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居住区规划原理的课件和复习题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35443745       资源大小:523.01KB        全文页数:5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居住区规划原理的课件和复习题复习资料.docx

    城市具体规划设计·讲解书目第一讲  :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点第二讲  :居住区规划构造设计方法第三讲  :居住区住宅选型及设计第四讲  :居住小区规划深化设计要点第五讲  :规划说明书及技术经济指标内容·教学日历·过程式教学·具体任务书第一讲: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点(第1周,4学时,多媒体教学、投影)        第一章  城市住宅区规划的演进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第三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        第四章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内容及成果第一章  城市住宅区规划的演进一、   城市规划概述(一)城市的形成(二)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及开展(三)城市规划的各个层面及主要内容二、   国内外城市住宅区的开展过程城市住宅和城市同时产生,开场时,它和城市中的其它房屋作坊、酒馆、客栈、商店等混杂在一起。当城市开展到肯定的规模,各类房屋的自由开展日益暴露其明显缺陷时,住宅才从综合性的城市建筑群中逐步分别出来,单一地建在特地的地段上,产生了住宅区。住宅区及其规划是随着城市的开展而开展的,更准确地说,是随着社会消费力的开展而开展的。(一)居住小区的产生1.里弄城市旧区的道路构造,一般由街、弄、里三级组成。街城市的行车干道。弄街两面的分支,一般不通机动车。里弄两面的分支就是里,一般是死胡同。2.邻居最早在20年头初期的苏联出现,我国50年头应用较广。3.扩大邻居·起因:随着城市道路网格的扩大和改造,破坏了构成邻居的规划构造形式,产生了扩大邻居。·所谓扩大邻居,就是将几个邻居合在一起规划兴建,也就是将一个邻居扩大几倍。4.邻里单位1929年,美国人C.A佩里首先提出了“邻里单位”(Neighbourhood unit)作为组织居住区的根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5.居住小区1950年头(前)苏联首先提出,作为构成城市的一个完好“细胞”,得到了蓬勃开展。结论综述:从里弄邻居扩大邻居或邻里单位居住小区的开展,说明生活居住根本单位的组织形式及其规模,是随着社会消费程度、生活程度、社会生活的组织状况,公共福利设施的程度,城市交通的开展以及住宅建立的速度等因素而变更。(二)居住小区的开展居住小区的开展有两个分支:扩大居住综合体、居住区 、缩小居住组群起因:现代交通的开展加大城市干道的间距现代文化教化、体育活动开展的要求。1.居住综合体规模相当于二、三个居住小区,四周以城市干道为界的住宅区,在前苏联和东欧诸国称为居住综合体(X N Fnot lcomfrc)。2.居住区将-5个或更多的小区组织起来,小区仍保持其独立性,另外增设更加完善的公共中心(包括商业中心和文化福利中心),这种住宅区称为居住区。3.居住组群多在城市旧区改建中采纳。为适应旧区改建的须要,小区须要缩小其用地,进步人口密度,称为居住组群(Housing Groups)。(三)综合区的产生及展望居住小区给居民供给了一种宁静的、平安的、生活须要的、一应俱全的居住环境。·自60年头中以来,人们开场探究新的居住组织方式,出现了一些在居住区中支配工业、效劳业,或者及文化、商业、行政办公混合兴建的住宅区,以就近为居民供给就业的时机,这样的新形式的综合区。1.带就业区的综合区2.及文化、商业、行政混建的综合区这类综合区一般是结合大城市旧城改建进展的。在规划时,将各种不同功能的建筑互相配置,目的是满意城市对文化、商业、行政等不同功能的要求,又同时解决一部分市民就地居住。3.消费居住综合区人口就业及居住根本可就地平衡,以削减交通干扰。(三)社区系统1社区的概念:社区指肯定地域内人们互相间的一种密切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有肯定的社会关系;在肯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拟完善的公共效劳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2邻里关系3邻里单位及其原则4社区系统构成:生活保障;育才就业;沟通参及;运营。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一、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原则 l       根本原则:“以人为本”l       总体原则:l       社区开展原则满意居住需求的层次性;住宅区适居性;居住环境可识别性及归属感;创建富有文化及活力的文明社区。l       生态优化原则l       共享社区原则:共享、公共参及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限制规模,应符合以下图表中的规定。其规划组织构造可采纳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居住区分级限制规模居住区小区组团户数(户)10000-150002000-4000300-700人口(人)30000-500007000-150001000-3000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确保居民根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运用土地和空间,进步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 2、居住区的配建立施,必需及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其配建立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组织构造类型统一支配、敏捷运用。 3、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根本原则: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2)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立的原则; 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风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存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及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4)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立施及管理要求,创建便利、舒适、平安、美丽的居住生活环境; 5)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供给条件; 6) 为工业化消费、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建条件; 7) 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施行创建条件; 8)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6、居住区规划设计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及标准的规定。 二、相关定义1、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限所围合,并及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意该区居民物质及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效劳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限所围合,并及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意该区居民根本的物质及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效劳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及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效劳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4 、居住区用地(R)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5、住宅用地(R01)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6、公共效劳设施用地(R02) 一般称公建用地,是及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效劳和运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7、道路用地(R03)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8、居住区(级)道路 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在大城市中通常及城市支路同级。 9、小区(级)路 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 10、组团(级)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11、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12、公共绿地(R04)满意规定的日照要求、合适于支配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13、配建立施及住宅规模或及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立的公共效劳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4、其它用地(E)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干脆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它单位用地、保存的自然村或不行建立用地等。 15、公共活动中心 配套公建相对集中的居住区中心、小区中心和组团中心等。 16、道路红线 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限制线。 17、建筑线一般称建筑限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限制线。18、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精确定的房屋间距及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19、建筑小品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的、附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欣赏设施和指示性标记物等的统称。20、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及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 21、高层住宅(大于等于10层)比例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及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22、中高层住宅(79层)比例 中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及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23、人口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包容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a)。 24、人口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包容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a)。 25、住宅建筑套密度(毛)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a)。 26、住宅建筑套密度(净)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a)。 27、住宅面积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m2/ha)。29、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m2/ha)或以总建筑面积(万m2)及居住区用地(万m2)的比值表示。 30、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及住宅用地的比率(%)。 31、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及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32、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效劳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33、拆建比新建的建筑总面积及撤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的比值。、34、土地开发费每公顷居住区用地开发所需的前期工程的测算投资,包括征地、拆迁、各种补偿、平整土地、敷设外部市政管线设施和道路工程等各项费用(万元/ha)。 35、住宅单方综合造价每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所需的工程建立的测算综合投资,应包括土地开发费用和居住区用地内的建筑、道路、市政管线、绿化等各项工程建立投资及必要的管理费用(元/m2)。三、居住区规划用地及建筑指标住宅区一般由住宅用地、公共效劳设施用地、道路停车用地和公共绿地四大用地以及相应的住宅、公共建筑、道路交通设施以及绿地及场地四大系统组成。1、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它用地两类。居住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限制指标,应符合以下图表中的规定。居住区用地平衡限制指标(%)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住宅用地(R01)4560556560752.公建用地(R02)20321827618 3.道路用地(R03)8157135124.公共绿地(R04)7.515 51238居住区用地(R) 1001001002、人均居住区用地限制指标,应符合以下图表中的规定。 人均居住区用地限制指标(平方米/人)居住规模层数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居住区多层162116221625 多层、中高层141815201520 多、中高、高层12.51713171317多层、高层12.51613161316小区低层202520252030多层151915201522多层、中高层141814201420中高层131413151315多层、高层111412.515高层10121013组团低层182020232025多层141514161420多层、中高层12.515 12.51512.515 中高层12.514 12.51412.515 多层、高层10131013高层710810注:本表各项指标按每户3.5人计算。3、居住区内建筑应包括住宅建筑和公共效劳设施建筑(也称公建)两部分;在居住区规划用地内的其它建筑的设置,应符合无污染不扰民的要求。 四、居住区规划布局及空间环境1、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构造、公建及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络,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1) 便利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 2) 组织及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便利经营、运用和社会化效劳; 3) 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有利平安防卫; 4) 构思新奇,表达地方特色。 2、居住区的空间及环境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建筑应表达地方风格、突出特性,群体建筑及空间层次应在协调中求变更;2)合理设置公共效劳设施,避开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 3) 细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及美化环境; 4) 留意景观和空间的完好性,市政公用站点、停车库等小建筑宜及住宅或公建结合支配;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 5) 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及人的活动之间的互相关系。 五、居住区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1、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及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确定。 2、住宅间距,应以满意日照要求为根底,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震、管线埋设、避开视线干扰等要求确定。 1) 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以下图表中的规定;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宜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气候区气候区、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时数(h)2 31有效日照时间带(h)816915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      注:建筑气候区划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2) 住宅正面间距,应按日照标精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限制,也可采纳以下图表中的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方位0°15°15°30°30°45°45°60°>60°折减系数1.0L0.9L0.8L0.9L0.95L 注: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L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3) 住宅侧面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及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 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及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线干扰因素,适当加大间距。 3、住宅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选用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段布置住宅,其布置应合理紧凑; 2) 面街布置的住宅,其出入口应避开干脆开向城市道路和居住区级道路;3) 在、建筑气候区,主要应利于住宅冬季的日照、防寒、保温及防风沙的侵袭;在、建筑气候区,主要应考虑住宅夏季防热和组织自然通风、导风入室的要求; 4) 在丘陵和山区,除考虑住宅布置及主导风向的关系外,尚应重视因地形变更而产生的地方风对住宅建筑防寒、保温或自然通风的影响; 5) 利于组织居民生活、治安保卫和管理。 4、住宅的面积指标和设计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设计标准的规定,宜采纳多种户型和多种面积标准,并以一般面积标准为主,并应利于住宅商品化。 5、住宅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和综合经济效益,确定经济的住宅层数及合理的层数构造; 2) 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六层。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当住宅分层入口时,可按进入住宅后的单程上或下的层数计算。 6、住宅净密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住宅建筑净密度的最大值,不得超过以下图表的规定;住宅建筑净密度最大值限制指标(%)住宅层数建筑气候区划、 、 低层354043多层283032中高层252830高层202022注: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限制指标的上、下限值。2) 住宅面积净密度的最大值,应符合以下图表的规定。 住宅面积净密度最大值限制指标(万平方米/ha)住宅层数建筑气候区划、 、 低层1.101.201.30多层1.701.801.90中高层2.002.202.40高层3.503.503.50注: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限制指标的上、下限值;本表不计入地下层面积。六、居住区公共效劳设施配置的几项原则  要适应家务劳动社会化须要,予以合理配置,应符合居民的活动规律、便利居民的日常运用;  要避开对居住生活的干扰,保证环境的干净及安静;  可分为公益性设施及营利性设施,比照环境的不同要求作适当支配(外向式、内向式);应建立较为完备的环卫设施系统。公共效劳设施限制指标(平方米/千人) 居住规模居住区小区组团 类别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 总指标16052700(21653620)20654680(26555450)11762102(15462682)12823334(16824084) 363854(7041345) 5021070(8821590)其 中教化600120010002400600120010002400160400300500医疗卫生(含医院)6080(160280)100190(260360)2080401906201240文体1002002006002030406018244060商业效劳700910600940450570100600150370100400金融邮电(含银行、邮电局)2030(6080)255016222234市政公用(含自行车存车处)40130(460800)70300(500900)30120(400700)5080(450700)910(350510)2030(400550) 行政管理851507020040803010020303040 其它注:居住区级指标含小区和组团级指标,小区级含组团级指标;公共效劳设施总用地的限制指标应符合表3.0.2规定;总指标未含其它类,运用时应根据规划设计要求确定本类面积指标;小区医疗卫生类未含门诊所;市政公用类未含锅炉房。在采暖地区应自行确定。1、居住区公共效劳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化、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效劳、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八类设施。 2、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配建程度,必需及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及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立和同时投入运用。 3、居住区配套公建的工程、配建指标,应以以下图表中规定的千人总指标和分类指标限制,并应遵循下列原则:1)在运用时可根据选用的规划组织构造类型和规划用地四周的设施条件,对配建工程进展合理的归并、调整,但不应少于及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应配建工程及千人总指标; 2) 当规划用地内的居住人口规模界于组团和小区之间或小区和居住区之间时,除配建下一级应配建的工程外,还应根据所增人数及规划用地四周的设施条件,增配高一级的有关工程及增加有关指标;3) 地处流淌人口较多的居住区,应根据不同性质的流淌人口数量,增设有关工程及增加相应面积; 4) 在、建筑气候区和处于山地的居住区,其商业效劳设施的配建工程和面积可酌情增加,但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5) 旧区改造和城市边缘的居住区,其配建工程及千人总指标可酌情增减,但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6) 凡国家确定的一、二类人防重点城市均应按国家人防部门的有关规定配建防空地下室,并应遵循平战结合的原则,及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相结合,统筹支配。将居住区运用部分的面积,按其运用性质纳入配套公建; 7) 居住区配套公建各工程的设置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第A.0.7条的规定。结其中的效劳内容可酌情选用。4、居住区配套公建各工程的规划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不同工程的运用性质和居住区的规划组织构造类型,应采纳相对集中及适当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并应利于发挥设施效益,便利经营管理、运用和削减干扰; 2) 商业效劳及金融邮电、文体等有关工程宜集中布置,形成居住区各级公共活动中心。在运用便利、综合经营、互不干扰的前提下,可采纳综合楼或组合体; 3) 基层服设施的设置应便利居民,满意效劳半径的要求。5、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集贸市场和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必需相应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配建公共停车场(库)的停车位限制指标,应符合以下图表的规定; 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停车位限制指标名称单位自行车机动车 公共中心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3商业中心车位/100平方米营业面积7.50.3集贸市场车位/100平方米营业面积7.5饮食店车位/100平方米营业面积3.61.7医院、门诊所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2注:本表机动车停车位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其它各型车辆停车位的换算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第11章中有关规定。2) 配建停车场(库)应就近设置,并宜采纳地下或多层车库。七、居住区绿地绿地配置及居住环境的创建1、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 2、住区内绿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应绿化,并宜开展垂直绿化; 2) 宅间绿地应细心规划及设计;宅间绿地面积的计算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第11章中有关规定; 3) 绿地率:新区建立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 3、居住区内的绿地规划,应根据居住区的规划组织构造类型、不同的布局方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纳集中及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并宜保存和利用规划或改造范围内的已有树木和绿地。 4、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构造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嬉戏场和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并应符合以下规定:各级中心公共绿地设置规定中心绿地名称设置内容要求最小规模(ha) 居住区公园花木草坪、花坛水面、凉亭雕塑、小卖茶座、老幼设施、停车场地和铺装地面等园内布局应有明确的功能划分1.0 小游园 花木草坪、花坛水面、雕塑、儿童设施和铺装地面等园内布局应有肯定的功能划分0.4 组园绿地花木草坪、桌椅、简易儿童设施等敏捷布局0.041) 中心公共绿地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符合以下图表的规定,表内“设置内容”可视具体条件选用;(2)至少应有一个边及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3)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 (4)便于居民休憩、漫步和交往之用,宜采纳开敞式,以绿篱或其它通透式院墙栏杆作分隔; (5)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意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并便于设置儿童嬉戏设施和适于成人游憩活动。其中院落式组团绿地的设置还应同时满意表7.0.4-2中各项要求,其面积计算起止界应符合本标准第11章中有关规定; 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规定封闭型绿地开敞型绿地南侧多层楼南侧高层楼南侧多层楼南侧高层楼L1.5L2 L30mL1.5L2 L50mL1.5L2 L30mL1.5L2 L50mS1800m2S11800m2S1500m2S11200m2S11000m2S12000m2S1600m2S11400m2注:L南北两楼正面间距(m);L2当地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S1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m2);S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m2)。开敞型院落式组团绿地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第A.0.4条规定。2) 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意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m2和本条第1款(2)、(3)、(4)项及第(5)项中的日照环境要求; 3) 公共绿地的位置和规模,应根据规划用地四周的城市级公共绿地的布局综合确定。 5、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到达:组团不少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m2/人,居住区(含小区及组团)不少于1.5m2/人,并应根据居住区规划组织构造类型统一支配、敏捷运用。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50%。6、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导则中规定:小区的绿地率必需在30%以上。几种手法:小区的公共绿地及公共活动空间的结合;结合住宅组团配置组团空间的二级绿地,供住宅组团内的居工交往和活动;宅间绿地是利用住宅的有效间距进展绿化的一种方式,也是组团绿地的持续及补充;邻里(以35幢住宅以及有序渲变形式所围合成半开敞的公共空间),由于其最贴近居民住户,他们的日常活动、邻里交往,多在这个空间中进展,是居民日常户外活动滞留时间最长的空间;结合人行步道带状绿地八、居住区的道路规划私人轿车正在快速增长,如何解决这一冲突?一般要求,小区小汽车拥有量:按总量不低于小区总居住户(套)数的20%;几种途径的探究(解决方案):结合住宅组团(邻里单位)、设置户外集中停车场;利用自然地坪的高差,在住宅组团(邻里)内部空间设置架空平台,平台下作停车库,并及各住宅楼相连,平台作居民户外活动空间,人车分流;结合住宅的底层空间或是高层住宅综合体的裙房(或地下)的停车库;利用小区内社区中心(广场)、集中绿地、活动场地的地下设置的停车场库;独立设置的多层停车库;适当加宽小区道路的沿道路的停车场。1、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 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和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 2) 使居住区内外联络通而不畅、平安,避开来回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援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 3) 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络,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 4) 小区内避开过境车辆的穿行。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削减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5) 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 6) 满意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 7) 城市旧城区改造,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存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 8) 考虑居民小汽车的通行; 9) 便于寻访、识别和街道命名。 2、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2030米)2) 小区路:路面宽58m,建筑限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10m;(1014米) 3) 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限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 (810米)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5) 在多雪地区,应考虑积累清扫道路积雪的面积,道路宽度可酌情放宽,但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3、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限制指标应符合以下图表的规定;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限制指标(%)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寒冷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8.0 L200m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2 L100m步行道0.58.04注:L为坡长(m)。2) 机动车及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限制。 4、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车行及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 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 3) 主要道路宜平缓;4) 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支配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及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限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2) 居住区内道路及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及城市道路相接; 3) 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便利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援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好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4)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5)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6) 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7) 在多雪寒冷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纳柔性路面; 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间隔 ,应符合以下图表的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间隔 (m)及建、构筑物关系道路级别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对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多层3 3322有出入口_52.5建筑物山墙面对道路高层4多层2221.51.5围墙面对道路1.51.51.51.5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9) 居住区内宜考虑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九、居住区竖向规划1、居住区的竖向规划,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限制高程和地面排水规划等内容。 2、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削减土方工程量; 2) 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应符合以下图表的规定; 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场地名称适 用 坡 度密实性地面和广场0.33.0广场兼停车场0.20.5室外场地:1、儿童嬉戏场2、运动场3、杂用场地0.32.50.20.50.32.9绿地0.51.0 湿陷性黄土地面0.57.0 3) 满意排水管线的埋设要求; 4) 避开土壤受冲刷; 5) 有利于建筑布置及空间环境的设计; 6) 对外联络道路的高程应及城市道路标高相连接。 3、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4、居住区内地面水的排水系统,应根据地形特点设计。在山区和丘陵地区还必需考虑排洪要求。地面水排水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居住区内应采纳暗沟(管)解除地面水;2) 在埋设地下暗沟(管)极不经济的陡坎、岩石地段,或在山坡冲刷严峻,管沟易堵塞的地段,可采纳明沟排水。十、居住区管线综合规划1、居住区内应设置给水、污水、雨水和电力管线。在采暖区还应增设供热管线。同时,还应考虑煤气、通讯、电视公用天线、闭路电视电缆等管线的设置或预留埋设位置。 2、居住区内各类管线的设置,应编制管线综合规划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必需及城市管线连接; 2) 应根据各类管线的不同特性和设置要求综合布置。各类管线互相间的程度及垂直净距,宜符合表10.0.2-1和表10.0.2-2的规定; 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程度净距(m)表10.0.2-1-管线名称给水管排水管煤气管热力管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电信管道低压中压高压排水管1.51.5煤气管低压1.01.0中压1.51.5高压2.02.0-热力管1.51.51.01.52.0电力电缆1.01.01.01.01.02.0电信电缆1.01.01.01.01.02.00.5电信管道1.01.01.01.02.01.01.20.2注: 表中给水管及排水管之间的净距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当管径大于200mm时应大于或等于3.0m; 大于或等于10kv的电力电缆及其它任何电力电缆之间应大于或等于0.25m,如加套管,净距可减至0.1m;小于10kv电力电缆之间应大于或等于0.1m; 低压煤气管的压

    注意事项

    本文(居住区规划原理的课件和复习题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叶***)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