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35265922
资源大小:18.2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docx
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 .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2 .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3 .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尝试续说这样的句 子。4 .能了解撇和捺耍舒展的书写特点,写好“父、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5 .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教学重点】1 .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2 .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 子。3 .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特点,写好“父、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4 .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教学难点】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2 .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自己的摘抄本。【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题导入(出示课件2)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二、学习“交流平台”1 .(出示课件3)教师引导:读课外书的时候,其实有许多好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 习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交流平台”看看课本是怎样讲解阅读摘抄的。(出示课件4)预设:我发现这些都是积累词语和句子的好方法,学会这些方法,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归纳:摘抄的这些方法概括起来就是画出来,摘抄;分类摘抄;摘抄新鲜的, 旁批感受;注明出处。教师追问:大家还有什么摘抄的方法和心得? 一起说说吧!(出示课件5)预设1:阅读中,我也有一些积累优美词语和句子的方法,比方,我会分修辞方法积累 句子,然后会试着仿写句子。预设2:在写口记或作文的时候,我会试着运用这些好词好句。预设3:我给自己的摘抄本取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叫采蜜集,提醒自己要像小蜜蜂一 样,积少成多,采集好词佳句。教师小结:大家说的非常精彩,你们不但有很好的积累方法,还能学以致用。2 .优秀摘抄展示。(出示课件6-8)(设计意图:学习摘抄的方法,学会更好地摘抄。)二、学习“日积月累”1 .(出示课件9)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荷花是什么样的?先看图片,然 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师适时播放荷花图)(出示课件10)预设1:荷叶绿油油的,像一个大圆盘,又像一把遮阳伞。一朵朵荷花 从荷叶里冒出来,有粉红的,有白色的。有的花只有花骨朵儿,有的花开出了二三片花瓣, 还有的已经完全盛放,像一个婷婷玉立的少女。预设2:荷花很美,长出花骨朵儿后,外面的花瓣慢慢张开,然后中间那一层花瓣也会 展开,最后里面那层花瓣随之翻开,等到花瓣凋落,就会长出小莲蓬。2 .过渡:这葱绿的荷花美景常常使许多人迷恋,我们看看古人眼中的荷花是什么样子的 吧。大家借助拼音朗读采莲曲,边读边圈出难懂的诗句,简单说说诗歌的意思,体会诗 人描绘的意境。3 .(出示课件11)自由读古诗采莲曲,教师正音。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4 .理解诗意,想象画面。(1)交流“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出示课件12)引导思考:“罗裙”“芙蓉”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小结:罗裙是丝罗织的裙子;芙蓉是荷花的别称。前两句运用比喻 的手法,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一一“荷叶罗裙一色裁”说 的是采莲少女穿的裙子像荷叶一样绿。“芙蓉向脸两边开”说的是女子的脸艳丽得如同出水 的荷花。(出示课件1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荷塘中是什么样子的?女子是什么样的?展开想象,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预设:荷塘中盛开着一朵朵鲜艳美丽的荷花,穿着绿色罗裙的采莲少女隐藏在荷塘中与 绿叶红花浑然一体,分不清彼此。(2)交流“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出示课件14)引导思考:最后两句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是谁在唱歌?学生交流,教师小结:采莲少女隐藏在荷花丛中,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找不见踪影, 只有听见荷塘中传来的歌声,才让人想起这荷塘里还有人。这景色真是太美了。5 .(出示课件15)背诵并摘抄古诗。三、课堂小结(出示课件16)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了阅读积累佳句的方法;学习 了日积月累,收获了一首美丽的采莲曲。以后,我们还要学习更多的阅读方法和古诗。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2 .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尝试续说这样的 句子。3 .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特点,写好“父、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教学过程】一、学习“词句段运用”(一)感受“得”的用法,联系生活仿写。1 .(出示课件3)引导: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它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这三个句子都有一个“得”字。2 .(出示课件4)创设两组句子,比照分析:请学生比拟读一读,说说更喜欢哪一组句子,为什么?第二组它的声音小。王老师很着急。他跑了。第一组它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王老师急得直跺脚。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学生朗读并交流。(出示课件5)预设:喜欢第一组句子。“得”字和后面的内容能让 被描述的情形更加具体生动。3.联系生活仿写。(出示课件6)引导:知道了 “得”字和后面的内容的作用,大家再来联系生活实际说 一说下面的句子吧。.妈妈累得 O 重得 O 黑得 O 苹果红得 O预设: 妈妈累得直不起腰来。 背上的书包重得像一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天上的云彩黑得像墨水一样。 苹果红得像小女孩红扑扑的脸蛋。(二)借助范例,续说句子。1 .(出示课件7)引导: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学生交流,预设:用前面结尾的词语做下文的开头,感觉连绵不断,这种句子真有趣!2 .(出示课件8)出示第2个句子。(1)播放歌曲弯弯的月亮,引导:大家听听这是什么歌曲,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 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感受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接着往下说,并展示汇报,教师相机点拨。预设:弯弯的小桥下面是(哗哗的溪水),(哗哗的溪水)惊醒了树上的小鸟,(树上 的小鸟)唧唧喳喳唱了起来。(设计意图:在言语积累上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不必要讲 解什么叫顶针的修辞手法,给他们提供有意思的顶针的例句,学生会在朗读、记忆中熟能生 巧,并学会积累和正确运用。)二、学习“书写提示”1 .(出示课件9)引导:仔细观察下面八个字,找找它们的书写规律及书写特点。史.妾奏预设:这8个字都有笔画撤、捺,撇捺都很舒展。2 .让学生读读泡泡中的提示语,结合例字解释:一个字中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才能 使字显得比拟平衡、优美。3 .(出示课件10)教师范写指导:“蒙”“翅”。蒙:四个撤长短高低不一样。翅:平捺平拖出去,拖住“羽”。4 .学生自主练写、互相评价,教师巡视指导。5 .展示,交流,评价分析。6 .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有撇、捺的字,如“边、处、定、是",自己练写,主要把撇和 捺写得舒展。三、课堂小结(出示课件11)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词句段运用,知道了如何让自己的语言 更加具体生动,知道了如何让句子更好地表达意境美;学习了书写提示,让我们更好地写撇 和捺。【课后反思】教学本课之前先组织学生做了充足预习,回顾单元学习内容,好相关的资料,为语 文园地的整合梳理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更广 阔的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进行交流平台的学习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交流摘抄的知识, 交流摘抄中遇到的问题,梳理总结摘抄的方法,从而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学会积累语句,体会 句子的精妙,感受摘抄的好处,进而产生了摘抄的兴趣和动力,不仅学会了如何摘抄,而且 形成了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在写字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书写笔顺和间架结构的特点,培养语文学习 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揭示汉字规律,从中体会含有撇捺的字,撇捺写得要舒展,使学生发现 规律,触类旁通,提高其书写能力,培养其良好的书写习惯。本课堂的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环节亦然,给了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 通过他们用心观察,自主发现,自主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开展, 并将语文学习引向课外,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后劲。由于单元涉及的知识点比拟多,教学时未关注到全部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学生学习有 一定的困难,需提供更多的语言材料并强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