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转税类税法(PPT 68页).pptx
l教学目的和要求:l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重点掌握各税种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等基本要素;熟练掌握各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技能;一般了解税收的减免税、征纳管理。l本章重点和难点:l视同同销售、混合销售行为l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应纳税额的计算l到岸价格、离岸价格、关税完税价格l(一)增值税的概念l增值税是以生产、销售应税货物、提供应税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l(二)增值税的立法情况举例图示说明如下:生产或流通环节售价(元)增值额(元)全额课税10% (元)按增值额课税10% (元)原材料505055产成品803083批发901091零售10010101l(三)增值税的特点l1、征税范围广泛,税源充裕l2多环节征税 ,但不重复征税l3.对经济活动具有“中性”效应l4.税收负担具有向前推移性5.我国增值税的其他特点(1)实行价外税(2)实行规范化的发票抵扣制度(3) 采用“消费型”增值税(4)划分了两类纳税人(5)规范减免税权限(一)增值税的征税对象和征税范围l1、征税对象l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生产经营者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和进口货物的增值额。l2、征税范围l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规定,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是指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具体征税范围包括:l具体征税范围包括:l(1)销售货物l(2)应税劳务l(3)进口货物l(4)视同销售货物l(5)混合销售l(6)兼营非应税劳务l(7)特殊的销售货物l(二)增值税的纳税人及其具体规定l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纳税义务人l增值税的纳税人根据其生产经营规模大小和会计核算健全与否等两项标准,可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l小规模纳税人大致有以下三类:l1生产规模比较小 ,且会计核算不健全的纳税人。衡量小规模纳税人的量化标准是: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 ,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的;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为小规模纳税人l2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虽然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但会计核算不健全的纳税人,主要是个体经营着和个人。l3不经常发生应纳增值税行为的非企业性单位,如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以及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非增值税企业。l税法规定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计税办法。l一般纳税人:l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l一般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的增值税税率和税款抵扣方法计税 。l(三)增值税税率及适用规定l1适用于17%基本税率的项目有:l(1)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进口货物(除下述适用13%税率的货物外);l(2)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l2适用于13%低税率的项目有:l(1)农业产品;l(2)粮食、食用植物油;l(3)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l(4)图书、报纸、杂志;l(5)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l(6)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和煤炭。l3.按征收率征税l考虑到小规模纳税人经营规模小,且会计核算不健全,难以按上述两档税率正确计税,因此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按征收率征税的简易计算办法。l4报关出口货物适用零税率l(四)纳税义务发生时间l1纳税人采取直接收款 方式销售货物,无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据,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l2纳税人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l3纳税人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销售合同规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l4纳税人采取预收货款结算方式销售货物,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发出货物的当天l5纳税人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代销单位代销清单的当天l6纳税人发生视同销售的行为,除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及销售代销货物外,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均为货物移送的当天l7纳税人销售应税劳务,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提供劳务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的当天l8进口货物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报关进口的当天l1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或一个月。l2进口货物应纳的增值税,应当自海关填发税款缴纳证的次日起,7日内缴纳税款。l3纳税人出口适用零税率的货物,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按月向税务机关办理该项出口货物的退税。 (1)固定业户应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2)固定业户到外县(市)销售货物的,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回其机构所在第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3)非固定业户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应向销售第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l(4)进口货物的应纳税额,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由海关代征。l(5)援外单位或个人在境内销售应税劳务,而未在境内设置经营机构的,其应纳税款以代理人为扣缴义务人;没有扣缴代理人的,以购买者为扣缴义务人。l由于增值税免税所带来的效应要比传统间接税复杂得多,世界各国对增值税的免税,尤其是对最终销售以前环节的免税,控制极为严格。l因此,我国现行增值税的减免税政策也极为严格,税法中列举的免税项目仅限于八项。(一)增值税的计税依据 l我国增值税实行扣税法,凭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合法扣税凭证注明税款进行抵扣。根据扣税法原理,增值税的税基或计税依据就是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进口货物为组成计税价格)。l应纳增值税额的基本计算方法是:l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l销售额及其销项税额的确定l销项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l l不含税销售额l=含税销售额/(1+税率或征收率)l含税销售额为117万元,税率为17%,请计算不含税销售额。l答案:l不含税销售额=117(1+17%)l =100(万元)l(1)组成计税价格l=成本(1+成本利润率)l(2)组成计税价格l=成本(1+成本利润率)+消费税税额l某工厂某批产品成本为100万元,成本利润率为10%,请计算该产品组成计税价格(该产品不缴消费税)。l答案:l组成计税价格=100(1+10%)l =110(万元)l所谓进项税额,即购货方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同时承担的该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增值税额。 l(1)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 l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l从海关取得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l(2)允许抵扣进项税额的特殊规定l一般纳税人向农业生产者购买的免税农业产品,准予按照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从当期销项税额中扣除。其进项税额的计算公式是:l进项税额=买价扣除率l一般纳税人外购货物(固定资产除外)所支付的运输费用,以及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所支付的运输费用,根据运费结算单据(普通发票)所列运费金额依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准予扣除,但随同运费支付的装卸费、保险费等杂费不得计算扣除进项税额。l从事废旧物资经营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收购废旧物资,且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根据主管税务机关批准使用的收购凭证上注明的收购金额,依10%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准予抵扣。 l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的非应税劳务,按规定应征增值税的,该混合销售行为所涉及的非应税劳务和兼营的非应税劳务所用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凡符合抵扣条件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l购进的固定资产。 l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 l用于免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l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l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 l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征收。 l工业生产企业购进货物(包括外购货物所支付的运费),必须在购进的货物已经验收入库后,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对货物尚未到达企业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作为纳税人当期进项税额予以抵扣。 l 商业企业购进货物,必须在购进的货物付款后,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尚未付款或尚未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作为纳税人当期进项税额予以抵扣。l 一般纳税人购进应税劳务,必须在劳务费用支付后,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对接受应税劳务,但尚未支付款项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作为纳税人当期进项税额予以抵扣。 l1.一般计算方法l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l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的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不能办理退税。l某企业2003年3月销售商品取得不含税销售额50万元,当月购进商品并取得增值税发票,支付价款40万元、增值税额6.8万元。请计算该企业3月应纳增值税额。该企业适用17%的增值税率。l解:销项税额=5017%=8.5(万元)l应纳增值税额=8.56.8=1.7(万元)l某企业2003年4月销售商品取得含税销售额81.9万元,当月购进商品并取得增值税发票,支付价款50万元、增值税额8.5万元,请计算该企业4月应纳增值税额。该企业适用17%的增值税率。l解:销项税额=81.9/1.1717%=11.9万元l应纳增值税额=11.98.5=3.4(万元)l某企业5月销售商品取得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购进原材料甲并取得增值税发票,支付价款30万元,增值税5.1万元,购进原材料乙取普通发票,发票注明的金额为23.4万元,购进免税农产品40万元,请计算该企业5月应纳增值税额。该企业适用17%的增值税率。l解:销项税额=10017%=17万元l进项税额=5.1+4013%=10.3万元l应纳增值税额=1710.3=6.7(万元)l某企业某月购入固定资产11.7万元(含增值税1.7万元),购入原材料支付价款20万元,增值税2.6万元,支付运费1万元(取得运输发票);当月销售货物取得不含税销售额50万元,上月尚有未抵扣的进项税额5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3%,请计算当月该企业应纳增值税额.l解:进项税额=1.7+2.6+17%+5=9.37万元l销项税额=5013%=6.5万元l应纳税额=6.5-9.37=-2.87万元l当月应纳税额为零,1.17万元留下月继续抵扣l2.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l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l 属于征收消费税的进口货物,还需在组成计税价格中加上消费税。公式为:l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l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l某公司当月进口20辆轿车,每辆关税完税价格为8万元,当月售出其中的18辆,每辆不含税售价为20万元,小轿车每辆关税6.4万元,进口消费税共15.15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l请计算:l(1)公司当月应纳进口增值税l(2)公司当月销售轿车的增值税.l解:应纳进口增值税=(8+6.4)20+15.1517%=51.54万元l销售轿车应纳增值税l=(2018)17%-51.54=9.66万元l3.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l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l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某年5月购进货物支付货款5万元,销售货物取得含税销售额9万元,请计算该企业5月增值税应纳税额.l解:增值税应纳税额=9(1+3%)3%=(万元)l某纺织厂为一般纳税人,某年3月情况如下:l(1)外购染料支付价款3万元,增值税0.51万元;l(2)外购低值易耗品价款1万元,增值税0.17万l(3)支付运费0.4万元;l(4)生产用外购电力3.1万元,增值税0.527万元;l(5)销售棉布取得不含税收入24万元;l(6)销售印染布取得含税收入4万元;l请计算该企业3月增值税应纳税额.(增值税率为17%)l(1)进项税额=0.51+0.17+0.47%+0.527l=1.235(万元)l(2)销项税额=2417%+4(1+17%)17%l=4.661(万元)l(3)增值税应纳税额l=4.661-1.235=3.426(万元)l东方家具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0年2月,该公司发生以下经济业务:l(1)外购用于生产家具的木材一批,全部价款已付并验收入库。对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货款(不含增值税)为40万元,运输单位开具的货运发票注明的运费金额为1万元。l(2)外购建筑涂料用于装饰公司办公楼,取得对方开具的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9万元,已办理验收入库手续。l(3)进口生产家具用的辅助材料一批 ,关税完税价格8万元,已纳关税1万元。l(4)销售家具一批,取得销售额(含增值税)93.6万元。l已知:该公司月初增值税进项税额余额为零,增值税税率为17%;l要求:l(1)计算该公司进口辅助材料应纳增值税额。l(2)计算该公司2月应纳增值税额。l进口辅助材料应纳增值税额l=(8+1)17%=1.53(万元)l进项税额=4017%+117%+1.53=8.4l销项税额=93.6/(1+17%)17%=13.6l2月应纳增值税额l=13.6-8.4=5.2(万元)lA电子设备生产企业与B商贸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2年12月份有关经济业务如下:l1、A企业从B企业购进生产用原料和零部件。取得B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货款180万元、增值税30.60万元。货物已验收入库,货款和税款未付。l2、B公司从A企业购电脑600台,每台不含税单价0.45万元,取得A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货款270万元、增值税45.90万元。B公司以销货款抵顶应付A企业的货款和税款后,实付购货款90万元、增值税15.30万元.l3、A企业为B公司制作大型电子显示屏,开具了普通发票,取得含税销售额9.36万元、调试费收入2.34万元。制作过程中委托C公司进行专业加工,支付加工费2万元、增值税0.34万元,取得C公司增值税专用发票。l4、B公司从农民手中购进免税农产品,收购凭证上注明收购货款30万元,支付运输公司的运输费3万元,取得普通发票。入库后将,将收购的农产品40%作为职工福利消费,60%零售给消费者并取得含税收入35.03万元。l5、B公司销售电脑和其他物品取得含税销售额298.35万元,均开具普通发票。l要求:l(1)计算A企业2002年12月份应交纳的增值税。l(2)计算B企业2002年12月份应交纳的增值税。l答案:l(1)A企业:l销项税额=45.90+(9.36+2.34)(1+17%)17%l=47.60(万元)l进项税额=30.60+0.34=30.94(万元)l应纳增值税额=47.60-30.94=16.66(万元)l(2)B公司:l销项税额=30.60+35.03(1+13%)13%+298.35(1+17)17%=77.98(万元)l进项税额=45.90+(3013%+37%)60%=48.37(万元)l应纳增值税额=77.98-48.37=29.6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