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问题事故及投诉处理程序与方法研讨.docx
质量问题事故及质量问题投诉处理程序和方法I .质量问题事故的处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工程质量,工程 质量,人命关天,质量责任,重如泰山,必须终身追究,因为工程质 量关系到国家兴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象房屋、道路、桥梁等各 类建设工程,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工程质量事故, 不仅造成严峻的经济损失,阻碍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平安,而且还直接 阻碍到国家经济建设的成就。我们质量监督机构有一项重要职能确实是补救职能,即排除产生 质量缺陷的因素和弥补其后果。因此处理好工程的质量事故,认真分 析缘故,总结经验教训,改进质量治理与质量保证体系,使工程事故 减少到最低的程度,是我们质量监督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任务。 如何更好地履行我们的监督职能,增强监督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 技术性和准确性,确保建设工程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质量和平安, 以适应当前工程质量监督治理工作的要求,是我们在那个地点探讨的 一个重要课题:质量问题、事故的处理程序。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有 关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资料和我们工作实践中的一些体会,编写了本 文,供大伙儿参考。由于编写时刻较紧,又是初次编写,难免有错误 和缺乏之处,敬请批判指正。一、工程质量事故的定义与分类(一)工程质量事故的定义依照我国有关质量、质量治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国家标准的定义, 凡工程产品质量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称为质量不合格。而没有(5)施工情况:包括施工方法、施工执行规范情况、施工进度和 速度,施工中有无停歇,施工荷载值的统计分析等;(6)建筑变形观测:沉降观测记录、结构或构件变形观测记录等;(7)裂缝观测:裂缝形状与分布特征,裂缝宽度、长度、深度以 及裂缝的进展变化规律等;(8)技术资料情况:包括建筑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出厂合格证 和按批量复试情况,施工中的各项原始记录和检查验收记录,如施工 日志、打桩记录、混凝土施工记录、预应力张拉记录,检验批验收记 录等。3、工程质量事故补充调查的要紧内容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在已调查资料还不能分析、处理事故时, 往往需要做某些试验、检验和测试工作,这些工作称为补充调查,通 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对有怀疑的地基进行补充勘测:如持力层以下的地质情况, 桩基工程中原勘探孔之间的地质情况等;(2)测定所用材料和结构构件的实际性能:如取钢材、水泥进行 力学试验、化学分析;在结构上取试样,检验混凝土或砖砌体的实际 强度或用回弹仪、超声波等设备作无损检测;(3)进行结构内部缺陷检查:如用锤轻击结构外表,来检查有无 起壳和空洞;从外表或原有的预留洞、预埋管中注水,来检查内部有 无大的孔洞或渗漏,凿开能够部位的表层,检查内部质量,用超声波 探伤仪测定结构内部的孔洞、裂缝和其他缺陷等;(4)荷载试验:依照设计或使用要求,对结构或构件进行荷载试 验,检查事实上际承载能力、抗裂性能与变形情况;(5)较长时期的观测:对结构中已出现的缺陷如裂缝、变形等进 行较长时刻的观测检查,以确定缺陷是否已稳定,依旧在接着进展, 并进一步查找其进展变化的规律等等。4、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和分级治理(1)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由事故发生地的市、县级以上建设 行政主管部门或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组织成立调查组负责进行。调查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事故发生单位的主管部门和劳动部 门,以及参建各方的上级主管部门的人员组成,并应邀请人民检察机 关和工会派员参加,调查组能够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协助进行技术鉴 定、事故分析和财产损失的评估工作。一、二级重大事故由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成调查组提出意见, 报人民政府批准。三、四级重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成 调查组提出意见,报人民政府批准。(2) 一般质量事故,由建设单位组成调查组提出意见,报建设行 政主管部门批准。调查组可依照情况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协助进行技术鉴定、事故 分析。(3) 一般质量问题,由质量问题发生单位组成调查提出意见,报 地点量监督机构批准,并依照质量问题的严峻程度,决定是否邀请有 关方面的专家参加。5、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报告,应包括的内容(1)工程概况:重点介绍事故有关局部的工程情况;(2)事故概况:要紧有事故发生或觉察时刻、事故现状和进展变 化情况;(3)事故是否作过处理:对缺陷局部进行封堵或掩盖,为防止事 故恶化而设置的临时支护措施;如已作过处理,但未到达预期效果, 也应予以注明;(4)事故调查中的实测数据和各种试验数据;(5)事故缘故分析;(6)结构可靠性鉴定结论;(7)事故处理的建议;(8)预防类试事故再发生的建议。6、提出事故处理方案对质量事故、质量问题处理的决策是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直接 关系到工程的质量、费用与工期,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案应当是在正确 地分析和推断事故缘故的基础上进行,通常是由原设计单位依照质量 事故的实际情况,结合检测报告提供的数据提出处理方案;关于事故 性质不严峻,阻碍和危害尚未扩展的一般质量事故和一般质量问题, 可由施工单位提出处理方案,经参建各方研讨后,必要时还应请专家 论证后确定。依照质量事故、质量问题的性质,常见的处理方案有以下几种: (1)结构损伤修补处理这是最常采纳的一类处理方案。通常当工程的某些局部的质量虽 未到达规范、标准或设计要求,存在一定的缺陷,但通过修补后还能 够到达要求的规定,又不阻碍使用功能或外观要求,在此种情况下, 能够做出修补处理决定。属于修补类的具体方案有专门多如封闭保护、复位纠偏、结构补 强、外表处理等。例如某些混凝土结构外表出现蜂窝麻面,经调查分 析该部位修补处理后,可不能阻碍其使用及外观;某些结构混凝土发 生外表裂缝,依照其受力情况,仅作外表封闭保护即可。(2)对结构的加固处理加固的目的是要恢复和提高结构的承载力,使结构能接着使用或 改作其他用途。在加固之前,要检测评定结构的可靠性,即对结构上 的荷载,结构的混凝土质量,结构的受损程度,结构中钢筋的状况, 结构的连接状况,结构的地基状况等作出全面的检测与分析,提出加 固方案,经设计、施工、监理、建设等单位取得一致意见后,必要时 请有关方面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确定加固方案。加固的方法通常类型 有:增大截面加固法、外包角钢加固法、粘钢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 法、增设剪力墙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等,加固方法需要依照具体情 况来研究确定。(3)返工处理当工程质量未到达规定的标准或要求,有明显的严峻质量问题, 对结构的使用和平安有重大阻碍,而又无法通过修补的方法纠正所出 现的缺陷情况下,能够作出返工处理的决定,十分严峻的质量事故要 做出局部甚至整体撤除的决定。(4)限制使用当工程质量缺陷按修补、加固等方式处理无法保证到达规定的使 用要求和平安,而又无法返工处理的情况下,不得已时能够做出结构 卸荷或减荷以及限制使用的决定。(5)不做处理某些工程质量缺陷尽管不符合规定的要求,但如其情况不严峻, 对工程或结构的使用及平安阻碍不大,通过分析、论证和慎重考虑后, 也可做不作专门处理的决定,不做处理的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不阻碍结构平安和使用要求的。如有的建筑物出现放线定位偏 差,假设要纠正那么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假设其偏差不大,不阻碍使用要 求,在外观上也无明显阻碍,经分析论证后可不做处理。又如某些隐 蔽部位的混凝土外表裂缝,经检查分析属于外表养护不够的干缩裂缝, 不阻碍使用及外观,也可不做处理。有些不严峻的质量缺陷,经后续工序能够弥补的,如混凝土的 轻微蜂窝麻面或墙面,能够通过后续的抹灰、喷漆或刷白等工序弥补, 能够不对该缺陷专门进行处理。出现的质量缺陷,经复核验算,仍然满足设计要求者。如某一 结构构件如楼板厚度偏小,但经复核后仍能满足设计的承载能力,可 考虑不再处理,这种做法实际上在设计中有一定的余量,因此需要慎 重处理。7、事故处理实施方案审定质量事故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处理方案后,施工单位 应依照设计文件和要求,编制事故处理的实施方案。依照质量缺陷的 严峻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1)建设、监理认可关于一些轻微的质量缺陷,在调查、分析后对工程结构平安阻碍 不大,由施工单位提出实施方案,经建设、监理认可后,即可实施。(2)设计核定关于一些较严峻的质量缺陷,在质量事故处理设计方案确定后, 由施工单位编制实施方案,这类处理实施方案,须经设计核定,建设、 监理单位认可。(3)专家论证关于严峻质量缺陷,可能涉及的技术领域比拟广,或问题专门复 杂,如结构的加固处理、返工处理、限制使用等事故处理方案,经邀 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对处理方案进行较充分的、全面和细致的分析、 研究、论证,提出切实的意见与建议,通过专家论证会议的形式形成 会议纪要,这关于严峻质量缺陷问题处理做出恰当的决定是十分有益 的。8、形成事故调查报告关于较严峻质量问题的处理,组成事故调查组后必须依照前述要 求,写出调查报告报有关部门。关于一些轻微质量问题的处理,视情 节的严峻程度,由责任单位写出书面检查和情况汇报,报质量监督机 构备案。三、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依据和程序(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要紧依据1、施工单位的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质量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有责任就所发生的质量事故进行周密 的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对有关质量事故的实际情况做详尽的讲明, 形成初步的事故调查报告,其内容包括:(1)质量事故发生的时刻、地点,工程工程名称及工程概况,如 结构类型、建筑面积、层数、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参建单位名称等。(2)质量事故状况的描述。如分布状态及范围、发生事故的类型, 缺陷程度及直接经济损失,是否造成人员伤亡。(3)质量事故现场勘察笔录,事故现场证物照片、录象、质量事 故的证据资料、质量事故的调查笔录。(4)质量事故的进展变化情况,如是接着扩大其范围,是否已稳 定。2、事故调查组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以及调查组所提供的工 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用来核对施工单位所提供的情况比照、核实。3、有关合同和合同文件所涉及的合同文件要紧有:施工、设计、勘察、监理合同及分包 工程合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器材等购销合同等。有关合同和合 同文件在处理质量事故中的作用,是对施工过程中有关各方是否按照 合同约定的有关条款实施其活动。同时有关合同文件依旧界定质量责 任的重要依据。4、有关的技术文件和档案(1)有关的设计文件;(2)与施工有关的技术文件和档案资料。5、有关的建设法规(1)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资质治理方面的法规;(2)建筑市场方面的法规;(3)建筑施工方面的法规。(二)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程序1、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依照事故的等级在规定时 限内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2、质量监督机构发出通知,责令整改;依照质量事故的严峻程度,必要时由质量监督机构责令暂停下道工序施工,或由建设行政主管部 门发出停工通知。3、依照事故等级,按照分级治理的原那么,成立事故调查组。4、事故调查组现场勘察、取证。5、补充调查,必要时托付有资质单位进行检测鉴定。6、分析事故缘故。工程质量事故可能阻碍工程结构平安和使用功能,对质量事故及 时进行分析,正确剖析其缘故和危害,能够防止事故恶化,为合理地 处理事故提供依据,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排除质量隐患,能够取得 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在分析事故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确定事故原点。事故原点是事故发生的初始点,事故原点的 状况往往反映出事故的直接缘故。因此在事故分析中,查找与分析事 故原点特不重要。找到事故原点后,就可围绕它对现场各种现象进行 分析,把事故的发生和进展全部揭示出来,从中找出事故的直接缘故 和间接缘故。(2)正确区不同类事故的不同缘故。依照大量的事故分析资料显 示,同类型事故的缘故有时差不甚大,只有通过认真细致的分析,才 能找到事故的要紧缘故。(3)注意事故缘故的综合性。许多事故,尤其是重大事故的缘故 往往涉及到建设程序、勘察、设计、施工、建筑材料及制品质量、外 界自然环境因素阻碍和使用等多个方面,在事故分析中,必须全面可 能各项因素对事故的阻碍,以便采取综合治理措施。7、事故处理过程及检查验收在事故缘故调查清晰后,确定了处理方案,由施工单位按照设计 要求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提出事故处理施工方案,由有关单位审 核同意后进行事故处理施工,事故处理工作完成后,依照规范规定和 设计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并办理交工验收文件,提出事故处理的结论。 在那个地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质量事故处理过程中,对严峻质量缺陷的处理,质量监督 人员应通过巡查方式对处理过程的质量操尽情况加强监督,防止处理 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发生。关于一般质量缺陷的处理,应催促施工、建 设、监理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妥善进行处理。对处理后符合规定的要 求和能满足使用要求的,由建设、监理单位予以验收、确认,并报质 量监督机构备案。(2)事故处理用的材料质量应符合有关材料标准的规定,确保处 理质量和施工的顺利进行。(3)事故处理的施工单位能够是原施工单位或是不的专业施工队 伍,关于专业施工队伍参与事故处理的,应首先审核专业施工队伍的 资质,并依照需要建立总分包合同,明确事故处理的责任。(4)质量事故的处理是否到达了预期的目的,是否仍留有隐患应 当通过检查鉴定和验收作出确认。质量事故处理的效果检验,应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及有关技术标 准的规定进行,凡涉及结构承载力等使用平安和其他重要性能的处理 工作,必要时需通过试验、检验工作猎取必要的数据,如混凝土钻芯 取样,用于检查密实性和裂缝修补效果,或检测实际强度;超声波检 测焊接或结构内部质量等。(5)所有事故通过分析处理后,都应有明确的书面结论,常见的 结论有以下几种:事故已排除,可接着施工;隐患已消除,结构平安有保证; 经修补、处理后,完全能满足使用要求;差不多上满足使用要求,但使用时应有附加的限制条件;对耐久性的结论;对建筑物外观阻碍的结论;对短期难以作出结论者,可提出进一步观测检验的意见。8、事故处理过程及验收的资料归档施工单位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应将事故处理中的调查报告、检测 鉴定资料、处理设计方案(包括专家论证意见)、施工方案、材料、隐 蔽验收记录,以及处理过程中的检测试验资料及验收结论等,资料整 理成册,报有关单位,通常质量监督机构留一份存档。9、提出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的处理建议关于严峻质量事故,由调查组界定质量责任后,依照国家有关法 律、法规的规定,提出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的处理建议。关于一般质量问题,视问题性质和情节的轻重,由质量监督机构 提出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的处理建议,或予以记载不良记录或不做处 理。四、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任务和差不多要求(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要紧任务1、制造正常施工条件。事故发生后往往阻碍后续施工的正常条件, 只有及时正确地处理事故,才能制造正常施工条件。2、确保工程结构平安。对结构裂缝、变形等明显缺陷和结构构件 中的强度缺乏、漏放或错放钢筋等问题,必须采纳适当的处理措施, 排除隐患,保证工程结构的平安。3、满足使用要求。 满足某个预期的使用要求或合理的期望(包括与平安性的要求)称为 质量缺陷。在建设工程中,假设工程(分部或分项)出现了不符合国家或行业 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中对质量的要求,称为工程质量 缺陷。工程质量缺陷分为三种:一是致命缺陷,依照推断或经验,对 使用、维护产品与此有关的人员可能造成为危害或不平安状况的缺陷, 或可能损坏最终产品的差不多功能的缺陷;二是严峻缺陷,是指尚未 到达致命缺陷的程度,但显著地降低工程预期性能的缺陷;三是轻微 缺陷,是指舲显著降低工程产品预期性能的缺陷或偏离标准但轻微阻 碍产品的有效使用或操作的缺陷。依照以上讨论,工程质量事故的定义为:由于工程质量不合格或 质量缺陷,而引发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工期延误或危及人的生命 平安和社会正常秩序的事件,称为工程质量事故。那个地点的工程质 量事故是一种泛指。而依照建设部的有关规定,凡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工程,必须 进行返修、加固或报废,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 元)以上的称为工程质量事故,经济损失缺乏5000元的称为工程质量 问题。(二)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方法专门多,如按事故的缘故、性质、严峻 程度、后果、责任及处理方式等都可进行分类,以下介绍二种分类方 法:1、按事故的严峻程度划分(1)一般质量问题4、保证工程的耐久性。有些质量事故尽管在短期内不阻碍使用和 平安,但可能降低耐久性。如混凝土构件中受拉区较宽的裂缝,混凝 土密实性差,道路工程的路床中含有“弹簧”等,均可能减少工程使 用年限,应做适当处理。5、防止事故恶化,减少损失。许多质量事故随时刻和外界条件而 变化,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幸免事故不断扩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6、有利于交工验收。施工中发生的质量事故,必须在后续施工前, 对事故缘故、危害是否处理和如何样处理等问题作出必要的结论,并 应使有关方面达成共识,幸免到工程交工验收时,发生不必要的争议, 而延误工程的使用。(二)质量事故处理的差不多要求1、处理应到达平安可靠,不留隐患,满足生产、使用要求,施工 方便、经济合理的目的。2、重视消除造成事故的缘故,这是防止事故重演的重要措施。3、注意综合治理。既要防止原有事故的处理引发新的事故,又要 注意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4、凡涉及结构平安的,都应对处理时期的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 性进行验算,提出可靠的防护措施,并在处理中严密监视结构构件的 稳定性。5、对需要局部撤除的事故,应充分考虑对相邻区域结构的阻碍, 以免事故进一步扩大,应制定可靠的平安措施和撤除方案,要严防对 原有事故的处理引发新的事故。6、在不卸载条件下进行结构加固时,要注意加固方法和施工荷载 的阻碍。要充分考虑对事故处理中所产生的附加内力,以及由此引起 的不平安因素。7、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从施工预备到完成处理工作, 均应依照有关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五、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案例案例(一)房屋倒塌案例一浙江省常山县“7. 12”住宅楼倒塌事 故分析1、事件及工程概况1997年7月12日上午9时30分左右,浙江省常山县位于该县都 市经济开发区的一幢住宅楼整体倒塌,当时在楼内的39人全部被压 埋,其中36人死亡,3人重伤。该楼由县金城房地产进展(县 政府直属三级资质)开发,县建筑安装总公司设计事务所(丁级资质) 设计,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当时为三级资质)承建,原设计建筑面 积2326 nl2,实际建筑面积2476 nl2,五层半砖砌体承重结构,预应力 圆孔板楼屋面,底部为层高2. 15m的自行车库,上部五层为住宅檐口 标高为16.95m, 一梯两户,共三个单元30套住房。该楼于1994年5 月10日开工,同年12月30日竣工,1995年6月验收,同年6月28 日出售并交付给县棉纺厂作职工宿舍。2、调查情况浙江省政府成立了 “住宅楼倒塌特大事故调查组”。下属的工程技 术质量组由省建设厅和省地矿厅联合组成,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和 综合分析。(1)人员及装备工程技术质量组下设地质、设计、工程三个小组。地质小组由省地矿厅负责,19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使用 了美国GSSI公司10型探地雷达仪、瑞典ABEM公司MK-6型高分辨浅 地震仪、MIR-EC多功能高密度转换采集仪和100型钻机等仪器设备。设计小组由省建设厅负责,13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工程小组由省建设厅负责。26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投入 了混凝土取芯机、WE-1000A等万能试验机、YE-500A压力试验机、经 纬仪等设备9台。同时派出专门人员核实工程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2)调查内容与方法三个工作小组分不从地质、环境、设计、施工、建材和治理等方 面调查分析事故的缘故要紧进行了六个方面的工作。地质勘察该住宅楼在设计和施工前未进行地质勘察。地质小组采纳电磁波 探地雷达法、浅地震勘探法、高密度电阻率剖面法和钻探法等五种方 法对该住宅楼所处的地质环境进行了全面的物探和钻探调查。现场开挖检测工程技术组采取现场全面开挖,开挖於条基200m,占条形基础轴 线长度的70%左右,标高检测点73个,现场舲取样4个,钢筋取样9 组,砖块取样4组(其中二组从生产厂抽样),均在室内完成试验,现 场原位砖砌抗压强度试验3个。复核设计文件对住宅楼工程设计文件进行了详细核查,着重对结构体系进行全 面复核,并对有些部位进行验算,同时依照现场检测的实际强度进行 复算。访谈询问对住宅楼直接施工人员、现场治理人员、设计人员、质量监督员、 抢救指挥人员和幸存者进行了详尽的询问和访谈。有关部门了解核实 有否爆炸、地震、洪水、台风等外部阻碍因素。对为该住宅楼提供建 材的有关厂家、砂场,特不对提供住宅楼用砖和砂的县实业公司砖瓦 厂和县渣漱湾砂场进行了实地调查、取样检测。清理建筑废墟针对地、圈梁有否短缺的疑问,完全清理建筑废墟,共清理出348 段地、圈梁残骸和286根钢筋残骸,并对每段地、圈梁和钢筋残骸进 行了测量、核对。共核实地梁残骸86. 4m,圈梁残骸583. 3m,钢筋残 骸822m,并取样检测试验。查阅施工技术资料对施工技术资料和质量保证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逐项进行了查 对。(3)调查到的实际情况环境情况:7月8日-10日,该县县城遭受洪灾,城区2/3被 淹,水位最深处达4. 75m。该住宅楼所在的都市开发区面积约1k肝, 东、南、西三面环山,汇水面积较大,开发区基础设施不配套,无截 洪、排水设施。该住宅楼南、北、西三面空旷,南北两面是低洼地, 遭洪灾时,楼房底部车库进水,±0.000以下基础砖墙长时刻积水浸 泡。此外未觉察人为破坏;未遇台风、地震;经走访幸存者,也未反 映出该住宅楼有阻碍结构平安的装修现象。地质情况:未觉察岩溶、溶洞、土洞、暗河,地层连续无错断 现象,该住宅楼场地土层要紧由粉质粘土(厚1. 4-2. 85m, fk = 220kPa) 和砾砂混粘土(厚4. 35-2. 17m, fk=180kPa)组成,基岩为泥质条带 灰岩,其中粉质粘土层为该场地的隔水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砖及其他建材情况:该住宅楼使用的砖是该县实业公司砖瓦分 厂生产的,该厂以县技术监督检验所不定期抽检测试验报告代替产品 合格证,县技术监督检验所对该厂红砖的历次抽检都定为合格产品。 经现场踏勘,该厂生产红砖土源的土质不行,砂性重。生产过程中无 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检测设备。事故现场基础局部的砖匀质性差,质 量十分低劣,局部受水浸泡的砖墙破坏后呈粉末状。在残存的北纵墙 基础上随即抽取20块砖进行试验,自然状态下实测抗压强度平均值为 5. 85MPa,比设计要求低3. 96MPa;自然状态下实测抗折强度平均值为 1. 12MPa,比设计要求低1. 14MPao从该厂成品堆中随即抽取30块砖 样,其中20块进行尺寸同意偏差检测,该组砖尺寸偏差工程不合格; 其中10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该组砖匀质性差,抗压强度离散性大, 高的达21.8MPa,低的仅5. IMPa,强度标准差达5. 2MPa,无法按规定 的方法评定其强度等级,不符合烧结一般砖最低强度等级MU7. 5的要 求。现场原位检测砖砌体抗压强度平均值为0. 59MPa,比设计要求低 3. 17MPao砌筑砂浆的原材料中,用石灰钙代替石灰膏,规范要求用中、粗 砂,实际使用特细砂,经抽样检测,含泥量高达31%,腔粗骨料采纳 超规格鹅卵石,断裂的校地圈梁中大的鹅卵石直径达13cm;抽样检测 的中6. 5、8、10、12、14、22六种规格的钢筋有五种不合格。打算造价情况:县计委1994年5月16日批准,同意在都市开 发区开发微利房二幢,建筑面积5000 itf,总投资140万元,每平方米 造价为280元(包括投资方面调节税和都市建设配套费等税费,不含 土地价),中标价219元/itf,合同价255. 2元/nV (含水电),据调查,1994年当地住宅的合理造价为330-360元/nf。设计文件情况:经对原设计文件检查,复核和验算,承重砖砌 体能满足规范规定的承载能力要求,但由于架空层局部轴线的承重砖 砌体开有门洞、窗洞,使短墙肢成为薄弱部位,经验算该薄弱部位砖 砌体由荷载产生的内力已超过规范规定的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而砌 体结构实际承载力个不部位经验算,只到达轴向力设计值的54%.40%o施工现场治理情况:建设单位质量治理混乱,擅自多处变更设 计,特不是基础局部将夯实地面改为架空层预应力圆孔板。施工企业 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严峻违反施工规范规程,使用不合格材料,用 石灰钙替代石灰膏拌制混合砂浆,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不清,搅拌 时不计量,无级配报告;预应力圆孔板未按规定封头;基础断砖集中 使用,外墙转角处留直槎;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350mm高,实际只有 250mm左右;室外散水一直未做。技术资料不全,局部质量保证资料 弄虚作假,钢筋质保单、力学试验报告与实际使用钢筋不符,混凝土、 砂浆试块试验报告试块组数缺乏,送检试块均不是施工现场现场取样 做试块,而是另外吃“小灶”作假,单独制作的试块。质量监督治理情况: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对该工程的质量监 督前期不能到位,后期严峻失职;该住宅楼1994年5月10日开工, 同年8月1日才正式办理质量监督手续,但据调查证实,质监站于1994 年6月中旬已介入该工程的质量监督,对基础工程、隐蔽工程没有进 行严格监督的情况下,核定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开发区建设工程治理情况:城南开发区相对独立,权利过于集 中,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治理职能难以到位,开发区自身治理又十分 混乱。倒塌的住宅楼无土地使用审批手续、无选址意见书、无规划用 地许可证、无规划建设许可证,初步设计未经审查和审批,也没有进 行施工图技术交底。经现场踏勘,该开发区差不多没有规划,也不搞 市政配套,没有防洪设施。事故现场情况:7月12日9时30分左右,有目击者觉察该住 宅楼中单元略偏东部位开始破坏,数秒钟之内倒塌,经向现场抢救人 员调查和实地检测,该住宅楼倒塌的形态是原地瞬间呈粉碎性解体状。3、事故缘故分析“7. 12”住宅楼倒塌事故发生在数秒钟之内,整幢楼成为一堆废 墟,经基础全面开挖,基础砖墙的砖和砌筑砂浆已成粉末状,说明其 结构是从基础砖墙部位粉碎性破坏开始,上部随之塌落,解体破坏。从调查情况和资料分析,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缘故是:(1)要紧缘故:基础砖墙质量十分低劣。缘故有三个,一是砖的质量十分低劣, 设计要求使用MU10砖,购进的大局部是MU7. 5砖,现场检测都明显低 于MU7.5,现场开挖后,基础砖墙的砖匀质性差,质量低劣,受水浸 泡的局部基础砖被破坏后呈粉末状;二是断砖集中使用,形成裂缝; 三是砌筑砂浆强度较低,无粘结力,现场判定强度为M0. 4以下。 擅自变更设计。设计图纸要求对基础内侧进行回填土夯实至土 0.00标高,在建筑过程中,把原设计的实地坪改为架空板,基础内侧 未回填土,形成了基础局部积水层;由于地基土有隔水层,地表水难 以渗透,基础砖墙既无回填土有无粉刷,长时刻受积水直接浸泡,强 度大幅度降低,另外由于没有回填土,关于基础砖砌体的稳定性和抗 冲击能力也有明显阻碍。(2)重要缘故:7月8日至10日县城遭受洪灾,该住宅楼所处 开发区,基础设施不配套,无截洪、排水设施,造成该住宅楼±0.00 以下基础砖墙长时刻积水浸泡,强度大幅度降低,稳定性严峻削弱。(3)次要缘故: 该住宅楼设计架空层局部轴线的承重砖砌体有薄弱部位。施工企业质量治理失控,没有施工组织设计,现场治理人员和 操作工人质量意识差,技术水平低下,施工中严峻违反工艺、工序标 准。建设单位质量治理混乱,不按建设程序办事,现场治理人员的 素养达不到治理工程建设的要求。质量机构工作失职,质监人员素养低,责任心差,监督工作不 到位,没能觉察质量隐患。开发区不按建设程序治理工程建设。那么造成这起倒塌事故的间接缘故确实是工程造价太低,违背客 观规律。4、关于这起事故的结论与反思(1)结论:该起事故非地质、地震、台风和人为破坏因素所致, 造成这起事故的缘故是多方面的,既有天灾又有人祸,但人祸因素是 要紧的,是一起严峻的责任事故。事故的要紧缘故是工程质量低劣, 特不是基础砖墙质量低劣和擅自变更设计。重要缘故是基础砖墙长时 刻积水浸泡。(2)反思:目前各地区经济进展提速,一味强调进展,忽视对工 程的建设程序治理,有的地区甚至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起 到了干扰作用,我们要专门好地吸取这起事故的教训,积极向地点领 导宣传工程质量的重要意义和忽视工程质量的严峻后果,取得他们对 工程质量治理工作的支持,其次在质量监督工作中,要严把工程质量 关,特不是重要部位和工序的施工质量及建材质量,消除阻碍结构安 全的质量隐患。案例(二)某市桥苑新村B栋大楼工程桩基整体失稳,对六十 八层进行定向爆破撤除的事故一、工程及事故概况武汉市桥苑新村B栋大楼是一栋在建的18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结构住宅楼,建筑面积1.46万nf,总高度56. 6m, 1995年1月开始桩 基施工,4月初基坑挖土,9月中旬主体工程封顶。H月底完成室外 装修和室内局部装饰及地面工程,12月3日觉察该工程向东北方向倾 斜,顶端水平位移470mm,为操纵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倾斜,采取了在 倾斜一侧减载与在对应一侧加载,以注浆、高压粉喷、增加锚杆静压 桩等抢救措施,曾一度使倾斜得到操纵。但从12月21日起,该楼又 突然转向西北方向倾斜,虽采取了纠偏措施,但无济于事,倾斜速度 加快,12月25日顶端水平位移2884mm,整座楼重心偏移了 1442mm, 为确保该楼及相邻建筑及住户的生命财产平安,建设单位主动要求并 报市政府同意,采取上层结构6-18层定向爆破撤除的措施,从全然上 消除了该楼的质量隐患,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11万元,属一级重大 事故。二、事故缘故分析1、桩型选用不当该楼地质勘察报告中揭示最上面的一层是人工回填杂土(厚 1.5-6m),往下依次是高压缩性淤泥(厚8.8-15m),淤泥质粘土(厚 1.2-3.4m)、稍中密细砂(厚5-9. 6m)、中密粉细砂(厚12. 4-18m)、 砂卵石(厚1.3-3. 2m)、基岩。并按土质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对拟建 建筑物多层(7层)局部,建议采纳复合沉管灌注桩或夯扩桩,可选 择埋深13.4-19m的稍中密细砂作为桩尖持力层,该层层面在局部地段 起伏较大,设计与施工应予注意。对高层(18层)局部,因建筑物荷 载较大,假设上述桩型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建议选用大口径钻孔灌注 桩,桩尖持力层可选用层面埋深40. 1-42. 6m强度较好的砂卵石层作为 桩尖持力层。在选择桩型时,设计单位原决定采纳钻孔灌注桩基础, 后来建设单位为了节约投资,尽力推举夯扩桩,以致在专题研究工程 桩基的选型会议上,设计单位迁就了建设单位的要求,决定选用夯扩 桩,但同时设计了 394根砂桩,以改良地基条件,并在施工图讲明上 明确交代,但建设单位为节约投资,以砂桩打不下去为由,屡次要求 取消砂桩,并在桩基施工完毕后,认为既成事实,再打砂桩已不可能, 签字同意取消砂桩。事故调查组的专家分析指出:设计选用夯扩桩基础有以下缺陷, 第一夯扩桩是一种挤土型桩,在超饱和水淤泥层中施工,打入如此巨 量、密集的群桩,必定会产生后打入桩对先打入的已达初凝的邻桩的 挤压,迫使其产生偏位;第二夯扩桩的桩端进入持力层粉细砂内的深 度较浅,易成为较接端,不利于抗水平推力,加上桩周淤泥水平抗力 专门小,不利于桩基稳定。因此,在该场地选择夯扩桩基础,使桩型 设计存在先天缺乏,又取消了砂桩,未考虑淤泥场地条件下施工因素 的阻碍,是导致这起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2、基坑支护方案不能满足开挖要求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强调指出:“基坑开挖时应采取坑壁支护及 封底补强措施。”并列出了坑壁支护设计所需的有关参数表。建设单位由于施工质量较差,不构成质量隐患,不存在危及结构平安的因 素,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下的称为一般质量问题。(2) 一般质量事故由于勘察、设计、施工过失,造成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桥梁 等明显倾斜、偏移、结构要紧部位发生超过规范规定的裂缝、强度不 足、超过设计规定的不均匀沉降,阻碍结构平安和使用寿命,需返工 重做或由于质量低劣、达不到合格标准需加固补强,且改变了建筑物 的外形尺寸,造成永久性缺陷的质量事故,同时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 元以上、10万元以下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为一般质量事故。(3)重大质量事故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列为重大质量事故: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要紧结构倒塌者;阻碍建筑设备及其相应系统的使用功能造成永久性质量缺陷 者;超过标准规定或设计要求的基础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倾斜、结 构开裂或主体结构强度严峻缺乏,阻碍工程的寿命,造成不可挽救的 永久性质量缺陷或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兀以上者。(4)重大质量事故分为四个等级:一级重大事故:死亡30人以上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 上;二级重大事故: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三级重大事故: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20人以上,或造 尽管曾托付有关设计单位设计过基坑开挖5m的支护方案,为9排粉喷 桩重力式档土墙,设计单位通过稳定和变形计算难以通过,而未出任 何正式施工图。但建设单位为了节约投资,自行决定在基坑南侧和东 南段打5排粉喷桩,在基坑两端打2排粉喷桩,其余坑边采纳放坡处 理,基坑未形成完全封闭,如此基坑开挖后,边坡产生滑移,出现险 情,专家分析认为:支护方案存在严峻缺陷,造成工程桩大量歪斜, 这是桩基整体失稳的重要缘故。3、基坑开挖未按方案实施,造成工程桩大量倾斜,并形成HI类桩。在基土十分软弱,又无封闭支护措施的情况下,施工单位编制基 坑开挖方案规定:先在基坑内满揭表层±5m,再在深坑区跳路开挖接 桩。但施工单位违背开挖方案规定,仅在深坑区(D区)揭表层±3m, 接着采纳5m宽条状连续顺序开挖,一次到位,在I区和H区之间形成 5m高的临空面,致使大量工程桩倾斜,而且工程桩还受到重型机械的 碾压和铲斗的碰撞,形成断桩。建设单位曾向施工单位提出停用机械 挖土,改用人工取土,但施工单位仍用机械挖土给桩基的稳定和质量 带来严峻冲击。且施工单位违背施工规范,在局部工程桩和粉喷桩龄 期未到的情况下,就进行基坑开挖。据查,基坑内工程桩共336根, 其中歪桩172根,占51.2%,歪桩最大偏位达1.7m。而对工程桩的动 测试验检测抽查的63根工程桩中13根为HI类桩(有4根为深层缺陷, 9根为浅层机械开挖引起的损伤),占被检测数的20. 6%。专家分析, 原来的基坑开挖方案在当时的具体条件下较为合理,但未得到实施, 实际开挖不当是导致基桩大量定向偏斜的要紧缘故。另外,由建设单位供应的工程桩使用的钢材未按进场批量进行复试,局部桩身钢筋材质不合格,也是不利因素之一。4、将地下室底板抬高2m,建筑物埋深达不到国家规范规定,削弱了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该工程原设计桩顶标高为-5. 5m,当336根夯扩桩施工完190根时, 设计人员难道同意建设单位将地下室底板标高提高2m,从而带来以下 问题:(1)依照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 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