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1课时教案.docx

    • 资源ID:35376622       资源大小:30.38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1课时教案.docx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1课时教案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分析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 学问和技能: 1、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能运用荒漠化的概念推断一些实际问题。 2、了解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 3、理解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和发自然特征及其形成缘由、能说明荒漠化发生的自然缘由。展的影响。 4、理解荒漠化发生的危害。 5、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影视图片,引入说明沙尘暴的发生是土地荒漠化、沙漠化干脆导致的结果。 2、读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并说明荒漠化发生的自然缘由。 3、利用微课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人地关系演化的过程,包括人类生产生活的类型和特点、人类活动对于荒漠化的影响、以及受此影响环境和资源的改变趋势和环境问题的产生。 4、通过以上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治理说明的综合观念与实力,结合读图分析突出现代荒漠化的发生、发展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增加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充分相识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相识人地关系,培育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驾驭某一区域在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不合理开发产生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难点:举一反三,培育和驾驭分析一个区域内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通过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景观与沙尘暴视频景观的对比,引入说明。沙尘暴的发生是土地荒漠化、沙漠化干脆导致的结果。 读图读沙尘暴对生活影响图,分析图中反映出的生态问题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严峻,强度越来越强。 讲解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土地的退化主要是指耕地、草地和林地等资源的生产实力下降,严峻的甚至是让土地丢失生产实力。 读图分析我国各地荒漠化的详细表现,运用中国地图一一展示。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生病的西北,并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病症”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我国西北地区出现了严峻的土地沙漠化。 合作探究支配探究任务,5分钟时间探讨,之后各小组分别展示探究成果,学生补充,老师点评。 探究1: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提示:地理位置、气、地、水、土、生)门诊部:第1、2组 探究2: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体检部:第3、4组 探究3:荒漠化产生的危害有哪些?ICU:第5组 探究4:荒漠化的防治措施?药局:第6组 探究1: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提示:地理位置、气、地、水、土、生)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地形:位于其次级阶梯,海拔高,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 气候:远离海洋,加上高达山系、特殊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挡,导致北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有,干旱、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河流: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水量少 植被:植被稀疏,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 探究2: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缘由: 1.气候干旱(异样) 2.植被覆盖率低 3.地表物质疏松 4.大风日数多 人为缘由: 1.人口激增(根本缘由) 2.人类的活动不当 (1)过度放牧 (2)过度樵采 (3)过度开垦 (4)水资源利用不当 (5)工矿交通建设中不留意环保 小结:荒漠化的自然缘由和人为缘由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而消退和减弱人为因素是防治荒漠化的根本途径。 图片演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砍伐使得我国沙尘暴的次数越来越多。 探究3:荒漠化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1、农业生产(流淌沙丘沉没农田) 2、村镇、交通、水库、灌渠(流淌沙丘沉没) 3、生态环境(沙尘暴频发) 4、植被和地表形态(引发饥荒) 图片展示:胡杨林枯死、沙漠掩埋阿富汗村庄、沙尘暴席卷村庄、北京下土了。 探究4: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 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1、防治荒漠化须要全球合作 2、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4、详细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实行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5)限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养 总结:荒漠化问题已成为全球威逼人类生存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它既是一个生态与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社会与经济问题。面对荒漠化的威逼,防沙治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须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眼前的短暂经济利益驱动下的人类发展并不是许久之计,我们只有坚持走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获得经济、社会、环境的最优化发展。 课堂小结 课堂巩固练习 1读下图,结合所学学问,完成(1)(2)题。 (1)图示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华南华东华北东北西北西南 AB CD (2)我国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缘由是()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 C降水削减,蒸发加剧 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动 2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所实行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完成(1)(3)题。 (1)采纳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是因为()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B降低风速,削减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C有利于保持水分,有利于植物成活 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2)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B水土流失C土壤酸化D地面沉降 (3)为促进图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实行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浇灌农业 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板书设计 一、荒漠化的含义 气候、人类活动-土地退化 二、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缘由 2.人为缘由 三、荒漠化的危害 四、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学案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荒漠化的含义及成因学案(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驾驭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2.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能说明荒漠化形成的自然缘由。3.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一、荒漠化的含义1概念:荒漠化是指由于_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2土地退化:指由于运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_、草原和_等资源的生产实力下降。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荒漠化的缘由1自然缘由:降水_、风力_;植被_甚至没有,地表_,土壤失去植被爱护以及对_的调整作用。2人为缘由:人口快速增长,过度放牧、_、盲目开垦等。探究点一荒漠化的含义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改变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通常以外力作用为主要依据,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1有的人认为荒漠化就是沙漠化,这种观点正确吗?2有人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对此,谈谈你的看法。3依据荒漠化的概念及表现,思索荒漠化发生的可能征兆。 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由于气候改变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简洁地说是指土地退化现象沙漠化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荒漠是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分布在气候干燥、降水稀有、蒸发剧烈、植被缺乏地区事实上荒漠化不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且也发生在潮湿、半潮湿地区,例如华北地区的次生盐碱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都属于荒漠化的范畴。荒漠化的概念及表现,如下表:成因地区形成过程结果表现荒漠化概念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干旱、半干旱地区一些半潮湿地区土地退化荒漠化景观形成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次生盐渍化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峻D西北地区风蚀剧烈,风沙灾难比较普遍探究点二荒漠化的成因楼兰是中国西汉时代西域36国之一。据史记记载,楼兰建国至少在公元前二世纪以前,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重镇,当年的楼兰,驼铃悠悠,商贾不绝,一派“七里十万家”的旺盛景象。然而,公元四世纪左右,它却在中国史册上神奇消逝了,众多遗民也同时“失踪”。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逝了。他们究竟去了哪里?千年来这始终是个难解之谜。1楼兰古国消逝的缘由是什么?2很大程度上确定西北地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的主要缘由是什么?为什么? 3导致土壤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因素自然缘由: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风蚀、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人为缘由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程建设的破坏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与其海陆位置和地形亲密相关。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如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回答(1)(3)题。(1)有关我国荒漠化的现状,说法正确的是()A荒漠化最严峻的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土地的99%B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C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的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在400mm以下D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2)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甘肃、河北B新疆、内蒙古C陕西、宁夏D青海、西藏(3)占全国荒漠化比例最高的省区,其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缘由是()A植被人为破坏严峻B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峻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D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 参考答案课前打算区气候改变耕地森林稀有强大稀疏袒露水乱砍滥伐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1否。沙漠化与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沙漠化是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单纯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水质荒漠化。而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潮湿地区,生态环境遭遇破坏后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丢失而形成荒漠或类似于荒漠景观的过程。2“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这句话是正确的。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如陡坡开垦和砍伐森林等,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峻的水土流失。这说明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程度。严峻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土地退化,其结果当然是荒漠化了。3荒漠化是一个渐渐发展的过程,在地表景观和土壤性状及天气现象上可能都会出现一些征兆,如植被覆盖度下降,地表反射率增加;土壤盐碱度上升、水分及肥力渐渐丢失、坚实度增加;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沙丘活化、牲畜数量或品质下降等。考例探究1D解答关于荒漠化问题时,肯定要留意:凡是由自然气候改变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土地荒漠化,不仅仅指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中国南方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主要是植被破坏、流水侵蚀导致的,生态环境并不脆弱;人类活动引起的荒漠化速率远大于自然缘由引起的;三江平原过度垦殖,造成黑土流失,肥力下降,主要表现是水土流失而不是土地荒漠化。探究点二1人口增加、过度利用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短缺、枯竭,加上植被破坏严峻,最终导致古文明消逝。2气候干旱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旱,植被稀有,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加上每年冬春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建了有利条件。3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城镇建设等造成植被破坏,土地退化。考例探究2(1)B(2)D(3)C(1)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等内陆省区,这些省区主要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土地的80%。长江以南地区由于水土流失形成的石质荒漠(石漠化)也是荒漠化的一种类型。(2)冻融荒漠化与终年气温寒冷有亲密关系,青藏高原地区具备这样的自然环境。(3)由图可知,新疆是全国荒漠化比例最高的省区,其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缘由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荒漠化的防治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单项选择题1.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为()A.以荒漠为主B.以草原为主C.以森林、草原为主D.以草原、荒漠为主解析:西北地区气候以干旱、半干旱为主,主要景观为草原、荒漠。答案:D2.2022年3月,我国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B.荒漠化完全是斗争、瘟疫等人为缘由造成的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缘由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解析:荒漠化问题在历史上就时有发生,在塔里木盆地南部边缘、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古代人们利用昆仑山、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兴修水利,发展屯田,使这些地方成为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但是随着人们对河流上游地区的过度开垦,大量破坏固沙植被,致使河流水量锐减或者改道,绿洲水源枯竭,加上斗争、瘟疫等缘由,大部分古绿洲在经验了汉、唐、明、清几次大规模开发后,相继被迫放弃。楼兰古国就是一例。这也说明荒漠化发生的主要缘由是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答案:C3.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A.位于非季风区,基本不受季风的影响B.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有显著差异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D.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解析: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本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但冬春干旱季节的冬季风日数许多,A错;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加,东西气候有显著差异,B对;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C错;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东部,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D错。答案:B4.下列荒漠中,比较简单治理和利用的是()A.由于自然缘由形成的荒漠B.塔克拉玛干沙漠C.原生沙质荒漠和砾漠D.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的荒漠解析: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原生荒漠,水源比较贫乏或很难利用,治理难度大,A、B、C错;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的次生荒漠,治理难度小,D对。答案:D5.下列地区中,依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浇灌,发展成我国闻名浇灌农业区的是()A.河套平原B.宁夏平原C.河西走廊D.成都平原解析: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主要靠黄河水浇灌;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古代人民利用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兴修水利,发展屯田,使这里成为一片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成都平原降水丰富,还利用都江堰工程引岷江水浇灌,形成商品粮基地。答案:C6.防治荒漠化,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土地荒漠化,既有工业化进程的缘由,更有贫困导致的破坏。因此()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预防为中心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退贫困为中心因地制宜防治荒漠化,不仅要因自然地理的“地”,还要因当地社会经济现状的“地”只有先富起来,才能再去治理荒漠化A.B.C.D.解析:人口过多往往导致人们生活贫困,增大对现有生产性土地的压力,实行过度耕作、过度放牧、毁林及落后的浇灌方式等不行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往往造成荒漠化,因此防治荒漠化应以消退贫困为中心,帮助当地人们选择发展替代产业项目,停止采纳现行的不行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方式。有效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边发展经济边治理荒漠化。答案:C7.关于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布于绿洲内部草原中B.分布于草原牧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旁边C.分布在旱农业区内部D.分布在河流上游解析:绿洲内部以种植业为主,其荒漠化缘由是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和樵采,A错;过度放牧地点在井泉旁边,B对;旱农业区荒漠化缘由是过度农垦,C错;内陆河流上、中、下游用水不合理,会造成下游缺水荒漠化,D错。答案:B8.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雨年利于荒漠化的发展B.岩石袒露有利于风沙活动C.气候因素确定荒漠化的发展D.大风天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供应了条件解析:多雨年植被发育好,地表较紧实,不利于荒漠化的发展,A错;地表沉积沙质物才有利于风沙活动,B错;气候干旱多风只为荒漠化的发展供应了条件,但人类活动才是荒漠化的确定性因素,C错;荒漠化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干旱多风和地表有沙质沉积物,多雨年抑制风沙活动,持续干旱促进土地荒漠化的发展。答案:D9.位于我国最东部的沙地是()A.浑善达克沙地B.科尔沁沙地C.呼伦贝尔沙地D.毛乌素沙地解析: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最东部,毗邻辽宁和吉林,是我国目前最东部的大片沙地。答案:B10.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被稀有,土壤发育差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解析: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有、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C错。答案:C11.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缘由是()A.地势较高,降水稀有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C.环境污染加剧D.农业集约化经营解析: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气候因素特殊是年降水量的改变,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但是在西北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起着确定性作用。尤其是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是其确定性因素。答案:B12.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A.水资源B.石油资源C.自然气资源D.太阳辐射能解析: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淡水资源严峻不足。答案:A下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状况。据此回答1314题。年份1949195519601970东经121.97121.93121.94121.88北纬43.5743.5143.5443.59年份1978198519901995东经121.86121.75121.80121.71北纬43.6343.8043.6843.8413.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A.向西北方向移动B.向东北方向移动C.向东南方向移动D.向西南方向移动答案:A14.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缘由是()A.农牧交织带过度垦殖B.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C.牧区严峻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D.水资源利用不当,奢侈严峻解析:第13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数据的实力。第14题,科尔沁草原位于农牧交织地带,过度垦殖导致土地沙化呈现连片发展。答案:A15.关于荒漠化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据统计,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由此可见,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是引起荒漠化的根本缘由B.持续干旱促进了荒漠化的进程,所以气候干旱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缘由C.疏松的沙质地表、集中而多大风的天气日数、干旱的天气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确定性因素D.松散的地表物质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经大风吹扬极易形成流沙,而人类过度樵采、放牧、开垦则加速了土地退化,使荒漠化土地大大增加解析:本题的中心问题是荒漠化的缘由。A项,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问题要有自然缘由作基础,因而不同地区由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自然基础条件不同,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同,因此问题的根本缘由在于基础条件。B项,强调气候的作用因素不全面,因为在多雨的状况下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再则即使在干旱的条件下,也还得有疏松沙层地表的物质条件、大风日数多而集中的动力条件。C项同B项一样,片面强调某种自然因素,不恰当。D项把B、C两项的问题都克服了,还提出了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引起土地退化,答案全面。答案:D二、综合题16.下面图甲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乙为图甲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中为图甲中P地的月平均气温柔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1)(4)题。(双项选择)甲乙月份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降水量(mm)17.30.522.50.635.32.5411.76.0516.713.0620.511.0722.419.8821.028.5915.917.0109.49.0111.61.6125.70.5(1)依据表中的气候数据,推断P地所在地区属于()A.亚热带B.温带C.季风气候D.大陆性气候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答案:BD(2)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A.夏季降水B.春季降水C.深层地下水D.冰川融水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答案:AD(3)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逝,主要缘由可能是()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B.臭氧层空洞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多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答案:AD(4)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逝,主要缘由可能是()A.温度下降B.温度上升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D.过量抽取地下水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答案:CD(5)协调本地区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途径有()A.增加移民B.限制人口数量C.扩大耕地面积D.保育自然植被解析:此题考查的学问点较多,综合考查了气候的分布、可持续发展战略、荒漠干旱地区的特别环境,是加强环保教化的好素材。第(1)题,要细致阅读材料,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一般都是从气温柔降水两个因素入手。如表中地区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可判定为温带;依据夏季降水稍多,属于夏雨性,且总量较少,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选B、D。第(2)题,依据图甲、图乙,R河发源于高大山脉,为季节性河流,可判定为内流河,内流河源补给主要来自冰川融水、山地夏季降水。选A、D。第(3)题,留意题干,“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逝”的主要缘由应为人为缘由,而非自然缘由,只要找到了这一点,不难作答。主要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从是否符合绿洲可持续发展角度思索。选A、D。第(4)题,从“近年来”可知,是近期发生的现象,主要应为人为缘由造成泉水的来源削减,地下水运动方向变更,应选C、D。第(5)题,环境退化的主要缘由,一方面来自人口数量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运用和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方面。所以,协调本地区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途径应选B、D。答案:BD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教学设计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教学设计学生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西北地区的基础学问,对西北地区的环境有所了解,但是由于主客观缘由学生的地理基础比较薄弱,简单混淆部分概念,学习难度适中。设计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用形象化的手段使抽象的地理学问详细化,设置地理情境,让学生视察、体验、探究、理解地理事象,紧扣新课标要求并重视实施过程,采纳演示试验教学法、讲解法、合作式学习法进行教学。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驾驭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2)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能说明荒漠化发生的自然缘由。(3)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4)了解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发生的地区及其不断改变的缘由。(5)了解我国荒漠化的危害及荒漠化治理的对策和措施。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试验对荒漠化成因进行分析,培育学生视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实力;(2)应用已有的地理学问和相关地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气候和植被景观的关系,培育分析归纳实力;培育与人沟通、交往合作的实力。(3)通过对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详细措施的论证,提高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实力,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探讨实力。情感、看法和价值观:(1)相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环境有亲密关系。(2)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点: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缘由和人为缘由。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对策和措施。3相识荒漠化问题的严峻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教学难点:荒漠化的危害及荒漠化治理的对策和措施。教学方法:演示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具打算:有关挂图、MP3等;试验器材:一块木板、两个塑料垫其中一个垫子上有塑料小草、四杯沙子、两大杯清水、小电风扇。课时支配:2课时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播放我国西北地区荒漠景观视频感受情境创设情境直观感受新课教学讲解荒漠化的概念,强调理解概念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演示试验:1、把两杯沙子分别倒在两块塑料垫上。2、把两块塑料垫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风扇,让风吹拂地面(两块塑料垫)。3、把另外两杯沙子再倒在两块塑料垫上,然后把塑料垫放在木板上。4、把木板垫起肯定的坡度(30为宜)。5、用两大杯清水分别匀称地倒在两块塑料垫上。视察思索:1、哪种塑料垫上的沙子简单被吹走?2、哪种塑料垫上简单水土流失?3、沙质土壤上植被生长状况怎样?植被的生长状况对土壤蒸发有什么影响?4、土壤剧烈蒸发的后果是什么?5、(展示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哪种气候类型影响的地区土壤干燥程度最高,哪个地区土地沙漠化状况最突出?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实力讲解: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对该地区自然景观的影响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自然景观老师用结构示意图总结干旱的自然特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联系必修1,结合演示试验说明西北地区沙漠化过程是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生物、地貌各因素统一改变的过程。回顾旧知解答新知指导学生分析图2.12.3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思索题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力支配学生活动,并提出要求依据自己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说明荒漠化的含义: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师生互动:分析荒漠化发生的自然条件;分析加快荒漠化进程的人为因素(展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对比总结荒漠化不同的人为因素、典型地区及主要危害结合图2.5加深记忆图文结合印象深刻新课小结回顾重难点内容课外思维拓展分4小组,组内合作完成:1、石质荒漠化、沙漠化、荒漠化及次生盐渍化的区分;2、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和成因。板书设计: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1土地退化的形成2荒漠化:概念;形成;主要表现;影响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位置和范围2地貌特点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建条件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气候异样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缘由: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人为因素破坏缘由与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自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安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殊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殊在缺少防护林爱护的沙质土壤区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3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第23页 共23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

    注意事项

    本文(《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1课时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ylj18****41534)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