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试题1-5及参考答案23256(18页).doc
-
资源ID:35566980
资源大小:177.5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国医学史试题1-5及参考答案23256(18页).doc
-中国医学史试题1-5及参考答案23256-第 18 页中国医学史 参考试题一 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三舍法 2、卜辞 3、经效产宝 4、砭石 5、“次注” 6、鼠疫 7、雨疾 8、简帛医书 9、轮值制度 10、五禽戏二、填空1、 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_社会末期。2、张元素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和_,李杲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王好古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3、伤寒论载方_首,金匮要略载方_首,两书实收方剂_首。4、我国现存第一部炮制专著是南朝 _所撰的 _。5、_代始有儒医之称。6、黄帝内经中引用的更古的医书有_、_、_、_、_等二十一种。7、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前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对_的认识、使用和掌握。8、诸病源候论中所提及的 _术、 _术和 _清楚地表明我国外科学已进入专科发展的阶段。三、单项选择1、我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是在( )A. 隋代 B. 唐代 C. 宋代 D. 元代 E. 明代2、现存最早记载经脉的文献是( )A内经 B灵枢 C针灸甲乙经D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E以上都不是3、脉经的作者是( )A张机 B王叔和 C巢元方 D陶弘景 E葛洪4、药物炮制方法最早见于( )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雷公炮炙论 D千金要方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下列哪些不属于脉经中所描述的24脉( )A牢脉 B散脉 C长脉 D虚脉 E短脉6、张从正私淑于下列哪一位医家()A张仲景 B孙思邈 C. 刘守真 D. 马宗素 E. 许叔微7、阴阳的记载始于( )A.周易 B.尚书 C.周礼 D.吕氏春秋 E.淮南子8、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建在( )A. 唐代 B. 宋代 C. 秦代 D. 明代 E. 以上都不是9、中医临证医学在什么时代出现了专科化发展特点( )A. 由晋至唐 B. 商周时代 C. 宋元时代 D. 秦汉时代 E. 以上都不是10、最早提出了三因致病说的著作是( )A内经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D三因极病证方论E诸病源候论四、多项选择1关于医药起源的问题以下不科学的观点是( )A. 医源于圣人 B. 医源于巫 C. 医源于实践 D. 医源于保健 E. 医源于动物本能2、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是( )A重视脏腑经络理论 B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C强调整体观念D重视预防的观点 E注意情志等精神因素3、我国古代重要的免疫实践是( )A. 利用狂犬脑浆免疫狂犬病 B. 人痘接种预防天花 C. 从人尿中提取秋石D. 全兔脑制作药物以催生 E. 烙脐饼子贴敷防止脐风4、唐代的重要发现发明是( )A. 消渴病人尿甜 B. 金针拨障治疗白内障 C. 人痘接种预防天花D. 利用狂犬脑浆免疫狂犬病 E. 黄疸的尿检验法5、伤寒杂病沦的主要内容和贡献是( )A. 总结了我国人民三世纪初以前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 B. 确立了辨证施治原则C. 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大部分D. 载方375首,用药214种,丰富和发展了方剂学和药物学E. 所用剂型种类之多远远超过了前代五、简答题1、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发展有哪些贡献?2、 简述朱丹溪的相火论。3、中西医汇通派的不同主张有哪些?4、唐代太医署有哪些医学分科?5、近代创建的中医学校有哪些?六、论述题宋代临床医学各科的发展情况怎样?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三舍法为北宋时王安石变法所创,用于教育改革,也推广到医学教育中,即将学生分为上舍、内舍、外舍,按考试成绩决定升黜。2、卜辞: 即甲骨文。殷墟出土的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大都是占卜之辞,故称卜辞。3、经效产宝:唐末医家昝殷撰,是现存最早的妇科专著4、砭石:是一种锐利的楔型石块,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用来切开脓肿和排脓放血。5、“次注”:唐代王冰对素问所作的注释,因继全元起之后,故称“次注”。6、鼠疫:鼠疫 (Pestis),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临床分腺型、肺型和二者继发的败血症型,潜伏期2-3天。历史上记载的世界范围内大的流行有三次,公元6世纪、14世纪和18世纪。我国近代也曾发生三次大的流行,1910、1920、1945年。7、雨疾: 甲骨文中的记载。表示一次有许多人染病,就象降雨一样。是我国最早关于传染病、流行病的记载。8、简帛医书 简为竹简、木简,帛为丝织品。简帛医书即古人刻写在竹木简或丝织品上的医学书籍。9、轮值制度:为宋代官药局制订的制度之一,保证昼夜供药,如因失职影响急证病家购药者,“杖一百科罪”。10、五禽戏:是东汉医家华佗发展古代导引的知识与经验,选择模仿虎、鹿、熊、猴、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特点,使头、身、腰、腹、四肢达到全面的运动锻炼,是现在已知我国较早具有完整套数的医疗保健体操。二、填空1、原始社会 2、脏腑辨证说 遣药制方论 脾胃内伤论 阴证论 3113 262 269 4、雷学攵 雷公炮炙论 5、宋 6、上经 下经 金匮 揆度 奇恒 7、火 8、肠吻合术 血管结扎术 创伤异物清除三、单项选择1、E 2、D 3、B 4、B 5、C 6、C 7、A 8、C 9、A 10、C四、多项选择1、ABC 2、ABCDE 3、AB 4、ABE 5、ABCDE五、简答题1、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发展有哪些贡献?为方书之祖:伤寒论载方113首(实为112首,因其中的禹余粮丸有方无药),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两书实际收方269首,使用药物达214种,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 提出了较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张仲景的伤寒杂病伦,对方剂组成以及方中药物的加减化裁,均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君、臣、佐、使相配合的组方原则。根据病情变化和兼证的不同,处方又有所加减化裁。由此可知,张仲景的组方原则严格而灵活。 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在伤寒杂病论中,所用方剂剂型种类超过以往医学文献及简牍所载的医方内容。该书所载方剂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酒剂、洗剂、浴剂、熏剂、滴耳剂、灌鼻剂、软膏剂、肛门栓剂、阴道栓剂等不同类型。这些剂型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中医临证各科,用以治疗各类疾病。 提高方剂学理论:书中方剂,因证立法,以法制方,遣药用方,丝丝入扣,为方剂学积累了系统理论,促进其发展。 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伤寒杂病论中所载方剂,大多切合临床实际。如治疗阳明热盛及暑湿的白虎汤,治疗黄疸的茵陈五苓散,治疗痢疾的白头翁汤,治疗胸痹、心痛彻背的栝楼薤白半夏汤,治疗虚劳和虚烦不眠的酸枣仁汤,治疗妇人经漏的芎归胶艾汤等等,都是直至今天仍在普遍应用的行之有效的方剂。2、简述朱丹溪的相火论。朱丹溪认为相火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此火“内阴而外阳”,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相火有常有变,正常的相火是“动而中节”,是维持五脏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动力,其以精血为基础,寄于肝、肾二脏,并与胆、三焦、膀胱及心包络有关能养脏腑、充九窍、温百骸、亦称为元阳、真火;妄动的相火即为人体之贼邪,由于情志过度、色欲耗伤及饮食厚味等,皆可以引起相火之妄动,克伐阴精,损伤机体,产生多种疾病,是造成机体“阳有余、阴不足”的主要病机。3、中西医汇通派的不同主张有哪些?反对废止中医的,多主张中西医汇通,但在实现汇通的方法上,存在三种不同的主张:其一、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汇通,代表人物有唐容川、张锡纯、吴汉仙、杨则民和王问樵等。其二、通过中医的科学化实现中西医汇通,如丁福宝、陆渊雷和谭次仲等。其三、主张中西医各有所长,应相互参照,如恽铁樵、朱沛文、吴瑞甫等。4、唐代太医署有哪些医学分科?太医署的医学教育分为4科,计有医科、针科、按摩科和咒禁科。其中医科又细分为5个专科,计有体疗、少小、疮肿、耳目口齿和角法。不同专科规定有不同的学制,分别为体疗7年,少小5年,疮肿5年,耳目口齿4年,角法3年。医学教育的分科与学制都是比较实际的。5、近代创建的中医学校有哪些?19151917年,丁甘仁、谢利恒等创办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1918年包识生等创办了神州医药专门学校;1920年起张山雷便在浙江兰溪中医学校任教达15年之久;1924年卢乃潼在广州创办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25年恽铁樵在上海创办中医函授学校;1930年陆渊雷,章次公在上海创办中国医学院。此外,还有张锡纯在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肖龙友等在北京创办华北国医学院;李斯炽等在成都创办四川国医学院;章太炎创办苏州国医专科学校等等。在这些学校,近代中医教育的先驱者勤奋努力,一边教学,一边编写教材。但是这些学校由于私人或团体兴办,经费困难,师资缺乏,设备简陋,没能得到应有发展。六、论述题宋代临床医学各科的发展情况怎样? 宋代内科杂病的理论及实践水平都有显著提高。如太医局专辟“风科”,圣济总录有十八卷专论“诸风”,并形成了理、法、方、药的完整治疗“风病”体系,张锐的鸡峰普济方把水肿分为多种类型,施以不同治疗方法,把水肿病的治疗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董汲的脚气治法总要专论脚气病,对脚气的病因、发病情况、治疗方法,均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出现了许多以内科为主的医学著作。宋代的外科学,在病理上,重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鉴别症状与判断预后上,提出了“五善七恶”的诊断方法;在治疗上,创造了“内消”、“托里”的内治法,为外科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并出现了集验背疽方、外科精要等许多有价值的外科专著。中医妇产科发展到宋代,已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经验,出现了许多以妇产科擅长的医家和妇产科专门著作。扬子建的十产论对各种难产作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助产方法和救护措施;虞流编著的备产济用方中“神效催生丹”一方,使用了含有“脑下垂体后叶催产素”的全兔脑,是我国脏器疗法的又一大发现。南宋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一书,集妇科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其中有些治疗原则和有效方剂,至今仍被人们所遵循。另外产育宝庆集、卫生家宝产科备要等妇产科著作,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宋代儿科的发展也卓有成效,以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其代表。该书全面总结了儿科的成就,在小儿生理、病理、诊法、治疗等各个方面都有详备的论述,并制定了许多名方,该书至今仍有实用价值。另外,刘昉的幼幼新书中,记有虎口三关指纹的观察方法。在董汲的小儿斑疹备急方论、陈文中的小儿痘疹方论中,已能进一步区别天花、麻疹、水痘几种发疹性传染病的不同。小儿卫生总微方论中指出小儿脐风与大人破伤风为同种疾病,并主张用“烙脐饼子”烧烙断脐以防脐风。此外,还载有骈指截除、缺唇修补等小儿外科手术。宋代针灸学也有较大的发展。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统一了历代纷乱的俞穴,并详细介绍了各穴的部位、主治病证与针刺方法。由他创制的针灸铜人,是针灸教学和考试医师的良好工具,被国内外所重视。另外,闻人耆年的备急灸法,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都为丰富宋代针灸学作出了贡献。中国医学史 参考试题二 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降疾 2、鲍姑 3、医案 4、灸法 5、中西医汇通派 6、治百病方 7、大方脉 8、麻沸散 9、蛊 10、尚药局二、填空1、王安石变法后,太医局逐渐改观,著名的_也推广到医学教育中。2、张从正的学术思想导源于_、_、及_的火热论。3、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4、诸病源候论中所提及的 _术、 _术和 _清楚地表明我国外科学已进入专科发展的阶段。5、成无己撰_是现存全面注解伤寒论最早的专著,还撰有_作为补充。三、单项选择1、记载了提炼纯白结晶乌头碱的著作( )A.僧深集方 B.伤寒杂病论 C.外台秘要 D.类苑 E.白猿经2、内经最突出地反映了中医学的什么特点( )A脏腑经络学说 B辨证论治原则 C整体观念D人与自然的关系E阴阳五行学说3、我国第一部药典是唐代的(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证类本草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4、中国医药输入朝鲜大约在( )A晋 B南北朝 C隋唐 D宋 E金元5、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王冰 B.张志聪 C.马莳 D.张介宾 E.陈实功6、本草述的作者是( )A.刘若金 B.李时珍 C.吴仪洛 D.汪昂 E.赵学敏7、世界上最早开办管理药事的药局是在我国的( )A. 隋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E. 清代8、五行的记载始于 )A.周易 B.尚书 C.春秋 D.礼记 E.论语9、最早的、有效的脏器疗法是用鹿的甲状腺制成的“五瘿丸”,它记载于( )A.肘后备急方 B.僧深集方 C.伤寒杂病论 D.外台秘要 E.诸病源候论10、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药物牙粉配方,用于牙齿保健( )A.僧深集方 B.伤寒杂病论 C.外台秘要 D.类苑 E.肘后备急方四、多项选择1、内经运用五行学说的最大特点是( )A. 说明疾病发生 B. 说明疾病传变 C. 说明疾病预后 D. 说明诊断原则E. 说明脏腑联系2、诸病源候论中记载有多项发明发现,如( )A. 记载了肠吻合手术 B. 漆过敏症 C. 鉴别了天花和麻疹 D. 结扎血管止血 E. 烧烙断脐3、宋代的世界医学之最有( )A. 开办了世界上最早的药局管理药事 B. 成立了世界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C. 发明了世界最早的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 D. 产生了世界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E. 建立了世界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4、明清时期的温补派的医家有( )A.薛己 B.陈修园 C.赵献可 D.刘完素 E.张介宾5、与中医学理论的产生相关的哲学思想有( )A. 精气神 B. 阴阳 C. 五行 D. 八卦 E. 天命鬼神五、简答题1、晋至五代时期中外医药交流的主要国家及意义?2、伤寒杂病论在医学史上产生哪些影响?3、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在伤科史上有何价值?4、人痘接种术的科学价值有哪些?5、伍连德对近代中国医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六、论述题1、脉经的主要成就?2、宋代临床医学各科的发展情况怎样?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降疾: 甲骨文中的记载。表示一次有许多人染病,就象降雨一样。是我国最早关于传染病、流行病的记载。2、鲍姑:能医善灸,是晋代名医葛洪的妻子,为有史记载的我国第一名女灸家。3、医案:即西汉淳于意所述25个患者的姓名、性别、职业、里居、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情况,载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4、灸法:通过对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5、中西医汇通派: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出现,主要是近代西方医学知识在中国广泛传播以后,在医学领域受到“经世致用”思想和洋务运动中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的影响。代表人物有唐容川、朱沛文、恽铁樵和张锡纯等。6、治百病方 1972年11月,在甘肃武威县出土的一批木质简牍,是东汉早期的临床医学专书。有医药简牍92枚,其中木简78枚,木牍14枚。保存了较完整的医方30余首,方中涉及药物约100味。所论涉及内、外、妇、五官各科。该书具有以下特点:其一,体现了辨证论治思想。其二,药物学、方剂学均达到相当的水平。初名武威汉代医简,但因简中有“治百病方”的字样,遂改名为治百病方。7、大方脉:为北宋官方卫生机构医学分科之一,是专治成人疾病的,大体相当于现代的内科。8、麻沸散:为东汉名医华佗创制的中药全身麻醉剂,对后世影响颇大,历代的中药麻醉,都是在他的启发下发展起来的,惜已失传。9、蛊: 甲骨文的记载。象征腹中之寄生虫,是将虫与人体相联系的最早记载。10、尚药局:是宋代设立的最高药政机关。二、填空1、三舍 2、内经 伤寒论 刘完素 3、扁鹊 4、肠吻合术 血管结扎术 创伤异物清除 5、注解伤寒论 伤寒明理论三、单项选择1、E 2、C 3、D 4、B 5、C 6、A 7、C 8、B 9、B 10、D四、多项选择1、E 2、ABCD 3、ABCD 4、ACE 5、ABCDE五、简答题1、晋至五代时期中外医药交流的主要国家及意义?晋至五代时期,随着社会进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往日趋频繁,中外医药交流也相当发达,其中主要有: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及阿拉伯国家,中外医药交流,不但扩大中医在国外的影响,促进中医药学对外的传播,而且在交流中吸收了国外医学知识,丰富了我国医学内容,这是晋唐医学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伤寒杂病论在医学史上产生哪些影响? 为后世推崇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医学史上继黄帝内经后第一部影响最大的著作,它成书之后,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不仅为诊疗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的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和治疗的一般示范。 重视伤寒杂病论,造就历代医学家 历代许多有成就的医学家,如孙思邈、钱乙、庞安时、朱肱、成无己、刘完素、张子和,清代的温病四大家,无一不是对伤寒杂病论有深刻研究,各有真识卓见的体会和临床实践经验。 对国外的影响 唐宋以来,此书的影响远及国外,直到今天,日本还有不少医家专门研究伤寒杂病论,运用中完全遵守原方,还把某些方剂制成成药,广泛应用临床。 为温病学的形成奠定基础。提出温病的总纲“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给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以启示。很多方剂为温病学袭用。3、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在伤科史上有何价值?(1)麻醉法 危氏提出在“骨碎、骨折、脱臼前先麻醉,再手术”。所用麻药为蔓陀罗、乌头;止痛药为没药、乳香、川椒等。注意事项中提出施行麻醉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出血情况而定,这比日本、欧洲使用全麻药要早近五百年。(2)关于悬吊复位法,该书记载“凡锉脊骨,不可用手整顿,须用软绳从脚吊起,坠下身直,使其骨自归窠”,然后用大桑皮、杉树皮衬贴,用软物加以缠夹固定。此法比欧洲医师所用的悬吊复位法,也要早近五百年。对颈椎骨折脱位,提出“以手巾兜缚颏下,系于后脑,系在房上”,这种悬吊复位法,是伤科史上的创举。近代英国医生达维斯(Davis)1927年才提出悬吊复位法。4、人痘接种术的科学价值有哪些?人痘接种法是预防天花的一种重要的免疫疗法。张璐和吴谦叙述的人痘接种法较为流行,主要有四种形式: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后两种接种法,由于所采用的痘苗是天花患者痊愈期的痘痂,其天花病毒的毒力已减弱,接种后多能产生天花反应,达到获得免疫力的预期目的。因此,后两种人痘接种法在我国城乡逐渐流传开来,成为预防天花的有效措施。它不但在民间应用,也被清朝统治者采用并诏令推广。人痘接种法不仅在我国广泛应用,还先后传往亚、欧各国。人痘接种法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在传染病研究上取得的又一项重大成果,也是我国医学对世界医药卫生事业做出的一个重大贡献。人痘接种法的发明,不但是英国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 ,17491823年)在1796年发明牛痘接种法之前预防天花的主要方法,而且它的发明足以成为世界免疫学的先驱。5、伍连德对近代中国医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伍连德生于马来西亚,1889年入英国剑桥大学,1905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08年回国,任天津陆军医学堂副监督。1910年,东北发生鼠疫,调任北满防疫处总医官。1918年任中央防疫处处长,1911年4月,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医学国际会议在奉天召开,伍连德任主席。1929年任哈尔滨医学专科学校校长。他是中华医学会及中华医史学会创始人之一,对防治鼠疫作出了巨大贡献,东北沦陷后,被迫离开国内。他曾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撰有论肺鼠疫、鼠疫概论、鼠疫斗士:一个中国现代医生的自传和中国医史等。六、论述题1、脉经的主要成就?魏晋时期,王叔和对脉学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的总结,撰成脉经一书,奠定了我国脉学发展的基础。该书的主要成就有: (1)确立“寸口脉诊法”。王叔和在分析研究古人的“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诊法”等诊脉部位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的寸口脉法,并提出寸、关、尺三部脉分候脏腑的理论,即左手寸部主心与小肠,关部主肝胆;右手寸部主肺与大肠,关部主脾、胃;两手尺部均主肾与膀胱等。因此解决了脉诊与脏腑相应定位的关键问题,从而推进了独取寸口脉诊法在临床的实际应用。(2)归纳二十四种脉象。魏晋以前的医书中,脉名繁多,脉象种类尚未统一,含义亦模糊不清。据有人统计,脉经之前医书所记载的脉象名称约80种之多。王叔和为了统一其标准,把前代医书论及的易于混淆或类似的脉象,删而并之,规范了24种脉象名称。王氏还对这些脉象逐一描述其指感形象,且对一些相似的脉象进行鉴别,以方便临床掌握和运用,使脉名和脉象特点达到了统一和标准化。(3)论脉学强调与临床病证治疗结合。王叔和的脉经并非孤立论脉,或单凭脉象断病,而是在阐述脉理的基础上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将脉、证、治结合起来。书中对不同脉象的主病和治疗作了大量的论述,不少内容至今仍有指导意义。此外,王叔和还对危重病证出现的“怪脉”或“败脉”作了描述,病危脉象,有异于常见脉,临床较难辨识,王氏则用“屋漏”、“雀啄”、“釜中汤沸”等形象比喻,使医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脉经也存在一些糟粕性的内容,我们在学习中应注意分析批判。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它总结了公元3世纪以前的脉学知识,并充实了新的内容,使脉学理论与诊脉方法系统化和规范化,对魏晋以后中医的脉学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2、宋代临床医学各科的发展情况怎样? 宋代内科杂病的理论及实践水平都有显著提高。如太医局专辟“风科”,圣济总录有十八卷专论“诸风”,并形成了理、法、方、药的完整治疗“风病”体系,张锐的鸡峰普济方把水肿分为多种类型,施以不同治疗方法,把水肿病的治疗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董汲的脚气治法总要专论脚气病,对脚气的病因、发病情况、治疗方法,均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出现了许多以内科为主的医学著作。宋代的外科学,在病理上,重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鉴别症状与判断预后上,提出了“五善七恶”的诊断方法;在治疗上,创造了“内消”、“托里”的内治法,为外科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并出现了集验背疽方、外科精要等许多有价值的外科专著。中医妇产科发展到宋代,已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经验,出现了许多以妇产科擅长的医家和妇产科专门著作。扬子建的十产论对各种难产作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助产方法和救护措施;虞流编著的备产济用方中“神效催生丹”一方,使用了含有“脑下垂体后叶催产素”的全兔脑,是我国脏器疗法的又一大发现。南宋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一书,集妇科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其中有些治疗原则和有效方剂,至今仍被人们所遵循。另外产育宝庆集、卫生家宝产科备要等妇产科著作,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宋代儿科的发展也卓有成效,以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其代表。该书全面总结了儿科的成就,在小儿生理、病理、诊法、治疗等各个方面都有详备的论述,并制定了许多名方,该书至今仍有实用价值。另外,刘昉的幼幼新书中,记有虎口三关指纹的观察方法。在董汲的小儿斑疹备急方论、陈文中的小儿痘疹方论中,已能进一步区别天花、麻疹、水痘几种发疹性传染病的不同。小儿卫生总微方论中指出小儿脐风与大人破伤风为同种疾病,并主张用“烙脐饼子”烧烙断脐以防脐风。此外,还载有骈指截除、缺唇修补等小儿外科手术。宋代针灸学也有较大的发展。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统一了历代纷乱的俞穴,并详细介绍了各穴的部位、主治病证与针刺方法。由他创制的针灸铜人,是针灸教学和考试医师的良好工具,被国内外所重视。另外,闻人耆年的备急灸法,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都为丰富宋代针灸学作出了贡献。中国医学史 参考试题三 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翰林医官院 2、六气致病说 3、导引 4、治百病方 5、广惠司 6、鬼注、尸注 7、医案 8、郭守敬 9、翰林医官院 10、医师二、填空1、宋代设置的保健慈善机构有_、_、_、_、_、_。2、在甲骨文中记载的“鬯其酒” 是目前所知关于_的最早记载。3、“三品分类法”中上品为_药、中品能_、下品专属_药。4、“五运六气”中五运指_、_、_、_、_,六气指_、_、_、_、_、_。5、文献记载及考古研究表明,针灸术起源于_时代。6、_所著的本草蒙筌是便于诵记的_性本草。三、单项选择1、我国现存最早的临证医方专书是( )A黄帝内经 B肘后救卒方 C五十二病方D伤寒杂病论 E治百病方2、世界上最早开办管理药事的药局是在我国的( )A. 隋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E. 清代3、系统提出四气五味、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中药学理论的本草著作是( )A治百医方 B五十二病方 C.药论 D神农本草经 E以上都不是4、素问最早的注释本是( )A素问悬解 B注黄帝素问 C素问训解 D黄帝内经太素5、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是( )A小儿要证直诀 B颅囟经 C仁斋直指小儿方 D幼幼新书E活幼心书6、“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一语见于( )A尚书 B论语 C礼记 D史记?扁鹊仓公列传E汉书?艺文志7、 我国现存最早医案“诊籍”的作者是( )A华佗 B涪翁 C郭玉 D淳于意 E程高8、“六气致病说”载于( )A.周礼 B.礼记 C.左传 D.周易 E.诗经9、“掌养万民之疾病”职责的是( )A. 食医 B. 疾医 C. 疡医 D. 兽医 E. 医师10、明代地方本草的代表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食疗本草 C.食物本草 D.本草备要 E.滇南本草四、多项选择1、内经运用五行学说的最大特点是( )A. 说明疾病发生 B. 说明疾病传变 C. 说明疾病预后 D. 说明诊断原则E. 说明脏腑联系2、西周时期对疾病的认识有了较大进步,有相关记载的早期文化典籍有( )A.周礼 B.诗经 C.山海经 D.左传 E.尚书3、外台秘要的文献学价值有( )A征引书目皆标明版本 B采摭前贤方书皆标明出处C记述了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病证及治疗D保留了唐以前大量散佚医方 E搜集整理大量的民间单、验方4、黄帝内经整体观包括( )A人与自然的联系 B人体自身各部分的联系 C人体生理与精神的联系D人与社会的联系 E生理与病理的联系5、王叔和的贡献有( )A撰写脉经 B著王叔和脉诀 C整理伤寒杂病论D首倡诊脉“独取寸口” E编著脉法五、简答题1、我国现存第一部针灸专著的年代、作者及主要成就?2、黄帝内经的基本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李杲论脾胃生理功能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戾气”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5、明清时期内经研究有哪些特点?六、论述题宋代的医学教育及医学分科情况怎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翰林医官院:由宋代建立,后改称医官局。主要掌管医之政令和医疗事务,负责对军旅、官衙、学校派出医官以及整理民间医药事宜。2、六气致病说: 公元前541年秦医和为晋侯诊疾时用“六气”致病说来解释各种疾病的原因。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3、导引:是一种由舞蹈动作演变而来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与后来的按摩、推拿及体育疗法等有密切的渊源关系。4、治百病方:1972年11月,在甘肃武威县出土的一批木质简牍,是东汉早期的临床医学专书。有医药简牍92枚,其中木简78枚,木牍14枚。保存了较完整的医方30余首,方中涉及药物约100味。所论涉及内、外、妇、五官各科。该书具有以下特点:其一,体现了辨证论治思想。其二,药物学、方剂学均达到相当的水平。初名武威汉代医简,但因简中有“治百病方”的字样,遂改名为治百病方。5、广惠司:是元代的医疗机构,多修制御用的回回药物,后在其下属专设有回回药物院。6、鬼注、尸注:相当于肺结核一类的病,葛洪在肘后方中除记述其低热、慢性消耗性症状以外,还明确指出了它“乃至灭门”的传染性。7、医案:即西汉淳于意所述25个患者的姓名、性别、职业、里居、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情况,载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8、郭守敬:是元代卓越的天文学家,研制了十余种天文仪器,在北京建立了天文台,又是我国地理学上用海拔测量地形的第一人。9、翰林医官院:由宋代建立,后改称医官局。主要掌管医之政令和医疗事务,负责对军旅、官衙、学校派出医官以及整理民间医药事宜。10、医师:周礼?天官中的记载,总管医药行政,下设士、府、史、徒等专职人员,还负责对医生的年终考核和各地疫情。二、填空1、保寿粹和馆 养济院 安济坊 福田院 慈幼局 漏泽园 2、药酒 3、营养滋补 抑制疾病兼补虚弱 攻治疾病 4、木 火 土 金 水 风 寒热 湿 燥 火 5、新石器 6、陈嘉谟 启蒙三、单项选择1、C 2、C 3、D 4、C 5、B 6、D 7、D 8、C 9、B 10、E四、多项选择1、E 2、ABCD 3、BD 4、ABCD 5、ABC五、简答题1、我国现存第一部针灸专著的年代、作者及主要成就?现存第一部针灸专著为西晋早期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它内容丰富,叙述系统,理论完备,包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治疗、禁忌等多方面内容。其主要成就有:系统整理了人体腧穴;提出了分部划线布穴的排列穴位方法 ;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 ;总结了临床针灸的治疗经验,按病论穴 ;甲乙经的重要成就还在于,它既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医学文献,晋以前业已亡佚的针灸文献,多赖此书而存其精要,又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提出和建立了规范。后世多以此为教习课本或编辑针灸著作的参考。因此,甲乙经不仅成为中医学宝库中的珍藏,而且由此建立了较完整的针灸理论体系,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较强,理论、经验咸备的针灸学专书。2、黄帝内经的基本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内经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问题,正是这些重要论述,构建起了中医学基本理论的体系,它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体现的基本精神和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强调整体观念。内经既强调人体自身是互相联系的整体,人的心身是统一的,又强调人与天地自然,人与社会是统一的,这种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基本特点之一 重视脏腑经络。内经所论述的脏腑经络学说,构成了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辨证论治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既是哲理,又是最基本的医理。既用以说明普遍问题,也用以说明具体问题。除以上三个主要方面成就之外,内经对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等内容也都有丰富的阐述。这些内容对中医学在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3、李杲论脾胃生理功能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李杲学术思想的中心是“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李杲论脾胃生理功能的主要观点有二个:是脾胃为元气之本,一是脾胃为升降枢纽。所谓脾胃为元气之本,是说人体元气依赖脾胃之气滋养,因元气是人体健康之本,所以脾胃之气旺盛,元气充足,则疾病无以由生;若脾胃之气受伤,元气不足,则诸病由此而生。李氏此说旨在阐明造成人体生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故治病须从补脾胃入手。所谓脾胃为升降枢纽,是讲人体清浊之气的升降取决于脾胃。脾胃之气充沛则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其中清阳先升,浊阴后降,升已而降;若脾胃之气受损,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就会导致只降不升,或只升不降等两类疾病的发生,其中以只降不升的病变更为多见及严重。李氏此说意在强调脾胃升清是主要的。故治疗脾胃病变宜注重升阳。4、“戾气”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戾气”学说是由吴有性提出,该学说的主要观点是:“戾气”通过口鼻侵犯人体,使人感染温疫,而是否致病,既与戾气的量、毒力大小有关,也与人体抵抗力强弱有关;温疫有强烈的传染性;人和畜禽都会因戾气致病,但是戾气的种类不同,所引起的疾病也就不同;人类的疫病和禽兽的瘟疫是由不同的戾气所引起的; “戾气”也是一切外科感染疾患的病因;戾气是物质性的,可用物质性的药物治愈。5、明清时期内经研究有哪些特点?明清医家研究内经,注释发挥等传统形式居于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分类编纂,尤其是简要节选的分类文献,成为这一时期一种新的研究形式。注释发挥经典著作是历代医家治学的基本方法,而明清独盛。明马莳素问注证发微、灵枢注证发微,是两书最早全注本,也是现存灵枢最早的全注本。明吴昆素问吴注对素问全文通注,注文简明。清张志聪素问集注、灵枢集注论理较详,切近临床。清张琦素问释义,注释较为精炼。由滑寿原注,汪机续注的读素问钞是素问较早的节注本,分为12类。张介宾类经是现存分类注释素问、灵枢最完整者。其他如薛雪医经原旨,沈又彭医经读,陈念祖灵枢素问节要浅注等亦属此类。此外还有学习医经的心得记录类著作。六、论述题宋代的医学教育及医学分科情况怎样?宋初的太医署已不同隋唐时期的太医署,它不再兼医疗行政,而成为专门医学教育机构。庆历四年(公元l044年)又改进了考试制度,使医学教育进一步得到提高。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改太医署为太医局。太医局置提举一名,判局二名,全面负责太医局的医学教育,并且规定判局要由懂医术的人充任。当时太医局教学编制及医学分科较细。学生学业将成,要临床实习,并在实践中进行考察,根据治愈率来评定成绩,分上、个、下三等,适当给予奖学金。十全为上,限二十人,月津十五千;十失一为中,限二十人,月津十千;十失二为下,限五十人,月津五千;十不全七者降级;十失其五开除太医局。这是医学史上的重大教育改革。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医学教学缩编为三科:1、方脉科,2、针科,3、疡科。各科教材亦不同,方脉科分大小经,大经有素问、难经、脉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