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35403159
资源大小:51.75K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docx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一、说教材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常常讽刺它。而陶罐却不与它计较,埋在土里很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不复存在。故事告知我们,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要擅长看待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敬重,和谐相处。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觉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接着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了不少,他们想读、乐学,但要理解故事告知我们的道理却有肯定的难度。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傲慢、高傲、虚心”等词语。2.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二、说教法1.指导视察法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好,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2.表演教学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纳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爱好,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3.激励观赏法老师刚好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激励、观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意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胜利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加朗读的信念。三、说学法1.合作学习法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意探讨、沟通、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学问积累。2.美读训练法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索、探讨、沟通、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详细的阅读实践中得到熬炼。四、说教学过程:(一)看图谈话,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喜爱读童话故事吗?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一个童话故事(随机课显:陶罐和铁罐的图片)你相识他们吗?在学生叫出他们的名字后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换偏旁识记“陶”。(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极有吸引力,让生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更能激起学生不吐不快之感,我想此时孩子们的爱好已被激发,再加上看了立体的、鲜活的图片,孩子们会迫不及待想接触文本,想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此时,我抛出一句: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去读读第6课就明白了,就这样我奇妙地把孩子引入自主阅读状态,这样就进入了其次个环节。(二)读通课文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我主要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运用已驾驭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词。学生是带着自己的阅历与感受与文本对话,对文本的解读带有很强的特性化,因此我让学生读通课文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我激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沟通读书体会,在点评中,我做以下的点拨,以助于学生深化理解课文。1.在学生发言中,留意让学生读好文中人物的对话2.对字词有不明白之处,可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忙,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资源。(三)抓住对话,深究“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有了前面的铺垫,我首先出示词语(傲慢、高傲、虚心、轻视、愤怒、宽容、不再理睬)在学生齐读后进行分类,随机板书。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读课文,找找、画画从哪些语句看出铁罐的高傲、傲慢,陶罐的虚心、宽容?在学生汇报沟通中,我主要做了以下点拨引导:1.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如“讽刺”,我先让学生说说“讽刺”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你曾在什么状况下讽刺过谁?或你曾受过谁的讽刺?2.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评议读、赛读、加动作表演读等多种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几个句子:(1)“我的确不敢碰你,但并不是软弱。”陶罐争论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2)“住嘴!”铁罐愤怒了,“你怎么敢和我同日而语?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恒久在这里,什么也不怕。”此环节,我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也潜意识领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领会了祖国语言的精妙。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提高了思维实力,自主实力。此时,学生已取得获得学问的欢乐,也更加关注了陶罐和铁罐的命运,于是我以“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究竟如何?”这一问题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即默读课文10-17小节内容,重点抓住人们对陶罐赞许的语言及陶罐说的话,感悟陶罐的品质。(四)延长文本我说:“假如此时陶罐与铁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谁说句什么话?学了课文你想对自己或身边的谁说句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写。(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在写话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化,还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实力。)(五)布置作业,读写结合我说:“假如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也来当一回童话大师,写一写这个故事,写完后读给爸妈听,让他们给你打打分。(这个作业为指导学生写作指明方向,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肯定得以提高)。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相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讽刺、软弱,轻视、和谐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陶罐和铁罐 2、提问:什么叫罐?(口大肚子小的器皿) 3、谈话:今日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这两个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自悟课文 1、读下列词语:讽刺虚心高傲软弱轻视争论愤怒 同日而语和谐相处羞愧渣滓氧化无影无踪 2、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3、思索: (1)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看法,说明白什么?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4、分小组探讨思索题。 5、全班探讨,选择你最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6、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再选一组朗读。 (三)老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虚心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高傲轻视怒不行遏。我们应当向陶罐学习。思索: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探讨。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五)提问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国王御厨里自恃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很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照旧光滑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附: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虚心高傲 光滑朴实美观不复存在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与反思教学目标:1.会认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生字。直到书写傲、虚两个字,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能正确读写虚心高傲软弱代价等词语.2.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懂得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要擅长看到别人的特长,正规自己的短处的道理。教学重点: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理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特长去和别人的短处比。教学打算:陶罐和铁罐的头饰、学生熟读课文画出对话、老师打算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生字入手,导入新课1.师板书“缶”字。(出示缶的图片)(1)大家想一想,这节课中哪几个字带有缶?(2)老师随机板书。2.大家见过陶罐吗?(1)(屏幕出示陶罐图片)陶罐就是用陶制作的,口小肚子大的罐子。(2)(屏幕出示铁罐图片)手指屏幕,这是?3.这节课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1)陶罐和铁罐。(2)生随老师板书课题(补充缶)。师指导“罐”的写法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词语画出来,多读几遍。(1)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2)出示词语,个别检查。争论愤怒御厨羞愧软弱陶罐讽刺轻视掘开朴实消逝宫殿同日而语和谐相处预设点:(1)重点指导软弱、轻视、讽刺、朴实的读音(2)虚,陶、罐的缶字书写要窄一些。(3)出示和谐相处:ch1.居住2.存在3.跟别人一起生活4.确定,决断chù1.地方2.点、部分3.机关部门师提问:在和谐相处中“处”读哪个音?(3)生齐读、小老师领读、同桌互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多音字依据不同的意思来辨别在此处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学问宽度。】2思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小组探讨。(2)出示课件,补充课文内容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铁罐仗着坚硬,经常()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照旧(),而铁罐却()。三、再读课文,画出对话1.找一找,陶罐和铁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对话?2.生找到对话画出来,读一读。3.将画出的对话多读几遍,尝试画出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四、指导书写回来文本1学生随机沟通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2.指导“傲慢虚心软弱”的书写。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3.把词语送回到对话中读一读。其次课时一、复习巩固品读对话1.(出示图片),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请你视察人物的表情和神态,说说故事中的两个主子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生自由沟通(2)课文哪一处让你感受到铁罐特别傲慢?(3)原文中铁罐是怎么讽刺陶罐的?【由你“对陶罐和铁罐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问题切入复习导入新课,学生回答后顺势进入对话,帮助学生更好的品读。】2.出示对话“你敢碰我吗?陶罐子!”“不敢,铁罐兄弟。”“我就知道你不敢,软弱的东西!”“我的确不敢碰你,但并不是软弱。”陶罐争论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住嘴!”“你怎么敢和我同日而语!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恒久在这里,什么也不怕。”(1)小组分工朗读课文,留意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留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预设点:(1)你觉得铁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2)你觉得陶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设计意图:本处老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克制,同时在朗读中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讽刺”;利用近义词理解“虚心、软弱、轻视、争论、愤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二、随堂练笔整体感悟1.出示对话“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谐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愧!”“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1)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时说话的神态?出示:“陶罐()地说”“铁罐()地说”(2)在书本上写写,读读指名同学分别说说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说好后读一读。同桌两人,也分别加上神态,再来练习一遍。2.出示完整对话整体感悟(1)同桌自由练习对话(2)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朗读(3)个别展示朗读(戴头饰)三、以读代讲总结寓意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时间在消逝,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情。”(1)齐读后点红“消逝”,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老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2)很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改变?2.生快速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内容。(1)陶罐照旧和以前一样光滑、朴实、美观。(2)连铁罐的影子都没见到。3.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呢?(1)陶罐,我想对你说(2)铁罐,我想对你说四、链接阅读1.读通课本20页北风和太阳2.说说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像之处。小结:人们都说,预言是现实生活的投影,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化的理解故事中的道理。陶罐和铁罐以及太阳和北风两篇寓言故事都告知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发觉别人的(),正视自己的()。这两篇寓言故事都出自于伊索寓言,下课多读一读,信任你们收获更多。板书设计:6陶罐和铁罐陶罐铁罐虚心而不软弱傲慢自大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课前打算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学生预习课文,在课文中画诞生字,标好每一自然段的序号,读读课文。 第一课时 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了解他们质地、特点。 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指名读题。 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a学生汇报自己预习的状况:读了几遍书。 b激励学生大胆读书。请情愿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c学生评议读书状况,把简单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老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 再读课文。 a激励学生主动读书:觉得能读得比刚才几位同学还要好的举手!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至9自然段和10至17自然段。 b其他同学接着做评委,听后评议。老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a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b学生沟通。老师留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 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a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老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傲慢”、“讽刺”2个词语点红。 b课件显示铁罐高傲无礼的样子,老师点拨理解;“讽刺”是什么意思呢?铁罐为什么要讽刺陶罐呢?请你把下面铁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相互协作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铁罐的神态、动作读出“讽刺”的语气。 c老师启发:面对铁罐和讽刺,陶罐是怎样的呢?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请你把下面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相互协作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他的虚心克制。 d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评议后,同座再练习分角朗读。 复习巩固 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沟通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老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指导写字 出示1至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视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引导分组视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留意第三笔是“”。 老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打算。 学生提出须要老师指导书写的字。 老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察,进行辅导。 展示学生写的字,相互评议。 其次课时 感悟寓意,拓展延长 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 老师小结过渡:高傲无礼的铁罐和虚心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老师与合作学习课文10至17自然段。 a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消逝”,学生利用近议词来理解。老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消逝。 b很多年头过去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引导学生抓住“光滑、朴实、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c感爱好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找资料,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都不见了。 分角色朗读全文。 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 复习生字,练习写字、抄写词语 认读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沟通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老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出示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要求书写的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视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捧、值”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朴”是左右结构、左右相等的字。“荒、素”都是上下结构、上短下长的字。“受”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联系古文字感受字形:一只手拿着一个像盘子样的东西交给另外一只手。 老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打算。 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比照,学会自我订正。老师巡察,进行个别辅导。 展示学生写的字,相互评议。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拓展练习 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和同学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认读十个字,能正确读写“傲慢、高傲、虚心、神气、懊恼、同日而语、理睬、荒芜、惊异、光滑、朴实、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接着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学习正确地看待别人的特长和自己的短处。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2在学生理解人物不同表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3在理解、感悟有关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词句的基础上,把词语积累下来。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懂得多发觉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接着运用联系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理解人物不同表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学习正确地看待别人的特长和自己的短处。 三、教学策略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主要通过对话绽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详细、生动的神态和动作描写,使角色形象更加显明突出。通过对话的形式,更能体会出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从而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觉别人的特长,正式自己的短处。教学时可以实行如下策略: 1体现课堂已有技能的运用,接着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到了方法,才能将学问变成自己的。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学生思索为主,老师引导为辅。在熟读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提问质疑、相互解答,激励学生说出感受和见解,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忆课文内容 1齐读课题,了解人物。 2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为了更好地学习,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词语吧。 出示课件: 铁罐傲慢讽刺高傲轻视愤怒 陶罐虚心争论兴奋和谐相处 (2)提问:你们发觉这第一组词是描写谁的?另外一组呢? (3)你们能抓住这两个主要人物的表现,借用上面的一些词语,说说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设计意图】回顾整体,通过词语找到对应的角色,既复习了词语,整体感知陶罐和铁罐的形象特征,又回顾了课文内容,熬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实力,向学生渗透了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的方法。 (二)抓词质疑 1自读课文,了解事情起因。 2初步理解“讽刺”的意思,说说你理解词语的方法。 3质疑。 提问:看看这句话,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出示课件: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讽刺它。 预设:铁罐为什么讽刺陶罐? 铁罐是怎样讽刺陶罐的? 陶罐面对铁罐的讽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设计意图】在对词语、课文内容的质疑过程中,对阅读产生爱好,在下文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巩固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方法。目的是在阅读中带有学习任务,调动阅读爱好,扩展思维,强调思索中阅读。 (三)围绕质疑,以读促悟 过渡:你们的问题真有价值,我们只要运用一些读书的方法,把文章当中两个人物的对话读好,信任同学们的这些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 1指导朗读第一组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高傲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虚心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软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视的语气。 (1)学生朗读后追问:听出来了吗,这是一个怎样的铁罐?高傲。 (2)提问:什么是高傲?你们想一想,高傲的铁罐会怎样说呢?谁来演一演? 【设计意图】从固态阅读中解脱,将任务性阅读变为动态的表演,深化体会铁罐高傲的语气,多种感官的参加,使师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增加学生的参加率,带动课堂气氛,提高效率。 预设:朗读时学生关注“碰”。 追问:你关注到铁罐说的话中的“碰”字。想一想:铁罐,为什么让陶罐跟它碰呀? 小结:坚硬是它的优势,陶罐怕碰这是它的劣势。你是不是比陶罐坚硬你就看不起人家呀!看来“碰”这个字能体现出铁罐的高傲。 自由读。 预设:朗读时学生关注“陶罐子”“铁罐兄弟”。 追问:你关注了铁罐对陶罐的称呼,它叫陶罐什么?你听出了什么?陶罐怎么答的呢?你自己读读陶罐说的话。听出了什么?虚心。 为什么虚心呢?易碎。 视察这两个词:高傲、虚心。(反义词) (3)分角色朗读第一组对话。 2学习读书方法,有感情地朗读。 接下来铁罐又是怎样讽刺陶罐的呢?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要想读好,我们就要像刚才那样,边默读边拿起笔来把表现它们各自特点的关键词圈圈画画,体会体会。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汇报沟通,随机指导。 (2)其次组对话。 “我的确不敢碰你,但并不是软弱。”陶罐争论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愤怒了,“你怎么敢和我同日而语!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恒久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在学生沟通时,对“轻视”一词和陶罐所说的“盛东西”加以分析和指导。 出示课件: 陶罐认为自己是用来_,而铁罐却认为自己是用来_。 小结:盛东西。 (3)第三组对话。读出铁罐和陶罐的不同语气。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谐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愧,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4)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梳理内容,解疑悟理。 (1)联系上下文再解“讽刺”。 (2)大家看看,铁罐的心情有哪些改变啊?你从哪些地方发觉的? 神态的改变:高傲、带着更加轻视的神气、愤怒。 称呼的改变:陶罐子、软弱的东西、你算什么东西。 标点符号:铁罐的话都用了叹号,说明充溢气焰,语言尖刻。 指名读,读出铁罐的苛刻。 【设计意图】作者在同一事物身上,用不同的名称描写,显示出说话的人的感情改变,这一次次名称的改变,可以使学生体会出铁罐越来越看不起陶罐,怒火越来越大了。同时也让学生留意到标点的恰当运用也能在心情的表达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铁罐子为什么经常讽刺陶罐?陶罐又为什么面对铁罐的讽刺不急不恼,最终不理睬它呢? 评价: 铁罐只看到了自己的特长,拿自己的特长去比陶罐的短处。所以,铁罐傲慢。 陶罐从始至终明白自己的短处,也能看到自己的特长。所以,陶罐虚心。 (四)拓展写话,揭示道理 过渡:御厨中的争吵短暂停下了,但事情可没结束。随着时间的消逝,斗转星移,春去秋来很多年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1人们再一次发觉了陶罐。读读课文十至十七自然段,你又读懂了什么? 2拓展写话,揭示道理。 假如此时的铁罐子会说话,它会_地对陶罐子说:“_”。 而陶罐子又会_地对铁罐说:“_”。 【设计意图】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设想的情节,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熬炼语言的表达,抒发内心情感。 (五)布置作业 1假如让你们也选两个动物写一写,你们会选谁和谁呢?它们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2小练笔:编一个童话故事。 语文教学设计陶罐和铁罐(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傲慢、高傲、虚心等词语。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看法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做了提前预习,那你们能认出这两只罐子吗?说说谁是陶罐谁是铁罐?(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画出陶罐和铁罐) 师:在现实生活中这两只罐子各有什么特点呢? 生:陶罐易碎,铁罐坚硬,老师随机在两个罐子里板书。 师:这两个小罐子的性格差距可大了,一个高傲无理,一个虚心礼让,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一会老师要检查生字认读的状况。 师:读好了吗?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特别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来认读老师所出示的生字,词。 师:同学们认读得特别好,看来生字是难不倒我们大家的,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把陶罐和铁罐的话用自己喜爱的符号画出来好吗?老师看谁的动作快,起先了。 三、品读课文 师:画好了吗?老师看到同学们边读边画,做得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读对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师:读完了吗?哪位同学告知大家你读了对话都读懂了什么? 生:不要傲慢,要学习陶罐一样虚心 师:好了,同学们知道了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讽刺它。 师:哪位同学能结合上下文,谈一谈你对讽刺这个词的理解,讽刺是什么意思呢? 生:瞧不起,讪笑 师:我们理解了这个词,通过读对话,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同桌先相互说说还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铁罐那么傲慢 师:老师听了同学们的问题,知道同学们对这几个问题比较感爱好。 铁罐为什么要讽刺陶罐? 铁罐是怎么讽刺陶罐的? 这个寓言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师:那我们就来逐个解决以上的问题。 汇报: 1铁罐为什么要讽刺陶罐? 2铁罐是怎么讽刺陶罐的?陶罐对铁罐说了哪几句话?说这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的?谁来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读。 3铁罐讽刺陶罐还有哪句呢?这时候又是什么看法呢?哪位同学带着轻视的样子来读读。老师也想来读读,你们来给老师做旁白好吗?师范读 4再找找看还有哪些是描写铁罐讽刺陶罐的?铁罐从起先的高傲到轻视再到愤怒,谁再来读读铁罐愤怒的句子。 5铁罐一心想把陶罐碰碎已经到了傲慢自大的地步,找一找描写铁罐傲慢自大的语句,谁来仿照傲慢自大的语气来读读。 6我们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所了解,那么陶罐的看法又如何呢?学习前面的学习方法,抓住重点语句来读一读好吗? 7找到了吗?谁情愿来告知大家。生答。这一句能体现陶罐的什么看法呢? 8我的确不敢碰你和我不敢碰你哪一句好呢?加上的确更能显出自己的看法。 9你认为陶罐软弱吗?哪个词能证明它不软弱。(争论)现在请同桌互读对话,老师想请同学到台上来读。然后大家来给评评读得怎么样? 10这两只罐子的结果如何能,快来读读课文的最终一部分? 11他们最终如何呢? 四、总结 1、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课文原委发生了什么事? 2、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3、人与人之间要懂得相互敬重,相互谦让,学会全面看问题。 五、作业 同学们联系课文,尝试着自己来编一则寓言故事。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设计思路学习寓言既要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语言,又要让学生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本课设计分两大板块组织教学。第一板块:品读沟通,内化感悟(即陶罐和铁罐当年在国王御厨里的情景)让学生在读、思、议、演中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其次板块(即很多年头以后的状况)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和质疑问难中感悟人们喜爱陶罐的缘由。最终,说写延长,深化感悟,使学生在相互沟通中悟出本课所蕴含的道理。课堂教学实录课前谈话: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许多挚友。能告知老师你的好挚友是谁吗?你为什么喜爱和他交挚友?生:(我的好挚友是×××,因为他(她)学习成果很好,我要向她学习。所以,我就和她交挚友了。)师:爱学习是一个人的特长,也值得大家向他(她)学习。生:(我的好挚友是×××,因为他(她)很诚恳,所以我喜爱和他(她)交挚友。)师:诚恳是一种美德,信任你也是一个诚恳的孩子。生:(我的好挚友是×××。因为她舞蹈跳的特殊好,我也喜爱跳舞,所以我情愿和她交挚友。)师:哦,你们俩的爱好爱好相同,所以成为了好挚友。我想你们俩个的舞蹈肯定跳的特殊棒!等有时间让大家观赏一下,好吗?一、看图导入新课。知道同学们喜爱交挚友,今日老师也请来了两个挚友,你们瞧是谁呀?(课件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师:对,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简洁地说一说课文中的陶罐和铁罐之间原委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说。)师:孩子,你真会读书,能把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读成短短的几句话,真不简洁!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到国王的御厨里去看看吧!出示课件: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讽刺它。指名读。问:“讽刺”是什么意思?(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尴尬,讪笑别人)师:那么铁罐原委是怎样讽刺陶罐的,想不想去听听他们的对话呀?(想)三、品读沟通、内化感悟。(一)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1、(动画演示场景对话)(出示课件:课文的朗读:前半部分。)师:谁能说说,你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觉得铁罐很自以为是?/我觉得铁罐很高傲)师板:高傲(我觉得陶罐很虚心)师板:虚心师:同学们看这是一对什么词?反义词。齐读这组反义词。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像孙悟空一样也摇身一变,变成这两只罐子,读读他们的对话。看我们能不能读好铁罐的高傲和陶罐的虚心。好吗?2、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练读,师巡察)过渡: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找到他们的对话部分,自由练习读一读。起先!(生自由练读)老师巡察。A(出示课件):“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高傲地问。“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虚心地回答。师: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我觉得我们班的同学很会读书,谁来试一试?(指读第1句),现在老师想采访一下:铁罐子,你为什么用这样高傲的看法跟陶罐说话呀?(因为我很坚硬,陶罐很易碎)师:是啊,用“铁质”的东西去碰“陶质”的东西是不费吹灰之力的,而用“陶质”的东西去碰铁质的东西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也就是说铁罐抓住了陶罐的一个致命的弱点易碎。师:想到这,铁罐就更加高傲起来,现在谁能读好铁罐的话?(指名读)师:真不错,你简直就是一只高傲的铁罐。(朗读时,你真棒!你就读出了铁罐的高傲。)或(高傲的铁罐子,你是不是不忍心讽刺陶罐子呀!你能再试一试吗?)师:面对铁罐高傲地发问,陶罐是怎样回答的?(指读句2)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虚心)除了虚心,你还可以从这句话中看出这是一只(有礼貌)的陶罐子。从哪看出?(刚才铁罐子称陶罐为陶罐子,而陶罐却称铁罐为兄弟。)他们两种迥然不同的看法,我们试着把它读出来。同桌练习分角色读。指名2人分角色读。师:现在,请男生来当一回傲慢的铁罐,请女生当一回虚心的陶罐。(男女生读)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国王御厨里的那两只罐子。同学们之所以能读的这么好,是因为有了提示语的帮助。找一找这两句话中的提示语是什么?(指名说。)接下来,我们接着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B课件出示:“我就知道你不敢,软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视的神气。(指名读)师:谁说说这句话中的提示语是什么?指名说。(轻视)师:“轻视”是什么意思?生:轻视,不放在眼里。师:是谁不把谁放在眼里?指名说。那你知道铁罐为什么不把陶罐放在眼里吗?指名说。是呀,铁罐就知道陶罐不敢碰它,因为陶罐太(易碎)了,陶罐在铁罐眼中简直就是一无所取,所以铁罐更(嚣张了),更瞧不起陶罐了。师:谁能带着轻视的神情读读铁罐的话?(指名读:干脆读对话)谁能加上动作再读一读。(指名读。)你们也能这样读吗?(齐读)师: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一而再,再而三地讽刺它,陶罐也听不下去了,和他争论地说生(指名读):课件出示“我的确不敢碰你,但并不是软弱。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师: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