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情况报告.doc
-
资源ID:35247470
资源大小:50.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情况报告.doc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为更好地推动全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团中央城市部对各地团建工作的工作路径、推进措施、工作保障机制等进行了梳理总结,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根据团中央书记处指示,现将该报告印发各地(电子版可在中国共青团网站城市共青团网页最新通知栏目下载,网址 团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 2010年9月10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综合分析报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启动以来,各级团组织高度重视、迅速部署、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积极探索新思路新路径,团建工作呈现出较好势头。截至8月31日,全团新建团组织61718家,覆盖35岁以下青年533.8万人,团员238.3万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关于工作路径探索1.借助党建工作格局、工作成果推进非公团建。各级团组织紧紧抓住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基层开展的契机,主动争取党委组织部门支持,有效推进了非公企业建团工作。团福建省委通过党团联动机制,省市县三级党委和团委分别建立“党建带团建”的常态指导和协调联动机制。每位省委常委联系一个地级市,指导“党建带团建”工作,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团陕西省委与省委组织部共同对全省各市区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进行调研检查,并以正式文件形式将检查调研情况反馈各市委。将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列入省委考核全省共青团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重点加强两新组织、乡镇街道等重点领域团的自身建设。重庆特别注重争取市、区县两新党工委的支持,与市两新工委联合召开了各片区非公团建工作推进会,建立了区县两新团工委定期向两新党工委工作汇报制度。团四川省委联合省委组织部出台了关于深化党建带团建,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两新”组织党工委要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纳入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链接】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从业人数100人以上或从业人数50-99人且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规模(限额)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已建立党组织38万家。而根据我国16至29岁的青年就业人口、单位就业的青年数和团员数(含隐性团员)进行测算,单位从业人数30人以上的单位一般具备建团条件。为此,在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团组织,从企业数量看,建团空间广阔;从党团关系看,更容易得到所在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另据有关统计,全国已建立独立工会(从业人员25人以上需建立独立工会)组织114.2万个,借助工建成果推进非公建团需要加快探索。2.依托开发区、高新区和专业市场等,在重点区域加快建团。各地团组织争取各类产业园区、专业市场管委会和党组织支持,强化产业园区团工委建设,积极与园区企业建立工作联系,注入工作品牌资源推进非公团建。团江苏省委紧紧抓住全省开发区众多、园区内非公有制企业集聚的实际,把开发区非公有制企业团建作为工作突破口,在开发区各行业中的重点企业率先建团,同时,狠抓开发区内1-2个主导产业的全产业链团建,实现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延伸覆盖。团浙江省委结合块状经济的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依托特色产业区、开发区以及发达的专业市场加大团建工作力度。团北京市委召开了由十八区县团委以及北京市六大高端产业园区团组织负责人参加的产业园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推进会,将产业园区团建作为促进“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重要工作平台和工作措施。团湖北省委将高新区、开发区、孵化器等非公有制企业聚集区作为重点,先后在武汉光谷联合软件园、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基地、光谷国际企业中心建立联合团委,直接指导园区内的企业开展非公团建工作。河南团省委联合省发改委、工信厅出台河南共青团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意见,先后举办河南共青团服务产业集聚区座谈会、青年企业家活动日、河南共青团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现场推进会等,加强产业集聚区团组织建设,由集聚区团组织辐射带动辖区内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团建工作。【链接】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共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8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4个,边界合作区14个,省级开发区1316个,以及大量各级各类产业园区、专业市场。在各类产业园区和专业市场中聚集了大量的企业和从业青年,是深化非公团建工作的主阵地。3. 依托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力量,分行业推动企业建团。各地团委积极争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支持,分行业链条式推进非公团建,取得了明显成效。团河南省委积极争取省民政厅、工商联、省个体私营协会的支持,先后成立了河南省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团工委、河南省汽车用品业商会团工委等,由协会商会团组织指导所属会员企业团建工作,各地级市相继成立了餐饮行业、服装行业、装饰行业、创意行业团工委,通过行业带动,实现非公团建工作的行业推进。团广东省委一方面直接借力行政职能部门力量,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另一方面依托各类专业性行业协会促进团建。团湖北省委坚持行业推动,在省烹饪酒店行业、软件行业、美容美发行业、家政服务、保安、汽车美容装饰等协会开展了会员单位团建工作。团北京市委积极与社会工委、教委、公安局、建委、商务委、卫生局、旅游局、金融局、律师协会沟通协调,推进行业团建工作。【链接】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具有业务指导、标准制定、审批备案等职能,与企业日常联系紧密,借助行业主管部门力量,可以有效提升非公建团效率。从行业主管部门角度看,建立团组织有利于提升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从建团角度看,借助行业主管部门力量,有利于建立与企业的正常联系,提高非公建团工作效率;从团的组织管理体系角度看,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建立行业性团组织(如团工委、青工委),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团组织对行业所属企业团组织的联系、指导和管理,有利于形成行业团的工作整体性和专业性,进而提高团的活动影响力,避免出现企业团组织自生自灭的现象。比如:联合司法部门推进律师所建团、联合财政部门推进会计事务所建团、联合旅游部门推进星级酒店建团、联合公安部门推进保安公司建团、联合商务部门推进商场和餐饮企业建团、联合劳动部门推进技能培训机构建团等。4.充分利用团属社团资源,着力推进会员单位建团。各地团组织充分依托青联、青企协、青商会等团属社团,集中力量推动了会员单位团建,有的结合团建完善了会员入会资格等制度。团黑龙江省委充分利用青联、青年商会等青年社团组织开展团建工作,优先在团组织联系的青年典型、人才所在单位建团,优先推进已建党的“两新”组织建团,依靠党建的力量带动团建。团山东省委积极推动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企业建团,要求所有会员企业都要建立团组织,个别青年数量比较少的,可以探索与所在地的其他企业、社区、村居、学校建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同时,210家理事以上会员企业分别与至少一家非会员企业实现结对团建。团河南省委整合青联、青企协、青商会、青科协资源,加强与会员和会员企业的联系,今年以来共推动会员企业建团2270多家,占新增非公有制企业团建数的65%。【链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商会会员企业约6万余家,各级青联组织企业界别委员企业近2万余家。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是共青团凝聚的企业界优秀青年代表,总体上认同团的组织价值,熟悉团的主要工作,与各级团组织有着紧密联系。在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企业中率先建立团组织,既符合青年企业家认同并聚集在共青团周围的思想逻辑,也符合共青团对团属社团管理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形成强烈的社会示范效应。5.结合企业管理模式,依托企业总部推动分支机构建团。各级团组织根据集团型、连锁型企业特点,积极发挥其内在管理优势,依托总部建团推进其分支机构建团,较快地实现了组织覆盖。团北京市委积极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沟通协调,确定建团事宜,通过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就可以覆盖全国40多个分支机构,影响近百万青年。团山西省委选取唐久便利等连锁企业作为试点,派出团建指导员,为企业制定团建模板,实现了对总部和分店的组织覆盖。红星美凯龙集团自成立团组织以来,建立商场的同时就组建基层团的组织,目前,该集团在全国各商场已建立基层团委16个、直属团支部10个。【链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生产要素的区域流动更加活跃和频繁,跨区域的集团企业、连锁企业不断涌现,呈现出“总部+分支机构”的企业组织形态。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前100强连锁企业全国门店数达到13.7万家,比如:麦当劳、肯德基的全国门店数分别达到1100余家和2000余家;苏宁电器、国美电器全国门店数分别达到900余家和1200余家;联华超市、华润超市全国门店数分别达到3900余和2700余家,等等。这类企业分支机构多,分布区域广,从业青年多,通过大力加强企业总部团的建设,进而逐级推进其分支机构建立团的组织,可以较快实现对其从业青年的组织覆盖6.依托商业合作模式,通过龙头企业推动关联企业建团。各级团组织依托龙头企业团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和产业影响力,加大了关联企业团建力度。团广东省委通过产业链辐射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对整条产业链上企业的影响力带动建团;通过行业领头企业带动模式,发挥领头企业在行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利益关联企业推动模式,利用企业间因利益关联而产生的相互影响力,由具主导性的一方推动团建。天津港集团团委,由劳务公司派驻“党团干事”到用工单位,协助开展团的工作,并在条件成熟的单位中推行劳务工团员属地管理模式,团的组织关系随团员本人发包流动,编入发包方单位团组织。目前,天津港已普遍在各劳务公司建立了团组织。上海城建集团团委,以项目为载体,按照产业发展布局,积极推动材料供应、投资、设计、后期运营管理企业等产业链相关企业团的建设。哈尔滨道外区依托五金商品城建团,带动众多承租商户建立了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链接】龙头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核心和支配位置,对业务关联企业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推动关联企业加强团的建设和青年工作,提升其青年职业素质,有利于优化提升龙头企业整体经营生产能力。比如,依托总承包企业推动分承包企业建团,依托总装备企业推动供应配套企业建团,依托商场运营企业加强各商家卖场建团,等等。7.延伸和拓展团的工作品牌,促进非公企业建团。各地团组织充分借助品牌活动的影响力,把品牌工作延伸与加强团建结合起来,有效推进了非公企业团建。团山东省委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与两新组织“一助一”结对团建活动,扩大组织覆盖。团山西省委放大品牌功能作用,把推动“两新”组织团建作为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团重庆市委在“两新”组织中积极开展青年岗位能手选树、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评比、青年文明号创建和青工技能大赛等活动。团河南省委广泛发动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立团组织,已在见习基地中建立团组织120多家;引导接受青年助业贷款的企业成立团组织,目前,受支持的68家非公有制企业已建立团组织62家。【链接】长期以来,共青团创造了很多工作品牌,如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青年岗位能手、见习基地、小额贷款等,紧贴了时代脉络、紧贴近了青年需求、紧贴了企业生产经营,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对于企业提升商誉、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内部凝聚力、提升公益形象等,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依托品牌工作推进团建,有利于激发企业内在建团动力,也有利于新建团组织增强活力。8.根据青年沟通、交流、联系和聚集的新方式推动建团。各地团组织根据青年沟通、交流、联系和聚集的特点,超越传统的组织依附和行政格局,大力推动楼宇建团、市场建团、社会组织建团。团广东省委依托志愿服务组织建团,着力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站、服务队、义工小组等志愿组织,在获得企业主、管理层和青年对青年组织和共青团组织的理解和认同之后,再在这些志愿者组织中建立团组织。团黑龙江省委紧紧抓住青年兴趣协会、青年合作社、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青年自组织,将其作为“两新”组织建团的有益补充。团湖北省委积极推进在青年集中的商业大楼、写字楼建立团组织,武汉市洪山区在阜华大厦等商业楼宇依托物业管理公司建立了楼宇团支部,实现了对整个大楼青年的组织覆盖。同时积极推进以青年兴趣、爱好和情感为纽带的团建模式,在青年自组织中实现建团突破。团浙江省委以宁波健康城大楼、杭州和平大厦等为示范,深入探索商务楼宇建团模式。【链接】随着经济社会深刻变革,青年群体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交流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原来传统的单位型建团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社会上各类行业性、公益性、交流性、兴趣性社会组织不断涌现。2008年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全国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数达到118.1万个;2009年民政部数据显示,全国依法登记的新社会组织数量达到40余万个。新社会组织日益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共青团组织组织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的重要工作领域。9.探索和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构建团建长效工作机制。各地团组织在推进两新建团过程中,注重把推进建团与优化组织管理相结合,探索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模式。如:中国烹饪协会建立团工委,推进会员餐饮企业建团,既依托社会机理提高了建团效率,也开展了行业青工技术比武等行业特色活动,激发了团组织的活力。全国煤炭行业协会探索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依托青年工作委员会联系全行业煤炭企业的团组织,委员会日常工作由全国煤炭行业协会团委承担,并建立稳定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大力深化安全生产示范岗等行业特色活动。团辽宁省委积极探索省、市、县三级“111”的非公有制企业团建新模式,团省、市、县委分别确定10-30个本级团建示范点,扩大了各层级联系非公团组织数量。河南、北京等地建立行业型团工委,借助行业力量推进行业团的组织建设,依托行业团工委对新建团组织进行联络管理。湖北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在科技类企业中建立共青团联席会议机制,联席会议采取主席轮值制,较好地强化其自我联系、自我管理的功能,增强了企业团组织的生命力。【链接】团中央、省、地市、县区、街乡级团委是共青团组织体系的主干。随着两新团建工作深入推进,大量基层团组织不断涌现,如果大量新建的基层团组织继续游离在主干体系之外,不能及时获得全团工作信号,不能获得上级有效指导,其工作方向和工作路径就可能出现偏差,就容易出现各自为阵、自生自灭的现象,团建工作成果就难于得到巩固,也难于形成工作的整体性。为此,当单位建团实现量的积累之后,有必要对团组织的管理框架、管理层级、管理幅度进行设计和优化,扩大各个层级管理幅度,借助行业主管部门力量,条块结合、统筹规划,有效提升组织管理效率,进而保持基层团组织长久的活力。二、关于工作推进措施1.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团黑龙江省委组建了省、市两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工委”,作为省、市两级团委的派出机构,专门负责“两新”团建工作。团重庆市委积极推动“两新”团工委的建设,在全市共建立区县级两新团工委41个。团北京市委专门成立了由团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社会部、企业部、青农部、社区部、大学部、中少部、志愿指导中心等部门组成的共青团“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组。团广东省委专门成立了省社会组织团工委,指导全省行业协会及无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团建工作。2.层层发动,落实责任。各地注重发挥各级团组织积极性。团浙江省委省、市、县、乡镇四级团组织联动,省级指导、市级示范、县级主抓、乡镇联抓,形成组织体系合力。团北京市委根据“两新”组织规模、青年人数、社会影响等,将团建任务分解到市、区、街道三级统筹推进。3.集中攻坚,快速推进。各地团组织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及时指导、靠前指导、科学指导,集中工作力量和精力攻坚。江苏、黑龙江、辽宁、河南等地团组织通过“百日攻坚”、“百日竞赛”、“推进月”等形式强力推进“两新”组织团建,新建团组织数增长速度明显加快。4.密切联系,靠前指导。各地团组织通过建立团建指导员制度或联系点制度,不断提到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团湖北省委在全省各市、县团委选派一名团建指导员,负责与当地非公有制企业联系沟通,指导当地非公有制企业加强团的建设,开展团的活动。团重庆市委采取聘任制、挂任制等多种方式,选取部分工作基础好的大型国有企业团组织负责人和团市委机关第四批驻点干部,作为团建工作指导员。团山东省委建立机关干部与非公有制企业联系点制度,省、市、县三级团委每位机关干部确定一个非公有制企业联系点,推动“两新”组织团建。5.支持基层,激发活力。各地团组织在推进两新建团工作中,注重注入活动资源,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基层团组织建起来、活起来。团重庆市委开展“两新”组织团建“五个一”工程,为每个新建的“两新”组织团组织配发一面团旗,一个团徽,一块牌匾,一块园地,一本手册,有力推进了“两新”组织团组织的有形化、标准化建设。团黑龙江、辽宁省委向非公有制企业团委赠送团旗、团徽、团章等团务用品,并免费订阅了中国青年报,突出团的组织标识,树立团的组织形象。三、关于工作保障机制1.建立工作考评机制。各地团组织层层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工作任务,严格责任追究,逐级建立了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团河南省委根据全年工作任务目标,分别与18个省辖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团重庆市委与全市40个区县团委、北部新区团工委签订了年度建设目标责任书,确保了团建任务责任到人。团广东省委出台共青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试行),将非公团建工作列为重点考核内容。团浙江省委把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严格奖惩。2.建立调研督导机制。各地团组织通过不定期调研和督导,不断加强推动工作的力度和韧劲。团浙江省委、团福建省委建立了常委和部门负责人联系点制度,分别联系一个市(地)的“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定期开展调研指导和督查,并不定期开展电话抽查和实地检查,各市县相应建立“两新”组织团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团山东、广东、黑龙江省委也建立了经常性督导制度。3.完善干部培训机制。各地团组织着力规范“两新”组织建团程序,编印工作手册,加强“两新”组织团干部培训,逐步提升了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团广东省委2009年以来,先后由省市级团委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培训班60余期,培训非公有制企业团干部超过1万人次。团北京市委编写了北京市共青团“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指导手册,为“两新”组织团干部开展工作直接提供操作性依据。团浙江省委计划分期分批对全省新上岗的“两新”组织团干部进行免费集中培训,同时编发“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指导手册,帮助“两新”组织团干部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开展团的各项工作和建设。四、亟需注意的问题1.要坚持建团与团建的辩证统一。一要谨防片面追求建团数量、忽视建团质量。在大力推进建团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对新建团组织的联系和指导,努力增强其自身活力。二要谨防组织空壳化。注重推动企业团组织加强其内部团支部、团小组和兴趣社团建设,加强对团员青年直接联系和有效覆盖。 2.要挖掘非公企业内生建团动力。各地在推动非公企业团建过程中,注重借助外在推力,而挖掘企业内生建团动力的措施较少。部分团干部单纯地从共青团自身的角度思考建团的必要性,还不能从共青团这种政治性组织在企业这类经济性组织中的功能定位角度去思考建团的必要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3.要积极探索企业团组织管理体系。大量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建立以后,改革并优化共青团整体管理框架,提升组织管理的有效性,避免新建团组织游离在共青团主干体系之外,从而出现各自为阵、自生自灭的现象,这个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