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教学设计四.docx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四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特性化行为”,书读好了,就能变成自己的语言。怎样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小故事蕴含的大道理”呢?老师要让语文课程富有创新活力,通过不同方法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潜移默化的培育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2语文教学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建前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并学习正确的运用语言。并注意引导学生想象,培育学生创建思维实力。 二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 鹬蚌相争讲的是河蚌刚刚张开蚌壳晒太阳,一只鹬望见了,就用嘴啄住了它的肉,蚌紧紧夹住了鹬的嘴。它们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愿放开谁,结果一起被渔人捉去了。这则寓言生动地说明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 2学生状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肯定的阅读实力,能够读懂故事内容,而且对寓言有很大的爱好,如此浅显易懂的故事从语言和情节的理解上来说,对他们都不是难事。但是,他们的理解实力与领悟实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假如想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就能真正理解简洁的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也并非易事。 3技术打算:多媒体课件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学生事先查找鹬和蚌的相关资料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学习活动,理解重点词语,并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2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3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绽开想象表演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爱好(出示鹬和蚌的图片)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了解鹬和蚌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就鹬和蚌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两方面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鹬和蚌的图片,了解两种动物的外形特点,沟通课外资料,了解鹬和蚌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这给了他们直观感性的体验,读书时就能带着这样的形象走进故事中去,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3谈话:这节课我们就学习鹬蚌相争的故事。 (二)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寓意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读一读:鹬蚌相争毫不示弱啄夹 啄、夹各是什么意思? 3再读课文,思索: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请学生按提示说一说: 河蚌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 (课件逐步呈现每一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整体感知。接着请学生说一说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提高学生的概括,表达实力。 二)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思索:(1)鹬和蚌为什么会争斗起来呢? (2)它们是怎么争斗的呢? (指答读文) 2展示课件:鹬蚌相争时的对话内容的文字片 3指导学生朗读 (1)问:鹬被蚌紧紧夹住了,假如你就是这只鹬,你会怎么想? 追问:你要是这只鹬,你会怎么生气地说? 感悟,有语气朗读 (2)问:鹬这样生气,蚌胆怯吗?它表现得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 (毫不示弱) (3)帮助学生理解“毫不示弱” 提问:“毫不示弱”你怎么理解? (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师小结:“毫不示弱”表示一点儿不比对方弱。) 设计意图:实现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的目标,为造句做打算。 (4)指导造句 “毫不示弱”用到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呢? 试着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5)指导:你要是这只蚌,你会怎么毫不示弱地说? (6)分角色朗读,同桌互读。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读出鹬“生气”和蚌“毫不示弱”的不同语气,使他们初步体会双方“互不相让”的看法。 4鹬和蚌谁也不愿放开谁,谁也不愿让着谁,双方互不相让,结果怎样呢?(被渔夫捉去了。) 5请学生戴上鹬和蚌的头饰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再现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好;课本剧表演,激发学生的创建才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鹬和蚌此时的心情,为揭示寓意做铺垫。 三)回来整体,揭示寓意。 1.展示课件:鹬蚌相争的完整动画片。 设计意图: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在学生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对故事有个完整的了解。 2指名分角色朗读全文,请学生思索:鹬和蚌为什么会一起被渔夫捉去了?你认为鹬和蚌怎样做就可以不被渔夫捉去? 3探讨: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利用动画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朗读全文,使学生的相识与课堂教学具有完整性。最终揭示出寓意,懂得相互谦让的重要性。 (三)练习 同桌相互演一演“鹬蚌相争”的故事。 (四)小结:学完课文,谈谈体会。 (五)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 鹬啄(生气) 互不相让>被捉 蚌夹(毫不示弱)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我理解了()等词语的意思。评价要点:啄夹毫不示弱互不相让等词意的理解 2我会用“毫不示弱”说一句意思完整的话。 3我能讲解并描述故事的内容,知道了鹬和蚌一起被渔夫捉去是因为()。 4通过学习我知道“鹬蚌相争”的故事告知了我们()的道理。 注:每项评价内容都分为“优秀良好达标”三个等级。 (二)老师教学效果评价 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利用表演课本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忱,同时指导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培育语感;在读中逐步理解寓意,懂得道理;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实现简简洁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境界。 六本节课设计亮点: 鹬蚌相争是一篇寓言故事,它用一个小故事生动地说明白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的道理。故事虽小,道理深刻。我认为自己在此次教学设计中以下两方面做得不错: 1.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教学内容声情并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情,全身心地参加学习过程,使他们乐在其中,学得自主、有效。 2.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研读,调动学生的认知、想象和情感,细细揣摩、体会,不断深化对文本主题的相识,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一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相识11个字和一个多音字“燕”,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3、能讲解并描述“鹬蚌相争”的故事。 4、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相识11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了解故事内容,并懂得成语背后的含义。 教学打算: 1、生字词语卡片。 2、鹬蚌的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肯定又知道了很多成语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讲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主汇报积累的成语故事。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相识“鹬、蚌”两个字。老师出示图片,介绍鹬和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画出不相识的字。 2、学生在小组内轮番读课文,并沟通识字方法。 3、老师检查识字状况,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开火车。 摆脱赵国燕国罢兵懒洋洋劝告夹住 鹬蚌相争毫不示弱鱼翁占便宜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全班沟通识字方法。 7、指名朗读课文,评一评,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三、学习会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 3、学生识记生字,视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写这些字才好看呢? 4、说说你的发觉。 5、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范写。 6、学生练写,老师个别指导。 7、书写评价。 作业: 1、读课文。 2、写字。 其次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二、听故事,了解课文内容 1、听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 2、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你又有什么收获。 3、提出你心中的疑问,全班沟通。 三、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2)出示插图:学生视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3)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副图的情景呢?指名读一读。 (4)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动词,画上“”。 (5)出示小黑板: 河滩上有一只蚌,它舒适地()了蚌壳结果把鹬的长嘴()了。 (6)哪一个词写出了蚌收拢蚌壳速度特别快速呢?你能用“赶忙”说一句话吗? (7)指导朗读。 (8)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的读呢? (9)同桌间相互朗读,读后全班汇报朗读,分男女竞赛读课文。 (10)鹬蚌相争谁输谁赢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鱼翁非常轻松的抓住它们俩呢? (毫不费劲) 分组探讨:鱼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鹬蚌它们听后又会说些什么呢? 全班反馈。 (11)齐读课文3、4、5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组说说故事。 4、指名说故事。 5、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6、学生自由发言,老师讲解。 7、学习课文1、2、7、8自然段。 8、默读这一部分,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反馈。 四、拓展 你现在明白了“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学生自由回答。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齐读课文。 作业: 1、读课文。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二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4个以上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能讲解并描述这个成语故事,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解并描述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动画片。(课件出示鹊蚌相争的动画片,学生观看。) 2.学生思索:看了这段动画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还想知道些什么?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轻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自学生字。 2.出示会认字字卡,指名认读。组词。 3.同桌探讨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三、精读课文。 1.读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自然段讲了鹊蚌相争这个故事?(3-6自然段) 2.精读3-6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认为有意思的地方画上“一”,不理解的词句旁画个“?”。 (2)学生汇报。 (3)故事发生的缘由是什么? (4)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想想这一个自然段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这一段有许多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配上相应的动作吗? 学生汇报。 老师指导朗读。 (5)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请同学们找出写鹊和蚌争辩的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并评一评同桌读得怎么样?练一练争取让自己读得更好。 自己读读第4-6自然段,想想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同桌探讨探讨,还是弄不懂就作个记号,待会儿提出来,大家解决。(理解:摆脱、毫不示弱、相持不下、毫不费劲等。) (6)学生汇报。 (7)齐读第3-6自然段。 (8)试试看,自己能绘声绘色地把鹊蚌相争讲给大家昕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这篇课文还藏着一个故事,聪慧的孩子们快找一找吧!(1、2、7、8自然段) 4.请想读的同学自由地读读第1、2、7、8自然段,想想故事里都讲了什么?比比谁说得最棒! 5.你知道苏代为什么要对赵王讲这个故事吗? 四、拓展延长,联系实际。 1.自由读读全文,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生活中你见过类似鹊蚌相争的事情吗?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五 鹬蚌相争 教学目标: 1、知道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2、能通过探讨解决问题。 3、能自编自演课本剧。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重点目标:知道寓言所讲的故事。 难点目标: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爱猜谜语吗?今日,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谜语。不过,这是几个画谜。仔细地看,从每一张图中都能猜出一个成语来呢!(课件出示图画:滴水穿石、藕断丝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生猜。) 呀,都猜对了!瞧,电脑博士嘉奖我们一本书作为奖品。(课件出示一本书。)仔细看,你发觉了什么?(“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 聪慧的孩子们,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 那你知道学习寓言要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先学故事,再学道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 二、实施目标: (一)、初读。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相互听一听,他读的正确吗? 3、读词: 鹬 “鹬”是一个生字,而且特别不好记,不好写,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呀?(指名说)从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就能知道,“鹬”是一种,瞧,(出示图),所以它是鸟字旁。相识了,也记住了。能在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一个吗?别焦急,先视察一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的这个字。信任你能比老师写得好!(实物投影展示两个。) 蚌从这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图,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 啄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 夹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 能把这四个词都用上,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别焦急,先快速地把课文阅读一下。(鹬啄蚌,蚌夹鹬。) 过度:鹬和蚌之间又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 (二)、读故事 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鹬和蚌的话应当怎样读呀? 2、同桌试着读一读。 3、指一组读。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再指一组读,评读。 4、同桌再练着读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再指读。评价:从你的表情、动作老师看出来了男女生读。 5、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行让谁,结果怎样? 6、把这则寓言再完整地读一读,留意读出语气。 (三)、明道理 1、问:谁还想读?谁这只鹬?你就是这只鹬,你就是这个蚌。老师给你们旁白。其他同学,咱们要看动画片喽! 2、问:你们笑什么呢?(指名34人。) 3、动画片挺好看的,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自己演一演?四人一组自编自演。看那组分工快,合作的好! 4、指1组演。(要有所拓展,让渔夫说句话。)其他同学思索:你想对他们谁说些什么?(指导:光指责他们也不行呀,还应当告知他们错在哪。)师对鹬和蚌:听了他们的提示,你想说些什么呀? 4、出示图:假如,鹬和蚌从渔夫那里逃了出来,有一天,鹬和蚌又相见了,他们之间会怎样说?渔夫又来了,他们又会怎么做? 5、看来他们也明白了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再读这个小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 (四)、延长 1、这个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这是原文,读一读吧!出示原文读一读。 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许多,如:自相冲突、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三、总结: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爱好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懂得会更多。 四、作业:续写鹬蚌相争 29鹬蚌相争 教学设计 1.会认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4个以上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能讲解并描述这个成语故事,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解并描述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动画片。(课件出示鹬蚌相争的动画片,学生观看。) 2.学生思索:看了这段动画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还想知道些什么?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轻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自学生字。 2.出示会认字字卡,指名认读。组词。 3.同桌探讨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三、精读课文。 1.读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自然段讲了鹬蚌相争这个故事? (36自然段) 2.精读36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认为有意思的地方画上“”,不理解的词句旁画个“?”。 (2)学生汇报。 (3)故事发生的缘由是什么? (4)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想想这一个自然段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这一段有许多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配上相应的动作吗? 学生汇报。 老师指导朗读。 (5)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请同学们找出写鹬和蚌争辩的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并评一评同桌读得怎么样?练一练争取让自己读得更好。 自己读读第46自然段,想想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同桌探讨探讨,还是弄不懂就作个记号,待会儿提出来,大家解决。(理解:摆脱、毫不示弱、相持不下、毫不费劲等。) (6)学生汇报。 (7)齐读第36自然段。 (8)试试看,自己能绘声绘色地把鹬蚌相争讲给大家听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这篇课文还藏着一个故事,聪慧的孩子们快找一找吧!(1、2、7、8自然段) 4.请想读的同学自由地读读第1、2、7、8自然段,想想故事里都讲了什么?比比谁说得最棒! 5.你知道苏代为什么要对赵王讲这个故事吗? 四、拓展延长,联系实际。 1.自由读读全文,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生活中你见过类似鹬蚌相争的事情吗?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一读这些词语。 劝告懒洋洋鹬蚌相争相持不下毫不示弱 啄张开收拢露出毫不费劲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鹬蚌相争这篇课文,谁能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听。 3.齐读全文。 4.其实像这样好玩的成语故事还有许多,有爱好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到成语故事的网站去看一看。 二、学习会写字,记忆字形。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视察字形有什么特点,找一找哪些字已经会了,哪些字简单写错,再依据不怜悯况分别处理。 (1)易写错的字: “候”字不要掉了中间一竖写成了“侯”。 “夹”字不要写成了“来”字。 “占”字的上面不要写成了“十”。 (2)左右结构的字有:攻、劝、洋、脱、候、理。 要先让学生去视察字形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再引导学生视察重点笔画在什么位置,为写好字打基础。最终再依据构字方法进行字形的记忆。 “洋”是形声字,左表形(海洋,有水才能有洋),右表声。 三、练习写字。 1.先描写课本中的生字。 2.在写字本上写偏旁和生字。 3.评一评,看看哪一个字写得好,哪一个字写得不好,为什么? 4.接着练习写字,争取把后边的字写得更好。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三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三 一、第一自然段 1、出示(这是一只河蚌)板:河蚌读 (它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演:张壳出示:太阳 问:被暖暖的太阳照着,河蚌会有怎样一番感觉呢? 或许它会说什么?谁来做做河蚌?沟通 (可这时,来了只鹬)出示板:鹬读 (它望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问:鹬?河蚌?分别想什么?(也可加语言)也来说一说 (河蚌连忙把壳儿合上)演:合壳(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问:这时候的河蚌(速度、力度心里如何) 2、这是故事的起因,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录音(提示:留意,听细致了) 3、打开书本,看这部分内容,先自由读,要求试着复述 4、学生试讲(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大声点) 评价:提点看法,优点也行 二、其次、三自然段 过渡:鹬和蚌之间的这场争斗,会如何发展? 请看二、三两小节鹬蚌之间的一段对话。 1、自由读 2、简洁说说故事如何发展?(相互争持) 3、这一段写得特别生动,再请同学读。提示:加表情 (动脑,怎么读,才有味道) 请大家仔细听,最好能在脑海中出现鹬蚌相争的画面 4、说说此时鹬蚌之间的局势? (威逼、毫不示弱、和意洋洋、相持、力气相当、互不相让)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两人协作分角色朗读 (前后、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6、请一对搭裆分角色读,为了体现故事的完整性,再请一位同学做旁白 (可喊暂停提示:留意语气,表情,要进入情境) 7、评价 8、课后也可通过表演,复述故事 三、第四自然段 过渡:鹬蚌相互争持,所导致的后果会是什么呢? 1、录音范读 2、回答:鹬蚌双方力倦神疲 板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3、揭示寓意:这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四、总结 1、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些什么? 2、沟通 五、发挥想象 1、鹬和蚌被渔夫抓住后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2、沟通(或可先同桌探讨) 六、小练笔 鹬蚌相争教学札记 始终以来,古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学生而言,古文时空跨度太大,对故事的历史背景了解甚少,且古文深懊、难懂,远不如白话文易懂。因此,在学生的印象中,古文教学课枯燥、乏味,爱好索然。而对于第一次接触古文的小学六级学生来说,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古文的爱好、教给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尤为重要。 鹬蚌相争教学后,自我感觉在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教学设计留意切合学生实际。 学生学习接触古文,对文言文的学问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的一开头,老师化难为易,创设情景,激发爱好(出示鹬和蚌的图片)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了解鹬和蚌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据题质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爱好。教学中,依据本堂课的须要疏理出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留意朗读的指导。 特级老师于漪提出: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概,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法宝,古文教学更是不行忽视。我是这样做的: 1读准字音。 古文中有很多生僻字、异读字,假如不刚好扫除这些障碍,将会对学生理解古文意思、领悟内涵造成肯定的困难。学生只有在读准难读字的字音后,才能把文章读得字正腔圆。在初读这一环节,老师先让学生自读寓言,提出读准字音,读通寓言的自读要求。之后,在检查学生自读状况这一环节,又特别留意发觉学生的读音错误,并刚好订正。 2读出语气。 古文教学假如单纯地讲解古文意思,不但学生不易听懂,反而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效果适得其反。新课程改革提倡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育语感。古文教学尤需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第一句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是故事的起因,比较难理解。老师从方字入手,通过师生对比的朗读,让学生体会鹬和蚌的动作特别快速、灵敏。其次、三句鹬曰:今日不雨,时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是故事的经过,老师主要采纳的是分角色读的方法。老师扮演鹬,抽一名学生扮演蚌,连读三遍,老师(鹬)越读越快,学生(蚌)也越读越快,争得不行开交,下面的学生大笑,都想来争一争。接着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学生在自悟自得的朗读中体会到了何为争,如何争,争出了效果,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感受到了朗读的乐趣,充分展示了以读促悟的理念,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这堂也有须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1、要接着重视教给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应当教会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让他们在今后的古文学习中有法可循,并逐步形成一种学习实力。 2、学生接触古文,应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讲寓言故事,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古文的字面意思上,这是初学古文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可能对课文有更深的感悟。 3、朗读的深度不够。虽然贺老师已经留意到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但还需在学生讲清古文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出味。要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有节奏地读,有韵味地读,读出感悟,读出深意。 【案例】教学鹬蚌相争 【案例】教学鹬蚌相争 在教学鹬蚌相争时,有学生提出“鹬的嘴正被蚌夹着呢,怎么可能说话呀?”面对这些课堂教学的“生成”,我们一般有几个经典的对策:1、“大家就这个问题小组探讨探讨。”2、“同学们一起动动脑子来改改教材,再动手给编辑叔叔写封信,如何?”3、“同学们说的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资料”,“请教自然老师去”,“设法弄只蚌来自己视察” 【评析】 这堂课上,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跑了题”,老师从教学层面意识到这是一个生成性资源,并借此上出了“无法预约的精彩”。只惋惜,对于寓言本身,我们却没有真正地作进一步的相识,后面的改写与写信,当然使教学活动“出彩”,同时却牺牲了寓言本身的精彩也就是说,师生从寓言中抽身而出,转而去追寻寓言以外的东西了。毫不客气地说,在这里,“生成”仅仅是“预设”的反义词,“精彩”也是一场“闹剧”罢了。 儿童文学类课文中的“不合生活常理的错误”须要从文学作品内部结构本身来思索,否则,灰姑娘、小王子等不朽的经典必将遭遇灭顶之灾了。我们须要超越“错误”本身,从整个作品的意义层面来对待错误。 鹬蚌相争出自战国策,是“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时虚构的一个故事。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需让自己和学生借助于个人最原始的阅历去理解寓言的意义。必需从自己个人的体验动身,用已经储备的生活阅历与理解实力,帮助我们再次创建性地领悟这个寓言的意义。所以,“鹬的嘴正被蚌夹着呢,怎么可能说话呀?”的问题,其实并未涉及对寓意的真正理解。这是一个理解之外的“伪问题”。当然,假如我们借此来理解寓言、童话的一些特点,明白虚构中的错误并不阻碍对意义的创建性理解,它也是有着主动的意义的。 但照案例中那样借题发挥,那就走上了一条远离“理解文本意义”的道路。当然,站在语文教学层面而言,这一做法还是可取的。从长远的教学目标来讲,写信、沟通观点都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但不能因此就认为,这是一堂精彩的寓言教学课,因为它没有对寓言进行阐释。 鹬蚌相争教学实录 鹬蚌相争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学生做“快速抢答”嬉戏(猜出图上寓言故事的名字: (1)自相冲突(告知我们什么?) (2)掩耳盗铃(看谁能告知我们它的道理。) (3)郑人买履(什么意思?这是我们刚刚学习过的。) 生:告知我们做事要动脑筋。 师:这些道理你们都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课文中. 师:课文中的故事里。寓言就是通过故事告知我们一个道理。 二、学习课文 齐读课题:鹬蚌相争 师:要留意“蚌”这个字怎么写,师板书“蚌”字,在田格中写,边写边讲要领。“第三横最长,要感谢谁给它留出了位置?”(生:虫) 师:你们想不想写一写?要留意“虫”字旁写在左边偏上的位置。要留意写字的姿态。 学生在作业纸上写“蚌”字。 再读课题。 试着讲一讲这个寓言故事的意思。 生:相互争吵,谁也不让谁。 师:你们见过鹬吗?(看图片) 师:蚌生活在哪儿? 生:生活在河里。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课文中的“河蚌”一词。 师:你们真聪慧,能联系课文中的词语来理解。 把课文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读文。 两个伙伴相互读一读、评一评。 师:谁能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文。 生1读。(师打出课件全文。) 生:“谁”字读成“谁”了。 师:两个字音都可以。 师:鹬和蚌相争,结果怎么样了? 生:一起被鱼翁捉去了。(师板书:一起被捉) 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它们俩为什么不放开? 生:它们俩为什么一起被渔翁捉走了呢? 师:你们都会用“为什么”来提问,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鹬和蚌是怎么争的,一起来标画下来吧! 学生默读,标画有关句子。 指名汇报。 生: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愿放开。一个渔夫走来了,就把他们一起捉去了。 师:这是他们怎么争的语句吗? 生:第一句是,其次句是结果。 生:“你今日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 师:他找的是完整句吗? 生:不是。 师:画句要画完整,大家帮他补充出来。 生:鹬生气了,说:“今日”河蚌毫不示弱活活地饿死。 指名学生读。 师:你从哪儿听出它们在争? 生:从“今日”和“明天”听出来的。 师:只是今日不放,明天不放吗?那后天呢?这是什么意思呀?恒久不放,直到对方被干死、饿死! 指名再读一读。 自由地再读一读。 师:谁有不同的读法吗?也能读出它们各不相让。 生读。 生评:她在每个“不”字那里读得重。 师:你听出什么了? 生:谁也不放开谁。 师:谁都不服谁。(师板书:毫不示弱) 生:我想再创建一种读法。(生读。强调“干死”和“饿死”) 师:它们相互之间都想争出个什么来? 生:用生命在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