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书-双向拉伸聚乙烯共挤复合膜.docx
行业标准工程建议书建议工程名称 (中文)双向拉伸聚乙烯共挤复合膜建议工程名称 (英文)Bidirectional stretch polyethylene co-extruded composite film制定或修订国制定口修订被修订标准编号采用程度 IDTDMODQNEQ采标编号被采用标准名称 (中文)被采用标准名称 (英文)采用快速程序FTP快速程序代码bnc工程周期口 12个月0 18个月 24个月ICS分类号83. 140. 10中国标准分类号Y28牵头单位江苏彩华包装集团参与单位黄山永新股份、陶氏化学 (中国)投资、泉州绿陆 新材料科技、杭州顶正包 材、北京华腾新材料股份 、迪爱生投资体系编号指出制定或者修订标准的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目的、意义或 必要性双向拉伸聚乙烯共挤复合膜(以下简称“单一复合膜”)是以聚乙烯为主要原料,由 三个及以上的挤出机共挤出,采用平膜法双向拉伸工艺,经高倍平面拉伸所制得的薄膜, 具有厚薄均匀性好、产能效率大、透明度及光泽度、物理力学性能及阻隔性能远优于吹管 泡法薄膜(PE吹膜)的优异特点。以开展可回收性设计为理念的单一材质,彻底解决了 长期一来用不同材质复合的功能性薄膜(如:B0PA/PE, B0PET/CPP, B0PETALPE等 结构)难以回收的难题。单一复合膜的出现正在逐步取代不同材质复合的功能膜,广泛用 于热封、电磁感应封和SUP等不同的包装工艺,为各种印刷、印染加工、包装和产品保护 提供耐热性、机械及光学性能,产品已广泛用于干食品、宠物食品、冷冻食品、加工食品、 洗涤剂、个人护理等各行各业,为软包装行业实现循环再利用,使包装废弃物实现资源化 管理,推进软包装单一材质化、易于回收及再生提供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目前我国的单一复合膜产能全球领先,但国内至今没有针对单一复合膜的国家标准或 行业标准,各企业自定的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也不统一,容易造成产业链供需双方判定标 准上的分歧,制约了行业的开展,亟待制定行业标准,以建立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技术依 据,对行业规范、市场监管和法规制定都具有基础支撑作用。标准的制定及公布将促进企 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有序运行,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一个统一的、合理的、适用的 标准来规范评判产品质量。填补国内单一复合膜产品上的空白,助推单一复合膜市场的健 康开展。对消除国内外反倾销诉讼和技术壁垒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和社会效益。注:1.填写制定、修订工程中,假设选择修订必须填写被修订标准编号;范围和主要 技术内容标准的技术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双向拉伸聚乙烯共挤复合膜的术语、定义及缩略语和符号、分类、要求、 试验方法、检验规那么、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主要技术内容:规格尺寸及偏差、拉断 力、起热粘温度、热合强度、热收缩率、摩擦系数、雾度、光泽度、水蒸汽透过量、氧气 透过量、耐穿刺性和润湿张力等。本文件适用于以聚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由三个及以上 挤出机共挤出,经纵、横向拉伸所得单一材质复合膜。国内外情况 简要说明1国内外对该技术研究情况简要说明:自2007年二井、中国石化北万化工研究院等国内外主要原料厂家研发出单一材质复 合膜,随着原料系列化、薄膜的制造工艺成熟,国内外政策上“减塑”、“降塑”的政策出 台,单一材质复合膜可实现循环再利用,包装废弃物实现资源化管理等,多重因素助推国 内单一复合膜产业大跨步开展,截止去年底,国内生产线总产能超10万吨;预计2022年 将有10条(套)单一复合膜生产线投产或安装,到2023年,生产线总产能超过70万吨。 目前我国单一复合膜生产技术全球领先,产品出口欧盟、日本、越南、美国,潜在市场不 可估量。2工程与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采用程度的考虑:未查到与本标准工程对应的国际标准 或国外先进标准。3 .与国内相关标准间的关系:未查到相关标准,本标准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 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无冲突。在塑料制品技术标准体系中的位置为01-塑料薄膜及 制品大类、02-复合膜小类,体系表编号为。4 .指出是否发现有专利的问题。本标准不涉及专利问题。牵头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名、盖公章)2021年8月5日标准化技术组织 评估意见负责人:(签名、盖公章)年 月 II初审机构 初审意见负责人:(签名、盖公章)年月日2.选择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必须填写采标号及采用程度;3.选择采用快速程序,必须填写快速程序代码;4.体系编号是指在各行业(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中的体系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