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6《盼》人教.docx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6盼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6盼人教(部编版)16盼导学案设计课题盼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会写“袖、篷”等12个字,会写“斗篷、情况”等13个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作者围绕“盼”写了哪些事例;理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3 .学习通过事例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教学重难点1 .把握全文感情主线,理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2 .体会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课前准备1 .课文朗读,小说盼原文及心理描写相关资料。(教师)2 .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词含义。(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牛活动教学提示一、比照引入,激 发兴趣(用时:5 分钟)1 .巧妙提问,了解学生态度。2 .比照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3 .布置阅读任务。1 .表达自己对雨天的态度。2 .迫切地想知道课文内容,。激发阅读兴趣。3 .带着问题阅读课文。1 .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不做 正误判断。2 .可以变换问题和方式, 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C二、突破字词,扫 清障碍(用时:10 分钟)1 .挑选本课生字词,检查学生课 前预习情况。2 .检查学生读音情况,及时纠 正读错的字音。比方“瓦”字在 本课读Wd,不要读成WQo 3.教师进行生字书写指导。4 帮助学牛珂解木评牛词Q1 .课堂进行生字词书写。2 .以小组为单位朗读,看谁 读得又清楚又准确。3 .认真观察,随后进行书写训 练。4 .注意识记本课生词。1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 相机进行生字指导。2 .教师示范书写时,重点 提醒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 要求学生掌握生字结构特点。三、粗读课文,弄 清原委(用时:12 分钟)1 .布置朗读任务:全文一共描写 了几件事?2 .直接点明“盼”是全文的感 情基调。3,多媒体展示盼原文,提问: 为什么主人公收到妈妈送的雨衣 那/W奋?1 .快速阅读,然后讨论:全文 一共写了几件事?2 .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全 文是围绕“盼”来写的。3 .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盼 原文第1、2自然段,试图进一1 .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 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2 .对于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 问题,教师可以先给出答案, 再逐步引导解决。3 .引入原文是为了更好地理 /不'A过冬屏开£洋泮四、拓展阅读,加 深理解(用时:10 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主人公收 到妈妈送的雨衣那么兴奋。2 .结合学生们的发言适时总结: 因为有了雨衣就不必再躲在教室 里不敢出去了。"、J jA*1 .讨论:根据自己对原文的理 解回答,认真听取别的同学的 意见,补充自己的见解.。2 .边听老师总结边思考,进 一步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加深1 .教师提问尽量环环相扣, 不要一次性把问题都抛给学 生。2 .教师总结时能借用学生发 言的尽量用,这对学生本身 也是i种鼓励。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6盼人教(部编版)五、结合课文,布 置作业(用时:3 分钟)1 .结合本课字词设计书写生字 词,并用重点词语造句。2 .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思考题, 为下节课做好铺垫。1 .按要求完成作业。2 .认真思考,预习下节课的内 谷。1 .书写作业可以在教室学习 园地里展示,这样更能激励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2 .思考题难度不要太大,尽 量选择下节课刚开始要解决 的问题设置。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问题切入,导 入新课(用时:5 分钟)1 .问题切入:结合上节课作业内 容,让学生说说课文里的哪些语 句说明“我”非常兴奋。2 .导入新课:由学生们的回答, 引领学生一起探究文章的感情主 线。1 .积极发言:围绕“兴奋”找 出课文中描述主人公动作的词 语。2 .思考:“兴奋”和“盼” 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因为收到雨衣感到兴奋, 从而迫切盼望着雨天的至|来C 1也可以变换问题角度, 比方从课文中“立刻抖开雨 衣就往身上穿,走来走去, 戴上雨帽,抖抖袖子”等动 作上可以看出主人公内心是 怎样的?一、研读课文,把 握主线(用时:20 分钟)1 .第一局部(第1、2自然段): (1)设置场景,引导学生和主人公 进行比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引导学生抓住“直到 才”这一关键句子分析主人 公内心的兴奋。2 .第二局部(第317自然段): (1)引导学生学习第3自然段。 课文中一开始就提到“我开始盼 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 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 成满天星斗”。在这里,作者用“可是” 一词说明了什么?于是“我”每天放学就有了什 么想法?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想 法?(2)引导学生学习第415自然 段。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部 分,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这一局部有没有描写主人公心 理的句子?课堂讨论:主人公为什么会觉 得“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 ,最美的事” ? “我嘟嚷着,心学习第一局部。(1)通过和自身比照,体会主人 公当时的心情。(2)想象当时的场景,进一步理 解主人公内心的兴奋劲儿。(“直到才”从一个 侧面反映出主人公很投入地试 穿着雨衣,根本忘记了室内的 温度。)2.学习第二局部。(1) 交流第3自然段:“可是” 一词,说明和“我”盼着变天的愿望恰恰相 反。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 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 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因为天空长了云彩才能下 雨,我才有机会穿上雨衣。(2)学习第415自然段:在朗读时要揣摩角色心理, 注意朗读语气的变化。“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 界上最美的事呢!”“我嘟嚷 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5 n眼呢?"1 .这一局部可以充分运用体 验式教学。通过设置场景让 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主人公 当时的心情,可以有效提高 学习效果。2 .抓住动作描写和心理描 写,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变 化,能有助于学生掌握全文 的感情主线。3 .分角色朗读,通过必要的 朗读指导,充分调动学生情 绪,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准确 体会主人公的心态。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6盼人教(部编版)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 呢? ”表达了主人公一种什么心 情?(3)组织学生学习第16、17自然 段。用一个词语概括第16自然段 主人公的心情。讨论:为什么主人公觉得“雨 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 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3.第二局部(第18-21自然段): 引导学生学习第1821自然段。 (1)为什么主人公觉得雨点儿是 “甜丝丝”的?(2)写作指导:学习作者运用各种 描写手段刻画人物的方法。积极发言:结合课文中描述 的情境,体会当时主人公的心 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3)学习第16、17自然段: 担忧。展开想象:主人公自己穿上 雨衣站在街上,雨点儿打在雨 衣上水珠四溅,那种快乐的心 情比看见珍珠玛瑙还要高兴。3.学习第三局部。(1)因为主人公终于盼来了雨, 内心非常激动和喜悦,所以觉 得雨点儿落到嘴里也是“甜丝 丝”的。(2)练习:试着写一段话,运用 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C 1.4.小练笔:在课上可采用 “说一说”的方式,课后再 进行“写一写”的练习。三、概括主线,升 华主题(用时:10 分钟)1 .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课文每 一局部主人公的心情。2 .升华主题:从全文的感情脉 纥由份.启份堂毋申、老.交流明确:第一局部一一兴奋;第二局部一一吩望、急迫、担心;第三局部一一喜悦。2 认直思考学生发言不必要求简 洁,只要能表达出主人公的 心情即可,如果个别地方表 达不准确教师再做引导,不 必深入分析。四、布置作业(用 时:5分钟)1 .课后思考题。2 .课后阅读盼原文,说说当 “我”终于穿上雨衣后又发生了哪此故事u认真完成作业。两个作业兼顾了课内和 课外,可以有所侧重。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