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性质.docx
等比数列性质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教学目标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把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洁的问题.(1)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限定条件,能依据定义判定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了解等比中项的概念;(2)正确熟识运用等比数列的表示法,能敏捷运用通项公式求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项数及指定的项;(3)通过通项公式熟识等比数列的性质,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2.通过对等比数列的探讨,逐步培育学生视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品质.3.通过对等比数列概念的归纳,进一步培育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学问结构等比数列是另一个简洁常见的数列,探讨内容可与等差数列类比,首先归纳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导出通项公式,进而探讨图像,又给出等比中项的概念,最终是通项公式的应用.(2)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熟识与应用,教学难点在于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与等差数列一样,等比数列也是非凡的数列,二者有很多相同的性质,但也有明显的区分,可依据定义与通项公式得出等比数列的特性,这些是教学的重点.虽然在等差数列的学习中曾接触过不完全归纳法,但对学生来说仍旧不熟识;在推导过程中,须要学生有肯定的视察分析猜想实力;第一项是否成立又须补充说明,所以通项公式的推导是难点.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探讨离不开通项公式,因而通项公式的敏捷运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建议(1)建议本节课分两课时,一节课为等比数列的概念,一节课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2)等比数列概念的引入,可给出几个详细的例子,由学生概括这些数列的相同特征,从而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也可将几个等差数列和几个等比数列混在一起给出,由学生将这些数列进行分类,有一种是按等差、等比来分的,由此对比地概括等比数列的定义.(3)依据定义让学生分析等比数列的公比不为0,以及每一项均不为0的特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4)对比等差数列的表示法,由学生归纳等比数列的各种表示法.启发学生用函数观点熟识通项公式,由通项公式的结构特征画数列的图象.(5)由于有了等差数列的探讨阅历,等比数列的探讨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老师只需把握课堂的节奏,作为一节课的组织者出现.(6)可让学生相互出题,解题,讲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设计示例课题:等比数列的概念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推导并把握通项公式.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类比、归纳的思想,培育学生的视察、概括实力.3.培育学生勤于思索,实事求是的精神,及严谨的科学看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的归纳及通项公式的推导.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教学方法探讨、谈话法.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给出以下几组数列,将它们分类,说出分类标准.(幻灯片)-2,1,4,7,10,13,16,19,8,16,32,64,128,256,1,1,1,1,1,1,1,243,81,27,9,3,1,31,29,27,25,23,21,19,1,-1,1,-1,1,-1,1,-1,1,-10,100,-1000,10000,-100000,0,0,0,0,0,0,0,由学生发表看法(可能按项与项之间的关系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数列、摇摆数列,也可能分为等差、等比两类),统一一种分法,其中为有共同性质的一类数列(学生看不出的状况也无妨,得出定义后再考察是否为等比数列).二、讲解新课请学生说出数列的共同特性,老师指出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如变形虫分裂问题.假设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每个变形虫都分裂为两个变形虫,再假设起先有一个变形虫,经过一个单位时间它分裂为两个变形虫,经过两个单位时间就有了四个变形虫,始终进行下去,记录下每个单位时间的变形虫个数得到了一列数这个数列也具有前面的几个数列的共同特性,这是我们将要探讨的另一类数列等比数列.(这里播放变形虫分裂的多媒体软件的第一步)等比数列(板书)1.等比数列的定义(板书)依据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名字的区分与联系,尝试给等比数列下定义.学生一般回答可能不够完备,多数状况下,有了等差数列的基础是可以由学生概括出来的.老师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标注出重点词语.请学生指出等比数列各自的公比,并思索有多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学生通过视察可以发觉是这样的数列,老师再追问,还有没有其他的例子,让学生再举两例.而后请学生概括这类数列的一般形式,学生可能说形如的数列都满意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让学生探讨后得出结论:当时,数列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当时,它只是等差数列,而不是等比数列.老师追问理由,引出对等比数列的熟识:2.对定义的熟识(板书)(1)等比数列的首项不为0;(2)等比数列的每一项都不为0,即;问题:一个数列各项均不为0是这个数列为等比数列的什么条件?(3)公比不为0.用数学式子表示等比数列的定义.是等比数列.在这个式子的写法上可能会有一些争议,如写成,可让学生探讨行不行,好不好;接下来再问,能否改写为是等比数列?为什么不能?式子给出了数列第项与第项的数量关系,但能否确定一个等比数列?(不能)确定一个等比数列须要几个条件?当给定了首项及公比后,如何求随意一项的值?所以要探讨通项公式.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板书)问题:用和表示第项.不完全归纳法.叠乘法,这个式子相乘得,所以.(板书)(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得出通项公式后,让学生思索如何熟识通项公式.(板书)(2)对公式的熟识由学生来说,最终归结:函数观点;方程思想(因在等差数列中已有熟识,此处再复习巩固而已).这里强调方程思想解决问题.方程中有四个量,知三求一,这是公式最简洁的应用,请学生举例(应能编出四类问题).解题格式是什么?(不仅要会解题,还要注意规范表述的练习)假如增加一个条件,就多知道了一个量,这是公式的更高层次的应用,下节课再探讨.同学可以试着编几道题.三、小结1.本节课探讨了等比数列的概念,得到了通项公式;2.注意在探讨内容与方法上要与等差数列相类比;3.用方程的思想熟识通项公式,并加以应用.四、作业(略)五、板书设计三.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的定义2.对定义的熟识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公式(2)对公式的熟识探究活动将一张很大的薄纸对折,对折30次后(假如可能的话)有多厚?不妨假设这张纸的厚度为0.01毫米.参考答案:30次后,厚度为,这个厚度超过了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假如纸再薄一些,比如纸厚0.001毫米,对折34次就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了.还记得国王的承诺吗?第31个格子中的米已经是1073741824粒了,后边的格子中的米就更多了,最终一个格子中的米应是粒,用计算器算一下吧(用对数算也行).等比数列教案 教学设计23.1等比数列整体设计教学分析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在内容上是完全平行的,包括定义、性质、通项公式等,两个数的等差(等比)中项、两种数列在函数角度下的说明等,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类比的方法,以便于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分等比数列是另一个简洁常见的数列,探讨内容可与等差数列类比,这是本节的中心思想方法本节首先归纳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导出通项公式,进而探讨图象,又给出等比中项的概念,最终是通项公式的应用等比数列概念的引入,可按教材给出的几个详细的例子,由学生概括这些数列的相同特征,从而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也可将几个等差数列和几个等比数列混在一起给出,由学生将这些数列进行分类,由此对比地概括等比数列的定义依据定义让学生分析等比数列的公比不为0,以及每一项均不为0的特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启发学生用函数观点相识通项公式,由通项公式的结构特征联想到指数函数进而画出数列的图象由于有了等差数列的探讨阅历,等比数列的探讨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充分利用类比思想,老师只需把握课堂的节奏,真正作为一节课的组织者、引导者出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是本章的特色,如类比思想、归纳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算法思想、方程思想、一般到特别的思想等,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全部实力的体现最终归结为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三维目标1通过实例,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究并驾驭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能在详细的问题情境中,发觉数列的等比关系,提高数学建模实力;体会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2通过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列模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体会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味同嚼蜡的,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爱好的目的3通过对等比数列概念的归纳,进一步培育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和严谨的科学看法体会探究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及探究问题的方法,经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驾驭等比数列的定义;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教学难点:敏捷应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相关问题,在详细问题中抽象出等比数列模型及驾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情境引入)将一张厚度为0.044mm的白纸一次又一次地对折,假如对折1000次(假设是可能的),纸的厚度将是4.4×10296m,相当于约5.0×10292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和,这可能吗?但是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你假如能将一张报纸对折38次,我就能顺着它在今日晚上爬上月球将一张报纸对折会有那么大的厚度吗?这就是我们今日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大大的疑问来绽开新课思路2.(实例导入)先给出四个数列:1,2,4,8,16,1,1,1,1,1,4,2,1,1,1,1,1,1,由学生自己去探究这四个数列,每个数列相邻两项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视察这些数列与上节课学习的等差数列有什么不同?由此引入新课推动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回忆等差数列的概念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2阅读课本本节内容的3个背景实例,领悟三个实例所传达的思想,写出由3个实例所得到的数列.3视察数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你能再举出2个与其特征相同的数列吗?4类比等差数列的定义,怎样用恰当的语言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5类比等差中项的概念,你能说出什么是等比中项吗?它与等差中项有什么不同?6你能举出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的例子吗?7类比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你能推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吗?8类比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你能说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指数函数的关系吗?活动:老师引导学生回忆等差数列概念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阅读并分析教科书中给出的3个实例引导学生发觉数列的共同特点:对于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2;对于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3;对于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12.也就是说,这些数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常数,这里仍是后项比前项,而不是前项比后项,具有这样特点的数列我们称之为等比数列让学生类比等差数列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假如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明显q0,上面的三个数列都是等比数列,公比依次是2,3,12.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后,让学生尝试用递推公式描述等比数列的定义,即a1a,an1anq(n1,2,3,)再让学生思索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存在吗?学生思索后很快会举出1,1,1,既是等比数列也是等差数列,其公比为1,公差为0.老师可再提出:常数列都是等比数列吗?让学生充分探讨后可得出0,0,0,是常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至此,学生已经清楚了等比数列的概念,比如,从等比数列定义知,等比数列中的随意一项不为零,公比可以为正,可以为负,但不能为0.类比等差中项的概念,我们可得出等比中项的概念:假如三个数x,G,y组成等比数列,则G叫做x和y的等比中项假如G是x和y的等比中项,那么GxyG,即G2xy,G±ab.因此同号的两个数的等比中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没有等比中项明显,在一个等比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比中项;反之,假如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比中项,那么这个数列是等比数列课件演示: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过程:a2a1d,a3a2d(a1d)da12d,a4a3d(a12d)da13d,归纳得到ana1(n1)d.类比这个过程,可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归纳过程如下:a2a1q,a3a2q(a1q)qa1q2,a4a3q(a1q2)qa1q3,归纳得到ana1qn1.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归纳推理对于发觉新的数学结论的作用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可用后面的数学归纳法进行严格证明,现在我们先承认它下面我们再类比等差数列,探究推导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其他方法:an是等比数列,anan1q,an1an2q,an3an4q,a2a1q.把以上n1个等式两边分别乘到一起,即叠乘,则可得到ana1qn1,于是得到ana1qn1.对于通项公式,老师引导学生明确这样几点:(1)不要把公式错误地写成ana1qn.(2)对公比q,要和等差数列的公差一样,强调“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不要把相邻两项的比的次序颠倒,且公比q可以为正,可以为负,但不能为0.(3)在等比数列a,aq,aq2,aq3,中,当a0时,一切项都等于0;当q0时,其次项以后的项都等于0,这不符合等比数列的定义因此等比数列的首项和公比都不能为0.(4)类比等差数列中d0,d0时的状况,若q0,则相邻两项符号同号,若q0,则各项符号异号;若q1,则等比数列为非零常数列;若q1,则为如2,2,2,2,这样的数列;若|q|1,则数列各项的肯定值递减最终让学生完成下表,从定义、通项公式比较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异同,加深概念的理解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是同一个常数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是同一个常数首项、公差(公比)取值有无限制没有任何限制首项、公比都不能为0通项公式ana1(n1)dana1qn1 探讨结果:(1)(3)略(4)等比数列定义:假如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5)并不是全部的两个数都有等比中项(6)除0外的常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7)(8)略应用示例例1由下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首项与公比(1)an2n;(2)an1410n.活动:本例的目的是让学生熟识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可由学生口答或相互提问解:(1)an22n1,a12,q2.(2)an141010n1,a114×1052,q10.点评:可通过通项公式干脆求首项,再求公比如(1)中,a1212,a2224,q2.变式训练设a1,a2,a3,a4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2,则2a1a22a3a4的值为()A.14B.12C.18D1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a2a1q2a1,a3a1q24a1,a4a1q38a1,2a1a22a3a42a12a18a18a114. 例2(教材本节例3)活动:本例是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敏捷运用,可让学生自己完成点评:解完本例后,启发引导学生视察a5,a10,a15,a20的规律变式训练已知an为等比数列,a32,a2a4203,求an的通项公式解: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则q0.a2a3q2q,a4a3q2q,2q2q203.解得q113,q23.当q13时,a118.an18×(13)n1183n12×33n.当q3时,a129,an29×3n12×3n3. 例3已知数列an满意a11,an12an1.(1)求证:数列an1是等比数列;(2)求an的表达式活动:老师引导学生视察,数列an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要求an的表达式,通过转化an1是等比数列来求解解:(1)证明:an12an1,an112(an1)a11,故a110,则有an11an12.an1是等比数列(2)由(1)知an1是以a112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n122n1,即an2n1.点评: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解后反思如本题(1),不能忽视对an10的说明,因为在等比数列an中,an0,且公比q0,否则解题会出现漏洞变式训练已知数列lgan是等差数列,求证:an是等比数列证明:lgan是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则lgan1lgand,即an1an10d(常数)an是等比数列 知能训练1已知等比数列an满意a1a23,a2a36,则a7等于()A64B81C128D2432在等比数列中,已知首项为98,末项为13,公比为23,则项数为()A3B4C5D6答案:1A解析:由a1a23,a2a36,知q2,a11.所以a7a1q664.2B解析:设等比数列为an又a198,q23,an13,qn1ana1,即(23)n1827.n13,n4,即项数为4.课堂小结1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学习内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及简洁的应用,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可让学生对比小结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学问,对比各自性质的异同,让学生用列表的形式给出2老师点出,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在驾驭学问的同时,我们还学到了探究新问题的方法,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实力,进一步明确了学习必需经验探究问题全过程的意义,必需领悟凝练数学思想方法作业课本习题23A组1;习题23B组1.设计感想本教案设计将类比思想贯穿整节课始终,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具有极其相像的特点,比较它们的结构和运算性质,运用类比的方法,可使许多相关性质得以类比和迁移;让学生体会到:有些看似生疏的学问并不都是高不行攀的事情,通过我们的努力,也可以做一些看似数学家才能完成的事本教案设计加强了实际背景的教学,等比数列有着特别广泛的实际应用:如产品规格设计的问题;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教学时不是简洁地告知学生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的内容,而是通过实际问题创设一些数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觉,去探究其意义本教案设计突出了数学思维的训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及创建实力的载体新课程提倡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学问的经验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不再让教学脱离学生的内心感受,必需让学生追求过程的体验,学生的思维实力就是在这种过程的体验中渐渐提高的(设计者:张晓君) 第2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类比导入)等差数列具有丰富而重要的性质,通过复习等差数列的性质,由学生猜想并证明等比数列的性质这样既复习了旧学问,同时又让学生经验了学问的发觉过程,这种引入符合新课程理念思路2:让学生先完成本节的思索与探讨及探究与探讨,借助学生的探究,师生共同归纳出相关性质,自然地引入新课(这种从课本上的练习题入手的方法,其好处是:直截了当,节约课堂时间,老师也比较轻松,只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层次较第一种弱一些,但也是一种不错的导入选择)推动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回忆上节课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中项、通项公式的概念.2回忆怎样证明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3类比等差数列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之间的关系,探究等比数列的图象与指数函数的图象之间的关系.4类比等差数列的性质,你能探究出等比数列有哪些重要结论? 活动:老师引导学生对上一节课的探究做一简要回顾,借以熟识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必要的打算,然后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或用描点作图画出课本“探究”中(2)(3)要求的图象(如图),说说通项公式为an2n1的数列的图象和函数y2x1的图象的关系然后沟通、探讨,归纳出二者之间的关系事实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整理为ana1qqn,而ya1qqx(q1)是一个不为零的常数a1q与指数函数qx的乘积从图象上看,表示数列a1qqn中的各项的点是函数ya1qqx的图象上的孤立点和等差数列一样,等比数列中蕴涵着很多重要的性质,类比等差数列的探究方法,老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就任一等差数列an,计算a7a10,a8a9和a10a40,a20a30,你发觉了什么规律?从等差数列和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在等比数列中会有怎样的类似结论?在等差数列an中,我们已经探究了,若mnpq(m、n、p、qN*),则amanapaq,那么我们可以类比猜想:对于等比数列an,若mnps(m、n、p、sN*),则amanapas.让学生对此给出证明证明: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则有amana1qm1a1qn1a21qmn2,apasa1qp1a1qs1a21qps2,mnps,有amanapas.经过这个证明过程,我们得到了等比数列的一个重要性质,即等比数列an中,若mnps(m,n,p,sN*),则有amanapas.结合等比中项,我们很简单有这样的结论:(1)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积等于首末两项的积;(2)与某一项距离相等的两项之积等于这一项的平方结合上节学习的内容,老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归纳可得到等比数列以下重要结论:1等比数列的推断方法(1)anan1q(n2,q是不等于零的常数,an10)?an是等比数列(2)a2nan1an1(n2,an1,an,an10)?an是等比数列(3)ancqn(c、q均是不为零的常数)?an是等比数列2主要性质(1)当q1,a10或0q1,a10时,an是递增数列;当q1,a0或0q1,a10时,an是递减数列,当q1时,an是常数列;当q0时,an是摇摆数列(2)anamqnm(m、nN*)(3)当mnpq(m、n、p、qN*)时,有amanapaq.(4)当数列an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时,数列lgan是公差为lgq的等差数列(5)数列an中,公比q1,则连续取相邻两项的和(或差)构成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学习等比数列时,时刻与等差数列进行对比,学会用类比、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探讨结果:(1)让学生默写(2)有3种证明方法,比较常用的方法是:a2nan1an1(n2,an1,an,an10)?an是等比数列(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指数型函数(4)最常用的是活动中的第3特性质应用示例例1一个等比数列的第3项和第4项分别是12和18,求它的第1项和第2项活动:本例是课本上例题3,由题意知a312,a418,求a1,a2.和等差数列一样,这是属于基本量运算的题目,其基本量为a1,q.老师引导学生探究,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列出方程组,求得通项公式,再由通项公式求得数列的随意项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再次体会通项公式的作用及其与方程之间的联系解:设这个等比数列的第1项是a1,公比是q,那么a1q212,a1q318.÷,得q32,把代入,得a1163.因此,a2a1q163×328.答:这个数列的第1项和第2项分别是163与8.点评:通过本题让学生体会方程思想变式训练在等比数列an中,a5a76,a2a105,则a18a10等于()A23或32B.23C.32D.23或32答案:D解析:a5a7a2a10,由a2a106,a2a105,得a22,a103或a23,a102.a18a10a10a232或a18a1023. 例2(1)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15,a9a10100,求a18;(2)在等比数列bn中,b43,求该数列前七项之积;(3)在等比数列an中,a22,a554,求a8.活动:本例三个小题属基本概念题,让学生合作沟通完成,充分让学生思索探究,展示将问题与所学的性质联系到一起的思维过程解:(1)a1a18a9a10,a18a9a10a1100520.(2)b1b2b3b4b5b6b7(b1b7)(b2b6)(b3b5)b4.b24b1b7b2b6b3b5,前七项之积为(32)3×3372187.(3)a5是a2与a8的等比中项,542a8×(2)a81458.另解:a8a5q3a5a5a254×5421458.点评:通过本例,让学生熟识公式,擅长联想,擅长将解题过程简化变式训练已知等比数列an中,a1a315,且a1a2a3a445.(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设bn11log2a2n13,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解:(1)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由题意得a1a1q215,a1a1qa1q2a1q345,解得q2,a13,an32n1.(2)由(1)得a2n1322n,bn11log2a2n13112n.数列bn是首项为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从而Snn9112n2n210n. 例3三个正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等于15,假如它们分别加上1,3,9,就成为等比数列,求此三个数活动:老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因为所求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已知,故可设这三个数为ad,a,ad,再依据已知条件找寻关于a、d的两个方程,通过解方程组即可获解解:设所求三个数为ad,a,ad,则由题设得adaad15,a32ad1ad9,解此方程组,得a5,d2.所求三个数为3,5,7.点评:此类问题要留意设未知数的技巧若设所求三个数为a,b,c,则列出三个方程求解,运算过程将过于繁杂因此在计算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少设未知数例4依据下图中的框图,写出所打印数列的前5项,并建立数列的递推公式,这个数列是等比数列吗?活动:本题是给出数列的前几项要求写出数列的递推公式这种题型难度较大但本题用程序框图给出了数列的前5项,而递推公式就包含在程序框图中,这就大大降低了题目的难度教学时老师可引导学生回顾程序框图,引导学生思索如何推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解:若将打印出来的数依次记为a1(即A),a2,a3,可知a11,a2a1×12,a3a2×12.于是,可得递推公式a11,an12an1n1.由于anan112,因此,这个数列是等比数列其通项公式是an(12)n1.点评:通过本题让学生明确,要证明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只需证明对于随意正整数n,an1an是一个常数即可,同时也再一次体会到能够用框图中的循环结构来描述数列知能训练1已知等比数列an中,a1a2a37,a1a2a38,求an.2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改变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这种物质是原来的84%,这种物质的半衰期为多长?(精确到1年)答案:1解:a1a3a22,a1a2a3a328.a22.从而a1a35,a1a34.解之,得a11,a34,或a14,a31.当a11时,q2,当a14时,q12.an2n1或an4(12)n123n(nN*)点评:本例解答中易产生的错误是在求得a11,a34或a14,a31后,由a3a1q2分别得出q±2或q±12.求得an2n1或an(2)n1或an4(12)n1或an4(12)n1.老师引导学生找寻产生这一错误的缘由是忽视了由于a22,a10,必有q0这一隐含条件2解:设这种物质最初的质量是1,经过n年,剩留量是an,由条件可得,数列an是一个等比数列,其中a10.84,q0.84.设an0.5,则0.84n0.5.两边取对数,得nlg0.84lg0.5,用计算器算得n4.答:这种物质的半衰期大约为4年点评:本例是一道应用题,反映的是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基本量运算问题在解题过程中,用对数的学问解方程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对数的性质,本题重在让学生发觉实际问题情境中数列的等比关系,培育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实力课堂小结1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学习内容: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对比小结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学问,对比各自性质的异同从函数的角度看,假如说等差数列可以与一次函数联系起来,那么等比数列则可以与指数函数联系起来2学习本节内容应留意等比数列定义的运用,敏捷选设未知数,留意总结常用解题技巧有关本内容的高考题主要体现在考查化归实力、方程思想、分类探讨思想以及数学建模实力上,并能用这些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业课本习题23A组2、3、4.设计感想本教案设计突出了教学梯度因为从实际教学来看,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少同学仍旧是困难重重,从中折射出他们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死记硬背仍旧是公式学习的主要形式在练习环节,不少学生只会做与课本例题完全一样的习题,假如稍加变式,就手足无措,反映出数学思维的僵化及简洁但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实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数学老师干脆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在设计梯度方面注意了一题多解,这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及敏捷性的培育,以及克服思维的僵化,变式教学又可以提升思维视野的广度,题后反思有助于学生思维批判性品质的提升本教案设计注意了教学过程的更优化、更合理化,因为长期以来的课堂教学太过于重视结论,轻视过程为了应付考试,为了使公式、定理应用达到所谓的熟能生巧,教学中不惜花大量的时间采纳题海战术来进行强化在概念公式的教学中往往采纳的是“掐头去尾烧中段”的方法,到头来把学生强化成只会套用公式机械解题,这样的学生面对新问题就会手足无措,更不利于今后的创新式高考本教案设计清楚了课堂教学的层次阶段,本节课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等比数列性质的推得和理解过程;其次阶段是等比数列性质的归纳、理解和应用的过程;第三阶段是归纳小结这三个阶段自然是以第一、其次阶段为主这样便于学生课堂推动,也便于老师对整个课堂的宏观调控备课资料一、备用例题例1.已知无穷数列10,10,10,10,.求证:(1)这个数列成等比数列;(2)这个数列中的任一项是它后面第五项的110;(3)这个数列的随意两项的积仍在这个数列中 例2.设a,b,c,d均为非零实数,(a2b2)d22b(ac)db2c20,求证:a,b,c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d.证法一:关于d的二次方程(a2b2)d22b(ac)db2c20有实根,4b2(ac)24(a2b2)(b2c2)0.4(b2ac)20.(b2ac)20.则必有b2ac0,即b2ac,a,b,c成等比数列设公比为q,则baq,caq2,代入(a2a2q2)d22aq(aaq2)da2q2a2q40.(q21)a20,d22qdq20,即dq0.证法二:(a2b2)d22b(ac)db2c20,(a2d22abdb2)(b2d22bcdc2)0.(adb)2(bdc)20.adb,且bdc.a,b,c,d非零,bacbd.a,b,c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d.二、备用习题1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其次、三、六项构成等比数列,则公比为()A1B2C3D42设an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公比q2,且a1a2a3a30230,则a3a6a9a30等于()A210B220C216D2153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中,首项a13,a1a2a321,则a3a4a5等于()A33B72C84D1894在83和272之间插入三个数,使这五个数成等比数列,则插入的三个数的乘积为_5在等比数列an中,(1)若a1256,a91,求q和a12;(2)若a3a518,a4a872,求q.6已知an是等差数列,bn是等比数列,且a1b1c0,a2n1b2n1,比较an1与bn1的大小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由题意,得a23a2a6,(a12d)2(a1d)(a15d)d2a1.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则qa3a23.2答案:B解析:由a1a2a3a4a30230,得a33q3a36q3a39q3a330q3230,a33a36a39a330(2q)30.a3a6a9a30220.3答案:C解析:由a1a2a3a1a1qa1q221,1qq27.解得q2,q3(舍去),a3a1q23×412.a3a4a5a3(1qq2)12×784.4答案:216解析:设插入的三个数为a、b、c,则b283×2724×9ac,所以b6,ac36,故abc216.5解:(1)a9a1q8,256q81,即q±12.当q12时,a12a1q11256121118;当q12时,a12a1q11256×(12)1118.(2)a1q2a1q418,即a21q618.又a1q3a1q772,即a21q1072.两式相除得q472184,q±2.6解:由题意知c2ndcq2n,ndc2(q2n1)an1bn1cndcqncc2(q2n1)cqnc2(qn1)20,an1bn1.三、斐波那契数列的奇异性质我们看章头图中的斐波那契数列,它有一系列奇异的性质,现简列以下几条,供读者观赏1从首项起先,我们依次计算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比值,并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四位:111.0000212.0000321.5000531.6667851.60001381.625021131.615434211.619055341.617689551.6182144891.61802531441.6181假如将这一工作不断地接着下去,这个比值将无限趋近于某一个常数,这个常数位于1.6180与1.6181之间,它还能精确地用黄金数152表示出来2我们在初中曾经遇到过杨辉三角形,如下图所示,杨辉三角形中虚线上的数的和恰好组成斐波那契数列:3在斐波那契数列中,请你验证下列简洁的性质:前n项和Snan21,anan1an1an2a2n1(n3),a2n1a2nan1(n2),an2ana2n1(1)n(n3)据载首先是由19世纪法国数学家吕卡将级数Un:1,1,2,3,5,8,13,21,34,Un1UnUn1命名为斐波那契级数,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