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知识点xiaojie总结.doc
-
资源ID:35373034
资源大小:699.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知识点xiaojie总结.doc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知识点xiaojie总结【精品文档】第 8 页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基本天体:恒星、星云)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分类运动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原因)适和生物呼吸的大气 体积、质量适中(原因)液态水来自地球内部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一半。角速度:除两极点外(两极为0)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平面 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23°26)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23026N23026S3.2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6.229.2312.223.21赤道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一定时期内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一定时期内不变。因此,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春分日321赤道北移夏至日622北回归线南移秋分日923赤道南移冬至日1222南回归线北移注: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即入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呈90°角。如右图所示。太阳直射点的判别:太阳直射点所在太阳光线的延长线穿过地心。23026N23026S3.2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6.229.2312.223.21赤道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左图A为冬至日,右图B为冬至日)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三、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夜半球上 °,晨昏线上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小时地方时1地方时计算原理: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 4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说明: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例1:已知 120°E的地方时为12时,求110°E的地方时?110°E120°E12时?110°E的地方时= 例2:如右图,太阳直射A点,则A点地方时为 时,B点地方时为 时,C点地方时为 时,D点地方时为 时。3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计算: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时区与区时 1.时区A划分原因:生活中如果使用地方时,将带来诸多不便,因为经度只要有差异,地方时就会不同。为了方便,国际上采用全世界统一标准划分时区。B划分方法:a.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15°划分成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 b.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基准,从7.5W至7.5E为零时区(也叫中时区);c.在零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1区至东12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1区至西12区; d.东12区和西12区合为1个时区。C各时区的时间(简称区时):各区都以该区中央经线(该区正中间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 即地球自转方向某区区时=该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2区时的计算问题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说明: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A.已知时区,求中央经线。方法:中央经线=时区数×15°(东时区对应东经,西时区对应西经)例3:求东8区的中央经线? 中央经线= B.已知经度,求所在时区。方法:时区=已知经度÷15°(所得的商四舍五入后的值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东经的范围为东时区,西经的范围为西时区。)例4:110°E所在时区? 时区= 70°E120°E12时?C.已知一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区时。例5:已知70°E的地方时为12时,求东8区区时?(a)求所求时区的中央经线:东8区中央经线= (b)求所求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75°W20°E6时?0°(c)东8区区时=该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D.已知一地的区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例6:(a)已知西5区为6时,求20°E的地方时?求已知时区的中央经线:中央经线= (b)20°E的地方时= 3小结:区时的计算方法: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当所求区时的时区在已知区时的时区往东边走的位置时用“+”,反之用“-”。注:求两地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大减小;一东一西,两者相加。零时区11西121099887766554433221110111东12向西数,每过一个时区减少1小时向东数,每过一个时区增加1小时4国家时间:北京时间与北京的地方时 北京时间=北京所在东8区区时=东8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 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所在经线116°E的地方时例7:已知北京时间是今天的9点,求伦敦时间、纽约(西五区)时间。西5区东8区9时?中时区?伦敦(中时区)时间= 纽约(西五区)时间= 例8:当北京时间是5月2日10时,求东12区时间?西12区时间?零时区11西121099887766554433221110111东1210时5月2日?东12区区时= 西12区区时= (四)日界线: 人文日界线:与180°经线基本吻合,但有弯曲。 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所在的经线。人文日界线:注意:新一天的范围是0时所在经线以东,180°经线以西的部分,剩余部分是旧的一天。当180经线为0点时,全球各地同属于一个日期。180°120°E5月2日10时5月2日0时0°?180°新一天的范围例9:已知北京时间是5与2日10时,求新一天的经度范围?四、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教材图1-3-9) 1偏移规律:顺着物体初始运动的方向看过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2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应用:北半球的河流冲刷右岸(岸陡),而左岸泥沙淤积;南半球的河流冲刷左岸,而右岸泥沙淤积(右岸缓)。因而,北半球的河流右岸适合建港,南半球的河流左岸适合建港。五、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一)基本概念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昼半球上,太阳高度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夜半球上,太阳高度0°正午太阳高度角(H):太阳高度角在正午时达到1天中最大值。计算公式:H=90-纬距(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如果所求点和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如果不在同一半球,二者数值相加。)例题10:我国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A23°26N B21°34N C25°26N D68°26S(二)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结合教材图1-3-6或上图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 。注: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即入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呈90°角。如右图所示。 太阳直射点的判别:太阳直射点所在太阳光线的延长线穿过地心。节气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H)的纬度分布昼夜长短情况春分日赤道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全球昼夜 .晨线 时;昏线 时夏至日 由 向南北递减; 及以北地区H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H达到一年中最 值。北半球:昼 夜,昼最 ,夜最 ,北极圈以内出现 。南半球:昼 夜,昼最 ,夜最 ,南极圈以内出现 。秋分日 由 向两极递减。全球昼夜 .晨线 时;昏线 时冬至日 由 向南北递减; 及以南地区H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H达到一年中最 值。北半球:昼 夜,昼最 ,夜最 ,北极圈以内出现 。南半球:昼 夜,昼最 ,夜最 ,南极圈以内出现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该半球纬度越高,昼越 。小结:1北半球夏半年(春分3.21-秋分9.23):A.太阳直射 半球;B.北半球昼 夜,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C.南半球昼 夜,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2北半球冬半年(秋分9.23-次年春分): A.太阳直射 半球; B.北半球昼 夜,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 C.南半球昼 夜,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3夏至日冬至日:A.北半球昼渐 ,夜渐 ;B.南半球昼渐 ,夜渐 。4冬至日夏至日:A.北半球昼渐 ,夜渐 ;B.南半球昼渐 ,夜渐 。5极昼极夜范围的扩缩规律:春分日夏至日 极昼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 极夜范围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扩大。夏至日秋分日 极昼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 极夜范围由南极圈向南极点缩小。秋分日冬至日 极夜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 极昼范围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扩大。冬至日次年春分日 极夜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 极昼范围由南极圈向南极点缩小。例题11:五一劳动节这一天,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海口 B广州 C北京 D哈尔滨(三)、四季更替1天文四季(1)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2)中纬度四季更替最明显,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全年皆夏,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全年皆冬。(3)我国传统四季(24节气)2气候四季 春季:3、4、5月夏季:12、1、2月 北半球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 。(四)、五带的划分 1依据:(见右图)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五带自北向南依次是: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3温带与热带的界线:南北纬23°26(南北回归线);温带与寒带的界线:南北纬66°34(南北极圈)。(五)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2定日期: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3时间计算: 找特殊时刻点:(冲A)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例题12: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填写下列内容:(1)这一天的日期是 左右, 太阳直射在 (纬线)上。(2)图中AC线是 线(晨或昏线)。(3)此刻A点的地方时为 点,C点的夜长是 。(4)这一天,东莞正午人影朝向 方。(5)A、B、C三地中日出最早的是 ,昼最长的是 。(6)此日,上述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u 正午太阳高度角问题的综合应用: 阳光照射方向、日影的长短的问题 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的调整 一般地,太阳高度越大,光照面积越小,光热越集中,太阳能的利用效率越高。所以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的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线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如下图: 由太阳能热水器倾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式为: H=90° 楼间距问题 楼间距问题实际是一个影长的问题。其基本原则是前一幢楼产生的影子不能挡住后一幢楼的采光(一般以太阳光线能照射至后一幢楼的底层为标准),如下图 图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一般取当地的最小值。因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意味着前一幢楼的影子是一年中最长的,而此时的楼间距能保证,则一年四季都能确保。故一般地北半球取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的取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计算过程如下: tanH=h/L L=h·cotH 结论:楼间距与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呈反比;与前一幢楼的楼高呈正比。.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