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
数学 学科( 五 年级)单元教学支配单元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所需课时8课时教学目标1、 结合详细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究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2、 探究并驾驭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解决简洁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及生活的亲密联络。课标或大纲要求教材分析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探究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教材支配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根底。事实上,本套教材特别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供应了可能。其中,图形语言是特别重要的,它不仅可以通过直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供应了直观表象,还可以供应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感,同时它也往往成为创建的源泉。 依据课程标准和整套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本单元仍旧没有将分数应用题单列,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数乘法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局部。本单元内容的引入及绽开,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应用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情分析1、在探究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时,要结合教科书上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及操作活动,留意扶植动手实力较弱的学生。2、学习时,学生往往会忽视分数乘法的意义,只留意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因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让学生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去理解题意,才能正确解决问题。主要教学策略1. 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究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2. 将应用及计算严密结合,体会分数乘法及实际生活的联络。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24页 分数乘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结合详细情境, ,探究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探究并驾驭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展计算。教学重点1、结合详细情境, ,探究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探究并驾驭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展计算。教学打算教学时数 2课时教 学 过 程备注栏一、 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1、出示情境:剪一个这样的图案要用一张彩纸的1/5,剪3个这样的图案须要多少张彩纸?2、请大家想方法解决问题,先自己想一想,没有思路的同学可以同桌沟通,也可以看一看书上是怎么解决的。3、 组织全班沟通。师生一起来共享沟通过程。对学生提出的想法,师可以这样提问:你列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呢?对这个算法,你是怎么理解的,别的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老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把加法的板书和乘法的板书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让学生理解求几个一样分数的和用乘法计算。4、练一练:教科书第2页“涂一涂,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讨论: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小结:分数及整数想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练习:教科书“试一试”第1、2题。5、讨论“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出示 6×5/9。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计算方法,假如没有方法二,老师可指导学生看书得到。老师引导学生比拟两种算法,得出“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拟简便。练习:(1)教科书“练一练”第1题。(2)计算:二、 稳固练习1、教科书第4页“练一练”第2、3、4、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在集体讲评。2、教科书第4页“练一练”第5题。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写在课本上,再细致视察,看看发觉了什么?3、教科书第4页“数学故事”。先让学生说说,你从每幅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如何解决图中提出的问题。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56页 分数乘法(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 结合详细情境, ,进一步探究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 进一步稳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3、 能解决简洁的分数及整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及生活的亲密联络。教学重点理解并驾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教学难点教学打算教学时数 1课时教 学 过 程备注栏 一、理解并驾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1、出示教科书第5页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理解到的信息。然后同桌同学互相讨论,如何求(1)调皮有多少个苹果?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 6÷2=3(个) 6×1/2=3(个)老师引导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求6的1/2是多少。接着让学生求出(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2、练习:(1)教科书第5页“试一试”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讲评。(2)教科书第6页“试一试”第2题。先说说“九折”是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计算。二、课堂练习。1、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在课本上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强调“先约分再计算”。2、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1、3题。提示学生细致读题。学生完成后再讲评。3、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4题。先让学生完成,在说说解题思路。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79页 分数乘法(三)教学目的和要求1、 合详细情境, ,探究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2、探究并驾驭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解决简洁的分数及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及生活的亲密联络。教学重点1、 详细情境, ,探究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2、探究并驾驭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教学打算1、 每人打算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2、 每人打算5张长方形的纸。教学时数 2课时教 学 过 程备注栏 一、探究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再让学生拿出课前打算的一张纸条,依据例题所述剪一剪。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局部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并依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1/2×1/2=1/4 1/4×1/2=1/8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局部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及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一样,所以用乘法计算。折一折,涂一涂 3/4×1/4-=?让学生拿出课前打算好的一张长方形纸,依据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局部占斜线局部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依据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做一做:依据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2/3×1/5 5/6×1/3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及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小结:分数及分数相乘,分子及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及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想一想:此法及分数及整数相乘的方法有冲突吗?试一试:1/4× 2/3 3/52/9 7/8×5/14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二、课堂练习1、计算练习。教科书第8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计算后视察:分数相乘的积确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2、解决问题。(1)教科书第8-9页“练一练”第3、4、5、6、7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2)教科书第9页数学故事 “唐僧分瓜”。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10-12页 练习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2、 较娴熟地进展分数乘法的计算;3、 能正确解决简洁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及生活的亲密联络。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打算教学时数 2课时教 学 过 程备注栏 一、计算练习1、教科书第10页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2、 教科书第11页第11题。先让学生依据分数的意义进展推断,再计算确认。二、根本练习1、教科书第10页第1、2、4、5、6、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说说解题思路,集体讲评。2、教科书第11页第8题。假如有时间,可以把剩下用品的现价全部算出来。3、教科书第12页第12、13、14题。同桌互相讨论完成,集体讲评。三、拓展练习教科书第11页第9题。每人提三个问题后尝试解决。同桌沟通。有异议提出来让全班评议。四、尝试练习教科书第12页“你知道吗?”。激励学生回家查找资料,把问题求出来。比一比,谁完成得最快。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内容(课题) 教科书第1314页 长方体的相识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视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相识长方体、正方体,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局部名称。2、经验视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洁问题。3、通过详细的操作活动,开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经验视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洁问题。教学难点经验视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洁问题。教学打算打算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教学时数 1课时教 学 过 程 一、相识长方体和正方体1、说一说。师:请同学们细致视察13页的情境图,分辨一下哪些物体的形态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同桌讨论,指名学生答复,集体讲评。师: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态是长方体或正方体?2、认一认。师:请同学们细致阅读13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体,相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学生自学后,指名答复。二、讨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师:如今我们来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从点、面、棱三个角度进展讨论。下面拿出你们带来的纸盒,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可以先分工讨论,再共同讨论。(学生开展讨论,老师同时参及多个小组的讨论和讨论。)约8分钟后,老师组织学生沟通。师:下面请各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发觉了哪些特点?是怎样发觉的?按面、棱、顶点进展沟通。师:刚刚大家通过讨论发觉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许多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整理一下,把刚刚讨论的结果填入14页的表格中。老师及学生一起进展整理、比拟、沟通,共同完成表格。指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三、练一练教科书第15页第2、3、4题。 作业设计 教科书第15页第1题,理论活动。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1617页 绽开及折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绽开图)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绽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相识。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开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绽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相识。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绽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相识。教学打算1、 打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2、 把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教学时数 1课时教 学 过 程 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绽开图。1、通过剪盒子,相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绽开图。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绽开图。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老师要对剪的方法进展适当的指导。由于剪法不同,绽开图的形态也是不同的。学生剪好后,老师展示不同形态的绽开图。师:请同学们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绽开图。2、体会绽开图及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络。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进展操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沟通。二、练一练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看绽开图进展思索,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2、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按绽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再联络长方体说说绽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1819页 长方体的外表积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操作、视察活动中,探究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和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相识,开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结合详细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洁的问题,体会数学及生活的联络。教学重点在操作、视察活动中,探究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和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探究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和其计算方法。教学打算教学时数 2课时教 学 过 程 一、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和其计算方法。1、长方体的外表积和其计算方法。师:请同学们细致视察18页的长方体纸盒和它的绽开图,完成下面两项活动。(1)长方体的6个面分别对应于绽开图的哪个局部?分别将它们涂上相应的颜色。(2)绽开图的各条边及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在绽开图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3)估一估,做这样的一个纸盒至少须要用多少纸板?再算一算。学生沟通,小结长方体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的方法,老师都赐予确定,关键是让学生说清解题的根本思路,然后引导学生比拟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络。)提示:在计算实物的外表积时,要依据实际选用不同的方法敏捷计算。(要弄清物体的外表积是指哪些面的面积之和。)2、正方体的外表积和其计算方法。学生尝摸索讨:教科书第18页“试一试”。学生沟通,小结正方体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二、课堂练习1、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先说商标纸的面积纸哪些面的面积之和,再计算。3、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一个电视机布罩要做几个面,哪个面是不须要做的,再让学生尝试计算。4、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沟通。5、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5题。假如学生列综合算式有困难,允许分步计算。6、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6题。让学生综合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2021页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操作、视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学问,解决有关求物体外表积的问题,开展空间观念。2、经验探究规律的过程,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有关学问,解决有关求物体外表积的问题。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有关学问,解决有关求物体外表积的问题。教学打算每桌打算4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纸盒。教学时数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综合运用1、视察右图并计算。师:请同学们细致视察右图,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并求出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2、视察左图并计算。师:请同学们接着细致视察左图,用书本当墙角,拿出带来的盒子搭一搭,看看有几个面露在外面,你是怎样找出来的?并求出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师引导学生有序地视察:一是看每个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再计算全部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其中,里面的纸箱没有一个面露在外面;二是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不同的角度视察,看每个角度能看到几个面,在计算一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3、4人小组合作,将4个盒子换一种方法放在墙角处,露出外面的面积是否有改变?搭好后进展沟通。二、找规律:有多少个面露在外面?1、 教科书第21页第(1)(2)(3)题。师引导学生发觉堆放的正方体个数及露出外面的面数的改变规律。再小结:第(1)题: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3个面。第(2)题: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4个面。第(3)题: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5个面。2、练习:假如按上述三种方法摆放16个小正方体,那么,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各是多少?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2223页 练习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驾驭长方体、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较娴熟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问题。2、进步学生运用学问的实力和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打算1、每个学生打算一个长方体盒子和3个正方体的盒子;2、每个学生打算3种不同长度的小棒若干根和橡皮泥。教学时数 2课时教 学 过 程 1、教科书第22页第1题。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盒子,按要求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再量一量,最终计算出他的外表积。2、教科书第22页第2、3题。先让学生说说须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3、教科书第22页第4题。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看看有几种堆法?那么,露在外面的面积有没有改变。4、教科书第22页第5题。让学生理解2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露在外面的面及原来的2个正方体相比削减了2个,所以是不相等的。5、教科书第23页第6题。6、教科书第23页第7题。指导学生运用长方体棱长的特点等学问解决实际问题。7、教科书第24页第8题。让学生借助操作等手段扶植思索。8、教科书第23页“理论活动”。激励学生搭出各种不同形态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并及自己所想象的形态进展比拟。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倒数教学目的和要求1, 在计算、比拟、视察,发觉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2, 驾驭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教学重点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难点理解“倒数”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教学打算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栏一, 教学过程师:请同学们结合语文的学习,猜几个字,中国的汉字构造美丽,有上下构造,左右构造,假如把“杏”上下颠倒,变成什么字了?(呆)把“吴”字颠倒呢?(吞)。那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师:事实上,一个数也可以倒过来变成另一个数,比方3/4倒过来变成了4/3,1/7倒过来变成7/1。师:你能依据它的特性给它起个名字吗?(倒数)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倒数。(板书课题:倒数)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24页,在书上完成“算一算”,并细致视察思索,看你有什么发觉。组织学生沟通自己的发觉,引导学生总结几组算式的共同特点(乘积都是1),以和算式左边的两个乘数的关系(分子和分母互相颠倒),从而引出倒数的概念。师:你怎样描绘上面算式中两个乘数的关系呢?(依据学生的答复,老师板书) 乘积是1 乘积是1 2/3*3/2=1 2*1/2=1 8/11*11/8=1 1/10*10=1 7/9*9/7=1 7*1/7=1 6/5*5/6=1 1/5*5=1 分子和分母颠倒 分子和分母颠倒 师: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你能说出黑板上谁和谁互为倒数吗?还能举出其他例子来吗?(学生举例,老师板书:2/3和3/2互为倒数。)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互为”这两个字的?能否举诞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举例,如互为挚友是指互相是挚友。)二, 试一试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整数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分数,1的倒数还是1。三, 想一想老师借助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说明0没有倒数。四, 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 P24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内容(课题)分数除法一(分数除以整数)教学目的和要求1, 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究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2, 探究并驾驭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 可以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打算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栏一, 涂一涂,算一算1,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第1题让学生可以先用画图、分数的意义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依据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4/7÷2。在画图、理解分数的意义的根底上,生得出4/7÷2=2/7。因此,学生可能会得到“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除数得到商的分子”。(2)激励学生探究第2题,联络分数乘法的意义,说明把4/7平均分3份,也就是求4/7的1/3,从而理解其根本算理。让学生在第1题的根底上来引导学生发觉此时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从而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即用分数乘以除数的倒数。二, 填一填,想一想1, 变换探究的角度,呈现三组算式,让学生实际运用,再次验证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算理。22, 师导学生依据前面的三个活动,总结算法。3,3, 让学生先列举出分数除法算式,并利用手中的学具详细地分一分,涂一涂,借助图形语言进展理解。三, 试一试练习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沟通起分数除法及分数乘法的联络。四, 练一练1,第26页第2,3题,让学生独立解决。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内容(课题)分数除法二(整数除以分数)教学目的和要求1, 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根本算理。2,驾驭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打算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栏一, 创设一个“分一分”的活动。1, 出示:第27页的情境图。从整数除以整数到整数除以分数,借助除法的意义和图形语言,体会“除以一个数”及“乘这个数的倒数”之间的关系。2, 创设自主的探究空间,让学生通过视察、比拟及思索,发觉学问的 内在联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时机,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即分数除法的意义可联络整数除法的意义进展学习)二, 画一画。1, 让学生画图个视察,分析图中反映的数量关系2, 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和算法。三, 填一填,想一想。让学生视察、比拟、从而发觉问题中隐藏的规律。(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四, 试一试。学生稳固对除法计算的理解,重点引导学生先约分再乘,这样算比拟简便。五, 练一练。1,第28页第2题,利用分数除法解方程,既应用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又为今后用方程解决问题进展铺垫。2,第28页第3题,利用分数除法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沟通的空间。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 3,第28页第4题,让学生计算、视察、引导动用自己的语言沟通:当除数分小于、等于、大于1的时,商及被除数有怎样的关系?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内容(课题)分数除法三(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目的和要求1, 能用方程解决简洁的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2在解方程中,稳固分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用方程解决简洁的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方程解决简洁的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打算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栏一出示教科书第29页的情境图。1, 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2,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3, 学生沟通后,老师激励学生要方程解决此类问题。4老师对算术方法要也重点讲解。理解并“标准量”(单位1)和“比拟量”的含义。二试一试。1第29页第1题。激励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讲清晰问题的思路。此题是让学生依据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第(1)小题,学生可以列方程解决,也可以用分数除法解决。不管选用哪种策略解决问题,老师都应当确定。对于干脆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我们要多激励。2 第29页第2题。学生独立做题,老师集体讲评。三练一练。1第30页第1题。让学生上黑板板演,然后老师集体讲评。 2第30页第2题。先向学生讲清“八折”的含义。即现价是原价的8/10。解决问题可以利用方程解也可以用算术的方法来解,算法不做根本要求。3第30页第3题。 学生独立晚上,让学生汇报其做法和思路。并找出标准量和比拟量。 4第4题。 结合鸡、鸭、鹅孵化的长短,为学生创设运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时机,引导学生学会找寻有用的数学信息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整理和复习(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生对“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和“长方体(一)”的整理及复习,老师进展讲评,稳固,深化这连单元的学问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地将所学到的学问进展整理,归纳和反思。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地将所学到的学问进展整理,归纳和反思。教学打算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备注栏一,你学到了什么?及同学进展沟通。 1,第一单元的内容。学生先小组沟通,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学问整理的过程。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简洁的分数乘法应用题。2,第二单元的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长方体,正方体的绽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3,第三单元的内容。 除法的意义,除法的计算方法,倒数的含义,用方程解决问题,算术方法解决除法问题。二, 决问题1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集体对答案,表扬做全对的同学。2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3 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要向学生讲清怎样才知道10包纸巾的长、宽、高。师生共同讨论。4第4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题意。5第5题,首先激励学生看懂图意,然后分析图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2/9=140。6第6题。激励学生理解题意,然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此根底上独立解决问题。7,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集体讲评。8第8题。小组沟通,然后师生共同完成。9第9题。以统计表的形式出现复习分数乘法,但是很简洁解决。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说一说题意的策略。三总结 通过这两单元的整理及复习,你学到了什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内容(课题)数学及生活(粉刷墙壁)教学目的和要求1 综合应用图形的面积、计算等学问解决生活的问题,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2 开展实际调查、解决问题的实力。教学重点解决问题的实力。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实力。教学打算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备注栏一 要粉刷教室的墙壁,我们须要调查哪些数据。(一),测量计算。1小组合作一。(1),教室前后黑板共多少块?分别测量每块黑板的刹那感和宽。(2),教室左右两面墙共有多少个窗户,多少个门?分别测量每个窗户的长和宽,每个门的长和宽。2小组合作二。(1),左右两面墙(除去窗户和门)的面积分别为( )平方米和( )平方米。(2),假如想粉刷除去地面以外的五面墙,那么须要粉刷的墙壁面积总和约为( )平方米。(二),购置材料。 某种涂料分大桶和小桶两种规格包装。大桶:容升6升,57.00元/桶。小桶:容升4升,40.00元/桶。(1),依据阅历,第一遍粉刷时,每平方米约用涂料0.5升,此时粉刷教室共需涂料约( )升。(2),粉刷墙壁时,一般须要刷两遍。依据工人师傅的估计,刷第二遍时须要涂料约升( )。(3),刷两遍共用涂料约( )升,买( )打通和( )小桶最省钱,总费用约( )元。二,练一练。1第1题。启发学生思索,工人师傅在用涂料粉刷墙壁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以扶植学生理解实际粉刷时会出现的“损耗”的缘由。 2引导学生发觉打通包装的涂料廉价,因此尽量买打通的,但不同时也要依据须要的量,不要奢侈太多。因此可以利用列表的形式出现不同方案的价钱,并选出最省钱的方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内容(课题)折叠教学目的和要求1 经验折叠和绽开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绽开图的关系,开展空间观念。2 能正确推断平面绽开图所对应的简洁立体图形。教学重点推断平面绽开图所对应的简洁立体图形教学难点推断平面绽开图所对应的简洁立体图形教学打算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备注栏一, 想一想。 出示教科书第38页的图形,并让学生打算这样的图形。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它的形态像什么?(学生小组沟通讨论,合作,老师引导学生先想象这个平面绽开图折叠以后像什么。)二, 画一画。动手操作,将附页3图1剪下,按虚线折叠后,形态是一座小房子。三, 做一做。通过折叠后的小房子来确定天窗和门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图上画出来(天窗可以在平面图中上数第二个或第三个长方形内,门可以在第一个或第四个长方形内,也可以在两边的五边形内。) 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把这个问题进展拓展,首先将附页3图1中的各个图形标上号码,长方形从上到下依次为1,2,3,4,5,左边的五边形为6号图形,右边的为7号图形。然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1)及图形6相对的 声纳个图形?(2)和图形1相对的是哪个图形?借助想象活动,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四练一练。 1 第39页第1题。引导学生进展想象,作出最初的推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并沟通,得出结论。2 第39页第2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绽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多余信息。学生独立完本钱题,老师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内容(课题)百分数的相识(教科书第64页)教学目的和要求 1经验从时间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 2在详细情境中,说明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及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教学重点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2体会百分数的必要性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打算1让学生客气课前搜集百分数的资料。2计算机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 学 过 程备注栏一、 联络实际、引入课题1 老师结合自己学校的足球对的数据呈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爱好。2 让学生自己解决“比一比”中让学生罚点球问题,接着讨论“哪个品种发芽状况好” 的问题。学生讨论后汇报。 老师引导学生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体会百分数的比要性,从而引入百分数,(老师板书)二、 教学百分数的读写 22 100写作22% 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三、介绍百分数的意义1老师通过让学生举诞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比方各种酒类的浓度表示,让学生体会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相比关系,不表示一个数的值,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者百分率。 2练一练 教学过程备注栏让学生结合百分数的意义进一步说明上面题目中百分数所代表的详细意义。“罚点球”其实就是求一个人的进球率,“哪个品种发芽状况好”指的是发芽率。三、 教“读一读 说一说”1 让学生看课本插图,然后依据自己的理讲解说每个情境百分数的意义。 2 老师激励学生自己“找一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并在全班沟通。四、 练习让学生自己完成,全班讲评。五、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课本第66页第2、3题板书设计百分数的相识写作22% 读作:百分之二十二教学后记教学内容(课题)合格率(教科书第页67页)教学目的和要求1 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洁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及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2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必要性,能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教学重点1 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2 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教学难点1体会百分数及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教学打算1计算机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 学 过 程备注栏一、引入课题1看一看 说一说 出示课本图,让学生细致视察 然后结合自己的阅历说一说什么是“合格率”。师相机扶植学生理解“合格率”就是合格的箱数占检查的总箱数的百分之几。 2.、想一想 做一做 让学生自由开展讨论,激励学生尝试解决教材中的问题 甲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