1 长度量具:钢尺2.2 经纬仪,精密水准仪,塔尺。2.3 其它:粉笔等。3、操作前准备3.1 在路基或路面上准确恢复桩号。3.2 根据有关施工规范或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按随机取样的方法,在一个检测路段内选取测定的断面位置及里程桩号,在测定断面作上标记。通常将路面宽度、横坡、高程及中线偏位选取在同一断面位置,且宜在整数桩号上测定。3.3 根据道路设计的要求,确定路基路面各部分的设计宽度的边界位置,在测定位置用粉笔作上记号。3.4 根据道路设计的要求,确定设计高程的纵断面位置,在测定位置用粉笔作上记号。3.5 根据道路设计的要求,在与中线垂直的横断面上确定成型后路面的实际中心线位置。3.6 根据道路设计的路拱形状,确定曲线与直线部分的交界位置及路面与路肩(或硬路肩)的交界处,作为横坡检验的基准;当有路缘石或中央分隔带时,以两侧路缘石边缘为横坡测定的基准点,用粉笔作上记号。4、操作步骤 4.1 路基路面各部分的宽度及总宽度测定应按下列步骤执行: 用钢尺沿中心线垂直方向上水平量取路基各部分的宽度,以m表示,对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准确至0.005m;对其他等级公路,准确至0.01m。测量时量尺应保持水平,不得将尺紧贴路面量取,也不得使用皮尺。4.2 纵断面高程测定应按下列步骤执行:(1) 将精密水平仪器设在路面平顺处调平,将塔尺竖立在中线的测定位置上,以路线附近的水准点高程作为基准,测记测定点的高程读数,以m表示,准确至0.001m。(2) 连续测定全部测点,并于水准点闭合。4.3 路面横坡测定应按下列步骤执行:(1) 对设中央分隔带的路面:将精密水准仪架设在路面平顺处调平,将塔尺分别竖立在路面中央分隔带分界的路缘带边缘d1及路面与路肩交界处(或外测路缘石边缘)的标记d2处,d1与d2两测点必须在同一横断面上,测量d1与d2处的高程,记录高程读数,以m表示,准确至0.001m。(2) 对无中央分隔带的路面:将精密水准仪架设在路面平顺处调平,将塔尺分别竖立在路拱曲线与直线部分的交界位置d1,及路面与路肩(或硬路肩)的交界位置d2处,d1与d2两侧点必须在同一横断面上,测量d1与d2处的高程,记录高程读数,以m表示,准确至0.001m。(3)用钢尺测量两测点的水平距离,以m表示,对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准确至0.005m,对其他等级公路,准确至0.01m。4.4 测量实际路面中心线与设计路面中心线的距离作为中心偏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