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加快推进茌平县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研究.docx
-
资源ID:35533810
资源大小:16.9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经济新常态下加快推进茌平县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研究.docx
经济新常态下加快推进茌平县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研究 【摘要】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新常态下,打赢稳增长和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述了新常态下,作为县域经济的茌平如何推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关键词】新常态 茌平县 产业 转型升级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向参会的市县委书记们提出“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好县域经济发展?”引人深思、让人启迪。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下,打赢稳增长和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茌平县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产业实际出发,围绕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一、茌平县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茌平县致力于推动科学发展,综合实力持续跃升。2016年1-6月份,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3亿元,同比增长36.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04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922.4元,增长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93元,增长8.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7.7亿元,增长10.5%。 (1)现代农业加快发展。2015年粮食总产达到18.9亿斤,实现“十三连增”。大力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55、1021家,分别是2010年的3.7倍和13倍;家庭农场从无到有,达到88家;“三品一标”认证达到132个,是2010年的4.4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追溯体系实现全覆盖。实施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年会战,治理排涝沟渠374条、930公里,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2016年,夏粮生产喜获“十四连丰”,总产4.43亿公斤,最高单产760公斤,再创聊城市小麦单产最高纪录。高产创建示范田达到22万亩。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0家,市级以上55家,省级以上6家,销售收入突破95亿元。大力发展现代生态休闲农业,已建成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特色村镇50个,休闲观光园区20个,完成投资5亿元,年利润突破5000万元。 (2)工业经济扩量提质。2015年,实现规模工业销售收入1464.1亿元、利润120亿元、利税151亿元,均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4077家、24484户,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2611家、15793户。2016年上半年,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确定县级重大项目85个,总投资877.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1.2亿元,1-5月份完成投资100.6亿元。列入市级重点项目11个,总投资634.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9亿元,1-5月份完成投资78.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8.5%。资金争取取得新成效,准确把握国家政策,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3968万元,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2.21亿元;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围绕打造“国际高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山东省先进制造业基地”,举全县之力建设聊城信发高新材料产业园区,园区概念性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加快建设,营商环境更加优化。用地保障有了新作为,挂牌出让国有土地15宗,面积31.3公顷,成交金额1.7亿元,完成土地增减挂钩验收复垦764亩,土地挖潜889.4亩。 (3)服务业总量迅速膨胀。2016年上半年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6.45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服务业地方税收2.1亿元,同比增长2%。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主要电商企业销售额达到9300多万元。京东和淘宝农村项目加快建设,目前已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网点3200余个,年交易额5亿元,农产品畅销率95.3%,销售范围辐射国内大部分地区及东南亚、欧美等国外市场。文化旅游业破茧化蝶,创建3A级景区2处、山东省旅游强乡镇2个,成功举办4届中华圆铃大枣采摘节。健康养老产业迈出较大步伐,金柱和佑颐养中心一期项目建成投运。 二、经济新常态下茌平县产业发展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 经济新常态给茌平县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速的新常态使茌平产业经济面临质量和效益的挑战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这种形势下,要求茌平经济发展:一是控制单一追求GDP增速和规模的冲动,注重经济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从而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更加注重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之间的统筹协调。二是由依赖资源、能源消耗的增长,调整为主要依靠创新和投资双轮驱动的增长,通过制度创新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科技创新释放社会生产和消费的潜力。三是科学选择经济发展方式和路径,走集约、节约、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走最接地气、最适宜我县特色的发展路子。 (二)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使茌平产业经济面临现代化和特色化的挑战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城乡结构等保持不断优化升级的长期动态平衡。这种形势下,要求我县经济发展:一是更加注重发展养老康疗、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适应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新趋势,把握产业转型新节奏。二是要更加注重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端成长型产业,把握工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适应工业产品市场的需求。三是更加注重扩大生态、文化、创新、低碳等新兴消费,大力发展绿色、时尚产品,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赶上国际国内消费潮流。 (三)宏观政策的新常态使茌平经济面临发展政策的开放和连续性的挑战 宏观政策的新常态,是指国家通常情况下采用区间调控、微刺激和精准发力的宏观政策,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种形势下,要求我县经济发展:一是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积极开展城际合作,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共享区域资源、要素等,实现区域整体发展。二是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宏观调控的方向保持高度一致,注重思路、措施、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精确性、专业性,保证我县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四)改革的新常态使茌平产业经济面临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挑战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格局中,我县必须将改革的思维、措施、精神融合到工作的各个环节。这种形势下,要求茌平经济发展:一是减少审批,放开管制,破除民营资本进入的限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二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赋予基层所需的发展权限和空间,提高底层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树立民本和法治意识,掌握现代理念和技术,运用沟通、协调、互动、共建的方法,加强和改进我县经济工作。 三、经济新常态下加快推进茌平县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对策分析 (1)加快产业转型,推动产业升级。把产业作为提升茌平县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和根本,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加快工业经济优化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品牌商标建设,以铝深加工、汽车配件、人造板等产业为重点,不断提高企业装备水平。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易迈医疗关节传感器、大地数控机床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支持信发集团抓好高效超超临界风冷发电机组、660千安高纯铝等项目建设,加快新建机组并网发电,谋划济南远程供暖工程。坚持企业工作日和金融工作日制度,实施困难企业转并联工程,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破解瓶颈,使困难企业恢复活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启动部分规模小、排放大、污染重的企业转停并迁工程,推动“腾笼换鸟”、转型升级。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着力培育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深化与首农集团合作,让更多茌平果蔬走进高端市场。重点抓好精致农业园区和肖庄、贾寨、乐平等特色农产品基地,盛远达等生态畜禽养殖基地,滨河锦鲤等现代渔业园区,创建以獭兔、三元良种猪为特色的健康养殖示范县和徒骇河中华鳖水产种质保护区。深入推进涉水涉地资金整合试点,增加高标准农田;加快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检验监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数量和发展规模,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鼓励采用智能温室、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支持发展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物流业态。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培训各类农技人员。 三是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创建有较高知名度的物流服务品牌。以电子商务产业园、邮政公共服务平台、金号微商城、大宗商品电商交易平台建设为重点,打造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引导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业。以推进城市综合体和消费街区等项目为切入点,优化城区商业网点布局,加快推进城乡市场网络、社区商业网点和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三网”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推动金牛湖风景区创建国家3A级景区,整合肖庄、博平枣乡观光生态园,鲁义姑祠等景点,打造特色旅游线路,积极融入济齐聊旅游带。以特色村建设为突破,推进“农区变景区、劳动变活动、产品变商品”,打造茌平“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品牌。 (2)加快动力转型,推动创新发展。把加快自主创新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龙头工程常抓不懈,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和科技人才的引进培育。一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壮大高科技企业队伍,聚焦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申报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研发机构2家,市级以上科技攻关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高新技术产值占比新增2个百分点。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5项。加大专利申报力度,争取落实各类专利申请50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0件;着力培育一批省、市级以上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确保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户数达到3.5万户以上。深入开展“一企一技术”创建活动,壮大专精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团队。二是建立产学研协同机制。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鼓励现有企业科研平台共建共享,新增市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6家,市级以上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个,产学研合作项目5个,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8项。三是大力推进质量强县。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大力推进品牌建设,抓好国家级中压输配电设备检测中心项目,新增省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2件,“市长质量奖”1个,力争实现“省长质量奖”的突破。四是大力推进人才工作。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着力引进国内外顶尖研究机构、技术团队、创业人才,进一步加强工业、农业、教育、卫生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智力支持。 (3)加快服务转型,推动环境优化。把促进企业转型提升,作为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出温暖如春的“小气候”。一是优化行政审批。做到“政府行政权力清单目录之外无审批、无收费”。归并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全面推动网上审批、容缺预审、“中介超市”等服务创新,承诺件审批要比法定承诺时间提速50%以上。二是优化考核导向。调整开放园区、镇街绩效考核办法,对三大工业园区的主要指标增幅、新增龙头项目、载体建设重大突破等实行上不封顶的加分,同时大幅提高服务业占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发展后劲、投资贡献率等重点经济指标权重,把基层注意力引导到转型提升发展上来。三是优化服务举措。深入开展县级领导和科级干部包保重大项目等制度,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风险防范、政策扶持等措施,最快速度响应企业需求、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最强力度解决企业难题,缔结起最牢固的政企战略同盟。 参考文献: 1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培育特色经济强市J.杭州通讯(下半月),2008. 2我们为何需要产业转型升级J.福建轻纺,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