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35266604
资源大小:22.9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docx
14.我要的是葫芦【课前解析】我要的是葫芦是一那么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的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只想要葫 芦,却对叶子上的蜘虫置之不理,导致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利用课后题思考种葫芦的人 一个葫芦都没得到的原因,促使学生从故事中得到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很 好地契合本单元“思维方法”主题。关注课题:课文按照事情的开展顺序,以“我要的”葫芦的生长变化为线索,讲述了一 个可笑但令人深思的故事。关注课文:第1自然段描写了葫芦良好的长势,也表现出种葫芦人高兴的心情和对葫芦 的喜爱之情。第2至3自然段是故事的开展过程。种葫芦人对叶子上生了蛎虫一点儿也不在意,眼睛 只盯着小葫芦。“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盯着小葫芦”时的心理活动和自言自语表达了对蛎虫 的不屑,他的眼里只有葫芦,没有蜘虫和叶子。他只希望小葫芦能快点长,长得比南瓜还要 大才好。邻居的劝告和种葫芦人的不以为然形成比照,预示着最后得不到葫芦是必然结果。第4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由于种葫芦人不懂叶子和葫芦是有联系的,任由叶子上的 蚊虫越来越多,到头来小葫芦掉光而一无所获。关注生字:本课需要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因为生字都是合体字,可采用熟字加 偏旁的方法掌握。本课需要书写“棵、谢”等8个生字,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 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如“棵、盯、治、怪”都是左窄右宽,“邻”左右基本等宽,左边“令” 的第二笔捺变点,“言”最上面的横要写的长而平正。关注词语:从前、细长、可爱、每天、自言自语、南瓜、邻居、奇怪。可以运用多种方 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联系上下文理解“自言自语”。【教学目标】1 .认识“葫、芦”等n个生字,会写 “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 8个词语。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比照朗读,体会反问句表达的强烈语气。3 .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道 理。【教学重点】1 .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 个词语。2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表达特点。【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葫芦、叶子图形)【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葫、芦”等n个生字,会写“棵、谢、想、盯” 4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3 .学习课文第1、第2自然段,初步了解叶子的变化。【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聚焦葫芦1 .我们班的同学们是最聪明的小朋友,那这个谜语你们能猜出来吗?(出示课件3)青蛇满架爬,蛇身缀白花,花落结小瓜,卖药曾用它。(葫芦)点拨:(出示课件4) “芦”字是第二声,跟“葫”组词读轻声。学生齐读。拓展:像这样两个字部首相同,后一个字读轻声的词语还有很多。(课件出示“眼睛、葡 萄、狐狸、胳膊、玻璃")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有这个特点?孩子们,果然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小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板书:我要的是葫芦)2 .认识“葫芦”。(出示课件5)出示葫芦图片或实物,向同学们介绍葫芦。葫芦是爬藤植物,夏秋开白色花,果实被称 为葫芦,可以在未成熟的时候收割作为蔬菜食用。古时候人们把葫芦晒干,掏空其内,做盛 放东西的物件。(设计意图: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到葫芦,通过出示葫芦图可以让学生见识一下, 从而加深学生印象。)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1 .读课文,找生字。提出自读要求:(出示课件6、7)(1)读一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一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4个自然段)2 .认读生字。(出7K课件8)(1)出示生字,指名拼读。教师相机正音:“葫芦”中“芦”在这个词语中念轻声;“藤、 盯”是后鼻音,“赛”是平舌音。(2)全班齐读。(3)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无音节生字。并请学生观察,交流识字的好方法。熟字加偏旁记忆:(出示课件9)"+胡二葫 "+户=芦 咸+心二感 虫+牙二虾 目+ 丁二盯(4)识字游戏。(出示课件10)3 .了解课文大意。(出示课件11)(1)学生填写下面的空白处,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叶子上爬满,他也没有管,不 顾和的关系,只盯着葫芦,最后 的故事。(2)文中两幅插图作比拟,发现不同。(出示课件12)预设: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叶子绿绿的,一是叶子枯黄的,有的叶子有小孔。葫芦所在的位置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三、精读感悟,重点突破1 .学习第1自然段。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 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1)(出示课件13)读课文第1段,说说小葫芦最开始是什么样子的?画出相关语句。 预设: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葫芦。(板书:葫芦开花长叶结小葫芦) 联系上下文,明白“一课葫芦”是包含: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2)(出示课件14)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引导学生了解“葫芦藤”。提问:葫芦藤是葫芦又细又长的茎,你还知道什么植物有“藤”? 预设:丝瓜藤、西瓜藤、葡萄藤。(3)(出示课件15)出示句子: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指名读句子,引导学生学习“谢”。启发思考:“谢”在生活中常用,当别人帮助我们后, 我们都会说一声一一“谢谢!但这里的“谢”可不表示感谢。“花谢以后”的“谢”,你还 能换一个什么词?课件出示:花()以后。(预设:掉、落)(4)(出示课件16)提问:课文第1段哪句话表达了对葫芦的喜爱?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满意之情。2 .学习第2自然段。(1)(出示课件17)思考:有一天,葫芦架上长了蛎虫,这个人是怎么做的呢?讲解“蝇虫”:(出示课件18)鲂虫是昆虫的一种,又称蜜虫、腻虫。常群集于叶片、 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可引起枝叶枯萎甚 至植株死亡。(出示课件19)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讲解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表达出他眼里只有葫芦,至于叶子上的虫子他毫不在意。为后文葫芦落下埋下了 伏笔。(板书:叶上长虫不管)请学生观看课本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理解“盯”字:突出他对小葫芦的重视。(2)引导学习关键句,理解字词。(出示课件20)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盯”指的是目不转睛的看。“自言自语”是自己对自己说话。“赛过”是比得过的意思。(3)品析句子。(出示课件21)出示要求:读一读,注意句子不同的语气。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感叹句。表现了对蜘虫的不屑一顾、满不在乎)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肯定的语气,感情不如上一句强烈。)(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出示课件22)抓住反复的语言“快长啊,快长啊! ”,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人自言自语的语气和热切期 盼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四、巩固基础,规范书写1 .出示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棵、谢、想、盯。(出示课件23)2 .学生看范字,归纳生字的结构特点。“棵、盯”为左右结构,“谢”为左中右结构,“想” 为上下结构。3 .指导书写。(出示课件24-27)“棵”,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果”字的撇捺要舒展。注意左右穿插。“谢”,中间“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上端不出头,且要穿插到左半局部,“寸” 的横笔写在竖中线上,三个部件大致等宽。“想”,上长下短,“木”的末笔捺改成点,“心”要略扁,第二笔是卧钩。“盯”,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目”字窄瘦,“丁”的横平而长,竖钩收笔靠近竖中线。4 .学生描红、练写。展示学生写的字,讲评。5 .反响交流。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1 .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8、29)2 .课堂小结。(出示课件30)本节课我们会认会写了一些生字。了解了故事是由一个人种葫芦开始的。下节课我们继 续学习,看为什么好好的小葫芦都落了。3 .课后作业。(出示课件31)(1)将本课会写字在本子上写5遍。(2)想一想你还有没有见过类似的寓言故事。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谢、想、言、邻” 4个字。2 .通过比照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 .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联系上节课所学知识,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 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1 .出示本课词语:(出示课件32) 一棵葫芦 藤叶 花谢 蚓虫 心想 盯着 啊 比赛 邻居 感到 奇怪 慢慢地 自言自语 治疗2 .指名认读词语,纠正错误读音。3 .导入新课:复习完字词,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关于葫芦的小故事。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1 .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1)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一说:种葫芦的人对于叶生蜥虫的反响。(出示课件33) 邻居的劝告: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虾虫,快治一治吧!种葫芦人的反响: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板书:邻居劝 不听)(2)引导学习关键句:(出示课件34)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虾虫,快治一治 吧!点拨:这句劝告表现了邻居说话时的急切,说明当时情况的紧急。“盯”的意思是集中注 意力看,形象地表现出这个人重视葫芦的样子。:(3)出示句子:(出示课件35)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解读:这句话连用两个反问,表现出种葫芦人的自信、惊诧,对邻居的话感到不可理解。朗读指导:两个问句表现出种葫芦人的讶异,最后一句话要读出他只要葫芦、别的漠不 关心的感情。(4)品析句子。(出示课件36)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读一读,注意句子不同的语气。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反问句。说话人认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同时还可以想象出说话 人吃惊的表情。)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肯定的语气,感情没有上一句强烈。)(5)想一想:种葫芦的人说“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这句话时,他内心的想法是怎样的? (出示课件37)预设:虫子生在叶子上,又没生在葫芦上,他只要葫芦,不要叶子,所以叶子上生虫子 不用治。(6)讨论: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出示课件38)预设:要治。虫子不治,就会越来越多,这样叶子就会被虫子吃光,葫芦受此影响就不 会长大。2 .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1)读课文第4段,说一说:不管叶子上虫子的后果是什么?(出示课件39)预设: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蜘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慢慢地”说明小葫芦不是一夜之间变黄、掉下的。过渡: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实在是太可惜了!(板书:结果叶 黄葫芦落)(2)比拟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出示课件40)出示句子: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小葫芦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品读体会,第三句更好,它写出了葫芦的变化。葫芦不是一下子同时落下来的,首先是 鲂虫变多后,叶子被虫蛀且变黄了,然后无法输送营养给小葫芦,小葫芦也变黄了,最后葫 芦才是一个一个落下的。朗读时要把节奏放慢,声音放轻些。(3)小组交流:小葫芦为什么变黄了呢?(出示课件41)预设:鲂虫变多之后,叶子被虫蛀,变黄了,然后无法输送营养给小葫芦,小葫芦也变 黄了,最后葫芦一个个落下了。(4)思考:种葫芦的人想要得到葫芦,为什么最后一个也没得到?(出示课件42) 预设:因为他不懂得叶子与葫芦的关系。叶子被虫子吃光后,不能给葫芦输送营养,葫 芦就只能慢慢变黄、脱落。另外他还不听邻居的劝告,自以为是。(板书:只要葫芦不管叶)(5)拓展想象: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会想些什么?(出示课件43)预设:原来,是我不懂得叶子与葫芦的关系:叶子被虫子吃光后,不能给葫芦输送营养, 葫芦就只能慢慢变黄、脱落。另外我还不听邻居的劝告,自以为是。都是我的错。(板书:叶 枯果落无收获)1 .出示生字“言、邻、治、怪”。(出示课件44)2 .学生看范字,归纳生字的结构特点。“言”为上下结构,“邻、治、怪”为左右结构。3 .教师重点指导书写“治、怪”。(出示课件45、46)“治”,左窄右宽,左低右高,第四笔撇折的折点在田字格的中心左侧。“怪”,左窄右宽,右上部“又”撇捺舒展,右下部“土”最后一撇不宜超出撇捺的宽度。 注意左右穿插。4 .学生练写“言、令B、治、怪"四个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四、总结归纳,拓展延伸。1 .课文小结。(出示课件48)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种葫芦,不顾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最后 一个葫芦叶没有得到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关系,不能片面地看问题,否那么会 适得其反,让事情变坏。2 .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9)出示拔苗助长的故事,懂得尊重自然规律。拔苗助长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点儿,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 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就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 “我得想个方法帮它们长。”一天,他终于想到了方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 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当他回到家里时,一边喘气一边对儿子 说:“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至U 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3 .课堂演练。(出示课件50、51)4 .课后作业。(出不课件52)(1)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些什么?写一写。(2)跟家人讲一讲这个故事并交流一下感悟。(3)完成素养提升本课练习。【板书设计】叶枯果落无收获 只奖葫声不管叶叶枯果落无收获 只奖葫声不管叶葫芦开花长叶结小葫芦、我要的叶上长虫不管是葫芦邻居劝不听(结果叶黄葫芦落, 【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 验。因此,教学中我透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主角读、齐读、选取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 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 中思考领悟,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 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潜力,最后,我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这样不仅仅促进学生了解种 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也进一步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另外,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可能有点陌生,在理解寓意上 有一定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 着学生走,没有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