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35266388
资源大小:17.8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docx
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 .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2 .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3 .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4 .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5 .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教学重点】1 .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2 .借助想象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3 .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教学重点】借助想象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2 .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3 .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教师导入:上课前,咱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个单元的导读页的 话,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学习了慈母情 深父爱之舟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课文。这些文章都 饱含着浓浓的父母之情,谁来说一说哪篇文章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预设L慈母情深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我从中感受到了无私的母爱, 文中妈妈辛苦工作养家的情景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预设2:父爱之舟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作者求学路上一直有父亲无 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让我特别感动,父爱就像大海一样深沉。预设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文中父 母不同方式的爱,像极了我的爸爸妈妈。(设计意图:从单元导读页回顾导入,回顾本单元的主题,简单交流印象深 刻的课文内容,为后续交流本单元情感表达的方式做铺垫。)二、学习“交流平台”(出示课件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刚才大家说到了这些文章之所以给我们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为文章中那浓得化不开的情感特别打动人。回顾课文内 容,想一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父母子女之间弄弄的深情。预设1:在慈母情深第29自然段中的“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 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这处细节描写中,我体会到了母亲对“我”读书 的支持和无私的爱。联系上下文,还可以体会到“我”的羞愧和自责。(出示课 件5)预设2:我从慈母情深第7自然段描写母亲工作场景的内容中,看出了 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而母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就是为了养活这一家子, 从中也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们竭尽全力的爱。(出示课件6)预设3:我从父爱之舟第3自然段写我和父亲住小客栈的内容中体会到 了父亲对我深切的爱,还有“我”对父亲的理解和感激。(出示课件7)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作者的感情有时是通过文中描写的场 景表达出来的,有时是蕴含在一个个细节中。我们抓住印象深刻的场景和细节来 品味,就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感情。(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结合课文内容聚焦场景描写和细 节描写,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为学生体会场 景描写的作用做铺垫。)三、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二局部1 .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1)分析例文结尾的不同特点。师引导思考:读一篇文章,我们除了可以关注文中描写的场景和细节,还 可以关注文章的结尾。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好的文章结尾,就是 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他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读一遍。”好的结尾有什 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几篇文章的结尾。请大家读一读书上的这三个结尾,边读边思考:这三篇文章的结尾分别和文章的其他局部有什么联系?(出示课件8)预:L慈母情深的结尾照应了文章开头,表现了母亲支持“我”读书 对“我”人生的影响。(出示课件9)预设2:桂花雨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结尾和题目相照 应。(出示课件10)(出示课件11)教师总结并追问:这三篇文章的结尾有个共同点,就是与 前面内容相照应。它们或者是与开头照应,或者是与题目照应。这三篇文章的 结尾还有不同的地方,请你再读一读,结合文章内容、主旨想一想,这三个结 尾有什么不同点。预设1:慈母情深结尾的省略号蕴含着对母亲无尽的感激之情。(出示 课件12)预设2:桂花雨的结尾点明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以及浓厚 的思乡之情。(出示课件13)预设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结尾揭示和深化了主题,点明了 作者成年后对父母之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感激让文章主旨更加深刻。(出 示课件14)教师小结提升:慈母情深的结尾,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令读者 在回味中感受到作者那复杂的情。桂花雨的结尾进一步突出了桂花雨在作 者心目中的地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留恋和热爱。“精彩极了”和“糟糕 透了”的结尾揭示了这两种看来截然相反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 母亲的爱是慈祥的爱、鼓励的爱;父亲的爱是严厉的爱、深沉的爱。这样结尾 总结了全文,使文章的主题鲜明突出。(2)拓展不同类型的结尾。教师点拨: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 步领会文章的主旨。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 力。2 .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出示课件15)教师提问:在这两个场景中挑选一个,说说在这段场景描 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L从母亲工作的场景中,我体会到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感受到了母亲工作的辛劳。(出示课件16)预设2:从“我”和父亲逛庙会的场景中,我体会到了庙会的热闹,感受到 了儿子对父亲的体谅。(出示课件17)点拨:场景描写不仅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感情,还能在烘托气氛的同时衬 托人物形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2 .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教学过程】一、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三局部(出示课件18)教师引导思考:自己读一读“词句段运用”第三题中的两 个句子,体会特别的“第一次”,想一想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有了这种新的感受。预设1: “我”看到母亲在工作极其劳累,挣钱极其不易的情况下,还支持 “我”读书,让“我”第一次有了这种新的感受。预设2:家里索稻、卖猪给“我”凑学费,看到家里人把所有的钱都花到“我” 身上,“我”的内心极其震撼,极为内疚和感激,才第一次有了这种新的感受。教师小结过渡:这两个“第一次”都发生在文中的“我”第一次对父母之爱 有了深刻的体会之时,从而表达出懂得体谅亲人的不易,内心感到愧疚,知道了 应该感恩父母、回报父母的情感。(出示课件19)教师提问: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不管是和家人、老师还是 朋友,总会有一件事或是某个时刻,触动了你的心弦,回忆一下自己的相关经历, 谈谈自己的感受吧。预设:听到弟弟撕心裂肺的哭声,一遍又一遍喊着哥哥,我的内心第一次有 了一种责任感,觉得自己应该担负起照顾好弟弟的重任。第一次觉得不应该和弟 弟争吃、争喝、争玩具,我要有个哥哥的样子,我要替爸爸妈妈减轻负担。想到 这里,我走进了厨房(出示课件20)教师引导:如果这个场景中的“我”就是你的话,你有什 么样的新感受?想一想,写一写吧。爸爸妈妈晚上不在家,我饿了,姐姐给我做饭。我第一次觉得有姐姐真好!学生自主练写。(出示课件21)例如:爸爸妈妈晚上不在家,我饿了,姐姐给我做饭。她做好饭,端到我面前,帮 我拿来小勺,搬来椅子,又对我说:“快尝尝好吃吗? "我第一次觉得姐姐就像 妈妈一样。我为有这样的姐姐感到幸福和温暖。教师相机指导。二、学习“日积月累”1 .(出示课件2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读“日积月累”中的句子,注意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读,教师指名读,教师相机纠正字音,提醒正确停顿。2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大意。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主读句子,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先尝试运用学过的 方法理解,然后同桌交流。学生自学。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出示课件23)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一一尚书大意:对于国家能够勤勤恳恳,对于家庭能够勤俭持家。(出示课件24)教师点拨:“居”是“处于”的意思;“以”是“用”的 意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一一魏征大意: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用节俭来消除奢侈。(出示课件2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大意: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出示课件26)教师点拨:“半丝半缕”即即半丝半线,极言物件之细小;“维”是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强调。大意:一粥一饭,应当想到得来是不容易的;一丝一线,应常想到,这些东西 生产出来是很艰难的。3 .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场景说出合适的名言,检查背诵情况。(出示课件27)教师提问:大禹为治水的事业竭尽全力,在家生活又非常 节俭。我们可以用哪句名言来形容他?预设: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出示课件28)教师提问:魏征告诉唐太宗:在平安的时候要考虑到危难, 可用节俭的方法来戒除奢侈。他的原话是什么?预设: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示课件29)教师提问:我常常花钱大手大脚,突然有一天,爸爸说我 应该学会勤俭节约,不再给我零钱花了,好难适应啊!这时的你想说什么?预设: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出示课件30)教师提问:学校食堂里要张贴标语,教育同学们珍惜粮食, 你会推荐哪句名言?预设: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4 .(出示课件31)教师展示其他句子,增加学生的积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无农不稳,无粮那么乱。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节约光荣,人见人赞;浪费可耻,谁闻谁恶。学生自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教师小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美德, 在生活中谨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三、课堂小结(出示课件32)教师小结:这单元的语文园地我们学习了文章的几种结尾 形式;体会了场景描写的作用;写了自己第一次的独特体验;还积累了有关勤俭 的名言。【课后反思】“语文园地”是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 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整合、梳理、巩固,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 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并向学生的生活拓展延伸。“语文园地”的教学,既能落实 语言文字训练点,夯实基础,又能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掌握方法,拓展学习途径,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园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本 单元的“语文园地”紧扣教学重点,设计了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日积 月累”这三个栏目。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是从回顾课文内容入手的,导课这一环节中设计的三个 问题都是关于本单元课文内容和课文写作方法的,这种简洁的导课方式既联系了 旧知识,学习了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又导入了新内容,做到温故知 新,非常实用。在教学“交流平台”这一板块时,我紧扣教材,以课文中的场景描写和抒 情方法为依托,使学生对场景描写和抒情方法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进而加以 提炼,概括出场景描写的概念,同学们的认识就更上一层楼。这样的教学方法贯 彻了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理念。在“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我同样贯彻由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规律,引导 学生先认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的结尾方式及其好处,进而拓展不同类型的结尾方 式,然后加以概括提炼,使学生既有直观的认识,又有理论的体系,从根本上提 高了学生对写作结尾的认识和使用能力。在前边两个板块的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再去写自己的“第一次”,可以说 是水到渠成,难度大大降低。当然,缺乏之处是课件的设计还不够精妙,缺乏吸引力,今后应该在这方面做得更精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