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包公审驴》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包公审驴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包公审驴第一课时教案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包公审驴第一课时教案北师大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包公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沟通资料,引出课题 你对包公有什么了解,请你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一下。(学生沟通后投影出示) 今日,老师就带大家去见识一下包大人审案的风采。他这次审的对象可特殊了,这被告不是人,而是一头驴。 3、出示驴的图片,简介驴。 4、读题质疑 齐读题目。提问: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希望同学们都能大胆的运用“金钥匙”教给我们的方法,围围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进行质疑。 问题归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包公为什么审驴?驴子不会说话,包公怎么样审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词。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概括,老师指导。) 3.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是不行缺少的哦!那你能不能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加三个小标题。(驴被偷换,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 三、检查学生自学状况 (老师展示小黑板) 1.认读词语:挣()钱辔()头听差()耷()拉圈()栏 审衙役懊恼一声不吭闻所未闻惊惶失措冒名顶替 2.指名学生读,师生共同正音。 3.特殊指导学生留意多音字:挣、差、圈 4.对比记忆字形。 审()案()吭()衙()役() 神()按()炕()衔()投() 5.提出你不懂的词语,学生沟通答疑。老师特殊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闻所未闻、惊惶失措、冒名顶替、懊恼。 四、朗读课文 自由选择合作学习伙伴朗读课文,留意把课文读通、读顺。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包公审驴 驴被偷换-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 四年级语文下册包公审驴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包公审驴教案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熟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课件、相关资料。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包公吗?(学生发言。)老师介绍包公:包公被称为“包青天”,他为官清廉,为民做主,断案更是奇妙。这节课我们就来看包公审理过的一个案子。(板书:包公审驴)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 1.读课文,画出不相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 2.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3.熟读课文。 三检查学习状况 1.指名读生字,留意要读准字音。 2.依据熟字,学习本课的生字。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惊惶失措:胆怯惊慌,举动失常,不知怎么办才好。 懊恼:苦恼,懊悔。 闻所未闻:听到了以前没有听到过的事情。 冒名顶替:假冒了别人的名义去做事或窃取别人的权利、地位。 4.小组内互读自己喜爱的句段。 四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可以分几段。 2.全班沟通。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刘五的毛驴被人偷换成了一头瘦驴。 其次段(第310自然段):包公审驴的过程。 第三段(第11、12自然段):瘦驴回到了自己的家,刘五的驴被找到了,小偷也被捉住了。 五自读喜爱的段落,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小结 包公审驴 告驴审驴找到驴 1.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因此老师可以从课文题目入手,让学生就课文题目提问,进行质疑,这样,不仅仅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更是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读书的热忱,使学生带着“在什么状况下审驴,为什么审驴而不审人,怎样审驴”等问题主动读书才是真正关注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 2.阅读是理解、体验、感悟的过程,老师可采纳两种读的方式,一种是用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另一种是师生一起去接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内容,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然后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分段,要分得合理,并能说明理由,这样能培育学生的概括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 1.看拼音,写词语。 àono(懊恼)wénsuwèiwén(闻所未闻)shnl(审理) yáyì(衙役)màomíndntì(冒名顶替)ànjiàn(案件) 2.比一比,再组词。 3.把词语补充完整。 守口如(瓶)胆小如(鼠)用兵如(神) 雪白如(雪)心乱如(麻)水平如(镜) 挥汗如(雨)家贫如(洗)暴跳如(雷) 心急如(焚)视死如(归)对答如(流) 挥金如(土)疾恶如(仇)爱财如(命) 四年级下册包公审驴其次课时教案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包公审驴其次课时教案北师大版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今日我们接着学习这个断案故事。 2.用简洁的话说说讲的是什么故事。 二、品读课文 1.引读故事的起因。 (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课文哪几段写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划记出描写毛驴的句子,细致读一读,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3)学生沟通回答。老师出示句子,对比朗读: 王五像爱惜珍宝一样爱惜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自给毛驴做了一个美丽辔头。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自做的那个美丽的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4)顺势引导、朗读:想想王五面对两头毛驴时是什么心情?指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5)过渡:就这样,王五带着满腔生气和希望来到了包大人面前。面对着这样一位特别的被告,包公如何审案的呢? 2.细读故事经过。 (1)带着问题,小组合作朗读课文39自然段。 出示学习提示(1、画出包公审驴时语言、表情、动作的句段;2、有感情的朗读。3、包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3)小组汇报共同学习读懂的课文。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重要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皱着眉头想了想”说明包公经过思索,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拍,大声喊道”、五个“!”显示出包公做事坚决,干脆,心中有数。短短几句描写刻画出包公能快速找到办案的方法,很聪慧。) “别给它吃,别给他喝!把它密密层层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饿 “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打 (包公非常熟识驴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学问。)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就上哪。”-放 (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换毛驴的贼。) (4)问题解答场: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思索解答。 (5)读了这部分课文,包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老师板书:足智多谋) (6)包公审驴的过程让人疑团重重,也让人不由自主的为包公喝彩。咱们把它排成课本剧,再现当时的情景,怎么样? (7)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留意角色的安排和合作;每个同学要投入角色,联系故事情节,体会角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情;角色的语言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改动。 (8)生排练、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3.齐读故事结果。 (1)过渡;瘦驴在包公的审讯下飞奔出了公堂。它跑到哪里去了?偷换毛驴的贼被捉住了吗? (2)生齐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 三、延长拓展 1.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运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包公运用了计谋,奇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运用了计谋,他将驴偷偷调换,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是害人害己。王五也运用了计谋,他的计要是正值的。) 2.其实,古代人们利用才智解决问题的小故事还有许多,比如草船借箭、司马光砸缸等,读一读这些故事,体会他们的聪慧才智! 板书设计 包公审驴 饿-打-放 足智多谋 包公审驴教学札记 课文包公审驴是一篇传统故事,讲解并描述的是王五的好驴在市镇上被人偷换成一头瘦驴后,生气地到官府报了案,包公运用才智,从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奇妙地破了案,赞扬了包公办案是足智多谋,出神入化。 一、激发学生,提高读书质量 问题是产生学生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因此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就课题提问,进行质疑,这样,不仅仅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更是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读书的热忱,使学生带着 在什么状况下审驴?为什么审驴,不审人?怎样审驴?等问题主动读书才真正估察和关注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读书的质量。 二、初读概括,理清思路 阅读是理解,体验,感悟的过程,所以我采纳了两种读的方式,一种用喜爱的方式读文,另一种是师生一起去接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内容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然后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在这部分教学时,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时,概括地不够精,刘璇同学进行了复述课文,针对这样的学生课后要个别指导,后来刘上宁同学概括的谁确。分段,分得合理,并能说明理由,这样培育了学生的概括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 三、细读探究,培育自主实力 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老师不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如在教学课文第一部分时,让学生结合质疑中的第一个问题,学习前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两头驴的语句去答,从而明确结比方法的妙用,包公而对一头难看的瘦驴,他是怎样审驴的?这是教学的重点。我采纳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沟通时,重点抓住包公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使学生明白包公了解驴的本性这一点特点,才顺当破案。这样,让学生在自主读书,合作沟通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弄懂了问题,理解了课文内容,发展了逻辑思维实力,积累了语感。 可是,由于学生在概括主要内容时耽搁了时间,所以进行到这就上课了,没有总结全文,这是一个失误,以后要加以改正。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包公审驴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本文讲解并描述了一个充溢才智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四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美丽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奇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运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劝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教学目标: 学问技能: 1.相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培育学生的概括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 3.接着培育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激趣质疑细读课文合作探讨自主解疑的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化理解。 2.通过表演课本剧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培育表达实力。 3.通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育学生的概括实力。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猜猜我是谁 每个小组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人来说,一人来猜!说的同学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但不要说出所猜的人的名字里所含的字。(出示:福尔摩斯(柯南)、包公、马、驴)猜完学生板书。 随即采访: 1.包公他性包名公?就像关公一样,这是古人的尊称。你对他有哪些了解?(一学生谈、小组可以旁边补充。唱歌也可。) 2.马和驴有相同点吗?(识途) 一、导入新课 1.擦掉福尔摩斯(柯南)、马。今日,我们要讲的小故事,就是和包公、和驴有关。 2.那包公和驴又有什么联系呢?(先写申,一起案件里都有申诉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告,当然也要有被告了。在一间屋子里,也就是过去的衙门里,解决原告和被告的纠纷,也就是审案了。把字补充完整。) 3.读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觉?(惊奇、好玩,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呢)那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小故事。 二、初读概括 1.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影响大家阅读的字?可以相互提示一下。 2.那我们就一起读读这个故事,看究竟讲了个什么事。(师生读) 3.谁来说说讲了个什么事?(学生概括,师指导) 4.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再精练一些,能不能给经过加一个小标题。(调换驴假如说丢驴就加以引导告驴审驴找到驴) 5.质疑: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你觉得惊奇,或者感爱好的地方,可以说一说!(随机板书) 三、细读探究 (一)引导略读调换驴部分 1.在学习上即使有一点怀疑,咱们也千万不能放过,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好吗?刚才,为什么说丢驴不精确呢? 2.既然没丢,好坏还有一头驴,干嘛要去告驴呢?(两头驴相差太大、唯一的财产) 差别有多大?(学生读书比较) 差别再大不就是一头驴嘛,万一告到公堂又找不到那多丢人呀?(理解唯一的财产) 3.顺势引导、朗读:难怪王五会有那样的反映谁想读读王五的表现?想想王五当时的心情!什么心情?再读。 小结:原本荒唐的事,细细分析起来,有时倒也顺理成章。就这样,一桩不大不小的案子摆在了包大人面前。 (二)学习审驴部分 1.刚才,大家对审驴的部分也颇感爱好,有的还有怀疑。咱们像小侦探一样也细致分析分析好不好? 提出要求:包大人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你不懂的问题,发觉了先自己想想能不能解决,能解决的话一会儿可以考考组里的同学;不明白也没关系,小组里其他同学思索完之后大家可以一起探讨,看看集思广义能不能解决。最终还可以拿问题考考全班同学,考考老师好吗? 2.小组合作探讨探讨。 3.沟通汇报提问 (1)有没有挺难解决但你们小组同心协力解决的很精彩的问题,和大家汇报一下。(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2)谁来提个问题考考大家?(一生问,其他思索、回答) 学生汇报中抓住包公的表现: 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驴被告的案子很奇,起先也犯难,但立刻找到了解决方法。 关上三天、痛打四十大板驴的本性慢、比较迟钝,为了让驴受够了惊吓,才能飞奔回家。 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个个都想来看看喧闹。这么多人来看,万一审不好怎么办?了解驴的本性、心中有数。不怕罪犯知道,把驴藏起来?制造审驴的假象,可以让小偷放松警惕。 小结:看来,我们的包大人的确是遇事冷静、足智多谋呀! 4.同学们,你们觉得审驴部分好玩吗?咱们把它排成小课本剧怎么样? 课件提出要求:送大家一把金钥匙你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小演员 小组里协商一下,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找到自己的对白,画下来,读通顺。 联系上下文和人物的心情,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 可以加一些动作和道具吗?那就锦上添花了! 大胆上台吧,你是最棒的! 5.学生排练、表演,随机总结。 四、总结全文 1.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运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包公运用了计谋,奇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运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劝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2.其实,包公不仅审过驴,还审过石头,还有许多奇案呢?大家想再读一些包公审案的小故事吗?供应网站、书籍。 包公审驴课文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王五。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输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产,因此,王五像爱惜珍宝一样爱惜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自给驴做了一个美丽辔头。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珍宝啊! 一天,王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自做的那个美丽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这是怎么回事?莫非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王五惊惶失措,东奔西走,到处找寻,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终确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起先审理案件。轮到王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低垂着脑袋,一声不吭。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抓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密密层层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站在法官旁边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不敢笑了。衙役们只好遵命,他们把这头瘦弱难看的驴被告关进了空荡荡的圈栏。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非常惊讶,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到了第三天,又下令升堂了。这次,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了,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看喧闹。 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吩咐衙役们马上把驴牵来。这驴的嘴已陷下去了,脑袋低垂着,看上去怪可怜的。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是!衙役们齐声答道,纷纷拿起板子痛打驴子。 十下,二十下,三十下,足足打了四十下,打得驴子又蹦又跳,放声大叫。末了,包公下令道: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这头瘦驴三天没吃没喝,又挨了四十大板,受够了惊吓。于是飞奔出了公堂,跑得那个快啊,一下子就不见了。 包公随即吩咐一个差役和王五一起跟踪前去,看个原委。 王五便和差役去了,跟他们一起去的还有许很多多的看喧闹的人。他们走了整整十五里路,看到那头驴跑进了某田庄的一户人家,人们跟着走了进去。当然,他们在那里找到了王五被偷走的那头好驴,也捉住了小偷。 五年级语文上册包公审驴教案 教材分析: 讲解并描述了一个充溢才智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四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美丽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奇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运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劝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教学目标: 学问技能: 1.相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培育学生的概括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 3.接着培育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激趣质疑细读课文合作探讨自主解疑”的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化理解。 2.通过“表演课本剧”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培育表达实力。 3.通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育学生的概括实力。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猜猜我是谁” 每个小组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人来说,一人来猜!说的同学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但不要说出所猜的人的名字里所含的字。(出示:“福尔摩斯(柯南)”、“包公”、“马”、“驴”)猜完学生板书。 随即采访: 1.“包公”他性包名公?就像“关公”一样,这是古人的尊称。你对他有哪些了解?(一学生谈、小组可以旁边补充。唱歌也可。) 2.“马”和”驴”有相同点吗?(识途) 一、导入新课 1.擦掉“福尔摩斯(柯南)”、“马”。今日,我们要讲的小故事,就是和“包公”、和“驴”有关。 2.那“包公”和“驴”又有什么联系呢?(先写“申”,一起案件里都有申诉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告”,当然也要有“被告”了。在一间屋子里,也就是过去的衙门里,解决原告和被告的纠纷,也就是“审案”了。把字补充完整。) 3.读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觉?(惊奇、好玩,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呢)那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小故事。 二、初读概括 1.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影响大家阅读的字?可以相互提示一下。 2.那我们就一起读读这个故事,看究竟讲了个什么事。(师生读) 3.谁来说说讲了个什么事?(学生概括,师指导) 4.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再精练一些,能不能给经过加一个小标题。(调换驴假如说“丢驴”就加以引导告驴审驴找到驴) 5.质疑: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你觉得惊奇,或者感爱好的地方,可以说一说!(随机板书) 三、细读探究 (一)引导略读“调换驴“部分 1.在学习上即使有一点怀疑,咱们也千万不能放过,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好吗?刚才,为什么说“丢驴”不精确呢? 2.既然没丢,好坏还有一头驴,干嘛要去“告驴”呢?(两头驴相差太大、唯一的财产) 差别有多大?(学生读书比较) 差别再大不就是一头驴嘛,万一告到公堂又找不到那多丢人呀?(理解“唯一“的财产) 3.顺势引导、朗读:难怪王五会有那样的反映谁想读读王五的表现?想想王五当时的心情!什么心情?再读。 小结:原本荒唐的事,细细分析起来,有时倒也顺理成章。就这样,一桩不大不小的案子摆在了包大人面前。 (二)学习“审驴“部分 1.刚才,大家对“审驴”的部分也颇感爱好,有的还有怀疑。咱们像小侦探一样也细致分析分析好不好? 提出要求:包大人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你不懂的问题,发觉了先自己想想能不能解决,能解决的话一会儿可以考考组里的同学;不明白也没关系,小组里其他同学思索完之后大家可以一起探讨,看看集思广义能不能解决。最终还可以拿问题考考全班同学,考考老师好吗? 2.小组合作探讨探讨。 3.沟通汇报提问 (1)有没有挺难解决但你们小组同心协力解决的很精彩的问题,和大家汇报一下。(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2)谁来提个问题考考大家?(一生问,其他思索、回答) 学生汇报中抓住包公的表现: “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驴”被告的案子很奇,起先也犯难,但立刻找到了解决方法。 “关上三天、痛打四十大板”驴的本性慢、比较迟钝,为了让驴“受够了惊吓”,才能飞奔回家。 “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个个都想来看看喧闹。” 这么多人来看,万一审不好怎么办?了解驴的本性、心中有数。 不怕罪犯知道,把驴藏起来?制造“审驴”的假象,可以让小偷放松警惕。 小结:看来,我们的包大人的确是遇事冷静、足智多谋呀! 4.同学们,你们觉得审驴部分好玩吗?咱们把它排成小课本剧怎么样? 课件提出要求:送大家一把金钥匙“你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小演员” 小组里协商一下,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找到自己的对白,画下来,读通顺。 联系上下文和人物的心情,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 可以加一些动作和道具吗?那就锦上添花了! “大胆上台吧,你是最棒的!” 5.学生排练、表演,随机总结。 四、总结全文 1.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运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包公运用了计谋,奇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运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劝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2.其实,包公不仅审过“驴”,还审过“石头”,还有许多奇案呢?大家想再读一些包公审案的小故事吗?供应网站、书籍。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激情奥运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2022年是难忘的一年,中国发生了许多的事情。你知道都有哪些事情发生吗? 抗击冰雪灾难、抗震救灾、北京2022奥运会等等。不管从哪件事情上看都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强大和团结,我们应当为我们作为中国人感到傲慢。 2、大家有没有看过今年的奥运会吗?你知道一些什么样的奥运信息。 指名个别说一说 二、2022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榜。 1、你知道2022年北京奥运会我们中国得到了几枚奖牌、几枚金牌吗? 在2022奥运会中,我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取得了傲人的成果,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傲慢,骄傲,让世人刮目相看。(出示2022奥运会奖牌榜)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中国 51 21 28 100 美国 36 38 36 110 俄罗斯 23 21 28 72 、从以上的表格中你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啊? 、你能依据信息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你能解答吗? 、分四人小组探讨提问并解答。 、指名个别汇报沟通。 2、请你预料一下,下一届奥运会中国的奖牌和金牌数会是几枚? 三、跳水竞赛中的数学问题 1、初步感知 、北京奥运会中我国的跳水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拿了7金一银。其中郭晶晶胜利卫冕了奥运会女子单人三米板的冠军。让我们来看看她们的竞赛状况。 、出示跳水竞赛的得分状况: 选手 第一跳 其次跳 第三跳 第四跳 第五跳 总分 郭晶晶 81.00 84.00 88.35 76.50 85.50 帕哈莉娜 81.00 75.00 80.60 82.50 79.50 吴敏霞 72.00 75.40 75.95 85.50 91.00 、望见这样的表格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个别说一说。 2、进行计算 、我们赢了,那你知道我们赢了多少吗?你能算一算吗? (选三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你知道在前三跳的时候我们领先多少吗? 、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先有学生在小组里沟通提问,再个别汇报沟通。 四、男子110米栏中的数学问题。 1、在这届奥运会中,最受关注的运动员是刘翔,惋惜他最终因为伤痛含泪退出了竞赛。虽然他没有参与竞赛,但是他仍旧是我们的英雄。下面我们回顾一下他在2022年雅典奥运会上的表现。(出示110米栏决赛成果) 、从这张图表中大家能了解到什么信息? 、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相差了肯定的时间,那我们能算出分别差了多少吗? 2、奥运110米栏的纪录是12.95秒,你们知道刘翔所用的时间比奥运纪录缩短了多少秒呢? 学生独立计算。 3、将竞赛所用的时间从小到大排列。 4、你们想再看看刘翔冲刺的画面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能精确推断出下面哪幅是男子110米栏决赛的冲刺画面吗?为什么? 、小组探讨说一说。 、个别小组派代表汇报。 5、跨栏间的距离。 、在110米栏的赛道上也有许多数学问题。出示110米栏的示意图。 中间这几段的距离一样长,长度是多少呢? 、学生独立尝试。个别学生汇报并沟通。 五、巩固提高 1、在雅典奥运会110米栏竞赛中,刘翔由预赛到决赛四次的竞赛成果分别如下: 预赛 13.27 复赛 13.26 半决赛 13.18 决赛 12.91 问:刘翔四次竞赛的平均成果是多少秒?(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解决实际问题 、女子100米跨栏,从起点至第一栏的距离是13米,第一栏到第十栏,每两栏之间的距离相等,第十栏到终点的距离是10.5米,求每两栏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男子400米跨栏,从起点至第一栏的距离是45米,第一栏到最终一栏,每两栏之间的距离都是35米,最终一栏到终点的距离是40米,求400米跨栏一共设置了多少个栏架? 六、指导小结 今日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打电话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下面小数去掉小数点后有什么改变? 0.18 7.5 3.231 2、计算:1.55 1550 150500 (你发觉了什么?) 3、大胆揣测:0.150.5? 4、揭示课题:这道除法算式与前两节课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是小数)这就是今日我们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P64情境图: 2、说一说: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3、提出问题:依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打电话的时间长)(板书课题) 4、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沟通) 先求两人打电话的时间,再进行比较。 小红:85407= 小华:4572= 5、解决这个问题也要用到小数除法,我们已经会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那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呢? 6、自学课本P64页。 7、汇报沟通。 把你们的好方法展示出来和大家一起共享。 (1)854元=854分,07元=70分,85470=122(分) 比较,后 (2)854元=854角,07元=7角,8547=122(分)一种简洁。 (3)运用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 进行计算。(学生展示后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规范计算过程) 8、小结:在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可依据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使除数转化成整数,再根据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9、计算小华打电话的时间,并比较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10、探讨、沟通:计算371053时,被除数和除数应当同时扩大100倍,还是 10倍?为什么?由,你发觉被除数和除数扩大多少倍,是由谁确定的? 11、小结:被除数和除数扩大多少倍,是由除数确定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要在被除数的末尾补0。所得商的小数点肯定要和移动以后的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07802=()2 07025=( )25 406058=()() 32008=( )( ) 2计算: 12603 84056 3森林医生。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2、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65页:第4、5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草帽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草帽计是讲解并描述的是贺龙在革命斗争时期,用智谋指挥部队,迷惑敌军,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成功的故事。这篇课文脉络清晰,对事情过程描写得生动形象。全文运用了许多成语,增加了语言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从贺龙想出的方法中体会他的聪慧才智,思索草帽计胜利的几个重要因素。 2.通过对成语的理解,体会敌人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 3.学习用完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 4.相识生字9个,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从贺龙想出的方法中体会他的聪慧才智,思索草帽计胜利的几个重要因素。 教学打算 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贺龙,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了解历史上的谋略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计”字。师:“计”什么意思?你能用“计”组词吗?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特殊擅长运用“计”的人?(学生自由说。说多少不限制、不要求。) 2.板书:草帽。师:我们今日来学习草帽计。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是“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草帽计是什么?”“运用了草帽计,结果怎样?”“草帽计好在哪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