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复习要点:地球和地图.docx

    • 资源ID:35263803       资源大小:26.59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复习要点:地球和地图.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复习要点:地球和地图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难点归纳:地球和地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难点归纳:地球和地图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一、地球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8万里,讲的就是地球的赤道周长)读懂七年级上册P16图2-5,用图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形态: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用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1、登高可以望远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胜利4、月食现象3、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看到整个船身。2、经线(度)、纬线(度)特点及经纬网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以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仪的圆圈要求能在图上判读圆弧状况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每条纬线组成纬线圈长度全部等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渐渐缩小为零同度数的纬线,长度相等。纬度越大。纬线圈越小。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要求能在经纬网地图中应用列表比较经度与纬度的区分:经度纬度实力要求度数起点线本初子午线(00经线)赤道1、能在经纬网地图中读出经纬度。2、推断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度的划分。3、依据纬度判定五带度数划分东经001800西经001800北纬00900南纬00900度数改变以本初子午线为界,越向东,东经度数越大;越向西,西经度数越大。以赤道为界,越向北,北纬度数越大;越向南,南纬度度数越大。代号东经:E西经:W北纬:N南纬:S半球划分200W、160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判定的技巧:A、东西半球判定:小东大西B、南北半球判定: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C、低、中、高纬度的判定:小于300为低纬、纬度值为300-600为中纬、大于600为高纬D、纬度判定五带:纬度小于23.50为热带、纬度大于66.50为寒带,北纬北寒带,南纬南寒带、纬度值为23.5066.50为温带,北纬北温带,南纬南温带3、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自转的比较:地球运动绕什么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24小时)昼夜交替(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的改变五带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改变,昼夜的长短改变)二分二至日比较: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日期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北回来线赤道南回来线北半球昼夜长短昼夜等长白昼最长黑夜最短(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昼夜等长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昼长夜长)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五带的比较:名称气候特征地理现象热带终年燥热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温带四季改变显著既无极昼、极夜现象,也无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二、地图:(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比例尺:比例尺二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留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100大于1:1000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1:100000线段式:01千米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具体: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方向: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平行移动指向标)B、有经纬网的地图:依据经纬网判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C、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依据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二)、等高线地形图: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地形部位1、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2、地形图的判读(七上P16)识别地形部位:要求依据等高线特征,判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悬崖。A、等高线弯曲部位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反之向低处凸出为山脊;B、等高线重叠为悬崖;C、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D、闭合圈状的等高线中,数值表现为内高外低的是山顶,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一般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水域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学问复习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学问复习要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形态: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P3_图1.2) 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P5_图1.7) 形态 长度 指示的方向 纬线 圆圈 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东西方向 经线 半圆 长度都相等 南北方向 3.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来表示。(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P6_图1.1)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推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P6_图1.10)5.特别经线:(P67_图1.10和1.13)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界线。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6.特别的纬线:(P6_图1.11;P12_图1.12)赤道(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五带的分界线:23.5°N、23.5°S、66.5°N、66.5°S; 纬线低、中、高纬的分界线:0°30°60°90°极点:90°7.地球的运动:(P9_图1.15)(P11_图1.19) 运动类型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 自西向东 一天 昼夜交替现象,时间差异 地球公转 自西向东 一年 季节改变、昼夜长短改变 8.五带划分:(P12_图1.20) 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五带: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9.地球公转中的四个节气:(P11_图1.19) 节气 发生时间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昼夜分布状况 春分日 3月20或21日 赤道 各地昼夜相等 夏至日 6月21或22日 北回来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日 9月22或23日 赤道 各地昼夜相等 冬至日 12月22或23日 南回来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10.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P13_图1.22) 11.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 文字式 线段式 1/4000000或1:4000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40千米 1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地图比较 比例尺大小比较 比例尺与所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图幅相同) 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如:1/1001/10000 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具体;比例尺越小,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13.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三种(P13_图1.22)(P14_图1.23) 一般定位 指向标定位 经纬网定位 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恒久指向北方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4.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P14_图1.24) 15.高度的计算方法:(P16_图1.29) 地面高度的 基本表示方法 概念 海拔(米) 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米) 地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6.地形剖面图: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17.地形的表示方法: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常用)、地形的剖面图。 18.能依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地局部地形:例如:山顶、山脊、山谷、鞍部、悬崖。(P16_图1.29) 其次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海洋与陆地的比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大洲:(P29_图2.6) (共七个大洲)面积最大的是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全部在北半球 全部在南半球 东半球的主要大洲 西半球的主要大洲 欧洲、北美洲 南极洲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 北美洲、南美洲 3.主要洲界: 亚洲和欧洲 亚洲和非洲 南北美洲 亚洲和北美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 苏伊士运输河 巴拿马运输河 白令海峡 4.大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由大到小:太大印北) 全部在东半球 全部在北半球 跨经度最广的 跨南北半球 印度洋 北冰洋 北冰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在右图中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5.海陆变迁的缘由: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6.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是由六大板块组成的;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P37_图2.19) 7.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仍在上升?(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对运动,二者相互挤压,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而且这种运动仍在接着,所以,珠穆朗玛峰仍在上升。)(P39_图2.22)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1.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2.气温的改变:气温的日改变: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年改变:北半球大陆上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海洋上8月气温最高,2月气温最低。 气温较差: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好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3.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P53_图3.17) 影响因素 气温分布特征 纬度因素 世界气温从低纬向两极渐渐降低 海陆因素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 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 人为因素 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 4.降水的分布规律:(四多四少)(P53_图3.17)(P56_图3.21) 影响因素 降水分布特征 纬度因素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来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海陆因素 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 地形因素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北风坡降水少 5.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C.)和人类活动。6.几种主要的气候及其特点:(P58_图3.23)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气候特点 终年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气温温柔 夏季高温多雨 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柔多雨 终年温柔多雨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分布于南、北回来线旁边大陆西岸和内部 地中海式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柔多雨;分布于温带大陆西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南昌就是这种气候类型 温带气候类型中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在温带区域的分布最广。 7.以上气候图的分析方法:先看最高温柔最低温出现的月份确定南北半球;其次,看最高温柔最低温的差值(年较差)确定所处温度带;第三,看降水的季节安排状况确定气候类型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1、2022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诞生率与死亡率确定的。 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诞生率-死亡率,它表示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在削减。一般状况下,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4、人口的疏密程度可用人口密度来表示,其计算公式是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面积总数(千米2)。例如:四川面积48.5万千米2,人口约为8800万,其人口密度为8800万÷48.5万181人/平方千米。5、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暖和潮湿、位置沿海,自然条件优越)。世界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困难,是人口稀疏地区。(P66_图4.5) 6、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过多所带来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就业困难,住房拥挤,饥饿贫困,资源缺乏,环境恶化等;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缺乏,国防兵源不足,养老困难等7、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需限制自己,做到有安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养。8、三大人种(P72_图4.11):黄种人集中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集中分布在非洲南部,白种人集中分布在非洲北部、亚洲西部、欧洲及北美洲。 9、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运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运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10、世界的三大宗教:信仰人数最多的是基督教,该宗教形成于亚洲,其次大宗教是伊斯兰教,该宗教被中国称为回教和清真教,第三大宗教是佛教,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11、聚落:聚落不仅是人们居住地,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分类: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不同聚落的生产活动:乡村聚落:农村耕作、牧村放牧、渔村捕鱼、林场伐木;城市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12、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13、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传统聚落有: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中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中国云南的丽江古城、中国安徽的皖南古村落和澳门历史城区等。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面积居前六位的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我家中没有把握);(P86_图5.1) 人口居前十一位的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墨西哥。(中印美,印巴巴,俄孟尼,日墨联想为:“中赢美,赢粑粑;我梦你,日末”)(P86_5.2) 2.国界是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它是国家主权范围的边界。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等自然界线,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P87_图5.3) 3.领土: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4.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有2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及亚洲的日本。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一些领域,有的发展中国家甚至超过了某些发达国家,例如印度的软件产业,中国的航天、核工业。 5.国际合作虽然存在着不同等,但是互惠互利的:发达国家要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家则须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阅历,并购买一些本国难以生产的产品。二者都须要主动的交往与合作。 6.联合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联合国中,安理睬是维持世界和平与平安的主要机构,由中国、美国、法国、俄罗斯、英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特别任理事国组成。 7.“南南合作”、“南北对话”中的“南”是指发展中国家,北是指发达国家。 1.一般来说,先有乡村后有城市。 2.政治制度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3.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4.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 5.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基督教 6.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7.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8.最小的洲:大洋洲 9.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10.最大的洲:亚洲 11.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12.世界的“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世界的“干极”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地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地图 第三节地图(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留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100大于1:1000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1:100000线段式:01千米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具体。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方向: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平行移动指向标)B、有经纬网的地图:依据经纬网判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C、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依据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A、指南针定方向:指南针平放,红磁针指向北,白磁针指向南B、北极星定向:面对北极星的方向是正北方C、太阳和手表定向:在中高纬地区,手表平放,时针对准太阳,时针与表盘中12点之间夹角的平分线所指的方向为南方。D、树木定方向:在北半球,向南的一侧,树木茂密或树的年轮较稀疏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P14图1.24中的常用图例要记忆)(二)、等高线地形图: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地形部位1、地面高度的计算(P16)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2、地形图的判读(P16)识别地形部位:要求依据等高线特征,判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悬崖。A、等高线弯曲部位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反之向低处凸出为山脊;B、等高线重叠为悬崖;C、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D、闭合圈状的等高线中,数值表现为内高外低的是山顶,反之内低外高的是盆地。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一般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水域3、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地形剖面图绘制:考查实际绘图实力(P18) 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复习要点:地球和地图.docx)为本站会员(ylj18****41534)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