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考前复习重点试题.docx
第一节城市的定义:指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指按国家行政建制的市和镇。(按城市规划法,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镇)现代城市定义:有一定数量的非农业人口为主的集居点。(包含三方面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城市化含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转变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的区域。、产业结构转变、土地和地域空间的变化。)(1) 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2) 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 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的各类群体、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3) 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易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城市的定义: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墨子记载有关于城市建设与攻防战术的内容。中国古代一些城市的平面也曾由一套方城发展成二套城墙,都城则有三套城墙,这些都是从防御要求出发的。斯卡莫奇理想城市方案,从防御要求出发。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城市化内容:1.人口职业的转变。2.产业结构的转变。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讲究的是皇权至上。管子。度地篇已有关于居民点选址要求的记载:“高勿近埠而水用足,低而近水而沟防省。”强调自然至上。商君书则更多地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隋唐长安城,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长安城特点:希波丹姆模式:希波丹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繁盛时期的著名的建筑师,他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这种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以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 西特:按照艺术原则进行城市设计第二节空想主义代表人物:托马斯莫尔、康帕内拉(太阳城)、罗伯特欧文、傅立叶花园城市 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820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 1771-1858)提出的。 “花园城市”(也称园林城市)的理论最早是由英国建筑学家霍华德提出,1898年,霍华德发表了题为明天的花园城市专著。阐述了“花园城市”的理论,提出城市建设要科学规划,突出园林绿化。他的“花园城市”模式图是一个由核心、六条放射线和几个圈层组合的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每一个圈层由中心向外分别是:绿地、市政设施、商业服务区、居住区和外围绿化区,然后在一定距离上配置工业区,整个城市区被绿带网分割成不同的城市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有一定人口容量限制(约30000人左右)。卫星城:卫星城镇规划理论“卧城”子城只有居住建筑,没有生活服务设施,居民的生产工作及文化生活的需要仍需到母城解决。 半独立卫星城镇子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仍去母城工作。独立卫星城城市规模较前两种形式大,完善了城市公共交通及公共福利设施。子城具有多种就业机会,社会就业平衡,生活接近自然,减少了对母城的依赖。8、 雅典宪章:1933年(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思想基础: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认为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自动解决城市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核心内容: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引导规划向科学方向发展。功能分区及其之间的机械联系:从对城市整体的分析入手,对城市活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的基础提出改进建议,将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复原成一个完整的城市9、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国际建协·秘鲁利马)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城市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做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提出了动态规划的概念。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具体不同的价值观,规划师要表达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技术帮助。邻里单位:邻里单位理论佩里将邻里单位作为构成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细胞(如图)。这种邻里单位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为邻里单位的基本空间尺度,讲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建,强调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美国建筑师C.Stein设计的雷德朋(Radburn)新镇大街坊充分考虑了私人汽车时代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影响,采用了人车分离的道路系统以创造出积极的邻里交往空有机疏散思想:凡·沙里宁(E. Saarinen)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的理论。他认为,城市与自然界的生物一样,是有机的集合体。他对欧洲中世纪的城市以及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建设状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提出了治理城市问题的对策。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偏重于对城市环境认知的经验研究。他把城市空间的“意象”看作由路径、边沿、区域、节点和标志五种元素构成,企图以此揭示城市空间的本质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1.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2.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第三章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中国大陆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目前我国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在正式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城市规划纲要,对总体规划需要确定的主要目标、方向和内容提出原则性意见,作为总体规划的依据。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各自需要,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可以在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进一步控制和确定不同地段的土地用途、范围和容量,协调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详细规划根据不同的需要、任务、目标和深度要求,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种类型(图5-1)。区域性规划(或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层次 分区规划 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层次修建性详细规划图5-1: 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有三个方面(简答题):1.现场踏勘。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对城市的概貌、新发展地区和原有地区要有明确的形象概念,重要的工程也必须进行认真的现场踏勘。2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主要应取自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积累的资料和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专业性资料。3.分析研究。这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关键,将收集到的各类资料和现场踏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系统地分析整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定性到定量研究城市发展的内在决定性因素,从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是制定城市规划方案的核心部分。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1020年,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为35年。分区规划的主要任务: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的衔接。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a)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b)建筑和绿地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c)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d)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e)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f)竖向规划设计; (g)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效益投资。第四章城市用地的概念: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和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如城市的工厂、住宅、公园等城市设施的建筑活动,都要由土地来承载,而且各类功能用途的土地经过规划配置,使之具有城市整体而有机的运营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农民集体所有制。”水文地质条件:它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以及动态条件。风象:风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如防风、通风、工程的抗风设计等。某城市地区累年风向频率、平均风速图 P书73页工业与居住用地典型布置图式见书74页。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其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用地评定的分类:(1)一类用地:一类用地即适于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一般具有地形平坦、规整、坡度适宜,地质条件良好,没有被洪水淹没危险,自然环境条件较为优越等特点,是能适应城市各项设施的建设要求的用地。这类用地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简单的工程准备措施,就可以进行修建。其具体要求是:(a)地形坡度在10以下,符合各项建设用地的要求;(b)土质能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要求;(c)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d)没有被百年一遇洪水淹没的危险;(e)没有沼泽现象或采到简单的工程措施即可排除地面积水的地段;(f)没有冲沟、滑坡、崩塌、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2)二类用地:二类用地即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由于受某种或某几种不利条件的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其条件后,才适于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布置有一定的限制。其具体情况是:(a)土质较差,在修建建筑物时,地基需要采取人工加固措施;(b)地下水位距地表面的深度较浅,修建建筑物里,需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排水措施;(c)属洪水轻度淹没区,淹没深度不超过11.5米,需采取防洪措施;(d)地形坡度较大,修建建筑物时,除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外,还需动用较大土石方工程;(e)地表面有较严重的积水现象,需要采取专门的工程准备措施加以改善;(f)有轻微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需要采取一定工程准备措施等。(3)三类用地:三类用地即不适于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一般说来用地条件极差,其具体情况是:(a)地基承载力小于60千帕和厚度在2米以上的泥炭层或流砂层的土壤,需要采取很复杂的人工地基和加固措施才能修建;(b)地形坡度超过20以上,布置建筑物很困难;(c)经常被洪水淹没,且淹没深度超过1.5米;(d)有严重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若采取防治措施需花费很大工程量和工程费用;(e)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埋藏,属给水水源卫生防护地段,存在其他永久性设施和军事设施等。城市用地的选择P81 用地选择的原则居住用地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几方面要求:(简答题)1. 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工程地质条件,避免易受洪水、地震灾害,和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在丘陵地区,宜选用向阳、通风的坡面。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接近水面和风景优美的环境。2. 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及其就业区与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协调相对关系,以减少居住工作、居住消费的出行距离与时间。3. 居住用地选择要十分注重用地自身及用地周边的环境污染影响。在接近工业区时,要选择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并按环保等法规规定间隔有必要的防护距离,为营造卫生、安宁的居住生活空间提供环境保证。4. 居住用地选择应有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俾以合理地组织居住生活,和经济有效地配置公共服务实施等。合宜的用地形状将有利于居住区的空间组织和建设工程经济。5. 在城市外围选择居住用地,要考虑与现有城区的功能结构关系,利用旧城区公共设施、就业设施,有利于密切新区与旧区的关系,节省居住区建设的初期投资。6. 居住区用地选择要结合房产市场的需求趋向,考虑建设的可行性与效益。7. 居住用地选择要注意留有余地。在居住用地与产业用地相配合一体安排时,要考虑相互发展的趋向与需要,如产业有一定发展潜力与可能时,居住用地应有相应的发展安排与空间准备。工业用地的具体要求有如下几个方面:(简答或论述)1. 用地的形状和规模:工业用地要求的形状与规模,不仅因生产类别不同而不同,且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采用的运输方式、工艺流程与建筑层数有关。2. 地形要求:工业用地的自然坡度要和工业生产工艺、运输方式和排水坡度相适应。利用重力运输的水泥厂、选矿厂应设于山坡地,对安全距离要求很高的厂宜布置在山坳或丘陵地带,有铁路运输时应满足线路铺设要求。3. 水源要求:安排工业项目时注意工业与农业用水的协调平衡。水源条件对工业用地的选址往往起决定作用。4. 能源要求:安排工业区必须有可靠的能源供应,否则无法引入相应工业投资项目。5.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水文要求:工业用地不应选在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区;土壤的耐压强度一般不小于1.5kg/cm;山地城市的工业用地应特别注意,不要选址于滑坡、断层、岩溶或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段。工业用地的地下水位最好是低于厂房的基础,并能满足地下工程的要求;地下水的水质要求不致对混凝土产生腐蚀作用。6. 工业的特殊要求:某些工业对气压、湿度、空气含尘量、防磁、防电磁波等有特殊要求,应在布置时予以满足。某些工业对地基、土壤以及防爆、防火等有特殊要求时,也应在布置时予以满足。7. 其他要求:工业用地应避开以下地区:军事用地、水力枢纽、大桥等战略目标;有用的矿物蕴藏地区和采空区;文物古迹埋藏地区以及生态保护与风景旅游区;埋有地下设备的地区。公共设施分布规划要考虑以下方面:1. 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地配置 2.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 3.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4.根据公共设施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5.公共设施布置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6.公共设施的分布要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并留有余地。 7.公共设施的布置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第五章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和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以及其它各项建设事业和重要工程设施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并做出合理的空间配置,使一定地区内社会经济各部门和各分区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配合,城镇居民点和区域性基础设施的网络更加合理,各项工程建设能够有序地进行,从战略意义上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和协调布局,以及城市建设顺利进行。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城市性质确定的一般方法 (1)定性分析法。 (2)定量分析法。(3)比较分析法。 (4)综合分析法经济职能的定量分析分三方面:1.分析主要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2.分析主要部门经济结构3.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以用地的所占比重的大小来定量地分析。城市的规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于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我们今天的发展不要对明天的发展带来危害,应是支持型的发展,而非掠夺性的开发;少用不可再生的资源,有条件地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及对自然的污染,为子孙留下蓝天碧水。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城市总体布局是通过城市主要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表现出来的。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主要功能在空间形态演化中的有机构成,它是研究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考虑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及其相关的城市网络、城镇体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发展中的动态关系。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论述题,方案评价):1.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3.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4.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4) 存在的问题:1、油库区不应布置在城市的主导风向的上风侧及河流的上游(2)2、城市缺少生活岸线。(2)3、疏港大道不应设在城市居住区的用地内建设,其紧靠城市住区和公共设施用地对环境有污染。(2)4、二、三类工业用地紧靠。5、城市道路网不明确(1)6、没有安排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提到一项得半分;提到两项得一分。包括供水、排水、煤气、电力、消防)7、绿地不成系统(1)二、修改意见:8、油库迁出(1)9、调整布局,增加生活岸线。(1)10、结合码头、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的调整另设疏港大道。(1)11、在二三类工业与城市区之间留出隔离带,并调整城市用地布局。(1)2标准答案:优点:1.主次干道布置顺应了山势河流2.沿东西向城市中心大道布置城市中心共建有利于组织城市特色,东为西山风景区,南为客站。3.工业、仓库用地区位合理,对外交通方便,靠近货站。缺点:1.沿铁路西侧的南北向城市道路承担过境交通功能,两侧布置了市中心公建,影响了交通功能的发挥,道路功能混乱。2.工业、仓库区内部没有规划道路系统与城市其他用地缺少联系。长途客车进站区-1(2)长途客车到达区-3(2)到达旅客出站口-5(2.5)长途客车发车区-4(2)长途客车出站口-2(2)城市送客车辆下客处-7(2.5)城市接客车辆上客区-6(2)名词解释部分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 :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 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17、 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2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23、“雷德朋”系统雷德朋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绿地、住宅与人行道有机地配置在一起,道路网布置成曲线;行人和机动车在一个平面上隔离;建筑密度低,住宅成组配置成团,形成口袋形;相应配置公共建筑,将商业中心布置在住宅区中间,使住宅区的各部分通往中心的距离都相等。24、户室比户室比又叫户型比,它是指各种户型在总户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反映到住宅设计上,就是体现在一定数量住宅建筑中,各种不同套型住宅总套数的比重25、住宅街坊是指在小城尺度的城市街坊中,一栋或者多栋住宅楼沿周边布置,对外形成公共街道,对内形成内院,集居住,商业多功能与一身的居住体。与其他模式的住宅相比,它更强调空间的围合以及功能的混合。26、日照间距系数 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27、停车率:即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区总户数的比率停车率=居民停车位数/居住总户数28、住宅建筑毛密度:即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住宅建筑毛密度=住宅总套数/居住区用地总面积29、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 30建筑小品:是指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的、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施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31、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筑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建筑密度=建筑首层面积/规划用地面积。简答题部分1、 建筑平面群体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用图示)(图示见规划原理书P388)。行列布置:优:绝大多数居室朝向良好,结构施工简单缺:处理不好会产生单调、呆板改进: a、山墙错落 b、单元错开梯搂 c 、成组改革影响周边布置:优:能形成封闭小空间,便于组织绿化、休憩地 对于寒冰地区可阻挡风沙 节约用地,提高密度缺:部分居室朝向差,炎热地区西晒 结构施工较为复杂,不利于抗震,造价会增加 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土方工程 单周边双周边自由周边混合布置:为以上两种形式的结合形式,最常见的往往是以行列式为主,以少数住宅式公建沿道路式院落周边布置,以形成半开敞式院落。自由式布置:建筑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活地布置。 2、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三级方式布置的内容是什么?(原理书P413)第一级(居住级)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居民服务的机构。第二级(居住小区级)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第三级(居住组团级)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3、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地块划分的原则是什么?(控制性详细规划P34)1. 严格根据总体规划和其他专业规划、根据用地部门、单位划分地块2. 以单一性质规划地块,即一般一个地块只有一种使用性质3. 建议有一边与城市道路相邻4. 结合自然边界、行政界线划分地块5. 考虑低价的区位级差6. 地块大小应和土地开发的规模相协调,以利于统一开发7. 对于文物古迹风貌保护建筑及现状质量较好、规划给予保留的地段,可单独划块,不再给定指标8. 规划地块划分必须满足“专业规划线”的要求,专业规划线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控制要求,主要有道路红线、河湖水面蓝线、城市绿化绿线、高压走廊黑线、文物古迹保护紫线、微波通道橙线等9. 应尊重地块现有的土地使用权和产权边界4、 城市公共区中心的空间组织原则(轴线法则、立体空间建筑室内室外)(城市规划原理P504)1. 运用轴线法则。可以有一条轴线或几条主、次的轴线。轴线可以把中心不同的部分联系起来,称为一个整体,轴线也能把城市中的各个中心联系起来,把街道和广场等串联起来。2. 考虑建筑室内和室外的空间,地面、高架和地下空间,专用和公共空间,车行和人行空间,以及各空间之间的环境协调。要使整个建筑空间和环境丰富多彩,引人入胜。5、 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原理p4501. 对于大量而普遍的绿化,宜选择易管。易长,少修建,少虫害,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树种,一般以乔木为主,也可以考虑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在一些重点绿化地段,如居住区入口处或公共活动中心,则可选种一些观赏性的乔灌木或少量花卉。2. 应考虑绿化功能的需要,行道树宜选用遮阳力强的落叶乔木,儿童游戏场和青少年活动场地忌用有毒或带刺植物,而体育运动场地则避免采用大量扬花、落花、落果的树木等3. 为了迅速形成居住区绿化面貌,特别是在新建居住区,树种可以采用速生和慢生相结合,一速生为主。4. 居住区绿化树种配置应考虑四季景色变化,可采用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以及不同树姿和色彩变化的树种,搭配组合,以丰富居住环境。5. 考虑居住区各类绿化种植与建筑物、管线和构筑物的间距。6、 容积率与城市开发的关系控规p46容积率指标对城市开发建设活动经济效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前期投资费用、开发利润总额以及开发资金的循环速度三个方面。容积率指标对前期投资费用单方面均摊额的影响表现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开发者先通过有偿征地或其他方式有偿获得城市的开发建设权,接着劲性场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然后进行地面建设,将建造的各类商品房投入市场销售。在商品房单方售价和其他成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容积率指标,在同样的开放用地上获得更过的建筑面积,就可以降低单方建筑面积上所分摊到的前期投资费用,进而降低总成本,提高开发利润。反之,则开发利润会有所下降。提高利润率,开发商可以在保持一定利润率的前提下,增加开发总量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我国城市开发建设周期中征地、规划设计、审批等前期准备工作占打半时间,这很大程度上延缓了资金周转速度,如果增加容积率,减少开发项目,将开发资金相对集中,提高开发建设强度,就可以减少前期工作对开发周期的影响,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7、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的要素(土地使用、建筑建造、行为活动)土地使用、建筑建造、行为活动8、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城市设计引导的内容和方法(控制性详细规划p67)(方法仅供参考)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引导内容为:先确定规划区域的空间结构骨架、各地块的用地功能风貌、道路绿化系统,再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考虑不同空间序列的关系,形成城市设计总体概念与结构,以“城市设计概念图”加以表达,同时,将空间形态、建筑风貌的要求以指标的形式确定下来,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应承上启下,不宜超越阶段要求,城市设计的内容不是越多越好,规定也不是于恶性越好,要给后期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留有充分创造和发挥的余地,要有弹性和灵活性。9、 为什么要在土地使用控制时规定土地使用兼容及其原则?(控规P39)为了使控制性详细规划既有“弹性”,又不失去控制作用。土地使用兼容的原则: 促进相关功能建筑的集中布置 提高土地经济效益 减少环境干扰 确保非营利性设施、市政设施用地不被占用 保持土地使用的有限灵活性,允许部分建筑、设施混合布置 土地使用兼容应注意到其宽容度和灵活性以提高应变能力,同时又不和总体规划相违背。就具体分类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具体对待,不强求一律。10、 居住区规划中节约用地的手法。(原理P407)(1) 住宅底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2) 合理利用住宅间用地1.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利用南北向住宅沿街山墙一侧的用地布置低层公共服务设施在住宅间距内插建低层公共建筑采用型、型、型、梳型等住宅2.空间的借用3.少量住宅东西向布置4.高低层住宅混合布置(3)利用地下空间和采用高架平台 11、 分析居住区绿地率与公共绿地率各自的作用与相互的差别(百度百科及百度知道)不确定公共绿地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公园、小区公园、住宅组团绿地,不包括住宅日照间距之内的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非居住区范围内的绿地。公共绿地是居住区中最大的开放空间,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居民的文化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居住区绿地在遮阳、防风防尘、杀菌消毒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居住区绿地公共绿地。12画出居住区用地平衡表,说出它的作用,指出哪一些是要进行用地平衡的(百度文库及自己理解 )规范P7或者居住区设计书上P30居住区用地平衡表项目(单位)居住区小区组团一,居住区用地(R)1001001001,住宅用地(R01)50-6055-6570-802,公建用地(R02)15-2512-226-123,道路用地(R03)10-189-177-154公共绿地(R04)7.5-185-153-6用地平衡表的作用:与土地使用现状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作为调整用地和制定规划的依据之一;进行方案比较,检验用地分配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审批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哪一些要平衡:住宅用地,共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用地。1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六大指标体系控制性详细规划P32土地使用:包括用地面积、用地边界、用地性质、土地使用兼容。环境容量: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居住人口密度、绿地率。建筑建造:包括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建筑间距。城市设计引导:包括建筑体量、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建筑空间围合以及建筑小品。配套设施:包括市政设施、公共设施(行政、商业、文教体卫等)。行为活动:包括交通活动及环境保护规定。其中交通活动包括:交通方式,出人口方式、数量,其他交通设施,停车泊位。环境保护规定包括:噪音振动等允许标准值,水污染物允许排放值,水污染物允许排放浓度,废弃污染物允许排放值,固体废弃物控制及其他。14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城市规划原理P379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15简述居住区人车分行的交通组织原则(PPT 居住区交通组织与道路规划13页) 1)车行与步行在空间上分开,形成两个独立系统2)车行系统分级设置3)设必要的停车空间和枝状尽端回车场4)步行路应结合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设置16住宅群体组合的形式(城市规划原理P390)1)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2)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3)整体式组合方式17居住区、小区、组团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及确定意义(没找到)(服务居民)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不大于8001000m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不大于400500m组团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不大于150200m确定意义:没找到相关答案,根据自己的见解自由发挥18城市规划的七线,并简要解释(红、橙、黄、蓝、绿、紫、黑) (1)规划红线一般指道路红用地和地块用地边界线(2)规划绿线是指生态、环境保护区边界线(3)规划蓝线一般称为河流水道用地边界线(4)规划黑线一般称市政设施用地边界线(5)规划橙线是指轨道交通管理边界线(6)规划黄线是指地下文物管理边界线(7)规划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19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PPT城市规划原理51页 新编制内容 不是很确定 个人认为最好答案) 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20居住区环境小品的分类及设计要求(城市规划原理P455) 、建筑小品。休息亭、廊大多结合居住区和居住小区的公共绿地布置,也可布置在儿童游戏场地内,用以遮阳和休息;钟塔可结合建筑物设置,也可单独设置在公共绿地或人行休息广场;出入口指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的主要入口,可结合围墙做成各种形式的门洞。 、装饰小品。是美化居住区环境的重要内容,它们主要结合各级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中心布置。水池和喷水池还可调节小气候。装饰小品除了能活泼和丰富居住区面貌外又可成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和住宅组团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