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行测常识解题技巧公务员考试资格考试认证教育专区.docx
-
资源ID:35258450
资源大小:201.78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公考行测常识解题技巧公务员考试资格考试认证教育专区.docx
公考行测常识解题技巧常识是公考行测中的另类存在。我在理论课中讲到,常识是属于理论上根本不可能得总分值的题目,这是因为其涉及面太广了,大纲里明确的给出“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有关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的根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根本知识及其运用,这么一看,简直无计可施。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知识都不会如此渊博,不可能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每年关于常识的教材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背诵内容让人应接不暇,然而按照我多年公考的经历,你即使天天拿着那些所谓的教材背诵,到了考试依然没什么卵用,因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学习的方向根本就是错误的!一、常识到底是什么公考的题目,多数通过深入研究题目,思考探索规律,都能够找到适宜的做题方法,但就是这个常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大家是被其字面意思所迷惑。常识,即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应该具备的根本知识,包括生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根本劳作技能、根底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一切基于敬畏自然。百度解释这是我们能够查到的,于是用我们自己的理解就是“日常应该知道的知识,但是常识中各种名著对应作者、法律法规修正年限、体育赛事,甚至连照相机的成像原理都要考!根本就是太细,太专业,根本没法学!于是包括我在内,从来都是觉得常识靠天收,运气最重要,会的就是会,不会就得蒙结果后来就有人公考行测考到了80+,于是我就彻底的沉默了。我算了好长时间,发现常识正确率低于75%,根本上没有80+的希望,这说明这些考到80+的都是通晓所有知识的全能!一个人的知识怎能如此渊博?这不对,这其中有问题!常识靠天收,顶多能考60%,这也是我长期做真题及调查学生做题情况的统计结果,但是有人就是每次都能做到75%以上。带着这种疑问,我再次深入研究历年常识真题,逐渐发现了其中的微妙。也许这只是我一家之言,但其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首先我们看看国考大纲中关于常识的全部介绍: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有关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的根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根本知识及其运用,要求报考者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项。除了对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还要进展“分析、“判断和“推理,这就是重点所在,你需要进展分析和推理。例题:匾额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局部,显示建筑物的性质。以下匾额及建筑物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明镜高悬贡院B万世师表关帝庙C还我河山武侯祠 D正大光明乾清宫答案:D。仔细考察四个选项,你可以依据有关历史常识,判断出A、B、C三个选项的对应关系都不准确,只有D选项中的匾额及建筑物能够对应,故正确答案为D。以上是大纲中的一道例题,极具迷惑性,因为这个解析本来就是迷惑我们的,让我们觉得,要做这道题,必须“依据有关历史常识,判断出A、B、C三个选项的对应关系都不准确,不好意思,我是个文盲,根本不晓得啥是贡院,也不能确定乾清宫是不是挂了“正大光明虽然我去过故宫,但那时二十年前的事情了。这就是国考,连大纲都在忽悠你。特别是大纲的解题思路,说了跟没说一个样,“你可以依据有关历史常识,判断出A、B、C三个选项的对应关系都不准确这简直就是废话!为什么?因为要是解析的太细了,大家就都明白了,就起不到淘汰绝大多数人的目的了。所以我们要再深入一些,找到靠谱的解题方法。其实这个题,就是典型的推理。解析:1、首先看到“A明镜高悬贡院明镜高悬代表什么?镜乃映照,能够正衣冠,照事实,明镜高悬代表公示公开,公平公正,古代是用来放在衙门比喻断案公平公正的。实在不了解的,?琅琊榜?里的“悬镜司总还有点印象吧,其实明镜高悬就是及司法执法有关系的,再看“贡院,这个老夫实在不知,但从字面意思上看,我无论如何也不认为及司法有关系,特别是这个“贡。古代的司法执法都在县衙这种地方,所以这个排除。然而你一看这么多,觉得我简直不可理喻,但你要知道,这是我内心的一系列活动的反映,考试中我判断这个估计5秒内没问题的2、再看“B万世师表关帝庙,万世师表怎么说也跟“师有关系,要么是教师,要么是王师,其实就是说诸葛亮的,不知道也没关系;关帝庙直接就是说关羽的,这个没什么问题。关羽的话,应该跟“师没啥关系,跟“武有关系,所以这个不对应。3、再看“C还我河山武侯祠,这个难一些,还我河山应该是对抗外族侵略,然而武侯很容易理解成岳武穆,于是好端端的诸葛亮武侯就成了岳飞了。三国是内战,称不上“还我河山,但岳飞是抗金,确实是“还我河山,这个地方需要一些历史知识性常识。至于说D,我排除上面三个,这个自然就出来了。 通过这道例题,我引出我对常识做题要点的一些看法:常识是可以靠推理得出答案的,而且大局部是要进展推理的,那么下面进入常识解题技巧的正题。二、常识题目分类讲解常识题多数是推理题,但是有一局部也确实是需要记住的,那么主要分为三类。1、知识型常识题这类题目一般比拟浅显,多是涉及到当年的大政方针或者是热点事件,必须处处留心皆学问。比方说2021年国考,必定有涉及到2021年的大事件,像是“一带一路、“精准扶贫、“两学一做、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奥运会这些肯定要出一道题。比方说2021年国考第1题1.“四个全面是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以下及“四个全面有关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党的十八大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从严治党首次提升到“全面从严的高度答案D是2021年12月发生的,而2021年国考是2021 年11月30日,前后不到一年。2、半知识型常识题这类题目,是选项中设置一些需要知道的知识点,能够加以区分判断,这些知识点对每个人来说不固定,有的人可能知道相关的一句诗词,有的人可能知道其中的历史人物,有的人隐隐约约知道当时的历史背景,然而共同的结果是,能够判断出正确答案。选项一般不算复杂。比方说2021年国考第4题4.以下情形可能发生的是:A.南北朝贵族妇女去佛寺礼佛 C.周武王穿着铁制铠甲伐纣 我判断A正确,是因为有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写南北朝时期的礼佛之风。而B,玉米这个东西不是我国的原生植物;C选项,商周时期是青铜时期,没有铁,这是因为我看过一个电影?铸剑?;D不好判断,因为我是在是文盲,但是总觉得秦朝都生活在生产力低下的社会环境中,放风筝这么悠闲自得的事情,得吃饱了饭闲的蛋疼才有空去玩,所以直接排除了。3、推理型常识题这类题在公考常识中占大多数,也是我们拿分的关键。这类题也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选项判断题,另外一种是题干推理题,分别来说。1选项判断题。这种题题干根本上没内容,内容都在选项之中,然而其特点是:选项看起来都非常的“高冷,貌似很难,但是经不起推敲,稍加推理验证便原形毕露。多数人做这种题都会被第一眼看过去吓到,进而认为自己不会做,没见过,但只要硬着头皮读完,这种题目是很简单的。比方说2021年国考第10题10.以下历史人物及其著名言论对应错误的选项是:穷那么独善其身,达那么兼济天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家之主人为谁?即一国之民是也天变缺乏畏,祖宗缺乏法,人言缺乏恤这个题我看了半天,根本不晓得A C D 这三个选项是谁说的,我只知道B是对应的,但是答案让选“错误的选项是名言警句都听过,但是从来不知道是谁说的,不好意思,恕我没文化。但是,我看到D项这句话非常的激进,应该是改革言论,感觉说这话的人想干的事情一定是想翻天覆地的,然而曾国藩是清朝的大官,做人一向低调稳重,按他的性格是不会说这种话的,正好这几年曾国藩为官研究此起彼伏,也略看过一些,所以就是D了。再比方说2021年20题20.关于导体及其导电原理,以下说法 错误的选项是:A.金属导电,是因为金属中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B.人体导电,是因为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和矿物质C.石墨导电,是因为石墨中含有碳元素D.酸碱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内含有自由离子题目问“错误的,属于物理方面的,早就忘了,所以我没法排除A、D,我觉得在这方面绝大多数同学都比我厉害得多,至少知道“离子、“电子是个什么鬼,反正我物理从高中起就没及格过,让大家见笑了,但是我能轻松做出来。ABD我是不懂了,但是C,因为石墨中含有“碳元素就能导电,这不是胡扯吗?按你的说法,木头也能导电了!所以答案必须是C。就是这么简单,我都会做,大家还凭什么觉得自己不会呢?2题干推理题这种题仍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隐性的,一种是显性的。隐性题干推理。即题干不能用来直接进展推理,而是要转化一下,找出能够推理的核心,然后对应选项。这么说不够直观,同学们可以先思考一下,然后看例题就明白了。比方说2021年国考11题1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及以下哪一观点属于同一学派?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B.天之道,损有余而补缺乏;人之道,那么不然,损缺乏以奉有余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其用战也胜,久那么钝兵挫锐,攻城那么力屈,久暴师那么国用缺乏我们看题干“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看不懂也许学中文的同学,喜欢国学的同学见过,而下面ABCD四项貌似我们上中学的时候有的学过,也忘的差不多了!反正我的古文现在是忘得差不多了,点解?题目是问“以下哪一观点属于同一学派,那么我们对题干这句话稍加理解,就能看出这句话是治国理政的,为何?因为关键词还是能看懂的,“天下,王这几个词说的应该是治国方面的,推理出治国理政,再看下面选项: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这个说的是赏罚,赏罚是法法律;B.天之道,损有余而补缺乏;人之道,那么不然,损缺乏以奉有余 看不懂,但是从字面意思总感觉到是讲天地人和的,跟道法有关;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这个典型的是讲治国理政的,也就是说治理的好了,不用封疆,不用天险,不用兵革暴力,社会自然稳定;D.其用战也胜,久那么钝兵挫锐,攻城那么力屈,久暴师那么国用缺乏 这个是在讲兵法,讲用兵之道。那么答案就一目了然了。做这种题,千万不要试图去找出自哪里,谁的著作,什么学派,或者想着翻译成白话文。只要找到关键词,找到其表达的中心核心意思,稍加推理便可得出答案。只要你不怕它,就能轻松的战胜它。显性题干推理。这类题最有意思,也是我们最喜闻乐见的,类似于简单版的定义推理,也就是题干给你的信息足够丰富,能够直接根据题干中的关键点进展选项推理,是送分题。比方2021年国考第15题15.根据合理的城市规划,图中处最适合建:A.化工厂 B.钢铁厂 C.造纸厂 这题就特别简单了,一个大学毕业生,又不是小学生,根本的常识就能够解决了。看看1这个地方,有居民区,你要是建个化工厂、钢铁厂、造纸厂,都要污染环境,要么污染水,要么污染空气,对居住不利,只有建个民生工程最好,就是自来水厂了。再比方2021国考第17题17.以下哪项不属于古人的林业思想?A.孟春之月,制止伐木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C.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 D.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看看吧,人家说的是“林业思想,林业不就是树木吗?不就是种树砍树吗?只有C,不但没有“林字,连“树、“木这些字都没有,跟林业不搭边。其他的都是言之凿凿的林木相关的言论。再看2021年国考第20题20.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阴凉、潮湿多雨、高温、构造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以下关于热带雨林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热带雨林有春、夏、秋、冬四季 B.热带雨林有春季、夏季两个季节C.热带雨林有雨季、干季两个季节 D.热带雨林没有季节之分,常年都是雨季看吧,题干都告诉你了“阴凉、潮湿多雨、高温、构造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这不就是典型的定义推理吗?仅凭“潮湿多雨这一项就能正确的选出D。有些题目虽然需要推理,但是看着挺吓人的,题干长,形式上仅仅是外表看似挺专业,但是只要把握一个“合理性原那么,还是能够很容易推理出来的。比方2021年国考第11题11. 甲乙两家是邻居,甲家在距乙家地基2米处种有一棵大树。每逢刮大风,风便会将这棵树的一些大树枝刮落到乙家房屋上。乙担忧会损坏房屋,屡次找甲协商,要求甲将树枝砍去一些,被甲拒绝。某日,暴风雨即将降临,乙再次找甲协商却没找到,情急之下自己砍去了一些伸到自家房屋上的树枝。甲回家后要求乙赔偿500元,乙不同意,甲将乙起诉至法院。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狂风暴雨即将降临,乙砍掉一些树枝来防止自己房屋的损害属于紧急避险,因而乙不应承当民事责任B.乙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对甲财产权利的侵害,因为乙为自己的利益未经甲同意就砍掉了一些树枝,因此,乙应当承当赔偿责任C.虽然这棵树属于甲,但因伸到了乙的房顶,这棵树在乙房屋界内的局部应当属于乙,因此,乙砍掉那些树枝是合法的,不应承当民事责任D.乙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对甲财产权利的侵害,因为乙为自己的利益未经甲同意就砍掉了一些树枝。但是乙在砍之前有意愿但无法告知甲,因此可免其局部责任我们一看,我擦,法律题!然而劳资不是学法律的,然而劳资根本不知道这是个什么鬼!而且还这么长,我去你妹的还是蒙一个吧!是否以上?但是请大家硬着头皮先读完题干,读完以后再往下看,解析内容在下一页。思考ing有没有一种想揍甲的冲动?哦,你家的树枝伸到我家院子了,刮风刮掉了砸的是我家的房子,那没方法,我只好等到我家房子被砸了自认倒霉了?你家的树枝伸到我家,怪我咯?这合理吗?典型的乙的做法是将损失降到最小,一个烂树枝和自家的房子那个更重要?一目了然。所以我们认为乙的行为恰当,不应该承当责任,所以排除掉B、D。再看A、C,那么这棵树,到底是属于谁呢?因为树就是一个整体,如果说法律将伸到乙家的房屋范围内的局部规定为乙的财产,这就是搞事情,成心引起矛盾,因为树木这个整体是不能分割的!如果甲说那好,你的局部就给你,我把伸到你家的砍了,砍了树枝就死了,乙要是不同意,甲愤怒了,砍得就可能是人了!法律不会如此愚蠢。所以这棵不可分割的树,应该是完全属于甲的,那么排除C。答案就是A了。所以这道题就用合理性来推断。貌似好长,貌似好专业的法律题,在我们的推理面前还是不堪一击!总结:以上是我常识开窍以后总结出来的做题方法论。虽然只有短短的13页,但却是我做了不下500道常识题并进展统计总结得出来的结论,我自认为有一定的价值。在最后想说一下几点考前须知:1、学习要深入。常识题本身就没有太多的方法技巧,但就这短短的十几页,也是我研究了很长时间的结果,我觉得虽然浅显,但是也需要反复看,逐字逐句的看,深入理解。如果你觉得理解了90%就够了,有这么一句话行百里者,半于九十。2、要做到学以致用。方法有了,但这个方法不是你创造研究出来的,那么拿来主义未免会画虎类犬。解决的方法是:多进展实践思考,多用理论去指导自己做题,每天固定的做30道公考的常识真题必须是国考、省考的真题,模拟题绝对不要做,并对每道题进展分类、推理、研究,相信一周内就能够融会贯穿。3、要学会创新。人非圣贤,这些理论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这个方法也不是完美的,也不能保证你做到100%正确,然而公考就是这种残酷的考试,能多拿0.5分都可能压倒竞争对手,所以要永不满足,即使你掌握了我的方法,你提升了常识的成绩,从而提升了行测的成绩,但是就完全解决问题了吗?未必。所以还需要你更加深入的去研究方法论,补充完善解题技巧,实现方法上的创新。一旦你能够研究出绝大多数人都没见过的有效方法,那么一个足矣让你傲视群雄的成绩必然就是回报了。 天道酬勤 2021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