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第三章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docx
第三章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第一节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定义 会计要素按经济内容进行归类,每一类别的名称即为会计科目。 会计要素是把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划分所作的最基本的分类项目。然而,如果仅仅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类会计要素来记录和反映企业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那么会计信息就太过于简略,远远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为了使种类繁多的经济业务获得具体、适当的归纳,以便于会计系统地、连续地记录和反映,就必须把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的分类,即设置会计科目。 二、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由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业务不同,在设置会计科目时也有所不同。但无论企业、事业、还是机关团体,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2、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3、会计科目的设置,既要强调统一性,又要强调灵活性。 4、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保持相对稳定。 5、会计科目的设置,从会计科目总体上应保持完整性,会计科目之间应保持互斥性。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及编号 (一)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科目可以按照多种标准进行分类设置,按会计要素对会计科目进行分类是其基本分类之一。 1.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资产类科目 负债类科目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收入类科目 费用类科目 我国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计六大类。 2.按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一级科目(总帐科目) 二级科目(子目) 明细科目(细目) (二)会计科目的编号 为了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电算化,还应在对会计科目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为每个会计科目编一个固定的号码,这些号码称为会计科目编号,简称科目编号。 2006年10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简要列表如下表 第二节账户 一、账户的定义 帐户是以会计科目为依据,对有关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所作的分类记录。 账户的设置应与会计科目的设置相适应。 会计科目是帐户的名称。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的格式通常如下表所示。 一般来说,账户的基本结构应包括: 1、账户名称及编号,即会计科目及其编号; 2、经济业务发生日期和内容摘要; 3、凭证号数,即账户记录的来源和依据; 4、增加或减少的金额。 每个账户都有四个金额要素,即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其左方和右方登记的增减金额称为本期发生额,到期末应结算出期末余额。本期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即为下期的期初余额。 四个金额之间的关系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反映一定时期内该账户核算内容的增减变动情况,而期末余额则反映其变动的结果。 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中,为了便于说明,常常将上列账户格式简化为“T”形账户,表示如下: 三、账户的分类 1、按会计要素的内容分类 (1)资产类账户 (2)负债类账户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4)共同类账户 (5)成本类账户 (6)损益类账户 2、按提供会计信息的详细程度分类 一级会计科目设置总分类账户(总账) 明细会计科目设置明细分类账户(明细账) 第三节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一、复式记账法 (一)单式记账法 由经济业务引起的一切变化,只对主要方面设置账户进行记录,而对次要方面则不做记录或只做备忘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通常只设现金账,人欠和欠人的备忘记录,其它不做记录) (二)复式记账法 由经济业务引起的一切变化,按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全面地、互相联系地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二、借贷记账法 以借、贷为记帐符号,按相等的金额,相反的方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帐户中同时登记每项经济业务的一种记帐方法。 (一)借贷记帐法的记帐符号 借贷记帐法以“借”和“贷”为记帐符号,分别表示帐户的左方和右方。至于借方(左方)表示增加,还是贷方(右方)表示增加,取决于帐户的性质及结构。 (二)借贷记帐法的帐户结构 由于借贷记帐法中,“借”、“贷”二字均有双重含义,因而不同性质的帐户,其结构不尽相同。 1、资产类帐户结构 资产类帐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2、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类帐户结构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类帐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3、费用(成本)类帐户结构 对费用帐户来说,无论是计入成本还是计入损益,期末结帐时均应一次结转,因此费用类帐户一般无余额。 4、收入(利润)类帐户结构 会计期末实现的收入要转入本年利润帐户,据以计算财务成果。所以收入类帐户期末无余额。 (三)借贷记帐法的记帐规则 记帐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四)借贷记帐法的试算平衡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 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 2、余额试算平衡法 账户借方期初余额= 账户贷方期初余额 账户借方期末余额= 账户贷方期末余额 (五)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会计分录 1、什么是会计分录 指明经济业务应记账户名称、记账方向、记入金额的记录。 2、会计分录的格式? 借:账户名 ×××(金额) 贷:账户名 ×××(金额) 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 简单分录;一借一贷 复合分录:一贷多借,一借多贷或多借多贷(很少编制) 第四节账户及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一、分析业务事项,编制会计分录 (一)分析业务事项 (二)编制会计分录 二、过入分类账户(过账) 过入分类账户(过账):根据分录转记到分类账 三、试算平衡 1含义 试算平衡是根据借贷平衡关系和平行等登记原理,对账户记录是否有误所作的验算。 2试算工作时间 每一会计期间可进行多次:日常业务过账完成以后;全部过账工作结束以后;任一时点. 3方法 试算平衡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编制“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对照表” 和“明细分类账户发生额明细表”。对照表、明细表系根据编表时总分类账户资料、明细账户资料汇总填列。 第五节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 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念 总分类账户又叫做一级账户,它是对会计要素一次分类的结果。它以一级会计科目作为名称,对与本会计科目相关的经济业务进行总括和大类的登记。 明细分类账户也叫做二级(或三级等)账户,它是对会计要素进行二次或以上分类的结果。它是对相应总分类账户的补充和深入说明,是对相应总分类账户的更进一步的详细分类。 明细分类账的设置方法: 财产物资明细账可按品种规格名称设置数量金额式明细账 人欠、欠人明细账可按债权、债务人(单位)设置借贷余三栏式明细账 二、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体现在: (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联系 1、每个明细分类账户必然对应而且只能对应一个总分类账户,而一个进行了明细分类的总分类账户至少对应两个明细分类账户。 2、总分类账户和与其相对应的明细分类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和账户性质相同。 3、总分类账户和与其相对应的明细分类账户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原始依据相同。 (二)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区别 总分类账户和与其相对应的明细分类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但是反映的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 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起领导和综合的作用,而明细分类账户则是对总分类账户的进一步说明,是总分类账户的细化和补充。 三、分类账的过账方法平行登记法 总账和明细账各自依据会计分录分别过入,不互相转记。其要点是: (1)过账的依据相同 总账和明细账都要依据分录过入,不得根据总账过明细账(或者相反:根据明细账过总账)。 (2)金额相等 过入总账的金额与过入所属明细账金额相等。 (3)方向相同 过入总账的方向与过入所属明细账的方向一致:总账过入借方,所属明细账也过入借方,反之亦然。 总账与明细账平行登记,必然出现两种结果: 总账借(贷)方发生额=所属明细账借(贷)方发生额 总账期初(末)余额=所属明细账期初(末)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