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35410592       资源大小:31.89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docx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高一化学教案:常见物质的检验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教案:常见物质的检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试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洁的试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2.初步相识试验方案设计、试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探讨中的应用。 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试验,记录试验现象,并学会主动沟通。逐步形成良好的试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常见离子检验的试验技能;设计简洁的探究试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 化学探讨中,人们常常依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学生已经驾驭了肯定的物质检验学问,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本节课选择Cl-、SO42-、CO32-、NH4+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习总结初中化学学问,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介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相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次,依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详细的任务。 四、教学过程 导入 物质的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如为保证公允竞赛,在大型运动会上会进行兴奋剂检测;检查身体时对血糖血脂的检验;质检员对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检验,等等。 情景“资料链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农药袋上的标签可知,该农药含有碳酸铵和硫酸铜两种成分。如何通过试验确证该农药中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呢?指出所用的试剂、预期将视察到的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试验 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试验1-4。 离子 试剂 现象 试验1 NH4+ 试验2 Cl 试验3 SO42 各个试验中,依次视察到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缘由是什么? 明确NH4+、Cl、SO42等离子的检验所采纳的试剂和方法等: NH4+:加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l: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探讨 在完成相关试验时,都有一些值得留意的问题。请结合试验过程及相关元素化合物学问,分析下列问题: 试验1:试纸为何要润湿?试验2:为何要加稀硝酸?试验3:为什么要加稀盐酸? 补充溢验 碳酸钾、碳酸钠分别与硝酸银、氯化钡溶液反应,并分别滴加酸溶液。 结论:氨气溶于水才能电离出OH; 检验Cl加入稀硝酸是为了避开CO32的干扰; 检验SO42加入稀盐酸是为了解除CO32的干扰。 小结 什么是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应依据物质独有的特性,要求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结论牢靠。 你还能回忆出哪些物质的检验方法呢? 要求:能够独立、精确地回顾出一些物质检验的方法,尽可能多地归纳出有关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 学生回忆常见物质的检验:碳酸盐、酸、碱、淀粉、丝绸制品等。 迁移 “资料链接”由加碘盐标签可知,加碘盐添加的是KIO3。已知:KIO3在酸性条件下与KI反应得到碘单质。 如何确证碘盐中的碘不是单质碘?如何确证某食盐是否已加碘?如何确定加碘食盐中含有钾? 用淀粉液检验是否含碘单质;依据所供应KIO3的性质并设计试验方案。 试验 焰色反应 金属或金属离子的检验通常采纳焰色反应。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什么叫焰色反应?为何可用焰色反应来检验金属或金属离子?如何进行焰色反应试验?操作中要留意什么问题? 过渡 物质的检验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探讨以及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在化学学习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必需驾驭常见离子检验的试验技能,学会用多种方法设计简洁的试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份。 1.人们常常依据什么来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 2归纳总结物质(或离子)检验的一般步骤。 3物质(或离子)检验时,必需留意哪些问题? 小结 1.物质检验的依据: (1)待检物质的特征性质; (2)待检物质的特征反应以及反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现象。 2、常见物质检验的方法: 待检测的物质 检验方法 碳酸盐 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铵盐 与强碱溶液加热反应,产生使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硫酸盐 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盐酸盐 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食品中的淀粉 与碘水反应,生成蓝色物质 丝绸制品 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金属元素 焰色反应 拓展 此外,我们还可以用红外光谱仪确定物质中含有的某些有机基团;元素分析仪测定物质中元素;原子汲取光谱确定物质中含有的金属元素。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的浓度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的浓度教学设计 学问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实力目标 通过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育学生的视察和动手试验实力。 情感目标 通过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培育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肯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协助 教学过程: 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日我们学习如何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 板书:1.计算 学生计算,老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假如取固体?假如是液体呢? 板书:2.称量 提问:天平运用时的留意事项 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 设问:假如须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假如称量其固体? 讲解并描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让学生视察容量瓶,留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运用方法。(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部分。 板书:3.溶解 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行吗? 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边演示边讲解留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干脆放在试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板书:4.转移 讲解并描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开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 板书:5.洗涤 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边演示边讲解留意事项。提示:假如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但是运用量筒时应留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板书:6.定容 演示: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据刻度线23cm时停止。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提问:若水加多了,超过了刻度线,如何处理?定容后的溶液各处的浓度一样吗? 板书:7.摇匀 演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数次,使得溶液混合匀称。 提问:此时溶液的液面不再与刻度线相切,如何处理?须要再加入蒸馏水吗? 不能再加入蒸馏水,因为定容时体积肯定,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因为少量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 讲解并描述: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因此应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名称和浓度。 板书:8.装瓶贴签 演示: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小结: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进行误差分析。 微机演示: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 。 (1)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 (2)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 (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线便停止加水; (4)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干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5)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6)将容量瓶中液面将达到刻度线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 答:(4)(5); (3)(6); (1)(2) 作业:复习溶液的配制方法。 板书设计: 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计算 2.称量 3.溶解 4.转移 5.洗涤 6.定容 7.摇匀 8.装瓶贴签 高一化学教案:化学物质及其改变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教案:化学物质及其改变教学设计 一、本章教材的编排特点和主线 1、主要内容 (1)相识“分类”这一科学方法对化学探讨的作用。 (2)能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依据分类标准驾驭溶液、胶体和浊液的特点。 (3)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书写其电离方程式。 (4)以是否有离子参与反应为标准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及其表示方法离子方程式。 (5)以化学反应中是否有化合价的改变为标准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识别氧化剂和还原剂。 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分类方法的应用 2、内容结构 本章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相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初中化学与中学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中学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特别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对大量繁杂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是一种科学、便利的工作方法,它在学习和探讨化学当中有不行替代的作用。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改变的分类。在中学化学的其次章编排化学反应与物质分类,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学问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中学学问的连接,又有利于学生能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立意更高些。 从化学物质的分类来看,纯净物的分类在初中已初步介绍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的学问进一步系统化。溶液和浊液在初中虽然也涉及到,但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因此,分散系和液态分散系的分类、胶体及其主要性质是中学化学的新学问。胶体的性质表现在许多方面,这里只是从胶体与溶液区分的角度,涉及到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从化学反应的分类来看,本章涉及到化学反应分类的3个标准:(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按此标准划分,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这4种反应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与离子反应;(3)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后两种分类及相关的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的新学问,在中学化学学习中将大量涉及,所以是重要的基础学问,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3、内容呈现特点: 以分类的科学方法作为统领本章的主要线索。本章所涉及的主要教学内容在过去的中学化学教学体系是作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学问载体,但现在只是作为基本概念,而且是从分类的角度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相关学问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详细的教学要求也不相同。 与第一章的编排相像,其次章的学问仍旧特别重视与初中学问的连接,化学物质的分类是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学问入手,引入分散系、胶体等新的概念,而化学反应的分类则是在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4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基础上引申到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而且离子反应的概念建立在酸、碱、盐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问基础上,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也从得失氧的角度初步相识了,所以,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新旧学问的联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能够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够依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区分溶液、胶体和浊液,了解丁达尔效应。 3了解电解质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盐的电离方程式。 4通过试验事实相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5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能通过化合价的升降,推断氧化还原反应。 6能识别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探讨,相识分类法在化学探讨的作用。 2通过对丁达尔效应、溶液的导电性、离子反应等试验现象的视察和分析,初步体会从试验现象分析上升到理论学问的理性思维过程。 3在与同学探讨分类法的过程中学会对日常生活学问进行提炼、升华,并应用于科学探讨或学习过程。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感受分类等科学方法对于化学科学探讨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2能正确相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 3通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相互依存关系,初步树立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4通过课堂探讨活动学习与人合作与沟通,共同探讨、探讨科学问题。 三、课时支配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2课时)。 其次节 离子反应(2课时)。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2课时)。 复习(1课时) 单元测验(1课时) 测验讲评(1课时) 四、教学建议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2课时) 基本的要求 能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知道依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弹性的要求 胶体的渗析; 胶体的吸附作用。 暂不宜拓展 胶体的凝合的方法; 胶体布朗运动。 第一课时:简洁分类法及其应用。 (1)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化学物质及其改变的分类方法,教科书引入“简洁分类法及其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相识科学方法对于化学科学探讨和化学学习的重要性,教学要源于生活,落在化学,建议用详细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例1:NaCl、HCl、CaCl2、CuO、H2O、Fe2O3等化合物,假如将它们以在通常状况下的存在状态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假如将它们以是含氧还是含氯的二元化合物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氧化物和氯化物两类。 例2: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别上:O2、Cu、H2SO4、Ba(OH)2、KNO3、CO2、空气、含镁60的MgO。 例3: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是否化合反应;反应物的特点;是否氧化还原反应等) 硫在氧气里燃烧; 红磷在氧气里燃烧; 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铝箔在氧气里燃烧; 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2)从化学物质的分类过渡到化学反应的分类,建议可适当补充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虽然这个内容在“人教版”中没有出现,但在“山东版”和“江苏版”都有涉及。 其次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 (1)关于分散系的教学,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教科书已经列举了根据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相互之间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但没有详细的实例,因此教学过程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生活阅历,引导学生主动思索和列举实例。 (2)关于胶体概念的教学,要把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浊液、溶液的有关学问和日常生活中的有关事实、现象等联系起来,建议先通过丁达尔效应把浊液、胶体、溶液区分开来,然后通过比较、探讨,正确相识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特征。 (3)关于胶体的性质,三个版本的教科书都提到了丁达尔效应,而其他性质只有“山东版”提到了电泳、聚沉、渗析等,而课标对胶体教学的要求是“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在活动与探究建议方面提到了试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可见胶体的教学要求并不高,不宜随意扩展、加深。 高一化学教案: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教案: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及其分类; (2)驾驭胶体的性质,重点驾驭丁达尔效应这特性质; (3)了解胶体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试验、视察等方法获得信息,结合上节课的分类,对学问进行一个分类,通过比较的方法,对所获得信息进行加工,归纳总结出新的学问。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和情感,培育学生细致视察、仔细思索、主动探讨的探究精神。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高一化学必修1其次章第一节其次课时内容分散系及其分类。本节课我将通过列表格对比的方法,巩固学生对溶液、胶体、浊液的区分,以及懂得如何鉴别它们。为了能顺当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将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他们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的例子,胶体的例子,来相识胶体,驾驭胶体的重要性质。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加上高一的学生还是新奇心比较强,所以做好“科学探究”中的三个探究试验也是比较关键,让学生通过视察试验现象、分析试验现象,培育学生的试验探究实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四、教学打算 CuSO4溶液、饱和FeCl3溶液、泥水、蒸馏水、稀墨水、肥皂水、稀豆浆、茶水、激光笔、铁架台、酒精灯、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 五、教学方法:试验探究法,视察法,引导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洁分类法及其应用”,主要学习了哪些分类方法?(学生齐答。)在学习树状分类法时,我们对“物质”进行了分类,大家回忆下是怎样分类的呢?(师生一起回顾。)在这棵树中,纯净物这个分支发育得特别好,这节课呢,我们将让混合物这个分支也发育,让这棵树很好地开枝散叶下去。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散系及其分类。 【板书】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提问】什么叫分散系呢?大家把课本翻到25页,仔细最下面那一段,找出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组成。 【生】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它的组成是分散质和分散剂。 【板书】1、分散系 (1) 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 组成:分散质和分散剂。 【师】(展示实物CuSO4溶液、泥水)像CuSO4溶液和泥水都是分散系,它们的分散质和分散剂分别是什么呢? 【生】CuSO4溶液分散质是CuSO4固体,分散剂是水,泥水分散质是泥沙,分散剂是水。 【师】对,特别好。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还有许多,像空气,分散质是氧气、二氧化碳等等,分散剂是氮气;还有酒精水溶液,分散质是酒精,分散剂是水。我们在分析分散质与分散剂时,通常我们按这个规则:量多的为分散剂、量少的为分散质,而当有水存在时,一般水做分散剂。 【过渡】我们举的这些例子中,分散质与分散剂都有不同状态。我们知道物质有三态,假如按分散质分散剂所存在状态不同来分类的话可以怎样分呢?可分为几种呢? 【生】九种 【师】对。现在大家思索下,尝试分别它们举个生活中的实例。 【板书】(3)分类: 按分散系组成所存在状态的不同分:9种 【分析】 分散质 分散剂 实例 气 气 空气 气 液 汽水、泡沫 气 固 泡沫塑料 液 气 云、雾 液 液 酒精水溶液 液 固 糖水、盐水 固 气 灰尘 固 液 珍宝 固 固 合金、有色玻璃 【设问】生活当中,我们最常见的分散系还是分散剂是液态的,所以对当散剂是液态时,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呢? 【答】我们按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为溶液,大于100nm的为浊液,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为胶体。 【板书】当分散剂是液态时,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本质特征) 【讲解】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是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分。(以下这表格是用小黑板先打算好,然后依据讲课进度,再一一填写上去的,假如有多媒体条件的话,可选择运用多媒体。) 分散系 粒子直径 外观 稳定性 鉴别 能否通过滤纸 能否通过半透膜 是否有丁达乐效应 溶液 d 均一、透亮 稳定 胶体 1nm浊液 d>100nm 不均一、不透亮 不稳定 对于溶液和浊液大家比较熟识,像我这里的CuSO4溶液和泥水,在我们初三下册第九单元里对溶液这样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透亮、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所以我们知道溶液外观上是均一、透亮的。而浊液,像泥水,外观不不均一、不透亮的,且放置一会立刻大颗粒就沉降下来了,所以它是不稳定的。 【过渡】那么胶体呢?是我们所生疏的,所以要想探讨胶体,必需先得到它。现在让我们来做“科学探究1”这个试验,制备Fe(OH)3胶体。大家先阅读下课本的试验步骤。 【板书】2、胶体(本质特征:胶粒直径在1100nm之间) (1) Fe(OH)3胶体的制备 【试验1】取1个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将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接着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视察制得的Fe(O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为了节约试验时间,可在上课一起先,就起先煮蒸馏水,等讲到制备胶体时,水基本上刚刚好煮好。) 【板书】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讲解】这是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加热条件,还有这里Fe(OH)3是胶体,不行以打沉淀符号,而应当在后面打括号,注明是胶体。现在胶体制备出来了,大家视察它是均一、透亮的。是不是全部的胶体都透亮呢?不是的,像牛奶,它是胶体,但不透亮。 【提问】溶液是稳定的,浊液是不稳定的,那么胶体的稳定性呢? 【答】它具有介稳性。是由于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同种胶体粒子的相同,在通常状况下,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使得它们不简单聚焦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此外,胶体粒子所作的布朗运动也使得它们不简单聚集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 【板书】(2)胶体的性质 介稳性(同种电荷相排斥、布朗运动) 【提问】刚刚在制备胶体时,为什么要用蒸馏水,而不用自来水呢? 【答】因为自来水中含有少量电解质杂质,使得制备好Fe(OH)3胶体立刻发生聚沉而形成Fe(OH)3沉淀,得不到胶体。聚沉是: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溶液时,由于加入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这个过程叫做聚沉。聚沉是胶体的另一重要性质。 【板书】聚沉 【提问】对于溶液、胶体和浊液要怎样鉴别呢? 【答】首先,我们从外观上就可以立刻辨别出浊液,浊液静置,立刻就沉降分层。那胶体和浊液呢,我们知道溶液是能通过滤纸的,那胶粒直径比溶液大,我们猜想要是胶体不能通过滤纸,那么,用过滤的方法便能将溶液与胶体区分开来,现在我们就来验证下,我们来做“科学探究3” 【试验3】将Fe(OH)3胶体和泥水进行过滤,视察并记录试验现象。 (试验过程中提示大家回忆前面学过的过滤的要决“一贴二低三靠”) 【现象】Fe(OH)3胶体:过滤后,全部通过滤纸; 泥水:过滤后滤纸上留有滤渣,滤液澄清。 【结论】胶体能通过滤纸,无法用过滤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提问】其实胶体和溶液的粒子直径大小还是有区分的,那有没有一种东西的孔隙比滤纸还小,使溶液可以通过而胶体不能通过呢? 【答】是有的,那就是半透膜。溶液可以通过半透膜,胶体不能。或许对半透膜大家比较生疏,我这里也无法供应给大家看,不过鸡蛋大家熟识吧,鸡蛋在蛋清与蛋壳之间的那一层膜就是半透膜。我们腌咸鸡蛋就是利用半透膜的这种性质。蛋清是一种胶体,我们用食盐来腌制时,食盐水主要是氯化钠溶液,溶液能透过半透膜进入到蛋清里面,而蛋清是胶体不会透过半透膜跑出来。 【过渡】有没有其它方法可以鉴别它们呢?大家看看“科学探究2” 【试验2】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耀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视察,并记录试验现象。 【现象】CuSO4溶液:无明显现象;Fe(OH)3胶体:能视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条通路呢? 【答】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叫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一特性质,它是我们本节课的重中之重,它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只要激光笔一照,便能辨别出是溶液还是胶体。 【板书】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物理方法) 【师】丁达尔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或者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时,可以视察到丁达尔效应;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也属于丁达尔效应;当夜晚,我们用手电筒一照,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也是丁达尔效应。我这里有几种胶体,我们一起来验证下,是不是胶体都有丁达尔效应。(分别对稀墨水、肥皂水、稀豆浆、茶水进行照耀,可视察到光亮的通路。) 【师】胶体还有一特性质,就是电泳。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电做电泳。这特性质只做了解就好。 【板书】电泳 【过渡】化学的学习中,我们有一句很经典的话,那就是结构确定性质,性质确定用途。胶体的粒子直径的大小,确定了它有以上这四种性质,而这四种性质又确定了它有广泛的应用。 【板书】(3)应用:纳米技术 【讲解】我们课本上说到,纳米粒子的尺寸正和胶体粒子的大致相当,原有的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不仅有助于纳米科技的发展,所以胶体化学也从中获得了新的探讨方向和动力。像我们生活当中,涂料、颜料、墨水的制造,洗涤剂、喷雾剂的应用,是利用了胶体的介稳性;豆腐、肉冻、果冻是生活中常常见一的凝胶态物质,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还有我们的明矾净水、激光手术刀、止血胶布止血等等,都是胶体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补充好上面表格】(在讲课的同时补充的。) 分散系 粒子直径 外观 稳定性 鉴别 能否通过滤纸 能否通过半透膜 是否有丁达乐效应 溶液 d 均一、透亮 稳定 能 能 无 胶体 1nm均一 介稳定 不能 有 浊液 d>100nm 不均一、不透亮 不稳定 不能 不能 无 【练习】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视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盐酸 B蔗糖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淀粉溶液 【分析】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常用的物理方法。因此要视察到丁达尔效应,必需是胶体。本题可采纳解除法,A、B、C均是常见的溶液,故选D。淀粉溶液,为什么说它是“溶液”了它还可以选呢?其实它是胶体,只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性了把它叫为溶液。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当分散剂是液体时,可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本节课重点介绍了胶体,胶体的本质特征是粒子直径在胶粒直径在1100nm之间,重点要驾驭胶体的介稳性和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常见的物理方法。 【作业】P29 5、6、7 七、教学后记 本课时内容比较多,所以时间上比较紧,必需很好地把握住重难点,便于很好地突破。另外,本节课的试验也很重要,有些人等要制备胶体的时候才来加热,往往会在加热这里奢侈时间,导致讲不完或者拖堂,所以我认为有两种选择,一是上课的同时就起先加热,二是用事先打算好的煮开的蒸馏水。 新课标要求要以学生为主,老师重在引导学生思索,培育学生的总结归纳的实力,所以本节课采纳小黑板形式,制作了一个溶液、胶体、浊液的对比的表格,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思索下去,另外,利用表格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出它们的比较,便于学生的驾驭。 八、板书设计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组成:分散质和分散剂。 (3)分类: 按分散系组成所存在状态的不同分:9种 当分散剂是液态时,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本质特征 2、胶体(本质特征:胶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 (1)Fe(OH)3胶体的制备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胶体的性质 介稳性(同种电荷相排斥、布朗运动) 聚沉 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物理方法) 电泳 (3)应用:纳米技术 第30页 共30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ylj18****41534)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