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特征(详细)(4页).doc

    • 资源ID:35324879       资源大小:22.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特征(详细)(4页).doc

    - 二、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主要特征 与以往走过的城市化道路相比,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城市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同时推进的城市化道路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时期,工业化仍然是城市化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既不能是中国过去走过的滞后型城市化道路,也不能是部分发展中国家所走过的过度型城市化道路,而应是一条城市化与工业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适度同步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同时,中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又处于信息化的启动和起步时期,因此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也就是说,中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面临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双重任务。在一些城市,特别是先进的大城市和科技城市,信息产业已处于重要的、突出的地位,成为城市发展的增长点,是优先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到什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化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还是一条城市化与现代化同时推进的城市化道路。现代化(modmeziatoin)这个术语开始被学者们广泛使用始于1958年丹尼尔·勒纳发表的传统社会的消逝一书。勒纳提出了相互对立的两种社会系统,一是传统社会,一是现代社会。所谓传统社会是指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比较落后,生产力较低的前工业社会;而现代社会则指市场经济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很大的提高,生活方式有很大的改进,生产力较高的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并且他认为现代化就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一个过程,是一个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社会、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学者英·克尔斯给现代化下了一般定义的同时,还给出10项指标来明确现代化的状态和发展水平,它们分别是人均GDP3O00美元以上;第一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下降至12%一巧%;第三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上升至45%;非农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比重超过45%;成人识字率超过80%;大学生占20一24岁年龄人口比重10%一巧%;城市化率50%;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为2人以上;平均预期寿命70岁;人口自然增长率1%以下。可见现代化也是一个由低级社会不断向高级社会转化的过程,其实质是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出现了产业多样化与高科技化;生产的社会化与集约化;劳动者的文化、科技、健康观念等方面的高素质化;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富裕化。总体来看,我国还未达到克尔斯设定的现代化标准,有些指标还有相当距离,这说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依然任重道远。另一方面,我国还有近60%的人口在农村,有大约2一3亿的农村人口需要转移到城镇,城市化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面临着实现现代化与继续城市化的双重任务。因此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必须形成现代化与城市化相互推进的态势,以现代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现代化。2、集中型城市化与分散型城市化同时推进的城市化道路所谓集中型城市化,是指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初期和中前期阶段,大工业的发展必然导致农业人口向城市地区的大规模转移;同时由于协作、聚集和规模效益的存在和它的强大推动力,生产要素(资金、生产资料、劳动力、土地)的集中与随之而来的城市人口的增加和集中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这时,大中小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也以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的人口为多。一批小城市不断成长为中等城市,不少中等城市成长为大城市,有条件的大城市继续发展为更大城市,各类城市规模都在进行性增长。这样,不可避免地从总体上看的大城市人口的增加要比中小城市快,城市比较多的先进地区的城市人口增长要比落后地区快。当集中型城市化阶段趋于成熟的时候,也就是城市化进入中后期和后期的时候,集中型的城市化才开始向它的对立方向转化,大城市和先进地区的城市人口集中开始慢于中小城市和落后地区,有的大城市人口的绝对数开始减少并向四周疏散,这就是所谓分散型城市化阶段的到来。当前中国的城市化一方面表现为集中型的城市化。因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时期,工业和人口还在持续的、大规模的集中,城市数目在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大城市也在不断增多。也就是说,“集中化”仍是中国目前城市化的一个突出特征。另一方面,我国在加速城市化的同时,又面临信息化浪潮,而信息化时期城市化的主要特征就是“分散化”,或者说城市化与逆城市化(ocunte卜ubr丽zatino)同时发展。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集中型城市化阶段,但也有一些较发达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环渤海湾地区),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开始出现了居民向郊区和附近小城镇迁移的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城市的中心地带环境污染问题严峻,另一方面,因为在信息时代,由于通讯技术和交通事业的惊人发展,使居民的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可以远距离的分离。这种分散型城市化类似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所出现的所谓“郊区化”(sububrnaziatoin)现象,即大批居民从城市的中心地迁往城市的郊区地带,导致城市中心区域人口增长停滞,城市周遍区域不断扩增,卫星城式的居民区发展迅速。尽管“郊区化”还不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化的主流,但在我国,以一些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带)”或“城市群”正在快速发展。因此,我认为集中型城市化与分散型城市化同时推进,将是21世纪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也是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一个基本特征。3、大中小城市建设与小城镇发展同时推进的城市化道路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农村人口比重大,地域广阔且发展不平衡,不可能让大部分人都涌向大城市,只搞集中型的大城市化。另一方面,由于小城镇缺乏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只搞分散型的小城镇化也不符合中国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资源少的基本国情。所以,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在城市化类型上,只能选择集中型与分散型相结合、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化。具体来说就是,要高起点地合理规划布局和改造现有各类城市。首先,大城市的较快发展,是世界各国城市化初中期的一般特征,以人口、经济、科学文化高度集中为特征的大城市,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和缺乏具有较强经济带动能力的中心城市分不开的。作为实施城市化战略的核心,应当加快并强化大城市建设,迅速增强其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中心城市和郊区新城的发展,充分体现作为现代化都市的风采,发挥区域经济中心和交通中心的优势,加快形成接受辐射经济圈。有的沿海地区发展应立足大都市圈,准确定位,扩大规模,以一城(城区)、两区(新区和园区)为中心,带动周边卫星城镇的繁荣,成为既融入大都市圈,又有一定独立性,城镇体系结构紧凑合理的城市群。通过重点抓好规划建设,达到增进城市发展的集约化水平,提升城市发展整体形象的目的。其次,积极鼓励中等城市发展。中等城市主要是指20万人到50万人之间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在一些地区,这种城市积聚了相当的经济能量,人气、市气、辐射力都已开始显现,但由于它们尚处于从小到大的转换阶段,上述“两气一力”积聚得十分缓慢,城市扩容能力低,吸纳能力差。在这关键时刻,帮助中等城市加速扩容,对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具有战略意义。最后,应稳妥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小城市和小城镇只有在大中城市的带动下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必须与大中城市发展相衔接。在一些特大城市周边地区,要着眼于人口与产业的合理分布,大力发展卫星城市,利用己基本形成的城市带雏形,依靠特大城市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在一些地区发展成现代化城市群。目前,从城市化类型的选择方面来看,我国己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城市化模式:一是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城市化的苏南小城镇模式;二是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中等城市模式;三是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大城市模式。在沿海发达地区出现了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构成的城市化体系。尽管在城市化具体模式的选择上尚有不同意见,并且在城市化实践过程中许多问题还未得以解决,但是,不能单纯发展某一类型城市来实现城市化己经成为行政管理者和学者们的共识。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分类指导”原则实现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实际上靠的是国家工业化和民间工业化(乡镇企业等非国有经济)的双轨运行,如何将这两种力量合为一体,合理利用,对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影响甚大。重点发展大城市和小城镇都有其片面性,要建立和完善城镇体系,必须采取“中度、择优、重质”的发展对策,既考虑到我国处于城市化发展的集中阶段,也要避免人口和产业过度向大城市集中。19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研究的深入和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大城市而带来的城市基础设施不足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唤起了人们对我国城市化历程的回顾与反思。城市化不能脱离国情,应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工业化程度及城市吸纳能力,进而与国家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阶段相协调。我们要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并根据科学预测,因地制宜地确定各地区的城市化道路。在选择城市化的途径时,必须重视多角度的综合研究,组成由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功能互补的城市体系。挖掘大城市潜力,扩大和建设中等城市,择优和适度发展小城市,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最佳结合。可适当制定优惠政策,把绝大部分的乡镇企业集中到城市和集镇,吸引有条件的农民进城办厂兴业,这样可以有利于解决城市化发展引发的产业基础问题。4、市场推动、政府导向的城市化道路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主要采取计划方式、排斥甚至否定市场机制来发展和建设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即走了一条政府主导型城市化道路。这条道路的主要特点是:()l计划性很强,政府完全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其他既定的条件和政策,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决定城市发展的个数及规模。包括在特殊情况下减少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规模。(2)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完全通过自上而下来实施,甚至是一级一级来实施的,一般居民和下级单位没有主动权和积极性;(3)城市化过程受到严格的行政控制和政策限制,最明显和突出的是人口政策和户籍限制,辅之以经济政策和其他手段等。政府主导型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使城市得到一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是总的来说,这种由政府包办、排斥市场作用、忽视民间力量的城市化道路,存在严重弊端,造成城市化滞后。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能否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西方发达国家曾经走了一条基本上由市场机制推进的城市化道路,但出现过许多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尝试过完全由市场推进的城市化道路,却导致过度城市化,产生严重的“城市病”。所以,在中国已经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在动力和实现机制上,既不能走中国的老路,又不能照搬外国的模式,只能选择由市场推动、政府导向、政府发动型城市化与民间发动型城市化相结合、自下而上城市化与自上而下城市化相结合的方式。市场导向型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1)城市投资的多元化。主要是企业、居民和政府同时进行投资,各种所有制的企业投资建设产业和相关联的设施;居民投资建设住宅,包括购买住宅;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2)发展和建设速度快,协调性强,城市各项事业和设施一般都可配套建设,同步行进。(3)城市建设和发展,讲究成本核算和经济效益,重复建设较少,更新换代快。(4)城市建设发展不仅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且能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进而带动周围农村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改变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模式,而更多地走市场主导型的发展之路。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市场。城市发展应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所选择的唯一的空间形式。没有完整的城市体系,就不可能有成熟的市场体系。市场要发展和扩大,就必须发展城市。可以说先有市,而后才有城市。一般说来,市场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市政设施的建设应该是同步进行的,是三位一体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就是市场经济发育和发展的结果。例如,浙江的义乌市、福建的石狮市、浙江温州市的龙港镇等等,无不如此。充分显示了市场与城市相互促进和成长的过程和规律。但也有一些地方,并没有正确科学地认识城市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崇拜指标,过多地用行政手段和首长命令,或制定规划,来规定城市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时限、速度和指标,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指标,而不是着眼于从基础上发展经济社会,特别是作为发展城市化基础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不去着力去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三农”问题,不去大力培育市场经济。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出现一些副作用。这是我们在今后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必须严重关切和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提出及其特征表明,我国的城市化道路以及对城市化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对待城市化的态度上,由害怕、否定、排斥城市化转向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在城市化发展模式上,由城市化滞后转向适度同步地推进城市化;在城市化的类型上,由严格限制大城市发展和强调分散型的小城镇化转向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在城市化的动力和实现机制上,由政府包办、计划推进转向政府导向和市场推进并举,并开始注重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这些重大的转变,纠正了过去的城市化道路的缺陷,必将极大地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使之同时实现。-第 4 页-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特征(详细)(4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