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师德 正师风 铸师魂.doc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重师德 正师风 铸师魂【精品文档】第 5 页重师德 正师风 铸师魂 学习孔子如何做一个师德高尚的老师红河州财经学校 会计组 刁玉霞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所提倡的许多教育理念对后世影响很大,所以后来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他的言行,包括他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整理之后,编写成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2千多年,更有宋人赵普半部可治天下之说。时至今日,世界各地还有孔子学院,学习孔子的“礼”“义”“仁”“孝”。孔子在三十岁就开始从事教育事业,在长达五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兢兢业业,为人师表。他一生,收教学生三千多人,培养出贤人有七十二人之多,在二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是十分了不起的,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他一生漫长的教育工作中,孔子不断地总结教育经验,得出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更应该向孔子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师德高尚的老师。一、有教无类子曰:“有教无类”。自古就有“学在官府”的规矩,而孔子创办私学,打破历史陈规,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他的学生中,既有像子路这样的将军,也有像公冶长这样的囚犯,既有像南宫适、司马牛这样的贵族,也有像颜回这样的庶民。他招收学生不分阶级,不分贵贱,不分地域,不分贤愚,不分年龄,只要虚心向学,他一律谆谆进行教育。现今,我们的教育思想也正是“一切为了孩子”。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贫富有悬殊、个性有差异、智力也有差别,但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蹲下来和孩子们一起看世界,“眼睛向下”,放下架子,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专职演讲,学习孔子的“大爱与博爱”,怀有一颗善良的仁爱之心,以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一视同仁地去关注每个孩子,去细心呵护每一颗纯洁的心灵,给每个孩子最适合的教育。 二、身教重于言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认为教师身教胜于言教。他主张教师应以自己的高尚品质、行为去影响和塑造学生,用这种无声的语言去渍染、熏陶学生,凡事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凡事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首先自己不做。欲授其业先正其身,我认为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首要任务是“传道”,即教授学生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和技能。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塑性很强,他们用敏锐的眼睛观察着教师的言谈举止、学识能力等,并以此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严以律己,以身作则,既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让学生佩服。 三、 因材施教孔子的学生众多,而且每人的资质、秉性各异,怎样才能把他们都教育成材呢?论语中记载着一个孔子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的经典例子:子路问:“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家里有父兄,怎么能自做主张呢?”当冉有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回答:“当然应该去做!”在一旁的公西华很不理解,认为老师讲话前后不一致。孔子说:“子路遇事轻率鲁莽,所以要抑制他一下,使他谨慎些;而冉有遇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去做。”孔子之所以能把他的学生教育成材,得益于他平时常与学生亲近,“听其言而观其行”,通过观察和交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所以孔子的教育和教学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来进行。我们职业教育更应该学习孔子因材施教的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由浅入深,因人而宜,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出身贫苦,但他从小便树立起“学而优则仕”的远大理想,十五岁开始发奋学习,自觉学习了传统的“礼、乐、射、御、书、书”六艺,自学成才,拜能者为师,不耻下问,他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曾为了搞清楚周礼中的一个问题,不远千里,请教于老子,直到弄懂为止。孔子这种乐学、好学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学习。人们常说:“当师的,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或者更多。”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像孔子一样,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教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孔子还主张教师应以教为乐,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矢志不渝,终身从事教学工作。孔子从30几岁办学开始,直到73岁病逝,即使是在鲁国从政和周游列国的十几年中,也没有中断过他所酷爱的教育事业。他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穷尽一生心血,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爱岗敬业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但教师更应该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以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坚定选择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人生之路,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敬业乐业,无愧于"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