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21页).doc
-
资源ID:35451786
资源大小:198.5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21页).doc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 21 页小学语文亡羊补牢基于标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来源:三年级 下 册第 三 组 课题:寓言两则 课时: 共 1课时,第 1课时 设计者:刘伟 【课程标准】识字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阅读: 初步学会默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谊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材分析】亡羊补牢这则寓言从养人的羊圈破了个洞丢了羊,邻居劝告修补羊圈,他认为没用,到第二天又丢了羊才番然醒悟,应该听取别人的忠告,找到补救的方法之后再也没丢过的小故事。理解了故事内容之后,重点是让孩子们从这个小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就是无论做错什么事,只要善于听取别人善意的劝告后,及时改正还不算晚。 【学情分析】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了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则寓言故事,学生已经对寓言故事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再次学习寓言故事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一点。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可以通过读课文理解故事的意思,但对于其中的道理还是懵懂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认真体会。 【教学目标】1、通过认读字卡和书写练习,正确认读4个生字,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1个词语。 借助拼音、字典并联系课文正确理解“亡、牢”等关键词句的意思。 2、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和反复朗读,读通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初步说出故事蕴含的道理。 【评价设计】1、书写9个生字,认读11个词语。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 3、联系实际生活来说说你对这个寓言故事的理解。 【学习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一、激趣导入师:中国流传了许多的成语,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平时听过哪些呢? 生: 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个很有趣的成语故事亡羊补牢。二、初读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伴或老师。 2、认读生字卡片,指导书写生字。 (完成目标一)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有错就指出并纠正。 4、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书写规范、工整(检测目标一) 三、重点品读,理解课文1、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的人一共丢了几次羊。 为什么丢? 2、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丢羊的事原因。羊人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板书“窟窿”“不听劝”)。 3、养羊人两次丢羊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这样的变化?齐声读第五自然段后思考这个问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用笔画出来。 指名学生回答。 4、小结:希望大家都能受到启发,记住: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用关联词说一说。四、拓展延伸1、从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因此有这么一句话“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2、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来说说你对这个寓言故事的理解。(完成目标三)师:寓意我们已经了解了,现在谁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完成目标二)例子贴切,表达完整(检测目标三)叙述完整,流利(检测目标二)板书: 亡第一次丢羊毫不在意未羊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为补结果再也没丢迟牢(听劝告,知错及时改正)也课后反思:小学语文南辕北辙基于标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来源:三年级 下 册第 三组 课题: 寓言两则 课时: 共 1课时,第 1课时 设计者:刘伟 【课程标准】(1) 基于识字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 基于阅读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谊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理解词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教材分析】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学情分析】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了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则寓言故事,学生已经对寓言故事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再次学习寓言故事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一点。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可以通过读课文理解故事的意思,但对于其中的道理还是懵懂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认真体会,还需要利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和总结,让孩子们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能够自己看出其中的寓意。 【教学目标】1、通过认读字卡和书写练习,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汉字。 2、通过反复朗读,读通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初步说出故事蕴含的道理。 【评价设计】1、书写3个生字,认读1个词语。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联系实际生活来说说你对这个寓言故事的理解。 【学习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激趣导入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自主识字1、自主识字。2、指名读,正音。3、写字观察指导 评价、自评。(完成目标1)正确规范书写(检测目标1)初读了解大意1、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表演感悟分角色读文。1. 同桌分角色读,教师巡视指导。2. 集体分角色读。表演课文内容。1. 学生准备。2. 指名展示表演。(完成目标2)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演一演(检测目标2)拓展1、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事情。(同桌交流)(完成目标3)3、 师: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说一说生活中的例子(检测目标3)板书: 南辕北辙目的 行动越 越马 快车夫 好 远盘缠 多课后反思:小学语文惊弓之鸟基于标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来源:三年级 下 册第 三组 课题:惊弓之鸟 课时: 共 2课时,第 1课时 设计者:刘伟 【课程标准】识字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阅读: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学情分析】学生很喜欢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本文正合学生胃口。与前两个单元赞美春天和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是不同的内容。学生对本课的生字学习已有了提前的预习,还有不少学生能听写词语了,所以在生字词语教学上可以少下点功夫。 【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同伴互助等方法,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课词语。2、通过预习、反复朗读,把课文读通顺,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顺序。 【评价设计】1、抄写本课词语,说说词语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文章顺序。 【学习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导入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指导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认识。(2)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3)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检查自学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全文,结合正音。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学生能理解的尽量让学生说,不理解的可以放到课文中理解。书写规范、工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检测目标一)思考、讨论1.课文中写了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叙述完整(检测目标二)理清顺序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用先、接着、最后说一说(检测目标二)板书: 10、惊弓之鸟更羸 本事 射箭能手魏王 信不过 大吃一惊课后反思:小学语文惊弓之鸟基于标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来源:三年级 下 册第 三组 课题:惊弓之鸟 课时: 共 2课时,第2课时 设计者:刘伟 【课程标准】识字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阅读: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谊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理解词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学情分析】学生很喜欢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本文正合学生胃口。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不做过多解释,只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教学。如“只要就 ”“大吃一惊”“一就”等词句的理解,再让学生把文中的空白,这两个人物每次怎样地说给补上,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人物当时的语气、心情。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通过朗读,抓住关键句子,了解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评价设计】1、根据板书提示,复述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学习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深入学习,自读自悟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2)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3)检查自学情况。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先分说,后总说。)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2)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叙述完整(检测目标二)复述课文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复述完整(检测目标一)拓展延伸1、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惊弓之鸟”的事情吗?2、说几个“惊弓之鸟”的近义词。板书: 18、惊弓之鸟 伤口裂开往高处飞心里害怕 听到弦响 掉了下来课后反思:小学语文画杨桃基于标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来源:三年级 下 册第 三组 课题:画杨桃 课时: 共 1课时,第 1课时 设计者:刘伟 【课程标准】识字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阅读: 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谊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应训练他们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另外,在画杨桃这件事中,爸爸和老师教会了“我”怎样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事情。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学会尊重他人,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认读生字卡片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通过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正确认读和理解文中“叮嘱、审视、半晌、受用、教诲”等词语。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通顺,背诵老师说的那段话,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初步读懂课文所蕴涵的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什么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都要懂得善待他人的道理。【评价设计】1、书写12个生字,认读词语。 2、小组内试着背诵。 3、讨论交流: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习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预习探究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苹果,你们能不能把你们看到的苹果认真地画下来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同样关于画画的故事。引发思考合作探究1、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朗读课文。读的过程中,画出生字词。2、大屏幕出示生字词,认读生字、新词,说说词语意思。3、指导写字:嘱 肃(完成目标一)4、再读课文,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规范、工整(检测目标一)品读体验1、从哲理性段落入手,达到牵动全文的目的。师:课文的最后一段讲的非常耐人寻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故事结束了,但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却是深远的。理解“教诲”和“一生受用”的意思。朗读父亲和老师的话,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父亲的话在第一部分,指名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思考父亲的话是要告诉我什么道理?3、师:谁能用简洁的话说一说,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4、进一步点拨引导,加深理解体会:(1)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2)抓住老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6-18自然段)默读老师的话,讨论老师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背诵老师说的话。(完成目标二)背诵通顺,不丢字、不添字(检测目标二)巩固延伸回顾上课之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画的苹果不一样?联系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谈谈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应该怎么做。(完成目标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表达清晰、完整(检测目标三)板书: 11 画杨桃五角星嘲笑 吞吞吐吐严肃 和颜悦色课后反思:小学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基于标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来源:三年级 下 册第三组 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课时: 共 1课时,第 1课时 设计者:刘伟 【课程标准】识字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阅读: 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谊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教学时,要利用好插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在阅读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部分内容还需老师指导。本课内容较简单,但让学生真切体会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却并不容易。因此,本课设计本着“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里”的追求目标,努力体现三个“基于”:一是基于学生,二是基于文本,三是基于生活。 【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自由朗读课文等方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出“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 在文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话说出小徒弟的画得到画师称赞的原因; 4、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问题,能提出改进或解决的办法。 【评价设计】1、可以通过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来完成,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词语的意思,达到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目的。 2、通过默读课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讨论、交流、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4、教师点拨,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问题,能提出改进或解决的办法,看是否有创意,在口语表达训练的过程中,达到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学习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认真思考,表达完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活动一: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举手询问老师。(完成目标一)活动二: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反馈交流。(完成目标二)读准音,不填字、不漏字(检测目标一)学生能抓住要点,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检测目标二)三、自读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3、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4、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根据问题研读课文)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 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活动五: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画师是怎么评价的?、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齐读课文:下面,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完成目标三) 通过理解“若隐若现”明白小徒弟画的巧妙之处,检测目标三。四、拓展延伸、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深山藏古寺”: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完成目标四)通过说一说身边类似的故事,检测目标四。板书: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许多小骆驼 画师 二徒弟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以少代多(妙)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