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传染病学基本知识与重点传染病防控.docx

    • 资源ID:35574634       资源大小:43.97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传染病学基本知识与重点传染病防控.docx

    传染病学根本学问及重点传染病防控双峰县中医院胡志兰2017年8月1日第一部分: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经反复修改完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传染病防治法修订案。至此,在传染病防治法制定1 5年后,在经验了抗击非典的阅历教训、艰辛的理论后,传染病防治法进展了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的根本信息一、根本学问(一)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二)(三)(四)医疗卫朝气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职责n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发觉传染病或者发觉其他突发缘由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医务人员报告传染病的法定职责)n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刚好发觉和检出传染病病人。(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n 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义务)n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觉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刚好向旁边的疾病预防限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义务)第二部分传染病学概述传染病的流行过程n 一、流行过程的概念n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开展和转归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过肯定的传播途径,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侵入易感机体的过程。要实现这个过程,必需经过三个环节,也称三个根本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流行过程本身又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二、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n (一)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包括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及受感染的动物四个方面。n (二)传播途径病原体自宿主体内排出后,到进入新宿主之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验的一切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八种。n 1.经空气传播方式有飞沫、飞沫核和尘埃。特点有:传播最简洁实现,传播广泛,感染率及发病率高。多见于冬春季节。及人口密度和居住条件有关。多呈现周期性增高。主要靠进步人群的免疫程度来预防。n 2经水传播很多传染病和一些人畜共患病以及寄生虫病均可经水传播,经水传播通常有两种方式:n (1)经饮水传播人饮用被病原体污染的水,而导致疾病的流行。水源(地面水、地下水)都可受到含病原体的粪便、污水、污物的干脆和间接污染。经饮水传播的疾病有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n 经饮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病例分布及供水范围一样。除哺乳婴儿以外发病没有性别、年龄、职业的差异。停用污染的水,同时实行净化水源措施,爆发或流行即可快速平静。n (2)经疫水接触传播病人有接触疫水史,病原体主要是经过皮肤粘膜进入体内。n 经疫水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病人有疫水接触史;发病有季节性和地区性;对疫水实行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可限制疾病发生。n 3经食物传播全部的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以及个别的呼吸道传染病(如结核、白喉等)都可通过污染的食物进展播散。主要的缘由是食物本身带有病原体,如感染绦虫的牛或猪、患炭疽的牛或羊、患结核或布鲁菌病的乳牛所产的奶,沙门菌感染的家畜、家禽和蛋,携带甲肝病毒的毛蚶、牡蛎等贝类水产品等。其次是食品在消费、加工、运输、贮藏及销售等各环节被外来污染。n 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病人多有不洁饮食史,不吃者不发病;疾病突然发生易形成爆发;停顿污染食品的供给后,爆发即可平静;爆发持续时间较短,不形成慢性流行。n 4接触传播接触传播包括两种方式:n (1)干脆接触传播是指传染源及易感者干脆接触,不需任何外界因素而发生的传播,如性病、狂犬病、鼠咬热等。n (2)间接接触传播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指接触了被传染源及其排泄物所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造成的传播。被污染的手在间接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n 间接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病例一般为散发,可在家庭及集体生活的成员之间传播;发病及卫生条件较差或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有关;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季节性;加强传染病管理,留意个人卫生,严格消毒制度,可削减此类疾病的发生。n 5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是指经节肢动物叮咬或机械携带而传播的传染途径。按其传播方式分为两大类:n (1)机械携带传播如苍蝇、蟑螂等昆虫携带的肠道病原体,当它们及食物接触,体表所携带的病原体或随反吐或粪便排出的病原体即可污染食物导致人的感染,如伤寒、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n (2)吸血传播吸血节肢动物在叮咬有血中含有病原体的宿主时,病原体被吸入节肢动物体内,经过发育、繁殖完成它特定的某个生活阶段后,方能感染易感者。节肢动物自吸入病原体至可以感染易感者,需经过一段时间,称为外潜藏期。同一种疾病的外潜藏期的长短受气候条件影响。经吸血传播的疾病近200余种之多,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鼠疫等。n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肯定的季节性和地区性;病例分布及媒介昆虫分布范围一样;发病有年龄差异,如老疫区中儿童发病较多,新迁入疫区的人群发病则无明显年龄差异;某些传染病表现明显的职业特点,如森林脑炎多见于伐木工人及林区工作人员;人及人之间一般不干脆传播。n 6经土壤传播土壤受污染的时机较多,如传染源的分泌物、排泄物或感染病原体的宿主的尸体处理不当等都可导致土壤的污染。经土壤传播的疾病主要有两方面的缘由,一方面是某些肠道寄生虫病如钩虫、蛔虫、鞭虫等寄生虫的虫卵,必需在土壤中发育到肯定阶段才能感染人。另一方面某些能形成芽胞的病原体,如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遇到破损皮肤即可感染宿主。经土壤传播的疾病的发生取决于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力,人及土壤的接触时机以及个人卫生习惯等。n 7医源性传播是指在医疗及预防工作中人为地造成某些疾病的传播。易感者在承受治疗、预防和检查时,由于所用的医疗器械如针筒、针头、导尿管、采血器及各种治疗和检查器械消毒不严格,造成病原体的感染。药品及生物制品的污染所造成的传播。输血或运用血液制品导致的传播,如梅毒、丙型肝炎、艾滋病等。n 8母婴传播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称为母婴传播。可分为:n (1)经胎盘传播某些病原体可透过胎盘屏障使胎儿受染,称为胎盘传播。如风疹、病毒性乙型肝炎、艾滋病等。n (2)上行性传播病原体从母体阴道经子宫口进入子宫,到达绒毛膜或胎盘,导致胎儿感染,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等。n (3)分娩引起的传播由于产妇的产道严峻污染,分娩是病原体由胎儿破损的皮肤、粘膜、呼吸道和消化道引起胎儿感染。如淋球菌、疱疹病毒等。n (4)哺乳传播有些病原体可通过乳汁分泌,婴儿经食用母乳而导致感染。(三)易感人群n 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简洁感染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三、流行过程的特征n (一)地区分布n (二)时间分布n (三)人群分布n (四)流行的强度四、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n (一)社会因素n (二)自然因素五、疫源地n 在肯定条件下,传染源向其四周传播病原体的所能涉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每个传染源可单独构成一个疫源地,同一个疫源地可同时存在一个以上的传染源。一般把范围较小的疫源地称为疫点。而范围较大的疫源地或若干个疫源地连成片时称疫区。六、传染病的特征一、根本特征n (一)有特异性病原体n (二)有传染性n (三)有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n (四)有免疫性二、临床特点n (一)病程开展的阶段性n 1潜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至出现最早临床病症的时期,称为潜藏期。n 2前驱期是指从出现临床病症到病症明显之前的一段时间。n 3病症明显期急性患者度过前驱期后,大多数传染病病人则出现该病所特有的病症和体征,转入病症明显期。n 4复原期机体免疫力增长至肯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根本终止,患者的病症和体征根本消逝,临床上称为复原期。二、临床特点n (二)常见的病症及体征n 1发热n 2发疹n 3毒血症n (三)临床类型根据传染病临床表现,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可按疾病的时间长短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也可按轻重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爆发型。(四)传染病的诊断n 一、流行病学资料n 二、临床资料n 三、试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五)传染病的治疗n 一、一般治疗n 一般治疗包括隔离、休息、饮食、护理、支持疗法和心理治疗。二、对症治疗n 对症治疗包括如高热采纳合理的降温方法;抽搐时刚好应用冷静剂;颅高压时应用脱水剂;休克时应快速补液、订正酸中毒、强心、血管活性剂等措施;这些刚好有效的对症处理措施,均有利于病人度过危急期,及早复原安康。三、病原治疗n (一)抗菌药物的应用n 1抗菌药的应用原则n (1)应及早确立病原学诊断n (2)熟识选用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药物动力学、和不良反响n (3)应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而合理用药n (4)严格限制抗菌药物的应用1)病毒性疾病和发热不明者不宜应用抗菌药物;2)应尽量避开皮肤、粘膜等部分应用抗菌药物; 3)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4)抗菌药物的结合应用。n (5)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三、病原治疗n (二)抗病毒药抗病毒的化学合成制剂,目前效果还很不满足,可试用的有干扰素、无环鸟苷、阿糖胞苷、金刚烷胺、三氮唑核苷、阿糖腺苷等。n (三)血清疗法血清疗法主要用于细菌外毒素所致的传染病,如白喉、破伤风、肉毒中毒等。n (四)抗寄生虫药化学制剂占重要地位,如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海群生治疗丝虫病、甲硝唑治疗阿米巴痢疾等,详细应用可参阅有关章节。其它n 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n 五、免疫调整n 六、中医治疗n 七、康复治疗六、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n (一)病人的管理病人的管理应做到早发觉、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n (二)病原携带者的管理n (三)接触者的管理n 对接触者实行的防疫措施称为检疫,在检疫期内,可根据详细状况对接触者实行医学视察、留验或卫生处理,也可赐予药物预防或被动免疫。n (四)动物传染源的管理对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同时又不是患有烈性传染病,可对其实行隔离治疗。传染病的预防(切断传播途径)n (一)常常性的预防措施(通风、清洁)n (二)消毒n (三)杀虫传染病的预防(爱护易感人群)n (一)增加非特异免疫力(免疫球蛋白)n (二)增加特异性免疫力(疫苗)n (三)药物预防七、隔离n (一)隔离的概念及分类隔离可分为传染病隔离和爱护性隔离两大类。n 传染病隔离是将处于传染期的传染病病人,可疑传染病病人及病原携带者限制在特定区域,及一般人群短暂分别,缩小污染范围,削减传染病传播时机。同时,也便于污染物的集中消毒和处理。n 爱护性隔离是指将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少数易感者置于根本无菌的环境中,使其免受感染,如层流室及器官移植区等。隔离n 2接触隔离接触隔离是为预防高度传染性并经接触途径传播感染而设计的隔离类型。实行这类隔离的疾病主要有:新生儿脓疱疮、狂犬病、破伤风、气性坏疽、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隔离措施为:n (1)设隔离室,同种病原菌感染者可同室床旁隔离,教化病人勿握手、交换书刊避开互相接触。n (2)接近病人时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离衣;接触病人或可能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个病人前应洗手。n (3)污染的敷料应装袋标记后送燃烧处理,布类及器械需灭菌后再行清洗。隔离n 3呼吸道隔离呼吸道隔离是为了防止传染病经飞沫短间隔 传播而设计的隔离。属这类隔离的疾病有: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隔离措施包括:n (1)同一病原菌感染者可同住一隔离室,随时关闭通向过道的门窗,病人分开病房需戴口罩。n (2)工作人员进入病室需戴口罩、帽子。n (3)病人的口鼻分泌物需经消毒后才丢弃。n 、隔离n 4肠道隔离肠道隔离的目的是阻断粪口传播途径,适于通过间接或干脆接触感染性粪便而传播的疾病,如细菌性痢疾、伤寒、病毒性肠炎、脊髓灰质炎等。隔离的主要措施为:n (1)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同居一室,或床旁隔离,劝说病人互相间勿传递书刊等用物。n (2)室内应保持无蝇、无蟑螂、无鼠。n (3)接触不同病种病人需分别穿隔离衣,接触污物时戴手套。n (4)病人的食具、便器需消毒处理,排泄物、呕吐物及吃剩的食物均应消毒后才能倒掉。n (5)被粪便污染的物品要随时袋装,标记后送燃烧或消毒处理。隔离n 7爱护性隔离爱护性隔离是为了防止易感者四周环境中的微生物感染而设计的隔离。适于反抗力特殊低下者,如大面积烧伤病人、早产儿、白血病病人、器官移植病人、免疫缺陷病人等。隔离措施为:n (1)设专用隔离室,病人住单间病室隔离。n (2)凡进室内应穿戴灭菌消毒后的隔离衣、帽子、口罩、手套、拖鞋。n (3)接触病人前后及接触下一个病人之前要洗手。n (4)凡患呼吸道疾病或咽部带菌者,包括工作人员均应避开接触病人。n (5)探视者应实行相应措施。n (6)未经消毒处理的物品不行进入隔离区。n (7)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并通风换气。八、消毒灭菌的方法n (一)物理消毒灭菌n 1自然净化大气、地面、物体外表和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常不经人工消毒亦可逐步到达无害,这就是大自然的净化作用,如日晒、风吹、枯燥、的变更。n 2机械除菌指用机械方法,如冲洗、刷、擦、扫、抹、铲除和过滤,除去物体外表、水、空气、人畜体表的有害微生物。这种方法虽然不能杀灭病原体,但可削减其数量和引起感染的时机,而且简洁、便利、好用、价格廉价。n 3加热消毒灭菌是应用最早,效果最牢靠,运用最广泛的方法。加热可灭活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和细菌芽胞。n (1)干热灭菌:主要有燃烧、燃烧和干烤n (2)湿热消毒灭菌主要有高压蒸汽灭菌法、煮沸消毒法、低温蒸汽消毒法、流通蒸汽消毒法。n 4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属于电磁波辐射,根据波长分为A波、B波和C波以及真空紫外线。消毒灭菌应用的多为C波紫外线,其波长范围是200275,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是250270。n 紫外线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杆菌、病毒、真菌、细菌繁殖体、芽胞等。n (二)化学消毒灭菌利用液体或气体的化学消毒药物涂擦、浸泡或熏蒸,使之浸透细胞内,引起微生物代谢障碍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或沉淀;或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变更引起细胞裂开、溶解而到达消毒灭菌的目的。凡不宜用加热消毒灭菌的物品,都可采纳化学消毒灭菌法。n 常见消毒剂有84消毒液、漂白粉、过氧乙酸、碘伏等。九、传染病的预防和限制策略n 预防为主,同心同德,因地制宜,开展三级保健网,实行综合性防制措施n 疫情出现前,针对可能暴露人群n 加强安康教化、加强人群免疫、改善卫生条件、加强传染病监测传染病预防和限制措施n 传染病疫情报告n 针对传染源n 针对传播途径n 针对易感人群针对传染源的措施n 病人:早发觉、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n 病原携带者:做好登记、管理和随访至其病原体检查23次阴性后n 接触者:检疫、留验、医学视察、应急接种和药物预防n 动物传染源:隔离治疗、捕杀(严禁剥食、尸体要燃烧或深埋)n 甲类传染病为强迫管理的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的传染病。n 及早将传染病病人隔离是防止传染病扩散的有效方法,隔离期限依各种传染病的最长传染期并参考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而定。n 甲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必需在指定场所进展隔离视察和治疗;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在医疗保健机构指导下治疗或隔离治疗。n 对疑似病人应尽快明确诊断。n 应急接种:对于那些潜藏期长的传染病接触者可进展自动或被动免疫。n 医学视察:是对某些较严峻传染病接触者每天需测量体温,并留意早期病症的出现。接触者可正常工作、学习。n 留验: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需收容在指定场所进展视察,限制其活动范围,施行诊察,检验和治疗。因此,留验也叫隔离视察。n 检疫:主要针对儿童机构及集体单位中某些传染病的潜藏期携带者。检疫期限为自接触日起至该病最长潜藏期止。检疫期间,可根据接触者的详细状况对其进展医学视察、留险、卫生处理等。第三部分:疾病监测和疫情报告医疗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展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帮助疾病预防限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n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限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报告病种n 法定传染病(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4)卫生部确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报告病种n 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确定根据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爆发、流行或缘由不明的传染病。n 不明缘由肺炎病例和不明缘由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填报要求n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见附表)统一格式,用A4纸印刷,运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好、精确,字迹清晰,填报人签名。省级人民政府确定根据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爆发、流行或缘由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信息报告病例分类及分型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试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报告程序及方式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觉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限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采供血机构发觉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限制机构。报告时限n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觉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觉其他传染病和不明缘由疾病爆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 、 )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限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展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审核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展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需刚好向填卡人核实。各级疾病预防限制机构每日进展报告信息审核时,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缘由疾病爆发的报告信息,应马上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展确认,对误报、重报信息应刚好删除。对于其他传染病报告卡,由县级疾病预防限制机构核对无误后,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确认。补报、查重n 责任报告单位发觉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刚好补报。n 疾病预防限制机构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每日对报告信息进展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进展删除。资料保存(一)各级各类医疗卫朝气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3年。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其传染病报告卡由收卡单位保存,原报告单位必需进展登记备案。(二)各级疾病预防限制机构应将传染病信息资料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重点传染病的防控n 一、流行性感冒n 二、甲型H1N1流感n 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n 四、病毒性肝炎n 五、狂犬病n 六、发热伴血小板削减综合征一、流行性感冒n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起病急,全身中毒病症明显,如发热、猛烈头痛、全身酸痛、周身无力,而上呼吸道病症较轻为特征。本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流感病毒传染性强,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特殊是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易发生流行及引起世界范围的大流行。(一)流行病学1.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动物亦可能为重要贮存宿主和中间宿主。2.传播途径经空气和飞沫传播。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虽有肯定的免疫力,但不同流感病毒亚型间无穿插免疫力。病毒变异后,人群重新易感而反复发病。4.流行特征流感病毒具较强传染性,加之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要方式,极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一般多发生于冬季。主要发生于学校、单位、工厂及公共消遣场所人群聚集的地方。后期呼吸道并发症增多,尤其儿童及老年患者常并发肺炎,有较高的病死率。一次流行持续约68周,流行后人群重新获得肯定的免疫力。乙型流感及甲型相像,亦可引起流行。而丙型流感多为散发感染。如有新亚型出现,由于人群对新亚型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可导致爆发性的流行。(二)临床表现本病潜藏期为13天,短者仅几小时。 1.典型流感(单纯型流感)最常见。流感的病症通常较一般感冒重,主要为急性发病,出现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等病症。同时亦可有咽痛、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一般全身病症重而呼吸道病症相对较轻,少数病例可有腹泻呈水样便。 2.轻型流感起病急,体温不超过39,全身病症和呼吸道病症均较轻,病程23天。 3.流感病毒性肺炎常见于年幼及老年流感患者,原有根底疾病的根底上或免疫受到抑制的病人感染流感,病情可持续开展,出现高热不退、全身衰竭、猛烈咳嗽、血性痰液、呼吸急促、紫绀。检查双肺有干性啰音,X线检查可发觉肺部阴影等一系列肺炎表现。(三)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当未出现流感流行时,散发病例不易诊断,甚至在有典型流感样病症时,亦难确诊。流感流行时,临床较易诊断。特殊是短时间出现较多数量的相像患者,呼吸道病症稍微而全身中毒病症较重,再结合发病季节等流行病学资料,可根本断定流感。 2.临床资料:呼吸道病症轻,全身中毒病症明显。 3.试验室检查:在疾病的第23天,可从鼻咽部、气管分泌物中干脆分别流感病毒。标本干脆接种于鸡胚或其他组织培育,均易于分别流感病毒。治疗本病尚无特效疗法,主要为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1.支持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留意口腔卫生。 2.对症治疗包括解热镇痛药物和支持治疗。但儿童患者应避开应用阿司匹林,以免诱发致命的综合征。 3.抗流感病毒药物应用金刚烷胺和甲基金刚烷胺显示有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能缩短临床发热时间,减轻病症,加速疾病的复原。(六)预防1.限制传染源在流感流行时,应尽可能隔离患者,做好疫情监测工作。2.切断传播途径在流感流行时,加强环境消毒,削减公众集会及集体消遣活动,以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3.爱护易感人群预防流感的根本措施是接种疫苗。应用及现行流行流感病毒株一样的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可获得6090的爱护效果。老年、儿童、免疫系统受抑制的患者,以及全部易于出现并发症的人,是流感疫苗最合适的接种对象,但他们对疫苗的反响率较低,一般只能获得5060的爱护效果。对易感人群及尚未发病者,亦可赐予药物预防。常用金刚烷胺1,每日2次,连服714天。鉴于该药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老年及有血管硬化者慎用,孕妇及癫痫史者应禁用。该药亦仅对甲型流感有预防作用。二、甲型H1N1流感n 流行性感冒是由甲、乙、丙三种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n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外表(H和N)构造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又可分成很多亚型,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觉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16),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9)n 猪流感是一种因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已从猪身上分别到四种主要的甲型病毒亚型:H1N1、H1N2、H3N2和H3N1n 而2009年流行的病毒为H1N1亚型的新变异毒株。甲型H1N1流感三环节n 传染源n 临床病人n 呼吸道分泌物排毒n 出现病症前1天至病后7天或病症消逝后24小时(二者中较长者)n 隐性感染者(可能性?)n 动物:猪;其它动物(可能性?)甲型H1N1流感三环节n 传播途径n 较大的飞沫近间隔 传播n 一般2米以内n 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n 干脆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n 可能存在较小的飞沫空气传播甲型H1N1流感易感人群n 新重配病毒,及季节性流感H1N1相差较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易发生严峻并发症甚至死亡的人群n 5岁及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及以下的婴儿n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孕妇n 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经系统病、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代谢病等)n 患有免疫抑制疾病的成人和儿童n 养老院和其他慢性病康复机构的人员n 小于18岁的青少年中长期承受阿司匹林治疗者患流感后服用阿司匹林易导致瑞氏(s)综合征我国防控甲型H1N1流感策略高度重视主动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n “外堵输入,内防扩散”n “削减二代病例,严防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应对疫情变更” n 加强学校、社区等场所的防控工作n 强化疫情监测、重症病例救治技术方案n 甲型H1N1流感疫苗临床试验指导方案n 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n 社区甲型H1N1流感爆发流行限制工作方案(试行)n 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出院标准n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限制技术指南已订正为修订版技术指南n 甲型H1N1流感预防干预措施应用技术指南(试行)n 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爆发疫情处理技术指南(试行)n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已订正为第二版n 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已订正为修订版防控策略科学开展观n 因时、因地,不同阶段,不同地区要分类指导,防控目的和策略有所不同,工作重点不同,随着疫情进展,所实行的措施要不断调整n 无病例或仅输入病例(预防传入,加强筛查和甄别)n 本地传播或流行(限制爆发,削减危害)n 广泛传播或流行(救治重症、削减死亡)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n 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不同亚型。迄今甲型流感病毒有16个亚型(H1H16),有9个亚型(N1N9)。n 全部禽流感病毒都属于A型流感病毒,根据禽流感病毒感染禽类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中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低/非致病性禽流感病毒。n 人禽流感是指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所致的疾病。至今发觉能干脆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7N1、H7N2、H7N3、H7N7和H9N2亚型毒株。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易感人群n 由于流感病毒具有较严格的宿主特异性,目前认为人对禽流感病毒不易感。n 高危人群n 12 岁以下儿童n 及家禽(尤其是病死禽)亲密接触人群n 及病人亲密接触者(包括医务人员)传染源n 主要为病、死禽和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安康禽,尤其是水禽。n 人禽流感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特别有限。感染危急因素n 干脆接触禽类,尤其是病死禽(如宰杀病死禽)n 暴露于禽流感病毒(H5N1)污染的环境和活禽宰杀市场等n 及人禽流感病例干脆接触也可能及感染有关,但缺乏足够证据n 高危职业史:试验室人员,禽病防治人员,动物疫情处置人员,医护人员传播途径n 迄今为止尚未明确其详细的传播途径n 可能的传播途径n 禽人传播n 环境人传播n 人人传播临床表现特点n 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病症n H9N2 和H10N7 亚型患者通常仅有稍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病症,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病症n H7N7 、H7N2 、H10N7 亚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n 重症患者一般均为H5N1 亚型病毒感染。H5N1亚型感染n 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一般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n 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病症n 重症患者可出现高热不退,病情开展快速n 几乎全部患者都有明显的肺炎,可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削减、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及瑞氏()综合征等多种严峻并发症,并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我国22例人禽流感病例的临床病症外周血象n 早期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者削减,淋巴细胞肯定值削减,血小板降低n 对我国内地发觉的人禽流感病例分析,几乎全部病例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削减,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n 诊治该类病人时要亲密监测,12天要复查一次外周血象,以便理解病情的变更。影像学检查n 胸部影像学检查是人禽流感临床综合诊断和病情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治疗的重要根据,对疾病的早期发觉、鉴别诊断、病情动态变更和发觉并发症均起重要作用。典型病例的影像学表现(1)典型病例的影像学表现(2)典型病例的影像学表现(3)诊断原则n 结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试验室检测,综合进展推断n 流行病学史是诊断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n 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可作出人禽流感疑似病例诊断n 确诊病例须要严格的病毒学或血清学检测证据治疗原则n 对症治疗n 抗病毒治疗n 达菲:成人:75,5天 112岁儿童:剂量及体重相关n 重症患者治疗n 多脏衰的治疗(无创及有创通气治疗)n 中医治疗n 支持治疗及预防并发症n 抗菌药物应在明确继发细菌感染时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运用穿戴防护用品一戴帽子二戴口罩三穿防护服四戴防护眼镜五穿鞋套或胶鞋六戴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脱掉防护用品一摘下防护镜二解防护服三摘掉手套四脱掉防护服放入消毒液中五脱鞋套或胶鞋六摘口罩七摘帽子八洗手、消毒(六)预防1.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一旦发觉受感染的动物应马上就地销毁,对疫源地进展封锁并彻底消毒。2.发生疫情时,应避开干脆接触病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等。尽量避开及禽类和鸟类接触;接触后应洗手。3.做好个人爱护。疫区饲养员、屠宰工人等常常及活禽亲密接触的人,必需做好爱护工作,包括穿防护服、戴N95口罩和乳胶手套、佩戴防护用具、刚好接种流感疫苗、工作前后彻底洗手消毒等。4.接触患者应戴口罩和乳胶手套、穿隔离衣,接触患者及其分泌物前后应彻底洗手等。(六)预防5.留意自身安康、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特殊是在流感易爆发的季节,加强体育熬炼,留意休息,避开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不喝生水,不食用未彻底煮熟的家禽肉及蛋类等。6.药物预防:对亲密接触者必要时可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或采纳中医药辨证施防。7. 病毒分别应在国家指定的试验室进展。四、病毒性肝炎n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有食欲减退、厌油、疲惫无力,部分病人出现黄疸、肝大、肝功能异样。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困难,传播范围广泛。是我国发病率较高、危害人民安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n 病毒性肝炎按引起发病的病毒不同目前可以分为7类,即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庚型肝炎、己型肝炎。(一)流行病学1.传染源n 甲型肝炎戊型戊型肝炎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病毒主要通过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粪便排出体外。n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丁型肝炎主要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和无病症病毒携带者。2.传播途径(1)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粪便中排出的病毒可以污染水、餐具、手、食物等,经口感染,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方式,通常引起散发性发病。(2)乙型肝炎传播途径较困难,人类含有的血液和体液经破损的皮肤和粘膜进入机体而被感染。主要传播途径有下列几种:经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亲密接触传播其他也有可能经吸血昆虫如蚊、臭虫、虱等叮咬传播。(3)丙型肝炎传播途径及乙型肝炎一样,而以输血及血制品传播为主,且母婴传播不如乙型肝炎多见。(4)丁型肝炎传播途径及乙型肝炎一样,及同时感染和重叠感染形式存在。(5)戊型肝炎传播途径同甲型肝炎,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爆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以隐性感染者多见。3.人群易感性人类对各型肝炎普遍易感,各年龄均可发病,感染后可以获得肯定程度的免疫力,但各型肝炎之间无穿插免疫。可重叠感染或先后感染。4.流行特征病毒性肝炎的分布普及全世界,不同地区各型肝炎的感染率有较大差异。我国属于甲型及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1)甲型肝炎全年均可发病,而以秋冬季为发病顶峰,通常为散发。年龄愈大,感染率愈高。在幼儿园、小学及部队发病率较高,且可发生大流行。如水源被污染,可引起爆发流行。此外,卫生条件及生活程度差的地区感染率高,如农村高于城市。(2)乙型肝炎我国人群携带率约10%。西南方各省高于北方各省,农村高于城市。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一般多为散发,但常见家庭集聚现象。患者及携带者男多于女。(3)丙型肝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主要为散发,多见于成人,以屡次输血及血制品者、静脉药瘾者、血液透析、肾移植者、同性恋者等。在输血后的肝炎中,丙型肝炎的发生率国外统计为90以上,国内约为6080。(4)丁型肝炎丁型肝炎几乎都发生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根底上。(5)戊型肝炎戊型肝炎的流行有如下特点:爆发流行均由于粪便污染水源所

    注意事项

    本文(传染病学基本知识与重点传染病防控.docx)为本站会员(叶***)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