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的中东地区》学案.docx
动荡的中东地区学案第13课(学案)动荡的中东地区 #TRS_AUTOADD_1212113701356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3701356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3701356TD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3701356DIV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3701356LI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在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有一块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巴勒斯坦地区。几千年来,这块狭长的土地,在创建人类绚丽文明的同时,也承受了巨大的灾难。尤其是在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这里屡屡燃起战火,众多国家卷入了战火与纷争。是宗教领地之争?是生存资源之争?还是大国霸权利益的角逐?冲突错综困难,一时间让人难以辨清。巴以之间的斗争,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振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期盼中东能够早日走向和平。 学完这一课,你或许会对动荡的中东地区有新的相识。 巴以和解 1请查阅相关资料,分别从历史、民族、宗教、资源、大国干涉等方面分析中东地区冲突的困难性。 2在其次次世界大战中,欧洲犹太人曾深受德国法西斯迫害。二战结束后,犹太人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巴以问题也随之产生。你知道巴以问题是怎样由来的吗?为什么说巴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 一、选择题 1英国取得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是在()。 A.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之后B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D其次次世界大战之后 2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到1973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国共发生几次斗争?() 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 3被誉为三教“圣城”的是()。 A耶路撒冷B麦加C巴格达D开罗 二、填空题 1一战后,获得了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在它的支持下,运动发展,流散在世界各地的接连迁往巴勒斯坦。 2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决议,建立一个和一个。 3其次次世界大战以来,地区始终动荡担心。关键问题是。 三、材料解析题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20世纪70年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在联合国讲演的结束语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分别代表什么? (2)为什么巴解领导人阿拉法特要说“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他的真实思想是什么? 美国为什么要支持以色列? 美国支持以色列,除了中东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以及美国在中东地区有重要经济利益以外,另一个重要缘由是美国犹太社团活动的干脆结果。 自1654年犹太人起先定居美国到20世纪90年头,美国犹太人总数已超过600万人,由一个移民小群体成长为美国社会中的一支中坚力气。犹太人对美国中东政策有重大的影响。表现在:供应政治捐款,影响政党集团。犹太富翁是美国两党及各种利益集团获得政治资助的来源,通过供应政治捐款,他们干脆影响美国的中东政策。发挥舆论喉舌作用,进行亲以宣扬。美国犹太人在报刊、广播、出版、电影等方面拥有巨大影响,舆论界的“犹太帮”都会协调一样地支持亲犹、亲以力气,往往能发挥极佳的宣扬效果。 中东和平“路途图”安排 为了解决巴以冲突,2022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了一个中东和平安排。随后,联合国、欧盟、俄罗斯和美国中东问题四方会议代表在此基础上几经磋商,最终形成了中东和平“路途图”安排,并在2022年12月华盛顿会议上通过。 2022年4月30日,中东问题四方会议代表分别向巴以双方递交了“路途图”安排文本,并公布了“路途图”安排内容。6月4日,巴、以、美三方在约旦红海港口城市亚喀巴实行峰会,宣布“路途图”安排正式启动。 “路途图”安排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公布之日至2022年5月),巴以双方实现停火;巴方将打击恐怖活动,进行全面的政治改革,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并在平安问题上与以合作;以方则应撤离2000年9月28日以后占据的巴方领土,冻结定居点的建设,拆除2022年3月以后建立的定居点,并实行一切必要措施使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复原正常。其次阶段(2022年6月至12月)为过渡期,重点是在2022年底,建立一个有临时边界和主权象征的巴勒斯坦国。此后的两年为第三阶段,即在2022年完成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并达成协议,建立巴勒斯坦国。 为落实“路途图”安排,巴以首脑曾多次实行会见,巴激进组织也一度宣布停火。由于以色列坚持其强硬政策,导致巴激进派别中止停火,巴以冲突再起,和平努力再次受挫。2022年9月,巴以和谈中断,“路途图”安排搁浅。 由于领土争端,自1948年以色列成立到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先后进行了四次中东斗争,结果给双方带来巨大灾难和损失。历史和现实都证明,阿以之间的问题是不行能通过斗争解决的,中东和平进程势在必行。 对错综困难的中东问题,你有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案?请详细谈一谈。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教学目标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相识巴以冲突是整个中东和平进程的中心,民族争端靠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宽容才能真正挽回和平。 学问与技能 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在交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中东地区错综困难的冲突。 国际社会在中东地区和平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探讨中东和平路在何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量图片、史料,引导学生概括出“战火频仍和动荡担心”是中东地区的特点。 第一组同学介绍巴勒斯坦的地形、宗教、资源、民族等状况。 其次组同学介绍巴勒斯坦的形成,老师补充资料。 引导学生思索“中东局面为何错综困难”。 组织学生探究“解决中东危机的渠道是什么”。 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火频仍的中东;中东地区错综困难的冲突。 难点: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中东地区战后频仍的缘由。 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打算中东地区地形图、巴勒斯坦难民营图片、巴以冲突场面、相关人物的图片(如阿拉法特、拉宾等)。 学生打算:阅读教材。 搜集有关巴勒斯坦、以色列、中东斗争问题的相关文字、图片等资料。 -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老师活动 通过阅读地图学问,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 巴勒斯坦问题的形成是历史遗留问题。老师讲解并描述时应让学生理清脉络,以便认清巴以争端长达百年的根源是什么。 关于巴勒斯坦分治问题,点明“分治”是受大国操纵造成的,有其存在的问题和领土、资源的不合理性,这是引发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干脆缘由。 本目主要介绍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发生的四次中东斗争,发生时交战的双方、争夺目标以及发生的后果。 讲解并描述每一次斗争发生时,运用中东形势图,将斗争进程标注在图上,以加深印象。通过讲解并描述,让学生了解中东战火频仍和局势动荡的状况,从而体会到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的艰难性。 四次中东斗争带来了严峻的后果,老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如“巴勒斯坦难民营”,“苦难中生活的孤儿”,“失去孩子的母亲的苦痛表情” 二战结束后,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定。动荡的缘由是各个历史时期列强从各自利益动身,长期角逐、介入,使这里的冲突更加困难。 讲解并描述时强调中东地区错综困难的冲突,既有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结下的恶果,也有两个民族之间的宗教、文化差异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冲突。这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问题。 录像中介绍了中东地区的民族、宗教及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与前一个关于中东问题的核心巴勒斯坦问题前后呼应,使学生对中东地区在文化上存在的差异有进一步的相识。 向同学们介绍几位长期以来为中东问题和平解决做出贡献的人物。 老师应补充介绍,激起学生对这些献身于世界和平的勇士的仰慕。 组织学生探讨,让他们关注时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说明靠武力解决不了民族争端。 同学们依据自己查找到的资料,介绍一下中东所处的地理位置(包括国家以及城市、海峡及运输河)。 理清以下线索: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形成。一战后,巴勒斯坦由英国“委任统治”。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 了解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国建立的抵制。 看联合国大会关于阿以分治的决议划定的巴勒斯坦版图。了解分治后阿拉伯国家的领土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的地区,所以阿拉伯人不能接受。犹太人的领土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处于沿海地带,土地肥沃,犹太人欣然接受。让学生明白巴以争端之初,摩擦仅仅是围绕土地、草场等生活习俗上的非政治性的问题。1948年以色列国成立。 阅读教材,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中东斗争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主要争夺的目标是土地、运输河的主权、水源等。 看地图。 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观看图片,体会斗争给巴以双方人民带来的危害。 看录像中东。 要求学生看过后思索:中东地区错综困难的冲突由哪些因素构成,并理清以下线索: 1.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 2.战略地位 3.石油资源之争 4.水资源之争 5.宗教之争 回答:中东地区有哪些民族?有哪些宗教信仰?阿拉伯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分析中东为石油而战的缘由是什么? 学生自制软件: 1.阿拉法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高呼: “用土地换和平。”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2.沙龙 (以色列领导人) “用和平换和平。” 3.拉宾(以色列国总理) “我幻想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地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4.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阿拉法特和拉宾手握在一起,巴以和平出现曙光)。 5.拉宾被刺杀情景。 6.巴以冲突的场面。 探讨:你认为世界各国之间出现的冲突,应以什么样的看法和方式解决?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1.地理位置 “中东”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等国家。 2.巴勒斯坦问题的形成 巴勒斯坦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这一地区曾是古代犹太人的栖息之地。公元1世纪,在外族侵入和迫害下,犹太国家灭亡,犹太人背井离乡,流散到世界各地。7世纪,阿拉伯帝国占据巴勒斯坦,渐渐形成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一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区。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大规模兴起,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返回巴勒斯坦地区定居,从今形成了阿犹两族长达百年的土地争夺大战。 二战后,在英、美、苏等国的操纵下,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结束了英国在巴勒斯坦的统治,并撤出军队,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了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犹太国。 巴勒斯坦问题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成为当今世界上冲突焦点之一。 巴以间争端从较小规模争斗演化成了流血冲突。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冤仇越积越深,巴以争端成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最为困难的争端。由于以色列统治集团坚持其扩张政策,由于美、英、苏等大国出于不同利益在此进行的干涉,使得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最终酿成了四次中东斗争的发生。 第一次中东斗争(巴勒斯坦斗争):以色列宣布建国的其次天,一些阿拉伯国家抵制以色列国的建立,对它发动攻击。 其次次中东斗争(苏伊士运输河斗争):英、法、以色列因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输河收归国有而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斗争(六天斗争):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突然攻击。 第四次中东斗争(十月斗争):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斗争中丢失的土地而进攻以色列,美苏两国向双方供应武器。 中东斗争使阿拉伯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军费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严峻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更为严峻的是威逼了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中东地区错综困难的冲突 导致中东地区长期成为东西方经济、政治及军事利益冲突焦点的缘由。 1.地理位置 “中东”地处欧、亚、非三洲交通枢纽,战略位置特别重要。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隐藏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60%以上。 近代,中东地区受到欧洲殖民者的重视,成为他们加强对东方殖民地限制最便捷的纽带,建立殖民帝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基地。二战后,大国在这里的争霸更是变本加厉。 2.宗教、历史、种族 中东地区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是伊斯兰教文化核心地带以及阿拉伯人聚居区,而信仰犹太教的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土地之争、宗教之争由来已久,愈演愈烈,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3.水资源之争 1948年,以色列在此建国,不断扩张领土,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园。对水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 4.石油资源之争 隐藏丰富的石油资源使中东在世界经济中具有重要影响。 三、中东和平路在何方 长期以来,巴以双方和国际社会为中东问题的解决,进行了长期努力,20世纪90年头中东和平出现转机。 但是由于种种缘由,巴以冲突仍时有加剧,成为国际社会担忧和关注的焦点。 巴勒斯坦地区各国间的冲突不能用武力解决,只有复原平安与和平谈判才能得以解决。对话而不是对抗,以民族的宽容真正地挽回和平。 背景资料 中东问题的历史回顾 关于中东问题的历史沿革,不妨以“一、二、三、四”概而言之,那就是: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斗争。 一个祖先,两个民族。约公元前1900年,闪族的另一支在族长亚伯拉罕率领下,由两河流域的乌尔迁徙到迦南。据圣经记载,亚伯拉罕与其妻撒拉生子以撒,他们便是犹太人的祖先。后犹太人逃亡埃及,摩西率众出埃及返迦南,始终到二战后建立以色列国,都是源于这一支系。亚伯拉罕与其妾埃及人夏甲生子易司马仪,因被撒拉所不容,被赶至半岛,繁衍生息,他们便是半岛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后裔。 三次流散。公元前1025年,第一个希伯来人国家希伯来王国在迦南建立。公元前930年,王国一分为二,北方称以色列王国,南方称犹太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国灭以色列王国,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灭犹太王国,两国数万臣民连同君主都被掳往战胜国,史称“失踪的10个以色列部落”和“巴比伦之囚”。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再灭受到波斯帝国支持的犹太国家,犹太人流散到南欧、地中海诸岛、北非及中亚地区,这是其次次大流散。从公元66年始,巴勒斯坦犹太人多次发动反对罗马统治者的大起义,均遭失败。公元135年,罗马皇帝下令将耶路撒冷犁耕为田,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逐出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的第三次、也是最终一次大流散。三次大流散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所剩无几。 四次斗争。1948年5月14日,英国宣布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犹太人依据分治决议当日即宣布成立以色列国。次日,即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对以宣战,约旦、伊拉克、埃及、叙利亚、黎巴嫩、沙特均派军队参战,斗争持续到1949年7月,阿方失败,以色列占据了按“分治决议”划给阿方的5000多平方公里土地,约70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沦犯难民。这是第一次中东斗争。1956年7月,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输河公司的英、法资本收归国有。10月29日,英、法、以联合进攻埃及,在埃及人民的奋勇反抗下,在包括苏、美在内的国际社会剧烈反对下,入侵者于11月7日停火。此为其次次中东斗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约旦、叙利亚发动突然攻击,占据了埃及的西奈半岛6万平方千米、约旦限制的约旦河西岸5800平方千米和耶路撒冷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150平方千米,所占据土面积数倍于以色列本土面积。斗争于6月11日结束,故又称“六天斗争”。这次斗争后联合国安理睬通过了闻名的第242号决议,要求以方撤出其在这次斗争中占据的土地。此为第三次中东斗争。1973年10月6日,为了收复失地并重振阿拉伯军队的士气,埃、叙军队同时向以色列突然发起进攻,埃及收回了纵深约1015千米的西奈半岛土地,叙则收复了大部分戈兰高地。以军于10日绽开反击后,不但收回了失去的戈兰高地,又占据了叙方770平方千米的土地;并越过苏伊士运输河,包围了埃及的苏伊士城,切断了埃军前后方联系。后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这是中东的第四次斗争,史称“十月斗争”,因发生于伊斯兰教的斋月和犹太教的赎罪日,故又称“斋月斗争”或“赎罪日斗争”。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点击:莲山课件莲山课件2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相识巴以冲突是整个中东和平进程的中心,民族争端靠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宽容才能真正挽回和平。 2、学问与技能 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在交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中东地区错综困难的冲突。 国际社会在中东地区和平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探讨中东和平路在何方。 3、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量图片、史料,引导学生概括出“战火频仍和动荡担心”是中东地区的特点。介绍巴勒斯坦的地形、宗教、资源、民族等状况和巴勒斯坦的形成,老师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思索“中东局面为何错综困难”。组织学生探究“解决中东危机的渠道是什么”。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战火频仍的中东;中东地区错综困难的冲突。 难点: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中东地区战后频仍的缘由。 (三)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打算中东地区地形图、巴勒斯坦难民营图片、巴以冲突场面、相关人物的图片(如阿拉法特、拉宾等)。学生打算:阅读教材。 (四)教学方案预设 时事新闻导入新课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留意:老师要对“频仍”两个字作说明) 1、中东的地理位置 提问:中东的范围 “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现在一般说的“中东”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总面积为七百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 2、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老师干脆指出:动荡的中东地区的核心问题是巴勒斯坦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师总结: A.历史上犹太人(希伯莱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过。公元1世纪时,犹太人国家灭亡,犹太人背井离乡流散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多次流血冲突。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 C.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的经验颇得世人怜悯,战后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 D.1948年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巴勒斯坦国至今也没有诞生) 此后,该地区战火不断,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冤仇越积越深,巴以争端成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最为困难的争端。由于以色列统治集团坚持其扩张政策,由于美、英、苏等大国出于不同利益在此进行的干涉,使得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最终酿成了四次中东斗争的发生。 3、四次中东斗争 学生阅读教材、史料和看地图后回答: “四次中东斗争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是什么?” 巴以间争端从较小规模争斗演化成了流血冲突。 第一次中东斗争(巴勒斯坦斗争):以色列宣布建国的其次天,一些阿拉伯国家抵制以色列国的建立,对它发动攻击。 其次次中东斗争(苏伊士运输河斗争):英、法、以色列因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输河收归国有而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斗争(六天斗争):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突然攻击。 第四次中东斗争(十月斗争):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斗争中丢失的土地而进攻以色列,美苏两国向双方供应武器。 结论:主要是争夺目标是土地、运输河的主权还有是水源等。 学生阅读教材、史料及图片,体会斗争给中东地区带来的哪些灾难? 连年斗争的后果: 中东斗争据不完全统计,约三万以色列人在斗争中伤亡,十多万阿拉伯人伤亡,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犯难民。斗争使阿拉伯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军费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严峻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以色列全民皆兵,其国防支出在政府预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更为严峻的是威逼了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学生思索:中东地区错综困难的冲突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二、中东地区错综困难的冲突 导致中东地区长期成为东西方经济、政治及军事利益冲突焦点的缘由。 1.战略位置重要,并隐藏丰富的石油资源 “中东”地处欧、亚、非三洲交通枢纽,战略位置特别重要。近代,中东地区受到欧洲殖民者的重视,成为他们加强对东方殖民地限制最便捷的纽带,建立殖民帝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基地。二战后,大国在这里的争霸更是变本加厉。 分析中东为石油而战的缘由是什么? 石油资源是现代工业的血液,而中东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隐藏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60%以上。谁驾驭了中东的石油,就是驾驭了世界的经济。(中东的石油在世界经济中具有重要影响。) 2、几十年来接连形成领土争端、水资源问题及巴勒斯坦难民是阿以冲突的历史缘由 1948年,以色列在此建国,不断扩张领土,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园。对水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以及造成了数百万巴勒斯坦难民。 3、巴以冲突之宗教纷争,文化差异 犹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犹太教。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 4、耶路撒冷冲突的焦点,和平的关键 中东地区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提示学生和世界三大宗教的差异)是伊斯兰教文化核心地带以及阿拉伯人聚居区,而信仰犹太教的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土地之争、宗教之争由来已久,愈演愈烈,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面积176平方公里,由东部旧城和西部新城组成。它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地。耶路撒冷在阿拉伯语和犹太语中,意思都为“和平之城”。 三、中东和平路在何方 长期以来,巴以双方和国际社会为中东问题的解决,进行了长期努力,20世纪90年头中东和平出现转机。 1、20世纪90年头中东和平出现转机 图:阿拉法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已故领导人)高呼:“用土地换和平。” 名言:“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图:拉宾(以色列已故总理) 名言:“我幻想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地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了和解(图:阿拉法特和拉宾手握在一起。巴以和平出现曙光)。 2、以牙还牙,冲突加剧 图:沙龙(以色列领导人)“用和平换和平。” 图:巴以冲突的场面 由于种种缘由,巴以冲突仍时有加剧,成为国际社会担忧和关注的焦点。 探讨:现在让你去解决中东问题,你认为应以什么样的看法和方式解决? 巴勒斯坦地区各国间的冲突不能用武力解决,只有复原平安与和平谈判才能得以解决。对话而不是对抗,以民族的宽容真正地挽回和平。解决的方法:(老师可以给学生思路)比如:合理安排水资源、寻求文化上的认同、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美国的中东政策等。 最终,我们信任巴以问题为核心的中东问题肯定会解决。 课后小结,板书设计: 练习巩固(见课件) 课后作业(见课件) 背景资料: 中东问题的历史回顾 关于中东问题的历史沿革,不妨以“一、二、三、四”概而言之,那就是: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斗争。 一个祖先,两个民族。约公元前1900年,闪族的另一支在族长亚伯拉罕率领下,由两河流域的乌尔迁徙到迦南。据圣经记载,亚伯拉罕与其妻撒拉生子以撒,他们便是犹太人的祖先。后犹太人逃亡埃及,摩西率众出埃及返迦南,始终到二战后建立以色列国,都是源于这一支系。亚伯拉罕与其妾埃及人夏甲生子易司马仪,因被撒拉所不容,被赶至半岛,繁衍生息,他们便是半岛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后裔。 三次流散。公元前1025年,第一个希伯来人国家希伯来王国在迦南建立。公元前930年,王国一分为二,北方称以色列王国,南方称犹太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国灭以色列王国,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灭犹太王国,两国数万臣民连同君主都被掳往战胜国,史称“失踪的10个以色列部落”和“巴比伦之囚”。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再灭受到波斯帝国支持的犹太国家,犹太人流散到南欧、地中海诸岛、北非及中亚地区,这是其次次大流散。从公元66年始,巴勒斯坦犹太人多次发动反对罗马统治者的大起义,均遭失败。公元135年,罗马皇帝下令将耶路撒冷犁耕为田,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逐出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的第三次、也是最终一次大流散。三次大流散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所剩无几。 四次斗争。1948年5月14日,英国宣布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犹太人依据分治决议当日即宣布成立以色列国。次日,即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对以宣战,约旦、伊拉克、埃及、叙利亚、黎巴嫩、沙特均派军队参战,斗争持续到1949年7月,阿方失败,以色列占据了按“分治决议”划给阿方的5000多平方公里土地,约70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沦犯难民。这是第一次中东斗争。1956年7月,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输河公司的英、法资本收归国有。10月29日,英、法、以联合进攻埃及,在埃及人民的奋勇反抗下,在包括苏、美在内的国际社会剧烈反对下,入侵者于11月7日停火。此为其次次中东斗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约旦、叙利亚发动突然攻击,占据了埃及的西奈半岛6万平方千米、约旦限制的约旦河西岸5800平方千米和耶路撒冷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150平方千米,所占据土面积数倍于以色列本土面积。斗争于6月11日结束,故又称“六天斗争”。这次斗争后联合国安理睬通过了闻名的第242号决议,要求以方撤出其在这次斗争中占据的土地。此为第三次中东斗争。1973年10月6日,为了收复失地并重振阿拉伯军队的士气,埃、叙军队同时向以色列突然发起进攻,埃及收回了纵深约1015千米的西奈半岛土地,叙则收复了大部分戈兰高地。以军于10日绽开反击后,不但收回了失去的戈兰高地,又占据了叙方770平方千米的土地;并越过苏伊士运输河,包围了埃及的苏伊士城,切断了埃军前后方联系。后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这是中东的第四次斗争,史称“十月斗争”,因发生于伊斯兰教的斋月和犹太教的赎罪日,故又称“斋月斗争”或“赎罪日斗争”。 第25页 共25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