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一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doc

    • 资源ID:35242645       资源大小:116.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doc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高一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精品文档】第 5 页 高一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复习与归纳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1、自然资源:直接从自然界获得(自然属性),用于生产和生活(社会属性)的物质和能量。2、分类: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3、特性:分布的不平衡性、资源间的联系性、数量的有限性、利用的发展性。4、土地资源与人类采猎文明阶段:土地的质量对人的影响较大。人类对资源利用方式单一,利用率低。农业文明阶段:土地的数量和质量都成为重要因素。工业文明阶段:农业用地中,土地的质量和数量制约人类的发展 非农业用地中,土地的区位和用途成为衡量土地质量标准。人类对资源利用方式多样,利用率高。5、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度开发、利益兼顾、保护环境、公众参与(是关键)6、土地荒漠化成因:主要为人为因素: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1、灾害分类: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旱涝),生物灾害。2、洪灾成因:自然因素: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等。 人为因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建筑物占据河道等3、洪水形成与汇水、排水速度有关:地面坡度大、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快。河道弯曲,排水不畅。4、洪水发生区域,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损失就越严重。5、防治措施: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浚河道等 非工程措施: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投入等。6、P89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分布、主要形成时间、危害、防治措施)灾害分布地区时间形成原因主要危害防治措施干旱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旱伏旱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选择耐旱作物台风东南沿海夏秋热带副热带洋面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洪涝及时预报,做好防灾准备寒潮青藏高原以外地区冬半年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现象。使农作物、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受到很大影响。及时预报,做好预防地震东南沿海和云南、西藏地区各季节均可发生地球内能以地震波形式释放出来,引起地面震动。摧毁建筑,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有时发生火灾加强地震研究和预报,实施预防措施。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地质时期: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出现 人类历史时期(近几千年来):寒冷和温暖交替出现 仪器监测时期(百余年来):寒冷和温暖交替出现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呈波动上升趋势。2、全球变暖 自然原因:地球处于温暖的间冰期。人为原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毁林(或植被破坏)。3、影响: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构成威胁;导致生态系统结构调整,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增加。4、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和甲烷。其中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后,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上升。措施:1、发展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2、开发新能源,使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大面积植树造林 4、公众提倡低碳生活。必修二(鲁教版)知识复习与归纳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增长模式(阶段)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低增长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高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特点出生率高高高低死亡率高低高低自然增长率低高较低低人均寿命短继续延长有所延长进一步延长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增长速度减缓零增长或负增长分布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土著居民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众多发展中国家印度、古巴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德、法、英、意、瑞典等发达国家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问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014岁少年儿童比重过大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严重带来的影响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人民生活贫困、生态环境恶化造成国家财富减少,人民生活贫困,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影响未来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加大资源、环境、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劳动力不足,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最大,以及青壮年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对策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生育和推迟退休、接纳移民和外籍劳工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口迁移是永久或长期变更居住地,人口流动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人口迁入的原因:经济发达 劳力短缺 较好生活条件 较多的就业机会 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 人口迁出的原因:人口增长快 劳力过剩 经济发展慢 生活条件差 环境恶化 对迁出地带来的影响: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利于提高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 造成人才外流等对迁入地: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加剧迁入地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4、我国的人口流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民工流”。人口移动的动因 1、人口移动的动因:人口迁移是各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1)最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别。(2)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因素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世界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衡量指标:人口密度。但两个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却不尽相同。 2、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世界人口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与丘陵地区。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不等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是个警戒值。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丰富程度(首要因素)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负相关)3、环境人口容量的特性:具有(1)不确定性 (2)相对确定性。4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6亿左右。人口合理容量:89亿,最多10亿,按照美国消费水平最多7亿。5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根据我国的地理国情,我们坚定的实施“控制人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城市化及其特点1、 概念: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城市化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通常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4、 城市化的新特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P33图2-1-4对比发达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时间、速度、水平、主导产业)发达国家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城市化特点原 因发达国家起步早工业化早城市化水平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环境污染 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失业人口增多 就业困难 社会秩序混乱措施: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卫星城的作用或意义:分担大城市的职能 缓解大城市的土地和交通压力 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环境 促进城市合理发展 城市区位分析与区位选择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运输(如株洲)、矿产资源(大庆)、旅游资源(桂林)、商业贸易等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国家政策(深圳)、外交、宗教(拉萨)、军事、科技教育(班加罗尔)等。城市体系1、城市的作用: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它既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又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2、城市活动:分两部分,一部分主要是为城市本身服务(如居住、幼儿园、小学等);另一部分主要是为城市本身以外的地区服务(如大学、大型工业基地、国家级研究所等),这是城市的基本活动,也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3、城市体系的概念: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不同规模、不同等级、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4、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提出了关于中心地、服务范围、门槛人口等概念。中心地等级服务范围数量中心地之间的距离提供服务职能的高低高大少远高级低小多近低级 城市功能区 名称占地比重区位特点其他特征住宅区是城市用地最广泛的形式出现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趋势距母城较远的交通干线上出现卫星城商业区占用城市用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中心商业区特点:经济活动最为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工业区占用城市用地的一部分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交通干线分布。每个工业区的占地面积和人数要适当,工业区的数量要因地制宜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1、 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 例子:北京市中心为行政区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分化影响显著。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程度等条件不同,造成土地价格或地租水平的不同。商业、工业、住宅对用地的竞争能力不同,主要表现为支付土地租金的能力,即付租能力差异。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地区中的道路相交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而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则往往形成工业区。3、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 职业、收入水平、民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影响人们对住宅区的选择。政策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易错点: 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住宅区用地土地租金高低取决的主要因素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 商业区地租最高的原因是: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住宅区,原因:既方便上下班,又利于购物工业区布局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城市外缘地带所考虑的因素是:地价便宜,对市中心环境影响少(或降低地价,保护环境)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