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七章 不乐食谷.docx
-
资源ID:35501868
资源大小:10.93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七章 不乐食谷.docx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七章不乐食谷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告诉君主要谨慎对待身 边的左右近臣,谨防亡国之臣的三步控君之策。君臣本是朝廷的组 织架构与岗位编制,君臣关系与职责本身是朝廷制度所决定的,我 们不能应出现了亡国之臣而怀疑这种制度。正如韩非子所言,以往的君主,有得臣安国的,也有得臣亡国 的,同样都是得臣,为什么有的君主能安国,有的却亡国了呢,所 以朝臣在治国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左可近臣,君主不可不 谨慎对待。历史也告诉我们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原因很多,根结 在君主,所以韩非子将亡国的责任归咎于君主,让他谨防身边的亲 信近臣。如果君主知道臣子所言的对与错,好与坏,也就不会被亡国之 臣所控制,问题的关键是君主不知道,不知道是与非,不知道黑与 白,所以自古圣贤都劝导君主为君之道,多读经典,明事理知道 理,最起码要有大是大非观,知道治国的底线在那里。春秋战国,不仅诸侯各国战乱纷争,更是诸子百家思想争鸣, 各类思想学派在各国不断实践。在当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正统 思想与社会道德共识,做为君主也不知道应该遵从那种思想那个学 派,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被说动。儒家孔学在当世占主导地位,但 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开展,不符合时代的特征,无法解决社会实际 问题,法家思想顺应了社会的开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在秦 国的实践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探索出了正确的道路。社会变革时期,就是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积极实践适应时代 特征的思想,招揽具有符合社会开展方向的人才,采纳促进社会发 展的良策,主动与时俱进,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国富民强。韩非子讲完亡国之臣后,再讲避世之臣。韩非子说“假设夫许 由、续牙、晋伯阳、秦颠(dian)颉(xi。、卫侨如、狐不稽、重明、 董不识、卞(bian)随、务光、伯夷、叔齐,此十二者,皆上见利 不喜,下临难不恐。”意思是至于许由、续牙、晋伯阳、秦颠颉、卫 侨如、狐不稽、重明、董不识、卞随、务光、伯夷、叔齐,这十二 个人,都是见利不动心,临危不惧的。我们先认识一下这十二个人。许由,相传为尧时人。隐于沛 泽,尧闻其贤,欲以天下让之,不受而逃于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尧 又欲召为九州长,不愿闻,遂洗耳于颍水之滨,死后葬箕山。续 牙,传说中远古时人,舜七友之一,常自谦,不敢与人等列并美。晋伯阳,人名,也称伯阳,传说是舜的七友之一。秦颠颉,人名, 事迹不详。卫侨如,人名,事迹不详。狐不稽,人名,事迹不详。重 明,人名,事迹不详。董不识,疑即“东不管(zi)”,传说是舜的七 友之一。卞随、务光:均为高人隐士,传说商汤想让他们为自己出谋划 策,但两人不为所动,后又让问他们伊尹如何,答可以,商汤重用 之。灭夏后商汤想把君位让给他们,他们都不接受,认为在玷污他 们,故投河而死。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位王子。相传孤竹君遗命立三子叔齐为君。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尊天 伦,不愿打乱社会规那么,也未继位,哥俩先后出国前往周国考察。 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 食,饿死于首阳山。从十二人的简介来看,他们都是谦逊有礼,见利不动,临死不 恐的人。这种表相之下是隐藏着什么呢,韩非子说“或与之天下而 不取,有萃辱之名,那么不乐食谷之利。”意思是有的给他天下都不接 受,一旦遇到劳苦和屈辱,就不愿要官府的俸禄。许由、卞随、务光、伯夷、叔齐的简介正好应证了韩非子所 说。他们到底想不想上位为君,我们不好说,但,按当时情况看, 不是他们不愿意,是不敢。尧、商汤、孤竹国君主,让位于贤也只 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名声而已,对于许由、卞随、务光、伯夷、叔齐 来说不仅听听就好,更要远离朝堂,让君主知道自己无心亦无力为 君,这是保全之法。至于为了避开劳苦和屈辱,避世隐居,追求所谓的纯粹清高, 这不是贤者所为。真正的圣贤必是入世再出世,入世是为了历经世 俗之苦,看清世间,明白人性。出世是脱离世俗,悟得大道,广为 传播,普度众生。入世时是俗人,出世时已悟道,再入世为传道。【假设夫许由、续牙、晋伯阳、秦颠(dian)颉(xi。、卫侨如、狐 不稽、重明、董不识、卞(bian)随、务光、伯夷、叔齐,此十二 者,皆上见利不喜,下临难不恐。或与之天下而不取,有萃辱之名,那么不乐食谷之利。】上古真实的历史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能用现在的评判标准来 衡量历史人物,从他们身上看到问题,用于警示当下,这就是以史 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