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三语文教案:《说“木叶”》教案四.docx

    • 资源ID:35405770       资源大小:28.16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三语文教案:《说“木叶”》教案四.docx

    高三语文教案:说“木叶”教案四高三语文教案:说“木叶”教案二 高三语文教案:说“木叶”教案二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养成咀嚼、回味的良好阅读习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策略:在熟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绽开探讨,在探讨中加深对诗歌语言微妙意味的相识和理解。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投影以下内容)师生朗读一遍(读出感情来)。 九歌?湘夫人:(节选)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师:木与树、木叶与落木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分?林庚先生的说木叶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大家速读课文,思索探讨下列问题。) 二(投影以下内容) 1诗歌中的语言可以单凭语言说明吗?为什么? 2依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意象 微妙的意味 木 树 (根据字面的说明,“木”就是“树”,木本植物的通称。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会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样,“木”也就给人以落叶之感。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能给人以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 课文说诗歌语言的示意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成为语言形象的潜在力气,这些潜在力气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结合起来,就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非常致的,都给人枝繁叶茂,浓阴匝地的感觉;而“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甚至还让人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木叶”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是属于沉沉的阴天,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漂亮的形象。而“落叶”,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来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3郑板桥有一句诗,叫做“删繁就简三秋( ),领异标新二月花。”在( )处应填“树”还是“木”好,为什么? 三品尝下列诗句,谈谈你对它们的微妙的意味和表达效果的理解。 (培育学生体察、咀嚼、品尝诗歌语言的习惯,培育融会贯穿质疑思辩的实力) 第一组: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韦应物) 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白居易)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 其次组: 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第三组: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诗经)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杜甫) 四作业 :摘抄、诵读课文中的名句。 高三语文教案:说“木叶”教案一 高三语文教案:说“木叶”教案一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文中引用的古代诗句的含意。 2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 实力目标 培育学生把握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感情色调,比较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作中的微小差别,提高诗歌赏析的实力。 德育目标 培育学生酷爱生活的主动乐观看法,养成良好的读诗习惯。 教学重点 1抓出主要信息,搞清层次关系,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示意性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从文章所阐述的学问和道理中,看出它在文学鉴赏中所具有的普遍意义,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实践。 教学方法 1自读法。尽可能让学生自己细致体会本文所辨析的“木叶”“树叶”“落木”的微小区分,老师适当点拨,由个别推及一般,使他们明白诗歌语言的示意性特点。 2探究阅读,让学生通过鉴赏实践,提高诗歌的解读实力。 教具打算 多媒体投影仪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老师:杜甫的登高一诗中有两个千古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试问:其中的“落木”何意? 学生思索后明确:“落木”即“落叶”。 老师:那杜甫为什么不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呢?“木”和“叶”有何区分呢?让我们一起阅读林庚的说“木叶”来解开这个“谜”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难懂的诗句。老师巡察并帮助解决。 2学生再读课文,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段意。 四人一小组沟通后明确: 第1自然段,以众多诗人作品中的“木叶”形象作引子,引出争论话题。 第2自然段,探寻古诗中多用“木叶”的理由,解除了诗人们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由“木叶”而“落木”,指出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建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建,使得中国诗歌如此丰富多彩。 第3自然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分。 第4自然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第5自然段,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因为诗歌语言在概念的背后,还躲着示意性,它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第6自然段,说明“木”的其次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第7自然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综上所述,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3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46自然段为其次部分,说明白“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第7自然段是小结。 三、详细研习课文 出示投影: 思索下列问题,然后自由发言。 1“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 2“树叶”与“木叶”的潜在意味有何不同? 3“落木”与“落叶”的意味有何不同? 4“木叶”与“落木”的意味又有何区分? 5“木”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 学生甲:“木”就是“树”,在概念上是一样的。但在意味上,“木”一般是在秋风叶落的情景中取得显明的形象,而“树”则要借助树叶的多来表达饱满的感情。 学生乙:“树”与“叶”都有繁密、潮湿的意味,合起来并不比单用意蕴丰富。“木”与“叶”则不同,“木”有疏朗、干燥的意味,“木叶”示意落叶的微黄、干燥,传递出疏朗的清秋气息。 学生丙: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比“木叶”还进一层,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学生丁:“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少了“叶”便少了清秋的绵密之意,完全是一片悲凉、凄清。 学生戊:“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第一,“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它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到了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叶”因此经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示意着落叶。例如,“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扫高木”,明显是叶落的景况,显出“落木千山”的空阔。其次,“木”还示意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潮湿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而清秋的气息。至于“落木”,则比“木叶”显得更加空阔。“木叶”中“叶”带有绵密的意思,“落木”则连“叶”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四、探究阅读 古代诗歌中,类似“木叶”的意象数不胜数。例如:松、竹、梅、兰、草、柳等。让学生试析某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以“柳”为例: 出示投影: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注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 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快?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种纤腰学不成。 注:乐游苑:又称乐游原。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平安城,是当时士女节日游赏之处。 鉴赏:咏柳诗,用碧绿的色调,生动的比方,新颖的想象,描绘了春柳生气勃勃的葱郁景象,赞美了春风,赞美了它给我们带来的喜悦。这首小诗,色调明丽,构思新巧,从春风绿柳绽开想象,用人们常见的生活细微环节,拟人化地刻画了春柳的形象,显示了春天的无限朝气,使人感到清爽爽目。 柳诗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原来是东风吹得柳枝飘动,诗中却用一“逐”字,说柳枝在追逐东风,写出柳枝的蓬勃朝气。“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又回到眼前的柳上来,用春日之柳的繁盛衬出秋日这柳的枯凋。 垂柳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柳诗,它不仅惟妙惟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地寄予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开篇极写垂柳婀娜多姿与纤柔飘逸,然后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抒发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表面上“咏柳而贬美人”,实质上把矛头指向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针砭时弊,畅快淋漓。 五、课文总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二。 板书设计 延长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观赏诗歌的目的,在于领会诗人抒写的情感,但这并非最终的目的。观赏诗歌,期望能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性的燃烧。所谓诗的作用和诗教,主要是指此而言。所谓诗的教化,也全在感情的潜移默化中进行。 由于诗歌形象的基本规律是以一代十,以少胜多,它极精约,极概括,因而留给观赏者的联想空间就极宽敞。因为以极简约表现极丰富,读诗难免有时要“猜”。这种猜,在别的文体可能说明意义的含混;而在诗,离开了猜想的空间却可能意味着贫乏。当然,猜想应当与真正的晦涩加以区分。猜想不是因费解引起,而是由于诗本身有太多的郁积,从而须要观赏者以自己的阅历和思索来加以补充和阐发。 1观赏诗歌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2第一段中“主要是指此而言”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3“诗教”有什么特点? 4诗歌观赏中“猜”的内涵是什么? 5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含意? 参考答案: 1引起共鸣式的感情燃烧。 2观赏诗歌主要是思想情感和人文精神上要受到教化和影响。 3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化。 4观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以自己的阅历和思索对诗的内容加以补充和阐发。 5对创作者来说,诗歌应给人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对观赏者而言,观赏诗歌必需借助想象与联想。 高三语文教案:说“木叶”教案六 高三语文教案:说“木叶”教案六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示意性的理论。 2、从文章所阐述的学问和道理中,看出它在文学鉴赏中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做到融会贯穿。 3、留意理解诗歌意象在诗歌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设想 1、本文看似繁琐,其实内容并不多,在结构疏理上可简洁化。 2、为何用“木”不用“树”是全文的关键,这是重点。 3、本文又是一篇可以用来作“引子”进行迁移性练习的好文章,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性学习问题,引导学生深化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及其作用。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歌的语言它在现实中的意义是有所不一样的,我们先来看这么两个例子。举“憔悴”(“为伊消得人憔悴”、“斯人独憔悴,荷戟独徘徊”、“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雨”(“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秋风秋雨悉煞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忧愁风雨,树如同此”),说明它们的在诗歌中的意义和在现实生活在的不同。(艺术美感和生活素材的关系) 为什么一入诗,它们就有了美感,而且往往有相对统一的情感内涵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说“木叶”就知道了。 二、自由朗读全文,把重要字词句子摘录在书右。 三、默读全文,理清结构 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 2、(4-6)“木”被人喜爱的缘由两个。 3、(7)总结 四、思索明确一个问题:古诗中为什么用“木”不用“树”? 叫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明确:因为“木”有“疏朗”和“枯黄”的示意内涵,所以就有了“深秋”的意味,而“树”则没有。 五、作业 : 思索:为什么“木”就有了这种示意呢? 其次课时 一、导入 : 1、从上节课的问题起先,从国旗下讲话中“做人上人”的思想入手,说明思想是有传统的,而文化、文学也是如此。再启示学生,假如屈原最初不用“木”,而要说“洞庭波兮树叶下”又会如何呢? 2、明确,可见,“木”之所以有了那样的示意性内涵,全是由“传统”造成的;那么什么又是“传统”呢,从文学上来说,尤其是从诗歌的“意象”上来讲,这个“传统”就是历代诗人们的诗句所够成的文化氛围,即一句句诗中的意象给予了该意象的示意性内涵。 3、除了上节课讲到的“雨”之外,古诗中还有许多具有特点意象内涵的事物,请同学们想想看,写出来,然后再概括一下它们各自的示意性内涵。 二、在黑板上列出如下表格,让学生上来写。 (意象分别有枫叶、柳、梅、菊、松、桥、水、草、花、马、门、柳絮、竹、舟、亭、酒、风、剑、河、雁、雪,等等,也可自已想出一些意象内涵相对集中而且在古诗中较多见的来) 意象 雨 鸟 烛 例句 意象特征、示意内涵 学生写出的例句大体如下: 鸟:打起黄莺儿/两个黄鹂鸣翠柳/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恨别鸟惊心/千山鸟飞绝/决眦入归鸟/柴门鸟雀噪/鸟鸣山更幽/羁鸟恋旧林/如随啼鸟识花情/青鸟殷勤为探看 雨:寒雨连江夜入吴/骤雨初歇/夜来风雨声/渭城朝雨浥轻尘/红雨随心翻作浪/空山新雨后/叶上初阳千宿雨/山色空濛雨亦奇/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江雨霏霏江草齐/天街小雨润如酥 烛:何当共剪西窗烛/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云母屏风烛影深/银烛秋光泛画屏/红烛自怜无好计/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洞房昨夜停红烛 枫叶:江枫渔火对愁眠/枫叶荻花秋瑟瑟/停车坐爱枫林晚/晓来谁染霜林醉/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柳: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枝上柳絮吹又少/羌笛何须怨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月:月上柳梢头/残月脸边明/杨柳岸晓风残月/别时茫茫江浸月/山高月下/烟笼寒水月笼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月是家乡明/举杯邀明月/床前明月光/近水楼台先得月/明月几时有/秦时明月汉时关 雪:飞雪连天射白鹿/独钓寒江雪/楼船夜雪瓜洲渡 花:花非花,雾非雾/无可奈何花落去/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径不曾缘客扫/花落知多少 日:夕阳无限好/日出江花红胜火/东边日出西边雨 杜鹃:杜鹃夜半犹啼血/杜鹃枝上杜鹃啼/望帝春心托杜鹃 风:山雨欲来风满楼 松:静听松风寒 三、简要评说这些意象的特征和内涵。 鸟:有空远感觉; 雨:一是清爽可爱的雨,还有一个是忧愁的; 烛:相思情、愁别意 柳:留恋、离别含义 月:漂亮、忧愁、冷清 日:多为夕阳 四、课后作业 : 在古诗中找一个意象,列出有该意象的四首以上的诗词(越簇新越好,越多越好),并简要说出其意象大致特征及内涵。 高三语文教案:说“木叶”教案五 高三语文教案:说“木叶”教案五 一、教学三维目标 1、品尝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比较 “(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示意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 3、初步培育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观赏实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品尝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从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难点: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示意性的特点,运用文中阐述的学问和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意象品尝练习。 三、教学方法: 1、学生探究为主,师作引导; 2、指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筛选主要信息来解答有关问题,把握文意; 3、多媒体协助教学。 四、教学支配 1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诗词填空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探讨明确,以上诗句中“落木”与“落红”分别是“落叶”与“落花”,作者为何不用“落叶”与“落花”,却用“落木”与“落红”?这个问题我们请闻名学者林庚先生来作解答,导入课文学习。二)释 题:“说”属于争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三)作者介绍(指生读屏幕上内容)四)研读课文(老师作方法指导:各种读法结合,通过抓文段中关键词句,筛选有效信息,来把握文意,回答有关问题。)1、略读文章前三段,探讨明确以下问题: 1)本文谈到了一个什么文学现象? 2)“木叶”是什么?对此作者有何质疑? 3)“木叶”到“落木”,其与“落叶”或“树叶”的不同,关键点在哪? 4)小结前三段:我国历代诗人们钟爱“木叶”这一形象,其关键在“木”字。(下文详细分析“木”的特征。)2、重点研读第4、5、6段(全文中心) 1)读第4段,探讨以下问题: (1)“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2)生读这段内容,找出引用的诗句,细致体会其内涵。(方法:找文中关键词句来谈) 1)体会“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中“高木”的意味。 2)体会“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中“高树”的意味。(3)比较其中不同,由此概括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木”是否还有别的特征?引入第6段研读。)2)读第6段,明确下列问题: (1)概括“木”的其次个艺术特征。 (2)品读比较文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与“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中“木叶”与“落叶”的不同意蕴。 (3)填表比较“(落)木(木叶)”与“树(叶)”的不同,进一步明确“木”的特征,以突出强调。3)读第5段,分析“木”何以会有如此特征,探讨诗歌语言的潜在示意性问题。明确:(1)文中是怎样详细阐述这一问题的,结合实践精确把握其内涵。(2)明确诗歌语言富有示意性观点是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在。3、读第7段,作全文小结。4、全文思路梳理,整体把握。五)拓展练习。运用文中诗歌语言富有示意性这一观点,学以致用,作连线题。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课后作业。 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三语文教案:《说“木叶”》教案四.docx)为本站会员(ylj18****41534)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