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五).docx
-
资源ID:35395857
资源大小:46.29KB
全文页数:6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五).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五)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材。 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 1、驾驭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乘法与除法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习利用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乘除法算式中的未知 数。在探究乘除法关系及求解乘除法算式中未知数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审题实力及计算实力。 3、使学生会应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过程与方法:在分析过程中,通过合作、沟通,培育学生的推理、概括实力并会把所学学问在实际中应用。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在探究中培育学生仔细审题、细致解答和良好的验算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明确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夯实基础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相识了四则运算中的两个好兄弟“加法”和“减法”运算,谁能说说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 2.你还记得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吗? 9 + 11 = 20 20 - 9 = 11 ( ) ( ) ( ) ( ) ( ) ( ) 3.依据21+5=26,78-43=35,完成下面算式。 26 -( )= 5 ( )- 5 = 21 ( )- 35 = 43 43 + ( ) = 78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今日,四则运算中的另外两兄弟也来了。(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层层推动。 (一)教学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乘法的意义 (出示课件)展示教科书 5页例题2的问题(1)。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 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1)出现问题: 你们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你们是怎么计算的? 比一比,谁做得快。 师:在刚才的计算中老师发觉有的同学特殊快,我很想知道你怎么会那么快呀? 生汇报,师板书 用加法计算:3+3+3+3=12(枝) 用乘法计算:3×4=12(枝) (2)引导提问,小结乘法意义 视察两个算式,你发觉了什么?(4个加数是相同的,都是3.) 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哪个算式比较简便?(乘法简便) 想一想,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简便运算?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课件出示乘法的意义) 2.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也就是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二)探究除法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师:刚才你们学得很棒!现在还有一个任务等着大家。 1. (课件出示)你能结合情境和这个乘法算式改写出用其它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小组合作完成) 汇报:(1)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2)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谁能说说这两个问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答案预设:(这两题分别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列式计算:(2)12 ÷ 3 = 4 (3)12 ÷ 4 = 3 分组探讨:依据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联系看,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 2.学生探讨得出除法的意义 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1、视察探讨,思索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出示:3×412 12÷34 2、归纳: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利用这个关系可以对乘法、除法进行验算。 3、探究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小组合作完成) 出示: 10×11110 110÷1011 10110÷( ) 10110÷( ) 11110÷( ) 110()×() 视察这组算式并填空,再依据这两组算式说说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探讨归纳得:(板书) 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求因数用除法) 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求被除数用乘法) 除数被除数÷商(求除数用除法) 四、巩固训练 (一)完成练习二第1题 (二)完成练习二第2题 (三)实力提升:我努力 我胜利 1、在A÷8=30B中,当B最大时,A是( ) 2、已知,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 ( ) (2) ×( ) 五、课堂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老师资讯、老师沟通、老师学习 尽在小学老师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六)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六) 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在已学的乘、除法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 2在沟通总结的基础上,驾驭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的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驾驭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明确0不能做除数及其中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驾驭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计算下列算式,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63+88= 165-45= 572-242= 243+302= 引导学生说一说分别是如何验算的? 2. 导入:刚才我们复习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在乘、除法 中,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互动新授 1. 教学乘、除法的意义。 (1)出示教材第5 页例2第(1)题,指名学生读题。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怎样计算?为什么?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师:结合刚才的例题,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哪个算式比较简便?并想一想,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沟通后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叫做乘法。 师:你们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吗? 沟通后明确: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分别出示第例2(2)(3)题。 指名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怎样解答? 学生列式: 12÷3=4 12÷4=3 师:第(2)题和第(3)题所列出的两个除法算式所涉及的数有哪些,更乘法的一样吗? 学生分组探讨后,用自己的话说出除法的意义。 得出结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师:你们知道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名称吗? 沟通后明确:在除法中,已知的被除数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商。 2. 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那谁能说一说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生汇报: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积=因数×因数 假如知道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关系式 是: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那除法各部分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师生沟通后汇报: 除法各部分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商=被除数÷除数 假如知道被除数和商,求除数是:除数=被除数÷商 假如知道除数和商,求被除数是:被除数=除数×商 老师进一步提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被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3)沟通梳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用一句话来概括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 教学有关0的运算。 (1)你知道有关0的哪些运算?运算时应当留意哪些问题? 出示口算; 0+15= 24-0= 58×0= 0÷36= 42-42= 分别让学生算一算 (2)你发觉了什么?你还能举出 相同的例子吗? 总结: 1、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来。 2、一个减去0.还得原来 3、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4、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5、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0. 在除法算式中,0 不能做除数。 三. 巩固拓展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叫做乘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0 不能做除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老师资讯、老师沟通、老师学习 尽在小学老师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三) 教学目标: 1、在已学的乘、除法学问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 2、在沟通总结的基础上,驾驭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驾驭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明确0不能作除数及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并驾驭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打算: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计算下列各题,并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63+88= 165-45= 2、我们学习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么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引出课题。 二、探究发觉 1、教学乘、除法的意义。 (1)出示教材P5例2(1) 学生独立思索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老师板书:3+3+3+3=12(枝)或3×4=12(枝) 结合刚才的算式思索:哪个算式更为简便?想一想乘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老师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出示教材P5例2(2)(3) 学生独立思索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老师板书:12÷3=4(瓶) 12÷4=3(枝) 对比这三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除法?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总结:除法可以看做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商。 2、教学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沟通后汇报,老师板书。 假如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独立思索沟通后,板书总结。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通过刚才算式的比较,你能说一说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总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有关0的运算。 (1)出示P6例3 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0的哪些运算?运算时应当留意什么? 学生说试题,老师记录。 预设:0+5= 24-0= 5×0= 0÷6= 4-4= 指名口算后,想一想你发觉了什么? 总结:一个数加上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 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0 (2)思索:在除法算式中,0能做除数吗?为什么? 独立思索后,小组内沟通。 老师总结:5÷0不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到5;0÷0不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因此0作除数无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三、巩固发散 1、P6 做一做 独立完成,指名订正。 2、依据25×32=800写出两道除法算式。指名说一说列式的依据。 3、列竖式计算,并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4×65= 704÷16= 891÷27= 326×12=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3+3+3=12(枝) 12÷3=4(瓶) 3×4=12(枝) 12÷4=3(枝)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0不能作除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老师资讯、老师沟通、老师学习 尽在小学老师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二)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利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改写乘除法算式和改编乘除法应用题。 【重点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5页例2(1)。 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然后老师巡察检查,可能会出现两种列式: 用加法:3+3+3+312 用乘法:3×412。 2.反馈、投影校对 (1)探讨两种书写方式: 用连加形式写; 写成乘法。 A.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B.简便在哪里? C.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 (2)提问:那么是不是全部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明确必需是相同加数连加。 3.揭示乘法的定义 (1)你能说说什么叫乘法吗? (2)老师小结:所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3)投影出示定义、齐读。 (4)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3 × 4 12 因数 因数 积 4.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并列式计算,老师集体讲解展示: 老师概括: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揭示乘除法的关系 老师: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课堂作业】 教材第6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乘除法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课后作业】 1.教材第7页练习二3、4、5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教材入手,实行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从对比中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对学问的理解。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老师资讯、老师沟通、老师学习 尽在小学老师帮!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在分析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推理、概括实力,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驾驭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乘、除法的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乘、除法解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7×5()9×6()()×432 35÷5()54÷6()32÷()8 35÷7()54÷9()()÷48 2、导入: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学问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学问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乘法的意义 (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老师提问:视察,比较上面的2种算法,为什么列式和计算方法都不同? 3,4和12在题中分别叫做什么数? 分组探讨:依据上面乘法算式和各部分的联系看,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乘法的意义。) 老师归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教学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提问: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什么?(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什么?(积数)(老师板书) 2、教学除法的意义 (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2÷3=4 (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可以插几枝? 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2÷4=3 老师提问:视察,比较上面的2道题,为什么列式和计算方法都不同? 4,3和12在三个题中分别叫做什么数? 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第(2)(3)题分别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分组探讨:依据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联系看,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除法的意义。) 老师归纳: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提问: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什么?(被除数) 已知的因数叫做什么?(除数) 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什么?(商)(老师板书)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依据上面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老师板书: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引导学生视察第(2)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老师板书: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4、反馈:做6页的“做一做” 依据36×14504干脆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504÷36 5、教学关于0在除法中的特性 (1)启发同学想: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得什么数? 引导学生自己举例 老师提问:为什么相除的结果都是0? 老师强调: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都是0。 (2)学生探讨: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 老师说明:如5÷0不行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0÷0不行能得到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探讨、口答) 2、练习二第2题。 (四)全课小结:总结性提问 1、你今日学习了什么? 2、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3、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4、乘、除法的两种验算方法各是什么? 5、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第4,5,6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导学案 课题2 乘、除法的意义和有关0的运算 班级 组名 运用人 运用日期 学习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2、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会把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 3、驾驭关于0的计算,知道0不能做除数。 学习重点:会把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会把除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学习难点: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一、温故知新 依据下列三个数写四个算式。 (1) 7、8、56 (2)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自学教材的例题,分析并解答: (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用加法计算,列式3+3+3+3=12,用乘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 (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 (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可以插几枝,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 2、有关0的运算 你知道有关0的哪些运算? a-0=( ) a+0=( ) a-a=( ) 0×a=( ) 0÷a=( ) 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 三、沟通展示 1、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 2、预习后,我还知道了: 积=( )×因数 因数=( )÷另一个因数 商=( )÷除数 除数=( )÷商 被除数=( )×差 四、过关检测: 1、填空题。 (1)一个除法算式中,商是8,除数是6,被除数是( )。 (2)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与它相同,他们的积是( )。 (3)被除数是54,商是9,除数是( )。 (4)另个因数的积是72,其中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 )。 (5)0乘( )都得0;0除以( )都得0。 2、依据算式干脆写得数。 (1)32×25=800 800÷( )=25 800÷32=( ) (2)425÷17=25 17×25=( ) 425÷( )=17 3、计算下列各题。 45+45×0 0÷18+9 469+0 32×3×6×0 430×0 0÷318 总结、评价: 我学会了: 。 总体表现(优、良、差)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内容: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5P6 教学目标: 1、在已学的乘、除法学问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 2、在沟通总结的基础上,驾驭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驾驭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明确0不能作除数及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并驾驭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打算: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计算下列各题,并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63+88= 165-45= 2、我们学习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么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引出课题。 二、探究发觉 1、教学乘、除法的意义。 (1)出示教材P5例2(1) 学生独立思索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老师板书:3+3+3+3=12(枝)或34=12(枝) 结合刚才的算式思索:哪个算式更为简便?想一想乘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老师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出示教材P5例2(2)(3) 学生独立思索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老师板书:123=4(瓶) 124=3(枝) 对比这三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除法?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总结:除法可以看做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商。 2、教学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沟通后汇报,老师板书。 假如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独立思索沟通后,板书总结。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通过刚才算式的比较,你能说一说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总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有关0的运算。 (1)出示P6例3 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0的哪些运算?运算时应当留意什么? 学生说试题,老师记录。 预设:0+5= 24-0= 50= 06= 4-4= 指名口算后,想一想你发觉了什么? 总结:一个数加上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 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0 (2)思索:在除法算式中,0能做除数吗?为什么? 独立思索后,小组内沟通。 老师总结:50不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到5;00不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因此0作除数无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三、巩固发散 1、P6 做一做 独立完成,指名订正。 2、依据2532=800写出两道除法算式。指名说一说列式的依据。 3、列竖式计算,并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465=70416=89127=32612=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3+3+3=12(枝) 123=4(瓶) 34=12(枝) 124=3(枝)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0不能作除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五) 教学内容:P23:例1 “做一做”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互逆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察思索、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经验加、减法意义的探究过程,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学生发觉数学学问和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概括实力。 学习者特征分析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具有肯定的抽象性,对学生的归纳、概括实力要求较高,为培育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供应了很好的机会。教学中要让学生经验思索、探究、沟通的过程,留意体现表达多样化、特性化,培育学生归纳、概括实力和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西宁到拉萨的铁路情景图)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宁到拉萨要经过哪里? 生:格尔木。 师:生:西宁到拉萨的铁路被分为西宁到格尔木段和格尔木到拉萨段这两部分。 师:以前我们学过加、减法的一些学问,这节课我们借助这一情境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一些概括性学问,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依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依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加数 加数 和 加数 加数 和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探讨) (依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学问探讨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依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依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 和 加数 加数 和 加数 加数 被减数 减数 差 被减数 减数 差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探讨) (依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学问探讨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4)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视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索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小组探讨。个别汇报) 2依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问:视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视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视察这组算式探讨归纳得: 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四、巩固新知 五、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