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题目与答案(体格检查+病例案例+急救技术+操作技能)(13页).doc
-
资源ID:35347078
资源大小:43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题目与答案(体格检查+病例案例+急救技术+操作技能)(13页).doc
-小项目(血压、眼、颈部、外周血管)3分,大项目(胸、心、腹、神经)7分,各考一题,共10分。 1、血压(3分) (1)血压计放置位置正确(1分); 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血压计。 (2)血压带绑扎部位正确、松紧度适宜(1分); 通常测右上肢,将袖带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袖带下缘在肘窝上3厘米,袖带中央位于肱动脉表面。 (3)听诊器胸件放置部位正确(0.5分); 检查者扪及被检查者肱动脉搏动后,将听诊器胸件置于搏动上(不能塞在袖带下)准备听诊。 (4)测量过程流畅(0.5分)。 充气至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升20-30mmHg,缓慢放气,第一声响为收缩压,声音消失时为舒张压。 2、眼(3分) (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正确(1分); 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50-60cm面对面而坐)。 (2)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正确(1分); 直接:用笔形手电从斜方照入瞳孔,观察瞳孔收缩情形(照射立即收缩,移开复原);间接:照一侧瞳孔时,对侧也收缩。 (3)调节反射检查检查方法正确(0.5分);注视1米以外的示指,然后将示指迅速移近距眼球10cm左右处,正常反应是瞳孔缩小。 (4)辐辏反射(会聚反射)检查方法正确(0.5分)。 注视1米以外的示指,然后将示指缓慢移近距眼球10cm左右处,正常反应是两侧眼球同时向内聚合。 3、颈部(甲状腺、气管)(3分) (1)检查者与被检查者站立位置正确(1分);后方触诊:检查者位于被检者身后;前面触诊:检查者立(坐)于被检者对面。 (2)检查甲状腺手法(包括检查者在病人前和后的手法)(1分); 后:双手拇指置于被检者颈后部,余四指绕颈部前下方,示指和中指尖于环状软骨下方触甲状腺峡部,以左手指将甲状腺推向右侧,余指触甲状腺右叶(大小、质地、压痛、有无粘连、有无吞咽移动); 前:以右手大拇指将甲状腺推向右侧,用左手拇指触摸甲状腺右叶(大小、质地、压痛、有无粘连、有无吞咽移动)。(3)头部位置正确并能令被检查者吞咽口水(0.5分);头轻度后仰,可视诊;头侧向检查叶,可触诊。(4)三手指检查气管方法、部位正确(0.5分);右手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中指于胸巧衔汛狡埽鄄熘兄赣胧局负突分讣渚嗬耄肆讲嗑嗬胂嗟龋芫又小?BR>4、外周血管检查(3分)(1)测试脉搏、脉率、脉律方法、部位正确(2分);60-100次/分,平均72次/分桡动脉:用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平放于桡动脉的近手腕处,轻压至感觉最强。(颈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颞浅动脉、耳前动脉)(2)测毛细血管搏动方法正确(1分)。用手指轻压病人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病人口唇,可使局部发白,心脏收缩时又发红,随心动周期出现红白交替改变。5、胸部视诊(7分)(1)能指出胸部体表主要骨骼标志、主要垂直线标志(锁骨中线)及主要自然陷窝(3分);腋窝、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胸骨上切迹、胸骨柄、胸骨角、剑突等。(2)在视诊内容方面,能提到观察胸廓形状(桶状胸、扁平胸、肋间隙是否饱满、乳房是否对称等)(2分);正常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之比为1:1.5.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加,前后径与左右径几乎相等,或超过左右径,呈桶状。扁平胸:胸廓扁平,前后径不到左右径的一半。(3)能答出视诊可观察: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者(2分);正常男性和儿童以腹式呼吸,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正常呼吸频率16-18次/分,呼吸与脉搏比为1:4,新生儿44次/分,>24过速,<12次过缓,正常呼吸节律规整的,异常呼吸节律有:潮式呼吸、间停呼吸、抑制性呼吸、叹息样呼吸。6、胸部触诊(7分)(1)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姿势正确(3分);检查者双手置于被检者胸廓前下部对称部位,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手掌和其余4指置前侧胸壁,嘱被检者作深呼吸,比较两手的动度。(2)双手语音震颤触诊方法正确(2分);将双手掌尺侧缘放在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受检者重复发出"yi"的长音,比较两手掌感受的震颤。(3)能提到胸部触诊可触及胸膜磨擦音的,并能进行正确操作的(2分);一般在胸廓前下侧部用手掌容易触及胸膜摩擦感。 7、胸部叩诊(7分)(1)间接叩诊时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4分);叩诊顺序:前胸侧胸背部;方法:以左手中指为板指,平贴肋间隙,并与肋骨平行(叩肩胛区可以与脊柱平行),用右手中指指端叩击板指第2节指骨前端,每次叩2-3次,力量需均匀,轻重适当。(2)直接叩诊手指方法正确(1分);将2-4指并拢,以其指腹对胸壁进行直接拍击。(3)会叩肺移动度者(2分);首先叩出平静呼吸时肺下界,然后嘱受检者深吸气并屏住气,同时向下叩肺下界,做一标记,待受检者平表呼吸后再嘱其作深呼气并屏住气,再叩肺下界。两者之间的距离为肺下界移动度,正常值为6-8cm.8、胸部听诊(7分)(1)听诊方法、顺序正确(3分);取坐位或仰卧位,口微张开保持呼吸均匀,顺序:肺尖开始,由上下、从前胸侧胸背部,应左右、上下进行对比。(2)能表述听诊(肺部听诊)四种主要内容(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罗音、胸膜磨擦音)(4分);正常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异常呼吸音(肺泡呼吸音增强或减弱或消失、呼气音延长、粗糙性呼吸音、断续性呼吸音)、罗音(干罗音、湿罗音)、胸膜摩擦音(呼吸时脏层与壁层胸膜摩擦的声音)。9、心脏视诊(7分)(1)心脏视诊方法正确(3分);被检者取坐卧或仰卧位。(2)能讲出心脏视诊主要三个内容,并能指出其部位(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4分);心前区隆起心包积液;心尖搏动增强左心室肥大、甲亢;心尖搏动减弱心肌炎、心包积液、左侧胸腔积液。10、心脏触诊(7分)(1)触诊手法正确(3分);(右手全掌手掌尺侧示指或中指指腹)置于被检者心前区,确定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及有无抬举性。(2)能在心尖搏动区及心前区正确进行触诊(2分);(3)能提到触诊可触及震颤、心包磨擦感的(2分);震颤(如猫喘)、心包摩擦感(常在第4肋间可及)。11、心脏叩诊(7分):确定心脏大小、形状、位置。(1)叩诊方法、姿势、力量正确(4分);以左手中指作为叩诊板指,平置于心前区叩诊部位,坐位时板指与肋间垂直,卧位时板指与肋间平行,以右手中指借右腕关节活动叩击板指,清变浊来确定心界,顺序:左界右界,由下上,由外向内。左侧心尖搏动外2-3cm逐个肋间向上第2肋间,并作标志,测量其与胸骨中线间的垂直距离。(2)会叩诊心浊音界,能回答并叩出主考官提出的某肋间心浊音界(3分);正常心界:23II23;23III3.54.5;23IV56; V79(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12、心脏听诊(7分)(1)能正确指出心脏瓣膜各听诊区(3分);5个听诊区二尖瓣区(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0cm)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三尖瓣区(胸骨左缘第4、5肋间)。(2)听诊顺序正确(从二尖瓣区开始肺动脉区主动脉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2分);好发病变顺序:二尖主动脉主动脉2肺动脉三尖瓣。(3)能讲出心脏听诊主要内容(2分);听诊内容:心率(60-100)、心律(规整)、心音(S1、S2、S3、S4)、异常心音(响度、音质改变,分裂)、额外心音(病理性、拍击音、医源性)、心脏杂音(出现时间、部位、传导方向、性质、强度与呼吸、体位变化的关系)。13、腹部视诊(7分)(1)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表述正确并能在腹部指点正确(3分);分区:四区法(脐水平及垂直线划分)、九区法(水平线:两侧肋弓下缘连线、两侧髂前上棘连线;垂直线: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为两条垂直线)。(2)视诊方法正确(2分);被检者排空膀胱、低枕仰卧位,检查者于被检者右侧,自上而下全面观察。(3)能表述视诊主要内容(2分,如下每项0.5分,如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等);外形(正常、膨隆、凹陷);呼吸运动(腹式呼吸);腹壁静脉(正常看不见);腹壁皮肤(有无皮疹、色素沉着);胃肠型(胃肠梗阻时出现胃肠段饱满而隆起);蠕动波(在胃肠型的基础上伴有该部位的蠕动加强)。14、腹部触诊(7分)(1)触诊手法、顺序正确(2分);检者于被检者右侧,顺序:左下腹逆时针,下上,左右;浅部触诊:右手轻放,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协调轻柔滑动触摸;深部触诊:用手指掌面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深部(至少2cm)。(2)肝脾触诊及测量方法正确(2分);肝:单手触诊法(右手掌平放于被检者右上腹部,中间三指并拢,掌指关节和腕关节伸直,使示指和中指指端指向肋缘,自下而上配合呼吸移动)、双手触诊法(右手位置同单手法,左手托住患者右后腰,左手拇指置于右季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推,使肝下缘紧贴腹壁而下移)、钩指触诊法(适合于儿童或腹壁薄软者,右手掌搭在前胸下部,右手第25指屈曲呈钩状,配合深而慢的呼吸进一步触诊);脾:取仰卧位双腿屈曲方法同肝触诊,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方法同前。(3)Murphy征检查方法正确(1分);左手拇指指腹勾压于被检者右肋下胆囊点处,其余4指平放于右胸壁,如被检者慢深吸气引起疼痛胆囊触痛征(+),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中止Murphy征(+)。(4)在下列项目中任选二项,操作方法正确(每项1分,共2分)(腹部肿块、液波震颤、振水音、压痛及反跳痛);腹部肿块同腹部深触诊;压痛:并非来自触诊时的重压感,而来自病变,如出现压痛,手指稍停留,待压痛稳定后迅速抬起,如疼痛加重,则为反跳痛;液波震颤(被检者平卧检者一手掌面贴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并用指端叩击侧腹壁或冲击式触诊一手可及波动感)、振水音(患者仰卧检者一耳凑近上腹部冲击触诊振动胃部听及气、液撞击音)。15、腹部叩诊(7分)肝脾为浊或实音,余为鼓音。(1)叩诊方法、动作、力量、顺序正确(3分);直接或间接叩诊法。(2)移动性浊音叩诊方法正确(1分);常因腹腔内有较多液体,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平仰左侧卧右侧卧)。(3)膀胱叩诊方法正确(1分);脐水平线耻骨联合,如鼓音浊音,且至耻骨联合上缘,呈圆形,可能为膀胱。(4)脊肋角叩击痛检查方法正确(1分);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检者用左手掌平放在其脊角处(肾区)右手握拳用由轻到中等力量叩击左手背。(5)肝浊音界叩诊方法正确(1分);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右肩胛线;由肺区腹部,清浊为肝上界(肝相对浊音界);再向下1-2肋间,浊实为肺下界(肝绝对浊音界);正常值: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右腋中线第7肋间,右肩胛线第10肋间)、肝下界需结合触诊确定;右锁骨中线上肝上下径距离为9-11cm. 16、腹部听诊(7分)(1)听诊顺序方法正确(3分);肠鸣音振水音血管杂音摩擦音胎心音。(2)能表述何谓肠鸣音正常、亢进、消失(2分);正常为4-5次/分,>10次/分为亢进,0次/3-5分为消失。(3)血管杂音(动脉性和静脉性)听诊部位正确(2分);动脉性杂音(腹主动脉、肾动脉、髂动脉及股动脉)、静脉性杂音(脐周或上腹部)。17、深反射(7分)正确测试(操作)跟腱(2分)、肱二头肌(2分)、膝反射(2分)、腹壁反射(1分)。跟腱反射:被检者仰卧位下肢外旋外展位髋、膝关节屈曲推压足掌使踝关节过伸轻叩跟腱;正常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肱二头肌反射:左手托扶被检者放松后的屈曲肘部以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腱上叩诊锤轻叩拇指甲背;正常反应为肱二头肌收缩,肘关节屈曲;膝反射:取平卧位检者一手在其腘窝处托起下肢,使髋、膝关节屈曲135度左右轻叩髂骨下方的股四头肌腱;正常反应为股四头肌收缩,下肢伸展;腹壁反射:取仰卧位双下肢屈曲并拢放松腹部用木签由外向内轻划腹壁;正常反应为腹肌收缩。18、脑膜刺激征(7分)(1)测试颈强直操作正确(3分);取仰卧位颈部放松左手托被检者枕部右手按于其胸前作屈颈动作检查。(2)测试Kernig征操作正确(2分);取仰卧位一侧髋关节屈成直角膝关节也近乎直角检者把被检者小腿抬高伸膝;正常反应为膝关节可伸达135度以上。(3)测试Brudzinski征操作正确(2分);取仰卧位下肢伸直检者一手托起被检者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如头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则为(+)。19、锥体束病理反射(7分)(1)在下列中任选2项能正确操作(每项3.5分)(Ba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Chaddock征)Babinski征:用竹签沿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拇指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Oppenheim征:用拇指及示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同上。Gordon征: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同上。Chaddock征:用竹签在外踝下方足背外级,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同上。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试题及答案-流行病学流行病学资料处理(15分)(考试时间:15分种)1、某县为了了解病毒性肝炎在本县的分布情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于1996年2月进行了现况调查。其部分结果如下:共调查10000人,其中男性占55%,男女共有患者1000人,其中甲肝100例,乙肝650例,其他类型250例;女性中,甲肝50例,乙肝200例,其他类型100例。调查中还发现,在650名乙肝患者中,有300例是1995年内新发性的,请计算:(1)1995年乙肝的发病率(4分):300/10000(2)病毒性肝炎的患病率及性别患病率(5分):1000/10000、650/5500、350/4500(3)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的分布及绘制计算甲乙及其他型肝炎的构成图(6分)。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试题及答案病案病例案例:1997年1月15-2月3日,某区卫生防疫站陆续接到本区数所学校报告,学生中陆续发现一种原因不明的发热、纳差、全身不适、乏力,部分人巩膜黄染的病例86例,该区自1997年1月1日起供餐公司开始向学校供应午餐,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疫情。试题:1、请你在调查处理疫情前制定一个调查方案(包括几个大的方面,简单、扼要讲明);答:调查目的、调查方法(现况、病例对照)、调查内容、调查表设计。2、这起疫情调查的目的是什么?答:证实疫情诊断、确诊是否暴发、描述疾病的分布和特征,找出暴发疫情特异病因或病原,查明病因来源,传播方式、途径,查明暴露的易感人群,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最终扑灭疫情。3、本次疫情主要调查哪些内容(主要项目)? 答:(1)核实诊断(临床、化验、流行病学); (2)对疫情作全面考察,对发病数量、流行特征、原因初步描述; (3)证实暴发,了解疾病分布,计算疾病的罹患率; (4)提出初步假设,并验证假设; (5)提出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4、设计该疫情的个案调查表(简明、扼要几个主要部分)答:个案调查表包括:(1)一般项目;(2)临床特征(包括实验检查);(3)流行病学资料(接触史,可能受感染日期、地点、方式、传播途径、预防接种史、接触者及接触程度);(4)防治措施;(5)结论;(6)调查日期,调查者。5、疫情调查开始前,要做哪些调查准备?答:调查活动的实施:(1)调查准备:人、财、物;(2)调查活动的组织;(3)调查资料的收集;(4)标本的采集与储运。6、这次疫情调查活动如何实施(简单、扼要说明这次疫情调查的实施包括哪几个主要方面)?答:调查准备:(1)组织有临床、流行病学、检验及卫生学医师参加的调查小组,并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方案,制定调查计划;(2)经费预算:调查人员费用,必须购置的器材、设备、药品、试剂、交通费用等;(3)物资准备:所用调查表格、计划采样的物品、检验用品、试剂、药物、疫苗、其它所用物品及交通、后勤等。7、你准备收集哪些调查资料? 答:调查资料的收集:人口学资料、自然因素、社会经济情况、疾病资料、学生缺课统计、送餐公司有关情况,供水情况,预防接种情况等。8、你准备采集哪些标本,如何采集与储运?答:样本的采集:(1)血 血清学特异诊断指标抗-HAVIgM及根据需要做部分生化指标:肝功能(ALT、GGT)等 ;(2)外环境卫生学指标(水、食物、涂抹等);样本采集和储运:采集操作及容器应注意无菌,血样品需及时分离血清冷藏(短期保存)或冷冻(长期保存)。9、你如何判定这次疫情采集的标本检测结果?答: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食品不得检出致病菌,ALT正常值。10、如何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答:收集的资料初步分析:计算各种罹患率、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证实暴发、推算、暴露日期、流行因素分析、暴露与非暴露发病率及联系程度比较。11、为控制这次疫情,你选择哪些控制措施?答:预防控制措施:(1)供餐公司在未查清前应停止供餐,对其人员进行体检,加强卫生监督;(2)开展卫生宣教(对象:学生、家长、学校方面、送餐公司等);(3)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4)疫源地处理(病家、学校):随时及终末消毒,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搞好食品卫生、个人卫生;(5)学生中接种甲肝疫苗(注意接种对象);(6)加强疫情监测,防止续发。12、如何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答:效果评价:发病是否得到控制(一个最长潜伏期内无新病例出现,并注意区别是疾病自然下降,还是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后下降)。13、你在撰写这次疫情调查报告的准备从哪几方面着手?答:撰写调查报告(简明):(1)前景材料;(2)疫情流行强度、分布;(3)暴发的诊断及原因;(4)措施及效果评价;(5)经验教训和建议;(6)结论。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试题及答案-急救技术急救技术(5分)(考试时间:5分钟)1、 吸氧术(面罩吸氧法)(5分)(1)是否先检查吸氧器具(1分);(2)面罩安装与患者面部是否吻合(1分);(3)氧气瓶阈及流量表开启顺序正确(1分);(4)氧气流量调节适当(0.5分);(5)氧气瓶阈及流量表关闭顺序正确(1分);(6)整个操作流畅、正确(0.5分);2、人工呼吸(以口对口呼吸为例)(5分)(1)患者体位、头部位置、保持气管畅通正确(2分);(2)口对口呼吸操作正确(2分);(3)吹氧频率、力度掌握正确(结合胸外心脏按压提问)(1分);保持呼吸道畅通和病人口部张开位置下进行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示指捏闭病人的鼻孔缓慢吹气两口,扩张萎陷的肺脏,并检验开放气道的效果,每次呼吸1.5-2秒钟深吸一口气,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用力向病人口内吹气(快而深),直至病人胸部上抬吹水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抬起头,眼视病人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放松捏鼻的手,以便病人从鼻孔呼气每次吹入气体量约800-1200ml。3、胸外心脏按压(5分)合适体位(平卧、去枕、抬高下肢,背后垫一块硬板)正确按压部位(胸骨下1/2的中轴线,双手重叠按压)合适按压力度和频率(两壁伸直,与前胸臂呈90度,垂直下压,胸骨下陷3.8-5.0cm,然后放松,放松时间比1:1,按压频率成人80-100bpm)单人按压15次,人工呼吸2次;双人按压5次,人工呼吸1次。(1)是否注意患者背部需垫板(或硬质床)(1分);(2)是否注意先胸前三叩拳(1分);(3)施术者手掌在患者胸前胸前着力点选择正确(1分);(4)按压动作正确(1分); (5)按压频率与力度(按压深度)正确(结合人工呼吸提问)(0.5分);(6)是否注意保持患者气管通畅(0.5分);辅助检查结果(5分)(考试时间:5分钟)心电图、X线片、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随机选考1项(考试内容参考大纲)。 心电图:1、房性期前收缩:有P '波异性P波,代偿间歇不完全,P-R>0.12s;2、室性期前收缩:无P '波,QRS延长宽大一?gt;0.12s;3、窦性心动过速:>100bmp,波形密;4、窦性心动过缓:<60bmp,间隙宽,易并不齐,时伴有T波倒置;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50-250bmp,无P波,QRS波呈室上性(<0.12s);6、典型心肌缺血:v4-6ST段呈水平性压低,T波v1v6明显下降;7、急性心肌梗死:初期为ST段抬高,平稳后出现ST段呈红旗飘飘样。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试题及答案-操作技能基本操作技能(30分)(考试时间:15分种)1、显微镜的使用(20分):要求:步骤合理、视野清晰、防止污染。(1)将目镜放入目镜筒内,并了解目镜放大倍数;(1分)(2)将做好的载物片放于载物台上,并检查物镜放大倍数;(1分)(3)调整好光源;(2分)(4)用粗螺旋把载物台上的载玻片调至与物镜保持最小距离,防止物镜损坏,要从侧面观察;(4分)(5)在观察染色片时,要用粗螺旋拉大片子与物镜的距离,见到片子上的细菌形态时,再用微螺旋调至视野清晰;(4分)(6)观察完要将载物台降至最低位置,防止螺旋"疲劳"损坏;(3分)(7)如用油镜头,用后要用擦镜纸蘸取二甲苯将油镜头擦拭干净;(2分)(8)观察后的载玻片(如不保留)要放在盛有消毒液的玻璃缸内浸泡消毒。(3分)2、穿脱隔离衣、戴无菌手套(10分)(1)取衣正确;(1分)(2)开衣双手穿入正确;(1分)(3)系领扣、腰扣(或腰带)顺序及方法正确;(1分)(4)脱衣方法正确;(1分)(5)折叠衣服正确;(1分)(6)手套开包正确;(1分)(7)取手套正确;(1分)(8)第一只手套戴法正确;(1分)(9)第二只手套戴法正确;(1分)(10)戴好手套后双手放置正确。(1分) 穿隔离衣:(1)戴好口罩及帽子,取下手表,卷袖过肘(冬季卷过前臂中部即可)。(2)手持衣领取下隔离衣,清洁面朝自己;将衣领两端向外折齐,对齐肩缝,露出袖子内口。(3)右手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使左手套入后露出。(4)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举双手将袖抖上,注意勿触及面部。(5)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将领扣扣好,再扎好袖口(此时手已污染),松腰带活结。(6)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cm处渐向前拉,直到见边缘,则捏住;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注意手勿触及衣内面。然后双手在背后将边缘对齐,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压住折叠处,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系好。步骤口诀概括:右提衣领穿左手,再伸右臂齐上抖;系好领扣扎袖口,折襟系腰半屈肘。脱隔离衣:(1)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2)解开两袖口,在肘部将部分袖子套塞入袖内,便于消毒双手。(3)消毒清洗双手后,解开领扣,右手伸入左手腕部套袖内,拉下袖子过手;用遮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的外面,将右侧袖子拉下,双手转换渐从袖管中退出。(4)用左手自衣内握住双肩肩缝撤右手,再用右手握住衣领外面反折,脱出左手。(5)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若挂在半污染区,隔离衣的清洁面向外,挂在污染区,则污染面朝外),挂在衣钩上。不再穿的隔离衣脱下清洁面向外,卷好投入污染袋中。步骤口诀概括:松开腰带解袖口,套塞双袖消毒手,解开领扣退双袖,对肩折领挂衣钩。戴无菌手套:接触手套口翻折部取出手套右手插入右手手套内已戴好的右手手指插入左手手套翻折部帮助左手插入手套内把手套翻折部翻回手术衣袖口。3、消毒剂配制原则:五要:(1)配制时,消毒剂和水分量要精确; (2)盛放消毒剂的容器应洗净并事先消毒; (3)物品应除去脏污后再进行消毒; (4)配制的消毒剂最好当天使用; (5)充分了解消毒剂的性质,因为消毒剂选用不当,反而可能促进微生物生长及污染扩大。七不要:(1)不要把化学消毒剂用作灭菌处理; (2)不要把器械储存在消毒溶液中; (3)容器内的消毒液不要装得太满; (4)不要使用配制较久的消毒液; (5)不要随便把两种消毒液混合使用; (6)不要随意把不合适的洗涤剂加到消毒液中,以防消毒剂失效; (7)不要认为使用消毒剂溶液后,被消毒物品已达到杀菌、可靠和安全。公式:(1)欲配制浓度×欲配制数量所需原药量; (2)欲配制数量所需原药量加水量; (3)(欲配制药液浓度×欲配制药液数量)/原药含量所需原药量; (4)消毒剂蒸气量房间容积×消毒剂使用浓度×消毒剂原液浓度。-第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