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
陶罐和铁罐三年级语文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傲慢、高傲、虚心、神气、愤怒、同日而语、理睬、荒芜、惊异、光滑、朴实、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要擅长看到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敬重,和谐相处。 课前打算 陶罐和铁罐的图片。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说他们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座相互朗读课文,形式自定。相互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3、指名分段向全班展示朗读。其他同学接着做评委,听后评议。老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4、认读生字词语。开火车反复进行。 三、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2、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沟通。老师留意激励学生。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学生视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学生提出须要老师指导书写的字。 老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察,进行辅导。 其次课时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要擅长看到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敬重,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分工朗读课文,留意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留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你觉得陶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c.老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讽刺”;利用近义词理解“虚心、软弱、轻视、争论、愤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4、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5、全班沟通,展示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二、沟通感受,明白道理 老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终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激励学生畅所欲言,敬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虚心,不要傲慢”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特长、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虚心的人有好的结局,傲慢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 拓展延长,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三、续编故事 续写铁罐给陶罐的一封信。 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虚心高傲 光滑朴实美观不复存在 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案 【教学目标】: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驾驭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3、理解陶罐的虚心宽容和铁罐的高傲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教学难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体会陶罐的虚心却不懦弱,并能够有感情的朗读陶罐的语气。【课前打算】: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引出新课。1、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这两个挚友吗?:陶罐、铁罐师:今日我们就接着来学习第27课。齐读课题2、师:还记得这些词语吗?打个招呼吧!(开火车读、齐读)3、师:看来大家词语都驾驭的不错!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里的两个主子公分别是陶罐和铁罐。课件3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讽刺它。二、进入文本,品读理解;1、师:铁罐是怎样讽刺陶罐的,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一)出示学习要求:(1)读课文29自然段,用“”画出铁罐说的话,用“”画出陶罐说的话。(2)通过他们的对话你感受到了什么?(陶罐和铁罐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师:铁罐第一次讽刺陶罐的开场白是什么?“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高傲地问。指名读。师:怎么样问的?你能读出铁罐的高傲吗?面对铁罐的讽刺,陶罐却是怎样说的?“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虚心地回答。你听出什么了?你能把陶罐的虚心读出来吗?同桌同学分角色试着读一读。3、虚心的陶罐使铁罐停止了对他的讽刺了吗?铁罐又是怎样讽刺陶罐的?“我就知道你不敢,软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视的神气。师:这一次讽刺和前一次有什么不同吗?(语气)你能把它的不同读出来吗?4、它这样讽刺陶罐,可陶罐还只是“虚心”的回答吗?读一读。“我的确不敢碰你,但并不是软弱。”陶罐争论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1)它想向铁罐说明什么呀?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2)“再说”陶罐子还想说些什么呢?(不会生锈、美观)(3)陶罐是怎么样说这些话的?(争论)假如我们把“争论”改成“争吵”好不好?为什么?师:假如你就是陶罐,你要怎样向铁罐争论呢?试着读一读。师生协作读:我来做铁罐,谁来和我争论。5、师:“住嘴!”铁罐愤怒了,“你怎么敢和我同日而语!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恒久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6、假如你是陶罐,听到这句话该怎么回答:“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谐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7、师:“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愧,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8、师:铁罐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讽刺陶罐的,它的看法也从最初的高傲到更加轻视到愤怒而越来越恶劣。这样的铁罐你用个词语来形容它!(板书:高傲无礼)陶罐对铁罐一再忍让,它最终不再理睬铁罐。你觉得陶罐怎么样?(板书:虚心有礼)9、你们能把它们不同的看法读出来吗?(同桌读、男女生读)(二)研读陶罐和铁罐的改变,学习1017自然段。1、师配乐复述:时间在消逝,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忘在荒芜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2、很多年以后,陶罐和铁罐的命运如何?板书:完整保存板书:无影无踪师:铁罐怎么会无影无踪了呢?师:当时自认为坚硬无比的铁罐,在时间的消逝中,最终成为了粉末。消逝得无影无踪!而简单破裂的陶罐却完好地生存下来了!三、深化感悟、课后练习师:故事到到这儿了。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终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师:是啊,陶罐和铁罐各有各的特长和短处,只有相识到自己的短处,才能取长补短。我们也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不,老师有几乎话送给大家!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能像陶罐一样,多发觉别人的特长,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相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讽刺、软弱,轻视、和谐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陶罐和铁罐 2、提问:什么叫罐?(口大肚子小的器皿) 3、谈话:今日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这两个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自悟课文 1、读下列词语:讽刺虚心高傲软弱轻视争论愤怒 同日而语和谐相处羞愧渣滓氧化无影无踪 2、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3、思索: (1)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看法,说明白什么?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4、分小组探讨思索题。 5、全班探讨,选择你最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6、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再选一组朗读。 (三)老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虚心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高傲轻视怒不行遏。我们应当向陶罐学习。思索: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探讨。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五)提问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国王御厨里自恃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很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照旧光滑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附: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虚心高傲 光滑朴实美观不复存在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陶罐和铁罐 27陶罐和铁罐 1、通过本课学习,2、相识“陶、懦、恼”等6个生字,3、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4、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御厨、讽刺、软弱,5、轻视、和谐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6、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7、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读懂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你们细致看看,哪只是陶罐,哪只是铁罐,你上怎么看出来的? 3、学生沟通,老师点拨(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铁罐,是用铁做的。右边是陶罐,是用陶土做的,上边还有漂亮的花纹。从神态上看,铁罐眉毛竖着,邪视着陶罐,嘴巴翘得老高,好象对陶罐不屑一顾的样子,一幅傲慢自大的样子。而陶罐是用温柔的眼睛看着铁罐,笑眯眯的,一幅容忍的样子。从个头上看,铁罐自以为比陶罐高大,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把头昂得高高的。) 4、谈话:今日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爱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状况,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老师随时订正读音,点评。 重点指导“懦”(nuo)“恼”(nao)声母都是鼻音n3、读下列词语: 讽刺虚心高傲软弱轻视争论愤怒 同日而语和谐相处羞愧氧化无影无踪 4沟通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完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国王御厨里自以为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很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照旧光滑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四、指导写字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讽刺虚心高傲软弱轻视争论愤怒 同日而语和谐相处羞愧氧化无影无踪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感知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1、铁罐是怎样讽刺陶罐的,2、它为什么看不3、起陶罐?请同4、学们自读课文,5、用画出铁罐讽刺陶罐的话,6、并对不7、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8、学生自读,9、老师巡察 10、学生沟通质疑,11、老师点拨,12、引导解疑。 13、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14、铁罐有什么特点?(傲慢自大、目中无人)陶罐呢?(虚心、友好、克制) 、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看法,说明白什么? 板书:虚心高傲 三、指导多读,深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自读课文,画出铁罐和陶罐的神态的词语。 、老师指导读。(铁罐的神态是:“高傲轻视愤怒”陶罐是:“虚心自尊”) 、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老师巡察、指导。 、抽一、两组在班上读,大家评议。 四、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很多年过去了,2、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改变?自读课文找出描定陶罐和铁罐最终结局的语句。 、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学生沟通,老师完成板书: 光滑、朴实、美观无影无踪 再读课文,说说你喜爱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学生沟通。 、老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虚心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高傲轻视怒不行遏。我们应当向陶罐学习。 思索: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探讨。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26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虚心高傲 光滑、朴实、美观无影无综 语文教学设计陶罐和铁罐(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傲慢、高傲、虚心等词语。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看法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做了提前预习,那你们能认出这两只罐子吗?说说谁是陶罐谁是铁罐?(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画出陶罐和铁罐) 师:在现实生活中这两只罐子各有什么特点呢? 生:陶罐易碎,铁罐坚硬,老师随机在两个罐子里板书。 师:这两个小罐子的性格差距可大了,一个高傲无理,一个虚心礼让,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一会老师要检查生字认读的状况。 师:读好了吗?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特别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来认读老师所出示的生字,词。 师:同学们认读得特别好,看来生字是难不倒我们大家的,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把陶罐和铁罐的话用自己喜爱的符号画出来好吗?老师看谁的动作快,起先了。 三、品读课文 师:画好了吗?老师看到同学们边读边画,做得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读对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师:读完了吗?哪位同学告知大家你读了对话都读懂了什么? 生:不要傲慢,要学习陶罐一样虚心 师:好了,同学们知道了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讽刺它。 师:哪位同学能结合上下文,谈一谈你对讽刺这个词的理解,讽刺是什么意思呢? 生:瞧不起,讪笑 师:我们理解了这个词,通过读对话,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同桌先相互说说还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铁罐那么傲慢 师:老师听了同学们的问题,知道同学们对这几个问题比较感爱好。 铁罐为什么要讽刺陶罐? 铁罐是怎么讽刺陶罐的? 这个寓言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师:那我们就来逐个解决以上的问题。 汇报: 1铁罐为什么要讽刺陶罐? 2铁罐是怎么讽刺陶罐的?陶罐对铁罐说了哪几句话?说这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的?谁来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读。 3铁罐讽刺陶罐还有哪句呢?这时候又是什么看法呢?哪位同学带着轻视的样子来读读。老师也想来读读,你们来给老师做旁白好吗?师范读 4再找找看还有哪些是描写铁罐讽刺陶罐的?铁罐从起先的高傲到轻视再到愤怒,谁再来读读铁罐愤怒的句子。 5铁罐一心想把陶罐碰碎已经到了傲慢自大的地步,找一找描写铁罐傲慢自大的语句,谁来仿照傲慢自大的语气来读读。 6我们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所了解,那么陶罐的看法又如何呢?学习前面的学习方法,抓住重点语句来读一读好吗? 7找到了吗?谁情愿来告知大家。生答。这一句能体现陶罐的什么看法呢? 8我的确不敢碰你和我不敢碰你哪一句好呢?加上的确更能显出自己的看法。 9你认为陶罐软弱吗?哪个词能证明它不软弱。(争论)现在请同桌互读对话,老师想请同学到台上来读。然后大家来给评评读得怎么样? 10这两只罐子的结果如何能,快来读读课文的最终一部分? 11他们最终如何呢? 四、总结 1、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课文原委发生了什么事? 2、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3、人与人之间要懂得相互敬重,相互谦让,学会全面看问题。 五、作业 同学们联系课文,尝试着自己来编一则寓言故事。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设计思路学习寓言既要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语言,又要让学生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本课设计分两大板块组织教学。第一板块:品读沟通,内化感悟(即陶罐和铁罐当年在国王御厨里的情景)让学生在读、思、议、演中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其次板块(即很多年头以后的状况)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和质疑问难中感悟人们喜爱陶罐的缘由。最终,说写延长,深化感悟,使学生在相互沟通中悟出本课所蕴含的道理。课堂教学实录课前谈话: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许多挚友。能告知老师你的好挚友是谁吗?你为什么喜爱和他交挚友?生:(我的好挚友是×××,因为他(她)学习成果很好,我要向她学习。所以,我就和她交挚友了。)师:爱学习是一个人的特长,也值得大家向他(她)学习。生:(我的好挚友是×××,因为他(她)很诚恳,所以我喜爱和他(她)交挚友。)师:诚恳是一种美德,信任你也是一个诚恳的孩子。生:(我的好挚友是×××。因为她舞蹈跳的特殊好,我也喜爱跳舞,所以我情愿和她交挚友。)师:哦,你们俩的爱好爱好相同,所以成为了好挚友。我想你们俩个的舞蹈肯定跳的特殊棒!等有时间让大家观赏一下,好吗?一、看图导入新课。知道同学们喜爱交挚友,今日老师也请来了两个挚友,你们瞧是谁呀?(课件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师:对,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简洁地说一说课文中的陶罐和铁罐之间原委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说。)师:孩子,你真会读书,能把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读成短短的几句话,真不简洁!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到国王的御厨里去看看吧!出示课件: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讽刺它。指名读。问:“讽刺”是什么意思?(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尴尬,讪笑别人)师:那么铁罐原委是怎样讽刺陶罐的,想不想去听听他们的对话呀?(想)三、品读沟通、内化感悟。(一)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1、(动画演示场景对话)(出示课件:课文的朗读:前半部分。)师:谁能说说,你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觉得铁罐很自以为是?/我觉得铁罐很高傲)师板:高傲(我觉得陶罐很虚心)师板:虚心师:同学们看这是一对什么词?反义词。齐读这组反义词。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像孙悟空一样也摇身一变,变成这两只罐子,读读他们的对话。看我们能不能读好铁罐的高傲和陶罐的虚心。好吗?2、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练读,师巡察)过渡: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找到他们的对话部分,自由练习读一读。起先!(生自由练读)老师巡察。A(出示课件):“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高傲地问。“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虚心地回答。师: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我觉得我们班的同学很会读书,谁来试一试?(指读第1句),现在老师想采访一下:铁罐子,你为什么用这样高傲的看法跟陶罐说话呀?(因为我很坚硬,陶罐很易碎)师:是啊,用“铁质”的东西去碰“陶质”的东西是不费吹灰之力的,而用“陶质”的东西去碰铁质的东西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也就是说铁罐抓住了陶罐的一个致命的弱点易碎。师:想到这,铁罐就更加高傲起来,现在谁能读好铁罐的话?(指名读)师:真不错,你简直就是一只高傲的铁罐。(朗读时,你真棒!你就读出了铁罐的高傲。)或(高傲的铁罐子,你是不是不忍心讽刺陶罐子呀!你能再试一试吗?)师:面对铁罐高傲地发问,陶罐是怎样回答的?(指读句2)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虚心)除了虚心,你还可以从这句话中看出这是一只(有礼貌)的陶罐子。从哪看出?(刚才铁罐子称陶罐为陶罐子,而陶罐却称铁罐为兄弟。)他们两种迥然不同的看法,我们试着把它读出来。同桌练习分角色读。指名2人分角色读。师:现在,请男生来当一回傲慢的铁罐,请女生当一回虚心的陶罐。(男女生读)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国王御厨里的那两只罐子。同学们之所以能读的这么好,是因为有了提示语的帮助。找一找这两句话中的提示语是什么?(指名说。)接下来,我们接着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B课件出示:“我就知道你不敢,软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视的神气。(指名读)师:谁说说这句话中的提示语是什么?指名说。(轻视)师:“轻视”是什么意思?生:轻视,不放在眼里。师:是谁不把谁放在眼里?指名说。那你知道铁罐为什么不把陶罐放在眼里吗?指名说。是呀,铁罐就知道陶罐不敢碰它,因为陶罐太(易碎)了,陶罐在铁罐眼中简直就是一无所取,所以铁罐更(嚣张了),更瞧不起陶罐了。师:谁能带着轻视的神情读读铁罐的话?(指名读:干脆读对话)谁能加上动作再读一读。(指名读。)你们也能这样读吗?(齐读)师: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一而再,再而三地讽刺它,陶罐也听不下去了,和他争论地说生(指名读):课件出示“我的确不敢碰你,但并不是软弱。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师:陶罐受了委屈,总想为自己争论一下,谁情愿当一回陶罐也为自己争论争论?(指读)师:谁来说说他读的怎么样?评读。师:陶罐在为自己争论的同时也在给铁罐干什么?(讲道理)你认为陶罐说的有道理吗?(有)那铁罐听进去了吗?(没有)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文中末尾的省略号)省略号是什么意思?指名说。师:就是这样高傲的铁罐,就是这样自以为是的铁罐,他打断了陶罐的话,接着讽刺着C出示课件“住嘴!”铁罐愤怒了,“你怎么敢和我同日而语!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恒久在这里,什么也不怕。”指名读。师点评:(如读得不到位)陶罐的争论激怒了铁罐,那么你还能读得如此安静,如此麻木不仁吗?请你再读读。(读得到位)就是,“你怎么敢和我同日而语!”谁能加上动作和表情再来读读?指名读。师引读:此时的铁罐越来越不耐烦了,说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了,说的话也越来越难听了。它的看法已由高傲上升到了愤怒了,它已经听不进别人的任何话语了,只觉得自己是最好的了。铁罐愤怒了生齐读:“住嘴!你怎么敢和我同日而语!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恒久在这里,什么也不怕。”师:看来铁罐是要和陶罐吵起来了,陶罐只好无奈地说出示课件“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谐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指名读。师:“和谐相处”好一个词,什么是“和谐相处”?指名说。何止是陶罐和铁罐之间须要“”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你知道还有谁之间须要和谐相处?指名说。说得太好了!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妙!出示课件:“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愧,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师:此时铁罐越来越生气了,说的声音更大了,说的话也更难听了,此时他已怎样了?谁能给这句话加个提示语?(板书:火冒三丈、恼羞成怒、怒气冲天-)。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指名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评)你也来试试。这几个词用的特别恰当,我们把它积累下来吧!(生写到书上。)师:生气时,我们也可加上适当动作。谁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指名读。)师:我们看铁罐的神态改变:由高傲愤怒火冒三丈,谁来试试读一读?体会一下?指名读。3、课堂演练,加深理解。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就似乎来到了国王的厨房里,看到了虚心宽容的陶罐和不讲道理的铁罐,多么好玩啊!对这么好玩的童话故事,你们想不想分角色表演读?(1)小组练习分角色表演读,要求只读对话,在读对话时要有入情入境的动作和表情。(2)展示演读。(视屏出示对话的句子)(佩戴头饰)过渡:你们精彩的朗读表演让老师深深地沉醉了,老师仿佛已经走进了这个童话世界。日子一每天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改变呢?请同学们默读1017节,读完再告知老师,好吗?四、默读课文1017节,感悟人们喜爱陶罐的缘由。(1)学生默读思索: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改变?(指名说。)(2)学到这,老师还有个问题不明白,陶罐和铁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为什么人们还是那样喜爱陶罐呢?(引导学生品析有关句子,感悟人们喜爱陶罐的缘由:a、陶罐还是那样光滑,朴实,美观:b、陶罐成了宝贵的文物;c、陶罐和善宽容,到处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五、说写延长,深化感悟。1学到这里,同学们肯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让我们来说一说吧!(课件出示)指名说。(1)我想对陶罐说:(2)我想对铁罐说:(3)我想对自己说:2、师总结: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很好,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不能拿自己的特长和别人的短处来比,要擅长发觉别人的特长,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我们要相互敬重,友好相处!六、作业。(课件出示)请仿照陶罐和铁罐的写法,编一个童话故事。提示:1、故事要说明肯定的道理即中心要突出。2、要留意提示语的运用。3、故事中要留意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板书:27陶罐和铁罐火冒三丈、虚心高傲恼羞成怒大发雷霆教学反思一、分块教学,化繁为简。本课教学将课文分成两大板块组织教学,(一块是陶罐和铁罐当年在国王御厨里的情景;一块是很多年以后的状况。)这两大板块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实行分块学习,便于学生理清课文叙述依次,把握每部分课文内容,避开了学生在篇幅较长的课文中理不清头绪,抓不住重点。老师只须要在每一部分中设计一个纲领性问题,学生便能很快地抓住每一部分内容。每一部分内容抓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便水到渠成般地抓住了。二、两大板块的教学侧重点不同。两大板块中,侧重第一板块的教学,主要通过读、思、议、演来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尤其侧重读的训练,老师采纳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其次板块,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悟人们喜爱陶罐的缘由并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培育他们在读书中学会思索的习惯和自我解决问题的实力。三、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学生成了课堂的主子翁,老师成了课堂的发觉者、开发者、观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老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沟通、探讨。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你想对陶罐、铁罐和自己说些什么?(想对谁说都可以),这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索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主动,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虚心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高傲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学案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学案分析 【教材简析:】陶罐和铁罐一文是第6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好玩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讽刺它;其次主要讲很多年过去后,人们发觉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知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特长,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特长”这样一个道理。【设计思想:】在沟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抓住关键词、重点语句充分朗读。读出文中人物的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朗读过程中解读文本,感悟文本,再现文本。边读边想象人物在对话过程中的语气、神态、心理,感受铁罐的高傲、陶罐的虚心,加深对文章的体会、感悟。【学情简析:】这则语言故事,语言朴实且富有童趣。学生很简单读懂故事的内容。因此,教学中,先与学生沟通阅读故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想象,读中悟,逐步让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化,这点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2、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3、练习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提高学生说话实力,加深对寓言的理解。4、学会敏捷运用积累的学问。让预习作业、课堂练习有效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读文,懂得寓言蕴含的道理。【教具打算:】课件陶罐和铁罐图像【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复习巩固生字“怒”。1、首先,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在课前收集的有关表示人物神态的成语。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表示人物神态的成语,来,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有关“怒”字的成语。)3、读了这些成语,你发觉了什么?4、还记得昨天我们课文里学习的一个生词吗?再展示生字“愤怒”,假如再请你用“怒”字组词,你能记住刚才所讲的哪些成语呢?过渡语:真不错!假如大家能把积累的学问敏捷地运用到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你将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我们记住这种学习方法接着走进这个生动的寓言故事,二、整体感知内容,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27陶罐和铁罐2、通过上一节课学习,陶罐和铁罐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3、大家想更深地了解这两个罐子吗?三、学习课文19自然段。1、请大家快速打开课本P107页,默读课文19自然段。找出铁罐说的话用“”画出来;找出陶罐说的话用“”画出来。2、过渡:那么,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3、铁罐是用怎样话语来讽刺陶罐的呢?4、咱们一起来沟通(出示课件)5、我们来看铁罐说的第一句话,你觉得应当读出怎样的语气?6、面对高傲的铁罐,陶罐的看法如何呢?7、那么,接下来,铁罐又是怎样讽刺陶罐的呢?8、陶罐听了铁罐这么轻视他,他是像铁罐那样大声嚷嚷吗?9、想象你们生气时会怎么说话?把你生气时的感受送到这句话读一读。10、面对铁罐愤怒,陶罐又是怎样说的呢?11、小结:带着你此时的想法,读铁罐说的这段话。12、通过大家读,两特性格显明的罐子已经出现在我们眼前,一个是火爆急躁;一个是温润如玉。咱们再来分角色读读他们对话,同桌之间练读。四、课文补白,读有所思。1、过渡:读到这里,我真想不明白,这么虚心的陶罐,铁罐还这样过分的讽刺他,这铁罐究竟凭什么?2、瞧!这时候国王御厨里的锅、碗、筷子听到铁罐这样的讽刺陶,他们都忍不住了,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出示】铁锅第一个站起来说盘子小妹有点焦急了,说道盘子妹妹还没说完,站在一旁的铁勺也跟着焦急地说边角落里的油瓶抢过来说3、生自由探讨,师生沟通。五、学习课文1017自然段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又是怎样的呢?请默读(1017)铁罐哪里去了?那陶罐在哪呢?六、读有所想,感悟道理。师:故事讲到这,大家确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再看插图: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当怎么做呢?1、应当多看看别人的特长,在看到自己优点同时,也看到自己的缺点;2、要向陶罐学习不仅对人虚心友善。不应当傲慢自满;3、应当学习陶罐胸怀宽广,和善真诚,不应当学习铁罐那样傲慢自大;4、我觉得特长有时也会变成短处,像铁罐虽然坚硬,但简单氧化;短处有时也会变成特长,像陶罐虽然易碎,但埋在土里多年也氧化不了。师:同学们不仅懂得了深刻的道理,还拥有了辨别是非的实力。老师也想说一句:有一种美妙的品质(),恒古不变。七、布置作业:写写自己的收获。让我们把读陶罐和铁罐故事中的深刻感受,根植在我们心间!八、作业设计:1、完成课堂作业本P47页第六大题“我的收获”。读了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我懂得了:2、摘抄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词句。27陶罐和铁罐无价之宝无影无踪陶罐讽刺铁罐易碎坚实正确看待特长和短处 陶罐和铁罐教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题陶罐和铁罐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讲解并描述了发生在陶罐和铁罐身上好玩的故事。全文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讽刺它;后半部分讲很多年过去了,陶罐出土变成了文物,铁罐却早已氧化消逝了。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特长,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特长。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并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置身于故事之中,还让学生仿照课文编写寓言,发展学生的思维。学前打算1.预习生字、词语,读通课文。(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老师)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10个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文中新词。2.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学习重点1.驾驭本课的生字词。2.体会陶罐和铁罐的特点。学前打算1.预习生字、词语,读通课文。(学生)2.用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做头饰。(老师)3.制作多媒体课件。(老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导入新课。(用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