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黄山班复习要点.docx
?公共经济学?黄山班复习要点1、 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界定政府经济职能,对于正确处理政府及市场的关系,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安康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要合理界定政府经济职能,必须从一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出发.作者认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应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作为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政府经济职能;二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要求的政府经济职能;三是作为开展中国家要求的政府经济职能. 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根底性作用。但是市场本身有缺陷和局限性,所以在经济开展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本文将从市场和政府职能的内涵出发,分析在那些领域政府应该“不作为,在那些领域政府应该积极的“作为。 政府是一个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词,然而不同的人对政府的含义却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政府国家机器,是国家的暴力机关,担负着维持阶级统治的职能,同时也应该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进展管理;有人认为政府是国有资产的实际执掌者,支配和控制着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担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的职能;有人认为政府就是国家,是社会公共权利的主体,是制定法律执行法律的主体,政府应该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因此要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必须对政府的含义作一个界定。 政府的概念和国家的概念密切相关,政府是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为了使国家的意志得到表达和执行,必须建立、维持,并开展一个非常复杂的政府组织国家是一个非常有内涵的实体。一般说来国家代表着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国家代表着一定的地域。国家和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于氏族是按照血缘关系来划分居民,而国家却是按照地区来划分它的居民。从国家的这个意义上来讲,政府职能当然也是在一定的区域内,超过了这个区域政府职能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其次国家代表着一定的公共权力。按照契约论者的观点,这种公共权力来自于人们的让渡,人们服从这种公共权力就是服从自己。在恩格斯看来这种公共权力是以种种暴力工具为后盾的,“这种公共权力在每一个国家里都存在,构成这种公共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这些东西都是以前氏族社会所没有的。在这个意义上,国家就是一种社会公共权力,而且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公共权力。而政府实际上就是社会公共权力的主体,是按照一定的规那么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体系。 作为国家公共权力的代表,政府实际上具备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政府通过执掌公共权力可以对社会资源做出权威性分配,同时可以对社会共事务做出权威性决定。也就是说掌握了社会公共权力就掌握了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权,而且,那些资源属于社会公共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公共权力说了算;其二,政府作为一种公共权力机构,他自身的生存维持是通过社会的税收来实现的。“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甚至捐税也不够了;国家就发行期票,借债,即发行公债。可见离开了税收,政府就无法存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政府作一个广泛的定义,即只要能够对社会公共资源做出权威性分配、能够对社会公共事务做出权威性决定的特定的组织或者机构,都可以算作政府。我们在分析政府职能的时候讲的是广泛意义上的政府,而不仅仅指在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中的行政部门。 规定了政府的含义,我们再来分析政府应该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担负什么样的职责。历史上很多思想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自由放任主义者认为政府应该扮演“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说,市场的自发运行会给社会带来高效率,政府的过多干预只会起到反作用,政府需要作的只是提供平安和秩序。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政府的职责作了如下的规定:“第一,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各个人,使其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和压迫,这就是说要建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其建立及维持绝不是为着任何个人或任何少数人的利益,这种事业及设施在由大社会经营时,其利润经常补偿费用而有余,但假设由个人或者少数人经营,就决不能补偿所费。随着经济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庇古认为国家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消除客观上存在的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之间的背离。凯恩斯认为政府应该积极的采取措施刺激有效需求来克制经济危机。萨缪尔森认为政府应该采取矫正垄断,收入政策等方法来实现社会的效率、平等和稳定。70年代后兴起的新自由主义者又重新鼓吹市场的效率,举起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大旗。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根底性作用。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方案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政府在管理经济过程中有时容易超出宏观调控的范围,直接干预参及经济活动,这样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为从政府的内在特征来看,政府和市场在某些方面是相互排斥的,所以政府不能直接参及经济活动,否那么就容易起到反作用。 第一,政府具有公共性的特征。政府是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公共权力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政府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府的一般功能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解决社会的公共问题。社会公共权力是出于缓和利益矛盾需要才产生的,公共权力的执掌者政府会必须以成员的根本利益作为其活动的宗旨,这就要求政府和社会相对脱离,凌驾于社会之上才能真正的履行其公共管理的职能。因此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作为市场的管理者、监视者出现,而不能作为市场的参及者。因为市场参及者本身必须是代表不同利益并且占有不同资源的市场行为主体。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如果直接从事市场经济活动就违反了自身公共性的特征,也就很难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规那么。作为方案经济的产物,我国长期来存在着各种挂靠政府机关的各种企业,国家机关成了市场的直接参及者。这样这些机关在制定或者执行政策的时候就会有意无意的向自己下属的企业倾斜,这样就违反了政府公共性的要求,扰乱了市场的公平和效率。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我国不断要求各种挂靠机关的企业必须和政府机关脱轨,就是为了保证政府的公共性。 第二,政府具有普遍性的特征。作为公共权力的主体,政府的功能涉及到社会的所有领域和所有个体,从而具有普遍性的特征。一定地域内的各个个体只能在同一个政府下生息,享有一定的权利履行一定的义务,承受公共权力的管辖。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政府尽管事实上划分为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层级,但是这些部门和层级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一定国土范围内的政府只能有一个。因此政府一般应该有大局观念,整体观念,这和市场经济的理念是不符和的。市场经济活动主体一般都是单一的、具体的。经济主体参及市场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尽最大可能的增加自己的利益,核心的理念是利己。因此市场是一种“个体理性,会造成利益差异和利益分化。而政府行为那么是一种“整体理性,关注社会的公平。我国政府推行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如下岗补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以及开发大西北,对西部地区的种种政策优惠等等,都是我国政府从整体、全局出发做出的战略部署,表达了政府的普遍性。 第三,政府具有强制性。政府执行社会公共权力,是以国家暴力机器作为后盾的,没有了国家暴力的后盾,政府就无法决定社会公共事务,也无法对公共资源做出权威性分配。只有具备了强制力的政府,才能缓和社会矛盾和冲突,才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强制力和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市场经济的根本元素就是商品,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买卖过程完全以交易双方的自愿为前提,实行等价交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实行高度分工,生产以交换为目的。交换之所以发生,一方面是因为分工的出现使得大家必须通过相互交互才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另一方面交换双方的必须是平等的。只有平等的双方才会进交换,如果一方是弱者,另一方是拥有暴力的人,那么结果自然是拥有暴力者利用强权从弱者那里获得自己所需的物品,交换永远也不会发生。在我国发生过一些钱权交易、以权谋私之类的现象。这些拥有权力的政府官员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使交易的天平严重的向自己倾斜,那么同样如果政府机关可以直接经营经济实体,参及市场活动,那么市场的交易规那么也会遭到破坏。我们国家严格要求各类企业和挂靠的党政机关脱钩,就是这个道理。以前在行政命令下,银行向不景气的企业继续发放巨额贷款,导致银行的很多坏帐、死帐也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第四,政府具有非赢利性的特点。政府代表公共权力,从事社会的公共管理,政府行为必须以非赢利性政策目标为依据。也就是说,政府在履行具体的行为职责时,并不计较也不能计较直接的本钱和收益,尽管事实上政府在其整个运作过程中也有管理的本钱和效益问题。市场的根本动力就是赢利,消费者追求的是最大效用,生产者追求的是最大利润,无法想象一个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能够存在下去。市场行为可以说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政府却不一样。首先政府是公共权力的执行者,必须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这样政府的根本行为取向就不能以赢利为根本特征。其次,政府具有强制性和垄断性的特点,一旦政府把赢利作为自己的行为取向,那么政府凭借其独特的地位取得经济利益是很容易的。在我国一些地方,局部政府部门把“单位创收作为自己的目标,于是就出现了各种乱收费,乱罚款。这样一方面扰乱了市场秩序,另一方面,也扭曲了政府的角色定位,影响到了政府的合法性,降低了人民对政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因此政府坚决不能直接参及市场行为,在某些领域政府必须“不作为,否那么就会起到反作用。具体来看政府不作为的领域主要有三个:私人领域、微观经济组织领域、产权清晰的领域。 私人领域是相对对于公共领域而言的。个人对私人事务的处理,其后果不管是福是祸,是好是坏,只要涉及自身对社会和其他人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影响,比方对个人婚姻、娱乐方式的选择等等,只要个人的选择方式不违法,政府就不应该干预。密尔指出:“个人行为只要不涉及自身以外的什么人的利益,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交代。他人假设为自己的好处而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对他忠告、指教、劝说以至远而避之,这些就是社会要对他的行为表示不喜或者非难时所仅能采取的正当步骤。私人领域应该有当事人自治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根本行为准那么。在法律上,各国民法无论是用来调节国内民事关系还是用来调节国际民事关系,均规定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那么。对于私人领域,政府不仅不能随便涉足,而且应该运用公共力量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保证个人的根本权利不受侵犯或者受到侵犯时可以得到合理的补偿。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这个问题上已经逐步走向标准化。现在我国人民的根本权利,包括个人的隐私权都可以得到法律的保护,私人生活领域正在逐步扩大,其自主性也日益加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经济组织,比方企业等的行为政府也不应该过多干预。企业等经济组织是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具有一定法律资格的经济组织。企业按照自己对市场的分析,采取经营策略并且对自己的经营策略负责。单独自主,拥有决策权的经济组织是市场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因为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说道底就是价格引导资源流动。只有企业组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价格才能成为敏感的信号。在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和经济组织并非是市场独立的经济实体,而通常是政府的附庸。政府的角色在微观经济组织领域严重错位。在市场经济的竞技场上,政府的角色应该竞技的裁判员,经济组织应该是竞技的运发动。在我国很长时间内,作为运发动的企业等经济组织消极、被动的做出经济行为,而作为裁判员的政府却直接进入“比赛;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缺乏自主的行为刺激也缺乏必要的措施去追求最大利润,一直是政府在直接经营企业。这种政企关系长期以来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开展。国有企业改革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政企关系问题,迄今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产权清晰的领域,政府也应该尽量少干预。政府作用空间主要是产权不容易界定,或者市场自身界定不清楚的地方。按照“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清晰,在交易本钱可以忽略不计的条件下,市场的自愿交易总是能够产生最优的结果,到达帕累托最优。市场可以使各种资源配置合理,使行为主体的积极性最大的发挥出来,使资金流向效率最高的地方,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因此产权明确界定的领域是市场机制有效作为、大显身手的舞台。所以在产权清晰领域,政府应该尽量少干预市场活动。当然政府可以进展宏观条调控,但是宏观调控并不是替代市场。现代经济学认为由于政府由于面临着信息缺乏和信息不真实的困难,政府替代市场直接参及调节经济活动和资源配制,不仅本钱极其高,而且结果往往是失败。 在经济活动的一些领域政府不能直接参及,必须不作为。但是市场本身不是万能的,也有市场失败和失灵的领域,在市场失灵的时候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通常来讲市场失灵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公共物品、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有效需求缺乏、社会公平保障。 市场不能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公共物品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非竞争性是指,产品的边际本钱特别低,几乎为零。这样增加一个消费者消费该产品并不影响其他消费者,如有线电视效劳。在有线电视效劳网络根本建成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丝毫不影响其他消费者观看有线电视的效劳质量,对有线电视供给商而言,增加一个客户,所增加的本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非排他性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该产品时很难把其他的没有为该产品支付费用的消费者排除在外,比方国防。公民纳税,支持国家建立强有力的国防平安后,那些没有纳税的公民也会享受同样平安的国防效劳,没有方法把那些偷逃税款的人排除在国防之外。市场提供的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主要是靠供求关系。从供给方面看,价格等于生产者边际本钱,而公共物品的边际本钱几乎是零,这样就使得按照边际本钱定价的原那么失败。从需求方面看,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总量是单个消费数量的加总。但是公共物品非排他性的特点,使得每个消费者都不愿意支付费用,只想“搭便车,这样就很难获得单个消费者真实的需求偏好。这样市场本身就无法提供公共物品。常见的公共物品有教育、国防、环境保护、平安和秩序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提供公共物品。我们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推行可持续开展战略等等都是政府履行提供公共物品职能的具体表现。 社会秩序是最重要的公共物品。市场本身无法保证秩序,相反秩序是市场活动的前提。因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就是产品交换,一旦失去社会秩序这个前提,交换就不会发生。在没有秩序的情况下,每个想要得到自己所需物品的个人,都可以或者选择掠夺的方式、或者选择相互交换的方式。掠夺是一种不劳而获的行为,很显然掠夺为自己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交换,因此不管其他人的行为选择是怎样的,追求最大利益的个人最正确选择是掠夺而不是交换。每个人都这样选择的话,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掠夺和防止掠夺的混乱中,“在没有一个共同权力使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便处于所谓的战争状态之中。这种战争是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因为战争不仅存在于战役或战斗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以战斗争夺的意图被人普遍相信的一段时期之中。正如同恶劣的气候的性质不在于一两阵暴雨,而在于一连许多天中下雨的倾向一样,战争的性质也不在实际的战斗,而在于整个没有和平保障的时期中人们所共知的战斗意图没有社会秩序和约束机制的保障,人们之间的纠纷和冲突就难以防止。在社会之初,人们之间的某些纠纷和冲突是由社会自身通过当事人或者是一些“民间势力如“家族势力来解决的。但是这种依靠私人势力保护自身的权益,不仅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社会本钱极高,通常很容易造成很大的不公平。于是政府就应该充当“社会仲裁人的角色,保障社会公共秩序。因为政府既具有公正性又具有经济本钱低的特点,所以政府在充当仲裁人角色后,各种市场行为主体才能最大限度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和自由。 市场自身无法解决垄断带来的低效率。市场竞争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因此残酷的市场竞争往往造成兼并、破产,资本和技术日益向几个比拟好的企业集中,资本和技术集中的结果往往会造成垄断的产生。垄断产生原因还包括最新技术的掌握、专利制度等等。另外某些行业比方电信、铁路等等,这些行业的特点是不变本钱很大而边际本钱很小,平均本钱在很大范围内处于下降阶段,这些行业就容易形成自然垄断。垄断会带来产品数量的减少和价格的上涨。垄断厂商提供的产品数量并不是处于平均本钱的最低点,而是可以为它带来最大利润的点,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垄断厂商的产品价格高于产品的边际本钱,存在着帕累托改良的可能性。垄断还会“排斥竞争,不仅羁绊市场的开展,降低经济效益,助长不正之风,而且滋生无序和腐败不管是什么社会,垄断正如潘多拉魔盒,成为万恶之源。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对经济中的垄断问题十分重视,美国早在1980年就出台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日本那么公布了?关于制止垄断及确保公平交易的法律?,德国有?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等。面对垄断带来的低效率,只有依靠政府的权威力量,通过政府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对经济活动进展必要的调控,才能维持正当的社会竞争进而维持社会公平有序。 市场经济活动具有外部效用,平抑各种外部性不能由市场本身来完成,必须依靠政府的作用。行为主体在做出行为决策时只是考虑自身的本钱和收益,自己的行为决策对他人或者社会造成的影响就是外部性。比方一家造纸工厂在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数量时考虑的仅仅是自身的本钱和收益,至于自己生产会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那么完全不考虑。外部性有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行为主体的行为对外界产生负面影响的就具有负的外部性,如上述例子中的造纸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就是负的外部性。对外界产生正面影响的就是正的外部性,比方我选择在自己的家门口种花,那么我在享受花的美丽的同时也会给我的邻居和路过的人带去美丽和芬芳,这就是正的外部性。外部性的存在会给市场带来低效率。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不管是厂商还是个人都是在价格信号的指引下,按照本钱收益分析进展决策。仍然以上面的造纸厂为例。假设这家造纸工厂面临是否新上一条生产线的决策,通过分析厂商知道上这条生产线,需要花费3单位的本钱,生产线上马后,能够给厂商带来5单位的收益。不过这个生产线一旦开通,就会污染旁边的小河,给小河两岸的居民带来3单位的损失。厂商考虑的只是自身的收益和本钱,所以厂商的选择的是增开这条生产线,但是从整个社会的来看,最有效率的选择是不上这条生产线。这时单纯的市场决策就产生了低效率。社会上的超标排污、制黄贩黄、贩卖毒品等,都带有严重负外部影响,如果仅仅依靠市场就会给社会公众利益带来极大的损失。市场自身不能消除外部性,消除外部性必须依靠政府。如果政府不重视,没有履行后这局部职能就会造成很不好的结果。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我国走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就是我们无视了外部性的后果。 政府消除外部影响的方法主要有四种:税收、补助、产权界定、依靠强制力的制止。税收政策就是对有负的外部性的企业超额征收税,然后利用多征收的税来消除对外界的负面影响。比方对上面例子中的造纸厂新增的生产线加收3单位的污染税,这样就会把外部效用内部化,加大了企业的本钱,这时企业就会选择不上这条生产线,企业的选择和社会的选择是一致的了。补助主要是针对有正的外部性的行为。比方科研行为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好处,但是搞科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一旦成功也很难保证研究者单独享有研究带来的收益。因此国家应该对这些行为进展补贴,或者利用政策支持如专利制度等,保证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产权界定的主要依据是“科斯定理。按照科斯定理,在交易本钱可以忽略的情况下,只要产权清晰,市场自身也会解决外部性问题。政府要做的只是界定产权。还是上面那个造纸厂的例子,该厂之所以敢污染旁边的小河,就是因为小河的产权不清晰。政府即使不征收污染税,只要政府界定了小河的产权,也可以消除外部性的影响。如果产权归厂家,那么对河水的污染就是对厂家资源的侵害,增开生产线的本钱就会加大到6单位,那么厂家就会选择不上生产线。如果产权归周围的居民,那么厂家污染河水,居民就可以向厂家要求补偿,同样会加大厂商的本钱,实现外部效用的内部化。强制性制止主要针对那些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比方贩卖毒品等。对这些行为必须依靠法律严格制止,才能保证社会的平安。 信息不对称也是市场环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信息的掌握程度上的差异造成信息的不对称,或者说是信息的偏差。一般情况下,信息对称只是特殊情况,更多的情况是信息的不对称。比方消费者和商场,一般说,商场对商品的了解要远远高于消费者对于商品的了解,因为普通的消费者根本无法也完全没有必要对成千上万的商品进展完整的调查及研究。信息不对称会形成逆向选择,带来低效率。这可以用旧车市场模型加以说明。假设旧车市场上存在三种档次的旧车:较好的旧车、一般的旧车、较差的旧车。较好的旧车价值80元,一般的旧车价值60元,较差的旧车价值40元。但是消费者对旧车是不了解的,面对自己看中的旧车,消费者最多愿意出一个所有旧车的平均价即60元。这样好的旧车的拥有者就不可能在60元时出售自己的旧车,渐渐的较好的旧车就会退出市场。同样的道理渐渐的一般的旧车也会退出市场,于是这个旧车市场就会只剩下最坏的旧车。这就是坏车排挤好车的逆向选择。另外信息不对称也为经济活动中的欺诈、蒙骗提供了条件,其结果是行业不正之风的滋生和消费者利益的损失,在这些情况下,就需要政府担当起应尽的职责,进展必要的信息梳理和行业监管。我国的质量监视局、消费者协会等等都是为了标准市场行为,保护消费者而设立的,弥补了信息不对称给市场带来的低效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分散的市场主体都是从微观的角度,从局部利益出发,按照市场信号调整微观经济量的资源配置,而不可能洞察和顾及国民经济开展全局,从而就有可能造成整个社会生产的非理性状态,并最终会影响经济开展。因此市场本身无法解决经济开展中的有效需求缺乏、通货膨胀等问题。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运用边际消费倾向、投资边际效率、流动性陷阱三个概念论证了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最终会出现有效需求缺乏,产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萨缪尔森也曾经指出“对看不见的手有所了解之后,我们一定不要过分迷恋于市场机制以为它完美无缺、和谐一致,非人力能望其项背。作为看不见的手发挥最正确作用的完全竞争状态是极其罕见的,完全竞争的唯一缺乏之处正如萧伯纳对于基督教所说的那样,只是从来没有被实施过。个体的理性往往会导致集体的非理性,分散的市场决策往往是有效的但又是无序的,资本主义周期性发作的经济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政府对经济进展宏观管理。政府管理的手段主要有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收入政策等等,可以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政策,保障经济的良好运行。九十年代中期我们面对通货膨胀的形势,采取积极的措施成功实现了“软着陆;九十年代末,面对有效需求缺乏的状况,我们采取发行公债、扩大政府支出、降低利率等方法刺激有效需求,实现对经济的成功管理。 市场经济是一个追求效率的经济,但是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收入差异和收入分配不公平。在完全的市场调节下,由于个人拥有资本和运用资本的能力不一样,必然会造成收入差距的拉大,在优胜劣汰中,一局部人成了成功者,一局部人就成了牺牲品。而且,无论是人力资本还是物质资本,其资本收入都具备“马太效用的特征,使穷者越穷,富者越富,任其开展下去就会形成两极分化。因此需要政府对个人收入进展再分配,尽量实现社会的公平。“现在又是政府出来干预的时候了,许多穷人和未受教育的人失业、无家可归、生活无望。解决市场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重新标准市场。11政府应该担当起“经济人道化的使命,因为市场本身没有方法主要到一切结果的平等和公正。政府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政策有社会救济、失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等。我国对下岗工人的补助和政策性优惠、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就是政府运用再分配政策保证社会的公平。 市场经济和传统的方案经济完全不同,政府不能直接参及市场,必须在某些领域“不作为;但是市场本身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的领域正是政府职能所在。政府政策可以弥补市场功能的缺陷,强化市场调节的效果。在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完全的自由放任是缺乏取的,必须将市场调节和政府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推动经济的开展,和社会进步。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正确、充分的发挥政府的作用,这对于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开展和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经济人假设的含义及意义“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私利。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首先当然是最为经典的“经济人假设。其核心内容即自利的理性人。这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人是理性的,在决策行为时总是作出自己认为更好的选择,这样的大白话到了新古典经济学,就转化为“稳定的偏好,并进一步有完备性、传递性、反身性三大性质作为严格的数学根底;其二,人是自利的,在进展经济行为(最重要的,在进展交易时),人是以利己为目标的。以这样的定义,因该说亚当斯密以来以致新古典经济学直至今日,绝大多数经济理论都是在这个假定下展开的。所不同的只是对于其利己目标的不断变化调整,即经济利益最大化到效用最大化的过程。而“经济人的两大要素从一开场就饱受诟病,尤其集中在后者上。著名的“亚当斯密问题即是其一,人们很不能容忍经济理论中自私利己的经济动物就是?道德情操论?中具备着高尚道德的“人。对于这样的责难我们大可以看看亚当-斯密关于交易起源的描述:“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他要到达目的就容易得多了。不管是谁,如果他要及旁人作买卖,他首先就要这样提议。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5利己之心如果是交易经济学的现实之母的根底,那么如果要抛弃它,就只好抛弃经济学。另一方面让我们提到标准对“经济人假设进展衡量,对交易来源的解释证明了其有效性;假设的有效性又是及其简洁性相关的。接近现实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过分追求假设的现实性,只会增加其复杂性,甚至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都列入假设条件,反而影响了假设的有效性。关于这一点,弗里德曼1953举的一个例子很有解释力。他说,一个理论或其“假设不可能是完全“现实主义的。关于麦子市场的一个“完全现实主义的理论,不仅需要包括直接决定麦子的供给及需求的那些情况,而且还需要包括用于交换的现金或信用工具的种类。此外还有:交易者的头发和眼睛的颜色,他的祖先及受教育的程度,他的家庭人数,他家庭成员的特征、祖先、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种植麦子的土壤种类,土壤的物理及化学属性;在生长期内的主要天气情况;种植小麦的农民及最终食用小麦的消费者个人特征,等等,等等,无穷无尽。为到达这样一种真实而作的过分努力,都只会使该理论失去真实有用的作用。从这一点上来说“经济人假定用最精练的的方式得到了最大的解释能力,难能可贵。 至于“经济人假定的种种弊端,即使不看国外,国内以保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口号的论著也有不少极为精彩者,其中对“经济人的批评横贯古今、旁征博引,精彩之极,在这里就不多说了。3、 公共产品的特征、种类P41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不完全具有这两种特征的称为“准公共产品,如公园、电影院等。公共产品的根本特征:一是非竞争性。一局部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例如国防保护了所有公民,其费用以及每一公民从中获得的好处不会因为多生一个小孩或出国一个人而发生变化。二是非排他性。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不让他们享受这一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例如,消除空气中的污染是一项能为人们带来好处的效劳,它使所有人能够生活在新鲜的空气中,要让某些人不能享受到新鲜空气的好处是不可能的。4、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P454、 寻租、设租的概念寻租Rent-seeking ,租,即租金。也就是利润、利益、好处。寻租,即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人类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可以分两类:一类是通过生产性活动增进自己的福利。如企业等经济组织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合法的对利润的追求。另一类是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对利益的寻求。如有的政府部门通过设置一些收费工程,来为本部门谋求好处。有的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个人捞取好处,有的企业出贿赂官员为本企业得到工程、特许权或其它稀缺的经济资源。后者被称为寻租。是一些即得利益者对即得利益的维护和对即得利益进展的再分配的活动。寻租往往使政府的决策或运做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这些行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的。往往成为腐败和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之源。5、 反寻租、设租的思路反寻租策略1调整制度框架,增大寻租本钱,降低寻租的比拟利益,减少可能引起寻租的政府干预如关税、配额、价格上限、价格支持、补贴;2明确界定产权,通过专利、版权等制度保护科技创造者的权益,鼓励企业通过公平竞争获取正常利润;3改变投票、选举和政治决策制度,加强法制,促使公民普遍参及及监视,提高寻租活动的发现概率和惩罚力度,增大寻租本钱。反设租策略1健全法制、强化监视,严惩设租者,建立鼓励性的公务员薪水制度。 2减少官员以公权谋私利的时机。一方面,将政府职能范围限定在最小范围;另一方面,实行公共决策的民主化,限制政府官员的权力,让多数官员参及公共决策,共同决定公共产品的提供。6、 外部性的概念、特点P109+在市场经济中,一个市场主体消费者或者生产者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本钱或者收益,不是由该主体自己来承受,而是由其他主体来承受,这就叫外部性关于外部性的定义,有许多学者曾对它作了探讨。史普博将外部性定义为,“某种外部性是指在两个当事人缺乏任何相关的经济交易的情况下,由一个当事人向另一个当事人所提供的物品束。 美丹尼尔F史普博著:?管制与市场?,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56页。斯蒂格利茨认为,“当个人或厂商的一种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人,却没有给予支付或得到补偿时,就出现了外部性,或“未被市场交易所表达的额外本钱和额外收益称为外部性。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8页、465页。按萨缪尔森的理解,“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当有人被强加了非自愿的本钱或利润时,外部性就会产生。更为准确地说,外部性是一个经济机构对他人福利施加的一种未在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的影响。 美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6版,华夏出版社,1999,第267页,按照一般说法,外部性指的是私人收益及社会收益、私人本钱及社会本钱不一致的现象。这些定义所强调的是商品在两个当事人之间的转移,是在他们之间缺乏任何经济交易的情况下发生的。当你在屋前栽种的花草,对行人产生的赏心悦目的利益,并没有经过市场交易而得到他们支付的价格;当你创造了一种好方法去除外溢出来的原油时,这一好处将为许多未向你付款的人所享用,这产生了外部效应。我们将其称为正外部性。很明显,正外部性是指一种经济行为给外部造成的积极影响,使他人减少本钱,增加收益。当造纸厂排出的生产废水,给下游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损害,也不是经过市场交易而向下游的人们支付了相应的价格;当你向小溪中倒入一桶酸液时,它会将鱼和植物杀死。但你没有向任何人赔偿这场灾难的损失,从而导致了负外部性的产生。负外部性指一种经济行为给外部造成消极影响,导致他人本钱增加,收益下降。正如萨缪尔森所说的,“外部性是无意识的但却是有害的经济行为。8、外部性的矫正P1179、公地悲剧及反公地悲剧“公地悲剧及“反公地悲剧反映的是公共物品问题。“公地悲剧是公共物品过度使用的结果,“反公地悲剧那么是公共物品被闲置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公地悲剧在于产权不清,所以需要明晰产权;“反公地悲剧在于产权支离破碎,故要整合产权。我国的国有企业大都具有“公地特性,注重两种“悲剧的研究,积极寻找有效对策,防止发生在国有企业这块公地上的“悲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公有制好还是私有制好?国有企业民营化是否应当制止?-近几个月来中国在为此剧烈的辩论。这里想从经济学的"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说起,给有关方面提供一点思考和参考一、"公有地的悲剧"-国有、公有体制的缺憾之处?经济学中有所谓"公有地的悲剧"、"公共事物的悲剧"的寓言或曰举例。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学家哈丁教授1986年在科学杂志上曾发表题为?公有地的悲剧?的论文(Science Vol.162 12431968)。说的是,在公有的草地上放羊,放牧人因为增加放养的羊会给他个人带来利益而不断增加羊的数量,但草地的饲养容量是一定的,当羊的总数超过整个草地饲养量时,草地最终会荒芜。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对每一个牧羊人来说,增加放养的羊会给他个人带来利益,而增加羊从而导致过度放牧的损失,那么是由全体放牧人来承当。这种对公有资源使用"所得归己,所损归公"的状况,导致了"公有的东西,总不如私有的让人爱惜"的现象,使对共有资源使用的结局有了悲剧性的一面。二、改制明晰产权,克制所有者、责任人缺位、不明,是补缺之道美国经济史上有一个著名案例:铁丝网的创造,曾经造就了美国西部的繁荣。由于移民和西进,大草原上的人口、牧场越来越多。各个牧场属于不同的牧场主,但牧场之间没有牢靠的栅栏将它们彼此隔开,偷盗牛羊的事件屡屡发生,越界放牧更是家常便饭。哪里的牧草好,那里就成为免费的公用牧场,由于蜂拥而至及过度放牧,一度肥美的草场不久便成为被弃置的荒地。没有建立和保护,只有掠夺性的利用,适宜放牧的草场越来越小。怎么办?牧场主们开场纷纷采用铁丝网把自己的牧场和他人的牧场区分开来。大草原上原本缺少做栅栏的木料,后来火车把木料从远方运来,1867年刺铁丝网也创造了,阻拦畜群的栅栏更加牢靠,而且制作简单、本钱低廉。这样,"公有地的悲剧"渐告终结,美国西部边疆的开拓才得以最终完成。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教授在其著作中,收集了美国经济史上这一著名案例,并由此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使人们进一步清楚的认识到,导致"公有地的悲剧"的重要原因是产权缺失或不明晰。也就是说,为防止这种"公有地的悲剧",一个可选的方法是:不把草地作为公有财产,而把草地作为私有财产分给每一个牧羊人,让他们对"羊"和"草地"都要负责,过度放养导致草地荒芜,后果将自己承当。这样,产权明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说,明晰产权,将共有资源划分到个人,是有效使用资源,防止出现"公地悲剧"的重要方法之一。改制明晰产权,克制所有者、责任人缺位、不明,是补缺之道。三、也要防止出现"反对公有地的悲剧"和其他问题但是,有些公共物品和资源的提供只能靠国家,有些共有资源不可能划分到个人或产权明晰到单位、个人单位头上,可现在又要搞好他们,应该怎么办?有人认为,这方法可以是,大量地减少国有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但凡市场和民营能做的,尽可能转为产权责任明晰的非公有性质。最后,剩下的公有的成分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