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复习资料整理修改后.docx
-
资源ID:35551326
资源大小:26.73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复习资料整理修改后.docx
中央电大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社会学概论作业1(第一章第四章)一、名词说明(每题5分,计20分)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动身,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探讨社会构造、功能、发生、开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2.优势须要: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须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须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须要称之为优势须要.3.社会交往:指个人及个人,个人及团体,团体及团体之间为了满意某种须要而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活动及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互相作用或社会互动。4.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方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变更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二、填空题(每题1分,计10分)1.孔德2.群学肆言3.哲学根底4.普遍的社会现象5.社会性6.1943 7.情景主义8.情感性9.互相开展10.条件反射学说三、选择题(每题2分,计20分)1、A2、C3、B4、D5、B6、A7、B8、B9、B10、D 四、简答题(每题8分,计32分)1.马克思是怎能样对待社会的? 答:马克思主义著作里对社会的说明主要分三点:他认为,一是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二是人类社会区分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通过消费劳动,创建了人类的自身,创建了肯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三是人类社会是长期开展的产物,是及自然界有重大区分的特殊领域。 2.简述社会须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答:社会须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特别关键的位置,表如今:一是须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追求肯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主动的动力源泉。二是社会须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根底。三是社会须要及人的劳动,理论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开展。3.简述社交往的意义。答:社会交往的意义表如今:一是人类离不开交往。二是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学问,形成自我概念并相识自己。三是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四是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及开展的根底,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人们的共同活动或交往推动着社会的开展。4.社会化的根本内容有哪些? 答:一是传授生活技能。包括根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社会交往技能,即学习语言和其他文化,谋求肯定职业所需的专业学问技能。二是教育社会标准。社会标准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它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的关系,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标准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及社会生活必需学习这些标准,才能同别人交往共事。三是指引生活目的,生活目的即人生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对于他的一生有重大影响,如何通过社会化指引青年人生观的安康开展,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四是供应角色人选,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五、阐述题(计18分)试述社会化对特性形成的影响。答:人的特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进程而逐步开展和形成的。一个人的特性形成和开展,受以下条件的限制:一、特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根底。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特性形成是有影响的。二、一个人的特性形成和开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特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特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开展的。社会学概论作业2(第五章第八章)一、名词说明(每题5分,计20分)1.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密切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洁,最初步的社会关系。2.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利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构造形式及管理方式。3.社区:是聚居在肯定的地域内,互相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4.社会分层:根据肯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凹凸不同的等级序列。二、填空题(每题1分,计10分)1.初级社会群体2.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3.泰罗4.社会人5.人性的角度6.滕尼斯7.吴文藻8.社区分析9.等级制10.剥削三、选择题(每题2分,计20分)1、B2、A3、A4、B5、D6、A7、B8、C9、D10、C 四、简答题(每题8分,计32分)1.简述初级社会群体形成的条件及功答:形成条件:保持较小的规模,进展干脆地面对面地互动,保持互相长久的互动关系。功能:一、人的社会化的根本场所.人的社会化的初始是在初级社会群体中进展的,为人进一步社会化奠定了根底,而且对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二、可以满意人们多方面的须要,人们为了须要结成群体,但不同的群体满意成员须要的程度不同。三、人们走向社会的桥梁.人们在初级群体中学习根本生活技能,驾驭必要的谋生手段,学会待人处世的行为标准,以很快适应更大范围的社会生活.人们经过初级群体这个桥梁沟通及社会的联络,并跨越这道桥梁走向社会。四、初级群体有助于实现社会限制,人们对初级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情愿自我约束,不做有损于本社会群体的事,这就在客观上维持了社会秩序。2.简述社会组织的根本特征。答:特征:一是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二是社会组织的目的简洁,明确;三是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密切;四是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整;五是成员的可替代性强。3.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构成社区的要素:一是以肯定的社会关系为根底组织起来的,进展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互相联络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二是肯定的有界限的地域.包括土地及地域中所能供应的资源,这是人们活动的志气是人们进展共同生活的根据。三是共同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区的本质特征。四有自己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风俗和根本一样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区其文化不同。五是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4.简述社会分化及社会分工的关系。答:从人类历史的开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消费力的开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此一般说来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困难;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肯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的内部也有分化。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分。五、阐述题(计18分)试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答:马克思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消费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而出现的。阶级的存在仅仅同消费开展的肯定历史阶段相联络,剩余产品的出现就导致了消费资料的私人占有,消费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了剥削阶级及被剥削阶级的出现。马克思主义提醒了阶级的本质是剥削,列宁指出,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肯定的社会经济构造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它们对消费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此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宝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由于以上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本质是剥削,阶级必定随着私有制的歼灭现时歼灭。社会学概论作业3(第九章第十一章)一、名词说明(每题5分,计20分)1.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标准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拟定规的社会标准占优先地位。2.是运用社会力气对人们的行为进展制约和限制,使之及既定的社会标准保持一样的过程。狭义的社会限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3.是由于人及环境的关系或人及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阔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须要运用社会力气加以解决的问题。3.从文化的角度说明贫困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困,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困文化。二、填空题(每题1分,计10分)1.家庭制度2.象征性设备3.制度改革4.罗斯5.社会行为标准6.环境压力7.社会构造8.人及环境关系9.物质资料再消费10.劳动资源三、选择题(每题2分,计20分)1、C2、C3、C4、A5、C6、C7、D8、B9、C10、A 四、简答题(每题8分,计32分)1、简述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答:社会制度是一个系统,它是由各种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概念系统,它是说明该社会制度存在的理由,及它所起的作用的一套理论。这些理论支持和维护该社会制度的存在。它包括社会学说、社会理论、社会价值观等。(2)规则系统是一整套用来指导人们行为的规则。作为人们以往活动阅历结晶,它指出在既定状况下人们该如何行动以保证更有效地到达自己的目的。(3)组织系统是检查和推动社会制度运行机构和组织体系,它是社会制度的实体。组织系统是该社会制度目的和任务的载体,是该社会制度所包含的规则的理论者。组织系统是一个功能系统,是按照行为规则系统实现目的的有组织的人们的行为系统。它包括各类相关组织和机构、组织指导及详细工作人员。(4)设备系统是该社会制度正常运行所依靠的物质资源。它既包括好用的设备,如从事工业消费的厂房、工具和资金,也包括象征性和设备,即有助于人们顺当活动的符号,如校徽、商标等,它们是该制度的代表性符号。社会制度的四个要素互相联络、互相支持,形成一个现实的功能系统。在这四个要素中,概念系统、规则系统是社会制度的“灵魂”,组织系统、设备系统是其“驱体”。2、简述社会限制的功能答:一是维持社会秩序,保持社会正常运行。秩序是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本前提,为保持社会安定,统治阶级或社会利益的代表力气就要对越轨行为进展限制。二是维持正常生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就要用社会限制手段对破坏生活秩序者以约束制裁,缺乏这种限制会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三是促进社会开展。没有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社会就不能顺当开展,社会的正常开展,生活质量的进步是在社会秩序的根底上实现的,社会在运行过程中的有序是依靠社会限制来到达和保障的。四是社会限制的反功能:不合理的社会限制不能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另外,僵硬而有力的社会限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的的追求。社会限制所维护的社会标准体系是在肯定的条件下建立的,而创新行为,改革则以原标准的破坏为前提,僵硬的社会限制所起的作用是维持原体系,阻挡创新行为,僵硬的社会限制经常会积累冲突,酿成更严峻的社会冲突,冲击社会的正常秩序。3、简述道德及法律的作用的区分答:道德及法律在产生的时间,形成的方式上都有不同。道德产生的时间早于法律,并且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是自发形成的,而法律在人类社会中不是永久的。详细说来区分在于:(1)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道德比法律作用的范围要广泛得多,不道德行为不肯定是违法行为,而法律只干预破坏它所维护的社会秩序,触犯法律的那些行为,违法行为肯定是违背道德的行为。(2)二者被支持的力气不同。法律是靠强迫的力气来支持的而道德靠社会言论的力气来支持的。(3)二者的作用的性质和限制的强度不同。法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人们肯定行为的限制和制止,违法者就要被惩罚,甚至剥夺生命,而道德则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示范和劝阻,违背道德的人仅受到社会言论的攻击。4、简述社会问题的成因。答:(1)人及环境关系失调表如今两个方面:原生环境问题,即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因素对人类生存和消费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致威逼。次生环境问题,即被人类变更了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对人类造成威逼,另外,人类对环境压力过大,环境资源难以承载这种压力。(2)社会关系失调。人们之间关系不协调状态主要表如今: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致对立,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构造失调、社会解组等。五、阐述题(计18分)试述劳动就业问题的本质及我国解决劳动就业的措施 答:(1)劳动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实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开展的状况。其本质是劳动力资源同消费资料不能合理配置。(2)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表现为:待业、失业(包括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3)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来自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解决隐性失业问题两个方面。(4)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开展消费,创建更多的就业岗位;广开就业渠道;接着限制人口增长;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社会学概论作业4(第十二章第十四章)一、名词说明(每题5分,计20分)1.也叫社会平安,是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律对因不能参与正常劳动或遭遇意外而不能维持根本生活的社会成员供应最低限度的经济救济,以保障其根本生活的制度。2.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构造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形式的变动过程。3.是指在肯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及特征。 4.是把全球看成一个整体,提出了各种全球性问题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全球开展理论的一个突出的探讨机构是罗马俱乐部。二、填空题(每题1分,计10分)1.国民收入2.社区工作3.农村社会保障4.五行相胜5.索罗金6.柏雷托7.家庭流淌8.第三次浪潮9.罗马俱乐部学派10.人民的物质和文化三、选择题(每题2分,计20分)1、B2、A3、A4、C5、A6、A7、C8、B9、A10、D 四、简答题(每题8分,计32分)1.简述社会工作的功能答:一是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个人生活。社会工作是针对遇有特殊困难的个人或群体的。通过向受助者供应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扶植,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生活。二是挖掘潜能,促进其开展。注意调动受助者的潜能,促进其开展。三是发扬互助精神,促进社会整合。四是化解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2.社会保障及社会工作有哪些异同? 答:社会工作及社会保障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其任务和目的都是扶植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殊是那些因失业、疾病、生理缺陷、年老、灾难、事故而陷入困难者,以保障他们能正常生活,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进步。但二者又有差异:(1)社会保障表现为一套制度,社会工作则是详细的效劳活动。(2)社会保障是为了社会稳定、社会平安而扶植有困难的人,中心偏于社会;社会工作则干脆为有困难的人效劳维护社会稳定,是上述效劳的衍生效果。(3)社会保障及社会工作的范围也不完全重合。3.简述社会流淌类型及划分的意义。答:社会流淌的类型分为一是根据流淌的主体划分,有个人流淌,家庭流淌,群体流淌;二是按流淌方向划分,有程度流淌和垂直流淌;三按流淌参照物来划分,有代际流淌和代内流淌。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探讨社会流淌有着重要意义。如探讨垂直流淌,可以解决我上前干部制度中的终身制问题,干部能上能下,有利于建立成为一支学问化、专业化、革命化、年轻化的干部队伍;探讨程度流淌,可以解决我国用人不合理现象,加强人才沟通,既可以解决用人不合理现象,防止“近亲繁殖”,也可以互相沟通文化学问,有利于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等等。4.简述依附理论答:依附理论是开展中国家的学者是用来说明不兴旺国家开展不起来之缘由理论。理论的思想根底是阿根廷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普雷毕什提出的核心及边陲国家不同等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经济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核心和边陲构成(即由西方兴旺国家和非西方不兴旺国家构成)。核心和边陲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不同等关系,西方兴旺国家通过不同等贸易剥削不兴旺国家,从而导致后者不兴旺。本理论根底的另一代表人物弗兰克引申了“核心边陲”的概念,认为“核心”也可称为“宗主”。“边陲”也可称为“卫星”,宗主及卫星的关系,不仅存在于兴旺国家及不兴旺国家,而且还存在于卫星国之内的不同地域,后者是前者的翻版。结论是不兴旺国家必需割断同兴旺国家的联络,自食其力,才能摆脱不兴旺的境地。评价:(1)这一理论看到了不兴旺国家落后的重要缘由,对要摆脱传统社会到达现代会只有走西方现代化形式的理论赐予了严厉的指责,对不兴旺国家如何走正确的开展道路,明显是一个新的分析观点。(2)其割断同兴旺国家的联络的设想很难做到。五、阐述题(计18分)试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答: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主要论题之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迁的经典理论主要有如下几点:1、社会的变迁,归根究竟是由社会的经济根底发生变动而引起的。2、随着经济根底的变更,全部浩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要发生变革。3、随着消费力的获得,人们变更自己的消费方式;随着消费方式的变更,也变更着生活方式,也就变更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4、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根底或所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根底时,它对社会起推动作用;相反,当它所维护的是腐朽的经济根底或破坏的是先进的经济根底时,它对社会开展就起着阻滞的作用。这就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经济根底的作用概括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