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饰会说.docx
墙饰会说话墙饰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当孩子生活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他们的身心自然受到熏陶,并能规范孩子的行为举止,所以,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幼儿园的各类环境是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针对幼儿特点而精心创设的。墙饰环境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墙饰是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园主题墙已成为幼儿在园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幼儿学习的平台。一面好的主题墙应具有参与性(课程的参与、教师的参与、幼儿的参与、家长的参与)、互动性(与课程的互动、与教学的互动、与幼儿的互动、与家长的互动)、启发性、创造性。瑞吉欧的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墙壁是会说话的”。让“墙壁”说话、让墙壁“好好”说话,让主题墙真正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发挥作用。可见,主题墙的创设为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师幼、家园互动的平台,为活动主题的深化、成果的展示、资源的共享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孩子呈现一个更加完美的学习生活空间。一、 以幼儿发展为本,让幼儿、家长成为环境的主人一面好的主题墙能够更好地促进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能为幼儿提供一片广阔的天地,更好地引发幼儿的互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应是融审美价值、教育价值、收藏等众多价值于一体的载体。这就要求教师要真正走入幼儿世界,倾听幼儿的想法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确立主题、提供支持、选择适宜的表征形式逐步延伸,让幼儿在与墙饰的真正互动中获得发展。因此,创设一面真正能让幼儿喜欢、能积极互动,让墙壁能说话的主题墙是至关重要的。在主题墙创设中,教师充分体现对幼儿的尊重,以幼儿发展为本,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标,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如"我运动我健康"这一主题开展过程中,幼儿对人体运动、动物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在主题墙饰创设中,教师首先与幼儿进行讨论,征求幼儿的意见,孩子们有的说:我们收集一些运动员比赛的图片,让大家了解有哪些运动项目,我最喜欢看刘翔跨栏了;有的说:我们画一些小朋友做操、跑步姿势的图画吧;有的说:我们也可以找一些动物的图片,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有的幼儿从挂历、报纸、电脑上收集了运动员的图片,了解一些常见的运动项目。有的幼儿通过用火柴棒与圆片的拼摆,以简笔画的形式勾勒出小朋友的各种动态人物图:有做操的、有走模特的、有练功的、有打枪的等等,都是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出来的。小朋友还把家中的动物图书拿到幼儿园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了蚂蚁、青蛙、马等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外形特征。甚至有的幼儿还提议如何让大家了解我们自己的运动呢?于是,教师就把幼儿每天做运动的场面照下来,以照片的形式张贴在主题墙面上。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既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又促进了幼儿各方面技能的提高。为了给幼儿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在每一期的主题墙结束后,教师都给拍下来,做成图书供幼儿观看,孩子们见主题墙变成了图书非常感兴趣,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了阅读习惯。在整个主题活动中,教师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孩子能想得到的让孩子自己去想,孩子能做的到的让孩子自己去做,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发展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主题墙饰创设,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标,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例如:小班结合 “我可爱的家”主题,在墙面上贴上全家福,这样减少了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存在的焦虑和不安,让孩子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爸爸妈妈与他们在一起。中班的老师把幼儿涂好的大西瓜投放到了有瓜藤的西瓜地里,还有切开来的西瓜放到的盘子里,充满了童趣。中班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装饰,用瓶宝宝做出各种好玩的音乐瓶拴在架上,供孩子们敲击、玩耍,分辨音乐的高低,把瓶子做成飞碟、各种小动物等。把废物巧妙利用推向了新的高潮。在主题墙饰创设中,把墙面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教师的角色就会从原先的直接动手,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首先教师要多关注孩子的需求,激发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例如:孩子们在游览家乡七里海活动中,孩子们互相说着自己去游玩的地方,教师适时地启发幼儿,你们都去什么地方游玩了?都看见了什么?启发幼儿讨论,丰富主题活动。主题活动美丽家乡七里海就生成了,孩子们根据游览经验与家长收集的照片、图片等,装饰墙面,孩子们做导游员介绍自己游览家乡的景物与感受,丰富了主题教育活动内容。使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这面墙饰,有孩子们的快乐参与和家长的热情合作,不仅发挥了它应有的教育功能,孩子们不时地和主题墙说话,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更是对家乡七里海这一主题活动的延伸。环境创设蕴涵着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契机,在创设活动中,教师将墙壁创设作为孩子们兴趣和经验的窗口,通过活动区、集体活动、游戏活动、与社区的活动、家长参与等,将环境创设发展成为一个项目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追求把创设的过程作为课程的内容,而不是追求速度和结果,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观察者、倾听者、记录者、合作者等多重身份的人。在不断更新环境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更多参与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如:在创设帮助幼儿认识四季变化规律和特点的壁画时,有的老师采用留、变、添、减的方法。如表现树木的变化,春天让幼儿用皱纹纸拧迎春花、团桃花粘贴在树干上;随着气温升高,让幼儿取下迎春花、桃花,添上叶子、补上桃子,表示夏季枝叶茂盛,花儿结果;到了秋季,再让幼儿把绿叶换成黄、红、棕色的叶子,并表示出叶子飘落的情景;冬季来临,让幼儿取下叶子,换上白色的棉花,表示积雪,以与剪贴漫天飞舞的雪花和落满白雪的青松。这样,四季的景色在幼儿的参与下不断变化。教师运用的教学策略更加丰富,讲解、说明、示范等直接教学策略不再是主要教学手段,而孩子们在“支架”教学策略下展示和发展了任务意识、有目的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运用多种手段表现经验和思想的能力、分工合作的能力、讨论和决策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活动中孩子们成了主人,教师的主体性和儿童的主体性在相互作用中共同发展。 家园合作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家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才能让家长认识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例如:在 “我长大了”的主题活动中,家长记录孩子成长的照片,家长们互相欣赏,伙伴们互相讲解,增进了同伴间的感情,在讨论什么是好朋友,谁是自己的好朋友时,小朋友们争先讲述,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请家长帮助孩子和好朋友拍照留念。七里海主题墙饰创设中,家长拍的美丽七里海照片,送给幼儿园帮助主题墙的创设 教师将幼儿作为主题墙布置的主体,合理利用主题墙和副主题墙来呈现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这种环境记录是家长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不仅反映了幼儿的学习成果,也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过程,恰恰是家园共育的好机会。二、幼儿园墙饰内容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教师根据主题内容设置墙饰,让幼儿与墙饰互动。1、幼儿园墙饰的内容来源于幼儿。 在各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力求使每一个墙面都会说话,发挥其记录与宣传的功能,伴随着主题活动的发展,让幼儿参与环境的主题设计。在选择互动的主题时,教师尝试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邀请幼儿共同讨论,通过观察、倾听和询问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不断融入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引导幼儿积极主动而有效地学习。教师根据主题内容设置墙饰,让幼儿与墙饰互动,活动室内的墙饰逐步丰富起来,到处都是孩子们留下的痕迹。 教师要经常根据孩子的需要对墙饰进行创设,并允许孩子在活动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墙饰,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记录。又如,围绕“漂亮的服装”的主题,教师给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大量的运用废旧材料,然后搭出一个舞台让孩子们自己设计衣服,画出来,贴出来,剪出来,样样“绝活”孩子们都使用出来了,在舞台表演时,孩子们自发拿着照相机拍照,照片洗出来后,他们把照片统统贴在了舞台背后的墙面上,每个孩子都像模特的样子,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才发现这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现在,每一面墙壁上,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经验提升的具体体现,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学习、参与的写照。主题墙饰从幼儿关注的问题而来,最能激起幼儿的共鸣,引起幼儿对墙饰的关注,进而有与他人交流墙饰内容的动机。墙饰为孩子留出最大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主动地去关心主题墙饰,使主题环境创设伴随主题开展的日渐深入而不断完善。 2、幼儿园墙饰内容来源于课程(根据生成主题创设主题墙饰) 环境创设往往以主题开展为线索,在配合教育需要进行主题墙布置时,教师根据主题开展的需要,由教师引导,让幼儿积极参与构思、创作、安排,与幼儿共同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墙设。因此,在创设墙面环境时我们明确目标,而以目标为依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来创设环境,教师一般从这个三个方面收集资料和相关图片:从主题活动开展前的准备主题活动中主题活动延伸,可以先是师生共同讨论墙设布局,然后由教师创作大背景,树型网络图或其他背景,孩子们在其中丰富内容,使之体现幼儿的意愿、兴趣、体现幼儿主体意识。这种分工布局的方法能使主题墙“形散而神不散。如:夏天真快乐主题开展前,我们就引导幼儿收集各种夏天的水果和冷饮的图片,稍加装饰一块夏天真快乐的主题墙饰就出来了。 3、幼儿园墙饰内容 根据节日、季节变化创设主题墙饰 季节交替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创设一块符合当时季节特征的墙饰。加深幼儿对季节的认识。此外,有节日或重大事件发生时,教师也要抓住契机,可以创设出一块让幼儿关注的墙面。如以抗日战争七十周年国庆阅兵为主题的主题墙创设,孩子们观看了阅兵仪式,教师和幼儿进行关于阅兵的对话,并让家长拍了照片,和孩子们一起商量,主题就产生了,主题是我爱解放军,并以几个板块呈现出来,(1)解放军都有哪些兵种;(2)解放军军姿;(3)辛苦了解放军(4)长大我也当解放军。国庆节来临前,班内结合国庆开展了庆国庆沙画制作比赛,赛后,将幼儿制作的沙画小红旗、五角星等展示出来,形成了一块关于节日教育的主题墙饰。孩子们在主题墙前说着、唱着、跳着三、合理布局,发挥墙饰的教育价值。 陈鹤琴先生说过:“环境的布置要通过儿童的大脑和双手。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更加爱护。”幼儿是墙饰创设的主体,每位幼儿都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墙饰的创作不能只是老师独自构思、包办代替,这样的墙饰是毫无价值的。墙饰创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参与板块制作。同时,又要注意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1、墙饰的形象和色彩应适宜 教师在进行墙饰创设时就应创造富有童趣的形象和明朗、活泼的环境气氛。优美、淡雅的色彩,活动的造型,都会给人以亲切,舒适、喜悦的感觉。因此,教师在进行墙饰创设时,还应充分考虑,形象和色彩对幼儿的影响,可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墙饰创设中去,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 幼儿园的墙饰,不仅仅是为了美化,还在于它必须服从教育的需要,将教育的主题内容转化为形象具体、色彩鲜艳、生动有趣、赏心悦目的墙饰,即寓教于墙饰之中,让墙饰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作用。 因此,墙饰布置的内容应注意纵面、横向发展的序列。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墙饰应该结构简单、色彩鲜明,感官刺激明显;供给他们操作的物品应该形状多样。 2、墙饰空间安排宜疏密搭配 教师应注意尽量将墙饰降低到与幼儿视线相平位置,移开挡住幼儿视线的障碍,保证幼儿既能看到,又能触摸到墙饰,减小墙饰与幼儿的空间距离,使“高高在上”和“藏”在背后的墙饰能与幼儿见面,使幼儿随时都可以接受教育,使墙饰真正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在墙饰创作过程中,主题墙的版面毕竟有限,如何将所有幼儿的智慧和想法展示出来而又不觉得空间太过压抑?可以采用将幼儿作品的上沿重叠并有层次的张贴,也可以在主题墙附近利用渔线的悬挂效果将幼儿的作品悬挂在空中。充分利用墙面,空中,多种展示形式,做到有张有驰,才有美感。 3、墙饰展示作品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每一件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他们的所思所想,作为教师应该给每个幼儿一个平等参与的机会。幼儿之间存在的能力差异,有的孩子能力较强,制作出来的作品精致、美观,而有些孩子能力较弱,做出来的作品不够美观。那该怎么办呢?对于这样的情况,我觉得老师应调整策略,有的放矢,根据幼儿发展层次的不同,需要教师灵活地安排幼儿布置的内容,在幼儿有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布置。能力弱的幼儿做不出美观的手工,那就放低要求,引导他们参与资料、图片的收集或者制作板块边框装饰。有效地调动每一位幼儿参与布置的积极性。当幼儿看到自己参与的劳动成果时,他们不仅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也会主动去欣赏、领悟环境所蕴涵的教育内容。 在幼儿园里,还有一类墙饰也不容忽视规则性墙饰。由幼儿讨论生成的区角游戏、生活活动的规则,如:语言区角游戏中,请幼儿说说,你觉得在看图书时应怎样做?孩子们很快就说出:不能说话、爱惜图书、要坐正了看等。老师就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讨论结果进行小结,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创设出区角的游戏规则张贴在墙面上。这样由幼儿讨论制定出的规则,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和遵守。 瑞吉欧学前教育研究者曾经提出应将环境看做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这一理念告诉我们,将幼儿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把环境设计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的建构性要素,让主题墙饰与幼儿的发展互动起来,真实反映幼儿是环境的主人,让环境成为幼儿自己的环境,让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环境,让幼儿在感知事物与动态环境的互动中,提升审美情感,体验审美情趣,享受成功的快乐。让幼儿园的墙饰真正地成为每个孩子展示的舞台!