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与重点.doc
2018年服务业发展思路和重点一、2017年服务业发展情况2017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全省服务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服务业增长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有效推动了全省经济发展动能的有序转换。服务业已成为全省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和加速器。一是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全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4876.3亿元,同比增长9.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2.7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4%,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全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7:45.3:48.0,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三二一”现代产业格局进一步巩固。二是投资比重进一步提升。2017年,全省完成服务业投资26330.1亿元,同比增长12.5%。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8.5%,与2016年相比,服务业投资增速提高5.5个百分点,占比提高2.7个百分点。教育、金融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和文化体育娱乐业等行业投资增长较快,增速分别达到59.7%、35.6%、28.9%和24.7%。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2017年,快递服务业发展迅猛,全省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5.2亿件,同比增长25.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70.5亿元,同比增长22.7%。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延续去年较快增长态势,全省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933.1亿元,同比增长14.3%,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6.1%和14.4%。新业态蓬勃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19.8亿元,增长4.0倍,其中出口12.3亿元,增长2.1倍。四是服务业税收增幅明显。服务业完成税收4215.4亿元,同比增长29.3%,高于全部税收增速4.7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43.7%。其中,服务业实现地税税收收入1927.9亿元,同比增长20.4%,占地税税收总收入的65.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房地产业、信息服务软件业等行业地税收入增长较快,增速分别达到53.1%、27.7%、21.6%和17.1%。服务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主要得益于以下工作开展:(一)强化了服务业规划政策落实。加快推进我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以及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等专项规划的实施。全力推进国家及我省出台的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快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新消费,引领新供给,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制定出台了山东省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17-2025年)(鲁发改服务20171553号),山东省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的具体实施意见正式落地实施。(二)强化了服务业转型升级。根据省政府关于“敲开核桃、一业一策”,全面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部署,加快推进家政、会展、养老等23个服务业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及山东省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贯彻落实。按照行动计划的目标要求,对工作任务按年度目标进行了细化分解、落实责任。组织召开了省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重点对服务业转型升级中期评估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全省服务业重点行业转型升级中期评估工作正式启动,重点行业转型升级2017年任务目标基本完成,有力促进了服务业发展质量提升。(三)强化了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继续加强对济南市历下区、青岛市两个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工作指导。同时启动了新一轮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济南市天桥区、青岛市黄岛区、淄博市张店区、枣庄市薛城区等27个单位列入“十三五”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各试点单位将深入推进服务业领域改革,积极探索县域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的新途径,发掘培育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推动了服务业创新发展,集聚发展,特色发展。(四)强化了服务业载体建设。启动开展了服务业特色小镇试点评审认定工作,确定在济南、青岛等9个市开展试点,共认定青岛云山360体验小镇、淄博博山陶琉小镇等17个服务业特色小镇,每个特色小镇扶持资金200万元。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在全省选定了济南历下区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集群等7个现代服务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每个示范区给予省级财政资金扶持500万元。下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服务业载体项目动态调整工作的通知,加强省级服务业三大载体培育,共认定服务业城区50个、园区100个、企业200个。(五)强化了服务业资金项目管理。2017年,年省级预算安排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规模2.16亿元。对切块资金使用,突出关键环节,集中资金,重点支持3个领域的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共争取2017年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5390万元。进一步规范了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管理,完善了有关程序,切实发挥好引导资金示范效应。积极参加鲁台经贸洽谈会,组织赴台开展了2017年鲁台现代服务业项目对接会,对山东健康产业、服务业特色小镇的重点合作领域、合作项目进行了重点推介。(六)强化了服务业人才智力支撑。根据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组织遴选2017年度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现代服务业及社会民生产业创新类)20名。协调落实2015年度、2016年度51个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及项目扶持资金10710万元。全面评估验收2014年首批认定的25个服务业创新团队,落实下达了第三批扶持资金1000万元。对2015年度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进行了中期评估,项目优良率达到89%。组织实施了“服务业千人培训工程”,完成国内外培训班21个,培训人员1058人次。启动开展了2017年度服务业专业人才评审认定工作,共认定专业人才20名,每名人才奖励资金30万元。(七)强化了服务业品牌标准提升。重点推进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养老服务、全域旅游、司法服务、民政服务、劳动仲裁等领域标准化工作。全面启动第四批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积极申报2017年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全省累计制定服务业地方标准501项,承担国家级服务业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90个,开展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310个。组织开展了年度服务业品牌认定工作,共认定省级服务业品牌191个,全省累计认定服务业品牌共543个。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行业特色品牌创建,2017年认定省级临床精品特色专科21个、品牌展会12个。(八)强化了服务业协调推进机制。组织召开了全省有关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会议,全省服务业系统工作会议,全省服务业创新发展会议,省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等,及时对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根据全省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办法要求,组织开展了2016年度全省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工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2016年度全省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情况的通报,对济南、青岛、淄博等10个服务业发展先进市、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民政厅等18个先进单位进行了通报表扬。我省服务业发展总体平稳、形势较好,无论是增幅还是总量都保持增势不减,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广东、江苏、浙江等服务业先进省市相比,与当前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相比,我省服务业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偏低。2017年,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8%,低于全国3.6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广东、浙江和江苏4.8个、4.7个和2.3个百分点。从规模以上服务业总量情况看,我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增加值为7088.2亿元,分别低于广东、浙江和江苏13128亿元、4670.3亿元和5394.3亿元。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从服务业占比超过二产的年度看,我省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首次实现“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比全国(2013年)晚3年,分别比广东(2013年)、浙江(2014年)、江苏(2015年)晚3年、2年和1年。从服务业占比超过50%的时间看,全国2015年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广东于2015年、江苏和浙江于2016年跨越50%。2017年我省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预计2018年达到50%。三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当前,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已经实现并超越了“两个70%”,即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0%,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70%,而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还不到50%,与广东、江苏、浙江相比,分别低0.9个、6.8个和3.9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有明显差距,制约了我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四是服务业融合发展层次仍然较低。当前,我省服务业无论与一二产业的融合还是自身产业间的融合,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融合模式比较简单,融合程度较低,多数是中低端产业融合,关联性大、技术含量高的高端产业融合较少。缺少像嘀嘀打车、支付宝、微信等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五是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人本化消费需求相比,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尤其是教育、文化、体育、健身、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相对缺乏,现有生活服务企业经营相对分散、粗放,行业整体品质有待提高。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依旧占据主导地位,而标准化、连锁化的现代新兴产业业态发展相对滞后。二、2018年服务业发展环境分析国际形势。世界经济渐进式复苏,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国际分工日趋细致和复杂,产业价值链将进一步细化、拆分和重构。以3D打印、机器人、工业4.0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技术有望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在新能源、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地缘政治经济博弈更趋复杂,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及其外溢效应带来许多变数,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内形势。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呈现速度换档、动力转换、结构调整、挑战增多等主要特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红利将加速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潜力不断激发。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强。新旧动能将加速转换,经济结构将加快调整,发展质量将不断提高,但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等领域的风险不容忽视,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省内形势。随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全面展开,我省经济运行将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服务业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市场消费平稳,物价水平保持低位运行,对外贸易降幅收窄,主要市场出口相对稳定。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和经贸合作将开辟新空间。但经济运行中也存在着矛盾和问题,面临不少困难和风险,如发展质量效益不够高, 创新引领能力不够强,防范金融风险和加快发展动力转换任务艰巨等。总体看,我省服务业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机遇大于挑战。随着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加快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加大落实和深入推进,政策效应将逐步放大和显现,我省服务业加快转型与发展的空间将不断扩大,有利因素将加速集聚,服务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步伐将不断加快。预计2018年,服务业将继续超过一、二产业的增长,占比将持续提高,进一步发挥对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的全产业链支撑作用,并成为全省经济实现稳增长、调结构的主引擎和主动力。三、2018年服务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统领,以提质增效为中心,更新发展理念,拓宽发展路径,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业的集聚度、创新性和高端化水平,推动全省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二)发展目标。加快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逐步突破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行业间深度融合发展,提高服务业各行业的发展质量。2018年计划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生产总值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四、主要工作措施(一)加强服务业规划的编制实施和政策落实。抓好“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等政策规划的贯彻实施工作,抓好山东省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17-2025年)的贯彻落实和督导,督促各市、省有关部门按照任务分工,细化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促使政策落地生根。加快印发实施山东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并积极指导各市、省有关部门抓好贯彻落实。启动开展“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布局规划编制,起草出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研究制定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二)加强服务业转型升级和改革试点工作推进。组织完成服务业转型升级中期评估工作,全面分析我省服务业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启动以来的进展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同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加大转型升级的工作力度,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政策措施,将转型升级工作推向深入。深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认真抓好济南市历下区、青岛市两个国家级以及27个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工作,创新体制机制,鼓励试点区域突出特色、创新变革,在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融合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的新途径。(三)加强服务业引导资金安排和项目管理。充分发挥国家和省服务业引导资金作用,拉动社会资本增加投入。加强对扶持项目的调度,重点了解项目资金拨付、资金使用、建设进度等,按季度汇总进展情况,形成监管长效机制。做好银企对接工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等问题。继续深化鲁台现代服务业领域间的交流,重点推介我省服务业创新中心及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创新服务业招商引资方式,支持服务业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提高招商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加强服务业载体建设和动态管理。对2018年认定的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进行跟踪、调度,协调指导相关工作顺利推进。鼓励支持服务业从业机构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设创新平台,建设一批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按照试点、培育、认定的总体步骤,抓好第二批服务业特色小镇的培育工作。建立“季调度、半年总结、年终考评”制度,加大对服务业三大载体培育。(五)加强服务业领域人才引进和培育。根据省委组织部统一部署,继续做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评定工作,2018年计划评定现代服务业及社会民生产业创新类人才20名左右,对2017年度评定的20名服务业领域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进行培训。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好2018年度服务业专业人才评选奖励工作。启动开展2018年度“服务业千人培训工程”,积极做好培训项目申报工作,并按计划组织实施。加强服务业创新团队项目管理,全面完成2014年认定的服务业创新团队项目的整改验收工作。(六)加强服务业品牌和标准化建设。加快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服务业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名牌行业、名牌区域建设,实现服务品牌高端价值和服务质量提升。开展服务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引导服务企业强化质量为先的理念,支持服务业企业提高质量监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质量追溯能力。围绕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品牌影响力大、质量竞争力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在生活性服务业领域,培育形成一批精品服务项目和服务品牌。深入开展山东服务名牌认定评审工作,鼓励企业开展品牌创新,建立品牌创新的长效机制。实施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工程,继续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加强“山东标准”建设,提高相关产品和服务领域标准水平。加强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标准信息公共服务。(七)加强服务业协调机制建设和经济运行分析。加强协调推进,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形成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长效运行工作机制。根据绩效考核办法要求,组织开展好2017年度全省服务业绩效考核评价工作,切实发挥好考核的评价、导向和激励作用。加强服务业运行分析,全面做好服务业经济运行有关情况的调度、调研和分析运用,通过建立季调度、季分析和季通报等制度,加大调研力度,坚持问题导向,深刻分析原因,切实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加强服务业信息宣传,围绕服务业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等内容,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总结推广各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先进做法和创新典型经验,积极营造促进服务业加快转型与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24.6%上升到2001年的40.5%,但进入2002年以后,服务业产值比重一直在40%左右徘徊不前甚至略有下降,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智库|专题。但我国服务业比重相对其他相似发展水平的国家要低的现象,是由我国的工业化快速增长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所造成的,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使然,并非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的证明。 一国的产业结构与其经济发展程度是密切相关的,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三次产业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总体而言,越发达的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越高。按照这一理论,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就是其经济增长的自然结果。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其三次产业结构也应当相近。但事实上,许多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其服务业占GDP比重的差异却很大。在1990-2007年间,我国工业和服务业产出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2.2%、10%;同一时期中等收入国家总体的工业和服务业产出平均增速分别为5.3%、5%。相对于中等收入国家而言第三产业增长率是非常高的,因此,我国服务业产出比重偏低不是由于我国服务业发展不快造成的。事实上,我国服务业比重较低与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则是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所决定的。具体而言,服务业占比较低主要有如下原因: 首先,从我国经济增长的特征而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于高速工业化阶段,期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全世界最高的,工业增长便是这一“增长奇迹”的主要驱动力。这是由于工业的生产率增长是三次产业中最快的,并且工业生产链条较长,由此它对前后向产业的关联效应就更大,能够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1990年以来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0%,而同期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只有4.8%。平均而言,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60%是由第二产业贡献的,服务业只贡献了1/3。因此,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较高,而服务业比重相对较低也是合乎情理的。如果一味强调提高服务业占比,我们过去的“增长奇迹”就可能无法实现,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受到影响。实际上,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赶超地位带来的后发优势逐渐减少,经济增长和工业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将会逐渐放缓,在此过程中,二三产业的相对关系就会发生变化,服务业比重也会逐渐得到提高。其次,我国采取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贸易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都提高很快。而出口依存度高会导致工业比重较高,服务业比重较低。这是由于一方面我国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持续快速提高为工业品出口带来了比较优势,出口量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我国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大量优惠政策吸引到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这些因素都使得工业得到飞速发展。与此相对的是,服务业产品相较工业制成品的可贸易性较差。有些服务产品只能在固定地点供应和消费,需要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的、面对面的相互交流。当然可贸易服务也在不断扩大,金融保险业、IT行业即是典型。但尽管可贸易服务行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在过去近20年中服务业产品无论是占世界贸易总额比重还是占世界出口或进口总额比重都一直保持在20%左右。服务贸易占全世界GDP的比重虽略微增加了3.5个百分点,不过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占世界GDP的比重却大增18.5%,这就意味着世界经济中的贸易扩张主要是由货物产品贸易驱动的。比之世界平均水平尤甚的是,1990至2006年,我国的服务产品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比重略高于10%,近年来服务出口在总出口中所占比重甚至一直不足10%。同期货物出口占GDP的比重增加了20%多,而服务出口占比增加不足2%。货物出口总额一直是服务出口总额的8-10倍。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口增长停滞的一段时期,工业比重出现下降,而服务业占比上升较快,在2002年加入WTO之后这一趋势则恰好逆转,这就为经济开放影响到服务业比重提供了例证。因此,服务业比重较低就是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合理产物。最后,就服务业自身增长速度而言,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1978至1990年间,服务业平均增速为11.6%,高出工业1.5个百分点,由此这一阶段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迅速上升。这主要有以下原因: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服务业被认为是不创造价值的非生产性行业,其发展长期受到忽视与压制。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制度环境的改善,加之就业压力大,政府鼓励个体经济和私人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得以爆发式发展。此外,这一时期我国的工业企业仍以国企为主,国企改革也未见突破,因此工业企业受体制之困生产效率低下。同时,在此阶段我国的对外开放也刚刚起步,吸引外资和工业出口量都很小。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工业增长速度低于服务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的工业出现了加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速度提高到12.7%,服务业增长速度则略微下降至10.4%。由此,服务业比重上升速度开始放缓,在2002年加入WTO之后甚至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我国制造业吸引外资和出口较前一阶段有了迅猛的增长,而服务业在经历了前期恢复性增长之后步入正常增长轨道,并且缺乏像工业那样引入外资和扩大出口的推动因素,平均增长速度相对制造业有所放慢。因此,我国服务业比重上升缓慢实际上是服务业保持正常增长速度而工业受对外开放的影响得到超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必然现象。二、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技术含量有待提高。我国服务业总体技术含量不高,劳动生产率较低,科技对服务业的贡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000年,美国、日本、欧盟的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生产率是6万美元以上,我国仅为2000美元左右。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我国服务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也只有3.16万元(约合3856美元)。从物流行业看,2008年,一项针对物流装备企业高层的调查活动显示:85%的高层认为我国的物流技术装备业与欧美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60%的高层认为阻碍中国物流装备业发展的核心是新技术、新工艺。二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制约着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我国所提供的产品和信息服务基本处于产业链低端,经济效益很低,而且我国在服务业领域研发投入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业创新能力的提高。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的服务业研发费用比重正逐步扩大,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研发费用比重上升的趋势更加明显。2000 年,服务业 R&D 活动在全部企业 R&D 活动中所占的比重,澳大利亚为 39.9%、美国是 34.4%,而我国只有11.9% ,远低于发达国家的 30% 的平均水平。三是人才短缺问题凸显。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服务人才的短缺、尤其是结构性短缺一直制约着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物流行业,熟悉现代物流业务、了解国际惯例、富有操作经验的高端物流人才奇缺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缓解,资料大全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我国软件服务业、服务外包业的快速发展,也使这个问题更加凸显,在西安、杭州等地已经出现了服务外包人才难以支撑产业快速发展的情况。西安市近几年培育和扶持了一大批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规模以平均每年超过35%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而西安外包服务人才却不能满足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服务外包产业的需要。调查显示,今后几年西安市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缺口将达到18万人左右,其中基础性操作人才缺口约13.5万人。四是融资困难亟待改善。大多数服务企业由于规模小、信用低以及缺乏足够的抵押品等原因,很难从银行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贷款。在需要大量资金的现代服务行业如节能服务业,融资困难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难题。在金融危机中,虽然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逆势上扬的发展势头,但融资困难依然是制约其更快发展的首要难题。目前,国内大多数文化创意企业没有进行过资产评估,国内保险公司也没有针对性的评估体系,动漫创意等方面的无形资产评估也没有有效开展,使得文化创意企业常常因为无法提供足值抵押而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在我国一些地方试点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也开展的并不顺利,使得文化创意企业很难通过版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贷款。五是规模品牌有待提升。规模偏小、品牌效应差也是制约着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服务外包领域,企业规模越大、品牌效应越高,越容易获得订单。我国大多数服务外包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规模偏小、品牌效应不大,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获得较大的订单。日本前五大外包公司占了本国外包业51%以上的份额,印度最大的服务外包企业Infosys拥有员工近4万人,年营业额达70亿美元,而我国目前大型外包企业的规模只有30006000人,大多数外包企业为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与国外服务外包企业在规模和品牌效应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三、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水平。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主体,2005年美国生产性服务业超过美国服务业总量的70%,其它一些发达国家也大体类似。同时,生产性服务业由于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仅科技含量高,而且在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的创新也引领世界潮流。金融危机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速了我国东部到中西部的产业转移,既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要求。要充分利用金融危机提供的有利时机,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在东部沿海地区围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研发、文化创意、供应链管理等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生产性服务业;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对服务于产业转移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支持,以提高现代服务业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以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业为契机,加快建立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现代服务业人才的缺乏,既有总量上的,也有结构上的;总体看来,我国外包服务业人才的缺乏更多是总量上的不足。为此,教育部、商务部以及许多省市已经制定了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教育部在2009年3月发布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在5年内培养和培训120万服务外包人才的目标。与之相反,软件服务业的人才不足则是结构性的。据介绍,金融危机中大量软件服务企业所需要的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中级软件人员,对高、中、低人才的需求结构呈现出“橄榄型”的特征,而目前我国院校培养模式却无法适用这种需求。因此,应以此次金融危机所形成的强大的市场需求为契机,首先在软件和服务外包相关专业,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逐步扩展到其它现代服务业领域,最终形成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契机,加快形成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融资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反经济周期和逆势而上的特点,并能够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危机时期,恰恰是文化产业兴旺的黄金时期,美国、日本、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为加快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通过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基金解决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如北京市通过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对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担保的公司进行政策扶持,很好地解决了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抓紧时间研究解决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所存在的问题,尽快形成较为成熟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三是积极发展针对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化担保公司,以减少银行的风险和放贷的积极性,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融资模式。以优化服务和政策环境为推手,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品牌。当前,为充分利用金融危机提供的有利时机,扩大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品牌。一要鼓励并支持现代服务企业,尤其是服务外包企业、文化创意企业、软件服务业等之间开展以市场为中心、以产权为基础的多种多样的并购,特别是鼓励开展国际并购,较快地形成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超过万人以上的现代服务企业。二要积极鼓励现代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客户-资源。比如,安排客户开拓专项资金帮助企业到国外推介、扩大影响;帮助企业解决多次往返工作签证;鼓励有条件和有能力的企业到国外设立接单公司和售后服务机构等。三要进一步完善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包括国内服务业务外国企业禁入、外汇管制过于严格等问题。四要尽快出台鼓励国内政府、机构、公司外包非核心业务的税收、收费、信息保密和资格认定等政策,为现代服务企业提供更多的业务资源。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