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学科校本化实施课程方案.doc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学科校本化实施课程方案一、 学情分析、学校资源和课程标准关系:一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知识根底与学习能力:1、 数与运算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100数列,会十个十个、五个五个、两个两个数100以内数;会比拟100以内数大小;认识了数射线,会在数射线上比拟百以内数大小,进展加减计算;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法横式和竖式计算,连加、连减、混合加减两步计算。2、 方程与代数学生在一年级20以内数加减法、百以内数加减法有关章节学习中,初步学会在含有 算式中填写适宜数。3、 图形与几何学生已经对平面与曲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有了初步认识;也通过画物体外表与玩彩色图形片积累对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经历。学生在?位置?、?线段与长度?学习中,通过观察和操作形成初步“前、后、左、右;上、中、下、左、中、右空间观念;通过路径、长度比拟等内容,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线段初步概念。4、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学生在分类、计数、记录过程中已经初步经历了用竖杠来统计对象个数经历;通过对生活中熟悉情景中信息进展整理、分类、统计、登表、画条形统计图,初步认识了统计意义与方法。二资源利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学具以及教具达成每一堂课教学目标;利用家长资源,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家访、电访等多种形式,实施家校合力教学;与学校蔷薇奖章结合,采用鼓励晋升制方式及时对学生课堂表现、作业状况进展评价;实施课堂分层教学,增加拓展局部,对学有余力学生增加关注度,对学困生采用每周定时补课、每课及时面批指导方式;重视教学生活化,利用社区、校区、班级资源作为教学素材。三合理处理课程标准与校本资源关系分析学情,结合教师特点,处理好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具体在教学目标、教学与评价一致性方面作有效探索;结合学校“蔷薇文化培育将三维目标与学校文化进展融合;运用互动技术教学手段有助于课程目标达成;开发校本化作业拓展和补充教材中练习。二、学科校本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 理解乘法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因数和积等名称, 2 能够编制乘法口诀,能够运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3 理解除法含义。知道除法算式各局部名称,能够用乘法口诀求商。4 理解余数含义,会口算除数、商都是一位数有余数除法。5 知道角各局部名称,初步建立角与直角概念。6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特点,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一样点和不同点。7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二过程与方法:8 经历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乘法、除法运算,积累数学事实与数学探究活动经历。在从实际情景提出计算问题过程中,积累乘法、除法运算感性认识。9 经历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图形过程,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特征。10 培养自觉选择合理算法和估算意识,强调算法多样性,开展计算灵活性。11 在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操作进展比拟、分析、综合、类比,能够进展初步抽象、概括。能够说出推理思路。12 获得对日常社会与周围环境中简单数学问题进展探究、求解、检验经历,在应用数学知识过程中,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表示生活情景中事物,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能力。三情感与态度方面:13 在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兴趣,形成良好学习态度。14 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自信心。15 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有探究欲望。16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初步了解数学价值,感受数学思考条理性、数学结论明确性及数学美。三、教学内容及相关专题一教学内容1、数与运算(1) 表内乘法课本第726,课本第4555(2) 用乘法口诀求除法商课本第2737,课本第5663在这些章节中,通过学生熟悉环境和现实情景引入、建构乘法、除法数学模型。乘除法引入也都经历行为阶段、图阶段、符号语言三阶段。在行为与图阶段,学生通过对实物进展连续地添加,及用圆片摆、圈圆片、在数射线上几格一跳等操作,理解乘法根本含义:份数与一份量相乘;长度×长度面积;倍。理解乘法是重复添加。通过对实物进展连续地取走、分发,及用圆片摆、圈圆片、在数射线上几格一跳等操作,理解除法根本含义:等量划分包含;平均分;度量。理解除法是重复取走。将乘法作为同数连加简化式而引入,除法是同数连减简化。在符号语言阶段,那么是利用乘法口诀、乘除法逆运算关系进展求解。现在,乘法口诀由师生共同编已成共识。根据重视语言优先原那么,通过具体操作等活动,探究、编制乘法口诀。在编制乘法口诀过程中,初步学会类推,并通过乘法表,探究表中相邻各项之间关系,熟练口算表内乘法。2、 方程与代数方框里填几课本第6页在通过把适当数填到算式中,进一步渗透使用符号表示数同时,初步感受利用加减法逆运算关系,解以下类型方程方法:a+=c, +b=c-b=c, a-=c3、 图形与几何a) 角与直角课本第6566页b) 正方体、长方体课本第6770c) 长方形、正方形课本第7173页经历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图形过程,通过物体、模型观察、操作、制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特征。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特点,及长方体与正方体一样点和不同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4、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统计课本第3844页通过对儿童熟悉情景和场面中,参加各种游戏人数进展整理、分类及统计,进一步认识统计意义与方法。二拓展内容幻方课本第8385页简单了解幻方历史,通过填龟背上空格上数字活动,初步感受尝试、推理过程。三教学重点:1、掌握乘法表内乘法口诀,会用这些乘法口诀口算相关表内乘法问题,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应用问题。2、会用乘法口诀计算商和除数都是一位数除法,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四教学难点:1、巧算:能利用“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数,差不变和“一个加数增加而另一个加数同时减少同样数,和不变,将一些两位数加减两位数问题转化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问题进展计算。2、了解余数含义,初步学会口算除数、商都是一位数有余数除法。五本册教材课时安排建议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进度表仅供参考周次日 期内 容备注19/15一、复习与提高 两位数加减法复习1;加与减2;巧算1;2812方框里填几1;机动1;二、乘法 除法一乘法引入1;中秋31519乘法引入2;看图写乘法算式1;倍1;4222610乘法1;5乘法1;2乘法1;练习1; 52910/34乘法1;8乘法1;国庆放假十一66102、4、8乘法之间关系1;练习1;分一分与除法2;71317分一分与除法1;用乘法口诀求商1;几倍1;被除数为0除法1;82024小练习一2; 三、统计 统计表初步2;92731条形统计图一3;机动1;1011/37 四、乘法 除法二 7乘、除法1;3乘、除法1;6乘、除法1;机动1;1110149乘、除法1;3、6、9乘法之间关系1;“九九乘法口诀表1;练习1;121721看图编乘、除法问题1;分拆为乘与加1;有余数除法2;132428有余数除法计算1;小练习二2;机动1;1412/15五、几何小实践 角与直角2;正方体、长方体初步认识2;15812练习1;长方形、正方形初步认识3;161519六、整理与提高 大家来做乘法1;乘除大游戏1;5个3加3个3等于8个3 1;5个3减3个3等于2个3 1;172226乘与除2;数学广场点图与数2;18291/2数学广场幻方2;数学广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1;元旦191/59数学广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1;期末复习3;201216期末复习与练习 六专题内容设计1、数起源与所学数学符号来历;九九表来历2、以“今天我当家为题,尝试根据需要与现有钱,合理购物,以及合理安排做家务程序,节省时间。四、课程所需学习材料1、教材以及配套材料塑料圆棒和三维接头、正方体积木块、透明正方体盒2、校本开发课堂小练习3、学具小圆片、条形方格4、练习本6、多媒体课件五、课程实施要求学习方式 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采用互动式,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时机;采用交流式合作学习方式,设置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学生之间进展有效地沟通;在探究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掌握解决问题方法,获得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开展;让学生共同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六、教师课程与教学实施策略一突出学生主体性。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气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思路,展示思维过程,使学生有较高思维活动质和量;充分关注个别差异,尤其是对那些主体参与度低学生,从多方面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不断提高他们主动参与能力。二倡导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教师创设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过程等进展整合,使学生开展互助性学习,在团队中明确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以此引进竞争机制及鼓励性评价。三实施差异开展教学策略。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从三个方面开展个别化教学:基于学业根底不同分层教学;基于方法、技能不同学习策略指导;基于多元智能类型多元智能开发。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将三个方面内容进展整合,让学生开展更为全面。四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学策略。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评价,创设鼓励性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动机得到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合作意识。七、有效组织形式(一)班内实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有方案地向这些小组提出一定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采用各种方式(如一起讨论、互相帮助)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室内来回巡视,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给予及时点拔与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克制困难,完成学习任务。(二)班内个别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差异实施教学,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使所有学生都能采取有效方法集中地完成作业。当学生遇到问题,教师及时地介入,给予讲解和帮助。 八、学业评价方法与程序一采用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表达评价多元化。在阶段性练习中大多采用量化评价和语言鼓励相结合方式,在期末评定时对学生学习评定采用等第制,学习态度评价采用描述性评价。二建立促进学生多元开展三级蔷薇奖章评价方式,表达评价过程性、开展性。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或进步,奖励蔷薇奖章,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采用鼓励方式鼓励学生对学习兴趣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